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化学实验室安全常识

化学实验室安全常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化学实验室安全常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化学实验室安全常识

化学实验室安全常识范文第1篇

一、当前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高校化学实验室是向学生传递各项专业知识,对学生操作技能进行培育的重要场所。近些年随着我国人才培养计划的改革发展,高校更加重视对人才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进行培育,从化学实验室中对各项知识进行探究。从当前高校化学实验室基本操作现状来看仍旧存在较多安全隐患。在化学实验室中开展各类实验需要各种实验药品、仪器设备等,比如剧毒药品、有机试剂、酸碱试剂、化学药品等,仪器设备有高压钢瓶、干燥箱等,对其此类药品和设备如果不能进行安全操作将会导致人员伤亡问题的发生。有的化学实验过程中需要进行特殊性的化学反应,比如在回流、萃取、蒸馏中需要根据实验要求进行通电加热或是明火加热等,此类化学反应对环境条件具有相应要求,对于此类实验条件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将会导致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1]。

当前部分高校化学实验室中缺乏必要的消防设备,有的高校由于受到资金等条件的限制,在院校化学室中尚未配置消防栓、灭火器等基本设施。化学实验实验台不能阻燃、线路老化问题严重等,都是当前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部分师生安全意识薄弱。相关教育管理部门未能结合化学实验室管理要求对师生展开安全知识教育以及安全技能培训,相关人员缺乏工作重要性认识,有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结束之后直接将实验中应用的重铬酸洗液、强酸强碱等具有腐蚀性的溶液倒入下水道中。所以,当前需要结合实验要求开展实验室管理工作,明确管理内容,促进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有序开展[2]。

二、高校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实践措施探析

(一)建立健全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当前实验室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拟订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需要在遵循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思想上,对我国相关安全管理法规以及各项政策进行分析,从高校自身实际发展现状出发,拟定配套的安全管理制度,其中主要有自检自查制度,确保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能朝着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目前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覆盖内容较多,主要有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守则、安全检车制度、化学品及危险品管理方法、器械领取记录、实验室用电安全管理等。在对化学实验室各类设备器械以及药品进行应用之前,教师需要让学生全面掌握设备仪器各项安全操作规程。最后,在最新的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中,需要明确标注实验人员基本岗位职责,完善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将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落实。在实验教学以及日常管理中严格执行各项制度,确保制度能够严格执行,提高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质量。

(二)对化学试剂及药品展开安全管理

目前高校化学实验室中应用的各类化学药品自身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腐蚀性与毒性,此类药品在不同环境下具有易燃易爆等性质,所以当前在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需要重点做好化学实验室试剂药品管理。??化学实验中需要应用的化学药品进行全过程管理,从药品购置、应用、废弃回收等环节加强管理。化学药品在购置过程中需要对药品应用有效期、库存、具体应用方面拟订完善的使用计划。根据化学药品不同的性质需要进行分类保管,对药品应用进行记录,明确掌握药品使用与存放等基本情况。对于诸多易制毒化学品,需要根据对应的管理条例执行。组织专业人员对药品进行采购,到符合安全要求的药品供应单位进行购买,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在日常实验教学过程中,如果实验活动涉及各类危险药品,教师需要对学生操作行为进行指导,控制药品应用量,避免产生较大危害性。等到实验活动全面结束之后可以将剩余药品有效回收,然后进行保存。将废弃药品产生的具体定量申请有资质的公司进行处理,能够避免废弃药品对自然环境产生较大危害[3]。

