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概念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概念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概念教学的方法和策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概念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概念教学的方法和策略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前概念 概念转变 科学概念 教学策略

一、问题的由来

科学概念是自然界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不仅包括一般的科学事实和概念,还包括科学的观念和对科学的看法。科学概念是科学思维的基本单位,学生掌握科学概念是发展科学能力的必要前提。科学概念教学是形成学生科学概念的基本途径,也是科学教学的基本环节,提高科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目前,科学概念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受教学评价体制、落后教学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喜欢以自身概念体系为标准,运用机械训练的策略,导致学生概念学习水平停留在陈述性知识层面,对概念缺乏实质的理解,无法实际应用。

2.科学教材中许多概念和规律是以探究的方式呈现的,也有单独设立的探究活动。但有些教师不了解学生科学概念形成的心理机制,缺乏多样化的教学策略,科学概念探究只注重结论而不是有意义的探究过程,缺乏对科学概念本质内涵的揭示,学生无法真正建构概念。

以上第2个问题的解决对于教学更具有现实意义,本文着重探讨如何运用教学策略提高基本探究的科学概念教学有效性。

二、概念转变学习理论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科学概念学习之前学生已形成许多日常概念,称为前概念,有些前概念近似科学概念,而有些却是“错误概念”或“相异概念”,与科学概念不相容。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概念转变学习理论认为科学学习就是学生原有概念的改变、发展和重建过程,是学生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过程;强调学生对科学新概念同化、顺应式“自我建构”,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元认知等因素在概念学习中的作用。基于这种观点,科学概念教学要以前概念为前提,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组织形式,以科学探究为基本方式,以促进概念转变为根本目的。

三、促进科学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科学概念教学是一场发生在有限时间、空间里的师生互动,有效组织承载概念内涵的活动,帮助学生从活动中整理获取重要信息,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等都要依赖教学策略合理运用。下文以文献查阅为基础、结合案例分析的形式,探讨提高科学概念教学过程有效性的教学策略,这些教学策略都基于“概念学习就是概念转变”这一观点。

(一)探测前概念,引发认知冲突

前概念泛指学生原有经验基础上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因人而异植根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具有隐憋性、长期性、稳定性、缺乏概括性、牢固性等特点,师生都不易察觉。概念转变的起点是前概念,教师要借助一些方法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借机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提升探究动机,进入意义建构概念的状态。

策略分析:

1.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原有经验匹配的熟悉情景来“唤醒”前概念,再设置挑战性问题,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参与动机;

2.借助概念图、概念层、关健概念、连接、层级、连接词关系来探测学生的前概念,暴露学生学习相关前概念;

3.利用学生不同背景差异这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引导加强协商对话的小组合作,让学生不同的观点自由碰撞,自行暴露“错误概念”并意识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与现有情景存在冲突,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动机,进入有意义的学习状态。

概念图是探测前概念和评价概念转化的知识管理工具,适用于概念层级联系比较明显的知识章节。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课前调查、访谈等方法了解学生的前概念。

(二)“架桥”前概念,切合科学概念

布朗和克莱门特提出并验证了“架桥”策略在概念转变教学的应用问题。“架桥”策略是通过生活事例与目标概念之间做出明确类比建立类比关系。初中学生思维抽象逻辑思给尚未发展完善,具体的形象成分在思维过程中仍起着重要作用,难以直接理解许多抽象科学概念。抽象的科学概念需要通过“架桥”类比策略帮助学生建立前概念与科学概念之间的关系,促成概念理解。“架桥”策略符合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观点,能有效得促成概念的转变。

策略分析:

1.学生对于抽象科学概念缺乏感性认识,教师直接介入教学,学生的兴趣与注意程度难以保证,需要一些熟悉情境来激活学生的有用经验,提取与科学概念学习相关的前概念。

2.学生难以由当前情境建构科学概念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事例进行类比铺垫激活学生形成相似前概念情景,促进情景迁移,理解科学概念。

3.选择的事例与科学概念的内部逻辑关系必须一致,否则会让学生思维陷入混乱。

(三)加强实验创新,推动概念转变

新概念的可理解性、合理性、有效性是实现概念转变的条件。在科学教材中,许多概念和规律是以探究的方式呈现的,但不一定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能力水平,利用现有实验设备、器材,组织安排实验探究的顺序,精巧设计成本低、趣味浓、创意新的“差异性实验”,有违学生“常识”的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注重掌握科学方法、发展科学能力的同时体验科学概念的合理性、有效性,从根本上动摇并学生错误的前概念,为科学概念的建构奠定坚实基础。

