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实验室建设的贡献

对实验室建设的贡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实验室建设的贡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实验室建设的贡献

对实验室建设的贡献范文第1篇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创新型科研团队;对策

科研团队的创新能力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水平的晴雨表,食品科学于工程专业创新型科研团队的建设可以优化学科资源,提高科研绩效,培养高层次人才,有利于营造良好科研环境,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提升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形成本学科的科研特色。

一、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的现状

在许多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都是近几年来才设置的新兴专业。一方面,新专业难免出现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缺乏科研经验,国家省级重大科研项目少,科研启动资金贫乏等科研力量薄弱,后劲不足的现象。在这种院校中,科研模式往往是“个体户模式”,即学院的科研主要依赖于个别资深的学者手中,他们往往具备鲜明的专业发展方向,拥有较为雄厚的科研力量,具备专门的实验室和较为完备的实验仪器设备,是学院发展的中心力量。但这种模式是最简单的科研模式,在人员组成及科研规模相对具有局限性,往往只涉及到相关专业方向的个别教师,学院的资源利用率较低,因此严重限制的科研的创新性。另外由于个人精力有限,难以得到长足发展,只能是短期行为。不能在全院上下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并且缺乏继承性。从大范围来看,需要整合全院的现有人、才、物资源,根据本专业各方向的优势、劣势,教师的专业特长、职称、年龄结构,本区域的区域性特点,国家的政策导向及未来本专业的发展趋势,组建不同的科研团队,形成以老带新的科研局面,挖掘学院的内在潜力,提升学院的综合竞争实力,打造品牌效应。

目前,我国各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型科研团队的建设有两个主要的特征:一是创新型科研团队具有特定的研究方向。研究方向一般是经过多年的积淀而处于领先地位的优势学科发展前沿问题,团队在科研进程中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地调整方向。二是创新型科研团队大体上是以课题和任务为导向。

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由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几乎全部是各高校下属二级学院所开设的专业,其中,一则许多创新型团队的形成都是由项目负责人承担的项目需要而临时拼凑组建起来的,这些团队组建动机不纯、功利性强、融合度不够、缺乏信任合作精神、稳定性差,经常是随着项目的结束而结束,造成资源的浪费;二则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考核评价体系,忽视团队文化建设,使得团队人员配置不合理,合作精神差,相互之间缺乏协作、支持,从而导致团队绩效不高;三则由于师资总量不足,创新型团队的教师往往也是教学骨干,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工作量过大,很多教师很难获得进修、学习、学术交流的机会,不利于科研素质的提高。

另一方面,对于年轻教师学者而言,其在国内的知名度普遍很低,影响力十分有限,一旦这批优秀的老教授退休后,学院的科研优势将不在,从而出现学院出现了人才断层的局面。因此更应打破仅局限在本组内进行学术交流和课题沟通的现象。各学科组之间应该尽最大可能交叉、交流。这样才能以老带新,以点到线,以线带面,在各组学科带头人的的带领下,占领国内科研的制高点。努力提升年轻学者的知名度。使创新型科研团队成为国内外知名学者、学科带头人等国家级层次人才培养的有效载体。

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的对策

1.建立完善的创新科研团队管理体制,提供适合科研工作的政策导向,并使之顺利贯彻执行。科研行政部门作为学校科研工作的组织保障和服务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加强对科研团队在人员配置、课题申请方面的服务,并给予适合科研工作的政策导向;在团队内部,要推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以调动成员的积极性,规避成员的道德风险;在具体工作中,要及时采用精神激励、物质激励、危机激励、民主激励、爱心激励等正面激励策略,同时也应当有适当的约束机制从负面强化团队成员的组织意识、纪律意识,保持团队成员长久的积极性与工作动力。

2.制定总体规划,确保科研投入,建设和发展有创新能力的科研团队。创新型科研团队的建设不能仅仅关注某一课题或某一科研项目,而应重点关注学科发展,应按照本部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科的战略发展规划来确定团队的目标,并围绕这个目标展开各项工作,使科研任务完成的同时,促进学科的发展。各高校应确保对科研团队的投入,其中包括科研工作所需的实验设备、科研工作环境及人力资源。

3.以团队带头人为核心,构建梯队布局合理的人才队伍,保持动态组合。各高校应认真分析本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科优势,统筹规划,全局调度,避免各自为战,以现有的科研能力为平台,以重大项目为目标,明确若干个研究方向,选出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在食品科学某一领域具有影响力并有一定管理经验的团队带头人,这些措施可以为高校科研团队的顺利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指导建立合理的科研梯队,优化内部结构,加强学术交流,通过提升团队的创新能力来提高整个团队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科研管理部门要根据学科研究方向的规划,对科研梯队建设进行宏观调控,要以学科或学术带头人为首,选定、吸引和凝聚一批高水平的核心成员,在结构上要充分考虑到年龄、学科背景、研究经验、研究水平等方面的问题,力求知识结构互补,不同的理论观念相结合,这些都有利于团队寻找新的突破点,提出新见解。

5.为创新团队的组建和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软硬件设施基础。团队建设通常以重点专业方向、科技平台(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为依托。在实验室建设和仪器设备的购置和管理方面,统筹安排,构建校级大型科学仪器平台,提高资金和设备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怡然,陈士俊,张海燕等.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内涵、特征及类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3):20-23.

