首页 > 文章中心 > 实验室标准品管理办法

实验室标准品管理办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实验室标准品管理办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实验室标准品管理办法

实验室标准品管理办法范文第1篇

一、高校生物实验室的特点及其安全因素分析

众所周知,各大高校均拥有一些基础课实验室、专业课实验室以及学生创新实验室等等,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使用较为频繁,耗材情况复杂,安全管理和控制难度较大。那么,高校生物实验室因其仪器设备的精密贵重,使用多种生化试剂、有毒化学物品,而且存放着较多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涉及实验项目较多,实验条件较为复杂等等,其具有更加显著的特点。高校生物实验室受到来自于硬件投入不足、软件运行不佳等方面安全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同时,还会受到生物活性材料及其代谢物、有毒有害物品及其实验废弃物、放射性物质及其废弃物、实验器械与耗材等等诸多生物实验室常见废弃物的影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极大危害,迫切需要相关人员加强生物实验室的环保与安全管理水平。另外,生物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安全、环保意识淡薄,分工不明确,个人素质较低等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生物实验室的环保与安全管理质量。

二、高校生物实验室环保与安全管理的具体策略

(一)规范生物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建设

为进一步加强高校生物实验室的环保与安全管理水平,就要加大对生物实验室减少的投资力度,有效规范生物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促使整个生物实验室的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规范生物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就是要对生物实验室建设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努力构建生物实验室的安全与环保建设标准,对旧实验室的水电暖气等线路、管道进行专业性的更新与改造,配备符合国家防火标准的消防栓、灭火器等等,并更新、改造一些生物实验室通风系统和安全监控设备,努力促使生物实验室的功能较为完善、布局较为合理,进一步提高生物实验室的安全和环保管理水平。

(二)加强对师生的安全、环保宣传教育

为进一步加强高校生物实验室的环保与安全管理水平,还要加强对师生的安全、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环保意识。首先,要对生物实验室的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岗位培训,努力建设一支具备综合素质的生物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队伍;其次,要对进行生物实验教学的学生进行相关的安全、环保教育,让每一位学生提前熟悉和掌握实验规程与注意事项,避免出现操作性失误;最后还要对实验教师强化安全、环保知识学习,尤其是要明确有毒有害化学物品的危害性,才能真正保证生物实验的安全性、环保性。

(三)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

为进一步加强高校生物实验室的环保与安全管理水平,就要针对生物实验室的自身特点制定、完善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努力形成一套系统、全面的规章制度,尤其要制定和完善具备高实操性的生物实验室管理办法和规定,比如:“实验用活体材料管理办法”、“实验室贵重及危险品管办法”、“实验室废弃物管理办法”等等,以确保高校教学、科研活动的有序开展。同时,还要逐级签订实验室环保与安全管理责任书,根据“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制,有效提高生物实验室环保与安全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与制度化,努力做到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环保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最大限度地杜绝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加强生物实验室常见废弃物的处理管理

加强生物实验室常见废弃物的处理管理,也是有效加强生物实验室环保与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首先,对生物活性实验材料,尤其是细胞和微生物等等,要进行及时的灭活与消毒处理,以免造成细菌、病毒的外泄。其次,对有毒有害实验废弃物要进行分级分类封存,及时送交具备处理资质的部门加以处理,而不能随意丢弃、掩埋。最后,对放射性废弃物按照国家放射性污染防治法规进行分别处理,同时要做到及时用同位素探测仪检查污染状况,由专业部门进行统一回收与处理,以避免放射性废弃物出现二次污染危害。

实验室标准品管理办法范文第2篇

山东省莒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莒县 276500

[摘要] 近年来各地频繁发生易制毒化学品安全事故,事故发生多由于易制毒化学品的管理环节存在漏洞,管理措施不力。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健全管理制度,加强日常监管和执法查处,使实验室易制毒化学品的管理走向有序化、规范化,减少易制毒化学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