策略分析:

1.在开展探究之前,教师利用相关事例,暴露学生前概念的同时,又造成学生原有经验和实验结果相违背的认知冲突,增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明确了探究的定向目标。

2.学生感受到进行了“有意义”的自主探究,同时自主讨论、汇报、分析、比较得出的结论所建立的密度概念合情合理,更为有效;

3.实验创新不是要求追求科学家探究的精度,而主要是指实验组织出现的排序,还有尽量充分地利用生活的实验素材,会让学生觉得科学就在身边。

本文对于科学概念教学策略的探讨局限于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更加有效地促进概念转变需要结合概念教学前的准备策略和教学后的评价策略进行系统思考,我们期待更多相关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胡卫平,刘建伟.概念转变模型: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发展与修正[J].学科教育,2004,(6):34.

[2]袁维新.科学概念的建构性教学模式与策略探析[J].教育科学,2007,23(1):25.

[3]和学新.教学策略的涵义、结构及其类型[J].教学与管理,2005,(2):5-7.

[4]李高峰,刘恩山.前科学概念的研究进展[N].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7 (46).

概念教学的方法和策略范文第2篇

【摘 要】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中,函数模型的学习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函数模型对解决学生在数学函数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加强高中函数概念和初等函数方面的教学策略研究非常重要,本文即以“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为例,对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分析探讨。

关键词 高中教学;函数概念;策略;基本初等函数

一、前言

函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难点所在。教师在函数内容教学上要把握宏观上的函数教学策略,建立切实可行的函数教学方法和方式,这对高中阶段学生熟练数学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这里,我们以“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为例,对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分析探讨。

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一)对概念理解不深刻

学生对于函数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并且存在着一定的认识误区,难以在实际解决问题中运用函数思维。

(二)函数应用意识薄弱

对一些数学问题学生们习惯应用方程求解。而遇到变量间的函数存在关系时,学生就无法快速找到问题的关键而无从下手。

(三)缺乏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

由于学生欠缺对数形结合思想的基本思想认识,在具体解题时很难做到将数形结合工具运用其中。

三、高中数学函数教学的策略研究

高中教学策略是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思想、技术手段和方法模式三方面进行综合,是经过加工的教学思维的方法模式。教学策略和方法是一套付诸教学的方案步骤,能够针对具体的教学目标进行制定,不仅包括了合理的教学过程、方法和材料,还包括教师和学生需要遵守的教学程序。下面,我们针对高中数学函数教学中的函数知识,对教学过程中的策略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学生要充分了解函数基本概念的形成过程

学生必须具备将原有概念认知和新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教师必须能够进行科学有效的概念教学,并对以下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充分的了解:

1.原有概念体系或其他知识体系中与新概念是否存在某种逻辑关系?

2.学生是否已经对该原有概念体系的内容有了充分的了解?

3.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是否能够适应教授的内容?

另外,教师在对高中函数概念进行讲授时,要突出强调函数的相互对应关系,加深了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二)采取正反例证法深化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数学概念一般应用定义来对事务的本质属性进行说明,但是这种使用数学符号和语言进行表述的方式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障碍。因此,函数概念的学习可以通过其他多种措施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下面我们使用正反例证法来进行说明:

教师在完成函数的基本概念介绍后,可以通过举正反两方面的例证来举一些肯定例证来强化学生对新知识的记忆,帮助学生了解函数。

(三)灵活运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函数图像的直观性来加强对函数性质的理解,是研究函数教学策略的重要途径。数形结合能够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变成直观、生动的画面,对学生把握问题的本质具有重要作用。我们使用下列习题作为示例:

购买x听某饮料需要y元。如果每听2元,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将x表示成y的函数。其中几名学生做出了图一(1)的图形。

这说明了学生的知识体系中还只是认为函数的图像都是连续的,这是因为没有接触到过非连续函数图像所造成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当中,加强数形结合方式的教学十分必要。

(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当中,教师要努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变枯燥为生动,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四、结论

在进行函数教学的过程中,要灵活应用Excel表格的图形工具、几何画板等图像软件,这样能够让学生从具体的图像中对函数的性质进行比较和理解,从而将教育技术和课堂教学联系到一起,这对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意义重大。另外,在函数教学过程中,还要加强学生对函数内涵文化的了解,函数蕴含的数学文化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华开田.浅谈函数教学[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08)

