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楼宇经济调研报告

楼宇经济调研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楼宇经济调研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楼宇经济调研报告

楼宇经济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这是一个群雄并起的年代。十年来,当中移动、蒙牛、阿里巴巴、深创投、中星微、科美生物等公司初成立时,或许并未料想到新经济会如此茁壮成长,也未料到竞争、跟随者会如此众多。然而,在十年的大浪淘沙中,它们终究存活了下来,甚至成为行业的领导者。

为何它们能够存活下来,并活得更好?对极少数公司而言,幸运的成分不可忽略;而对绝大多数企业来说,丰富的政策资源、前瞻性的战略、靓丽的模式、广阔的市场、强大的技术以及更了解资本市场等,则是他们打开成功大门无可替代的钥匙。试举几例:

蒙牛显然更有战略观。7月9日,北京福临门大厦,蒙牛总裁牛根生面对媒体表达了他对中粮入股的欢迎。十年前,牛根生从伊利负气出走,创办了蒙牛。十年之后,蒙牛已经超越伊利,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乳制品企业。而今,他又决定放弃企业的控股权。

相关人士指出,对于“国退民进”的支持者来说,这桩“逆潮流而动”的交易多少有些出乎意料。但对饱受“三聚氰胺事件”困扰的牛根生来说,引入中国最大的国有食品企业――中粮集团,也许是让蒙牛摆脱经营风险、继续“生存发展壮大”的最好选择。

分众传媒则以独创的商业模式赢得了业界的认同。作为中国户外电视广告网络的创建者,其商业楼宇联播网曾经覆盖全国40余个城市,20000栋商业楼宇,日覆盖数千万中高收入人群。CTR最新调研报告显示,其已占据该市场70%以上的份额,是当之无愧的主导者。

虽然,2008年3月,分众传媒垃圾短信被曝光后,引发的争议已经不再局限于商业层面,垃圾信息问题已经广泛涉及技术、经济、公民权利、社会价值判断、公共信息安全等诸多错综复杂的领域。然而,在相关人士看来,即便如此,分众的模式依然无可厚非,其生命力仍在。关键是,如何与时俱进,赋予其新的内涵。企业应该学会平衡“投资者对短期利益的追求”和“在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对公众负责”之间的矛盾。

楼宇经济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在此次ISH50周年年庆的展会现场,在法兰克福错综复杂的十个展馆及分组展馆内,记者体验了现场展会的活力和潜在的影响力,来自世界各地实力雄厚的知名企业,纷纷采取亮丽的装饰风格展示各自高端的产品。欲开拓国际市场的业界精英,全方位的推广自己的产品。而渴望了解国际潮流的新锐,也得到了最满意的信息。此次展会,让人们深入体会了ISH创办至今50年的发展历程。也使人们对ISH更加信赖。

展台布置宏伟亮丽 展品引领发展潮流

ISH展会期间,不同的展台承载着品牌的独特内涵,整个三号馆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亮丽的背景幕布,展示着现代时尚休闲的浴室生活,宏大的布局,映衬着企业的实力;实景和潺潺流水设置,展现了生命的气息,卫浴设备展区高科技技术成果模拟试验,引领了未来卫浴产品发展的风向,能源、空调技术及再生能源最新产品的展示,也显示了该领域的最新潮流。

记者在三号馆,即国际卫浴设备展会现场观察到,该展区亮丽独特的展台设计吸引了众多观众参观。超过700家参展商,展示了他们在卫浴体验方面的最新产品和技术。卫浴体验专区是全球最大的管道设计创新和可持续技术的展示区域,德国管道工业协会主席ANDREAS DORNBRACHT谈到:“对于我们的协会会员,以及卫浴体验专区的参展商而言,今年恰逢50周年庆的ISH可谓极大的成功。海外观众总数的再创新高,再一次奠定了ISH展会的风向标地位。在卫浴设计方面,可持续的管道方案以及节水设计成为最新趋势。”

在此次展会上,观众最感兴趣的产品,还包括供暖及空调和新能源技术。德国管道、供暖和空调技术协会总经理MICHAEL VON BOCK UND POLACH表示:“今年的展会给大家发出了一个积极的信号。管道、供暖和空调技术领域充分展示了自身在今后几个月内的危机抵御能力。现场展示的各种创新产品和技术,能够帮助保持房屋的价值,而这一块也是业内专家最为着好的行业领域。ISH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展会,它向广大观众细致展示了管道、供暖和空调技术的方方面面。这正是我们大家所需要的。”

来自KEULR公司中国代表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是他们第九届参加法兰克福ISH展,它们对这一展会充满信息,许多新产品也是通过这一展会,推广到世界各地,今年企业又展出了卫浴新产品,在展会现场推出的卫浴产品,是透度极感强的水晶玻璃,当时就吸引了很多客户的眼球。企业也在着力开拓中国市场,从目前的推广来看,中国市场对产品有着良好的回馈。