关键词 ] 易制毒化学品;实验室;管理

[中图分类号] R631.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0(b)-0050-02

易制毒化学品是指我国规定管制的可用于制造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化学原料及制剂。易制毒化学品本身不是,但具有双重性,既是一般医药、化工的工业原料,又是生产、加工或制成必不可少的化学品。一些违法分子常用来生产、加工或制作的原料、配剂等。自2005年国务院《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以来,我国对易制毒化学品实行了分类管理和许可制度。但易制毒化学品种类多,管理工作量大,一些地方受人才、技术、管理制度等瓶颈制约,对此类产品的管理相对松懈,使易制毒化学品在使用、储存等环节存在诸多管理漏洞。各地化学、医药等实验室是易制毒化学品的重要集中地,加强实验室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对于从源头上控制扩散意义重大。

1易制毒化学品的种类、危害及加强管理的意义

1.1易制毒化学品的种类

易制毒化学品是制造的前体、原料和化学助剂。我国列管了三类24个品种,第一类主要是用于制造的原料,包括: 1-苯基-2-丙酮,3,4-亚甲基二氧苯基-2-丙酮,胡椒醛,黄樟素,黄樟油,异黄樟素,N-乙酰邻氨基苯酸,邻氨基苯甲酸,麦角酸*,麦角胺*,麦角新碱*,麻黄素、伪麻黄素、消旋麻黄素、去甲麻黄素、甲基麻黄素、麻黄浸膏、麻黄浸膏粉等麻黄素类物质*,邻氯苯基环戊酮。第二类、第三类主要是用于制造的配剂。第二类包括:苯乙酸,醋酸酐,三氯甲烷,乙醚,哌啶;第三类包括:甲苯,丙酮,甲基乙基酮,高锰酸钾,硫酸,盐酸。第一类、第二类所列物质可能存在的盐类,也纳入管制,带有*标记的品种为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第一类中的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包括原料药及其单方制剂。

1.2易制毒化学品的危害

易制毒化学品的危害来自它的易制毒性,其中麦角酸、麦角胺、麦角新碱、麻黄素、伪麻黄素、消旋麻黄素、去甲麻黄素、甲基麻黄素、麻黄浸膏、麻黄浸膏粉等麻黄素类物质,该类药品从品种来源和类别归属划分主要为麦角生物碱和麻黄生物碱,其易制毒特性非常突出。麦角生物碱的原体是小黑麦的麦角,利用麦角中所含的麦角胺、麦角新碱合成的麦角酸二乙基酰胺,是已知药力最强的迷幻剂,会导致吸食者丧失判断力和控制力,产生严重的心理和生理损害。麻黄素类是从麻黄草中提取的生物碱,也可通过化学合成制得。麻黄素及其制品既是制药原料,又是制造甲基苯丙胺(冰毒)的前体。而冰毒作为一种中枢兴奋剂,大剂量使用会引起精神错乱,类似妄想性精神分裂症。有些易制毒化学品还是制作过程必须的溶剂或试剂,具有易燃易爆易腐蚀性,直接与皮肤接触,轻者腐蚀,重者会烧伤皮肤,如果使用不当,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易制毒化学品一旦流入非法渠道,被犯罪分子制成冰毒、等并非法出售,就会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财产损失,影响正常的生产、工作和生活,还会败坏社会道德,腐化社会风气,危害公共卫生,扰乱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形成治安隐患,对整个社会和人民造成极大损失。有的易制毒化学品走私出境后,被国外海关查获,会直接危害我国的国际形象。

1.3加强易制毒化学品的管理的意义

今天出现的绝大部分是由易制毒化学品加工提炼而成的,可以说,易制毒化学品是制造的重要源头。但另一方面,易制毒化学品用途广泛,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它。我国正处在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发达的化学和医药工业,教学、科研、工业生产等各个领域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使用易制毒化学品。一旦管理松懈,稍有不慎,就会流入非法渠道,被不法分子利用,产生不可估量的后果。加强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提前介入、提前预防,能堵住源头漏洞,有效压缩犯罪的空间。通过法律形式来加强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管控,规范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购买、运输和进出口行为,能有效防范易制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对保护公众身心健康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正常发展,保护社会良好风气,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地方实验室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2.1易制毒化学品种类多,使用广,管理难度大

