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观知识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士官任职教育理念应以学员的岗位任职需要为根本
士官任职教育既然是为适应岗位职务而进行的专业培训,目的在于使士官学员掌握和具备与特定的军事工作岗位相适应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在确定任职教育理念时应将学员的岗位任职需要作为教育的根本,要围绕这一根本来研究它的特点。重要突出任职教育的针对性、实用性、创新性和综合性。要根据士官学员的岗位任职需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学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教授那些部队建设和作战急需的、在实践中管用的知识技能,以适应学员第一岗位任职需要。要强调实践应用,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突出解决岗位任职所需要具备的技术、素质、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上,不能一味地按老套路生搬硬套,要根据战争理论、装备、体制等的发展和变化,不断地创新课程内容,使其始终处于前沿状态。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按照理论以打基础为准,技能以熟练为目的,达到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地更新知识结构,按照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促进士官任职教育的改革与转型。
二、士官任职教育改革的重点,在于教员队伍素质的提高
教员队伍在士官学校建设、改革、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任何学校其中心都是教学,而教员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其本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的优劣。因此,适应士官任职教育的新要求,必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士官教育教员队伍。
(一)教员素质的提高首先在于转变教育观念
任职教育的对象虽然仍是士官,但其本身的层次毕竟不同于学历教育士官学员,随着教学对象的转变,部分教员认为任职教育与学历教育没有什么大的不同,只不过是在校时短了,所以,存在应付心理,教学内容、手段、方法等与以往没什么不同。这是对任职教育的一种错误观念,要知道士官教育是我军推进中国特色军革的重要举措,随着世界新军革的进一步推进,对士官人才队伍的要求也与时俱进,标准更高,要求更严。新军革促使现代战争样式更加多样、武器装备性能逐步提高,后勤保障任务更加艰巨,所以对士官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不断变化的。必须不断学习信息化战争的特点,着眼战争样式和军事环境的
变化,提高教学水平,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了解士官学员的真实需求,满足士官成才的需要。通过任职教育这项重要举措,解决人才短缺与现实急需之间的矛盾,为我军的士官教育适应新军革,适应打赢未来的信息化战争做出新贡献。
(二)教员素质提高的本质是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士官任职教育的特点之一是实践性,因此教员必须将实践作为检验自己知识结构是否过时的重要依据,要通过代职、调研等形式与部队保持密切联系,学校要多创造机会让教员参加部队训练、演习等重大活动,走出去,广泛取得第一手材料和经验,解决教学与部队实际脱节的突出问题。要通过多种途径,提供多种机会来提高教员的综合素质,加大各种培训的力度,利用选送进修、外出调研、短期培训、课题攻关等方式,加强教员知识更新,合理安排新教员到相关院校培训,鼓励老教员及时充电,学新知识,确保在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岗位上始终保持前沿、创新。同时,还要请进来,即邀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基层部队军官或高级士官到院校短期交流教学,还可从地方相关院所聘请专家学者来学校讲学、交流,使本校教员取长补短,能够及时接触新装备,了解新战法,消化新理论,吸收新成果,掌握新方向。
三、士官任职教育改革的主体在于教学模式的整体变革
(一)教学内容要不断吸收新知识、新技能
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办学才有特色。要立足办学定位,针对培养对象的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改革,使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相适应,与新装备发展相适应,与部队要求相一致,以适应新军革需求和学员第一任职需要。针对学员岗位需求和发展需要,充实学员任职所需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使教育
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
