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化学防治, 生物防治, 物理防治 ,综合防治
Abstract: the chemical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traditional garden pest control mainly method because of the serious environment pollution,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This paper mainly described the garden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current and the control method (chemical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physical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biological control) and garden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prevention method development direction.
Keywords: chemical prevention and control, biological control, physical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中图分类号:S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园林植物经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产生多种多样的症状大大降低了其观赏价值和生态作用。加之对传统农药的依赖性使用,不仅让一些病虫产生了抗药性,对人畜的安全造成危害,而且还杀死大量的害虫天敌,污染环境等众多的生态问题。所以加大生物综合防治的研究与投入,逐步取代传统的化学防治。
1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现状及特性
1.1园林植物病虫害结构复杂和种类繁多
园林植物品种多,结构复杂,设计和配置千差万别,多种多样的植物种类、丰富的数量为病虫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源和寄主,形成了园林植物特有的病虫害结构和种类[1]。
1.2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具有频繁性与长期性
现在大多数城市都流行从外地引进边缘树种使园林植物的抗逆、抗病、抗虫能力减弱,加上其生长环境透气性差、长期缺水、缺肥、空气污染严重、光照条件不足导致了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的频繁性与长期性。
1.3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
园林植物的品种日益丰富,以及园林植物本身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止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国外园林风格不断传入我国,植物的配置和园林植物种植方式更加灵活,如疏林草地、规则绿化等打破了格局。园林植物种类、数量以及绿化面积大幅增加改变了城市中原有的主要病虫害的种类和危害。如今蛀干害虫、5小害虫(蚜、蚧、螨、粉虱、蓟码)和生态枝干病害已经成为城市园林主要病虫害。据全国33个城市近年调查显示,我国仅蚧虫就有1024种[2]。
2园林植物病虫害现行的主要防治方法
2.1化学防治
在搞好预测预报的前提下,正确的使用农药进行防治,一般可以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目前国内常用的杀虫剂有爱福丁、吡虫啉、锐劲特、灭幼脲等;杀菌剂有百菌清、多菌灵、粉锈宁、甲基托布津等。在园林植保工作中主要用的施药方法有喷雾、熏蒸、毒笔涂环、蛀空注射等。但是大量的采用化学防治造成了严重的土壤、水域、空气污染。
2.2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目前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上应用的不太广泛,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主要的防治方法有如利用一些害虫的趋光性,在园林植物上悬挂黑光灯或高压灭虫灯来诱杀成虫。有条件的地方,环保部门还可以采用超声波、热处理、射线照射等方法处理种子和插条,消灭病原物或害虫。我国北方利用松毛虫下树越冬的习性,在春季松毛虫上树前扎上塑料带,可阻止越冬害虫上树,减轻其危害。
2.3生物防治
目前主要应用的生物防治方法有微生物制剂、释放天敌、喷洒性外激素等。微生物杀虫剂主要有白僵菌、苏云杆菌、昆虫病毒等。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已经将春尺蠖多角体病毒分别用于防治春尺蠖、马尾松和舞毒蛾。利用枝顶孢霉防治杨干象,用泰山一号线虫防治杨树天牛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目前我国应用较多的寄生性天敌昆虫有赤眼蜂、肿腿蜂、姬小蜂、蚜小蜂和天牛蛀姬蜂等;捕食性的天敌昆虫有蒙古光瓢虫、异色瓢虫等。经过多年生产时间证明,在一定范围内人工释放赤眼蜂是在低虫口密度条件下控制松毛虫的好方法。在杨树人工林中悬挂人工鸟巢的方式招引大山雀、啄木鸟、灰喜鹊等益鸟,可以明显降低食叶害虫和蛀干害虫的密度。
3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发展方向
3.1防治策略向以生态学为基础的可持续方向发展