现在国家管控的易制毒化学品中,包括盐酸、硫酸、丙酮、甲苯、高锰酸钾等,这些化学品使用范围广,使用人数多,给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带来难度。实验室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一些单位的管理力度和级别标准明显偏低,不能体现特殊管理和专项管理的要求,表现为:缺乏信息化、动态化管理机制;台帐资料不规范,记录不完整,审批、备案等环节缺失;易制毒化学品专项管理制度不健全,职责和管理人员不明确;仓储管理存在安全隐患,设施不完备,安全标准低;在标签标识、使用剂量、使用开具与人员权限、贮存保管等方面没有进行特殊管理,存在模糊管理问题。

2.2认知不足,重视不够,警惕性不强

因为易制毒化学品是教学、科研、医疗、实验中常用的化学试剂,很多人为此存在模糊认识,认为它只是普通化学试剂和一般商品,没有把它作为制作的原料或配剂来看待。一些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如马来酸麦角新碱等,目前也只是作为普通药品管理,影响了人们对这些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的全面认识。一些实验室相关化学品存量大,且使用、摆放等都比较随意,更强化了人们的模糊认识,导致使用者缺乏风险意识,对易制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的危害性及相应安全隐患认识不够,缺乏警惕性。有的单位法定代表人对易制毒化学品的危害性重视不够,相关培训、复训工作开展不及时,遵守《条例》规定的自觉性有待提高。另外,相关部门对易制毒化学品及《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的宣传力度不够,也导致一些使用者对易制毒化学品危害知之甚少,《条例》知晓率不高,使《条例》的实施大打折扣。

2.3专业人员缺乏,监管不到位

缺乏专职管理机构和人员,难以高标准开展易制毒化学品的管制、执法工作一些地方由于缺乏专业管理人员,专业化管理水平不高,专业技术手段落后,导致管理、执法实效受到影响。有的地方虽开展了相关培训,但限于人手不够,正常的检查工作经常被其他工作挤压得没了空间,常处于应付状态,防范措施和监督工作不到位。对于易制毒化学品的购买、使用、储存、销毁等环节的监管不够精细,造成管理漏洞,管理实效降低。在执法方面,由于缺乏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导致执法失范、缺位,对违法违规行为处置不及时,处罚和打击力度相对较小,达不到教育、惩治应有的效果。

3 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对策

3.1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加强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的重大意义。加大《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落实力度,真正把《条例》精神贯彻到日常监管中,让相关单位认识到加强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提高其风险意识。开展禁毒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使群众了解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危害,普及易制毒化学品基础知识,开设举报电话,鼓励公众参与易制毒化学品的监督管理。强化执法培训,提高专业管理人员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管理能力和执法水平。开展禁毒知识专项培训工作,使易制毒化学品使用和管理关键人群了解相关知识、信息和法规要求,增强使用单位的防范意识和自律意识。

3.2完善管理制度

建立源头监管制度,对易制毒化学品实施全程精细化管理。各实验室要制定严格的专项管理制度,提高管理级别,杜绝管理漏洞。在购买环节,坚持统一申请,统一购买,规范采购;在使用环节,要严格申请、审核,定量领取,固定场所,专业操作,及时回收;在储存管理环节,要指定专人保管,严格执行有关安全、防火规定,配备安全监控报警装置、防护器具和消防器材等,完善安全设施,建立存放专库(柜),并分类、分区域存放。要建立易制毒化学品购买、使用台账,对易制毒化学品的呈报审批、购买、运输、出入库、仓储、使用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确保出入流向清晰、档案记录完整,做到信息化、动态化管理。健全双人领取、双人签字、双人双锁制度,严密监控存量,确定存量上限。装运易制毒化学品,必须使用专用容器,并由专门人员进行严格安检,谨防混用、混装和泄漏。制定易制毒化学品专项管理和分类管理细则,对标签、说明书、使用方法、提示用语、注意事项、警示标识等作出明确的规定。建立应急管理机制,科学应对突况。健全易制毒化学品管理责任体系,明确上级部门、单位法人、分管负责人、专管员及有关人员责任和岗位职责,对于一些用量少、涉及部门多的单位实行部门系统归口管理。