[2]黄智华.“数形结合”——函数教学之“魂”[J].中小学数学(高中版),2008(04)

[3]朱静.高中函数教学方法及技巧探微[J].中学教学参考,2011(20)

[4]李鸿艳.函数思想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5(09)

概念教学的方法和策略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物理概念;中学;教学研究;探究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1-0133-01

高中物理教学的核心问题是使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并使他们的认识能力在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物理概念教学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认知程度,进而影响到学生整体知识网络的构建与拓展,可以说,学好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的关键。然而,中学物理教学实践表明,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中既不易“教”也不易“学”的内容。论文就如何改善物理概念教学展开探讨。

一、物理概念的动态性

认清物理概念的特点,才能进行有效的改革。物理概念具有特殊的“科学概念”。它是在大量的物理事实(包括物理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对物理事实是一种近似的、然而又是突出本质的反映[1]。由于人类认识能力的无限性和认识水平、认识方法的阶段性,物理概念的定义是操作性、思辨性、模糊性和实践性的辨证统一,物理概念在其发展过程中总是无限接近它所描述的客体。所以,在建构主义看来,物理概念是在大量观察、实验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方法,将一些本质的、共同的特征集中起来概括而成的,在其发展过程中无限接近它所描述的客体。因此,在物理概念教学中,必须考虑到物理概念的这种动态发展特点。

二、物理课堂传统教法的误区

传统的概念教学,常常忽略物理概念的动态性,认为只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现阶段主要表现为教师上课时,直接给出概念或定义,然后对此进行巩固练习,加深理解;或提供一堆数据或物理现象,归纳出共同点,然后得出概念,再进行巩固练习,加深理解。结果造成了学生普遍存在“一听就会,一做就错”的现象。

学生形成概念,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认识过程。在这过程中学生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动手、动脑、动笔、动口等活动,特别是需要经过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反复的相互作用和结合的过程。然而,传统教学认为,概念是人为规定的,作为学生,用不着再去探究。

三、根据认知规律改变教学策略

从物理认知学习模式图中,可以看出,良好的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尽快地形成合理的物理概念认知结构,科学地解决物理问题的策略训练,可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在物理概念教学中渗透探究学习策略如激发兴趣、创设疑问,让学生历经一遍概念的建立过程,是学生掌握概念的有效途径。按照“创设物理实验,观看物理现象,采集数据,归纳出共同点,然后得出概念,再做巩固性练习,加深理解”的模式展开概念教学,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因为它是从易到难,从现象到本质,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归律。下面就以“加速度实验探究学习”为例,进行说明。

激发兴趣:先演示小球先后在倾斜角不同的斜面上滚动的实验,让学生在感性上对速度变化快慢有个初步认识。再利用多媒体投影播放赛车、高速列车、自行车、运动员等视频(其中包含v相同、t相同、v和t都不同的情况)

创设疑问:谁的速度“增加”得快?如何表示速度增加的快慢?

思考联想:怎样表示物置变化快慢的

动手操作:(1)根据视频内容,猜想一下速度变化快慢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给学生提供仪器:气垫导轨、光电门(两个)、数字计数器(两台)、滑块(两块)。要求比较两滑块速度改变的快慢,并向学生说明用挡光片的宽度除以时间即为物体在挡光处的瞬时速度,记下相邻两个光电门所记录的时间,可以算出时间段,这样既测出了某个位置的速度,又测出了两个速度变化所用的时间。(3)在老师已介绍实验装置和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学生动手设计操作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可提示:一个滑块在轨道上的速度慢慢增大,另一滑块在轨道上的速度增大得较快。(4)分析实验数据,定量比较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5)讨论交流,得出比较速度变化快慢的依据——加速度。

体验实践:起跑过程的加速度

平等切磋:加速度与速度及速度变化量之间的关系

整合课堂:例题及辨析

探究活动的组织形式以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为主的形式。同时做个体研究、小组研究和班级集体讨论研究。做到把学生作为主体,充分注重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指挥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能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促进他们的学习、掌握物理概念规律。

探究学习策略的训练的一般要经过策略感悟、策略演练、策略反思以及策略迁移四个阶段。下面以概念相异比较策略训练案例进行说明。

策略感悟: “加速度”的概念

(一)找出相似的概念

加速度、速度

(二)进行异同比较

l、相同点:都与快慢有关;都是变化率

2、不同点: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和时间的比值;加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的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变化量和时间的比值(速度的变化率)。

(三)掌握联系

加速度与速度方向一致,则速度变大;加速度的大小反映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四)巩固练习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火车,在40s内速度从10m/s增加到20m/s,求火车的加速度。

探究:小球沿斜面的运动可近似看成是匀加速直线运动。猜想一下加速度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策略演练:加速度和速度变化量

策略反思:l、还有哪些概念适用此策略?

