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艺美术的适用性原则

工艺美术的适用性原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艺美术的适用性原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工艺美术的适用性原则

工艺美术的适用性原则范文第1篇

[关键词]行动导向;集群式;模块教学

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曾指出:“我国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任务是培养同21世纪我国社会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劳动者和初中级专门人才。中职教育的这种功能是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所无法替代的。而对于中职美术专业教育教学的定位更应准确,一方面为高等艺术学校输送优秀后备人才,另一方面还要满足于社会就业创业的需要。培养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仍是目前中职学校的首要任务。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要努力使课堂教学充分体现职业性和社会适用性,要努力实现学校教育与用人单位和岗位需求的零对接。只有这样,才能既满足于社会对工艺美术人才的多层次需求、满足学生今后个人发展的需要,又满足于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如果舍弃了这一点,职业教育本身也就失去了自己的特色。

基于行动导向集群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目的主要是着眼于如何改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如何有效地提供学生不断开发自身潜能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目标既要能培养学生对于既定岗位的专业技术能力,又要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的设计能力,以适应更宽广的工美行业各种专业岗位的要求,并能获得进一步发展。

为此,在教学改革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拓宽专业适应面。使学生既打下较稳固较全面的专业基础,又能在毕业后根据当时人才市场的需求和个人发展意愿,适应广而多变的美术行业和市场的需要。2.构建体现培养综合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体系。模块课程要注重各类教学、各门课程的有机组合以及相互渗透,改变片面强调学科系统和单纯性技艺传授、各类教学相互隔绝、内容重复的传统课程体系。3.要体现本土的地方特色,培养学生的民族创新能力。让学生既成为一名美术工作的设计者,又成为一名民族文化和本土文化的传承者。课堂教学应结合本土的民族民间工艺、现代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资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渗入新知识、新技术,使手工技艺训练与现代化工艺美术生产技能训练并重,启发学生去保护、去创造、去挖掘更具时代特色的本土文化。4.加强和改进相对应的职业道德养成教育。针对艺术类中职学生的思想特点,以职业教育为中心,把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艺术观、就业观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并贯穿到学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全过程中。

21世纪是知识化、信息化的时代,技术进步导致简单职业向综合职业发展,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从事一种职业向多种职业转变,大批劳动者在其职业生涯中会经历多次转岗、失业、改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职业岗位的增多,职业流动的加快,社会对从业者的能力与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人的交流能力、应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在职业工作中日显重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学校教育更贴近社会、市场、需求、职业及岗位。

行动导向集群式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组织教学的集群式(宽基础、活模块)教学形式。这种模式主要是为了培养具有综合职业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实用人才。本模式不是行动导向教学与集群式模块的简单相加或凑和。它是在集群式基础上组织起来的一种行动导向教学样式。此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从21世纪工艺美术行业对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出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结合本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情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中、高级艺术设计专业人才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自主择业、创业或继续深造,打造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这种课程模式较好地体现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组织,能较好地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学生能够在“行动”中学会学习。学生能主动参与职业性的教学过程,体验学习带来的成就感,最终学会学习。它能使美术教学朝着个性化、人性化方向发展,使学生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形成一定的职业能力,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学生在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综合素质,既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又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并具有应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根据对黑龙江省的实际调研情况,我省工艺美术专业所覆盖的职业岗位群大致有室内装饰装潢、动漫画设计、摄影、平面设计、广告设计、工业造型、环艺等领域。确定了人才培养目标后,进行职业分析,包括职业岗位分析和职业能力要求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我们把其中的若干专项能力要求分别转化为若干具体的实际课程内容单元,结合职业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再形成一个个教学单元模块,相对独立的每一个单元为一个教学模块。若干个这样的课程模块组合就构成一门课程。若干个课程又构成一个大模块。根据对工艺美术专业各职业群职业分析所得可以将教学内容大致分为三大模块:

“宽基础”模块:公共基础课模块、技术基础课模块。“宽基础”模块的教学内容,并不针对某一特定专业,而是集合了一群相关职业的共性,侧重于关键的职业能力培养。既注重对学生基础能力的训练,以够用为度,也注重对学生构建知识能力体系的训练,注意对“可迁移性”和“扩散性思维”能力的训练,加强对学生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逐步地把学生的兴趣从纯艺术创作方向转移到实用美术技工的方向。既可为学生继续学习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也可为直接就业的学生选择相应职业模块做好职业储备。

“活模块”模块: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模块。“活模块”的教学内容,针对从事某一职业、某一岗位的必备知识与技能,强调针对性、应用性和现实性,侧重于从业人员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强化。在职业技能课程模块中,除要求学生应具有熟练运用计算机的能力,至少掌握两种以上本行业广泛使用的AutoCAD, 3DMAX, Photoshop, Coreldraw等软件外,注重培养学生岗位能力及职业道德。