[2]罗微.高校高水平科研团队建设策略初探[J].科技管理研究,2008,6:407-408.

[3]刘国瑜.创办研究型大学进程中的科研团队建设[J].中国科技论坛,2007(2):119-121.

[4]张喜爱.高校科研团队建设和管理的几个问题[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7,28(5):36-39.

[5]杜海莲,陈启锋.大学科研创新与科研团队创新能力初探[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2):86-88.

[6]孟凡生.我国高校科研团队管理问题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7,5:215-216.

课题来源:辽宁医学院教改研究项目“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食品原料学》课程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研究”。

作者简介:

对实验室建设的贡献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实验技术队伍 实验室建设管理 素质 稳定 规范

实验室是学校进行教学、科技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教学、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学校教学水平、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多年来,实验技术人员默默地工作在实验室,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同时也暴露一些不足,特别是实验设备不足以及实验设备管理混乱,存在盲目性,相互攀比、缺乏共享、好高骛远,得过且过、重复购置,不注重维修。学校应积极采取措施,纠正不当做法,使学校实验室管理及建设纳入规范化 、科学化的发展轨道。

1 实验队伍现状和实验室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验技术队伍中,由于他们不太被重视,缺少培训,造成专职实验技术人员数量不足,人员老化,队伍不稳定。而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主要存在:

(1)盲目性。各系没有长远的科学规划和蓝图,缺少对整个实验室建设的调研、论证和计划性。

(2)相互攀比。由于承担的实验任务不同,接受学生实验数量不同,实验仪器价格高低不同,学校划拨设备、实验费也就不会相同,但各系之间相互攀比,硬要比出个高低来。

(3) 设备共享性差。 实验室之间,各系之间缺发设备共享意识,设备长期存放不用的现象特别严重,设备利用率低。

(4) 好高骛远,得过且过。近几年,学校步入高速发展的轨道,仪器设备也购置了许多,但有些设备买回来后,多年也不用一回了。有的实验室不求进取,得过且过,实验室建设走一步退两步,与学校的发展很不和谐。

(5)设备重复购置 。各实验室之间信息不通,你有什么设备我不清楚,缺就伸手要、买,造成设备重复购置严重。

(6) 不重视维修。一是维修意识差,致使小毛病不修成大毛病,大毛病不修设备报废;二是缺少维修人员,也缺乏较完善的维修设施;三是没有建立起相应奖励机制,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坏和流失。

2 产生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

自卑心态。在实验技术人员当中,一部分人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自卑心态,其原因有:政策上的偏见:对实验技术人员重视不够,看成单纯的教辅人员,不发放教师资格证书等等。工作分工的影响:有些人把这些工作看作“下手活”、“小工活”。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搞理论教学的人员比实验技术人员的水平高,地位高。

(1) 领导认识上的偏见。在传统的教育思想中重理论教育,轻实验教育。认为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附属,重教师进修,轻实验技术人员培养 。实验人员不能和教师一样外出进修学习,面对新技术却无所适从,显得力不从心。

(3)实验技术人员队伍不稳定。由于实验教学一直处在一个不被重视的地位,造成实验技术人员人心思动,实验人员像走马灯一样,有的想法转为理论课教师,有的转为行政职员。

(4)实验室管理没有形成一整套规范的管理制度。实验室管理是一门学问,只有管理好实验室才能使之发挥效益,而管好实验室的依据就要加强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依靠管理制度建设。

(5)实验室建设缺乏整体方案。实验室建设应该广泛发动群众,让全体教师参与,只有集思广益才能使实验室建设形成一整套方案,也只有大家的参与才能建设好实验室。

实验室只有配备足够的实验人员,才能使实验课的准备,实验室的开放成为可能,如果忘记了这一点,实验课的质量就不能保证,验证性实验就会成为演示性实验,演示性实验就只会停留在教材中,更谈不上开放性实验了。没有熟悉实验室的实验技术人员,实验室建设及管理将无从谈起。

