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问题探究式教学法 初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124-01

引言

“数学教育,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强调认识数学的价值并在生活实践中得以发挥,使学生具备辨别问题,分析问题以及数学地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1]然而,由于我国长期应试教学模式的不利影响,数学教育在综合素质教育方面考虑甚少,本文研究的正是一种将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始终的新型教学方法

1.问题探究式教学法的优点

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以下简称问题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该方法主要优点归纳如下: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采用问题教学法,学生学习的过程就会围绕如何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来进行,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可能要独自进行分析解算,故有利于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当学生解题遇到困难时,教师组织其与同学交流讨论,培养了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当问题涉及的内容需要查询资料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各种信息手段实现资料的收集与查询,从而锻炼了学生对信息资源的利用能力;当学生完成问题的解决后,学生需要独立总结并表达问题的解决过程及学习所得,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归纳总结能力。可见,该教学法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了一次多方面的锻炼。

(2)有利于增加学生学习的紧迫感和主动性

采用问题教学法,每节数学课老师将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当采用游戏或比赛的模式将学生分组进行问题的解决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有紧迫感,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从而缓解紧迫感;另一方面,教师在问题的选择安排上也是有过精心准备的,当学生通过自己努力,无论是通过同学间的相互讨论或是通过教师的指导而最终将问题予以解决,都会不同程度地带给学生一种成就感,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采用问题教学法进行教学时,教师主要是围绕如何让学生很好地解决所提出的具体的问题来展开教学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而学生也会根据这些教学问题展开自主学习。由于学生是带着解决问题的目的去学习,所以他们相对比较容易掌握学习的内容,学习效果也会较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更好。

2.具体步骤

教师在运用问题教学法进行教学时,由于教学科目及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的具体步骤应灵活变化,下面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建议教学的具体教学步骤如下:

(1)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具有以问题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的特征。“问题”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在创设问题时应注意问题的综合性、创新性及生活性。注重综合性是指教师应该把学过的知识和即将要学的知识综合进去,让学生既学到了新知识又复习了旧知识,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新旧知识。注重生活性是指问题的创设应与学生实际生活或最近感兴趣的事相联系,避免抽象和完全理论化问题的出现,兴趣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学生有了兴趣才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注重创新性是指教师在设计任务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到留给学生一定的创新空间,便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分解问题,分组学生

教师在完成问题情境的设计后,可以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容易解决的小问题并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别进行讨论和学习。分组时注意学生能力的搭配,选拨若干个成绩优秀的学生担任小组组长,成为问题解决的核心力量。学生分组解决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将个人与个人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通过教师与学生或学生与学生间的多向协作关系,通过交流、讨论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开阔思维,也便于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

(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积极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教师在学生分组分析、讨论、交流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找出哪些问题可以独立解决,哪些问题不能解决。进而,将本节课的知识点结合问题去讲解,主要讲解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运用这些知识如何解决问题的具体操作仍由学生或学习小组共同去完成,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及时反馈,注重归纳总结

在问题分析解决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学习和接受能力及学习主动性不尽相同,因此教师要不断查看各组学生解决问题的情况,并对解决问题情况或操作进行及时评价,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而且能促使学生尽快完成任务。另外还可采用学生互评和教师导评的方式对学生的解决方法和思路进行交流讨论,归纳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

(5)布置课后作业

在课程结束之时,教师应根据学生本节课的具体表现,查找学生学习的不足,结合教学重点,布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课后独立解决。课后作业要尽量做到“巩固新学,引出将学”。也可以设计一些贴近生活的应用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体验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3.问题探究式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点

首先,教师在对问题情境设计之时应该遵循“难易结合、难度适中”的原则。在突出重点的同时,对难点加以分散,让学生在问题分析与学习中都有一定的知识坡度与难度,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保证课堂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问题情境创设后,应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将碰到的问题逐一解决;注重采用比赛或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解决相关问题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过程中学到的新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建立新旧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中,还要注意及时反馈学生的总体表现,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讲评时,不应过于注重学生答案是否正确,而应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就是“探索数学-发现数学”[3]的有趣过程。总的来说,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多一些过程性评价,少一些结果性评价。

