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青少年逻辑思维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第二课堂 科学素养教育中心 科技馆
为加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的落实力度,贯彻“十二五”规划中指明的“充分发挥科技场馆等科普教育基地作用、丰富校外和课外科学教育活动”等要求,福建省科技馆依托自身科普优势,结合市内教育资源,除常设的科普展厅外,还成立青少年科学素养教育中心,积极打造中小学校外的第二课堂。
近期,教育部对义务教育学科课程进行了改革,提出重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教育方针。青少年科学素养教育中心正是福建省科技馆扩充科普教育功能而新建的跨学科、多功能科学工作室,拟打造成为全市青少年人群培养科学探究兴趣、提升科学素养的校外科普教育平台。本中心将结合学校科学教育理念,结合学生兴趣和家长关注,开设富有针对性的中小学社会实践课,采取在“玩中学”、“做中学”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并不断充分开发,整合资源,完善体验,优化内容,积极打造一个“以探究为中心”的校外互动科学第二课堂。
1 打造品牌,开展特色科学兴趣班
1.1 打造以任务驱动自主解决问题的科学课堂
我馆于2008年引进清华大学开发的“清华少年科学家”课程体系,清华少年科学素养培训项目的目标是培养和提高5~16岁学生的科学素养。课程内容丰富、从生活出发,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及学习特点,能够充分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它依托国际先进的乐高拼插教具,将知识学习和动手操作相结合,以任务为驱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学员的心理特点及科学教育培养目标,以建构主义及多元智能教育理论为指导,独创了以“主题课程”为载体的课程模式。“主题课程”就是指按照某一主题设置一定的故事情境,围绕故事情境以任务为驱动展开教学的课程。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会在任务的驱动下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习解决任务所需要的数学、物理、逻辑和科学常识等知识,从而培养其在机械结构设计、功能设计、造型设计、计算机编程、语言和书面表达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在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并掌握一定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解决主题情境中的预设任务。
1.2 成立探究式科学实验第二课堂
为充分发挥科技馆在提高广大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中的重要作用,科学素养教育中心于2011年又引进探索实验系列“小牛顿”课程。 “小牛顿班”是一项探究式的科学实践教育课程。该课程从丰富、趣味的科学小实验入手,涵盖多个科学领域,让孩子在实验中探究,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总结提高,真正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好奇心与热爱,培养少年儿童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数理能力、观察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沟通能力,让孩子们学会学习、主动学习、快乐学习。该课程将传统的知识教育拓展到实践与创新教育的层面。内容多元、形式新颖,符合儿童喜好动手及探究的天性,创造性地推出了“科学知识+动手实验+拓展表达”三位一体的科学实践教育模式。通过系统学习,能够使学生逐步形成慎密严谨的逻辑思维与实践创新的能力,全面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养。
1.3 大力开展机器人教育课堂
为搭建参与机器人竞赛活动的平台,我馆投入师资力量、机器人器材和场地,面向福州市青少年机器人爱好者招收队员,组建机器人竞赛队伍,为中小学生提供参与机器人竞赛活动的良好条件,推动了青少年机器人活动的普及,促进了机器人竞赛活动水平的提高。
2011年,由我馆组建的机器人VEX和机器人综合技能竞赛队伍,先后参加了第七届福州市青少年电脑机器人大赛和第九届福建省青少年电脑机器人大赛,取得了可喜成绩。
2 成立少年科学家俱乐部
少年科学家俱乐部是培育科技人才的摇篮,也是科技专家和青少年沟通的一道桥梁。自2008年以来,少年科学家俱乐部开展了各种各样的科学活动。先后举办了冬季观测“火星冲地球”天文活动、湿地观鸟活动、“碳”险之旅、雪花飞舞、火烧赤壁、“喷”然心动、乒乓畅想曲科学活动等,至今共达24场,几乎是每月一场,参与的学生约达1500人左右。涉及声、光、电、磁、天文、人文、地理等各方面知识,深受广大学生及家长的好评。
3 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冬夏令营活动
冬夏令营作为一种实践教育活动,它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游玩中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福建省科技馆近年来开展了飞天火箭营、太阳能工程营、动力机械营、空气动力营、无线电装甲兵团、科技馆探秘营、电子工程营、车模营、航模营、海模营、生物探秘营、疯狂实验之物理营、魔法化学营、天文观测营等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科技冬夏令营活动,受到了广大学生及家长的欢迎。
4 整合社会资源,更加生动地上好第二课堂
论文摘要在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显性的系统的学习策略培训不仅符合青少年的认知发展规律,而且能够促进青少年思维的发展,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0 引言