自然状态下植物一病虫一天敌间遵循生物共生、循环、竞争的法则,存在某种自然控制关系,使得病虫种群密度始终维持在一个正常的水平上波动。在制定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策略时,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辩证的看待环境、植物、病害、虫害、天敌和各种防治措施之间的内在联系,坚持可持续发展,克服短期行为,从控制病虫害的基础抓起,把病虫害防治纳入园林建设总体工程范畴。在树种的选择上,以乡土树种为重点;在防治病虫害时,尽量避免单一病虫和单一植物多种病虫防治。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可持续控制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预期效果。
3.2防治手段向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向发展
园林植物的病虫害的综合防治逐渐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首先,科学的种植、养护和管理,营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生态环境。在城市绿化设计时,从城市园林生态系统总体出发,依据主要病虫的发生、危害和发展的生境要求,抓住影响病虫的主要生态因子,通过科学种植、养护和管理,营造出有利于园林植物和天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繁衍的生态条件,提高园林植物的抗性,达到预防或减少病虫发生的目的。
其次,要加强生态手段防治园林植物病虫的研究与开发,大力开展生物防治。如保护和利用害虫天敌、人工繁殖、释放天敌,或引入外来天敌,或选用生物农药和化学信息素来防治园林害虫。利用化学信息物质控制天敌的行为来控制害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害虫控制方法,在园林植物害虫持续控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3]。第三合理的使用化学农药,改进农药施用技术。根据测算,常规喷雾从施药器械里喷洒出去的农药只有25%~50%能沉积在植物叶片上,不足1%的农药能沉积在靶标害虫上,而真正起到杀虫作用的农药只占0.03%[4]。
3.3效果评价向多指标综合评价方向发展
从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生态调控、综合防治以及害虫生态治理的角度,仅以杀害有害生物个体为唯一目的的做法,即使获得100%的防治效果也不能说是最好的,也不能算是真正的防治效果,它必然会导致恶性循环和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因此必须以生物间动态平衡规律去考虑防治措施对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效果,防治病虫的目的不是消灭害虫,而是要控制病虫,使其不对园林植物造成明显的危害。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将预防放在第一位,把防治作为预防的补充,坚持效果第一和追求较长时间持续防治的衡量标准,以持续发展为方向,从而使病虫害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5]。
3.4发展相生植保
利用生态环境对病虫害固有的免疫力,发展相生植保。生态环境对病虫害是有免疫力的,充分利用生态系统中固有的动植物间食物链关系种植相生植物,提高这种免疫力。合理的植物组成是控制园林植物病虫害的有效措施[6]。
4结束语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是一项长期繁重的养护管理工作,是绿化成败的关键之一。我们相信,随着害虫可持续控制理论、生物防治方法、物理防治方法的不断完善,只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灵活的运用各种新技术、新方法,从不同的层面和视角不断探索研究和实践,就一定会使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逐步完善,并越来越符合城市发展和人类生存的需要。
参考文献:
郑进.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进展[J].湖北园林科技,2003(3):27-30.
徐公天.我国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森林病虫,2002,12(1):48-52.
尤民生,王海川,杨广.农业害虫的持续控制[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9,28(4):434-440.
邹志燕,李磊.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J].广东园林,2007(2):65-67.
关键词 林业 可持续发展 病虫害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1 关于上饶地区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的分析
1.1 人工林面积与病虫害同步增长
人工林生态结构单一,自身防御与自我修复能力较弱,极易遭受病虫害侵袭[2]。据有关调查显示,截至2013 年,上饶地区森林总面积为2102.4万亩,人工林面积为854.3万亩,占40.6%。在过去的20 年内人工林面积增加了30%,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面积也增加了约30%。可见,二者大致为同步增长。病虫害的不断增加给当地的林业工作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1.2 天然林遭到严重破坏
传统的林业经济主要依靠木材生产,因此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大量的原始森林资源被人们肆意地砍伐、破坏。滥采滥伐影响到原有森林生物的多样性、林分结构等,严重破坏了原有的森林生态系统,进而导致害虫天敌的大幅减少,为病虫害的生长与流行提供了适宜的环境[3]。