综合实习模块:主要包括企业顶岗实习教育和企业文化两个方面内容。由上面分析可以得知,每一个大模块由若干课程小模块组成。每一课程由若干能力模块组成。各模块相对独立,侧重点不同,反映能力形成内容。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能力培养目标,针对某一特定内容,整合相关理论和经验知识,构成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每一个模块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提出要求与建议。教学内容的具体组合要根据职业群所针对的对象,职业岗位所需能力具体调整。

综上所述,任何一种教学改革都不是凭空想象或创造,都不是彻底否定过去,都应该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为了使教学改革有一个适应过程,新的教学模式要考虑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把目前的教学模式一脚踢开,要尽量使用其可利用的成分。并给学校、家长、学生有一个适应和缓冲的过程,满足他们现阶段的需要。针对目前黑龙江省中职美术专业以高考升学为主的省情。集群式模块课程的“宽基础”可照顾希望继续升学的学生,为他们报考高职和高校留出教学空间。这部分学生仍有选择的余地,可以选修自己喜欢的模块来提升综合能力。“活模块”可照顾到高年级学生自愿选择直接就业、自主创业的愿望,选择相应的职业模块或项目,重点打造对某类岗位的职业能力与操作能力训练,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这种教学模式在注重学生打好专业基础知识、加强自己的人文素质的同时,也给学生自己留有一定的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修更多实用模块,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职业能力,为将来转岗、换岗、自主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不管是升学还是就业的学生,他们都可以选修对自己今后有用并感兴趣的课程,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创造能力。

基于行动导向集群式课程组合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按需施教的教学理念。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协调组织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总的来说,本模式适当照顾了我省艺术高考的主流,使高考升学的优势继续保持;也给一群急于就业、创业的学生提供了帮助,使他们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更广阔的视野。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能力本位――职业教育面向未

来的选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蒋乃平.课程目标与综合职业能力[J].

教育与职业,1999,(1).

[3]阳嫦美. 湖南省中职美术专业教学模

式改革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2008.

[4]黄智明. 集群式模块课程开发的研究

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1,(1).

[5]陈蓉.集群式模块课程的初步研究[D].

工艺美术的适用性原则范文第2篇

1.严格制定针对企业式的教学标准及大纲,核查学生成果,按照企业式的环节标准来教学。针对不合格,不达标的学生予以停留继续本环节中学习,优秀或达标合格的学生则继续进入下一流程环节学习,形成积极的学习竟争氛围,让学生由被动为主动地去实现每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散。

2.让学生更能适应岗位的需要,将课堂的基础技能转化为实际的制作经验,培养学生综合的、全面的绘画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动画场景绘画技能的同时学会欣赏和对动画片制作的能力,通过教学中研究动画场景的文化背景以及情感基调,从而调动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和审美积极性,与动画片制作紧密相连,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动画制作的魅力,同时也从侧面使学生的艺术观、审美观受到积极的影响。

3.利于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特长和风格,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先进学生拓宽思路去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动画场景设计》课是课堂教学通向动漫创作实践的桥梁,是实现动漫课堂教学与动画创作相结合的重要媒介,是实现以上培养目标的必修课程。前续课程为素描色彩和动画编剧,后续课程为动画创作。

(1)制定实践理论一体化目标:知识目标:通过透视与场景的理论学习,掌握透视与场景的基本原理,掌握动画场景的特征与设计要求,掌握动画场景中色彩、光影、陈设道具的基本要求。能力目标:让学生逐步地具有一定的透视绘制能力,可以独立完成动画场景三视图,具备绘制动画场景线稿和表现立体空间氛围的能力,具有使用动漫专业设备进行动画场景绘制与拍摄的能力。素质目标:透视与场景课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启发、引导和实践的方式,通过进行场景线描稿,色彩稿和动画场景三视图的创作,训练学生的相互配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团队协作意识以及良好的审美意识,使学生在艺术学习和实践中陶冶情操。

(2)扩充岗位标准:动画场景设计的原始岗位就是原画师,原画师有角色和场景之分工,面对这两个分支,虽然没有明显界限,但因其制作过程不同,要求也不同,面对不同的案例项目,制定不同的制作要求(略)。