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一个独立的学习者(McDevitt, 1997:34)。语言教学也不例外,因为“语言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语言教学不可能把所有的语言知识,跟语言有关的东西都教给学生。语言能力实际上也是一个人整体能力的体现,所以语言学习是一个典型的“活到老,学到老”的过程”(束定芳,2004:11)。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而不仅仅是具体的英语知识。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地把学习策略列为目标之一。但是,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中,由于教师的外语教学理论匮乏,不能深刻理解新课改的理念并使之内化,在目前高考制度的限制下,很多教师依然“穿新鞋,走老路”。笔者曾任教于某县重点高中,在推行新课程改革的几年来,虽然每年都有新课程的教师培训,但大多数都流于形式,教师只学到表面的教学形式的改变,而不能理解背后的理念支撑,因此不能灵活的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去改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对于学习策略,大多数教师没有系统的认识,狭隘的理解为记忆知识的方法或做题的技巧。有些教师甚至认为在高中教师没有时间关注学生的学习策略的问题,探索和适应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不如多做几套模拟试题对高中生更适用。因此,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系统的了解有关学习策略的知识及其重要性是改变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前提。使之内化为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师才会在实际教学中尝试改变,逐步渗透;使之内化为自己的学习理念,学生才会在学习过程中积极运用,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
1 学习策略的定义及分类
学习策略是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课标》中把英语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四个部分。认知策略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常见的普适性认知策略有归纳\演绎(induction\deduction)、联想(association)、做笔记(note-making)、小结(summarizing)、重组(reformulation)、词义猜测(word guessing)、真实再现(actualization)和翻译(translation)等。调控策略是指学生计划、实施、评价和调整学习过程或学习结果的策略。有些学者称之为元认知策略,其中包括计划(planning)、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自我监控(self-monitoring)、自我评估(self-evaluation)和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等。交际策略是指学生为了获得更多的交际机会、维持交际以及提高交际效果而采取的各种策略,例如合作、求助、寻求机遇、回避、语码转换、解释和非语言交际(借助手势、表情等肢体语言提高交际效果)等。资源策略是指学生合理并有效地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学习和运用语言的策略,例如能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报纸或电视等多种渠道获取信息。教师可根据以上各种策略的特点及所教内容及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以形成词汇、语法以及听、说、读和写等不同方面的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 对高中生进行显性的系统的学习策略培训的重要性
2.1 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并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思维是智力的核心,而青少年的智力发展主要体现在思维能力的发展上。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可知,青少年正处于形式运算思维阶段,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相比,他们发展了抽象的、科学的思维能力,主要由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过渡到辩证思维。特别是到了高中阶段,他们思维的概括能力增强;能使用假设检验和更加一般的逻辑规则进行思考;思维活动中的自我意识成分增多,思维的反省性和监控性明显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增强;思维的创造性迅速发展,这些特点是对高中生进行显性的学习策略培训的重要前提,反过来通过学习策略的培训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进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在认知策略方面,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推理、归纳等手段分析和解决问题;在讲授语法时,培养学生归纳或演绎的能力,引导学生发现语言的规律并运用规律举一反三;在复习时,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加以整理和归纳;利用记忆规律提高记忆效果等等。