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骨质疏松腰肌劳损的症状

骨质疏松腰肌劳损的症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骨质疏松腰肌劳损的症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骨质疏松腰肌劳损的症状

骨质疏松腰肌劳损的症状范文第1篇

第一个原因是:腰痛是以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引起腰痛病的原因很多,比如肾虚、腰部骨质增生、骨刺、椎间盘突出症、腰椎肥大、椎管狭窄、腰部骨折、椎管肿瘤、腰部急慢性外伤或劳损、腰肌劳损、强直性脊柱炎等。

第二个原因是:腰椎病变也会引起腰痛,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神经的压迫症状也会随之增多。因退行性病变引起的假性脊椎柱滑脱是较常见的一种病变,容易引起腰椎管狭窄,压迫脊髓和神经根,导致腰痛和下肢放射痛,往往是因骨质疏松所致的椎体塌陷性骨折。

第三个原因是:是泌尿系统感染引起的,以急、慢性肾盂肾炎所致者为多,表现为腰部胀痛、严重者沿输尿管放射至会。除泌尿系统感染外,泌尿系结石、结核等疾患,也会引起腰痛。

(来源:文章屋网 )

骨质疏松腰肌劳损的症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基层医院 强直性脊柱炎 误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7.301

强直性脊柱炎(AS)是脊柱的慢性进行性炎症。强直性脊柱炎病程长,多数患者的发病较隐匿,且由于基层医院对强直性脊柱炎认识不足,故经常出现误漏诊情况[1]。分别从3家基层医院2006年5月~2009年5月的复诊病例中收集32例强直性脊柱炎误诊、漏诊病例进行分析和总结。

资料与方法

在3家基层医院(含两家社区医院、一个县级医院)门诊复诊病例中查阅2年内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误漏诊病例32份,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14~55岁,平均33.4岁;其误漏诊的情况:既往不明原因的腰部、肢体关节疼痛,诊断不明确治疗效果差15例(46.88%);既往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5例(15.63%);既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且治疗效果差5例(15.63%);既往诊断为腰肌劳损,治疗效果差4例(12.5%);既往诊断为滑膜炎,治疗效果差3例(9.38%)。

误漏诊原因分析

患者自身不重视。强直性脊柱炎起病多隐匿,早期症状轻,不被患者重视,部分以外周关节疼痛为首发症状,患者误认为是单纯风湿性关节痛而未予重视,往往自己购药治疗而很少就诊,延误了诊断与治疗。

医生接诊早期忽略家族遗传史。AS是一种具有高度遗传性的疾病,基层医师对家族史的询问和记录上疏漏,影响了对该疾病的早期判断。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症状体征不典型。AS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或轻度不适症状,体征早期为骶髂关节深压痛。这些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征,一些其他疾病也不同程度的存在以上症状体征,易导致该疾病早期误诊。同时基层医师对该疾病的几项专科检查,如骶髂关节压迫试验、“4”字试验、骨盆分离及挤压试验、Schober试验等未能掌握和正确检查,不能及时的发现阳性体征,也是引起误漏诊的原因。

基层医院检验手段简单。AS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指标,尽管强直性脊柱炎与HLA-B27密切相关,C-反应蛋白在活动期时明显升高,但基层医院多无条件检验。且HLA-B27也不是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必要条件,基层医院常常仅检验类风湿因子,血沉等常规项,手段较单一对AS的辅助诊断帮助较小。

强直性脊柱炎最早最典型的病理病变在骶髂关节。98%以上的病例早期既有了骶髂关节的X线表现,因此早期放射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但骶髂关节病变部位的X线早期表现有时仅为骶髂关节骨质疏松,其X线影像的骶髂关节炎改变不明显,基层医院又缺乏CT、MRI等高分辨影像检查设备辅助诊断[2]。同时部分基层医师影像学知识储备不够,加之对其重要性又认识不足,不了解骶髂关节炎是诊断AS的必备条件,虽然进行一些腰椎及外周关节的影像学检查,但却漏拍了骶髂关节片,而失去了确诊的重要依据,即使是拍了骶髂关节X线片也不能正确判断,而导致误诊漏诊的产生。

与其他疾病的鉴别方法掌握不牢。强直性脊柱炎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泌尿生殖系感染等所致的腰部症状有许多相似的表现,基层医师往往首先考虑这些常见病。此外把本病引起的关节外表现当作独立疾病,如虹膜炎、心肌炎等,也是导致误漏诊的原因。