(3)制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大纲的制定(略);课程设计内容:把每一个教学环节作为一项真实的项目来进行安排,结合我院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高职教学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删减,切实的做到“案例驱动,项目主体,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设计理念,在对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我们根据动画行业中各企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场景师职业资格标准和学生实际水平结合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工学结合和因材施教五大原则制定了六大项目,120个课时来完成。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和结合,更好的适应我院学生的发展和对职业岗位的需求。通过对动画场景设计岗位的分析。依据各岗位所对应的工作任务,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们确定了透视绘制,室内外场景,命题创作,动画场景创作由易到难的四大递进式工作项目,来达到实用性、适用性和先进性,强调职业的核心能力。

二、改革实践价值

工艺美术的适用性原则范文第3篇

关键词:艺术类;高职高专;服装材料学;教学改革;工作室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2-0090-02

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人才的供求近年来也出现了新的特点,体现在艺术类专业方面就是大量的艺术类考生的产生、越来越多的艺术类专业诞生,其中服装设计专业就是其中之一。与普通院校的大学生相比,艺术类院校的学生个性化、风格化表现尤为突出。大学教师如果在对艺术类院校大学生授课过程中还采用像普通大学那样的授课方式,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改善服装材料学的教学质量,解决服装材料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充分挖掘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在服装设计开发方面的潜能,满足当前服装人才市场发展需求,笔者拟就艺术类高职院校服装材料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进行初步探讨。

传统服装材料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服装材料学是艺术类高职院校服装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服装材料是服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服装构成有三要素:服装色彩、服装款式和服装材料。而三要素中又以服装材料为基础,选择对了服装材料,服装设计就成功了一半。由此可见,服装材料学在服装设计专业中具有重要地位。

然而,在本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许多问题:大多数学生思想上不重视,认识不到这门课的重要性,认为服装材料学不如设计课和制版课有用。思想上不重视可以说是造成本门课程教学困难的一个主要因素。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文化课基础较差,而服装材料学涉及服装、纺织、美学、物理、化学等众多学科领域,课程内容理论性强,使得该课程成为典型的理论课,学生学习起来没有太大兴趣。

另外,从教师的教学模式来看,本门课程的教学要么过于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从学生角度来思考问题;要么虽然教学方法较多,但有些方法中听不中用,实践起来效果较差。当今社会服装材料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有些教师教学内容不注意更新,多年的教学内容都没变化,所以,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手段,甚至考核模式都应调整,更新。

艺术类高职院校服装材料学教学改革

针对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以及服装材料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 通过介绍服装材料与服装设计师、服装材料与服装工艺师、服装材料与穿着者等的关系、甚至学好服装材料对将来就业的帮助等方面来阐述服装材料的地位与重要性,最好是将某位服装设计大师在运用材料方面的成功经验制作成视频影片,播放给学生看,激励学生,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起来。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让学生自己有学习兴趣,那是再好不过了。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以学生身上穿的服装作为切入点,讨论材料的穿着舒适性、外观性能、穿着体验等等,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增加学习兴趣。还可将服装材料学发展的历史、现状与趋势制作成视频短片,充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热情。另外,还可以介绍国内外服装面料的流行趋势,服装面辅料会的最新情况,把课程教学与时尚流行结合起来,增强其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兴趣。

优选教学内容 应优选教学内容,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原则,使之更适合于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特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应用为目的,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另外,服装材料的发展日新月异,要不断把新内容补充进来。

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服装材料学课程虽然是典型的专业理论基础课,学生不太喜欢,但如果根据艺术类学生的特点,综合采用各种教学方法,使理论课变成非理论课,这样教学效果会大有提高。创新之处就在于:采用学生几乎全程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的方式来进行授课。而我们都知道,亲身体验的东西给人的印象最深刻,最不容易忘记。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使服装材料学的教学效果更好。

1.形象化教学法。给学生展示实物及图片,利用实物感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增强学生对抽象概念的感性认识。服装材料学最基本的就是让学生认识各种材料,可以建立一个服装材料工作室,工作室中有纤维、纱线、面辅料。(1)纤维部分:将传统的服装用纤维,如天然纤维、再生纤维、合成纤维,以及市场上出现的一些新型纤维(tencel、莫代尔、聚乳酸纤维、大豆蛋白纤维、彩棉、竹纤维等)尽量收集齐全,按照天然纤维、再生纤维、合成纤维及新型纤维的顺序分类放好。将以上各种纤维的横向和纵向截面用彩色纸打印出来,同时配以文字说明,如各种纤维的服用性能,分别放在对应的纤维边上,有条件的话,可以购买一些显微镜配套使用,这样教师在讲课时直接就可以在服装材料工作室中进行,有具体的纤维实物可以供学生亲身体验。这样在讲到纤维定义时,学生可以直接看到各种各样的纤维,非常直观,容易理解。(2)纱线部分:将各种纤维的纱线分类放好,如将纱线按照天然纤维纱、化学纤维纱、新型纤维纱线的顺序放好;还可将纱线按照短纤维纱、长丝纱和花式纱等分类摆好,同时将各种纱线的密度、捻度和捻向标注在相应的纱线上。这样,在讲到纱线的指标时,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到实物,便于理解,如捻度大的纱线与捻度小的纱线到底有什么区别,一看便知,教师教起来也轻松,这样学生学起来也有兴趣,一举两得。(3)面料部分:收集各种面料,按照各种分类方式摆好。如按照纤维分类挂好,也可按照机织面料和针织面料顺序挂好,还可按照纯纺面料、混纺面料、交织面料顺序挂好,每种面料都贴一标签,标明该种面料的成分,纱线细度、面料密度、织物重量以及该种面料适合于制作的服装类型等。同时,将每种面料适合制作的服装类型打印成图片,有条件的话,还可以放一些服装人台,将利用这些面料制作的服装穿到人台上。