参考文献:

[1]刘靖刚.初中数学教育素质教育和数学改革之我见[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 No.08:142

[2]师秀侠. 初中数学教育中的兴趣培养[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No.67901:39

[3]王莉. 以研究性学习推进初中数学教育的创新[J]. 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08:217

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问题分析;物理实验

探究式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但目前的教学中,仍普遍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笔者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问题1:课堂实验情景不能有效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分析:在探究《大气压强》的实验中,教师常常会通过鸡蛋在烧瓶口缩入与伸出的“缩骨神功”作为实验情景,但学生却很难直接从实验现象的观察中提出与探究气体的压强与温度之间关系相关的问题,并且往往会片面联想到这是一种热胀冷缩现象,这就产生了问题1。

导致问题1出现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对课堂实验问题情境的设置缺乏有效性。主要表现为所选实验产生的现象与问题情境不匹配,实验情境缺乏趣味性和明显的指向性,导致学生的思考没有目标,由于实验情境的单一,导致提出的问题在针对性和有效性上都存在较大的区别。

解决问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表达要与适时的问题情景相匹配。如上所述的“缩骨神功”实验,教师要求学生解释所看到的现象并提出问题,观察归纳的难度很高,而学生应答的针对程度却很低。在实验中,教师若能适时提出“烧瓶浸入热水(或冷水)时,鸡蛋为什么会在某一瞬间开始向上弹出(或向下滑移)”这一问题,将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瓶内气体的压强变化与温度的关系,使观察与思维活动的指向更明确,更能有效地引发学生问题的意识。正如物理学家海森堡说:“提出正确的问题,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所以,要求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实验要求或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问题2:实验探究过程中对“猜想”环节的忽视。

问题描述: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课中,教师通过演示书上的实验以及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用凸透镜观察到正立、放大的像和倒立、放大的像等环节,直接告诉学生由此可以看出凸透镜成的像与物体到透镜的距离有关。然后让学生看课本上已有的实例制定计划并设计实验,再根据课本上给出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最后分析得出结论。这一教学过程就产生了问题2。

问题分析:由于课堂上教师没有引导学生猜想,导致学生没有搞清楚做这个实验的目的,对得出的结论没有直观认识,只能死记结论。这一环节中学生的猜想能力没有得到培养,经历的探究过程是照课本进行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没有得到锻炼。

解决问题:这一内容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三个小实验来引导学生猜想,三个实验分别是:①让学生透过同一透镜近距离观察课本上的字;②让学生透过同一透镜观察远处的同学;③让学生把焦距不同的两个凸透镜并排放置并同步移动,分别通过两个凸透镜观察书上的字。

每个实验结束后都请学生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学生进行猜想,然后适时地告诉学生这节课只能探究大家提出的猜想中的两个问题,即像的大小、正立或倒立可能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和凸透镜的焦距有关。这样就将学生引入了确定的问题情境中,然后进行猜想,让学生在前人走过的轨迹上,亲自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促使学生勤于猜想、乐于猜想,增强学生实验的目的性,促进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

案例1:教师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课中,是这样引导学生猜想的:①先让学生推自己的桌子和凳子,让学生说出感受;②接着又引导学生体验将书包放在桌子上和地面上拉感觉有什么不同,同时还让学生去体验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运动速度是否有关;③最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假设与猜想。这样的问题串使学生整节课热情都很高,且教学效果良好。

评析:猜想和假设是进行探究的重要环节,学生提出的“猜想和假设”是其他环节的基础及整个探究活动的主线。在本次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能根据已有知识、经验,通过思考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大胆猜想,能较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猜想与假设就是尝试将已有的科学知识与问题相联系,从而对探究问题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和假设。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猜想和假设不仅能够指明探究的方向,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