中国展商注重每个环节展示自己

参加法兰克福ISH展的中国企业逐年增多,组委会特地给中国展商提供了优越的展区位置。参展企业通过展会,了解了市场需求,也更有效的达到了全球推广产品的目的。展商在参展中,也逐渐学会了如何包装和展示产品,他们更善于抓住每个环节来展示自己的产品。

展会现场,记者注意到,中国企业的展位都通过特别的装饰进行展示,一些企业采用欧式简单时尚的装饰风格,独特的展示自己的产品,也更注重展区的温馨布局。这些出国参加展会的企业,都会抓住每个机会来寻求合作伙伴,他们利用展出时间,更多的愿意走出去,了解同行展品和观众的需求。

来自厦门瑞尔特卫浴工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罗远良谈到,企业的主要客户在德国,今年是第四届参加法兰克福ISH,每次展出后收到的成果都在不断上升,除了能让客户感觉到企业的不断发展外,还能展出更新的产品,这也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一个绝佳机会。过去企业也参加意大利米兰和美国的卫浴展,但近年来逐渐取消了这些国家的展出,现在只认准法兰克福ISH展,关键在于这个展会的买家来自世界各地,展出的产品都是世界顶级的产品,这也提升了企业的形象。

来自九牧集团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林孝发告诉记者,这是企业第一次参加法兰克福ISH展,展出第一天就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很多客人对企业生产的产品很感兴趣,有很大的市场潜力,通过展会,企业也更有信心开拓国际市场。

中展海外展览有限公司王京东谈到,中国企业出国参展不容易,现在企业也学会了如何走出去,不再一味的坚守在展位现场等待客户,与更多的企业相互学习,参观并了解其它展商的展出情况,与更多的客人交谈,建立合作关系。同时,也更加注重侧面的帮助,不在单独强调产品本身的买卖。从选择展览公司,组团到摊位的装修以及产品的用心摆放,都开始关注,以点带面来推广自己的产品,这也从中看到中国企业在不断强化自身的参展方法。

全球业内决策者的盛会

法兰克福展览公司董事MICHAEL PETERS博士表示:“我们完全实现了预期目标,这一出色成绩告诉我们,即便在困境中,保持发展还是可以做到。展会向整个行业全面展示了今后的发展趋势,及目前最需要的技术及解决方案。大幅提高的海外观众比例,也充分证实了ISH展会在业内乃至全球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此50周年庆之际,ISH继续担任着行业领头羊的角色,受到来自各方的认可和好评。”

根据展会现场的调研报告,整个浴室设备、楼宇、能源、空调技术及再生能源行业,对经济危机有一定的抵御能力。随着消费者待在家中的时间越来越长,以及对可持续、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整个行业呈现出乐观的发展态势。四分之三的参展商认为,目前的经济环境对自身有利,其中德国制造商的比例更是高达84%。2008年德国供暖和管道行业的营业额将近400亿欧元,为40万人创造就业机会(包括装配作业在内)。

楼宇经济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深入研究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存在的困难和挑战, 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流动规律和特征, 借助和发挥亲情、情感的力量找到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生活的平台,从而为新生代农民工铺就了一条“融城”之路。

“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城镇化”成为顶层设计的聚焦点。未来城镇化的发展将会涉及全国20多个城市群、18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和1万多个城镇的建设,进而带动各个行业的发展。

总理曾撰文称:“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可以吸纳1000多万农村人口进城,进而带动1000多亿元的消费需求。”另有数据表明,中国每年有1000万人从农村涌入城市。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但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带来的种种限制和制度,使得新生代农民工怀着执着的城市梦想和融入城市的渴求,却面临种种社会融入的现实问题,难以真正融入城市。

共青团是党联系青年的群众组织,具有协助党和政府处理青年事务的职能,又具有第三部门的特性,在推进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中负有政治使命与重要责任。目前,各地团组织已经行动起来,深入研究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存在的困难和挑战,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流动规律和特征, 借助和发挥亲情、情感的力量找到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生活的平台,从而为新生代农民工铺就了一条“融城”之路。

社区青年汇:停泊心灵的港湾

在北京,“社区青年汇”成为外来务工青年非常熟悉的场所。以东城区海巢HOT社区青年汇为例,这里与簋街很近,从事餐饮等工作的外地务工人员多,“我们策划组织了一系列活动增加他们的归属感。比如,每逢春节、中秋等节假日餐饮业不仅不放假,反而比平常更忙,针对这一情况,青年汇组织了‘寄出一封家书’‘要外地务工人员到北京青年家中过节’等活动”。该青年汇负责人告诉记者,“自2009年筹建以来,我们已经发展了300多名会员,建立了自己的微博、QQ群、还有网页平台,对外来务工青年形成很大的凝聚力。”

“社区青年汇”是由共青团北京市委在全市基层社区和商务楼宇等青年聚集的地区探索建立的联系、凝聚、服务青年的新阵地,针对区域内青年群体开展城市融入体验、就业创业培训、交友联谊、文体娱乐、法律心理服务等活动,团结和带领广大青年构建熟悉互信、互助向上、包容和谐的城市社会关系。

