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

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

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创新意识;争强好胜;数学学习一、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自应该有创新意识,因为这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创新兴趣所必需的

常言道:“打铁先得自身硬”。我们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想搞好自己的教育教学,自身只有具备创新意识,改变过去学生只是一味地以数学知识传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用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来进行教学,采用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创新学习,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所以,教师要发挥好自己的引导作用,努力寻找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从自己的教学方式上,敢于破旧立新,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才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兴趣

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数学建模 学生创新能力 人才培养

近年来,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推动了高校数学建模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也成为了各高校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了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每年一次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一个有效载体,充分挖掘数学建模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数学建模的含义

数学模型(Mathematical Model)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它用数学来解决实际问题,包括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简化,建立数学模型、求解数学模型、验证数学模型解的求解全过程。数学建模不同于传统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竞赛,它注重学生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需要学生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与数学建模题目所表述的实际问题相结合,进行人为的加工处理,将实际问题提炼为数学问题,再利用数学知识对该问题求解,最后用数学问题的解来解释实际问题。

二、数学建模与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人的各种能力的综合和最高形式。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活动,表现为对知识的摄取、改组和应用,而且是一种创新意识,是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

(一)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数学建模是一种化归方法,它具有联系实际、领域宽广、案例丰富的特点,通过数学知识与应用能力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从教育哲学的角度来看,数学建模是数学教育的社会目标与自身目标的完美结合,同时是数学理论与社会实践问题的结合,这种结合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能力培养的社会活动。

(三)从教学的角度来看,运用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通过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带领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我们应充分发挥数学建模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积极作用。

三、数学建模对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

(一)数学建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洞察力。

用数学建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包括用数学语言表述问题即构造模型和用数学工具求解所建立的模型两个步骤。这其中,除了要有广博的数学知识、各种实际知识和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之外,还特别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洞察力。

想象力和洞察力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初步分析、迅速抓住主要矛盾,将新感知的形象与记忆中的形象进行比较、重合、加工、处理,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活动。数学建模中比较常用的方法是类比法和理想化法,它们的运用与想象力和洞察力有密切的关系。类比法注重对共性的比较来获取研究对象的新知识,理想化法是从观察和经验中通过想象和逻辑思维,把对象简化,使其升华到理想化的教学表述状态,它能更本质地揭示对象的内在数学规律。

(二)数学建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和发散思维。

数学建模是一种创新的过程,除了想象力和洞察力这些属于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范畴的能力之外,直觉和灵感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直觉是人们对新事物的极敏锐的领悟或推断,灵感是指在人们有意识或下意识思考过程中迸发出来的猜测或判断。直觉和灵感是人类创新能力的主要特点,因而,在数学建模中要注重对学生直觉思维的培养。但有时,数学建模中的新思想和新方法也来源于发散思维。发散思维也是数学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三)数学建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

数学模型的求解和验证多数要靠编程才能实现,要求学生至少熟悉一种编程语言,比如Matlab、Mathematical、Lingo等,对数据的预处理需要学生会用Word、Excel等软件。这些软件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和编程能力。在数学建模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自己或者他人的思维过程或结果进行检验、判断、分析和评价,这是自我调节、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也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数学建模对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

教师是教育培养学生主体,能否在数学建模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师应积极教育学生养成不断探索的精神,提出有新意的见解和方法,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培养创新能力的具体方法上有以下几点。

(一)注重积累,优化知识结构。

基础知识是创新能力的源泉。掌握的基础知识越坚实,联想、类比和发散思维的领域就越宽广,发现新问题、创造新方法、得出新结论的机会就越多,创新能力就越强。因此,在数学建模中,要优化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改变学生只会记定理、解习题的习惯,使之能够触类旁通地解决实际问题。

(二)引导思考,重视认知过程。

在数学建模中,要积极为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由想象和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并解决疑问,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新的理论和方法。

(三)设计教学,培养直觉思维。

为参加数学建模的学生提供丰富的实际问题背景材料,设置恰当的培养情境,引导学生在整体思考的基础上作出直观评价和分析,发现内在关系,把握内在规律,寻找解题突破口,养成敏锐的直觉思维习惯。

(四)一题多变,加强发散思维。

一方面,鼓励学生一题多解,探寻不同的解决同一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积极设计一题多变,通过适当改变题目的条件,寻找知识与问题之间的内在关联,培养灵活的思维方式,宽广的思维视野,强化发散思维习惯的培养。

(五)团结拼搏,增强创新意识。

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队伍是由一名指导老师和三名学生组成的合作团队。三天的数学建模实战,是团队为完成共同的目标而相互协作、不懈奋斗的过程。要充分发挥数学建模竞赛的独特优势,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意识和与人协作的精神,把握难得的综合训练契机,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总之,数学建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还有待我们在数学建模的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发现。

参考文献:

[1]于凤霞.高职院校数学建模教学初探[J].科学与财富,2010,(6).