问题3:设计的实验过程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问题描述:教师在一堂《光的反射》课上,直接展示给学生装配好的光反射演示仪,并介绍白纸板、激光笔、平面镜、刻度盘等各个部件的功能,然后就开始实验,得出结论。

问题分析:上面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展示的演示仪器虽可以解决该实验设计中将要遇到的一切问题,但学生需要的不是一件已装配好的仪器和现成的解决方案,而是要学会遇到困难时如何动脑思考、动手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学生开展实验之前就装配好的实验器材并制订好方案,代替了学生的探究与猜想,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学生只能是一知半解地跟在老师后面依葫芦画瓢。

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会经历以下过程:①发现困难1:“不能看到光路”——激发思考“使用激光笔和白纸板”;②发现困难2:“光路断断续续”——激发思考“改装激光笔头,使激光束变粗”;③发现困难3:“测量角度不便”——激发思考:“在白纸上事先画好角度”;④“无法探究共面”——激发思考“将白纸板沿法线对折,使之能以法线为轴缓慢旋转”。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遭遇困难,并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能力。

问题4: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指导不到位。

问题描述:在《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片段中,教师把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步骤等给学生讲清楚之后,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找形成实像的条件。结果许多学生在光屏上呈现出像之后,没有移动蜡烛也没有移动凸透镜,仅仅移动光屏,就再次记录实验现象(如像的大小、正倒)和数据(像距、物距)。在看似热闹的气氛中,学生认真地完成了多次实验。而到分析数据时,学生才发现同样的物距可以对应几个不同的像距,自然也就得不出实质性的结论。

问题分析:学生虽动手做实验,但也只是动手而已。由于缺少教师的有效指导,这种探究动手与动脑脱节、目标性差,是一种散乱状态下的低效活动。

解决问题:教师都很清楚学生常会把凡是出现在光屏上的烛焰当作蜡烛的像,所以,教师应在学生在动手之前强调像应是最清晰、最明亮的那一个。由于初中学生年龄普遍较小,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在探究方法上要做一些指导。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来回走动,观察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况。

案例2: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课中,一位教师引导学生的步骤是:①教师分别对玻璃板、蜡烛、刻度尺等器材的作用做了分析与解释;②教师逐步引导学生设置实验;③教师对实验的各个步骤及目的都解释得很清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引导学生对每次现象进行了分析讨论,及时解决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因此,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条理清晰、兴趣浓厚,能够很成功地完成探究。

评析:探究式实验教学提倡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但这种放手不是“放羊式”教学。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过程,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学生获得知识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由此可见,教师不仅应该提供学生活动的时间、空间和必要条件,而且应该注意观察学生活动及给予指导和帮助。

综上所述,探究式实验教学的要求和目标的深远性需要每位教师去探究。教师要注重问题情景的创设,同时从有效地假设与猜想,学生对实验的精心设计,课堂的灵活引导、积极设问到实验数据的合理分析与归纳这一系列活动,教师都要亲临其中,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从而提高探究式实验教学的实效性。

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弱势群体子女 成因分析 方法探究

弱势群体子女或由于家庭经济拮据,或因为家庭残缺、或由于情感长期得不到宣泄,故而长期生活比较压抑,其自我实现的需要与自身条件的反差使其心理失衡,被尊重的渴求和得不到承认的矛盾使其产生偏执和过重的心理防卫,由此产生了种种心理问题。深入了解其心理问题成因,才能对症下药,帮助其健康成长。

一、弱势群体子女心里问题成因分析

(一)家庭方面原因

1.缺乏必要家庭教育

不少弱势群体家庭由于忙于生计,早出晚归根本无暇孩子教育问题。尤其是留守家庭子女,常年在外的父母缺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更遑论对孩子的教育。还会因觉得对孩子亏欠而最大限度满足孩子在物质方面的需求,对孩子的种种不良表现最大限度宽容。无原则的教育使子女不能正常建立责任感和道德感,缺乏必要的责任心。