3.3 加强易制毒化学品的日常管制和执法查处工作

要加强信息化管理,建立覆盖面广的易制毒化学品信息管理系统,将实验室易制毒化学品作为重要管理项目纳入信息管理系统,形成网上申报、审核、审批的工作机制,实现实验室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智能化、透明化。鼓励发展易制毒化学品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监管作用,对易制毒化学品实验室开展安全风险等级评估,建立名单名录,实行分级分类监管,推进行业自我管理。要建立健全公安、食品药品监管等职能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管制工作情况,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开展联合执法,堵塞管理漏洞,避免管理与执法脱节等问题,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要及时收集分析情报信息和台账内容,对实验室易制毒化学品购买、使用、储存等环节的特点、情况进行定期统计、分析、研判,认真梳理管制工作薄弱环节和漏洞,研究应对措施。要加强案件侦办和来源倒查,及时发现易制毒化学品违法犯罪活动线索,对违法、违规现象及时处理。要结合本地实际,严格源头准入,严格许可备案,突出管制重点,加强对重点易制毒化学品和重点实验室的监管力度,尽最大可能杜绝易制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

4 结语

加强地方实验室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职能部门多、责任重,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日常监管,确保工作不缺位,管理无漏洞。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公安机关要建立适合管理对象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分工明确、通力配合,并在日常管理、检查工作中把制度法规落实到位,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管理合力,将易制毒化学品的潜在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

参考文献]

[1]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 [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2]孙忠实,朱珠.2007年药品安全与监管大盘点(二)[J].中国处方药,2008(2):45-47.

实验室标准品管理办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检测实验室 过程控制 质量保证

中图分类号:X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3-0060-01

技术监测中心作为中原油田专业检测机构,拥有各类检测实验室62个,在装备、节能、安全、环保、产品质量、计量检定及标准化研究等方面为油田各单位和部门提供检测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撑。检测实验室的最终产品是数据和结果,为确保检验数据的准确、公正,必须对整个检测工作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实施质量监控, 即过程控制。一个完整的检测过程质量保证流程包括从样品送入实验室、测试前准备、测试试验、检测结果分析直至出具报告的各个环节。流程中的每个环节均可影响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性,因此,必须通过对每个环节实施检查和评价,来保证整个检测结果的公正、可靠。

一、正确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

实验室建立、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搞好质量管理,目的是对实验室检测活动进行有效控制,最大程度减少问题发生几率,提高检测水平和检测实验室可信度,确保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但是,一些实验室存在“为了资质认可而认可”的错误认识,体系建立与实际检测工作脱节,体系运行存在“穷应付、两层皮”现象,体系管理措施无法落到实处。因此,编制体系文件应遵循“写我应做、做我所写、记我所做”。“写我应做”是指国家认可标准中要求做到的都要结合实验室实际写在文件中;“做我所写”是指除了贯彻标准外,还要做到文件的适宜性、可操作性;“记我所做”是指实验室在运行中要留有质量记录,使体系运行及实验室出具的报告或证书要有追溯和可证实性。在体系运行过程中,要成立内审组,每季度开展一次内审,每年开展一次管理评审;同时,完善审核监督体系,由原来开环模式转变为闭环模式,对检测报告形成过程质量进行检查,对检测技术过程和工作程序进行检查,对查出问题跟踪彻底整改。

二、检测前的质量控制

检测前的工作要点是做好检测人员、环境质量、检测仪器、检验标准等四个方面的质量保证。在实际工作中,首先要加强对检测人员的培训,包括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培训、四级体系文件的宣传贯彻、内审员培训等,使之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确保其能力与承担的任务相适应。环境质量要从实验室温度、湿度、噪声等方面予以控制,确保试验环境满足检测要求。检测仪器要定期检定、定期保养、定期校验,并确保实验室所有设备和计量器具均可量值溯源。对采用的检验标准和检验方法,实验室及时进行标准查新,分析评价其是否与检测项目相适应,是否为最新的有效版本。