1.3 营林方式不科学
在营林过程中人们过于看重林木的速生丰产,而极大忽略了营林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没有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林木管理方式不当,种植密度不合理,不抚育导致林间通风不畅,透光与透气性差,致使病虫害大幅度上升。
1.4 滥用化学农药,缺乏健全的防治体系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利用农药来治理森林病虫。农药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会杀死不少有益生物,并且害虫会逐步产生抗药性。因此,滥用农药制剂,极易破坏林业生态系统,使林业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上饶地区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比较滞后,缺乏创新,未跟上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发展要求。另外,当地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状态,未切实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由于经费限制,使上饶地区林业病虫害防治体系还不健全,有关基础建设滞后,工作设施与方式滞后,监测预报环节比较薄弱。
2 开展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意义
无公害防治是指在森林培育技术的基础上,借助生物技术达到防治病虫害、保护环境、维持林间生态平衡、构建和谐森林生态系统的多重目的。通过构建稳定的林业生态系统,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真正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的多重效益。同时,病虫害无公害防治也是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重要体现,大力倡导和谐、健康森林的理念[4-5]。通过这一举措,不但能有效防治病虫害,而且不会伤害害虫的天敌,进一步促进了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3 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具体措施
3.1 森林抚育与管理
首先,要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开展造林工作,挑选长势良好、没有病虫害、抵抗能力强的品种栽植。林间生物应保证多样性,如配置乔、灌、草等植物,以提高林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抵抗能力。做好育苗消毒工作,应挑选适宜的场所作为苗圃,避开那些低湿的地方,避免引起苗枯病。此外,还需对苗圃实施轮流作业,防止引起病虫害,并及时进行翻土施肥。然后抓好封山育林工作,及时除草、施肥、修枝剪叶,将部分病枝及时除去,避免虫害进一步蔓延。尽量降低人、畜对林间环境的破坏,并适当增加害虫天敌数量,以起到防控害虫的目的[6]。重点保护害虫天敌及现有的天然林,不准随意砍伐树木,禁止所有破坏林木生态系统的行为。
3.2 重点完善林业病虫害的监测预报机制
坚持预防为主,首先必须把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工作摆在首位,形成一套健全的病虫害监测预报机制。要针对上饶地区林业病虫害的主要特征、气候条件等进行全面监控,保证监测预报工作的有效性、准确性、全面性,真正实现早发现、早防治的目标。同时,要抓好对林木的检疫环节,避免各种危险性病虫传入当地。
3.3 提高森防科技含量,综合治理
为实现上饶地区林业生态科学发展,进一步提升林分质量,强化森林对病虫害的自我抵御能力,采用微生物、生物、生物农药等进行无公害防治。一是引进昆虫天敌,达到防控虫害的作用,同时还有助于保持生态平衡,确保林业生产的稳定发展。二是引进益鸟,通过鸟类防控病虫害,如啄木鸟、灰喜鹊、山雀等。通常可利用造鸟巢等办法吸引益鸟前来,消灭病虫害。三是微生物防治。例如,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四是利用化学药剂防治,这是目前一种较为常见的做法。同时,对于部分严重的病虫害,该方法的防治效果较好,但是使用农药防治在杀死病虫害的同时还会杀死有益生物。因此,如条件允许,应提倡采用无毒性、绿色的生物农药进行防治。此外,还应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技攻关,并大力推广新技术,借助各种生物物理技术、光、电、温度、器械等方式实施综合防治,进一步提高防治水平。总之,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求林业工作者必须不断探索新的治理方法,掌握病虫害发生的具体原因及特征,切实采取有效的治理对策,实现上饶地区林业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4 参考文献
[1] 龚云华,黄国成,陈秀东.关于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及无公害防治策略的探讨[J].科技向导,2012(12):207.
[2] 刘启斌,闫双秋.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初探[J].吉林农业:学术版,2012(11):205-206.
[3] 张毅,孙兴全.上海林业病虫害防治对策探讨[J].绿色科技,2012(7):145―146
[4] 韩卫东.林业主要病虫害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23):149-150.