2.家庭教育粗暴简单

弱势群体一般因生活压力大、经济基础差,普遍存在压抑、孤独、自卑、易怒等心理问题。平时对子女关心教育不够,遇到子女犯错或成绩低下就用简单粗暴的打骂代替耐心致的教育。这些都在无形中伤害了孩子,使子女逐渐从内心上产生一种自卑感。

3.家庭期望过高或过低

部分弱势群体家长在与子女交流中时常流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悲观和无奈,而把过高的期望寄托到子女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理迫切,不管过程,只求结果,给孩子成长施加很大压力,这样不但会使孩子因家庭原因产生自卑感,而且会因不堪承受压力产生反抗、抵触的情绪,甚至自暴自弃。相反,也有部分弱势群体家长在面对孩子不良成绩和不良行为时,除粗暴的责罚外,更是流露出深深的失望。

(二)社会方面原因

1.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社会上一些金钱至上、江湖义气、读书无用等歪风邪气的影响下,不少弱势群体子女不满自己的家庭现状,幻想着不劳而获、一夜暴富。于是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失去了动力,而对一些虚无缥缈的目标狂热追求,尤其是面临毕业的六年级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2.周围人群的另眼相待

人们往往对弱势群体学生有意或无意的另眼相待会极大地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尤其是单亲、残疾家庭子女。对弱势群体子女而言,周围人们异样的目光让他们感到自卑暴怒,如果他们不能正确对待,就会造成程度不一的行为障碍,出现心理上的种种问题。

(三)学校方面原因

1.缺乏对学生具体情况的把握

不少教师缺少对弱势群体子女生活环境的了解,对弱势群体子女关爱不够,加之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动辄对常犯错误、成绩低下的学生训斥羞辱、讽刺挖苦等,使其中的弱势群体子女自信心、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产生紧张、焦虑、厌学的情绪。

2.不恰当的帮助

不少学校对弱势群体家庭和子女进行帮扶时,或举行隆重的仪式,或对帮扶对象及家庭情况进行公示,这种大造关爱声势的帮扶,深深的伤害了弱势群体子女的自尊心,增强了他们的自卑感,以至于会出现有帮扶资金却无人申请领取的尴尬现象。

二、解决弱势群体子女心理问题方法探究

1.深入了解弱势群体子女生活环境,加强情感教育

大多数弱势群体子女不愿跟老师和同学主动谈起自己的家庭情况,有的甚至还会编织谎言蒙骗别人。要想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他们真实的生活情况进行摸底了解。亲近他们,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和帮助,才能消除他们的心理问题。

2.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畅通家校沟通渠道,加强家教知识宣传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QQ 等即时通讯手段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学校不仅可以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还可以通过各班级组建班级微信群或QQ群,在群内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学校对弱势群体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家庭得到延伸。

3.利用主题德育活动,加强弱势群体子女心理健康辅导

要充分利用学校主题德育活动和班级主题班队会活动,通过身边优秀的事迹,引导弱势群体子女正确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社会,帮助他们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利用丰富的社团活动,增强弱势群体子女的自信心

对弱势群体子女的评价,不能以单一的学习成绩为主,要充分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参加学校社团,通过社团丰富的活动,展现出自己的才能。对他们在社团活动和其他活动中的优异表现要充分肯定,大嘉赞赏,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由此及彼,进行迁延教育,增强弱势群体子女的自信心,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 冯忠良 等. 教育心理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范文第4篇

摘要:探究式教学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社会关系和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命题进行专项分析探究,并在分析探究的过程中开发思路、获取技能的教学方式。就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初中政治课程中的应用作一点探索,以抛砖引玉。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方法 初中政治 应用

所谓探究性教学, 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 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 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 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 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而教师作为探究式教学的导师, 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 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 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由此可知, 探究式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