3 措施

(1)首先要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只有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的实验技术队伍,才能管好、用好实验设备,充分发挥设备的效益。

(2),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高低,对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工作效率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综合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业务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决定着实验技术人员的行为规范,管理水平和参与建设实验室的积极性。专业业务素质,就是要求实验技术人员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所掌握的知识不仅要有一定的深度,而且要有一定的广度。不仅掌握和应用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而且要懂得一些实验室管理的基本知识。

(3)借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实验室管理。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调动教师和实验人员参与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建立起一支敬岗爱业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队伍。

(4) 加强对实验室建设的整体规划。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按照学生数、实验数分组,合理地规划实验室,安排实验,尽可能做到物尽其用。

(5)利用校园网,加强对设备的管理。合理调度,实现资源共享,所有实验设备都应按照规定上网查询,各实验室应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进行各实验室之间的共享,提高设备的管理效率和利用率。

(6)鼓励老师和实验技术人员设计、研制实验器材和设备。这样既可培养和煅炼教师及实验人员的动手能力,又为学校实验室建设节约资金。

(7)建立传帮带制度。实验技术人员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很强,一定要建立由思想素质好、有丰富经验的老同志指导和帮带年青同志的制度。

对实验室建设的贡献范文第3篇

1用市场经济观念指导实验室建设管理工作

1.1资金使用上要树立市场经济观点

(l)实验室建设是科研院所最主要的基本建设项目,目前资金绝大部分来源于国家部委用自有资金对科研事业单位基本建设的投资。据不完全统计,“九五”期间,交通部对直属科研院所实验室建设投资,每个科研院所平均每年约数百万元,占到实验室建设投资总额的95%以上,大额度的投资款项是科研院所难以通过其他渠道(如自筹、借贷)所解决的。因此,从决策者到具体实施人员都应树立市场经济观念,用好国家给予的投资。随着科技体制的改革,科研单位面临转制,国家无偿拨款会越来越少,要把无偿拨款当做有偿贷款来使用,在使用上讲求投入产出比,做到低投入高产出。

(2)实验室建设中,在资金使用上要严格控制,并努力降低造价。由于实验室专业性强,其中的设备多为非标设计、制造,要求技术工艺先进,控制不严容易导致造价提高。此外,要从国外进口的专用科研仪器,因要求仪器功能先进性,而被迫接受其昂贵的价格等,因此,运用市场经济的方法,来降低成本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较为有效的方法是对项目设计、制造采取招投标制度。

1.2实验室项目选择应与科技发展相适应,具有远见性由于近年来科技发展速度加快,高新技术不断出现,水运交通是多学科高新技术广泛应用的产业,在实验室项目选择上不仅要方向目的明确,起点高,而且必须具有远见性,可行性及超前意识,否则难免形成设计时先进、竣工后落后的局面。要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角度考虑,要考虑研究重点、主攻方向及各专业间结构比例关系,把实验室建成成果转化、培养人才的基地。

1.3探索新的实验室建设管理模式改变过去实验室规划、建设、管理、使用相脱节的情况,将建设与使用结合起来,寻找建设与使用的结合点,使实验室从规划、建设到管理使用形成一条流畅的连线。实验室项目的规划建设、开发使用按科研项目对待,可采用项目组的形式,按照市场需求引进企业运营管理模式建设实验室,并依托实验室先进的技术条件,开发高新技术项目、新产品,使实验室成为科研成果、新技术产业的孵化器,不断探索新的建设管理模式,保证实验室的后续发展和充实提高。

1.4开拓融资渠道政府对科技的投入始终是主渠道,但政府投入不足却是当前需解决的突出问题,随着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科技投入机制也会发生变化,国家的投入,主要用于加强基础研究,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重大科技攻关,为实现国家总体目标服务。科研院所,特别是应用型科研院所的实验室建设,要逐步摆脱单纯依靠国家投资的局面,建立政府、企业、民间多渠道、多层次投入机制,探索与企业联合共同建立实验室的方法,其成果与效益共享,以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2抓好实验室建设项目的具体实施

建设项目在经过科学论证慎重的决策之后,也就进入具体实施阶段,由于实验室建设的独特性、复杂性,给人的感觉是无章可循,其实它与一般的工程项目也有共性,关键要抓好组织管理工作,把握控制要点,对建设过程的设计准备、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四个阶段分别进行投资、进度、质量控制。

2.1控制要点

(l)投资控制通过投资控制使项目的实际总投资小于或等于该项目的计划投资,将资金按实验室投资组成,按项目实施阶段、按时间、按子项目等详细划分切块,用循环控制理论为指导,进行计划值与实际值的比较。

(2)进度控制抓进度控制,首先对实验室建设各阶段制定进度计划,主要包括:实验室进度总计划、项目设计计划、工程采购工作进度计划、施工进度计划、项目系统安装调试计划、竣工验收计划。制定计划之后要严格按照不同阶段进度计划及合同条款执行,重点抓好施工阶段的进度控制。

(3)质量控制实行质量控制,首先应确定项目各阶段的质量要求及评定标准,重点抓好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设计方案是实验室的核心部分,一定要通过严格规范的审查程序,审查过程不能有丝毫马虎,要广泛征求科研人员的意见。施工阶段要检查材料、配件及仪器设备的质量、严格施工质量监督,把好中间验收,施工验收关.