2.多媒体教学法。服装材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带学生到纺织服装企业进行现场参观,对很多实验项目让学生亲自进行操作,这样的效果肯定会比较好,但是这样做费时太多,由于课时限制,教师可以事先到纺织服装企业将服装材料的加工处理方法等拍摄成视频,将部分服装材料实验项目做成视频课件,课堂上播放给学生观看,这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显现大量的信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这样做,既解决了课时不足的问题,教学效果又较传统的讲授法好得多。

3.演示教学法。对于部分理论性较强、较难理解的内容,可以采用演示教学法,如织物组织知识点的教学,传统的方法是在黑板上进行组织点的绘制,学生看到的只是黑白相间的方格,看不到组织结构所得到的面料的外观效果,得不到感性认识,那么在讲到这部分内容时,可以结合半(全)自动织机来讲解,就非常形象直观,可以在上课之前,预先把经纱按照一定的织物组织穿好,等上课时再将纬纱织入,这样学生不仅非常形象直观地理解了机织物的基本结构,还可以现场看到不同织物组织所织出的面料的效果。又如讲到针织物的结构时,结合针织横机来讲,现场用针织横机织几块不同组织的针织面料,那么,学生就会非常容易理解。甚至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研究式教学法。研究式教学法是教师在学生学习基础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课程内容进行讨论、探究,其特点是注重方法传授和能力培养,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主体作用。如讲到新型服装材料时,除了给学生看一些新型纤维的样品,还可以提前给学生一个纲要,要求学生自由选题,搜集资料,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最后总结归纳,会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资料、表达陈述等综合能力。

5.实践教学法。如讲到面料鉴别这一部分时,以往就是讲一些理论知识,教给学生一些鉴别的方法,很少实践,改革之后可将全班学生分成几组,每组3~4人,以小组为单位对面料进行鉴别,等全部学生鉴别完之后,教师再逐一与各组进行探讨与总结等。让每位学生自己进行体验,学生得到的印象会非常深刻,效果会更好。

6.互动式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是互动式教学的特点。将互动式教学法引入服装材料学的教学中,是学好该课程的有效途径,如讲到服装材料的选择这部分内容时,可以某一知名服装品牌为例,组织学生讨论该品牌服装在设计时是如何用服装材料表达它的设计理念的。例如,高级秋冬运动便装该如何选择服装材料?由于可选材料范围广泛,不同的学生对材料外观和造型能力、流行信息、适用人群等因素理解不同,所以选材方案各具特点,学生之间可就方案相互比较、讨论,教师只作适当引导。通过互动教学引导启发学生认识理解、巩固所学基本理论知识,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服装材料的应用能力。

改进考核方式 可以借鉴国外院校(如加拿大乔治亚学院)的考核模式,以平时作业及日常表现为主要考核内容,每周或几周布置一份作业,作业尽量多样化,每次作业都有具体的分值体现,课程的总成绩由各次作业的成绩和平时表现分数构成,采用这样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更客观,从而避免了单纯理论考核带来的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不会灵活应用的问题。

服装材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涉及面非常广、内容更新快,我们要根据服装材料的发展情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根据具体情况和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不能固定僵化;根据艺术类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如此才能充分挖掘艺术类高职学生在服装设计开发方面的潜能,培养出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服装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中元.服装材料学教学方法浅析——基于服装艺术设计专业[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6):139.

[2]姚桂珍,等.服装材料学的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7(4):254-255.

[3]秦姝.互动式教学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对《服装材料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2(3):87-89.

[4]王康.关于高职《服装材料学》课程改革探讨[J].文化教育,2007(5):186.

[5]王林玉.高职《服装材料》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J].山东纺织经济,2011(3):77.

[6]段杏元.谈《服装材料学》教学质量的提高[J].职教通讯,2009(5):96.