(三)实验室仪器设备安全管理

在高校化学实验中需要应用各类实验仪器设备,当前仪器设备安全管理需要体现在不同方面。首先是各类实验仪器安装及使用环节,需要明确各项责任,确保应用程序的规范性。其次是设备的正确应用,需要根据设备标准化操作流程开展。最后,需要结合设备仪器基本应用现状定期对设备开展检修维护工作,确保仪器设备能够稳定运行。在高校开展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前需要为学生讲述各类仪器设备基本应用性能,对设备合理应用。在实验活动开展之前,需要组织学生参与到设备仪器以及实验操作培训活动中,掌握各个仪器设备安全操作流程,避免出现实验室安全事故,强化学生安全实验意识,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实验室管理人员需要定期对仪器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记录,整合各项问题,及时排除故障,确保实验安全工作能够稳定开展。在化学实验中需要应用到各类玻璃仪器,玻璃仪器材质易碎,在实验中需要加强安全管理,防止玻璃仪器破碎导致液体溅出产生各类实验事故。

(四)化学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

高校化学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是重要内容,管理人员需要从合理配置消防设备出发,强化实验人员消防认识。在化学实验室中消防器材是必要的基础设备,根据化学实验室实际建设情况需要对消防器材合理布局,管理人员需要定期对消防器材配置数量与质量定期进行检查,及时更换消防器材。实验室管理人员及指导人员自身需要具备良好的防火常识,定期组织师生开展消防应急演练活动,提高事故应急疏散能力以及灭火抢险常识。在实验室日常防火安全管理中对电源、火源加强管理,定期对各类设备进行检查,控制火灾问题等。

化学实验室安全常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化学实验室;危险因素;安全管理

Analysis of the risk factors of university laboratory

Wang Jinpo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021, China

Abstract: The chemical laborator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university laboratory.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chemical laboratory is directly related to personal safety and the launching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risk factors in a chemistry laboratory and proposes specific measures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chemical laboratory.

Key words: chemical laboratory; risk factors; safely management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实验室作为高校开展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重要场所得到高度重视。但是实验室也存在一系列新的问题:如实验室的使用频率、人员流动量及内部安全管理等,这些都会导致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给学校带来安全隐患,同时造成负面的社会影响。因此,如何保证高校实验室的安全,探索适应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对策,是非常迫切和十分必要的。

化学实验室是高校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理、工、农、医等多个学科。化学实验室安全不仅包括用水用电,防火防盗等常规项目,更重要的是试剂的存放、使用和回收,实验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以及个人防护等诸多方面。以下主要讨论化学实验室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及安全管理措施,希望能为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化学实验室危险因素分析

化学实验室教学科研中发生不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1]。

1.1 物的不安全状态

1.1.1 危险化学品

化学实验室中使用的试剂种类和数量都比较大,且其中很大一部分属于危险化学品,常用的有机溶剂如:乙醚、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丙酮、甲醇等均属于危险化学品,几乎所有的化学实验室均有涉及,这些危险化学品在存放使用及废液回收中均有不同要求[2]。若操作不当,很容易造成人员伤害和环境污染。

1.1.2 剧毒化学品

剧毒化学品因其特殊的危险性应特别加以重视,化学实验室根据自身情况会使用到不同的剧毒化学品,从而造成高校剧毒化学品使用种类较多且分散的状况,因此,必须严格领取、保管、使用、回收等环节的安全管理。

1.1.3 特种设备

化学实验室涉及的特种设备以压力容器为主,包括气体钢瓶、储气罐、空气压缩机、高压灭菌锅等,这些设备的使用人员均应参加相关培训,并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设备性能需要定期检验,并建立常规记录档案。其中气体钢瓶因其使用范围广泛且存储不同的气体,如氢气、一氧化碳、一氧化氮、液氨等,所以在搬运、存放、使用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3]。此外,还有高速离心机和低温冰箱等设备,在使用前相关人员都需要参加相应培训,持证上岗。

1.1.4 用火及加热

加热是实验室中的常规操作之一,也是容易引起火灾的因素之一。实验室中存放较多易燃易爆试剂,应尽量避免明火操作,改用水浴、油浴等加热方式。烘箱加热过夜,加热试验无人值守等细节问题均需制订应急措施。