2.2具体实施方法

2.2.1设计准备阶段设计准备阶段主要侧重于投资、质量控制

(l)设计准备阶段中的投资控制编制投资规划,其中包括投资总目标的论证和总投资的分解.收集类似项目、市场信息等与投资控制有关的数据,建立数据库。通过实验室设计方案竞赛选出效果好且在资金控制范围内的方案。从投资控制角度考虑项目的合同。

(2)设计准备阶段中的质量控制确定实验室的质量要求及评定标准。确定设计方案比较(竞赛)的有关质量方面的评选原则。对多个可能的主要技术方案作初步的技术经济比较和论证。对设计任务书中的技术问题、技术数据组织专家小组进行分析审核,审核该方案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2.22设计阶段设计阶段侧重于投资、质量控制。

(l)设计阶段中的投资控制编制本阶段投资控制详细计划。对设计的进展情况进行投资跟踪,在各设计阶段完成时比较投资计划值和根据设计所需要的投资值,若有偏离,采取纠偏措施。在设计进展过程中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寻求设计挖潜的可能性。

(2)设计阶段中的质量控制在设计进展过程中深入到各工种,审核设计质量要求,根据需要提出修改意见。

2.2.3施工阶段施工阶段要严格进行投资、进度、质量控制。

(l)施工阶段中的投资控制工程项目以招投标方式选择承包方或制造商。在合同书中以合同价的计算、调整、付款方式、违约责任、奖惩办法等条款约束承包方或制造商,以达到控制投资的目的。落实投资控制人员、任务和管理职能分工。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投资跟踪.进行工程计量,审核竣工决算。对技术变更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着重考虑其对投资控制的影响。

(2)施工阶段中的质量控制在合同中明确质量要求,验收标准。审核设计图纸和技术交底。检查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仪器、设备及配件的来源、质量,未达到合同中规定的验收标准不准使用。检查施工工艺是否符合技术规范中规定的施工方法,一是否按开工前审批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

(3)施工阶段中的进度控制在合同中明确工程竣工验收日期或设备的交货日期,及违约责任。根据工程项目不同阶段的进度计划及合同条款、规范等,对工程进度实施严格管理。

2.2.4竣工验收阶段竣工验收阶段重点在整体质量控制。竣工验收是全面考核项目建设成果、经济效益、工程设计及施工质量,评估和总结项目建设工作经验的重要工作,是试验室建设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l)制定竣工验收的具体要求、依据和范围。

(2)严格按照验收程序、验收依据对项目进行验收,不能草率行事,不走过场。

(3)对未通过验收的项目,整改后并通过验收合格方可付规定的款项。

3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由于实验室的独特性,科研人员根据自己研究方向、研究课题而设计方案,这就决定了科研人员(个人、群体)既是方案的设计者、方案的具体实施者也是实验室的使用者。因设计方案中不确定因素及与施工方案有差距,在实验室建设中要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实验室建设中注意以下几方面:

(1)必须使实验室建设变无偿服务为有偿服务。建立项目负责制,引进工程承包方式,科研人员以项目组形式进行工程、设计任务承包,可采用的方式有平行承发包、设计/施工总包、工程项目总承包,以合同方式明确发包方与承包方的责、权、利,科研人员通过承包工程设计任务达到创收目的。引进股份制,对与市场结合紧密,经过后续开发和市场运作可能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的实验室,可以将参与实验室建设的科研人员的知识技术作为股份的一部分,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

对实验室建设的贡献范文第4篇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天津 300222)

摘要: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的目的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深刻理解科学与工程、实施与发展的关系。高效能的实验室建设是高等教育和高职教育追求的方向。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以“动手动脑,全面发展”为办学理念指导实验室建设,但在高等教育和高职教育实验室建设的管理体制方面仍然有许多需要探讨的地方。

关键词 :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教育体系;教学模式;定位目标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1-0156-04