[7]孙斌,等.关于服装材料学教学的改革探讨[J].山东纺织经济,2009(5):119.

作者简介:

工艺美术的适用性原则范文第4篇

1 古典家具的概念家具是人类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精神物化。 “古典家具”泛指民国之前被公认为典范的家具样式,而许多现代工艺生产的仿古典家具也反映了古人创造的经典家具文化,本文中未在术语上严格界定,古典家具对现代室内设计的适用分析,对古典式样的家具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2 居住方式的转化与古典家具的发展

从中国古典家具自身发展的过程看,受到不同客观条件的影响,其中人类生活的起居方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中国早期的古典家具始于夏商,兴盛于战国、两汉。其家具造型受到“席地而坐”使用限制,呈现出低平稳重、简便实用的特质。直至唐宋,垂足而坐的起居方式和较为宽阔的居住环境从根本上改变了家具造型,以“高足”家具形式为特征的中国晚期古典家具由此而来。广为熟悉的“明清家具”是晚期古典家具发展的盛期作品,前者以“质”见长, 后者以“饰”为美,“明清家具”独特的地位和艺术造诣无可比拟,对近现代室内设计、家具设计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中国古典家具文化

1 文化与古典家具文化

广义的文化包涵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对“古典家具文化”的界定同样如此,我们在鉴赏古典家具的过程中,必须与当时的社会情景相融合思考,不仅要考量家具的材(用材)、质(做工),更重要的是发掘家具这一物化形式背后凝炼的精神品格。家具的不同形态,不同置位反映的是更深层次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和人文情怀。

2 古典家具文化精神的提炼

首先,古典家具文化体现的是中国传统的礼制文化。纵观朱、元、明、清的家具陈设,从“一桌两椅”到“四几八椅”的组合摆放,都遵从于“以西为上”、 “以北为尊”的礼仪方位和均衡的向心格局。古典家具不论在样式、造型,还是材料的选用,尊卑有序的礼制文化都深入其中,是中华民族人伦规范的思维模式及行为方式的综合体现。

其次,通过不同生活方式对家具的影响,古典家具还体现着以人为本、实用为先的人本文化,不论简单或复杂,最终表现为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的实用性与点缀装饰的艺术性的有机结合。以明清桌案为例,书桌设计一般桌面平正,边沿无起翘;而书案,画案等则更为宽长;翘头案和架几案常设于正壁中间,少有宽者。此外,李渔还将贮炭火的抽屉设计在椅子脚栅下用以取暖,可见对家具自身的功能拓展同样体现了古人对舒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古典家具在装饰风格中还彰显着崇尚自然,古朴儒雅的人文气质。中国古典艺术的自然美学观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生,追求质朴、亲和的艺术境界。这与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紧密相关。其中,明式家具用材F料虽极其考究,但作品呈现出来的却是优质木材的完美色泽,简洁挺拔的造型线条以及典雅隽秀的高贵气韵, “松、竹、兰、梅”等纹案题材的雕饰相得益彰,可见明代木作在大批文人的推崇和参与下,对其家具的内涵养成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3 古典家具文化的研究意义

文化提供了一套赋予个体意义的架构,是通过各种规则来指导行事方式的。古典家具文化的研究对象是特定时期的特定样式,而文化“动态”的发展特性决定了我们必须在认识原环境架构中固有意义的基础上,探寻一种“对生活的设计”方法。“共性”的生活态度和精神品格通过物化符号世代传承,而文化的“差异性”又通过不同时空与认知的结合,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可见,只有对古典家具文化深入地挖掘,批判地继承,才能“适度”地做到古为今用,扩展家具艺术对现代室内设计的限定和影响。

三、古典家具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适用性分析

1 古典家具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适用背景

随着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文化精神的追求也日趋高涨。尤其是现代室内设计在经历了全盘西化的效仿和学习后,开始探寻中国传统文化在价值判断上的合理定位。这无疑为古典家具文化的精神回归提供了有利的人文环境。同时,社会的发展也带来了文化的开放。人们在审美标准上不再拘泥于风格,慢慢呈现出了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趋势。中西合璧、古今混搭,家具陈设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为古典家具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创造了自由的社会舞台。

2 古典家具文化在现代室内空间中的价值体现

(1)古典家具文化在使用价值中的体现

需要在现代室内设计中传扬古典家具文化,首先要尊崇古典家具“实用为先”的设计原则,发挥其使用价值。古典家具在传统室内空间中的运用已有既定格局,从时空纵横综合论证都具备了完整的文化体系。因此,对传统空间中家具陈设的深入了解,包括家具功能性的分类、家具在室内环境中的布局,都会对现代室内设计中古典家具的合理运用起到借鉴和优化的作用。