关键词: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一、植物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由于城市园林植物病虫防治经费投入少,没有经费的保障就导致了绿化部门只能采取单一的化学防治措施。现阶段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治理基本只是围绕园林固有的一些常见病虫,忽视园林植物病虫的源头治理,随着城市园林的不断发展,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是越来越多。各基层单位缺乏植物保护的专业人员,经常导致错过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期,从而无法从根本上防治病虫害。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方面仍是化学防治为主,而农药对城市环境会造成一定的污染,也会对园林植物本身带来危害,所以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效果受到使用农药的限制,整体防治水平落后。
二、植物病虫害防治原则
由于人类、植物、环境因素、有害生物和天敌等各因素之间存在着相当复杂的关系,所以,在城市园林植物生态平衡中,任何一种因素的变动,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整个园林植物的生态系统。在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上要从生态学观点出发,要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条件,减少或不用化学农药,保护或者引进病虫害的天敌,提高自然的控制能力,保持园林生态的稳定。在制定园林植物病虫害治理对策时,应从考虑生态平衡、社会安全、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方面出发,必须以搞好植物检疫为前提,养护管理为基础,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尽可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可允许为害范围之内。以保护生态、优化环境、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的防治方针,遵循“突出重点,分段治理,属地负责,联防联治” 和“治早、治小、治了”的原则,建立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长效机制。坚决遏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为生态城的环境建设提供安全保障。
三、病虫害防治措施
1、要搞好监测预报,准确掌握疫情动态,针对各虫害发生特点和规律,制定监测方案,确定重点监测区域。开展长期定点监测和定期疫情普查,一旦发现害虫,应尽快查清发生范围,并进行封锁和除治。
2、要采取综合除治,提高防治水平,一旦发现疫情,要综合运用人工、物理和生物防治措施、并辅以生物药(制)剂防治,采取诱杀成虫、剪除网幕、药防幼虫和收集虫蛹的方法,抓住幼虫为害期的三个重要时期,以及成虫羽化期、卵期、幼虫网幕期和下树化蛹期关键环节,组织多形式、多环节灭杀。
3、把好植物检疫关随着城市园林绿化的不断增加,需要不断的引进域外苗木品种,导致人为传播园林植物疾病的机会就越来越多,因此在调入苗木和花卉时,实行严格的植物检疫,发现有害生物则要进行除害处理,严禁将危险性害虫传入或传出,以免给园林绿化带来更大的损失。
4、对城市园林植物的种植进行科学规划,在种植园林植物时,要进行科学规划,合理配置植物品种,尤其要注意长远解决病虫害问题。针对本地区发生严重的害虫种类,减少其喜食植物的种植,多规划和栽植抗病虫的或耐性强的植物,减少有害生物的适生寄主。
5、加强植物养护,提高抗逆能力,对生长势差的植物应及时施肥、浇水、松土锄草,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虫能力,并结合秋冬季修剪,除去染病虫枝条。这样不但可以调节植物养分,还可以减少病虫来源,通风透光增强树势,营造不利于病虫害越冬、繁衍、为害的环境条件。
6、大力推广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
保护利用天敌,开展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是持久的,效果是显著的。一旦天敌在田间建立了自己的种群,它就可以长期持续地对害虫发挥控制作用,这是化学农药所无法达到的。城市具备开展生物防治的条件,一是城市园林植物种类丰富,适合天敌的生存和繁衍,我们应该加强对天敌的利用和保护,尽量减少使用化学农药,创造利于天敌群落发展的条件。二是城市建筑对园林植被的分割形成的“海岛生态”有利于释放天敌。
以鸟治虫、以虫治虫等一些生物防治方法在园林病虫害综合防治中也将起到重要作用。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或生物的代谢产物,来防治害虫的方法。包括益兽、益鸟、益虫、益螨 、有益的细菌、真菌、病毒、激素等来消灭害虫。生物防治有许多优点,保护环境,不易造 成环境污染,害虫不易发生抗性,不会引起害虫再猖獗,对人、畜、植物安全。使用得当, 可以做到经济有效,技术好,还可以节省劳力,在园林病虫害防治中很有前途。
7、正确选用无公害农药和施药技术,对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首选低毒、对环境污染小的药剂,如生物农药、仿生农药及植物杀虫剂,如Bt、灭幼脲、阿维菌素等。生物农药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能有效地保护天敌,消灭害虫,对人畜危害小,对环境污染小,相对于化学农药来讲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具有持久性。如:利用Bt乳剂防治国槐尺蠖,每年喷两遍药即可控制其危害,而用化学农药每代害虫都必须防治两遍以上。
改进农药施用技术,常规的喷雾施药方法造成的弊端很多,。据测算,常规喷雾从施药器械喷洒出去的农药只有25%至50%能沉积在植物叶片上,而仅有0.03%的药剂能起到杀虫作用。这种施药方法不仅效率低,造成农药浪费,还使大量农药流失到周围环境中,造成人畜中毒,污染环境。因此改进化学农药的施用技术,提高农药的利用率,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势在必行.