2、此策略的操作条件、范围、程序是什么?

策略迁移:一对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四、小结

从探究试验可看出,与传统教法相比,在内容和要求水平一样的前提下,探究法体现以“学”为中心,以教学习方法为目的的特点,讲究教学策略,使学生学得“更好、更快、更高兴”。

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在物理概念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把握不同概念的特点,选用不同的适用于该概念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形成概念、掌握概念,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概念教学的方法和策略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概念教学 相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35-02

数学慨念是构建数学理沦体系的基础,因此必须受到重视。小学数学慨念的学习,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第一步,只有让学生理解了慨念,才能运用知识去判断、推理、强化数学理沦知识,才能提高学习质量。在数学慨念教学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因此,提高概念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对小学数学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概念

概念是比较抽象的理性知识吗,因此在引入新的数学概念时,数学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有选择的从简单到复杂地引入概念。

1.在实际操作中引入概念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抽象概念的建立,一定要在具体、直观的教具或学具的演示、操作的基础上来建立。如在教学除法的意义时,可以让学生分小棒,分圆片等学具,如12根小棒,

分三堆,每堆分得同样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在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中,理解了除法的意义。比起只是教师动口讲,或让学生看演示这两种方法,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引出概念这种方法要好得多。

2.在问题思考中引入概念

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先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同学们分成25个组去种树,每个小组中,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植树活动”,学生在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中,发现有两种算法,一是25×(4+2)=150,二是25×4+25×2=150,通过对比发现两种算法得数相等,也就是说两个式子是相等的从而引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二、把握概念本质,讲清概念

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关键在于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也就是反映事物的根本属性及其主要表现,是该事物区别

于其他事物或该概念区别于其他概念的根本之处。有些老师常埋怨学生知识学得死,不会灵活运用,究其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很好地把握概念的本质。如有些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必须是端端正正,成水平型的,当变换位置后就和他们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相抵触了,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和教师提供事例的方式有关,呈现给学生的都是这样固定不变的平行四边形,就使学生不易区别平行四边形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而把非本质的属性也纳入到概念的内涵中去。因此教师要在讲概念时要十分准确地讲清概念的含义。有些性质、法则和公式中包含着的某些基础概念,虽然只是一个词,但它所表示的含义也是极其明确的,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把这些含义准确而清晰地表达出来。抓住关键讲解概念,就能使学生明确新概念的本质属性及它的意义。如在教学分数意义时就要强调“平均分”。

教师还要恰当地讲清概念的运用范围。如2是质数但不能说它是某个合数的质因数。只能说它是某个合数的质因数。又如在用字母表示数时,爸爸的年龄用表示,小明的年龄用A――28表示。这里A并不能表示任意一个数,而是有一定的范围的。

三、运动对比法,区别概念之间的不同

有些概念表面看起来有类似之处,实际上似是而非,通过对比本质属性,使学生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可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如质数与质因数、互质数、数位与位数、整除与除尽等概念十分相似和相近,教学时要通过各种情况的反复比较,指明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掌握概念实质。又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

数的大小不变”,这里“小数的末尾”就不能说成是“小数点后面”,也不能说成是“小数部分”。“末尾”这个概念是“最后”的意思。

在运用对比法教学时,采用变式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通过变式教学可以使学生排除概念中非本质特征,学生能抓住本质特征’才能增强运用概念的灵活性。如在出示几何图形时位置要变化,不要让其“经典式出场”。

当然在使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时’必须在这个概念已经建立得比较清楚、牢固的基础上’再引人其他相关概念进行比较。否则’不仅不会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反而容易产生混淆现象。