(二)教学方法要注重以学员为主体,灵活适用
在教学中,要注重探索新式教学方法,以现代教学理念为依据,始终将士官学员作为课堂的主体,废除传统的以讲为主的授课模式,大量采用学导式、讨论式、发现式、案例式、角色适应式、情景与问题交融式等教学法,不断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发挥其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引导学员投身于学知识、练技能的良好氛围中去。要注重实践式教学,拓宽实践教学渠道和领域,积极与邻近部队、院校联系,合作办学,互助办学,多点实践,良性互动,促进理论技能向实践的转化。要注重发挥校园局域网的作用,建设综合性、直观性、趣味性的网络课程,为学员提供自学及与教员有效互动的场所和平台,让不同层次的学员掌握学习的技巧,提高学习的能力,拓展知识领域。要注重选修课建设,重点是将那些有特色、学员感兴趣、部队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员。
关键词:语文教学;素质教育;学生学习
2016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1中的漫画作文《进步与退步》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给社会带来极深的震撼。《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已明确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因此,教育体制的转轨,仍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现实而又严峻的课题。
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受教育者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来帮助学生实现其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
语文,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中的一门基础学科,理应成为推进素质教育最重要最关键的一门学科。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很难想象,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语言文字功底,就不能很好地接受各种教育而最终成才。因为一个人无论要想说话还是写文章,无论要读书还是要思考问题,都离不开良好的语文素质。一句话,语文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一个人整体素质的高低。语文素质包含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两个方面,即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实际运用的能力,诸如读、写、听、说的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分析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等。只有当一个人把他掌握的语文知识加以灵活运用,进而形成其相应的语文能力,我们才能肯定地说这个人的语文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我们的素质教育才能落到实处。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我们在实施语文素质教育时必须树立“大语文”的概念,把语文学习放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去把握。下面就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四方面能力来探讨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些做法。
一、在“读”中落实素质教育的做法
读,是语文能力中的一项基本功,是培养语感,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方面。过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口头上虽然也强调“读”,但实际上是以教师对字词语法的满堂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独立阅读。教师的繁琐讲析,把学生宝贵的课内阅读时间挤占了;而堆积如山的课外作业,形式繁多的复习资料,严厉的专制式家庭管教,又把学生难得的课外阅读时间给挤占了。最终,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成为空谈。
实施素质教育其实也强调“读”。但这种“读”应该是形式丰富多样,内容广泛的:有默读、朗读、背诵、朗诵、精读、泛读,搜集整理资料,勤做读书笔记等。在课堂上,教师给学生提供读的机会和时间,并适度进行读的方法的指导。在课外,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阅览室、广播电视,让他们广泛阅读,勤奋阅读。在“读”的方面,古人给我们留下许多宝贵的经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等等。大诗人杜甫的名言更是千古流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强调阅读功用的至理名言,不都是反复培养语感,扎实提高语文能力的最佳方法吗?