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北京市共有常住人口2069万人,其中5~35岁的青少年占总人口的50%。不少青年聚居于城乡结合部,普遍缺乏城市融入感和社会归属感,部分青年对自身发展感到担忧,对就业状况、生活条件的改善要求迫切。

针对这一特点,共青团北京市委将社区青年汇定位于“一个好玩的俱乐部、一个靠谱的朋友圈”,由总干事、专职青年社工和志愿者组成,每个青年汇专职社工每年都要完成包括重点青少年帮扶、心理辅导等在内的10个帮扶项目。目前,全市350家青年汇已全部开始运作,2014年将达到700家,到2015年年底,将全面完成1000家的建设目标,实现对北京市1000万青年群体的全覆盖。

希望来吧:解除后顾之忧

“我有一个梦想,要用手中七彩画笔来渲染多彩的生活;我有一个梦想,要用刻苦学习来报答辛勤工作的爸妈可现在,父母担心我们放学后无人管教;担心我们暑期沉迷于网络游戏是共青团、国家电网‘希望来吧’,为我们请来了青年志愿者大哥哥大姐姐,陪我们学习玩耍,伴我们成长”2013年暑假伊始,当一声声稚嫩清脆的童声从无锡皮革城万力公益“希望来吧”课堂传出时,赢得了在场家长、小朋友和青年志愿者的阵阵掌声。与此同时,江苏各地的“希望来吧”也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暑期活动。

从2011年11月开始,团江苏省委按照团中央“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统一部署,在总结各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推出具有江苏特色的“希望来吧”品牌工作。“农民工作为一个特别须要关爱的特殊群体,在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其子女的学习、生活、成长等已成为一个重要的亟须关注的社会问题。”共青团江苏省委一名负责人表示,“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着力为农民工解决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温暖,服务了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社会稳定大局,是共青团履行基本职能、体现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工作内容,是共青团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及创新的重要体现。”

按照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分批实施的原则,共青团江苏省委通过阵地汇聚关爱项目、队伍、资源和对象,着力打造共青团志愿服务的有形化阵地。目前,全省共有“希望来吧”227所,配备了专门管理人员715名,有1164个志愿团队参与到“希望来吧”志愿服务中来,募集了各类企事业单位捐赠钱物累计近1000万元,覆盖了全省13个省辖市、80余个县(市、区),每年有12.04万人次的农民工子女从中受益。

圆梦计划:放飞理想

“我原来是中专毕业生,出来工作后一直因为没能上大学而颇有几分遗憾,也曾因为不高的学历及贫瘠的知识与不少好工作失之交臂。因此,我心中一直有一份圆大学梦以改变自己命运的巨大渴望!”即将从天津大学毕业的孙方方感觉自己很幸运——2011年7月,同事兴冲冲从外面带回一张传单,上面就是广东新生代农民工骨干培养发展计划(圆梦计划)的宣传内容,其中“一天一元上大学”这个醒目的标题牢牢地吸引了她的眼球!仔细看过内容之后觉得挺适合自己,怀惴一颗实现自己大学梦的诚挚之心,孙方方在网上报了名,经过一系列的资料准备、思想考核、入学考试等,她终于挤上了这趟开往“春天”的列车!

广东是用工大省、青年大省,在粤务工的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约2000万人,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建设力量。2010年起,团广东省委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开展实施了“圆梦计划”。通过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西南交大、西南科技大学等近20所重点院校展开合作,为逾万名广东省新生代产业工人提供以远程教育为主的专科、本科课程学习。目前,开设的专业涉及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医学、工程管理、土木工程等等。

“圆梦计划”力争打造 “三工程一通道”:即党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中基本可依靠力量的培养工程;实现社会管理创新,推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骨干培养工程;助推“广东制造”走向“广东创造”、加快转型升级的高素质劳动者培养工程以及新生代农民工成长发展的向上通道。通过这个载体,实实在在为新生代农民工谋幸福,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作贡献。

梦想艺术团:融入都市文明的纽带

孟超是生活在西安的“外地人”,不过,2013年他被众多西安人所熟知。“我是艺术团首批成员之一,有了梦想艺术团,我们这些打工仔、打工妹将更加大胆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他说。

在2013年“五四”青年节之际,由共青团陕西省委等单位筹办的陕西省外来务工青年梦想艺术团正式成立。来自建筑、餐饮等多个行业的150余名有才华、爱生活的外来务工青年成为梦想艺术团的首批成员,在西安钟楼世纪金花广场进行了精彩的演出。

艺术团的成立与《陕西省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文化需要和文化权利调研报告》有关。早在2010年,按照团中央的统一部署,团陕西省委就联合省人社厅展开“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专题调研,发现这一突出问题后,团省委在2011年再次成立调研组,专门针对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展开调研,了解到外来务工青年渴望展示自己的艺术特长、实现心中的梦想,同时也发现了一批外来务工青年人才。