1.1.5 实验废弃物回收处理

化学实验产生的废弃物一般都需要回收处理。其中产生最多的是废液和试剂容器,其中废液应分类回收,便于统一处理,同时应避免性质冲突的物质混合,造成人员伤害。试剂容器同样需要回收,不可以作为一般固体废物处理。对于实验产生的少量废气应根据性质不同,经适当处理后才可以排放[4]。

1.1.6 用电

化学实验室中各种电器较多,功率较大,需要合理设计电路。部分实验室存在线路老化、设备使用超载、仪器没有可靠接地、私拉乱接等现象,极易引起电气火灾、线路短路、触电等事故[5]。

1.1.7 其他

除以上问题外,还有其他因素需要注意,如实验用水造成的渗水事故;使用低温物质如液氮、干冰等造成的冻伤,使用玻璃仪器不当造成的割伤等。

1.2 人的不安全行为

1.2.1 安全意识

部分学生甚至教师,安全意识淡薄[6],实验时对危险因素不够重视,疏忽大意,存在侥幸心理,不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化学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事故。另外,学生对于实验室规章制度不能认真学习和严格遵守,使得其难以落实。

1.2.2 实验技能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进入化学实验室的人员数量激增,学生的实验技能参差不齐,专业知识水平也不尽相同,使得在实验具体操作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潜在危险。

1.2.3 个人防护

化学实验过程中存在诸多危险因素,实验人员必须做好个人防护。然而实际上却存在部分实验室的防护装备不足,实验过程中不做防护或部分防护的情况。实验防护装备的种类繁多,我们应该根据实验的需要选取符合要求的防护装备。

1.2.4 急救技能

大部分学生甚至教师都缺乏对于实验室可能出现的火灾、漏水渗水、中毒以及一般伤害,如割伤、烫伤等事故处理的能力。这些情况出现后不能及早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会使损失扩大数倍甚至数十倍。

2 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

2.1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随着化学实验室规模的扩大,学生数量的增加,以及使用的仪器设备、化学药品种类和数量都在同时迅速增多,这些都给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原有的规章制度与实际情况有所脱节,出现规章制度难以贯彻落实的情况。因此,笔者建议借鉴国外高校的先进经验,成立专门的化学实验室安全工作机构,并且组织相关学科的专家制定切合实际的规章制度。同时做好监督检查工作,保证规章制度的施行[7]。

2.2 提高师生安全意识

化学实验室安全工作责任重大,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刻不容缓。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安全意识的水平。广大师生应加强化学安全知识学习,树立较高的安全意识,做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

2.3 加强实验安全培训

应将安全培训纳入到日常化学实验教学工作中,做到化学安全培训常态化和培训内容多样化[8]。多样化主要指培训内容应该包括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日常生活安全常识、实验有关规章制度、实验操作规程、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应急自救的相关知识等。通过安全培训,让广大师生熟悉和掌握各类安全知识,切实做到“我会安全”。

2.4 加强监督管理,保障制度实施。

实验室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需要时刻保持警惕的工作,应该建立实验室日常巡查和考核制度。日常巡查要走进实验室,掌握实验室的基础设施、仪器设备、人员操作及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同时应和实验室工作人员加强交流,了解他们对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想法和建议,群策群力提高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水平,安全工作的考核是为了促进安全工作的开展,保障各项安全制度的实施,确保实验室安全工作的落实。

2.5 制定应急预案

为了减少实验室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应急预案作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必不可少。在制订应急预案时应注意化学实验室的特殊性。在学校院系制订应急预案的同时,各实验室应对实验室内危险化学品,特别是剧毒化学品和爆炸品的种类、数量、性质及应急措施等形成记录,便于事故发生时的处理。此外,应急预案应定期演练,用以检验预案的可操作性,提高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处理能力。