1、根据探究式教学方法应用情况来确定教学内容,实现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

要使用探究式教学方法,首先要探究的内容进行筛选。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用于探究式教学方法。像含义、名称、事实等方面的体现外在现状的知识以及受初中学生的认知规范和学习资源物质条件的局限,不宜进行探究式教学方法开展的内容,就不应该应用,比如:公民的含义,法律的概念等等。因此,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实施应该根据初中政治教学目标和初中学生的适应程度适当、能引起学生们的求知欲望、具有町操作性和具有探究价值的政治观点.激发初中学生的探究兴趣.激活学生的探究思路.激励学生的探究精神。以达到探究式教学方法所追求的初中政治课堂氛围。例如,在讲授初二政治教案《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时。教师选择了“公民作为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这个角度,让学生从以下方面探究:(1)公民怎样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消费者必须履行哪些法定义务?(3)国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机构是什么?(3)消费者与经营者发生争议时.如何解决?这样的探究.同学们积极参与.增强了自身保护意识,明确法律法规问题,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实践证明,这种探究式教学模式符合教育、教学目标,与教学实际相吻合。具有可操作侄和探究价值,从而用理论探讨引导了学生的实践经验。

2、探究式教学方法要充分体现多样性.做到经常更新

提到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师们往往局限于小范围的讨论、学生解答或学生搞一些相关内容的调查活动。探究式教学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其主要探究要素有:寻找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制定计划与设计活动、对于问题的分析与考查论证、交流探讨等。在教师在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时。其探究过程应与教材和教学活动相适应。例如,初中政治教师讲到“封建社会的兴盛与衰亡”时,可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通过上网搜索材料、图书馆查找素材等方式自主学习.然后以初中政治课堂为平台提供给他们探讨的机会。如在初巾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通过组织初中学生开展“虚拟法庭”、“开展法制辩论会”及“法制演讲比赛”,培养学生初中政治教学的探究能力及兴趣。

3、利用点拨讨论进行教学

点拨讨论法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同学们的主体作用,组织学生当堂解决问题。这种方法重在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广泛参与,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各抒己见,互相合作,共同探究,从而解决问题,深化认识,情感升华等。例如,在讲到西部大开发时,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何重要意义?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发表看法,先是自己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分享各自思考成果,然后由代表发言,期间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最后大家集思广益,归纳了以下几条意义:(1)体现了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体现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3)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4)体现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5)体现了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政策;(6)体现了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7)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通过点拨讨论,实现了知识整合,开阔了同学们的思路,培养了同学们的爱国情感。 教师实施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精心备课,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平等,正确引导,及时点拨等。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探究式学习既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学习方式,教师只结合思想品德课的特点,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才能不断的丰富和完善这一理念,使之更好的在教学中实施,促进学生的素质,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创新人才。初中政治课程中提出的探究式教学法,就是要培养学生求知欲望。从自身产生一种自我探索。自我创新的兴趣,不从而促进学生们向自己的奋斗目标前进。

参考文献:

[1]查有梁.教育模式[Ml.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4.

[2]尚风祥.现代教学价值体系论[M1.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8.

[3]崔新霞.浅析研究性教学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1(06):3.

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字:探究式教学方法;数学教学;措施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2-0005-01众所周知,随着课改不断深入,数学教学方式也应该得到改进。以往的教学方式很难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当前,教师需要不断努力,使用新的教学方法,学生应该配合好教师,努力提升数学成绩。具体而言,数学学习是需要教师和学生一道努力,学生在认知上得到提升,学生能力得到提高,技能基本掌握,心理素质逐渐提高,这对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有推动作用。创新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一直以来传统的教学方式占据重要地位,教师应该摒弃该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独立的思维以及学习情况进行教学,在学习中注重自我能力培养。教师教学中应该体现教学主体性,应该将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出来,尊重学生的想法,认可学生的思维。传统的教学方式将教师当成课程主体人,因此,当前教学方法应该得到剔除,这样才更好的实现素质教学。学生课程主体性得到体现之后,学生在课程中得到重视,学生更善于融入课程教学中,学习气氛变得浓烈。这样的教学效果才能明显,文章针对当前教学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应多措施。