其实,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读”在语文教学中是永远无法被其他手段代替的。诗歌、散文、小说这类文学作品尤其需要多读几遍,那种支离破碎的分析讲解根本无益于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不利于能力的培养,相反,严重伤害了学生对作品整体艺术的感受,这是违背语文教学规律的典型错误做法。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知识的日新月异,未来的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一次性接受教育的落后方式,必将被终生接受教育的科学方式所取代。到那时,具备自读能力就愈发显得重要。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当尽快教会学生掌握“读”。
二、在“写”中落实素质教育的做法
1.向生活学习写作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根据历届高考及中考作文反馈的信息,考生作文得分不高的主要原因是:生活经验不足,思维能力差,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书写不规范。要从根本上克服这些写作上的通病,那么,语文老师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认识生活。据材料记载,某年有一学校入学复试的作文题是一幅漫画:一只母鸡拿着一张纸片,上面写道:“本母鸡郑重承诺:下的蛋一定没棱没角,有蛋黄蛋清。”命题要求,先表述漫画内容,再阐述其含义。
漫画意在讽刺社会上的某些行业,把本属分内的工作和义务也当作时髦的承诺,大搞形式主义。然而这道其实不难的作文题却难倒了不少考生。原因何在?初中生大多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缺乏一些最基本的生活常识,缺乏对社会现象的深入观察与思考。既暴露了考生思维能力的缺陷,也折射出考生们生活经历的贫乏与不足。
可见,要让学生写好作文,并不单纯是写作技巧的指导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多关心社会和时事,克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错误倾向。有一幅漫画讽刺某个学生干脆把“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改为“家事国事天下事,关我屁事”,其实这就是对如今社会部分人只重视成绩,忽视素质教育现象的最好写照。一个对国事家事漠不关心的人,必定写不出有真情实感的的文章。
要想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就要把学生带出小课堂,走进社会的大课堂,让学生亲身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只有这样,学生写作文才不至于无话可说,或是空话大话连篇。“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写作水平只有在社会这个大熔炉中才能锤炼出来,毕竟社会生活才是一切写作的源泉。
2.在“听”“说”中学习写作
语文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读、写、听、说能力必须协调发展。“听”能培养人的多种思维能力:(1)注意力:必须聚精会神,才能把握要领。(2)理解力:不仅要听懂,还要听出弦外之音。(3)记忆力:要边听边归纳要点,把握中心。(4)辨析力:准确判断内容正误是非,给予评价和反馈。(5)想象力:以上诸能力都是写好文章所必须具备的。
“说”形式多种多样,有交谈、发言、演讲、辩论等。“说”实际上就是口头作文。加强“说”的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对促进书面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是大有裨益的。
“听”“说”作为口头交际的两项基本能力,它与“读”“写”等能力密不可分。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时机,创造各种条件,通过各种途径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3.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关键词】估算;估算知识;估算策略;估算教学;小学教师
一、研究目的