2.6 建立实验室准入机制

实验室准入机制是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发展方向,在国外的一些高校已经开始实施。目前我国部分高校也在探索建立实验室准入机制。实验室工作开展之前必须经过相应的实验室安全检验,实验室的基础设施、仪器设备、规章制度、人员知识及技能、废弃物处置、应急预案等各方面都必须符合要求,才可以进实验室开展工作。

3 结束语

化学实验室安全是高校实验室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反映高校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保证师生生命安全的必备条件。要充分认识在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培训,做好监督检查,使安全工作落到实处,使化学实验室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和提高教学科研人员能力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崔政斌,邱成.企业安全管理新篇[M].北京: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 刘桥阳,张业明.对高校化学品储存及使用管理探讨[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5(9):48-49.

[3] 杨帅.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与实践[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09,26(12):13-14.

[4] 霍理坚,邓亚利.浅谈高校化学实验室的环保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2010(15):140.

[5] 林智泉高校实验室用电安全[J].海峡科学,2010(7):59,99.

[6] 徐建斌,赵涛涛.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现状与对策研究[J].实验室科学,2009(4):164-165.

化学实验室安全常识范文第3篇

1职业院校化学教育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在职业院校化学教育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中制度的制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制定好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将每项实验的流程和操作过程落实到具体的人身上,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检查,提高师生的责任心,为实验室的安全提供保障。目前实验室主要是以老师为主,按照老师的要求和命令,学生进行实验,但由于老师的强制性管理,使学生对实验室充满了害怕和恐惧感,深怕因为自己的原因违反了实验室的规定或者是做错实验、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应该要改善化学教育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1.1严格执行安全责任制

在化学教育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中应该要严格执行安全责任制,保证每一个实验室中配有安全负责人。这样能够在实际的实验操作中,安全责任人严格监督每一位进入实验室的人,将实验室的安全职责落实到具体的人员身上。同时还要加强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一切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实验。

1.2制定相关的安全手册

在化学教育实验室中,为了能够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应该制定详细的实验室安全手册,详细地介绍在实验室中应该要注意的事项,常见事故处理方法、安全技术等。按照化学实验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手册编写,同时对具体的实验操作进行直观的介绍。保证学生能够认真阅读这些手册,并安全的进行相关实验。

1.3制定相关的培训制度

在实际的安全管理中,还应该制定一定的培训制度。在师生进入实验室之前,对师生进行实验安全的培训,保证师生能够掌握安全的实验技术。职业院校可以开设一些网上课程,使学生能够在实验之前进行学习,保证实验室的安全。

1.4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检查

在对实验室进行安全管理的过程中,除了制定一些规章制度进行责任落实之外,还应该要定期对实验室的设备、具体的实验技术操作等实验室安全进行检查,保证实验室的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到实处。同时还要从实验室的设备、技术、管理等不同层面进行检查,确保所有的工作人员和实验人员履行自身的安全责任。

2职业院校化学教育实验室的安全教育

在职业院校化学教育实验室的安全保障中,除了进行安全管理之外,还应该要对相关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师生与工作人员在意识和思想上对实验室安全的重视,增强师生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确保其能够严格地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实验。对师生和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的特点具体体现在:长期性、连续性、多样性。

2.1长期性

职业院校对学生进行化学教育实验室安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要注意到学生对实验具有安全意识并不是一朝一夕产生的,只要是做实验,学生就应该要有这个安全意识。一般情况下,实验室出现安全事故是由于实验人员对实验安全失去了警戒心理,在实验中只重视实验过程和结果,忽视了实验安全问题。因此,对从事实验人员应该要长期进行安全教育,可以在实验室以图片、宣传栏等方式进行安全意识的宣传。

2.2连续性

对于实验室中发生的安全事故,学生应该要从思想上引起重视,要在实验之前对可能出现的实验隐患具有一种安全防范意识,正确面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学会应对实验事故的正确方法。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院校要教育并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在每次实验之前都要进行实验安全的教育,使其能够对实验安全具有连续的学习,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2.3多样性