这一思维过程既包括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也包括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过程,既是理论型的抽象逻辑发展过程,也是辩证思维发展的重要表现。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如何把握文章中心意思、各段主旨句、及文章结构及如何捕捉文中的细节信息;如何利用情景及上下文猜测词义等一系列策略来促进学生的概括、判断和推理的能力,进而促进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另外,引导学生借助联想把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利用构词法、分类、想象、联想等策略记忆单词;利用头脑风暴预测文章内容,预测可能涉及的词汇,写作时用来搜集信息等;把一个领域的技能转移到另一个领域等类比迁移都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21世纪这个“知识经济”时代,“终身学习”和“学会学习”全面阐述了国际社会对未来人类学习问题的理解,成为重要的人类学习宣言,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被公认为外语教育的理想目标。而在《课标》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指出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他们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大量研究显示,自主能力的培养完全可以通过学习策略的培养来实现。首先,自主学习能力表现为一个人能够自主的管理自己的学习,这也正是元认知能力(《课标》中调控能力)的表现。教师在教学中系统地训练学生自我计划、自我管理、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估等策略,加强学生的策略意识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次,认知策略为学生提供了有效地学习语言知识和提高语言技能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具体问题。再次,交际策略中的合作、求助和寻求机遇可以培养学生主动组织有利于学习的学习环境,遇到学习困难主动寻求他人帮助的能力,这也是自主学习者应具备的能力。最后,情感策略的培养可以使一些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提高信心,减少焦虑,并通过自我激励等策略激发内在学习动机。
从青少年思维监控的发展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会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不断地反思,也就是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能力逐渐增强。因此,对高中生进行显性的系统的学习策略指导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能够促进学生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McDevitt B. Learner autonomy and the need for learner training[J]. Language Learning Journal,1997.9.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3]鲁子问,王笃勤.新编英语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信息学奥赛教学辅导是富有智慧和挑战性的,其意义不仅仅局限于竞赛结果,更多的是对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挑战中磨练出“自信、自立、自强”的健全人格和力争上游的进取精神。作为一名县市普通高中信息奥赛的辅导老师,体会了众多的酸甜苦辣,我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在此对奥赛辅导中的经验和策略总结如下,以期和大家相互交流。
一、以人为本,慎重选拔学生
高中阶段信息学奥赛选手培养的选材非常关键。考虑高中三年,学生从零起点起步又要取得一定的成绩,时间是很有限的。信息学奥赛是以程序设计为主的竞赛,它要求参赛选手不仅要掌握全面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相应的程序设计语言,还应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选手应具备的标准:一是对学习计算机有着浓厚的兴趣;二是要有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三是有较强的语文和英语基础,特别是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四是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和力争上游的奋进精神。在竞赛选手的选拔上一定进行全方位的考察,丝毫也不能马虎。
我们对选手的选择通常都是从高一新生中选拔,具体的做法是,先做宣传工作,一开学,给高一级每个班派发选拔通知,吸引学生的注意,鼓励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参加,然后集中时间进行选拔测试。选拔的题目一般是逻辑推理、逻辑判断以及一些趣味数学题,例如数列求和、数列余项求值、排列组合、判断推理以及程序指令运行模拟等。从中选取逻辑思维、数理基础好的学生,这些学生一般对信息学奥赛的内容都会有持久的兴趣,为将来的培养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统一布局、合理规划时间