纵观国内外的数学课程标准,已有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估算教学,并强调其重要性。美国数学教师协会(NCTM,2000)出版《学校数学课程与评量标准》当中的“数与计算”,建议学生要能熟练地计算,并能做合理的估计;除了继续强调估算的重要性外,并建议加强估算的教学。估算在过去数学教学中,是较被忽略的课题,在联考制度引导教学的情况下,为了获得较高的数学成绩,向来都强调笔算的技能、速度和唯一的答案,总是重视算则的机械式演练与计算技能的熟练,而缺乏思考、逻辑推理的培养(杨德清,2000)。但随着教育不断地改革,目前课程标准也越来越重视估算这部分领域,认为估算学习对于学生的数感以及数学思维有相当程度的帮助。一般来说,数字感较好的学生,通常都能够使用估算的技巧来协助计算、验算与解题。而经由估算课题的教学,也更能促使学生对数学概念、程序计算、解题三者间的联结,有更深入的理解(教育部,2003)。可见各国数学教育界已逐渐重视估算能力的培养,估算教学亦成为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综上所述,可以清楚了解到估算的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占有重要的角色,因此掌握这些基本能力是相当重要的,目前估算教学已受到许多先进国家的重视,并强调其重要性,而台湾数学课程虽已包含了估算的内涵,但是要如何将学校教学中所含的估算概念融入生活当中与其作统整联结,值得进一步地探讨。因此,估算的概念并不像我们所谓的分数、小数一样明确,对于教师能否在教学中融入估算的应用去进行教学,这是值得探讨的部分。
二、文献探讨
估算意义与重要性
许多学者提出估算是综合多种能力、技巧与数概念的运算,并结合心算快速地计算出合理性的答案。林彩凤(1995)也提出估算不是形式的计算,而是结合心算、数概念及一些运算技巧,如取近似值、位值概念等快速地得到与精算结果接近且合理的约略讯息答案,这个过程完全是内在运思而不假借任何外界的计算工具。估算是个人对数字及运算的一般性了解,即以弹性的方式运用所理解的数学知识进行数学判断,并发展有用的策略以处理面对数学情境的一种能力及倾向(杨德清,1997)。
三、估算策略
研究者整理学者们研究发现之估算策略,其内容叙述如下:
首位法。取数值之首位来简化数值,通常会视情况将各数取头(或去尾),并做适当的调整再心算。(Reys,1982)
改良式首位法。比首位法更灵活,它是将首位和其他部分分开处理,再做结合运算,使估算值更接近正确值。(Reys,1982)
丛集策略。先观察算式中的数值接近何数值(估计平均值或较佳数值),再加以运算。(Reys,1982)
四舍五入法。将原数值经四舍五入后,产生较易计算的值,再运算求出估算值。通常会在调整算式的过程中使用,是一个好的策略,因为调整时会高估其中一数低估另外一数。(Reys,1982)
兼容数字策略。选择算式中的数字将原式处理成较易计算的形式。(Reys,1982、孟宪腾,1997)
利用特殊数字0,1,5,10,100,12或14等。每个人处理数字形式的习惯不同,因此会做各种数值形式间之转换,以利运算。(Reys,1982)
使用分数。将问题中的数字看成分数的形式来处理,但不改变原问题的结构。(Reys,1982)
使用已知或较理想的数。将算式以较熟悉或以熟知结果的形式做比对,利用该熟知结果的形式为依据做估算,不必再执行烦琐的计算。(Reys,1982)
舍入两个数。在乘法问题中将两数皆舍入,使答案成为十的非零乘幂。(Levine,1982)
舍入一个数。舍入问题中的其中一数,另一数不做改变,使问题更为容易估算。(Dowker,1992)
因式化。将问题中的数字做因子分解,或同时除以某个公因子,而简化原问题的数字,以便处理。(Dowker,1992)
前位算法。利用标准算法大约地计算出估算值。例如:12×11。4≈12×11得到132,再加上12×0。4=4。8,而得到136。8。(Reys,1982)
分配律。利用a×(b+c)=ab+ac的分配律规则处理问题中的数字运算。(Reys,1982)
其他还有“取5为近似值”:将接近5的数值取近似值为5,接近0的数值取近似值为0,接近10的数值取近似值为10(林彩凤,1995);“心算法”:直接心算出答案或将心算所得之答案改为估算答案等估算策略(支毅君,1996)。
四、估算与估算教学相关研究
支毅君(1996)之研究,在估算教学上,多数教师听过“估算”一词,在解连加题目时,最普遍使用的是“四舍五入法”;亦有半数人会使用丛集策略,大部分的教师可以判断答案的合理性。有五分之四的教师认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很重要,并且认为应在小学课程中加上估算课程。估算教学能帮助学生学习数的概念以及过程的了解,也就是在过程中不仅能学到估算技巧还能有助于位值、数值大小、数的事实概念以及各种运算意义的学习,更能去察觉答案之合理性。孟宪腾(1997)认为估算教学知识是指结合估算知识与教学知识,职前教师在进行估算教学时能将估算的知识(例如:估算的策略、估算合理性的问题……)与教学知识结合而成的估算教学知识。在美国数学教师协会(NCTM,1991)提出学童可以借由使用笔算、心算、估算及电算器等不同的方法来促进数感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童与同侪分享心算、估算的策略,可以促进学童了解数字的基本关系与运算法则,且在某些情境下想要了解一些概念,心算、估算比精算更有效。估算的进步必须借由持续的练习,如同一些数学技巧必须经由练习方能有所进步。若将估算集中于某单元进行教学,易使估算限于运算系统的一部分,且学生见到估算题时会采取生硬的策略运算(Sowder,1984)。另外教师在估算的教学过程中扮有重要的角色,因此教师必需激发学生学习估算的动机意愿,安排适当的课程内容。
五、研究方法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军队任职教育的教学重点已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综合传授知识与培养任职技能转移,着重培养学员的创新精神、较强的适应能力及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我军装备信息化快速发展的需要。课程改革是任职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新阶段任职教育面临的核心任务。
