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术教育的概念

美术教育的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美术教育的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美术教育的概念

美术教育的概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课程 农村 美术教育 实施 忧虑 创新

中学美术课的教学质量对整个国民艺术教育水平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学习在中学时代能接受的欣赏教育,既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美术知识又可以进行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创造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和实践能力,而这些将对学生将来艺术观念、艺术修养的形成和完美人格的构建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新课程理念下注重“以人为本”,注重每个学生的参与和发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作为一种理念指导教学。现我就所带的美术鉴赏这部分内容谈谈新课改理念下的一些思考。

目前,教育管理者的意识落后,目标的不明确,尤其是长时间以来形成的偏见与认识的落后,陈旧的指导思想阻碍了美术教育的正常发展,简单地认为美术就是画画,建立兴趣小组就可以了,甚至模糊地认为只是画室里的活动,大多数领导都忽视了“美”这个要求,甚至不知道“美”所包涵的意义,只一味地强调“智”的教育。在这几年,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多数学生都是重视高考所要涉及的科目,美术形同虚设,大部分人只看做是美术专业生的事情,与其他人无关,因而导致新课程的推行出现了极大的阻力。

从一方面看,美术课程的设置对于农村学生而言,其只是结构、生理、心理等因素的制约,使之无法接受和理解艺术鉴赏中作品本身的艺术特征;加上教师对教材处理环节的欠缺、教学资料及资源的不足,使教学内容在理性的支配下变得乏味,学生往往没有兴趣学。

我个人认为,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是使教育者获得审美知识的教学,是使受教育者提高审美能力的教学,这就要求美术鉴赏不能仅仅停留在艺术作品欣赏上,而且要从审美心理出发去感受,感受艺术家和作品的内涵。

从另一方面来看,农村教育资源匮乏,教学气氛差,美术教师师资队伍薄弱。我校只有一名美术老师,与新课程改革要求的三至五名美术老师相差甚远。课程的开设也达不到基本的要求,只能学习鉴赏课,加上学生层次不齐且多数来自山区,对美术认识差别大,只知道是专业生的学习对象。而且有些学校根本不开设美术课,大多数学校连必要的工具也没有,甚至教材都不齐,更不用说其他了。

面对实际困难,学校只能开设美术鉴赏课这个模块的学习,因此,新课程实施难度大。面对这一形势,我们曾先后参加了国家级、省级等各类美术培训活动,想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在大力提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同时,加强课程改革,推动农村整体教育向前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对于美术教师艺术观念和教学观念的更新也迫在眉睫,对于传统的“写实”艺术观念要有新的认识,对现代艺术要加强学习和交流,并就美术教师角色提出更为明确的要求,不仅要付出和承担风险,更要关注学生,成长和发展。要把美育教学推向新的起点,让师生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和体现自身的价值,让传统的教学观念发生彻底的转变。

美术教育的概念范文第2篇

美术教育和其他的教育形式有着一些相似的特征,那就是有着个性价值和创造价值和情感价值等,这些价值是人才人文素质培养最为基本的构成部分。美术在教育的过程中所发挥出来的价值是十分巨大的,而美术的价值并不是为了单纯的为社会培养专业的美术人才,而是在全民素质的培养过程中能够注入美术的元素,不管哪行哪业的人才,通过接受美术教育都可以获得很好的发展。

2媒体时代对于美术教育的影响分析

(1)改变了传统艺术的传播和流通方式。传统意义上所说的美术作品主要是通过静止性的绘画、手工作品等形式表现出来,因此传播的范围很小,传播的速度也比较慢。而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美术作品的传播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美术作品的传播突出表现为开放性和动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美术教育的发展,美术教育也已经不再是局限于传统的小范围的封闭教学,美术教育的领域、受众以及传播手段都得到了很大的拓展。

(2)技术的发展淡化了原创的概念。由于网络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可以通过网站浏览各个时期的绘画作品,甚至还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对绘画作品开展后期处理,使得整个绘画作品效果更好。媒体时代下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们对于绘画作品原创的追求。而且数码技术的发展使得它在美术作品的处理中表现出强大的精准度,效果更加的出色,而且复制品的再复制也不会产生其他的消耗,这在技术上大大的淡化了美术作品原创的概念。(3)美术教育全球化的趋势正在不断加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获取的信息渠道更加的多样化,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和世界其他地区的人们开展交流,也能够获得接受来自世界其他地区的美术教育。不同国家的美术作品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传播,被世界其他地区的人们所看到,在这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人们之间的交流,可以通过取长补短的方式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中国的美术教育形式,过去单一化的中国美术教育方式在美术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下弊端日渐暴漏。美术教育全球化的趋势有利于美术教育自身的发展和更新。