讨 论

强直性脊柱炎(AS)在我国的发病率0.3%,主要发生于20~30岁的男性,男女比例约3~5:1(有材料显示男女比例10:1),于人体组织相关性抗原HLA-B27有关,约一半患者首发症状为外周关节炎。自然史可以分腰痛期、后凸畸形缓慢进展期、加速进展期、稳定期四个阶段[3]。

该疾病早期的主要特征为腰部酸胀,晨僵,活动受限、休息后缓解等不典型症状,该阶段诊断困难但也非常重要。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标准目前多使用1984年修订的纽约标准,因为早期AS病例即存在骶髂关节病变,该关节是强直性脊柱炎最易侵犯,也是最早受损的部位。通常两侧骶髂关节边缘模糊不清,骨质疏松,软骨下皮质骨密度减退,呈绒毛状,间隙加宽,因脱钙不规则,或锯齿状,或串珠状。继之出现关节面侵蚀,软骨下骨硬化,软骨破坏后关节两侧骨质出现密度增加,使关节逐渐融合。故该诊断标准强调影像学检查:骶髂关节炎,双侧≥2级或单侧3~4级和伴有相应的临床表现即可肯定诊断。

该疾病迄今尚无法根治,目前治疗目的在于:控制炎症,减轻或缓解症状,维持正常姿势,防止畸形和功能障碍。AS的早期诊断意义重大,规范的药物治疗,指导卧姿和功能锻炼,防治畸形,即使将来患者脊柱发生强直,也能保持最佳的功能位置提高生活质量,故基层医院应加强对该疾病的诊断方法的学习,从而减少或避免误漏诊的出现,避免病情进展后形成严重的畸形和功能障碍。

参考文献

1 陈焕亮,屈燕铭,李义凯.强直性脊柱炎误诊分析与对策.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8,10:32.

骨质疏松腰肌劳损的症状范文第3篇

【摘要】:目的 探讨骨盆衰竭骨折的MRI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临床随访证实或病理证实13例胫骨应力骨折MRI资料。结果 MRI不仅能显示骨盆衰竭骨折的骨折线,而且能显示骨折周围高信号水肿,GRE加脂肪抑制序列对诊断最有价值。结论 MRI对骨盆衰竭骨折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关键词】:骨折;骨盆;磁共振成像

衰竭骨折是应力性骨折的一种类型[1],多发生于骨矿含量减少和弹性抵抗力减弱的骨组织,骨质疏松是常见病因,多见于老年人,特别是绝经期老年妇女。笔者搜集我院2008年5月~2012年5月间经临床随访或病理证实9例平片阴性的骨盆衰竭骨折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其MRI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9例,男2例,女7例,年龄50~77岁,平均年龄63岁。所有患者均因腰骶部疼痛就诊,无外伤史,骨密度检查均有骨质疏松。

1.2 影像学检查

9例均行常规X线平片及MRI检查,间隔时间不超过3天。 X线检查采用Kodak CR 设备,常规骨盆正位摄片;MRI检查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Symphony 1.5 T 超导型磁共振仪, 行SE、FSE、GRE加脂肪抑制序列,矢状位、冠状位及横断位多方位成像,层厚8mm,间隔1mm。所有图像均经2位副高以上高年资医师阅片。

2 结果

9例骨盆衰竭骨折X线平片检查均为阴性;发生在髂骨翼2例,MRI检查表现为骶骨翼斜行的长T1WI、T2WI低信号骨折线,周围见大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骶骨5例,T1WI为局灶性或弥漫性片状低信号区, T2WI上呈不均匀高信号, GRE加脂肪抑制序列为高信号,边缘不清,基底部位于骶髂关节侧,尖端指向骶骨体部;耻骨上支及髋臼1例,表现为T1WI低信号、 T2WI上高信号灶,GRE加脂肪抑制序列为高信号。9例患者均在1~2月后复查X线平片,表现为上述MRI检查异常信号部位出现高密度硬化灶。

3 讨论

骨质疏松是导致骨应力减弱、引起骨盆衰竭骨折的最常见的原因,本组病例均为老年人,且经过高密度检查均明确诊断为骨质疏松症。骨盆区放疗、Paget病以及药物性、内分泌、代谢和先天因素(如糖尿病、肾性骨病、佝偻病等)引起骨质疏松或骨矿物质缺失亦为骨盆衰竭骨折的因素[2]。