“目前,政府、社会对他们的关注,主要还在经济和社会层面,精神文化方面则关注较少。提升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帮助他们真正融入城市已是当务之急。” 共青团陕西省委书记李豫琦认为,文化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桥梁,可以帮助他们增强归属感、尊严感和幸福感。新生代农民工能否从根本上完成市民化的转变,精神文化生活将起着最终的主导性作用。

楼宇经济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为了推动科普事业的健康发展,国家制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普及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这些都为培养壮大科普文化产业指明了方向,也让广大科普工作者对科普文化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成都是四川乃至西部科技和文化资源最为富集的城市,科技和文化资源丰富、人才丰沛,科技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建有科技文化创新示范基地。随着知识经济与信息网络技术的融合发展加快,成都也面临以创新驱动科普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本课题通过研究探索,形成在新的技术条件下,让科普与产业、科普与文化、科普与民生真正关联,推动科普文化产业发展、促进科技服务民生的路径与方法,为成都市振兴科普文化、发展科普文化产业的决策,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科普文化产业;发展走向;科技服务民生

一、国外科普文化产业发展状况

当前的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除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主要是科技团体和基金会)是主要的科普投入主体外,企业为了自身形象、长远发展需要和盈利目的,也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参与科普投入,成为推动科普文化产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由于科普投入主体的增多和科学自身的特点,发达国家逐渐形成了由大众传媒、科技博物馆、科技社团及科普非营利组织组成的多样化科普运作主体机制。发达国家科普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政府对科普高度重视,并在科普文化产业市场化运作过程中,构筑起一个广泛吸引社会力量投入和参与的机制和氛围。

二、国内科普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国内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颁布了一系列专门的科普产业政策。在财政投入方面予以重点扶持。政府科普产品的采购和共享力度不断加大,科普场馆设施的超常发展,科普基础设施每年对科普产业贡献的市场规模至少150亿元;高端科普消费日益强劲,科普休闲娱乐日益兴盛, 科普产品和服务“缺口”日益增加,这些表明我国科普正在孕育巨大的市场。国内部分院校、科研单位、企业等研发生产出了一批适合发展需要的产品,取得了一批创新型的专利,组建了一支高水平的研发专业队伍,高素质人才为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以安微省为例,安徽省开发的科普展品(项)进入了中国科技馆、上海科技馆、广东科学中心以及全国几乎所有的大中型科技馆,中国(芜湖)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已在安徽省芜湖市成功举办四届,成功打造了中国科普资源集散中心。成立了集产品创意设计、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安徽省科普产品工程研究中心。

三、成都市科普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

成都市科普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一)公众科学素养和参与度逐步提高

我省第二次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显示,在对成都所辖区域的抽样调查中,市民通过科技示范点或科普活动站、科技企业、科技园区、高校和科研院所实验室等专业科技场所获取的科普知识、科技信息的比例,明显高于全省其他地区,增幅比例较快提高,民众参与比例分别达到52.7%、40.5%、9.2%。据《成都市科学普及情况调研报告》揭示,早在2006年,成都公众科学素质以4.55%的比例,位居上海、北京、苏州之后,列全国14个城市第四。

(二)科普作品创作队伍实力雄厚

成都市被公认为全国三大科普创作中心之一,列北京、上海之后。有来自省内科研院所、机关、企事业、农村和部队的800 多名老、中、青科普作家队伍,以及国内近百名签约作家和特约编辑。借助这个科普队伍,成都市面向大中小学校师生和公众广泛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实现了科普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共享。

(三)科普设施和教育基地建设力度逐年加强

据《成都市科学普及情况调研报告》称,2007年成都市共有省级以上科普(技)教育基地24个,其中国家级科普(技)教育基地4个、省级科普(技)教育基地20个,另外还有47处可直接用于科普教育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的重点实验室或基地等。至2013年,成都市将建成科普基地85个。这还不包括100所在蓉科研院所、80余个重点实验室、上千家高科技企业的庞大创新群体。可以说,成都市科普基地、场馆仍存在巨大的可开发资源。

(四)科普文化活动形式多样,公众参与度高

目前,成都市公众参与的全市性重大科普活动主要有科技周、科技月、科技下乡和西部科普工程,以及科技培训、科技咨询、科普讲座、科技展览等。每年举办参加人次在1000人以上的大型科普活动达60余次。“科技活动周”、“成都国际电脑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科普活动的社会影响力逐年增加,品牌效应日渐显现,参与人数持续增长。

(五)实施科普民生工程,促进科技服务民生

成都市先后启动了“科普基地建设民生工程”和“成都市科技惠民工程”项目,推动科普资源向社会公众开放。启动了与民生密切相关的人口与健康、生态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城市建设与管理等四大方面的科技惠民项目。在今年成都市科技产业化工程重大项目申报中,与民生密切相关的科技产业化工程重大项目成为重点关注项目。

(六)多元化投资模式推动科普文化事业不断发展

据统计2006~2009年,成都市地方科技投入平均增幅26.8%,高于全市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17.02%。2009年成都市地方科技投入达到9.26亿元,占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2.17%。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社会为补充的多元化、多渠道科技投入体系加快形成,确保了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四、成都市科普文化产业存在的主要不足