三、取样与样品管理

由于检测样品的代表性、有效性和完整性会直接影响检测工作的“科学、准确、公平、公正”,因此对样品的采样、接收、流转、保管、处理及样品的识别等各个环节必须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技术监测中心通过完善制度和流程再造,改变以往抽样、样品管理、检验、报告出具都由检测实验室独立完成的局面,使检测工作各个环节分离,并处于监控之下。一是将抽样人员与检验人员分离,建立了由业务能力强、职业素养高的人员组成的抽样人员数据库,每次抽样前随机抽调人员组成抽样小组,专门负责取样工作,使检测工作从源头上做到了“公平、公正”;二是成立样品室,将样品独立于检测实验室之外进行管理,对样品全部进行密码编排处理,同时在样品室安装网络监控设备,对样品交接、存放、领取全过程进行监控,并定期对样品室进行监督考核,保证了检验样品安全、保密;三是检测工作完成后,纪检、生产部门不定期地随机抽取样品室样品备份,对检测结果进行复现性比对,对复现性比对结果超出标准误差范围的,通过流程溯源,进行责任追究。此外,在工作中,还定期邀请油田主管部门进行现场监督;四是制订了《检测质量责任追究制度》、《检测抽样管理办法》、《检测人员行为规范》,开展了检测工作规范研究,制定了中心主要检测项目的检测规范标准。

四、检测试验中的质量控制

检测实验主要包括测试人员测试、原始数据获取与分析运算三个环节。质量控制主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1、加强记录管理。要求试验记录能使各项质量活动具有可复现性,通过完整的记录资料可真实地再现检测试验全过程。记录要做到信息完整、记载清楚、格式规范统一、易于填写、便于归档查阅。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对记录资料进行科学分析,及时发现质量缺陷和未受控漏洞。

2、对检测原始数据做科学处理。在对试验原始数据进行运算分析中,正确运用数据修约、近似数运算等方法处理数据,同时,运用不确定度对检测结果进行科学评价。

3、开发数据处理软件。针对检测后数据处理的繁杂计算过程,研究开发数据处理软件,提高计算效率,同时验证数据的正确性和采集数据的科学性。

五、对检测报告的质量控制

包括对检测结果的校对、审核和报告编制、审定、发放、存档等步骤。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报告表述准确、依据正确、结论明确;各工作步骤均要有资格或有授权的签字人签字;检测报告应包含证明检测结果所必须的全部信息;试验委托书、原始记录和检测报告三者合一,一并存档管理。检测实验室的质量体系只有对这些过程实施文件化控制,使之形成系统的工作流程和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才能有效控制其运行。需要强调的是,在质量保证系统中应包括质量事故处理、申诉投诉处理程序,一旦出现质量事故或客户投诉等特殊情况,实验室就应按有关程序规定予以处理,这也是质量管理体系消除和预防质量缺陷、对所有可能出现情况实施全方位控制的重要手段。

六、持续改进管理体系,使之不断得到完善

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在运行过程中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发现不足之处的最直接途径有三条:质量体系审核、日常质量监督和用户投诉。实验室管理人员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调查分析原因,提出纠正措施,并监控纠正后的效果。此外,采用组织协调、统计技术、验证实验等手段都是改进质量管理的方式,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最终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七、结语

对检测实验室实施质量管理,不仅使检测工作规范化、标准化,而且实验室内部可提高效率、外部可获得用户信任和认可,产生一举多得的良好效果。针对检测实验室在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质量管理工作要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只有这样,检测实验室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实验室标准品管理办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科研院所 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是各项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而采取的一系列组织措施[1]。为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产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认真做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至关重要。目前,在科研院所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着监督管理思维误区,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2-3]。因此,探讨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因地制宜,采取有效的管理办法,对于加强和改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来说意义重大。

1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逐步吸收消化和利用国外的现代安全生产理论,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安全生产理论。在安全生产实践中,我国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在工作实践中也逐步构建了安全管理模式,与国外大型企业集团的安全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相同点,但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安全教育、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全激励手段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4]。我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安全生产投入保障不足;安全生产意识较低,安全教育培训力度不够;安全责任落实不够,监督不到位的现象;安全标准化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5]。