作者简介:杨霖(1963—),女,辽宁铁岭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为资产管理。

实验室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校实验室管理最初是参照普通高等院校教育范例进行的,自2001年以来,为了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统一管理,改由教务处负责并一直延续至今。然而,这类管理方式并不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及技术市场的需求,需要进一步探索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新方式。

实验室管理模式应以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为基础,无论选择哪种管理模式,其根本目的是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升教学与科研水平,培养高素质人才。然而,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国家对教育的投资越来越大,学校实验室建设迅猛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我校通过“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综合投资,增添了几千万元的仪器设备,建立了几十个新型实验室,其中包括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实训中心,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有些问题甚至影响或阻碍了学校的发展。

实验教学内容枯燥、陈旧,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我校一些实验教学内容,如验证性实验、演示性实验所占比例较多,自主设计性、自主创新性及综合性实验所占比例较少,一些课程的实验甚至几十年不变。教学方法和手段缺乏创新,学生没有兴趣,只是被动地抄抄数据,或把书上的结论照抄一遍。这样的实验教学既谈不上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谈不上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的严谨学风和科学态度。

实验室相对封闭,各自为政,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各实验室考虑的是仪器设备自己用着方便,同时又疏于对实验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管理。虽然具备一定的高、精、尖的先进设备,但长期以来实验室使用相对封闭,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缺少和脱离市场调节带来的后果。当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进入市场调节阶段时,就会消除各方面与市场经济不协调和不适应实验室管理的方式。这样就能够克服一方面投资不足,有些基础实验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设备闲置和重复投资,使得设备利用率低,造成资源、资金的极大浪费的现象。

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只减不增 实验教学管理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实验教学与管理人员的地位和待遇相对较低,实验仪器的日常维护、自主研发改造得不到重视,与理论课授课教师相比,晋升专业技术职称的难度相对较大,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大降低了实验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严重影响了实验师资队伍的稳定性。另外,实验教学与管理人员再进修的机会较少,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师资队伍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导致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人员结构不合理。

实验教学缺乏科学的考核标准 实验室工作只有工作量统计,没有工作质量考核,没有仪器设备维护、日常管理、实验室建设等考核。

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有如下几点。

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长期以来,学校秉承“动手动脑,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高度重视实训教学,在培养“双师型”教师和“双高”人才方面走在前列,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有了实质性的进步与发展,这仅仅是表象而非实质性的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没有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发展长远规划,缺乏实验教学课程时代性,就会有低水平重复性的验证性实验,而缺乏综合性与创新性实验,其结果是知识与技能的停滞不前,包括我校在内的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已从个案发展到普遍,贯穿于整个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对市场适应性的匮乏,对技术发展时代性认知的短板。对于学生而言,未能达到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目的,影响了高校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实验室管理体制不完善 我校共有15个实验实训中心,下属实验室149个。有的院系不经教务处批准,随意增减实验室,科研实验室归教师个人管理。这些做法导致实验经费的浪费及实验仪器的分散。与此同时,实验室规模较小、环境差,专业课实验项目开设不规范等现象比比皆是。一方面,一部分实验设备闲置,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另一方面,一部分仪器设备则数量相对不足,使用频繁,损坏报废频率较高,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实验室功效的合理发挥。

实验室建设缺乏长远规划,仪器设备投资效益不高 实验室的规划与建设是一项复杂而严峻的工作,必须与学科建设规划相协调。实验室建设应制定长远规划和近期计划,要有明确的实验室规划建设目标。目前,我校仍有部分学院未能切实按照教育部有关条例的规定和要求安排实验教学计划,与学校学科建设联系不紧密,仪器设备的采购计划单纯以个人意愿而定,导致实验资源未能充分实现共享,使用效益低,整体布局也不尽合理,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

实验室管理的发展趋势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发展趋势取决于高等职业教育对市场经济的贡献率,对社会经济增长的贡献与发展决定着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它定位于国家经济技术发展的需求,定位于时展的需求,脱离了时展性,脱离了技术市场的竞争性以及对高技术人才需求的能动性,就会窒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要求实验室管理与时俱进,达到服务于全行业的标准化水平,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促进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对于实验室内部而言,更需要实验室管理方式的创新与更新,面向技术市场,面向经济发展,面向新技术企业,面向新的科学发展是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和支撑经济技术发展和社会市场需求,以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推动技术技能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经济长期平稳地发展。这既是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支撑点,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立足点。

要从现代社会经济建设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出发,建立综合性学科实验大平台,为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坚实的物质条件。开设综合型、设计型和创新型实验,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发挥实验室经济效益,形成实验室资源共享的高等教育联盟实验室。实验室平台综合化有利于开设更高层次的科研性实验,在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基础上,进行优生优培,服务于校企合作,服务于科研院所与学校的合作,服务于社会科学技术创新。