从调研情况看成都市科普文化产业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一)缺乏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和明确的产业定位

发展没有一个中心主题,缺乏科学定位,未能形成全面统筹、协调发展的有机统一,发展导向不明,缺乏整体品牌,缺乏鼓励科普事业发展、促进科普工作繁荣的机制,缺少知识结构与当代科技进展相适应的科普中坚,科普产业理论相对薄弱,科普观念相对落后。导致科普文化产业发展创新动力不足、产业商业模式创新不足。

(二)产业基础薄弱,企业规模偏小

科普文化产品的研发产品的原创性、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不足,市场的认可度不高,标准缺失,产业基础薄弱。生产科普文化产品的企业少且规模小,产品研发创新能力不足,尚未形成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文化企业集团。科普企业在内容上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不多,具有研发、创意的企业更少。

(三)产业市场化发展不够,渠道创新不足

支持成都市科普文化产业发展的规范和标准体系、知识产权保护等市场化制度建设还处于落后状态,特别是尚未建立科普文化和科普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市场准入机制,严重制约了科普文化产业的发展。

科普产品的传播载体和宣传能力不足,科普文化产业内容、载体和宣传渠道建设创新不够,科普载体建设相比其他领域显得陈旧,宣传形式和渠道呆板,科普教育基地和科普场馆展陈内容更新不够。

(四)科普专业人才匮乏,产业投融资体制仍是瓶颈

成都市的科普文化产业专业人才相对匾乏,大多数从业人员都非专职人员。同时还存在志愿者招募困难、人员知识老化和科普专业人才激励机制缺乏,有关专业人才职称评定制度有待改进等问题。

科普文化产业缺乏大规模的投资,资金短缺仍然是制约科普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瓶颈。政府投入不多,社会融资很少,健全的、市场化的科普文化产业投融资体制尚未形成,科普文化产业无法依靠市场解决产业资金缺乏的问题。科普产品信用评估和融资额度缺乏相关指导,科普文化产业主要靠政府投资,渠道单一,融资难。

五、科普文化产业发展也将面临很多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一)科普文化产业市场发展迅速,商业潜力巨大。对科普产品和服务创新的需求强烈。科普企业围绕市场做好科普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展示、交流、传播和服务的各个环节,确保产业的生命力和竞争性。

(二)良好的环境为科普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经济的提高和政策的完善以及人才队伍的保证,为科普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条件。

(三)借力天府新区建设,聚集科普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借力天府新区建设,使科普文化产业在天府新区建设中发挥支配性作用。发展科普数字出版、科普动漫游戏、科普文博旅游、科普创意设计、科普演艺娱乐、科普文学与艺术品原创等。尝试把天府新区建成文化与现代科普发展深度融合的试验基地。

(四)国家和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的资金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国家、省、市针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专项资金扶持政策,为科普产业的多元化资本运营提供了依据。为科普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资金基础,有利于科普产业的发展壮大。

(五)科普文化产业发展也将面临很多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1、市场经济的挑战。在市场经济下,科普文化产业要考虑产品的公益性,兼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非常困难的一个问题。

2、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普的内容、方式和传播已不适应现实需求,科普产品的生产和传播都需要升级和创新。

(六)人才匮乏且后继无人的挑战。在作家群体中,科普不是主流;在科学家中,科普不受重视。科普产品创作、生产和营销的人才都极为缺乏。

(七)科协科普工作的领导地位的挑战。科普工作主力军格局正在改变。过去只有科协一家做科普工作,现在出现了交叉行业,一些部门、系统从各自工作出发介入科普工作,科协在科普工作中的组织、协调、统筹地位面临挑战。

(八)科普文化产业未纳入文化产业范畴的挑战。各级政府出台了很多文化产业扶持政策,但由于科普文化产业未纳入文化产业,因此科普文化产业也未能得到文化、宣传、科技等部门的政策和资金扶持。

六、基于科普文化产业发展的科技促进民生的机理

(一)科普文化产业与科技的关系。通过运用高新技术,科普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形成共栖、融合和衍生的良性互动关系,不断形成新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二)科技对民生的促进作用。科技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性力量。改善民生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而科学技术必须以“民生”问题为根本的出发点。

(三)科普文化与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采用以影视、游戏、动漫、科普展教品等直观生动的形式进行科普教育,有利于提高人民的整体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能够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七、对策建议

(一)加强科学规划,强化政策保障

根据科普文化产业发展规律,以重大产业项目为抓手,以园区、楼宇为载体,重点发展科普传媒、科普文博旅游、科普展教产品创意设计、科普演艺娱乐、科普文学原创、科普动漫游戏、科普出版发行等七大科普文化产业。

建议政府研究制定《成都市科普文化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成都市发展科普文化产业意见》等政策,确定科普文化产业的统计范畴和指标体系,建立科普文化产业的宏观调控指导,使科普文化产业与文化产业和服务业形成优势互补、相互拉动、共同发展的科学、有序、有效的发展局面。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标本馆、产品陈列室等科普资源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制度。研究制定扶持、鼓励和规范科普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二)加强政府与市场协同,建立有利于产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制定科普企业认定标准,规范科普文化产业行业秩序