3媒体时代下的美术教育发展前景探讨

(1)美术教育的内容将会更加的多样化。美术教育的内容是一个时代美术教育观念的集中展现,传统意义上美术教育纯技能、单一性的状况已经逐渐的被现代美术教育的人文性和丰富性所替代,这使得媒体时代下的美术教育的内容更加的多样化。媒体时代下的美术教育的内容特别的丰富,融合了人文色彩和艺术的多重特征,对于受教育者个性的培养、潜能的开发以及激发受教育者创新思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现代美术教育中所说的技能的综合,就是将折、叠、塑、画等多种技法综合运用的过程,使得美术作品的创作方式更加的多样化和综合化。这种综合观念的发展实际上也就是美术教育中大美术观念的拓展,也只有这种综合化的大美术的观念才能够更好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

(2)美术教育会呈现出公共性的发展趋势。伴随着美术作品在传播方式和传播途径方面的变化,美术教育也不再是在传统的美术专业者的范围内进行传播。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欣赏美术作品、获取美术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多,美术教育的普及程度以及人们对于美术的理解也都有了新的发展。美术教育是对人心灵的一种美育教育,这种教育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全民都需要的教育,适应了日常生活和人文精神进行紧密集合的发展趋势。人们在美术教育公共性的影响之下,能够对自身的审美情趣进行培养,建立起自己的美术体系。美术教育不仅仅能够对人开展美育,同时美术作品中蕴涵的人文精神也是对人实施德育的重要方式。美术教育向着公共性的方向发展,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也是优化全民美术素质的关键所在。

4美术教育的形式会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美术教育作为对人综合素质进行培养的重要形式,未来必然会发成一种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这也充分了展示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的态势。美术教育作为人们文明发展传承的重要形式,对人们的工作和学习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美术教育自身的发展也特别的重要。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产生了很多的先进的工具和设施,美术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折现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设备、网络技术等来开展美术教学,这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也迎合了受教育者对于美术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美术教育的形式必将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5小结

美术教育的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学前美术教学;创意;人格

学前教育中的美术教育是学前儿童用以表达其内心的振动、丰富的想象的第二语言方式,在学前儿童用语言无法准确表达的时候,绘画则给学前儿童提供了想象的翅膀与拓展的空间,他们可以通过绘画形式淋漓尽致地发挥、酣畅淋漓地舒展。在学前儿童天马行空的想象世界里,其艺术天赋和潜力在绘画中得以延续和闪耀。而学前美术教学担负着对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教育的重任,如何让学前儿童认知美术,如何让学前儿童的艺术潜能得以发挥,如何催生出学前儿童的人文素养和人格品性,这是学前美术教学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认知性概念

对于0~6岁的学前儿童,由于它是一个时间性概念,因而要体现出幼儿期行为主体的美术行为特征和绘画艺术作品特征,它与其他成人美术有极大的区别,它的创作主体和欣赏主体都是幼儿,是基于年龄特点之上的美术教育认知概念。其次,学前美术教育作为学前儿童的第二语言,具有表达其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和情感理解的功能,在学前儿童无法用准确的语言进行内心感触的表达之时,绘画美术就成为学前儿童发自内心的知觉,通

过对现实自然中的物体、图像和声音等符号的逐渐感知,学前儿童一般喜爱熟悉而欢快的现实主义美术作品,并且带有色彩鲜明、

对比突出的美术作品。

二、学前美术教学的启蒙反思与优化创意

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美术教学带有启蒙的性质,在把握儿童心理及美术特点的前提下,要对其教育进行反思,加强对学前儿童的绘画心理认识,进行优化创意下的学前美术教育