[2]魏玉成.论数学建模对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作用[J].大家,2010,(2).

[3]王天虹,宋业新,戴明强.在运筹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筹决策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科教文汇,2010,(6).

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企业对于高素质、实践能力较强的人才的需求量逐年递增。因此,为了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高校教育需要着力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又具备专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工商管理创新创业实训课程,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操作的过程中,不仅可将专业知识进行深入有效地内化,同时也可扎实掌握专业技能。

关键词:创新创业;工商管理课程;课程构建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4-0021-02

当前,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存在一定的不足。具体表现为:教师在教学中较多地传授专业理论知识,而忽视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切实的实践类课程,导致实践教学严重滞后于理论教学。因此,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努力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课程新体系,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课程势在必行。根据目前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不足,必须切实调整培养目标,构建完整的创新创业实训课程体系。创新创业实训课程体系的整体建构共可分为三个部分(如图1所示),分别为理论学习、实训项目操作以及成果孵化,三者之间呈递进关系,需要课程教师依次逐一完成。

一、深化理论学习,鼓励应用创新

实训课程中的理论学习是前期理论学习的进一步加深,因此,实训课程较宜设置在本科学习的后期阶段,需要学生在对创新创业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深化其实践操作方面的理论学习,旨在通过操作性较强的理论的学习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实训课程的理论学习可以包括例如《商业计划的撰写》、《知识产权和技术管理》、《新企业市场营销》、谈判技巧等操作性强的理论加以学习。创新创业实训课程有效的教学成果有赖于学生在本科学习的前期阶段是否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实践能力的基础。在本科学习的前期阶段,学生主要学专业课程以及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创业实训课程则是基于此两者之上。在创新创业教学体系中,核心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呈相辅相成的关系,核心专业课程主要以理论知识的讲授为主,而创新创业课程的课程设置则应紧紧跟随核心专业课程的步伐,以实践模拟为主,课程内容应包含核心专业课程所提及的理论知识,并辅以社会调查、情景模拟、自主学习等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进行吸收内化,使学生在创新创业的课程中提升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如表1所示)。“嵌入”与“应用”、理论知识与情景认知相衔接的课程安排,为后期的创新创业实训课程教学打下了扎实基础。

二、完善实训项目流程,激发学生内在潜能

实训项目的开展以学生间的团队合作为佳,在创新创业实训项目的筹备前期,学生可自行组建团队或由教师进行统一安排,学生需要通过团队内部讨论进行合理的职责分工,职责岗位可以划分为项目总负责、市场部经理、设计部经理、运营部经理等,并通过团队讨论设计出项目概念,概念形成后,团队成员需要共同参与项目调研并进行可行性分析,并进行方案修改和项目展示。项目概念的策划及团队分工可充分调动学生的个人积极性,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个人需求。创新创业实训课程中实训项目的开展,其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去运用课堂所学,而教师则需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可以提供的资源并及时给学生提出建议想法,让学生尽可能去实现团队所制定出的实训方案。实训项目的开展以学生间的团队合作为佳,在创新创业实训项目的筹备前期,学生可自行组建团队或由教师进行统一安排,学生需要通过团队内部讨论进行合理的职责分工,职责岗位可以划分为项目总负责、市场部经理、设计部经理、运营部经理等,并通过团队讨论设计出项目概念,概念形成后,团队成员需要共同参与项目调研并进行可行性分析,并进行方案修改和项目展示。项目概念的策划及团队分工可充分调动学生的个人积极性,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个人需求。