由相关部门牵头,研究制定关于科普类图书、报刊、网站、影视作品、展教品的认定办法及优惠政策,研究制定《相关产业标准及资格认定管理办法》,对符合要求的科普企业进行资格认定。通过标准和规范,促进科普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培育出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科普文化企业。

2、组建行业组织,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筹备成立科普文化产业相关行业组织规范和指导相关科普文化产业品牌保护、技术研发和资金运作,推进科普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3、引导产业集聚,完善产业链条

建议抓住成都市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天府新区建设的机遇,规划建设具有成都文化特色和科技水平的现代化成都市科技馆,并列入2015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和成都市科协科普设施建设重点项目。

围绕科技馆形成科普影视、科普动漫、科普出版、科普展教品研发等产业链和集群。打造一批富有特色、影响力大、市场占有率高的科普书刊、音像制品优秀品牌。鼓励公益性科普场馆与科普旅游馆园之间的交流合作。引导文化创意企业按产业链上下游进行延伸,带动配套项目发展,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链。重点扶植那些有市场前景、适于大规模生产的科普产品,在资金、政策方面给予扶持,使其形成规模,解决目前科普文化产品的手工作坊式生产、力量分散、效益低下等问题。

4、出台科普文化产业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办法

由科技局(知识产权局)建立科普知识产权专有和科普资源共享机制。建立科普文化产业知识产权资源信息中心,鼓励中外科普知识产权权利人参与科普研发及科普创作、创意等活动,依法维护科普文化产业发展中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利。强化对科普创新和科普创作的知识产权激励。搭建成都市科普资源数据库和成都市科普文化产业知识产权数据库,建立科普知识产权的综合运用机制和纠纷救济机制,保护科普作品、科普产品、科普服务传播和利用过程中的科普资源建设开发的正常运转,保护科普创新、创作人员的合法权益。

5、制定科普文化产业项目申报指导目录

为更好地推动科普文化产业与科普事业的共同发展,结合成都市科普文化产业发展实际,建议制定《成都市科普文化产业项目申报指导目录》,指导科普企业技术创新,支持科普文化产业企业的建设发展。在科技项目的设计、申报、遴选、立项等方面对科普企业、科普创作机构、研发机构给予有效引导,促进科普文化产业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三)遵循科普文化市场发展规律,创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

1、大力培育适应市场竞争的科普企业

发展科普文化产业,必须要培育一批大型适应日益激烈的文化市场的竞争科普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培育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内容上具有文化创意、创新的科普产品生产企业。

开放科普文化产品的出版管制,给科普市场宽松的竞争环境,打造能面向国际竞争的文化精品,使成都市科普文化产品具有全国性、世界性竞争力,给成都市注入城市文化核心竞争力。

2、建立科普文化产业财政支持政策体系

在成都市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中专门设立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型科普文化企业提供集政策、产品、中介、信息服务等综合性金融服务于一体的集合打包式服务,并提供相应担保向金融机构融资,以降低金融机构的成本,通过平台的信用提升企业的信用,使科普中小企业获得融资机会。针对有知识产权并正在实施但缺少流动资金的科普企业,允许用知识产权作质押融资。

将促进科普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项经费列入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科技创新年度预算,有关部门可以试点成立科普文化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内容前瞻、手段先进、有影响有亮点的重点科普项目和市场发展前景广阔的科普企业。

市级财政应优先鼓励科普文化产业项目贷款,将其作为重点支持的对象,给予一定年限的贴息,并在贷款、建设方面给予相应政策支持。简化科普相关企业贷款手续,提高贷款效率。在保证财政资金到位的前提下,政府应同时出台相关的条例保证科普企业将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产品的研发。

3、建立科普文化产业税收优惠政策体系

建议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地区和试点单位的经济政策应尽快成为普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境内外社会组织、企业和非盈利机构以及个人捐赠、赞助、投资科普事业,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给予税收优惠。加强对科普资金的使用监管,提高科普经费使用效率。

4、完善科普文化产业投融资优惠政策

实施多元化投资,鼓励社会资金、民间资金投资、参股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形成多元化的科普投入机制。可以考虑以部分财政资金并吸引部分社会资金,以实际行动解决创办科普文化企业政府给予贷款担保优惠的融资瓶颈问题。

(四)提升科技含量,带动行业的升级换代

利用资本力量,加强资源整合,打通产品策划、创意设计、研发生产、营销推广、衍生品等科普文化产业链。通过引进先进技术特别是高新科技,采用合资、合作和购买版权等方式,引进一批国内外优秀的科普类书刊、音像、软件、玩具、网络和展览开发企业及其作品、产品。开发创作具有成都本土文化特色和科技含量的科普产品提升科普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带动整个行业的升级换代。