四、强化课后训练,启发学生数学思维

在课堂最后,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对概念理解的具体性特点,在延展了概念后让他们自己例证,在脑中更加具体化,能将学习到的概念运用于实际加深理解。例如,在加减法学会以后,可以让他们讨论生活中哪些事情运用到了数学理论,理解的同时对神奇的数学知识产生兴趣。学生有没有掌握好慨念,不仅在于他能熟练的说出慨念定义,还要会灵活运用慨念。强化应用训练可以深化概念理解,增强记忆。在应用训练方面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内涵应用,可以偶尔在课堂开始时抽查以前学过的慨念定义。另一方面,慨念的外延上,让学生根据概念举例,并说明理由。新课程完成后,学生要真正掌握需要反复的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进行巩固。数学概念之间的关联紧密,当学生学到一定程度后,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找出概念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新概念的同时回顾以前所学,使之条例清楚牢固掌握。

总而言之,教师在概念教学的过程当中,只要灵活地运用上述的策略就一定能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应用更灵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许中丽.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J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3.

[2] 许中丽.提升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综述[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5,3.

概念教学的方法和策略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教学方法 教学策略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1-0001-02

教学方法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手段,教师能否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决定教师的教学效果。但在平时的实际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对教学方法的理解不够准确,经常和相关的概念混淆,导致不能恰当地选择、使用教学方法。这一点尤其在教师们的教案中突显出来。在平时工作接触到的教案中,一般都有“教学方法”这一栏,填写的各种各样,如任务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说明在实际教学中也不能有意识地准确使用教学方法。分析他们的不能正确地填写这一栏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弄清教学方法与相关概念的区别,即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教学法、教学活动、教学过程等概念之间的区别。弄清这些概念之间的区别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及应用

教学方法是指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手段。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在这里主要谈教师教的方法。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谈话、讲读、观察、参观、演示、实验、实习、练习、阅读指导、欣赏、复习等。英语教师最常用 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特别是讲授英语知识的时候,讲授法是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方法。

讲授知识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而所谓理解是指根据教学信息,包括口头、书面和图表信息,建构意义,也就是学生把教师的讲授信息和他们掌握在大脑里的知识、经验和常识等联系起来。因此,讲授方法的核心是教师能否用适合于学生水平的且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经验和常识把新知识较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也是学生理解新知识的关键。因此,一名教师讲课好不好、能否吸引学生听课、能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所提供的知识、经验和常识是否被学生所顺利、欣然接受。教师讲授知识时,既可以先讲授新知识,然后给学生呈现相关知识、经验及常识(即举例)来让学生理解,也可以先呈现相关例子,然后引导学生理解新的知识。这也就是国外学者把讲授方法分为规例法(rule-example approach)和例规法(example-rule approach)的原因,这和我国学者提出的演绎法(deductive)、归纳法(inductive)是一致的。比如,要教make的读音时,可以先发make的音,然后引导学生复习先前所学过的like和take,也可先引导学生复习先前所学过的like和take,然后教make的音。这样教,学生容易理解、巩固其读音。

我们了解了教学方法的涵义,那么,我们就应该知道教案里的“教学方法”这一栏里应填写“讲授方法”,如果再想填写得具体,可填写“规例法”或“例规法”。当然,教师可能还可以用其他的方法,那么就可以填写其他的方法,如谈话方法、演示方法、练习方法等。

二、相关术语的概念及应用

教师使用教学方法时,常与一些术语,如教学策略、教学活动、教学过程、教学模式、教学法等概念联系在一起,需要我们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策略的涵义很多,广义上,泛指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对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方法、组织形式,以及教学媒体的选择、使用和开发的总体考虑。常见的教学策略有组织策略、传递策略、管理策略等。在这里,和教学方法比较来说的话,两者的差异在于:教学策略包含教师的指导思想、理念、意图。其实,人们采用教学方法时,一般都带有主观思想、动机等因素,因此,在国外书籍中,多用教学策略(strategy)这一概念,很少用教学方法(method)。相反,在我国,习惯上通用,但更多用“教学方法”来表达,很少用“教学策略”,但在涵义上,的确存在这样的差异,在使用时,应区别对待。

教学活动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而采取的行动,一般完成某一任务,具体由一定的教学内容和相应的教学方法构成,如讲授词汇、讲授语法、巩固练习某语言项目等活动。

教学过程是指教学程序或步骤,而每一个步骤围绕着某一主题构成,并由一个或多个活动构成。比如,常见的教学第一步骤是热身阶段,可由问卷调查和听力两个活动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