科学化的实验室管理是对实验室管理的科学规划与安排,这就要求实验室工作细化,实现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实验室的建设要与时俱进,要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一同进步,要与科学实践前沿一同进步,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和造就高层次、高技能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打造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基地。这就要求实验室管理人员和教师与时俱进地学习和实践当代科学技术与工程实践知识,化科学理论为生产力,提高机械加工技能,提高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水平,提高社会科学技术的应用能力,全面开放实验室实验,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化和普及化,更加有力地推动市场经济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具体包括合理使用仪器设备、定期维护保养仪器设备、合理分配实验室用房、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充分发挥实验室资源的效益。

新时代的实验室要实现信息网络化。为加强学术间交流和仪器设备的有效利用,应建立高速快捷的实验室管理网络系统。要建立实验室高等职业教育联盟,提倡科学技术领域的优先发展,拓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化管理,开拓实验室资源,建立实验室档案,进行实验创新立法,保护知识产权。只有这样,高校实验室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培养高技能、高层次的职业技术人才。

对实验室建设的几点建议

第一,在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的前提下,为了培养支撑国民经济产业发展需要的建设者,与一线生产企业相互协作,使高等职业教育能够走出校门,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锻炼动手动脑能力,再从实践中回到课堂上实现手脑并用,从而培养出高技能、高层次的职业技术人才。与企业大力协作,请来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高技能技术骨干,使其成为高等职业院校的产业带头人和高等职业教育的领军人物,以适应产业行业发展,探索新型高等职业教育创新之路,引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时代浪潮。当前是科学技术的变革时期,切实着力于发展和开拓,使实验室成为新技术变革的创新场所之一。要使企业高等职业教育和高校高等职业教育两条路并存发展,拓展竞争,共享全社会技术优势,打造高等职业教育的梯队,加快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技术人才资源和人力储备,应是我校实验室建设工作下一步的发展之路。

第二,实验室改革是实验室发展的必由之路。实验室本身就是改革和技术变革的场所,在新技术革命浪潮的推动下,实验室必须适应新的技术变革,引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浪潮,从体制上适应现代新技术发展和企业的行业发展,要通过顶层设计、底层监督,约束与倡导新技术实验开发,保护知识产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从传统的“三级管理”模式,即学校——学院——系(教研室)的管理模式中剥离出来,形成相对独立的实验室。在加强体制监管、技术创新、工艺创新的实践中,提高全体实验室人员的科学技术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只有这样,体制建设才能得到有效保障。要在体制创新中,在实验室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上,实现企业与高校“对接”双赢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这就要求实验室建设必须建立基础平台和基础设施,这样新型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实验室建设才能有效运转,重复投资的现象才能被消除,因此,实验室必须面向市场,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必须作为企业和高校对接的桥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双赢。

第三,改革实验室用人机制,在安全和体能的保障下,倡导“学生工时制”的发展,实验室用人与学生高技能培养必须面向市场,在有条件的实验室建立面向企业的对接平台,实现实验室的企业车间化管理,以工时和工件完成的质量为报酬,向“勤工俭学”发展,这样可打破现在高校学生在社会上打工的恶性循环,引领学生打工的正确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够在直接对接市场和企业的条件下,完善学生用人用工制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勤工俭学”,使得既学以致用,又能得到劳动报酬,激励学生的现实利益和学习干劲。要在法律上完善用工制度,完善安全保障制度,以实际工作场所和工作车间锻炼学生的高技术职业技能。当经历实践工作的学生走出高校大门的时候,他们会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走向市场经济竞争的主战场,成为行业和产业的主力军,成为开拓产品新天地的一代新的高技能的建设者。

第四,实验室建设是时代赋予高校的使命,它将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进步而发展,培养国家在各个阶段发展与建设中需要的职业技术人才,在这样的资源发展下,带动和满足我国现在和未来经济建设与发展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这就要求具有创新的面向未来的新型的实验室建设体系,要建设对全社会开放的、适应经济技术发展的、具有技术创新精神的实验室。

第五,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开展职业教育的实际生产工作,充分认识知识创新来源于生产实践,来源于理论联系实践的工作,来源于科学实验。实验室建设要以实践是检验学习能力与发展标准的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完善实验室建设,这是体制与技术创新的重要一环。要坚持学习职业技术新知识、新方法,坚持严格的实验室制度和管理,坚持科学的实验室发展。