(五)加快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促进科普文化产业发展

1、探索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新机制,组建高端专家队伍

建议由成都市科协牵头,其他部门协作,成立由科研、教育、传播、经济等各领域相关专家学者参与的科普文化产业高端专家委员会。建议重视本土作家群体,如杨红樱,组织力量挖掘这些作家的市场潜力。

2、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由相关部门牵头,由成都相关高校联合实施科普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计划,设立科普文化产业运营与管理专业,建设成都市科普人才库和专业人才信息网络平台。

开展科普教育人才、科普产品创意与设计人才、科普传媒人才等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培养试点工作;采取短期培训、职业认证、脱产学习、实习实训的方式,为科普场馆、科普文化机构、科普出版机构和相关行业培养人才。

3、积极引进、大力培养科普文化产业高端人才

建议由政府相关部门引进复合型科普文化产业人才,重点引进 “业界知名、实绩突出”的科普文化产业领军人才,“富有创意、勇于创业”的科普文化创意拔尖人才,实施科普文化产业精英培养计划,培养“懂文化、会经营、善管理”的科普文化产业复合型人才。

4、开展科普文化产业人才职称认定

建立专业科普文化产业技术职称评定制度,调动科普文化产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更有利于稳定科普人才队伍,使他们可以专心、安心地做好科普工作。

(六)充分利用宣传媒介,加强宣传渠道和载体建设

重点建设和完善由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科普互联网、科普画廊、科普新媒体等大众传媒共同参与的“六位一体科普宣传体系”,组织成都市“五个一”科普文化精品工程评选活动,促进科普文化产业的宣传和发展。加强产业宣传渠道和载体建设,搭建新媒体科普平台,建设成都市科普多媒体互动传播平台,扩大科普活动的影响,形成社会各界重视、广泛参与的科普社会环境。达到利用现代化科技使科普资源最大化惠及民生的效果。(作者单位:1.成都市科普文化产业协会;2.成都信息工程大学;3.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任福君,张义忠,刘营.科普文化产业发展若干问题的研究〔J〕.科普研究,2011(6).

[2] 曾国屏.关于科普文化产业几个问题的思考[J].科普研究,2010(2).

[3] 江兵,耿江波,周建强.科普文化产业生态模型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9.

[4] 马蕾蕾,曾国屏.科普与文化产业间的作用结合机制探析[J].科普研究,2oo8(11).

[5] 古荒.从公共产品理论看科普事业与科普文化产业的结合[J].科普研究,2012(2).

[6] 刘洋,唐任伍,李冲.科普文化产业:破题社会力量开展科普[J].中国文化产业,2012(10).

[7] 人民出版社.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M].人民出版社,2006.化产业研究.

[8] 劳汉生. 我国科普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框架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05 (2):213-219.

楼宇经济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一、实施背景

从县供电企业民主管理现状来看,尽管总体较好,但仍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不足:一是民主管理的氛围不浓。二是民主管理作用发挥不够。三是民主监督职能发挥欠佳。四是民主管理难以与时俱进。上述问题的出现,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民主管理在企业内部的推行和传播效果不佳,一部分企业干部、员工对民主管理的认识还停留在“只要有就好”的阶段,对出于民主管理规范化的一系列要求,少数干部员工时常以“影响业务工作”为由,对民主管理工作支持的力度不够。如何让民主管理的理念在企业内部深入人心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二、工作主题

用全口径管理、全覆盖传播、全媒介交流、全方位展示,大力宣贯民主管理的理念,形成全体干部员工共同的思想认识和统一的价值认同,为公司的发展保驾护航。

全口径――杜绝自成一体、另搞一套的做法,打造统一归口的平台,确保“运作一致、发声一致、效果一致”。全覆盖――突出分层分级、一个不能少的原则,打造三级传播机制,确保公司上下对统一企业文化认知认同率达到100%。全媒介――紧扣现代时尚、直达心灵的脉搏,打造互动交流的平台,确保干部员工民主管理的思想得到启发、理论得到武装、实践得到指导。全方位――按照直观具体、丰富多样的要求,打造展示精彩的舞台,确保传播形式由“灌输式”、“概念化”向“项目化”、“形象化”转变。

三、主要做法

(一)全口径管理唱响同一声音

统一传播方向。建立统一归口、分层落实的平台,突出抓住民主管理环境和媒体两个重要环节,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明察暗访等多种调研手段和途径,对传播口径不统一,违反民主管理要求的问题,进行全面的整改,确保“运作一致、发声一致、效果一致”。

统一传播管理。统筹网站、手机短信、微信公众平台等传播资源,加强内部各类媒体的统一指导和管理,明晰管理机构传播职能和重点,形成齐抓共管、分工协作的传播工作格局。莲都公司在探索中形成了党群部(工会办)围绕民主管理重点工作加强整体策划、公司办公室围绕长远的基础性工作加强深度策划、办公室(品牌中心)围绕改革发展热点、焦点问题加强主题策划的工作思路。