四、病虫害防治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园林植物 病虫害的防治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国家城市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发展着,城市现在变的越来越漂亮,在高楼耸立的同时,自然坏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城市中必须要有植物的存在,让城市的人们在过着大都市生活的时候,还能感受到来到自然的感觉。园林植物承担着绿化、美化、净化城市市容,改善生态与人们居住环境的任务。随着园林绿化任务的加重,园林绿化也变得丰富起来,给我们的城市面貌带来了很大的变化。绿化的规模不断扩大,新树种,新植物大量引进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现在常见的物种入侵、生态不平衡、抗性差、树种结构单一,结果导致严重的病虫害发生。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就是成为城市绿化部门关注的重点,城市生态系统受人为干扰严重的特点,同时也给园林树木病虫害防治工作带来了局限性和独特性。以往我国病虫害的防治主要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但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化学试剂对防治病虫害会产生很多副作用,这些药剂在杀死虫子的同时还杀死了害虫的天敌,污染了环境,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药剂的使用还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健康。本文主要探讨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治的原则、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办法。
1、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1.1城市“ 热岛效应”
受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城市园林生态系统气温比较高,空气相对比较干燥,这些严重影响到了害虫的生长速度,也改变了害虫的生活周期,城市中的园林生态系统相对比较单一,并且较小,导致天敌没有办法生存,这样就会出现害虫大量滋生。
1.2生态系统结构相对单一
在城市园林生态系统中植物的丰富度不够,结构就会很单一,在城市中落叶很快被清扫干净,这样也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循环,生态系统的自身循环被破坏后食物链也遭受破坏,所以病虫害不能自己达到动态的平衡。
1.3人类活动消弱了生态系统功能
城市中,主要以人的活动为中心,住宅、街道、工厂等建筑群对城市的分割,又进一步削弱 了绿地系统的功能互补,助长了害虫发生的趋势。
1.4病虫害防治困难
城市人口比较密集,做给园林植物做病虫害防治的工作时,首先强调安全第一,不得污染景观和环境,不许发生人畜中毒事故。此外,由于城市绿地点多线长,树木一般高大,人 口集中,交通频繁,也不宜过多采用化学防治方法。所以,导致病虫害防治起来比较困难。
2、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治的原则
2.1园林植物、病虫及天敌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基础
园林植物、病虫以及天敌三者之间有的相互依存,有的相互制约,它们的发生、消长同环境的关系也极其密切。我们在病虫害防治的时候要以有利于植物和害虫天敌的生存为基础,降低病虫滋生和发展的条件。
2.2 从保障人、天敌、园林植物和城市生态系统安全的角度出发
对不同病虫采取不同对策,几项措施取长补短,将使生态系统产生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益,既控制了病虫害,又保护了人、天敌、环境和植物的安全。
2.3科学使用药物,保护城市环境,促进生态平衡
化学防治是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应用时要从病虫、植物、天敌、环境之间的自然关系出发,科学的使用药物,在城市中应特别注意选用高效、无毒或低毒、污染轻、有选择性的农药,防止对人造成毒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逐步建立起稳定的生态平衡。
3、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办法
3.1植物检疫法
做好植物检疫工作是我们城市坏境绿化的重点,在引种之前做好物种的评估工作,对繁殖力强、适应性广、危害性大、又能随植物材料传播的危险病虫种类,作为重点检疫对象,发现传人的要就地封锁和消灭。
3.2栽培管理预防法