活动。

1.增强学前儿童的绘画心理认知

美术教学者在掌握学前儿童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才能进行适宜性的辅导。在学前儿童缺乏社会经验和思维的拓展之时,要观察和发掘学前儿童的“涂鸦之笔”,在其手、眼、脑的配合不够默契的思维上,要指导学前儿童正确地在绘画中展现自我,在尊重幼儿手部肌肉、骨骼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结合其特点,进行欣赏性的美术教育。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要选择形式层面、幼儿易接受和欣赏的作品,如《红、黄、蓝构图》《忧愁的国王》《人投鸟一石子》等,这些抽象风格的绘画作品易于勾起幼儿的直觉,唤醒其对话本能。对于年龄稍大些的幼儿,可以将其对生活的理解迁移到写实绘画作品上来,如:徐悲鸿的马、陈之佛的花、齐白石的虾等,这些都是幼儿喜爱的艺术作品,可以引导幼儿进入更丰富的感情

世界。

2.以童心回归的理念引导个性差异化的幼儿绘画创意

在人类0~6岁的个体发展时期内,每一个幼儿都有其内心的情感世界和对自然特殊的认知,美术教学者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以回归童心的理念进行尝试性的引导,要渗透不同童心的表达方式,而不要刻意求造型或技巧,要引导幼儿培养个性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创造力等,进行赏识性的美术教育,要理解不同幼儿、不同风格的幼儿作品,而不是简单地用“像”与“不像”作为评价其作品的标准。

3.塑造学前儿童的人格与素养

早期的人格培养对于个体的知识构架具有非凡的意义,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影响深远,而早期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它在培养幼儿艺术审美情趣的同时也对其人格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从幼儿的左右脑开发的双重角度入手,注重对幼儿右脑的开发和引导,训练幼儿对特定事物的外形、结构、布局和颜色、质感等进行认知和抽象思维。同时,在艺术创造的过程中,通过对幼儿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如对周围事物的好奇触摸、对周围事物的形象记忆、对简单线条的奇异想象等,指导幼儿勇于实践,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并加以鼓励,有效促进幼儿全面人格的发展和智力的形成。

总而言之,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在使幼儿掌握基本认知的同时,也使幼儿在绘画艺术中寻找到了自信。由于其在早期启蒙阶段即受到了艺术的熏陶和影响,因而有助于幼儿形成个性化的、独特的感知与情绪,并且通过美术教育活动,从培养学前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力的角度出发,引导幼儿进行必要的美术绘画和手工制作等,并初步培养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培养早期的艺术素养,促成其健全的人格品性。

美术教育的概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美术教育 设计专业 新模式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浪潮中,在国际教育改革的新趋势下,我国的教育正面临新的形势,实现实用化教育模式成为高校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我国高校设计专业教育由于地域环境、专业承办基础、专业特色呈现角度不同,美术教育在其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是不一样的,美术教育教学模式急需解决的问题也不完全一样。从全国专业院校范围内研究美术教育,应该从不同地区出发,研究区域之间推进美术教育模式规范化的进程。深刻研究教育模式的内涵,对于正确把握创建工作的方向有重大意义。

高校设计专业大体由设计与实践两个平台共同组成,美术教育的完善与否决定了设计专业学生基础奠定的牢固性,更决定了设计专业的学生对今后课程的理解吸收程度。在美术教育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应以教育现代化为着眼点,提升管理水平,提升教师素质,改善教育教学手段,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进步,体现个性,彰显特色,为设计专业课程的连贯支撑性,为高校设计专业学生设计思维更准确有利的表现奠定基础。

对于美术教育现代化的个性化、特色化和实用性的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包括相互联系的四个方面:第一,美术教育教学模式体系的内涵、特征与美术教学研究的相关理论;第二,美术教育模式个性化的含义,设计专业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如何体现个性化;第三,美术教育模式特色化的含义,设计专业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形成特色;第四,美术教育模式实用性的含义,设计专业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如何体现实用性与实效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美术教育获得了飞速发展,美术教育模式的现代化在新世纪自然就成了教育发展所追求的新目标。笔者通过研究,得出了设计专业中美术教育新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美术教育的内涵体现于,美术教育模式的现代化、新型化是一个国家高校教育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所达到的一种新型教育形态,是过去传统教育向当今现代教育的现实转化,囊括了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在内教育整体的转换和全面进步的过程。美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促进人素质的全面提升。所以,美术教育模式新型化、现代化也可以界定为教育制度体系(教师的组成、教育的组织方式,授课形式、运行机制及结构系统)、教育生产力(教育的精神需求、物质基础与发展水平)、教育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变化与教学模式进步的过程。