第六,全球化的实验室建设是培养“世界人”的高技术人才基地,进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需要高技能人才,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的国家交流已经成为现实,我国每年涉外经济技术合作都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他们在异国他乡,为实现人类的经济全球化工作在矿山、油气田开采、机械制造、电子产品生产的一线岗位上,他们运用自己所学服务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这样的高技能人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迫切需要的人才资源。这就要求加强实验室的战略储备,以“产、学、研”及高技能实现实验室的快速跨越式发展,以稳定发展和快速培养实现新型实验室建设。

综上所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验室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犹如一所学校的门面,实验室建设必须追赶时展的潮流,在新技术创新发展的浩浩荡荡的浪潮中,推动世界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变革。我国现代和近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传承,在继承和发展中借鉴成功经验。我们要牢记历史的教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技术革命浪潮中的新型实验室创新建设,用新技术武装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开创新时代、新形势下以“中国制造”为使命的高等职业教育,打造创新型实验室建设和发展基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新一代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和高等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萍萍.刍议我国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完善[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

[2]陈大鹏.建立合理的实验室管理体制,提高高校办学效益[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3).

[3]郭月霞.论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建设[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4]冯鸿周.浅谈当前高校实验室的管理问题[J].实验室科学,2006(6).

[5]李伊荇.浅谈高校实验室建设的不足与完善[J].实验室科学,2007(5).

[6]郑兴福.深化实验室管理改革为培养人才服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12).

[7]郑兴福.实验室管理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1).

[8]董国强.实验室管理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6).

[9]白志学.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8).

[10]刘树郁.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和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2).

[11]张明高.实验室体制改革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1).

[12]曹爱文,江立文.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实践[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S1).

[13]姜丽伟.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6).

[14]刘辉.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刍议[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8).

对实验室建设的贡献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 :新疆大学在十余年的建设过程中.通过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和实践。以“211工程”建设为契机.实现了实验室建设跨越式发展。

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的重要基地,是办好学校的基本条件之一,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水平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如何发挥实验室的作用,加强对实验教学的科学化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疆大学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与国内外有关大学积极沟通,广泛调研,以国家“211工程”建设为契机,扎根实际,在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信息化手段,依托校园网,对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信息化、现代化进行了有益探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1 充分利用国家“九五”“211工程”专项资金,打好基础

1996年,新疆大学“九五”“211工程”立项,全校有基础和专业基础实验室 46个 ,“211工程”所属重点实验室 12个,公共教学有计算中心、电教中心、理化测试中心等公共实验室 6个,公共实验室建设基础落后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条件较差,大部分设备为七、八十年代产品,不管数量还是质量均无法满足现代教学、科研需求,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仅 2000余万元。为保证学校“九五”“211工程”建设的正常进行,经专家论证,使用“211工程”专项资金 4000万元,用于实验室建设。

重点建设了网络中心 、计算中心 、电教中心、理化测试中心等公共服务体系,对物理系、数学系、化学系、生物系、地理系、中文系等下属基础实验室也有所加强。通过建设,完成基础实验室新增设备近 1000台件套,全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规模到 2000年底达 5000余万元,是建设前的2.13倍,全面提高了学校公共重点实验室基础装备水平,基本保障了全校基础课教学实验的需要,为教学和科研提供 了良好的运行环境。1996年至 2001年,重点购置 了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扫描电镜、电子能谱仪、全谱直读 ICP光谱仪、红外光谱仪、液相质谱联用仪、X射线衍射仪、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毛细管电泳仪、DNA测序仪 、定量 PCR仪、凝胶成像 系统等大型仪器设备近 4o台件套 ,价值 1700余万元,其 中 80%以上按学校规定 由校理化测试 中心统一管理 ,专管共用。

1998年起,我校尝试推行分析测试基金制度,至2000年底,共完成 校 内科研测 试项 目 6210项,校外274项 。虽然投入金额不高,但效果较明显,极大地提高了教师使用大型仪器设备的积极性,对推动学校的科学研究起到了积极作用 。

经过“211工程”一期建设,新疆 大学实验室装备水平显著提高,为教学科研服务的能力显著增强,实验技术与管理队伍经过补充和更新,为进一步建设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构筑了良好的服务平台。

2 在国家“十五”“211工程”支持下。依托地方政府上水平

“十五”期问,新疆大学得到“211工程”专项资金的继续支持,另外,自治区人民政府为新疆大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 4亿元的由政府还本付息的贷款,其中8000余万元用于实验室建设 。

2004年 3月 1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国家教育部在新疆驻京办事处签署了共建新疆大学协议。从 2004年起,新疆大学获得了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项目年均 1000万元建设资金的投入。