(2)古典家具文化在审美价值中的体现

“形态美、结构美、自然美”是现代人对古典家具高度的综合评价。形态美,符合审美的基本规律,表现为家具各部件适宜的尺度比例,方中带圆、圆中显方,统一中蕴含丰富的形体变化。而结构美则体现着与中国建筑一脉相承的木构体系。榫卯结构牢固耐用,框架和攒边更是经济科学地解决了木材固有的伸缩性和截板纹露明的美观问题,使结构部件同时承担了装饰的角色。自然美反映了古代文人以“平淡天真”作为艺术造诣的最高境界,在古典家具中即表现为“简洁”、 “合度”, “素雅”的审美情趣。古典家具文化综合提升了工艺美术的艺术价值,通过鉴赏能达到心理的共鸣和情感的交融的艺术享受。

(3)古典家具文化在精神价值中的体现

鉴于古典家具饱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它在现代室内空间中的有效使用还能提升整个空间的环境品格。古典家具是中国古代哲学观的美学物化,直至今日,它依然有助我们理解家具“自然天成”的性格,整体思考古典家具在室内环境中的“和谐”关系和美学精神。现代室内空间大都追求简洁高效的风格氛围,选择优美简约的古典家具不但能体现高雅的艺术气质,更重要的是它能与整体的室内环境达到了“合一”的境界。

3 古典家具在现代室内空间中的使用原则和设计方法

(1)尊重环境,量体裁衣

传统民居开间、进深、高度等空间尺度对家具的影响甚大。因此选配古典家具时,首先需要对现使用空间的环境有所认识,不是拿来即用。空间是否宽敞,决定了可选家具的组合形式。只有给予古典家具适宜的使用环境,才能充分地展现其文化精神,起到美化空间、提升品质的作用。

(2)和谐统一

古典家具在现代室内环境中形成的风格差异,需要通过整体协调的设计方法来解决。无论是全套家具的整体运用还是一两件家具的局部点缀,空间风格首先应注意主次区分,在整体设计中寻找局部的变化。其次需要考虑色、质的协调搭配。色即颜色、色彩,质即材质。古典家具或髹漆或显木材原质本色,如花梨木色泽温润,紫檀则细腻深沉。在装饰工艺上,有镶嵌玉石、珐琅、瓷器、景泰蓝等多种材料,亦有通过局部描金、彩绘等表现手法彰显家具雍容华贵的装饰效果。这样,现代室内环境用色是沉稳、是鲜亮;材质的配选是否有与古典家具相呼应的元素,都对整体空间的协调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工艺美术的适用性原则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设计理想;民生设计;为民设计;引导民众

设计是设计理想(设计师态度和设计信念)的物化结果。民生,是指民众的生计与生活,它直接关涉现实的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可归结“为民众的生计”,民生设计就是为普通民众所做的设计,任何时代都有影响着社会发展方向的核心人物,以及大量在背后支持着他们工作的人群。早在20世纪初,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们所描绘的理想激发着他们对社会问题、人的居住和城市建设的设计改良思考,影响着无数的构成当时社会的、过着普通生活的人们。当时现代主义产生的一种重要的原因就是设计师们要改变几千年以来的设计为权贵服务的立场和原则,设计为大多人服务。因此,设计师的理想关乎民生,民生设计总是围绕着从民生的角度看待、思考设计,设计师进行设计的落脚点是社会,解决社会上多数人共同面临的问题,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设计。

一 树立为民的设计理想

在当今社会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国家鼓励设计师做大项目,有社会显示度的项目、课题,一些设计师动不动就做高端设计,而轻视关乎日常生活的细小设计。他们却忘了把自己的理想有效的纳入民众的生活之中,以满足民众的生活需要为前提进行设计,这种思想造成了设计师针对不同的项目采取不同的态度,脱离了民众的设计怎么能够称之为优秀的设计呢?设计应该关注、改善、服务民众的,我们每个设计师都要树立为民设计的理想。

设计理想关注民生—为普通人,“所有的人”,研究住宅,这就是恢复人道的基础,人的尺度,需要的标准、功能的标准、情感的标准。就是这些!这是最重要的这就是一切。这是个高尚的时代,人们抛弃了豪华壮丽。这是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一书的精髓,他设计建筑的理想就是要解决人民大众的住宅问题,柯布西耶的全部生涯都与住宅设计有关,而且他的最大贡献也是住宅,正是通过广泛的住宅设计,表达了柯布西耶对人类的关照,对普通人民大众生活的关注。因此,一个优秀设计师的设计理想应该要体现的是对人的尊重,对使用者的普遍关注。