高中三年,学生参加培训的时间只有高一、高二两年,高三的学生是需要全力以赴高考的,在两年的时间里学生要从零起点起步并要取得好的成绩,除了学生本身的高素质以外还需要有一个系统而合理的培养规划。在时间的安排上面,我们不能占用学生太多的学习时间,否则就会影响学生高考学科的学习,从而招致班主任、家长等方面的压力。我们学校的奥赛辅导一般都是选择课余时间,每周两次利用下午放学后的课余时间进行辅导,星期天或星期六安排半天时间进行集中辅导。这样一来,学生每周就可以有5个小时左右的时间用于信息技术奥赛的学习了,一学期下来,累计能达到100个小时左右。
按照这样的时间安排,在高中一年级上期就可以完成基础语言的学习。当然,如果仅仅是依靠辅导的这点时间,学生掌握起来就有一定难度了。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给学生选择一本好的教材,每次课后老师都可以布置适当的自学任务让学生下去完成和解决。另外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上机练习机会,学生自己有时间的时候可以自主练习和学习。
高一、高二两年时间学生要学的东西非常多,包括入门的基础语言C、程序编写和调试运行环境 、基本数据结构、基础算法、运筹学基础、算法优化策略等。作为全盘化的考虑,我们在高一着重为学生打基础,高二则主要在高一的基础上对解题算法和策略进行深化和提高。从学生本身的素质培养出发,我们的辅导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利益,并不急于让刚入门的学生马上出成绩,而希望学生有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因材施教、牢固掌握程序语言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扇门,有的很容易打开,有的需要一些时间,但是只要有门,总是能找到打开的方法,一旦打开精彩无限。信息学奥赛选手的入门也一样,有的学生接受能力强,一下子就进入状态,而有的学生对计算机编程环境不那么敏感,可能需要多一些的时间才能顺利入门,而这与学生本身的智力水平关系不是很大。所以,在刚开始的时候要倾注教师更多的精力和耐心。刚入门的学生,在教学进度上要稍微放慢一点,同时也要兼顾那些本身接受能力特别好的学生。多设计一些适当的练习让学生动手,教师也要对学生多做个别指导,对一些出现比较多的共性问题还需要多强调几遍,以强化学生的认知。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规范的程序编写格式。
四、祥解多练,熟练应用常用算法
信息技术奥赛的学习重点还在于算法,而且学生最不容易掌握的也是各种算法。因此,算法上面的时间肯定就要多得多了。从高中一年级下学期开始,我们进入算法的学习。从现阶段来看,信息技术奥赛主要涉及到的算法包括:递归回溯、搜索、分治、贪心、树与图、动态规划等等。考虑到我们本身的时间有限,因此对于一些不常用的算法,我们就不考虑了。针对几种常用算法,每一种算法学习一到两个月时间,可以基本掌握。按这样的进度计算,在高二参加复赛之前,几种常用的算法可以学习完。
算法的学习不能只是依靠老师的讲解。实际上,从学习信息技术开始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应该认识到:老师只是帮学生入门,学生自己的主动学习才是最重要的。在算法学习过程中,练习是非常重要和必不可少的。作为老师,可以收集大量的练习试题,在每个算法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俗语说“熟能生巧”,多练的结果当然就是学生能很快地掌握了。
五、认识和思考
1.开展信息学奥林匹克就是要抢占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制高点。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是由国家教育部、中国科协批准,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的一项面向全国青少年的信息学竞赛和普及活动。
2.既要重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又要勇于开展信息学奥林匹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是关键。离开了具有先进教育思想,先进教学观念,掌握了先进教育教学技能的教师,再好的信息技术环境都将无法发挥其应有作用。
据工信部《2014年1月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8.38亿户。互联网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效应。尤其是在“黄海波事件”中,居然有六成多网友对如此明显的违法行为表示理解。由此可见,虚拟世界和现实社会的差别,使得“现代社会的道德标准和底线都在软和、降低,从而导致人们对待一些有违社会主流道德标准的事件上持宽容甚至支持的态度。”近年来,政府、社会、学校等方方面面,都做了许多加强道德建设方面的工作,也的确起到了十分关键的指引作用。但是仅靠道德理念在人们脑海中的约束力,很显然不足以彻底影响或改变人的主观能动性。究其原因就是我们还没有能够深刻地认识到客观实际的道德观念与客观实际的审美情感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正如德国美学家席勒所说:“从感觉的受动状态到思维和意志的状态的转变,只有通过审美自由的中间状态才能完成。虽然这种状态本身并不完全决定我们的见解和信念,不会由此否定智力和道德价值。然而,这种状态仍然是我们获得见解和信念的必要条件。总之,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首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没有其他途径”。审美状态本身不具有诱导性和倾向性,既不会对人的道德观念造成直接的干涉,也不会在人的思维意识中凭空产生一种专属该审美内容的道德观念。但是如果对审美状态加以艺术教育的塑造,审美状态所达到的心境即会充满能动性,也就能够做到兼收并蓄、包罗万象而又不脱离审美对象本身所表达出的核心思想。