骨盆衰竭骨折往往没有外伤史,多由轻微的应力改变所致,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以腰骶部疼痛、腹股沟区疼痛为主,临床易误诊为慢性腰腿痛病、腰肌劳损、或盆腔疾病。骨盆结构复杂,且有盆腔脏器、气体重叠,早期X线平片多无明显改变。MRI分辨率高,且能多方位成像,能显示骨折线,特别对早期周围大片状长T1、长T2 骨髓水肿敏感。

骨盆衰竭骨折应与疲劳骨折、外伤性骨折、骨转移瘤鉴别。疲劳骨折指反复、集中的轻微创伤作用于弹性抵抗力正常的骨骼上形成的应力骨折,多见于青壮年,好发于下肢骨及锁骨等处,鉴别不困难。外伤性骨折有明确的外伤史,骨折部位、骨折线走行和错位情况取决于暴力的大小、方向和着力点。骨转移瘤病灶灶呈圆形、卵圆形或大块状,并进行性扩大。

参考文献

骨质疏松腰肌劳损的症状范文第4篇

1.哪些原因易引起腰痛腰痛是一个症状,引起腰痛的原因很多,常见的病因可概括为五大类。(1)由于脊柱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的疾患所引起。如挫伤、扭伤所引起的骨折、局部损伤、出血、水肿、粘连和肌肉痉挛等。(2)由于脊髓和脊椎神经疾患如脊髓肿瘤、脊髓炎等引起。(3)由于内脏器官疾患所引起。如肾或输尿管结石、子宫及其附件的感染、肿瘤等引起。(4)由于腰部长期受凉引起。(5)由于精神因素引起,如癔病。

2.女性腰痛有哪些病因由于女性的身体和生理特点,女性出现腰痛的概率要比男性多。女性腰痛除了常见的腰肌劳损、长期受凉的因素外,还可能是由一些妇科病症引起。引起女性腰痛的常见原因有:

宫颈炎:子宫颈发炎后,会出现白带增多、局部瘙痒、刺痛等症状,同时在炎症的刺激下会引起腰部疼痛。

子宫位置异常:子宫的正常位置是前倾前屈位,如果子宫后屈或脱垂,位置发生异常改变,因体内支持子宫的韧带受到过度的牵引,同时也使部分神经受到压迫,可引起腰痛。 盆腔组织炎症:如慢性附件炎、盆腔腹膜炎、子宫骶骨韧带或结缔组织炎症等,这些炎症刺激均可引起腰痛。

盆腔内肿瘤:如果盆腔内患有肿瘤如子宫肌瘤、子宫颈癌、卵巢囊肿等压迫神经或癌细胞向盆腔结缔组织浸润均可发生腰痛,且痛感会随着肿瘤的增大而加剧。

妊娠女性:怀孕后,随着胎儿逐月增大,腰部支撑力增加,长时间的机械作用会导致韧带逐渐松弛,膨大的宫腔压迫盆腔神经、血管,也会导致腰痛。

生育因素:女性如果生育胎次过多、人工流产次数多或者性生活过于频繁等均可引起肾气亏虚,进而诱发腰痛。 骨质疏松:绝经后妇女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极易引起骨质疏松甚至自发性骨折,引起腰痛。

3.许多人感到腰痛会去做按摩推拿。哪些类型的腰痛可以通过按摩来治疗,哪些不可以腰肌劳损、关节退化性疾病比如腰椎骨质增生、关节扭伤、各种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痛可以进行按摩、牵引治疗。妇科病比如慢性盆腔炎引起的腰痛,按摩的效果不理想。肿瘤、骨结核引起的腰痛不能按摩,否则容易加重病情。比如肿瘤骨转移以后,骨质有破坏,骨的皮质就会变薄,有的地方可能稍微一动就折了,这种腰痛按摩有危险性。所以出现持续且不明原因的腰痛时要到正规医院先诊断,明确病因之后再行治疗。

4.女性经期腰痛能不能捶背、拔罐经期腰痛时捶打腰背是无益的。女性经期由于盆腔充血,感到疲倦、腰部发酸,是正常现象。如果随意捶打腰背,更会增加腰背酸痛,盆腔会进一步充血,导致血流加快,经血增多,经期延长,降低自身的抵抗力。如果经常捶打腰部,还会引起其他妇科病。女性经期腰痛也尽量不要拔罐,因为拔罐活血化瘀的作用强,易使经期经血增多。