设计理想改善民生——随着时代的转变,设计师的理想在现实意义上极大地改善了民众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他们的设计不仅满足了民众的物质需求,更体现了对人、对社会的一种责任感。著名日本建筑设计师坂茂在“活环境再造建筑的力量”研讨会主题发言中这样说:“作为一个建筑师,我设计了美丽的建筑物。但同时,建筑师应该有社会责任。”对于坂茂来说,社会责任意味着使用一些建筑材料,像硬纸管、竹子、泥砖和橡胶树。这些材料不仅容易得到,而且便宜,可以循环使用。在阪神大地震中,坂茂用这种纸管替受灾户设计了临时住宅、教堂。在卢旺达的难民营替联合国的“难民高级专员事务所”工作时,他又将纸管当做难民营的结构材料,在卢旺达,如果难民营实用木材的话,会造成森林资源的枯竭。如果房子太过高级,又会使人民定居下来,偏离了原先的用意。因此,他们就把难民营做的很像简易帐篷。后来在我们的五一二地震后,坂茂从日本专程来到成都,捐赠了纸管房的设计方案,这种“纸管”建筑以宜人的尺度、轻盈的造型、自然的材质、细腻的节点处理、微妙的光影效果极大的改善了灾民的居住环境,成为地震后灾民的临时性的庇护所。

设计理想服务民生——早在工艺美术运动时期拉金斯就提出了“设计为社会大多数人服务”这一思想。为了建设一个完美的社会,必须要有为大众服务的美术,他说“以往的美术被贵族利己主义所控制,其范围从来没有扩大过,从来不去使群众得到快乐,去有利于他们。”约翰·拉斯金强调设计的大众性,反对精英主义的设计,这也是他具有的社会主义思想的一种体现,虽然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种设计的民主性特征不切实际,但当时的这种思想无疑是先进的,为现代我们的设计创作围绕以“人”为本的本位设计思想以及设计产品应用适用于市场大众消费的需要提供早期的先见。设计将产品形式和实用方法的程序简单化、平民化,建立于“以民为本”的基础之上,为民众切身利益考虑,才是最重要的。

其实,民生设计就是在倡导一种设计价值观,倡导一种如何关注、改善、服务于民众生活的价值观。设计师的理想极大的影响着和改变着民众的生活,设计师应该树立一种为民设计的理想,应细心体会生活的变动,积极影响变化的方向,在设计中改善人民的生活品质,创作出经济、实用、美观的优秀设计。

二 怎样为民设计

设计师设计产品的目的最终是为了满足人需要,为民众服务。设计的目的是为了造物,为了生产,但从本质上讲,设计与造物一样是以人需要的满足为目的的,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人而不是为物。因此,符合适用、经济、美观的设计才能满足民众的基本需要,这也便是设计的基本原则,只有满足了这个原则的设计才能称之为为人的设计,为民众的设计。

设计理想之适用的民生设计——通用汽车的理想,20年后我们驾驶的汽车会是什么样呢?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上,上海通用汽车馆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都是交通景象:繁忙的城市中,车辆在智能交通网络指挥下迅速而有序地穿梭移动,即便是盲人,也能自如地驾驶;汽车不再“喝”油,绿色充电站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人们可以随时为爱车充电。未来汽车将更加环保,安全,也更加智能与人性化,它将彻底颠覆我们今天对“汽车”和“道路”的概念;交通阻塞、空气污染和交通事故,都将不复存在。未来城市交通将实现零油耗、零排放、零堵塞和零事故,解决了当今城市交通堵塞、停车难以及空气污染的问题,这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为上海这样的超大型城市带来的更好的个人出行解决方案。这种适用性很强的产品就容易得到民众的拥护。

设计理想之经济的民生设计——“宜家”的设计理想,“为大多数人生产他们买得起的、实用、美观而廉价的家居产品”。 宜家的产品不是体现在哗众取宠的形式层面,而是通过细致的设计推敲来控制成本,为消费者提供价格低廉但有保证的产品,毕竟经济因素也是民生问题的重要组成。例如,“邦格”杯子的设计,设计师Pia在1996年接到一款新型杯子的设计任务,并同时被告知该款杯子的销售价格是当时的瑞典克朗5克朗,相当于人民币不到5.3元的销售价格。考虑到产品在生产、储存和运输方面的成本,设计师最后将杯子调整为一种特殊的锥形,因为这种形状使得每个杯子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机器。杯子的颜色确定为黄色、蓝色、绿色和白色,而放弃了色料成本较高的红色,同时杯子的尺寸能够让厂家在烘箱中放入的杯子数量最多,节省了生产的时间,同时也节约了成本。宜家在此后又对该款杯子的高度和杯子的把手部分的造型进行了改进,杯子的高度降低,杯子的把手调整成更加适合叠放的造型,这两项调整使得该款杯子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叠放,从而节省了产品在仓储、运输和销售环节所占用的空间和消耗的费用。宜家的成功都是设计平民化的成功,设计不再是昂贵的产品附加值,而是一件产品存在的必要条件,通过合理的设计与成本控制,最普通的人也能够消费具有良好设计的产品。