2000年,原新疆大学与原新疆工学院合并成立新疆大学。在院系整合的基础上,为提高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减少重复建设和条块分割,强化资源共享,我校对 100多个实验室进行了整合。经过整合,有公共教学中心 4个,教学实验室54个,并建设了校内实习基地 6个 ,校外实习基地 82个,建成省 (部)级重点实验室 3个,校级重点实验室5个 ,涌现出一大批标志性成果 ,实现了实验室建设方面的重大突破。

为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促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共享、共用,资产管理处依托校园网,搭建了基于WEB的仪器设备管理系统(www.gzc.xju.edu.cn)。该系统采用先进、易用的 B/S架构 ,不仅将全校所拥有的仪器设备名称、型号 、单价、厂商、购置 日期、管理单位、使用人等信息公布到互联网上,还实现了跨 3个校区仪器设备信息 网络录入、审核 、查询等。理化测试中心也专门建立了相应网页,将所管理的大型仪器设备的各项信息公布到网上,并附设备照片、设备管理人员联系方式等,校内教职工、其他高校、研究院所的科研人员和企业有关人员 ,可 以通过电话预约或网络预约方式测试样品,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为加强对实验室建设和设备的管理 ,学校于 2005年重新修订了实验室管理制度 ,出台了新疆大学实验室管理制度汇编,内容包括“新疆大学实验室工作条例”、“新疆大学 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新疆大学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关于实验室仪器设备对校内外有偿服务的管理办法”、“新疆大学分析测试基金发放的有关规定”等。

通过重点投入,进一步改善教学科研条件,截止2005年底 ,学校单价 800元以上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74亿元,生均占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达到教育部优秀标准;通过进一步建立健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实现了校内资源开放和共享;结合重点学科建设和仪器设备购置,建立了校、院(系)两个层次的仪器设备共享系统,并逐步建立重点学科 的信息、环境、名师名课等共享资源体系,形成了学校的优质资源共享机制,为自治区的社会繁荣、各民族共 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3 以“211工程”三期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

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新疆大学“211工程”三期建设正式立项实施。2006--2007年,在国家财政部发改委以及 自治区专项资金到位前,新疆大学自筹资金1000余万元,对“211工程”三期建设的 6个重点学科所属实验室进行了重点建设,主要购置了学科发展急需的小型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及大型仪器设备的配套设备等,为学校“211工程”三期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7年,新疆大学完成 中央与地方共建专项资金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项目2007--2010年规 划。从2007年起 ,累计已获得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建设专项资金1950万元。

2007年底,“自治区重点产业紧缺人才专业计划”(2007--2010年)正式启 动,在自治 区重 点建设 的 16个紧缺专业 中,新疆大学就有 8个 ,获得自治区专项建设资金 2800万元,其中大部分经费用于实验室建设 。2008年,国家财政部、发改委 以及 自治 区专项资金都陆续到位 ,为充分发挥“211工程”三期建设 资金的使用效益,规范相关仪器设备 的购置、维修等 ,在学校原有的“新疆大学仪器设备购置管理办法”和“新疆大学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办法”基础上,国有资产与后勤管理处起草了“新疆大学 ‘211工程’仪器设备采购管理办法(暂行)”、”新疆大学 ‘211工程’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办法(暂行)”,为进一步规范仪器设备的采购与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为进一步提高大型设备的管理水平 ,我校参与了高等学 校仪器设 备和优质 资源共享 系统 (China E—quipment and Education Resource System——简称为CERS)项目进行 的 CERS“十一五”调查及预申请,其中新疆大学 申请入围大型设备 7台套 。如 申请 成功 ,将极大地提高本校大型设备的利用率,增强对新疆地区高校的辐射带动作用 ,促进与周边地区高校、企事业单位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并争取到一定的项 目建设经费及设备维持费。

“十一五”建设过程 中,我校将重点放在实验室的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上 ,与其他高校也进行了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实验室资源整合方面下了更大的功夫 。2008年 ,我校获批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 中心 3个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个,实现 了历史性 突破。截止 2008年底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突破 2.5亿元,是 1996年的 12倍,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4 结束语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新疆 大学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 ,与许多一流大学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们要在 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和实践,扎扎实实抓建设 ,促管理。当前我校要以“211工程”三期建设以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契机 ,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资源建设 ,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实验室使用效益,使我校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水平迈上一个 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秦骁强,刘静,程远征.本科教学实验室建设与质量保证 [J].科技创新导报 ,2008(29):201.

[2]王国强,赵月琴,朱永飞.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建设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6):155—159.

[3]徐洪民.加强条件平台建设,促进资源开放共享[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9);154-156.

[4]章奕晖.加强大型仪器设备采购的监督与管[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7(3):93—95。

[5]夏春阳,袁欲彬,王伟.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共享机制新探[J]科技管理研究 ,2005(3):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