经受过艺术教育的塑造之后,受教育者基本可以达到个人主观意识自由地与周围客观实际的具象相融合,即《论语》中所表述的“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样一来就催生了个人高水平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思维。也就是说,当道德观念的成型与塑造依赖于审美关系和审美状态时,道德情感就会被增加独特的审美情感成分,使得道德情感超出原有的现实价值。青少年的情感体验和精神生活比成年人更为丰富,更容易接受道德情感在审美状态下的改变和提升。而如果将道德情感脱离出审美状态和审美情感,单独的寄希望于通过原则、观念的灌输而使之升华,就会导致这一升华过程变得十分单调乏味、十分空洞且不切实际,也往往不能够被人们广泛接受,难以保证道德教育能有一个优质的结果。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列宁曾如是说:“没有C人的情感D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审美情感的来源与体现均与艺术本身紧密相连,也就是说艺术教育的作用,对于受教育者的审美情感的提高具有十分独特的作用。这一作用是其他途径所不容易达到的。艺术教育作为审美培养的核心内容与主要手段,正是通过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方法,可以使个体的知、意、行相结合,形成一定的道德习惯、信念、理想,从而使受教育者进入一种更高的精神境界,成为一个具有高尚情操的人。
二、艺术教育与完善人格
近年来,从“马加爵事件”到“药家鑫交通肇事杀人”,再到“复旦投毒案”,一则则发生在青年学生中的极端事件,提醒着我们要对青年学生中存在的孤独、抑郁、狂暴、易怒、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给予更多地关注和疏导。人生命发展的总过程,基本上是一个不断破坏旧结构和不断确立新的发展秩序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尤其是青少年时期尤为简单、脆弱,常常产生某种暂时性的生命失落,具体表现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个人追求的彷徨,对自我的否定和厌倦,等等。而艺术教育的展开,正是在某种价值完成方式上,将这些问题和现象消解在整个艺术活动中,从而帮助青年学生塑造完美人格。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就是要通过不断地艺术活动,完善和丰富青年学生的艺术情感休养,以及艺术兴趣和价值观念。艺术教育通过大量具体的展演活动,引导学生无数次地投入到美的世界和美的享受中,缓慢地、无声无息地,但又是深刻地改造着受教育者生命中的本能冲动,以及潜意识中的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从而脱去生理上的动物性质,达到一种“移情”的升华。“一本好书能影响人的一生”。同样,艺术作品的力量也是不可低估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回忆录《我父亲的梦想》中提到,19世纪英国画家瓦兹的油画《希望》,对他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自己曾被那幅画感动得热泪盈眶。画面中一个年轻女子坐在象征世界的地球上面,身体向前倾斜,低垂着头,眼睛被蒙上绷带,虽然她的竖琴被毁坏得只剩下一根琴弦,但是这位女人仍有无畏的希望,在她那仅存的一根琴弦上,去弹奏音乐,去赞美上帝。相比之下,且看当今一些消极的、对抗的、早熟的、带有不良倾向的动漫,充斥着青年学生的生活,直接冲击了主流意识形态对青年学生的引导和示范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必须急切地重视艺术教育对于人格塑造的重要作用,充分、及时地把青年学生喜爱的、具有强烈时代气息的、优秀的艺术作品,引入到艺术教育的课堂上来。此外,艺术教育的开展,还能为青年学生提供健康的娱乐与消遣。在青年学生中,尤其是大学生,他们有充裕的闲暇时间,如何度过这些闲暇时间,这对于他们的情感状态与心理健康颇为重要。如果我们能够积极引导学生,在课余参与一些带有娱乐性质的艺术活动,使学生在审美活动中,享受无限多样的美,那么艺术之美会潜移默化地积淀在青年学生的心灵中,为青年学生造就平和的心态、稳定的情绪、健康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起到奠基作用。
三、艺术教育与培养英才
=关键词:小学语文 听力训练 对策
一、小学语文教学听力训练的界定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听力训练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听话循环,而是指导学生在掌握听方面的技巧,要利用大量的听力材料培养学生的听话能力,解决听力教学和“读说写”之间的关系。
在小学语言教学中听力训练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第一,语音感受力,也就是分辨语言,这是听话能力中最为基础的内容,并且随着人与人交流的日益频繁和各种通讯工具的普及,这种能力也变得更重要了。第二,理解语义的能力,也就是要听懂说话者所说的内容,能够将他们的话语转换从相应的语句。比如在会议报告中就处于非常嘈杂的环境中,而听者对语义处理会零零散散,这样就需要听者能够根据自己所听的明白言外之意。第三,品评概况的能力,也就是能够根据自己所听的内容快速找到话语中关键词句的能力,然后明白话语中心含义后再进行品评。这一能力与前两者相比,更强调听者的逻辑推理能力。第四,集中的注意力。因为如果在听话过程中,如果注意力涣散,就不能达到正常言语交流的目的,也会导致前三种能力没有实现。
二、小学语文教学听力训练的必要性
(一)帮助小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虽然每个人从小就会听话,但是在能力方面还是存在高低之分的,而进入小学后,学生虽然都在课堂上听,但是如果教师没有进行专门和系统的听力训练,那么学生的听课效果就会下降。语文学科在母语学习方面负有很大责任,而母语学习能力也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所以语文教师必须加强学生在听话技巧方面的训练,促进他们能够增强自己的听力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促进小学生思维能力提高