2 橡胶研究所安全生产管理实践

橡胶与钢铁、煤炭、石油一起称为四大工业原料。橡胶产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之一,特别在航天航空和重型车辆制造业领域更是不可缺少的材料[6]。因此,天然橡胶被视为战略物资,橡胶研究所有效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2.1 成立安全生产管理小组,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是安全工作有序开展的保障。主要包括安全管理机构设置、明确安全负责人及管理人等[7]。橡胶所成立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稳、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消防安全领导小组、危险化学品管理领导小组等,成员涉及范围广,保障了工作的参与度及实施力度。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与组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做到所、课题组/职能部门的两层管理,明确各职能部门和课题组的责任,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2.2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相关规章制度

科研院所安全管理的基础就是要根据国家、地方制定的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制定切合本单位实际的管理制度体系[8]。为加大安全生产的管理力度,促进各部门、各课题组分工协作,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实验室、各试验基地运行管理,制定了《处置突发灾害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应急预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在征求各部门、各课题组意见的基础上多次修订完善,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从根本上保证安全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2.3 加大安全检查力度、强化安全意识

安全检查是预防和发现并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各单位应结合自身科研生产特点,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工作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落实整改到位。橡胶所除综合维稳、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成员以外,还将电工及基建条件办公室负责工程的相关人员纳入到安全检查队伍中,以保证检查的专业性与可行性,同时保证问题整改的及时性与高效性。科研平台管理人员每日对实验室线路、电器及高压灭菌锅、烘箱等易致燃、致爆仪器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各类仪器设备的安全运行。对在检查巡查过程中发现的可能存在的隐患,相关部门尽快整改和处理。

2.4 完善各项安全设施,保障安全工作顺利实施

安全条件建设是开展安全工作的技术支撑条件。主要包括安全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安全技术防范、危险化学品管理、消防管理等。具体指在办公室区域安装标识和应急灯,红外线报警器;及时补给干粉灭火器、水枪、应急灯,保证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到“防患未然”。

2.5 严格控制有毒、有害化学药品的领用,做到安全生产工作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设立专门的有毒、有害化学物品存放室,并执行严格的领用审批制度,对其使用情况进行登记,做到有案可循。对于实验室的“三废”,进行了严格回收,并交由废物处理公司定期集中处理,保证了实验室环境的安全。

2.6 加强安全生产培训

邀请公安局消防人员进行消防知识讲座,并进行现场演练,并对新进人员进行相关实验室规章制度及各种仪器设备操作的岗前培训,为安全管理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

3 结语

科研院所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不是一举即至的,而是一个实现整体绩效改进、持续动态化安全管理提升的过程,应不断加强安全生产的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完善安全配套设施和制度,制定安全风险控制措施,规范员工安全行为和安全意识,强化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工作,循序渐进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从而逐步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常态化、制度化、标准化。

参考文献:

[1]黎文.如何理解《安全生产法》中的生产经营单位[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7-04-12(03).

[2]陈舟衡.地方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研究-以中山市为例[D].西安:西北大学,2011.

[3]朱雄,郭P.强化对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4,(1):22.

[4]聚焦时政.安全生产法颁布后首修[N].武进日报,2014-2-26(12).

[5]赵福才.加强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的探索[J].劳动保护,2005,(02):45.

[6]陈小平.安全管理工作十大忌[J].安全,2007,(7):33.

实验室标准品管理办法范文第5篇

    例如,制备乙烯时,在大试管里倒人酒精,再在振摇和冷却下分批加入浓硫酸,如果直接在大试管底部加热就容易发生液体喷出事故。为防止这样的事故发生,加热前应在大试管里加入少量碎瓷片防止暴沸。还要注意,制备出的乙烯气体用排水法收集完毕时,若先撤去酒精灯,冷水就会沿导管流人有浓硫酸的热的大试管,以致大试管炸裂,溅出硫酸。二是用药过量发生事故。例如,小试管中做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实验时,若钠过量反应过于剧烈试管易炸裂甚至会发生液体崩溅事故。再如,配制银氨溶液时,如果加入过量的氨水,且不随配随用,久置后再用,溶液中生成了容易爆炸的物质,用时就会引发爆炸事故。此实验要防止加入过量氨水,银氨溶液必须随配随用,不能久置。三是药品混入杂质或是看错药品。如甲烷的制备实验,在大试管中加入碱石灰、氢氧化钠和无水乙酸钠,若无水乙酸钠混入水,加热制备时大试管底部容易炸裂而发生事故。因此用药时要认真检查药物。再如,因试剂标签失落,在配制溶液时错把硫酸当盐酸使用,就会造成伤害事故。此外,还有些教师和学生缺乏必要的救护知识,一旦出现紧急情况便手足无措,不能使事故消灭或减小到最低程度,就会酿成大的安全事故。