1.中学数学教学实施探究式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1.1教师能力和责任心问题。教师缺乏专业的教学能力,众所周知,较强的专业知识是上好一门课之基础。因此,教师应该领悟给课程内容,应该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分析。但是,当前很多教师进行教学时,专业能力比较差,对课程知识掌握不够深入。教师在课前没有做好备课准备,教师很难明确哪些是教学重点,哪些是教学难点。哪些知识需要给学生自己处理,这些都是课前没有做好充分备课表现。探究式教学方法不是放羊式教学方式,尽管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占据主体地位,但是教师还是起到主导作用。教师教学缺乏责任心,在课程中对学生的提问简单应答,不会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划分教学,不进行因材施教,这样使得探究式教学方法显得形同虚设。

1.2缺乏教学资源。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时,资源教学显得至关重要。探究式教学方法使用的资料就是课本知识,然后在基于训练基础上进行,如果缺乏教学资源,学生在遇见问题时,他们总是依赖课本,依赖教师或者其他成绩好的同学。教学资源应用效率低,只能依靠资源基础上开展课程,这样的探究式教学方法自然大打折扣了。在这样的学氛围中,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另外,还有的学生数学基础比较差,他们学习中比较依赖老师,被动式的学习。在初中阶段没有将更多的心思放入数学学习中,直到初中数学学习时,他们还比较依赖教师,没有把握住学习的主动权。在课前没有进行预习,在课中 不能安心听课,在课后不能进行复习,这样的学习效率自然低下。

1.3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学生学习没有形成良好习惯,学生对数学概念、数学知识学习模糊。对这些知识来龙去脉不能够准确定位,没有学习到更多实质性的东西。很多学生在进行课程学习时,只注重结果,死记教学结论。教师在进行题例讲解时,不能够专心听课,或者是听课了但是没有做到对点听课或者不会听课。虽然笔记记录了很多,但是出现的问题也比较多。学生在课后又不能及时进行知识巩固,不能总结知识和选择知识之间的关联点。他们只是简单的做作业,知识简单的进行题型讲解。对数学概念和相关的定理,理解也只是一知半解。

2.探究中学数学实施探究式教学法

2.1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探究式教学方法使用过程中,最大的不同之处是进行探究学习,将学习的给予学生。学生将以往被动式学习转化成主动式学习。在教师组织下,学生可以经过自我努力,他们有能力去归纳和综合处理这些知识。当新知识和旧知识有冲突出现时,学生会使用自我掌握的知识去揭示和分析这些问题,从而更好的解决矛盾。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中,这本身就是一个学习过程,注重对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思考问题、学生主动参与问题学习,自我寻找相关性学习信息和学习资料。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从而更优的解决问题。

2.2做好教学结果评价工作。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应该在爱护学生基础上进行教学。教师对当前出现的教学结果进行分析,给学生明确的答案,避免学生在学习中出现混沌问题。而且,教师给出正确的答案时,应该注意方式方法,给予学生一定的肯定。对答案错的学生给予纠正,同时需要不断鼓励学生,培养学生具备自信心和上进心。

2.3教师引导性。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师最关键的职责是促进教学活动进行,保障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他们认真的学习,认真的分析问题。情感和意志在学习过程中达到一致,基于统一状态目的上。教师在开展新课程之前,需要做好备课工作,认真做好准备,认真分解教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难点、疑点,教师要耐心的给予解答。课程进行时,应该做好相关的点拨、引导和鼓励工作。教师实现了积极引导,正确鼓励学生,学生在自主研究和探讨上,可以进一步的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可以使得学生学习潜能被创造出来。学生更加愿意投入到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实施探究式教学法是需要条件的,良好的探究环境可以提升教学质量。探究式教学方法,应该让学生自行探究学习,自由创造学习,因此教师应该给学生学习空间。另外,学生进入初中学习阶段,学生基本掌握了学习技能,基本具备独立的思考能力。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很多学生对数学上的特殊情感和兴趣会表现出来,这样的喜欢表现得浓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照顾整体还需要兼顾个体,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振荣,杨林峰,杨锋.基于探究式教学法的"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 -2009年z1期

[2]徐凤江.探究式教学法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系概论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探索》 PKU CSSCI -2013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