为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院校可以进行多样性的培训。在进行实验室的安全意识培养,可以对学生进行法规法则、日常的安全常识、实验室安全制度、化学实验技术、实验操作规章流程、应对安全事故的应急反应知识等的教育,通过多种安全教育内容的培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同时,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安全事故的应对方法,安全操作技术、实验安全知识的讲解。组织学生对实验室进行安全检查,教导学生如何找到实验室的安全隐患以及如何处理这些隐患的措施。还可以情景再现,模拟之前发生过的安全事故,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事故分析、调查、设计方案,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防止事故发生的方法。对学生的安全意识培训中,老师也可以采取课堂分组实验、事故研讨分析、课堂演示实验以及课外实验等教学方式进行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安全教育和培训,让学生时刻铭记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

3结语

总而言之,为了能够确保化学教育实验室的安全,必须要重视对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培养,保证实验人员学到安全的实验技术。对实验室进行安全管理,制定必要的安全制度和责任制度,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检查,确保实验室各项设备、技术等安全。除此之外,师生及相关工作人员要养成自觉进行安全实验的习惯,形成安全实验的意识,认真学习实验技术,避免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职业院校的化学科研工作顺利进行。

作者:季树花 单位:松原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鸿飞,王伏玲.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环保全过程管理工作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03).

化学实验室安全常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化学实验;学生实验能力;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的理论是人们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许多化学现象通过实验才能得到完善的解释,各种物质的性质、结构只有通过实验才能体现出来,才能被学生认识。而实验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是关系到化学专业以至于所有理科专业学生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学质量的提高的大问题,又是目前化学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因此,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对如何培养学生化学实验能力谈谈几点看法。

一、重视实验的预习和实验前的讲课

化学实验涉及的理论和常识比较多,而且化学实验往往有一定的危险性,未经预习肯定是不能进入实验室做实验的。实验预习,就是培养学生养成实验前查清资料、拟好计划和做好相关准备的良好实验习惯的过程。只有先预习,才能做到实验前心中有数,对可能发生的情况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措施的准备。因此,教师应通过提问、抽查等方式审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在实验前进行简短的讲课是非常必要的。但讲课时间不能过长以免影响学生实验的完成。教师在讲实验课时,不能就实验内容讲实验操作,甚至把实验步骤等详细地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抄,与实验相关的知识却一概不讲。教师还应该介绍一些和实验相关的操作技巧、化学常识、安全方面的知识。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也得到应有的训练。

二、实验中鼓励学生登台演示

实验教学中,多采用教师演、学生看的方法,这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能力不利。学生实验课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只有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进行实验,才能使学到的知识产生有效的内化,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教师应当充当“导演”的角色,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空间,让学生自己表演,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三、实验过程的指导和评价

教师在实验课中应及时的观察和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这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规范的实验操作、遵守实验室规则、如实完成实验报告、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教师在指导实验时,发现学生操作中的问题应及时指出,但应该让学生经过自己思考,弄清楚前因后果后自己动手纠正,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实验的操作。

四、建立科学的考核标准

学生的实验成绩是对学生实验情况的总体评价,既反映学生实验动手能力,也反映学生实验理论掌握的情况。教师可根据不同类型的实验,拟出不同的量化标准,评分标准和权重。如对某个具体实验的考核指标和分值可作如下划分。(1)预习10分;(2)纪律5分;(3)卫生5分;(4)操作45分;(5)结果25分;(6)实验报告10分,该实验成绩为各项总和。

期末考核应该把笔试与操作面试相结合。笔试重点考核学生的实验常识、实验原理、操作理论、画装置图的技能和解答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等,而操作面试则主要考核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包括操作的规范性、实验技能技巧掌握的情况、熟练程度以及良好的实验习惯等。最终成绩由平时的每一个实验得分和期终考核分组成。这样的考核方法体现了以平时为主、以操作和能力为主的原则,使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实验都给予高度重视。