在选育品种时,我们以抗病虫的园林植物为主,这是我们在园林病虫防治工作中最经济有效的方法;采用常绿落叶结合的方法将草坪、地被植物、乔灌木复层种植,通过科学地搭配树种,建立合理的植物群落结构,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促进城市园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提高植物对病虫危害的自我调控能力;树干涂白不仅能有效地防止冬季树木的冻害、 日灼,提高树木的抗病能力,破坏病虫的越冬场所,杀死在树皮里越冬的螨类、蚧类等,还能阻止翌年天牛成虫产卵,起到既防冻又杀虫的双重作用。
3.3生物防治法
生物防治是根据自然界存在的种间斗争,利用有益生物来防治有害生物。主要是以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微生物治虫、以螨治虫、以激素治虫、以菌治病等方法来进行生物防治的。
3.4化学防治法
【关键词】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原因;对策
城市园林植被的绿化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同时也能够缓解人们的生活、工作压力。那么在城市园林植被的绿化过程中如何防治病虫害呢?本文将对此加以论述。
1 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1.1 外来病虫害的不断侵入
随着国外的园林种植方式和植物的不断引进,在技术和物种不断丰富的同时,一些具有危害性的病虫害和未经检测的危害性的病虫也在我国城市园林中蔓延。
1.2 城市的环境问题促使植物病虫害的繁衍
城市“三废问题”、“温室效应”等城市环境的破坏直接造成了土壤、温度的破坏,导致了园林植物的生产和抵御病虫害的能力减弱,使之无法对抗病虫的侵害。
1.3 园林的构建问题不利消除病虫害
城市的热岛效应使得城市园林植被的温度常常要比郊区高出3-6℃。这种条件下不仅会影响植物病虫害的生长速度和生活周期,也不利于人们控制和消除病虫害。
1.4 城市园林的植被单一,相对稀少
植被落叶也会极快被清理干净,无法使之进入正常的循环系统之中。同时,病虫害天敌系统相对脆弱,病虫害经过城市生活的长期适应,极易导致变异,并且园林中为了景观设计,常常引进一些花卉,这样容易逃过检疫系统,导致危害性的病虫害在地区间传播开来。
1.5 病虫害的防治预报体系不完善
预报和防治若是及时,病虫害的数量将会得到很可观的抑制。但是,目前的城市园林建设对于病虫害的预测防治并不完善,这样就不能对病虫害的生长习性进行检测,不能及时的防治。另外,人工诱杀,保护天敌等防治技术不能得到很好的推广,防治处于一个被动的地位中。
2 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2.1 建立完善健全的病虫害的预防体系
对于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还是要以预防为主,加强植物病虫害的检疫,例如设立合适的观测点,可以采用黑光灯、糖醋液等来诱导病虫害; 并且对主要的、破坏性大的病虫害进行分类,观测其分布情况、生长习性等,及时预报,科学的指导防治措施,来提高防治的效果。
2.2 加强植物病虫害的有效检疫
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治的首要工作就是要进行对园林植物及其植物病虫害的有效检疫在城市园林植苗的选用、引进、栽种的过程中都要进行科学的检疫,杜绝危险性病虫的传进、传出,及时的检测,并将其消灭。
2.3 科学的搭配种植,合理的规划布局
在城市园林营造绿色体系的过程中要加强园林植被的多样性建设,避免规模形式单一,来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对病虫害的自我调控能力。科学的搭配树种之间的布局,建立合理恰当的植物群落结构。因此,在考虑城市园林建设美观性的同时,要合理的搭配植物的品种,让自然控制病虫害的因素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控制园林植物病虫害最经济、最有效的方式。
2.4 有效的加强林管理,维护人员的素,加强对植物的养护管理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并且其防治的措施需要在每个栽培和养护的过程中得到体现因此园林中管理、维护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防治的效果。加强园林管理人员的素质,使之充分了解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和方法。有条件的成立专门的园林植物保护技术小组,来专门负责防治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预测和治理工作。
2.5 合理施用农药治理病虫害
在化肥的选用方面,多选择生物农药,因为在植物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生物化肥可以保护天敌,对人和牲畜的危害性较小,对环境的危害程度也较低,比化学农药对于病虫害的防护更加具有持久性。除此之外,要合理的选用低毒、对环境污染小的化学药剂,并且只在必要应急的情况下施用。施用的过程中要注重变化,品种和其混合搭配。在使用技术方面要加强改进,尤其是化学农药,要提高其利用率,保证生存环境的空气质量。
2.6 采用一些防的手段来防止植物病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