美术教育模式新的特征从八个方面逐渐显现与渗透出来:第一,美术教育的广泛性与深入性,或者说美术教育在相关专业中的受重视程度。具体来讲,就是要高度重视美术在设计当中的基础性学科作用,同时要走分步骤快速发展的道路。教育要有广泛性,充分满足广大非艺术类学生的教育需求,加固完善现有教育的成果;第二,美术教育这种艺术形式的终身性。美术教育不能只局限于课堂,应包括课堂以外的学习环境。我们要建立终身的美术教育模式。对于美术教育的终身制最重要的诠释是,在校园内要给学生打牢基础,在校外,学生才有继续延长学习时间的能力;第三,美术教育的实践性。如果说以前的传统美术教育与生产劳动是连接不紧密的,学校在某种程度上是象牙塔,是孤立于社会而存在的,那么今天,我们的现代教育必须与社会劳动紧密结合,与社会实践广泛联系。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需求,更是最基本的特征,最普遍的规律。因此,实现和推进美术教育的新型化、现代化,更要加强教育教学和实践的结合,即美术教育要与国民经济发展更紧密结合,为经济的发展而服务;第四,美术教育要多样化。多样化指教育手段的多样化,这种多样化并不仅仅指一个概念性的数据,而是高等院校根据专业特色采取的有针对性的、多样化的方法与手段。社会越是高速的发展,就越是渴求全面性的人才;第五,美术教育所面对个体的个性化。美术教育所面对的人是要有创造力的,创造性的核心就是个性化。现今的艺术领域有一种误区,大众把个性片面地理解为“特长”,认为这是教育的个性体现。实际上特长大多指向技能,如果缺少了创造性,那么这种特长是无法展现出更高水平的。艺术所要具备的创造性应该表现在能够善于思考并提出不同的见解。创造性其实是人的本性,并不只是少数人所拥有的,每个人都会具有不同程度的创造潜力;第六,美术教育也具备信息化,要学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优化教学过程。教育的信息化,并不是单指把课堂教学用电脑的形式呈现,而是要通过技术的手段,对整体的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和优化,使教育效果提升;第七,教育都应具备科学性。科学依据是教育开展的标准。现代专业设计领域中,美术教育实践是理性的行为,科学的行为;第八,当今基础美术教育的全球视野。艺术设计本身就是国际化的,美术教育就更需要国内外学习。优质的教育改革是能够快速传播的,是能够具有国际认同性的。

中国是历史积淀深厚的文明古国,有需要我们继承和值得我们骄傲的教育史、文化史。儒家学派、道家学派、佛家学派等共同构成了我国的古代文化。我们应在此基础之上,有效地学习和吸收西方教育的精华。我们的任务就是在高校里使每一个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稳抓专业、提高兴趣、拓展思维、适应社会,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注:本文为黑龙江省艺术科技规划项目,项目名称:城乡公共空间建设的文化生态策略,项目编号:2014B127)

参考文献:

[1]杨晓伟.全球化进程中的学校变革[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邬志辉.教育全球化――中国的视点与问题[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顾明远.关于教育现代化的几个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1997(3).

[4]褚宏启.教育现代化的路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5]王利珉,朱佳生.对教育现代化及其标准的探讨[J].上海高教研究,1998(8).

美术教育的概念范文第5篇

关键词:美术教育;价值体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1-95-1

一、美术教育的智力价值体系

(一)强化知识获取与信息交流人类的交流与信息传播的方式主要有口传心授、文字记录和图式表达,其中图式表达可超越时空限制,是获取知识和信息交流的极其重要的方式。视觉文化在现代全息储存技术及信息传播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改善思维模式人类文明的成果既是理性思考和研究的成果,也是感知和思维的结果,形象与其他多种感觉品质是形成概念和理解概念的共同基础。阿姆海恩依据格式塔心理学――事物都是完形完整的,整体优于局部存在,事物的性质由整体决定――的观点,提出的“视觉思维”这一概念,强调了形象认识的价值,他高度评价了视觉艺术的地位和作用,并将视觉、语言、逻辑(哲学)并称人类发展的三大中心知识。