统一传播内容。以民主管理的要求为核心内容,将企业各项民主管理制度作为员工培训必备的教材和内容,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将民主管理的基本价值理念融入到各个岗位、各条战线,确保上级关于民主管理的各项决策部署在执行中不偏移。

(二)全覆盖传播形成浓厚氛围

突出传播全覆盖。将传播民主管理知识纳入中层干部综合测评体系,要求部门领导带头讲。组织党群管理专家专业解读深度;发动典型人物通过现身说法、巡回演讲等形式传播,进一步固化典型人物讲文化的传播机制。

突出普众全覆盖。分层分级,各有侧重,抓好“管理层、广大员工、新进员工”三层不同受训对象的民主管理知识传播,将民主管理课程作为公司“”、普明讲堂等各项培训的基础课程进行了统一安排,对于新进员工,则将民主管理融入开班首讲。通过多层次、多方位的传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突出薄弱群体全覆盖。坚持立足于民主管理的薄弱点开展创新实践,实现重点全覆盖。特别是对于工作岗位远离本部的供电所、集体企业员工进行重点的传播教育,实现感情凝聚、激励凝聚、目标凝聚。

(三)全媒介交流凸显心灵融合

巩固传统媒介成果。进一步运用报纸、传播栏、手机短信、电脑屏保、楼宇电视等多种媒介,对民主管理进行滚动式、常态式、立体式宣传。同时,着力抓好企业文化环境建设,将民主管理的有关知识广而告之。

创新互动传播平台。在兼顾报纸、展板等传统媒介传播平台的同时,紧扣时尚脉搏,进一步拓宽渠道,全面开辟网络、视频、内外网微博、QQ、贴吧等新媒体传播平台,有效地将公司与社会、公司与员工、员工与员工网聚一堂,适时传播民主管理的正确理念,通过线上线下的良性互动,为公司民主管理的传播开启了一扇新的窗口。

畅通多重对话渠道。发挥总经理联络员、书记联络员、职工代表巡查、党委委员接待日等多重对话机制的作用,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定期与离退休职工小组长、制员工班组长、女工委委员座谈、交流、沟通,认真听取各相关群体负责人员的“心声”,及时答疑解惑,促进心灵融合。

(四)全方位载体丰富传播形象

着眼人格化传播。深入挖掘民主管理工作方面的先进典型、精心培育先进典型、大力选树先进典型,寻找民主管理工作中的“平凡英雄”。近年来,公司充分利用“提案征集直通车”、“一季一主题合理化建议活动”、“星光灿烂小人物”、“敬业奉献十大模范员工”评选等载体,积极推荐和选出了一批在民主管理工作方面表现突出的典型。

着眼精品化传播。充分运用工程概念,树立建设思维,坚持问题引路,实施项目管理,积极整合公司民主管理典型经验和示范性成果,打造民主管理精品项目,切实提升民主管理工作的影响力、辐射力。包括《“大关爱”格局的构建》《藤椅上的女人》《职工书屋 香溢莲都》《一条私人订制的短信》等一批民主管理相关主题的调研报告、散文、故事等相继获得多项国家级、省、市等各级奖项。

着眼多点化传播。综合运用“点、线、面”相结合的传播模式,聚点成线、连线成面,提升传播的成效。一是建立“小制度”,结合各班组的实际情况引导班组制定相关的《班组公开制度》《班务会制度》等小制度,进一步规范班组民主管理、班组民主监督。二是引导“小思考”,引导班组成因围绕如何开展班组减负、保障安全生产、加强优质服务等提出可操作性的意见,积极提升班员的主人翁意识。三是创办“小阵地”,在供电所设立“读书角”、“阳光小屋”,推动民主管理不断深入推进。

四、实施效果

(一)民主管理理念深入人心

分众化的传播方式、直观具象的传播内容,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使员工听得进、用得上,有助于对民主管理形成强烈的共识,产生强烈共鸣,从而激发热心参与民主管理、全面提升民主管理知识和技能。

(二)充分发挥职工代表的主观能动作用

通过营造良好的氛围,有助于拓宽职工代表参与企业事务的途径,提升职工代表参政议政的能力。有助于职工代表积极参与企业主要管理制度的制订,参与企业重大管理事务,如安全管理、优质服务、廉政督查,参与工作结果的认定,如绩效考评、评选先进等。

(三)深化民主监督体系建设

有助于扩大职工的知情权,将厂务公开、民主对话、情况通报等纳入标准化监督体系建设中,扩大职工参与民主监督的范围,发挥网络、微信等平台,视情况开展网络问风、微信问政等活动,拓展职工参与民主监督的渠道。

(四)员工执行力得到显著提升

民主管理意识的提升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大局意识、法制意识、集团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过有效传导,有助于健全执行体系、保障体系和监督体系,确保公司决策部署贯彻事事有人管、件件能落实。

(五)企业文明素质和企业品牌全面升级

民主管理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企业和队伍硬实力显著提升,公司同业对标排名全面进位。2014年,公司同业对标排名是公司第三集团第一名,创造了历史。

(作者单位为国网浙江丽水市莲都区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