五、开展课外活动,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实验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堂实验教学是不够的,还要尽可能的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如趣味实验“魔棒点灯”、“不怕火烧的手帕”、“一吹即燃的蜡烛”、“火山爆发”、“建造一座空中花园”等。在化学课本有很多与学生生活、社会生产紧密相联的家庭小实验,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日常生活、环境污染、家庭小实验、化工问题等进行研究、调查,使他们有机会自己设计完成实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制皂、制备蒸溜水、酒后呼吸的检则、用铁粉做化学暖袋、苹果电池、摄影中的化学变化、食品中的常见元素测定等。另外要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去观察现象、分析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主动获得知识,进一步提高实验能力。

化学实验室安全常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5-149-01

三本院校以培养高层次技术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着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实验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它在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有功不可没的作用。中药化学实验课是中药化学学科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具有与中药化学理论课同等的重要性。中药化学实验是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中药学基础学科实验课的延伸和深化,是中药药剂学、中药炮制学、生药学、中药制剂分析等中药学专业学科实验课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动手能力,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创新精神。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为了培养出的学生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本文结合本人工作实际情况,在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手段、完善考核制度等方面对中药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提出了一系列设想,有许多已付诸实施。

一、优化实验教学内容,编写合适的实验教材

实验化学教学内容是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实验教材的合适与否将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根据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体系指标”, 在查阅各大高校实验教材的基础上,结合中药学专业的特点和本校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我们编写了《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中药化学实验讲义》。教材及教学内容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2.充实实验教材内容

《中药化学实验讲义》共分上篇、下篇、附录三个部分,上篇又分实验规则和一般常识(实验室规则、实验室安全守则、急救常识、试剂的使用、实验报告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实验常用操作技术及装置、中药化学成分预试分离系统;中篇为实验内容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三部分;附录主要是常用试剂的配制方法。

二、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中药化学实验的特点是实验周期长,许多有机溶剂易燃、有毒、腐蚀性、刺激性和爆炸性而且用量较大。通常一个实验需几周才能完成,每次需2~3个小时,每次实验都有相应产品。若某次实验失败,得不到产品,都将会影响到后面实验的进行。综合中药化学实验教学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注重“教导”。教育学生要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做实验,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其次要注重“指导”。指导学生实验前充分预习、复习上次实验内容,认真观察实验进程,审查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好巡回检查与指导。再次要注重“辅导”。 对于个别基本操作和技能没有掌握的学生,教师应给予热情的辅导,分层次教学,既注重全体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掌握,又要加强个别学生的知识辅导。让全体学生通过把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注重知识的系统化、连贯化和条理化,疏清知识脉络,分析并解决遇到的相关问题。

三、完善实验考核方法

实验考核是检验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科学的考核方法不仅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际操作能力,更是促使学生认真做好实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传统的实验教学考核通常不计入期末总评成绩,学生虽然爱上实验课,但缺乏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且学生进入实验室通常仅需按实验步骤做实验,实验结束上交实验报告即可,并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不能考察学生的实验动手和操作能力,更不能锻炼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许多“成绩”优秀的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并不能独立工作,缺乏创造力,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一直以来,虽然说。所以,必须加强实验教学考核的力度,改变并优化考核方法,通过考评对整个实验教学过程做出正确评价。对此我们根据中药化学实验课自身特点,以“重在过程,不惟结果”为指导思想,制定新的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

四、结语

通过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改良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量化考核办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技术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也加强了,为社会输送高层次技术性、应用型人才打下基础。另外,通过改革和尝试更有利于全面掌握学生整体的学习情况,对学生成绩的评定也比较合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药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 需要不断地探索新内容、新方法、新手段,做到与时俱进,以适应时代的新要求,使中药化学实验教学质量推上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宋小妹.中药化学实验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12(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