三、孵化项目成果,建立校企合作平台

创新创业实训需要整合利用校内外各方资源,校内本科院系可设立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心,负责开展和协调各种创业实践活动;建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实验平台,促进产学研教育;充分挖掘利用校友资源,拓宽实践教学渠道。校企合作是一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它符合企业培养人才的企业需求,有利于企业实施人才战略。从项目设立到项目实践的整个过程中,课程负责人可邀请相关企业参与到项目评估环节中,多方位评估也有利于工商管理专业的立体化教学。高校与企业间的积极互动不仅为学生实现优秀且可行性强的项目提供了实践平台,推进了校企双方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校企合作也有利于优秀项目的更进一步孵化成长,使创新创业教育更具实践性。创新创业实训课程的建构提出旨在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创业意识及培养工商管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意识影响行动,行动影响结果。因此,在创新业实训前期,学生的创业意识教育非常必要。通过自我认识、创业知识、创业生理、创业心理等理论教学内容的互动传授,培育学生的创业情感,激发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和爱好。创业情感和创业动机的激发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处于积极心理状态的内驱力。基于团队合作的项目设立及实践是创新创业实训课程中的重要教学环节,这个环节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创造商机、发现商机、把握商机、利用商机的创新能力,将创业活动中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高效科学组织起来的组织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根据外部的创业环境和已掌握的创业机会确定企业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战略的决策能力和协调多方面人际关系,使团队成员密切配合、统一行动的协调能力。

参考文献:

[1]赵严伟.工商管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探析[J].教研,2011.

[2]李传军,吴昌宇.地方性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校讲坛,2011,(19):566-570.

[3]刘冉.工商管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探究[J].新课程学习,2013.

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多维实践平台

Based o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on ability of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specialized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design

Ye Hongchun1Luo Geng2Liu Lei3

【Abstract】As a practice are highly professional, teaching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ory and practice,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to form a good docking has become a focus of increasing concern in society today.This article stated the theory of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major existing problems such as heavy and light practice teaching method to a single, old defects, in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eaching on the basis of creatively raised dimensional platform based on cultivation of innovation ability and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Key words】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Practice teaching;Multi platform

一、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现状

(一) 重理论传授,轻实践训练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我们的最终教学目标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一名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在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条件下,能设身处地地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将重心放在了理论知识的的传授,而忽略了理论的实践训练,同时正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实践运用,导致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没有得到有效锻炼,理论无法与实践结合,最终导致眼高手低,常常是一听就懂,一做就错,妨碍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二) 课堂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实践教学板块缺乏变化

目前,在我国大多数高校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的课堂教学方法中,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育模式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教育模式,即通过对各种案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可是在课堂中的案例大部分直接借鉴国外,师生无法设身处地的理解、分析与归纳。通过这种单一性的课堂教学方法这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只能说是一种固定化模式。而从实践教学板块的内容上看,均沿用传统的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实习于专业基础课程设计等实践模式,促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设计型、探索型课程设计比例较低,不利于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三) 考核方式不健全,标答限定遏创新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特色就是实践性强,但是现有的考核方式无法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目前大部分高校仅仅只是通过一张考卷就测定了学生成绩,这种方式对学生的实践性价值取向与现实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培养并没有益处。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师也不应仅仅将学生的思维限定在标准答案之中,管理的艺术正体现在它的多变与灵活上。教师应从权变的思想出发,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思考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学生敢于求新求异。

(四) 教学内容不符合时代要求

人力资源管理最早是从西方国家发展而来,在我国发展的时间不过20多年,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有浓厚的西方痕迹,虽然也是情有可原,但是这与日新月异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需求相比有一定的滞后性。另一方面是教学内容的本土化过程中出现偏差,一些在西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相对重要的部分在我国特定的经济社会中并不适用,比如公平就业法律与劳资集体谈判方面,在讲授的时候需要有所取舍。而且西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背景和我国的背景相去甚远,因此在教学内容的本土化、地方化、特色化方面我们还落后于时代和市场现实的需求。这样一来,就很容易造成人才培养落后于当今社会的需要,给学生就业造成一定的阻力。

二、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趋势

(一)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由接受型教学向研究性教学模式转变

现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趋势正由单向性知识传授为主的接受型教学模式逐步向研究性教学模式转变。研究性教学模式是一种要求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知识积累为基础,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研讨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的新型教学模式。而这种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深入的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些年来,国外大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如美国大学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内必须要有600-1300个小时不等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人员招聘,面试,培训等环节上均有模拟的实践教学活动。为了跟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趋势,我们要对现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一定程度的必要改革与重构,有效提高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的产生对本专业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以保证真正培养出应用型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

(二)教学软硬件信息化是未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的必然要求

教学设施信息化在现代教学活动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比如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学更具直观性和互动性,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借助多媒体教学软件,高校可以考虑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技能实训室,让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亲身感受到较为系统、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总之,教学软硬件的信息化是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效果,是未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要求与趋势。