一、改革课程模式是任职教育发展的需要
课程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由课程结构模式与课程开发模式共同构成的课程体系框架与教学内容组织形式。不同的课程模式反映不同的课程观及其相应的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和课程开发方法。任职教育特定的培养目标,只有通过与之相应的课程模式才能最终实现。
当前,任职教育大都是由学历教育转型而来,因此其课程设置、师资结构、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都不可避免地具有学历教育的特点,课程模式自然而然地沿袭了传统的以学术和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但对于具有岗位针对性的任职教育而言,缺乏对实际工作活动过程的归纳、抽象和整合,使得学员心理顺序与岗位工作顺序不完全一致,导致学与用之间、知识与能力之间的脱节。
二、军队院校任职教育课程模式的特点
当前,适合任职教育课程具体的模式有很多,归纳起来,较为典型的课程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基于实践本位课程模式。实践本位课程模式认为:原有的学科课程体系有其优势,没有必要完全打破,问题是实践环节和实训课程缺乏。课程模式的更新应把原有的学科课程作为实践课程的辅助教材,理论知识进行选择性讲授,重在能力实践。
2.基于能力本位课程模式。能力本位课程模式认为:课程评价新标准应该坚持“能力目标”、“任务训练”、“学员主体”三个原则,必须沿着这个新的方向推进课程模式改革。能力本位课程改革要从基于学科知识的课程设计转换为主题和项目载体的基于任职能力的课程设计。
3.基于工作过程本位课程模式。工作过程本位课程模式认为:一个专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专业,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知识系统,即在知识的结构、内容、方法、组织,以及理论的历史发展方面有它自身的独到之处;一个职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职业,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工作过程,即在工作的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的历史发展方面有它自身的独到之处。任职教育必须基于工作过程重构其课程体系。
三、任职教育课程模式应注重四个“突出”
1.突出军队先进的任职教育理念。军队院校的任职教育是使培养对象获得适应某一特定工作岗位需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具备胜任某种工作能力而进行的专门教育。任职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鲜明的针对性和明显的层次性等特点。任职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于培养部队岗位上所需的专业人才,因此,任职教育课程必须取决于部队人力需求,注重培养学员核心的知识与能力,以便学员能将所学真正用在实际的工作中。任职教育课程应以服务部队为根本方向,强化实做及应用技能的训练,以达到实际岗位所期望的水平。
2.突出以综合职业能力为特征的“新能力本位”课程观。综合职业能力正在成为课程模式改革的主流课程观,其基本思想主要有两点:一是它整合了工作者的知识、技能、经验和态度,特别是与专业不直接相关但对个体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关键能力;二是它与一定职业活动或工作情景联系在一起,通过典型的工作任务来获得。
3.突出科学合理的课程改革目标。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瞄准岗位实际需要,以具有专业能力特色为基础,建立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既有较强针对性,又有一定适应性的课程模式。任职教育课程模式改革要突出任职教育课程的专业特色定向性,以专业能力特色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使学员学到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专业岗位的特定需要。
4.突出任务导向的课程模式构建思路。基于任务导向构建课程模式的思路是:打破学科体系的构建模式,建立以工作任务为核心辐射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课程内容体系改革原则。它包括:以任务为核心构建培养目标,以此搭建相关知识体系模块;选择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法;使用学做相间、教学互动的教学方法;采取考、评、鉴结合的测量手段,达到应用能力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方家银.深化军事任职教育改革应把握的几个问题[J].继续教育,2006.