设计理想之美观的民生设计——无印良品的概念,是在田中一光先生从日常生活的审美意识中提炼而成的,在极简主义审美意思的影响下,无印良品在简化造型的同时,也进一步简化生产造型,制造出一批造型简洁、朴素而且价格适中的商品群。无印良品的理想,是它生产出来的商品一旦被消费者接触到,就能处发出一种新的生活意识,这种生活意识最终启发人们去追求更为完美的生活样式。它在寻找最合适的素材,加工方法及商品样式的同时,也在“朴素”或“简约”中寻找新的价值观和审美。它的美不在于华丽的表面装饰和外部纹样,而是在于材料本身所固有的质地感和色彩感,在于丰富的素材和新的技术,把简约风格推向极致,具有一种整体的、合理的、富有时代气息的美感,迎合了现代化生活的人的审美情趣——优雅而朴质的生活。

通用汽车、宜家、无印良品的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真正做到了设计从贴近民众入手,关怀民众消费的现状,及民众之所需,设计出了具有时代气息的经济、实用、美观的产品满足了民众的需要,做到了设计真正为民众服务。

三引导民众思想 ——走在时尚前沿的设计理念

绿色设计也称为生态设计是20世纪80末出现的一股国际设计潮流,反映了人们对于现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2010年的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参观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大部分场馆的设计及宣传的主要内容都与绿色、低碳、生态、环保有关,比如,外表简约的意大利馆采用“透明混凝土”做外墙,这种墙体可以在白天接受阳光射入,从而减少室内灯光需求,并且造价低廉;芬兰馆外观宛如一个温润洁白的“冰壶”,这个“冰壶”上用的所有建筑材料都可以再回收利用。低碳环保的生活已渐渐的深入人心,低碳出行,低碳消费也成为一种时尚。所以,我把这种绿色设计称为走在时尚前沿的设计理念。

大师的眼光总是超前的,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就出版了一本引起极大争议的专著《为真实世界而设计》,对绿色设计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认为,设计的最大作用并不是创造商业价值,也不是包装和风格方面的竞争,而是一种适当的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元素。他同时强调设计应该认真有限的地球资源的使用问题,并为保护地球的环境服务。对于他的观点,当时能理解的人并不多。但是,自从70年代“能源危机”爆发,他的“有限资源论”才得到人们普遍的认可。绿色设计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和认同,影响着我们现在的每一个设计师,每一个人的生活。绿色设计在现代化的今天,不仅仅是一句时髦的口号,而是切切实实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的事。这对子孙后代,对整个人类社会的贡献和影响都将是不可估量的。

绿色设计的含义是“以人为本”设计原则的体现,绿色思维也是人性思维的反映。维克多·巴巴纳克的绿色设计从根本上不仅仅关心民众,而且还关注社会、环境,体现了设计师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思想是灵魂,是引领世界未来发展的风向标。因此,一个优秀设计师的理想可以引导民众形成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可以引领设计的发展方向,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设计师应该具有远见的卓识和敏锐的洞察力,走在时代的前沿,引导民众树立一种正确的价值观。

四结束语

当今,由于民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位置不断提升,民生设计的话题越来越被设计所关注,设计师若要生产出“物以至用”的产品,首先要树立和端正设计心态树立创新意识,旨在真诚地把适用、经济、美观的产品融入到民众之中,通过“设计创造美好生活和设计”的设计理想服务于民众,加强民生关怀意识,高度重视民生问题,认真探索有利于民生改善的设计对策,把设计灵感投向平民的日常生活,做普通大众甚至弱势群众日常生活的设计,做他们消费的起的设计,用一种简单可行的方式改善民众生活的质量。同时,正确的价值观是可以影响一个社会发展的,民生设计的核心是为多数人服务,改善人们生活品质的设计价值观。在提倡绿色、低碳、生态、环保生活的今天,设计师也应该树立一种良好的价值观去引导民众。

参考文献

[1] 柯布西耶. 走向新建筑.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原研哉. 设计中的设计. 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3] 余强. 设计艺术学概论. 重庆大学出版,2008

[4] 方小风. 民生设计刍议. 装饰. 第186期, 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