语言和思维之间具有不可分离的关系,人们运用语言的同时也在不断组织自己的思维,而听力就是运用语言来进行思考和理解的工具。在整个听话阶段,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弱会影响到学生听话的效果,而听力训练就可以看作是思维的训练。目前小学生比较适合具体形象思维的训练,然后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语音感受训练、理解话语训练就是培养学生这方面逻辑思维能力的主要表现。而在听力训练中进行话语品评概况能力的训练,那么对学生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提高也有很大好处,这也是一个人能力具备优良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
(三)有助于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气质
在小学语言听力训练中,不仅是对学生听力能力的教育,更是对学生听话态度和习惯的教育,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教养。在听力训练过程中,学生要集中注意力,并且根据说话者的话语而积极思考,而这一过程就要求学生具备谦虚、诚恳的态度,这种态度正是现代化社会中队青少年的要求。
三、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听力训练存在的问题
早在10年前,我国很多地方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已经加入了听力训练,并有比较系统的听力教程,也将听力训练测评纳入中考语文之中。目前,我国很多小学都参照了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听力训练,但是从实施效果来看,听力训练还是一种零零散散的状态,存在很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包括:
第一,缺乏实用性比较强的听力资料。目前小学生关于听力训练主要以口语交际为主,也就是听力训练内容要与小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要有很强的综合性和互动性。因此在教材方面也要提供与之相对应的训练教材,能够让小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对练习,但是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很多地方的小学还没有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类似的教材。
第二,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还没有刻意培养学生听力的教学提示,教学提示就是指明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生都有很大帮助。但是我国小学的听力训练却缺乏这方面的指导,导致教师和学生很难对教材中难点和重点进行处理,也不能根据小学生在各个阶段的目标进行量身打造,最终也不会收到比较好的成效。
第三,小学教师也缺乏比较有效的听力训练教学方法,很多教师在听力训练策略方面缺乏理论知识,不能比较科学地去传授学生听力方面的知识。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就由于很多教师都没有接收到类似的培训,导致他们接触到听力训练课程后非常棘手,也没有相关经验可以借鉴,最终无从下手,整个语文教学课堂也索然无趣,达不到想要的结果。
第四,没有比较有效的听力测评体制。语文教学中的读和写都可以通过试卷来考察学生的能力,但是听的测评就相对比较复杂,而很多学校也没有比较科学和切实可行的实践操作方法。现在很多地方还没有听力考试,主要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测评方式,这对考察学生学习效果自然会起到负面作用,也不能对学生的听力水平做出比较客观的判断。
四、解决途径分析
首先是听力材料的选择,应该按照小学生的年龄、兴趣去选择,比如可以将小学分为低年级(1―2年级)、中年级(3―4年级)、高年级(5―6年级)三类,而听力材料的选择可以根据三个年级的不同需求而设立。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选择那种趣味性、形象性比较强的内容;而对于中年级的学生可以选择那种有话语逻辑和推理的内容;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就可以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多涉及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其次要有听力训练的侧重点,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在听知辨析力和听知记忆力方面的能力。从前者角度来分析,听知辨析力是考察一个人能否辨析汉子读音、意思和情绪的能力,这也是学好普通话的基础,对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从后者方面来看,小学生正处于记忆力的开始阶段,而听力也是提高小学生记忆力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在听力训练时应该有明确的听记目标,培养学生有意识记忆的能力。
最后是要培养学生在接受听力训练时的态度和习惯,提高他们参与到听力训练的积极性,这也是提高他们学习积极性的重要表现,同时还要端正他们对听力训练的认识,将听力训练划入到语文期末考核中,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测评办法,最终实现提高学生听力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晋. 小学语文教学听力训练分析[J]. 课外语文,2014,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