二、美术教育的技术价值体系

美术的技术价值体系的核心是利用造型语言对客观事物和内心情感进行真实表达,技术本身包括表达与表现的技巧、技法等。高等学校实施美术教育的意义在于使当代大学生了解和掌握美术语言以及美术语言的逻辑构成,形成具有实践意义的表现技术体系。

(一)再现性造型技术以美术的方式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与表达,再现是基础。再现性技术应用领域极其广泛,几乎涵盖所有学科,具体的应用形态有地形地貌图、气象图、交通图、建筑结构图、工程制图等。美术作品中的再现性艺术多指具象的艺术造型,这其实是一种艺术语言掌握和运用的方式方法。再现性技术核心是大体比例和主要特征,这种技术的学习主要借助于美术基础造型能力的训练。

(二)表现性造型技术再现性艺术之外,还有从造型语言逻辑上考量较为抽象的表现性艺术。美术中的表现性艺术以再现性技术为基础,更加强调造型语言和造型形式的现代性、艺术语言的跳跃性、造型材料的时代性、美术媒介的适用性。再现性造型技术的核心是洞悉事物的本质特征,强调认识的主观性和表达的情意性。尹少淳的总结是:对形体表现张力的体验与理解;对物体之间及其与人之间的同构性的体验;了解色彩的主管特征及其象征意义;掌握一般夸张和省略的方法。

三、美术教育的创新创造价值体系

创新和创造的关键要素在于突破成规,美术教育具有重创造、重创新、重个性的品质。马蒂斯曾说,美术创造是“对人的精神所把握的世界观增加了一种新形式”。马克思将“创造性”和“自由活动”视为等价因素,创造是一种真正追求自由的活动。美术教育能有效地改变学校强调规范和逻辑绝对性、结果唯一正确性、教学形式强制性的局面,对学生创新创造意识和能力培养都大有裨益。

(一)多维性的认识观在对事物发展情态的把握中,逻辑思维固然重要,直觉思维的作用也绝对不可小视。提倡“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治学方法,大胆假设靠直觉思维,小心求证靠逻辑思维。直觉思维所表现出的非逻辑性、思维过程的中断性和智力图像性三个特征中,智力图像性特征更多地强调视觉媒介的优势,这正是直觉思维对创造意识、创新精神培养的意义所在。美术教育中包含了对事物的多维认识,包括形象、形状、色彩、材质、技术等,为培养多维性的认识观奠定了基础。

(二)培养创造技能人的创新与创作活动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构思、设计、实践、创新这一完整链条中,包含着具体的制作技术与制作工艺,换言之,就是落实构思设计的实际操作技巧,包括适合表现主题构思的材料选择、适合材料制作的加工技术、造型语言与表达方式的提炼、表现形式的修正、完善与改进等,这里具有重要的技能因素。美术教育给学生的更多的是体验,是在技能训练中的创新与创造。

四、普通高校实现美术教育价值的途径与方法

普通高校实现美术教育基本价值目标的过程中,必须突出科学与人文精神,实现专业教育、科学教育和人文社科教育的有机结合。

(一)充分发挥美术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美术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的教育,美术课堂教学是实施美术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课堂教学内容中蕴涵着大量有待开发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美术教育课程常把表现技能与表现技巧作为教学重点与美术教育的价值目标吻合度不够。美术教育重要的是理解美术的社会文化背景、技术条件、表现技法与表达方式、创作思想与表现主题等。

(二)重视美术教育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通过开展科技文化活动、艺术实践、社会服务等第二课堂活动,可以使大学生充分发挥特长,提高美术素质,得到实践锻炼,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增强他们服务社会意识和参与意识,加强团结协作精神。

(三)充分发挥隐性美术教育的作用隐性教育是针对于显性教育而言的“环境育人”。高等学校所营造的文化氛围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通过不同场合悬挂、装饰、设置一些高雅、励志、哲理的视觉艺术作品,提高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激发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意识。

参考文献:

[1]杨睿,李忠伟.艺术教育在工科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科学教研,2007,(20).

[2]张刚.试论中国艺术教育的问题与改革发展[J].科技创业月刊,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