关键词:职高美术 教学 思考
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的是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一个受过良好美术教育的学生,观察事物往往比较敏锐、准确、细致、完整,对明暗的判断、形状的区别、色彩的分辨和空间的理解能力都比较好。这对学生以后从事工业、农业、教育、军事和科学研究等社会职业有很大的好处,对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综合素质和挖掘人类的潜力具有深远意义。因此,努力探索美术教学的新方法,实施愉快教学,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热情,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
一、强化思想教育,增强学生对美术的认识
在职高学生中,除了专业学生之外,普遍存在着一些对美术学习不够重视的现象,这与学生对美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全面与深刻有关,认为自己不是书法家、美术家的料子,对美术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针对学生的思想特点,开展针对性教育活动,让学生明白,美术是展示生活中美的因素的一门学问,每一个社会成员对于生活中的美的感悟能力是不一样的,通过美术教育可以陶冶熏陶人的品格,有助于学生在美术学习之中养成良好的个性,提高生活质量与认知水平。笔者还以实用美术的作用来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正确认识,如向学生介绍美术知识在当前家居装潢、建筑设计、色彩搭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让学生认识到美术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另外,在教学中,应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让学生强化对美术学习的重视程度,如服装专业、平面设计专业等,笔者通过将学生所学专业方向与美术学科之间的关联以及促进作用揭示出来,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这样的思想教育,有效纠正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片面观点,为有效开展美术教学活动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职高美术教学应该明确目标
职高美术教学。一方面要为社会培养初级的美术技工。另一方面又要为高等艺术院校输送人才。职高美术教学无疑具有职高教育与学科基础知识教育的双重任务。因此。应立足学科本位,明确培养目标。而职高学生文化成绩普遍偏低、早期专业理论知识几乎没有接触过。这些因素导致他们成为一个特殊的受教对象。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只有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思考、去探索。以求获得最大限度的教学成功。让考上和没考上高等学府的学生尽可能都成为有用之才。
三、合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
美术教学要求教师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教学环境。教师可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形式,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鼓励他们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美术教师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风采的舞台。例如在《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这一讲时,给学生鉴赏了达芬奇的传奇名作《蒙娜丽莎》,并结合专家比较权威的解释,引导学生对“蒙娜丽莎神秘微笑背后的秘密”各抒己见,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学生们被激烈的讨论气氛所感染,纷纷积极开动脑筋,参与性大大提高,好点子也时不时地冒出,将课堂气氛一次又一次点燃。比如在学习色彩时,教师不要把色彩概念化、模式化,而是要引导学生去感知多彩的世界,让学生随心所欲地涂抹,这样学生就会对缤纷的色彩充满好奇。
四、采用直观性的教学手段
明确职高美术的教学目标。根据职高美术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之后,接着就是研究、探讨美术绘画教学的特点—直观性直观,可以使绘知识更加具体化、形象化、也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的理解、记忆理论知识和掌握技能、技巧运用多媒体、实物展示、范画、示范教学等都是直观性教学的重要手段,多媒体教学是提高美术教学质量、改革美术教学的重要手段和前提。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吸引职高美术学生的注意力。能提高职高美术学生的学习专业兴趣:实物教学能使学生辨认事物本质特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范画教学能培养学生的悟性。让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范画开阔学生的眼界:示范教学是学生最喜欢韵一种授课方式。特别是教师在创造性绘画演示过程中。使学生直接领会教师作画方向与步骤,明确重点、难点。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归纳、概括能力。
五、科学评估与作业辅导
新课程标准要求美术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导向,科学地运用评估手段,用肯定、赞赏、鼓励的方式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注重学生在美术活动创作过程中表现出的创意和进步并在公开场合对学生进行表扬,对于表现欠佳的同学,教师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采取单独的交流的方式,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帮助科学矫正。另外,学习并不止于课堂教学,教师可以通过作业辅导的形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鉴赏美,将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并让学生在课上对自己的课后发现进行讨论,从而成功导人新课,全面落实愉快教学的理念。例如讲《传统工艺美术》的时候,我提前给学生布置了课后作业,让学生们在本市寻找传统工艺美术的影子,用照片和文字的形式对其进行描述。上课的时候,每个学生都就自己的发现进行了讨论,这样,在对工艺美术进行鉴赏之前,学生们对它就已经有了一个大体的认识,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六、结语
总之。在职高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职高学生能力素质,提高教学效果,灵活的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将生活现象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把美术课上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只有这样职高美术教育不但可以为高等学校输送人才。也可以培养一批合格的美术工作者。只有这样职高美术教学才会更好的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更好的促进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小燕. 开展有效美术教学的几点策略[J]. 学周刊, 20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