因此,如果经期腰背酸痛严重,可以适当休息,以缓解酸痛,但不宜捶腰背,也不宜拔罐。如果有痛经的话,可在经前一周,隔日做一次按摩手法治疗;也可以在来月经之前拔一拔罐,以疏通经络,缓解痛经症状。

5.腰痛患者能穿高跟鞋吗人穿上高跟鞋后,因骨盆的前倾增强,重力线通过骨盆后方,使腰部为支撑体重而增加负担,随之后伸增强,长期持续,会因腰背肌过度收缩而出现腰痛。鞋跟高度每增加1厘米,腰椎的后伸及腰背肌的收缩就会成倍增加,腰痛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大。所以,腰痛患者穿高跟鞋是不合适的,为了防止腰痛,一般人也最好不要经常穿高跟鞋。不过穿平底鞋也不见得绝对有利,选择鞋跟高度为3厘米左右较为适宜。

6.倒走能治疗慢性腰痛吗倒走就是连续地向后退着走路。慢性腰痛很多是因为腰部肌肉力量、韧带强度不够,腰椎稳定性差引起的。倒走锻炼可增强腰背肌群力量,加强腰椎的稳定性及灵活性。在倒走时,腰部肌肉有节律地收缩和放松,使腰部血液循环得以改善,提高腰部组织的新陈代谢,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7.有没有治疗腰痛的自我按摩手法一般腰肌劳损所致的腰痛,可以用拳背或是掌指关节突起部顶在腰肾俞、腰眼部位揉一揉,或用掌根在腰部从上往下推,力度根据个人情况和耐受力,以背部微微发酸为度。

肾虚型的腰痛(酸软重痛,喜揉按,劳作后疼痛加重,休息时减轻,面色苍白,心烦口干,喜暖怕冷,手足不温),可以取下肢的穴位,如足三里(在腿上外膝眼下三寸)、太溪(在内踝尖和跟腱之间连线的中点),用拇指点按,按压时以酸胀为度。

寒湿型的腰痛(腰部冷痛酸胀,转侧不利,阴雨天加剧),大多是受凉以后,肌肉发紧寒凉所致。参照肾虚型的按摩即可,也可以将双手搓热,手贴着腰肌上下搓,搓至腰部发热。 瘀血型的腰痛(疼痛剧烈,刺痛,痛点固定,俯仰不利,偶伴有血尿,日轻夜重),自我按摩解决不了,要到正规医院明确诊断后,进行按摩手法治疗及关节调整、牵引治疗等。大多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急性腰扭伤的病人,属于瘀血型。

8.平时如何养护腰部经常维持正确的坐、站姿势,以保持正常的腰椎生理前凸。

锻炼腰部肌肉。倒走、瑜伽、慢跑、扭扭腰等都可以锻炼腰部肌肉。久坐的上班族可以每天每隔段时间做扩胸运动(双肘要放平),及向后仰腰、向上牵拉等。

四季保暖。月经期、生孩子等都可以损伤肾气,因此,女性应该时刻注意腰部保暖,生理期、哺乳期尽量不穿低腰裤。

床垫厚度适中。床垫可适当加厚,中度硬度即可,从而让腰肌充分休息。

鞋跟别太高。长期站立、行走者尽量少穿高跟鞋。

骨质疏松腰肌劳损的症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腰腿痛 穴位注射治疗 当归注射液 针刺法治疗 阿是穴

腰腿痛是临床中常见的中老年病之一,涉及面较广,为腰椎骨质增生者、腰三横突综合征、 腰椎管狭窄、腰椎骶化、腰椎小关节功能紊乱、腰椎滑脱、腰椎压缩性骨折、腰肌劳损、臀 上皮神经炎等疾病的主要症状。临床治疗效果常不理想,且易复发。笔者采用当归注射液穴 位注射治疗本病68例,取得明显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采用随机对照法,将136例病人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组68例。其中穴位注射组男45例,女23例 ; 年龄最大80岁,最小23岁,平均年龄42岁;病程最长者20年,最短者3天。对照组中男46例 ,女22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21岁,平均年龄40岁;病程最长者19年,最短者5天。两组 病人的年龄、病程等资料相近,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为①腰臀部疼痛,局部肌肉痉挛,活动明显受限,活动时疼痛加重。②疼痛向下肢 单侧或双侧小腿、足背外侧放射。③站立行走时下肢麻木、乏力、发胀。④腰背部有压痛点 ,腰椎后伸受限,过伸有下肢症状。⑤直腿抬高试验阳性。⑥腰椎生理曲线变直或侧弯。符 合上述中4项,排除恶性肿瘤即可诊断。