    2主要对策

    2.1建立健全和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制度是做好实验安全管理工作的保证,只有实验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实验室的安全才有保障,实验教学的安全环境才有保障[3]。如建立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守则,安全卫生守则,安全检查制度,危险化学品管理办法,剧管理办法,安全用电管理规定,危险化学品“三废”处理规定等。有了好的管理制度,还要切实执行,开展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检查实验室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如易燃、易爆、剧毒物品的使用和存放,通风、水、电等设施的规范使用、安全记录,实验室的“三废”处理等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及时发现隐患,督促实验人员养成良好的习惯,并经常进行安全自查,发现问题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做到万无一失。

    2.2强化安全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和中学实验条件的限制,大部分新生在实验操作技能方面基础较差,如果直接上手,很容易因为操作不规范而带来安全隐患。因此,在实验前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包括用水、用电、用气以及药品取用的安全等,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可以先安排一定的学时练习无机化学实验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基本操作。如仪器的洗涤、加热、固液体试剂的取用、溶液的配制、移液管的使用等。在练习这些基本操作之前,教师应先示范操作,并强调操作要点,然后学生自己动手练习,同时教师纠正指导,使实验操作规范化。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的。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注意节约药品,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反应过程中生成有毒或有腐蚀性气体的实验,应在通风橱内进行,并佩带防护用具,尽可能避免有毒蒸气扩散在实验室内;接触过有毒物质的器皿,实验完毕后及时妥善处理,以消除其毒性。严禁用湿手开启仪器设备;需要连续通电运行的仪器和设备,必须有专人守护,不得擅离职守。当然,还可以创新安全教育方法,如用实例讲解因为不按操作规程而引起的安全事故,或者将安全操作规范做成多媒体进行播放。通过给学生讲解化学实验或化工企业安全事故案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安全事故给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损害,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种强烈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从而自觉地执行安全操作规范[4]。

    2.3制定安全急救措施

    制定安全急救措施,对相关的实验员进行急救训练,以便在实验人员受伤或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及时地进行合理的急救处理。为预防万一,有必要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预案准备。在实验室必须配备一般治疗伤害的药品和急救箱。如处理化学灼伤时所需的棉布(纸),3%~5%的碳酸氢钠溶液、甘油、龙胆紫、2%硼酸或2%醋酸等;处理烫伤和烧伤时用75%酒精润湿后涂蓝油烃等处理,割伤用3%双氧水将伤口周围擦干净,伤口涂碘酒、红药水,撒上磺胺消炎粉后包扎。

    2.4加大实验室安全设施投入

    在新建、改建实验室建设时,要优先考虑安全因素,加强安全标准化实验室的建设,对现有实验室应当在防火、防爆、防毒、防盗、防辐射、防感染、通风等设施上加大投资力度,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设施和用品,安装必要的检测、监控设备,以期早发现隐患,杜绝事故发生。

    2.5探索绿色化学实验

    一方面,对于毒性和危险性大的实验应予以删除,如无机实验中NO2的性质和制备,砷化物和砷酸盐的性质等实验。对于毒性较大又必须做的实验应尽可能改进,如在萃取操作中,因溴单质有剧毒,可将CC14萃取溴水这一实验中的溴水改为碘水,这样既可防止因溴蒸气的挥发对人体造成的毒害,又可获得相同的实验效果。另一方面,可采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元素部分性质实验时,所需试剂较多且污染物的排放量较大,组成又相对复杂,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如硫化氢、氯气等气体的制备,砷、铅、铬等重金属盐的性质实验等,产生并排放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对人身安全和人体健康都产生极大的破坏。利用多媒体进行实验,避免了有毒、有害的试剂对人体造成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