X片及CT检查:腰椎骨质增生者32例,腰三横突综合征17例,腰椎管狭窄21例,腰椎骶化5例 ,腰椎生理弯曲变直8例,腰椎侧弯13例,腰椎后突3例,腰椎滑脱6例,腰椎压缩性骨折3例 ,腰肌劳损12例,臀上皮神经炎20例。

2 治疗方法

2.1 取穴:主穴为阿是穴。配穴为环跳、委中、大肠俞、阳陵泉、风市、太溪、肾俞等。 两组取穴原则相同,可根据病情及痛点部位每次均取主穴1~2个,随后选取2个配穴,每天 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不超过2个疗程。

2.2 操作:

2.2.1 穴位治疗组:取4ml当归注射液注射阿是穴每穴注射1ml后,交替注射2个配穴。均采 用10ml注射器,进行垂直穿刺(有硬结及条索感者则用针尖进行刮、挑、拨手法治疗),回 抽无血后注入药液。年轻强壮者宜注射速度快一些,年老体弱者宜慢。治疗过程中要注意病 人反应,并及时作出对症处理。

2.2.2 针刺组:按照临床针刺常规方法,采用传统不锈钢毫针用提插捻转法,所取穴与穴 注治疗组相同,除肾俞用补法外其余穴位均用泻法,留针30min,中间行针1次。隔日1次,1 0次为1个疗程。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治愈为腰腿痛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功能恢复正常,直腿抬高试验(-), 腰椎生理曲线正常;显效为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功能恢复,直腿抬高超过70°;有效为症状 体征大部分改善,功能基本恢复,腰椎生理曲线稍差,下肢有轻度疼痛、发胀感,不能负重 ;无效为症状体征无改变。

3.2 治疗结果:经10次治疗注治疗组68例中治愈22例,显效26例,有效16例,无效4例 ,总有效率94%;对照针刺组68例,治愈8例,显效9例,有效29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2 .4%。二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 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 穴注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4 体会

腰腿痛发生于腰部及双下肢,该部位承受人体体重及各种活动。属祖国医学痹证范畴。明代 王肯堂认为"痹证,有风、有寒、有湿、有热、有内挫、有瘀血、有气滞……肾虚基本也。 "其病因多为风寒湿邪及外伤、劳损致使气血凝滞不通,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治疗上当通络 活血、祛瘀止痛。《证治汇补》提出"治疗腰痛之法,推补肾气为先,而后随邪之所见者以 施治。"临床上首取阿是,配肾俞、阳陵泉等穴可获补益虚损,有舒筋活血镇痛功效。药理 研究表明,当归注射液具有养血镇痛功效。 注射穴位后可减轻神经根的刺激,减少疼痛;进行刮、挑、拨手法可获得类拟小针刀的松 解作用,还可帮助纠正脊柱侧弯或平腰及后凸等畸形,使突出盘间髓核移位,改善突出物与 神经根的关系,减轻或解除神经根的压迫及刺激,调整脊柱平衡,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从 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穴注除有针刺治疗的通经络、活气血作用,以达到"通则不痛"的治疗 目的外 ,还有进行刮、挑、拨手法所获的松解作用及药物持续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因此,穴位注射 与针刺两者之间的疗效存在显著差异,穴位注射当归注射液优于单纯针刺。

经临床追踪,用当归注射液治疗后腰腿痛复发较少,而针刺治愈后腰腿痛往往反复发作。且 当归注射液治疗本病较单纯的针刺疗法时间短,疗效快,治疗作用更显著。

参 考 文 献

[1]胡谷支.腰椎间盘突出症.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2]郑典铎.针刺腰夹脊穴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腰腿痛60例.陕西中医,1998;19(9) :418

[3]沙为民.穴位皮内注射法的镇痛疗效观察.上海中医药杂志,1999;(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