(三)实践教学在未来人力资源专业教学过程中愈发重要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综合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的现代新兴管理学科, 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强调理论方法的应用和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因此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总体来说,实践教学应包括校内实践教学与校外实践两大模块,校内实践教学可以通过学校购买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让学生对人力资源各个模块有所了解,同时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邀请相关单位的HR来学校进行专题讲座,研讨等活动,保持学生与社会专业人士之间的交流,促进校内实践教学顺利进行。校外实践通过搭建新型的多维实践平台,贯彻落实全新的实践教学体系,让学生从多方面了解人力资源管理学科,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努力培养出全面的知识型人才。

三、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

(一)搭建多维实践平台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坚实基础

实践教学体系是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生培养的多维实践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多维实践平台”是有机整合校内实践环节(实验、课程设计)、校外实践环节(生产实习)和校企产学研三个实践环节,形成由校外生产实习基地、校内实验室和校企联合研发中心共同组成的、面向全体学生、多角度、多层面的学生实践学习平台,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并建立以研发中心为桥梁,协调校内外学生实践环节的运作机制,促成三个方面的实践环节的协作和相长,实现学生、学校和企业的多赢局面,切实促进大学生理论知识与创新能力的提高(如图一所示)。而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正是对校内实践环节的重新整合与创新,学生通过学习相关的课程和进行相关的实验实践训练后,具有动手能力强,专业基础厚,专业覆盖面宽,社会适应性强的特点。另外,也可使学院教学资源得到优化和高效率的利用,降低教学成本。

(二)培养创新能力离不开实践教学体系综合平台

实践教学体系旨在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通过建立生产实习基地、实验室及教师工作室3大平台,整合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实训实践、创业实践等教学方法,在课内鼓励教师改革教学方法,在课外采取多角色、多场所、多类型的实践方式,并通过管理机制激励,实验室建设等举措保证时间教学体系的顺利实施。如图二所示。

(三)重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创新能力培养

在本实践教学体系中,一共有四个组成部分:培养目标,课内实践教学,课外实践教学以及实践教学保障。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 培养目标

实践教学体系是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生培养的多维实践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继承了多维实践平台的建立宗旨,拓宽大学生参加实践创新活动的途径,增加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数量和质量,努力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希望通过学习相关的课程和进行相关的实验实践训练后,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动手能力强,专业基础厚,专业覆盖面宽,社会适应性强的复合型人才。

(2) 课内实践教学

课内实践教学是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课内实践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运用案例教学、问题研究、情景模拟等多重实践教学方法,还要变末端考核为过程考核,鼓励教师改革教学办法,采取小论文、课程设计、调查报告、读书心得等等形式,由任课老师按照课程内容,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灵活选择。

(3) 课外实践教学

在课外实践教学中,同样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严格要求学生毕业论好三个结合:与所学专业相结合、与实习单位相结合、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在不能脱离实际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同时大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如我校每年都组织学生形成各个团队参与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参赛过程中,既可以让同学们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发挥创造力,学校也可以得到不少的荣誉,可谓“双赢”局面。

(4) 实践教学保障

实践教学保障措施是保证实践教学体系正常运转的必要举措,在实践教学保障环节上,我们要强化生产实习基地、实验室、教师工作室的建设,为实践教学创造良好的硬件设施。加强双向师资建设,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有效指导。同时建立起良好的管理机制、激励机制与考评机制,从根本上保证了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运行,遇到问题能及时解决,同时能顺应时代需求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 Guo Zhiwen, Reform of Business Education in China: Response to Globalization and Employability Enhancement, IMDA 13th World Business Congress Proceedings, Maastricht, the Netherlands, 2004

[2] 叶红春、郭志文.以职业生涯为导向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导刊》2005(4)

[3] 叶红春、罗庚. 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多维实践平台建设[J].《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12(11)

[4] 叶红春、龚雪.深化“团队学习”提升工商管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J].《中国教育导刊》 2011(9)

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范文第5篇

【摘要】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求下,教师首先要领会教学目标的精神实质,要用正确的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教育艺术水平才能肩负起神圣的教育使命。我们别无选择,只有在不断地学中去教,在教学中不断地去学。

全面推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每一个教师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和最终任务。笔者在生物学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了初步的探究,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1明确教学的总体目标,领会本阶段教学任务的精神实质,加强教学的目的性

教师到底应教会学生什么?直接指导着我们教学行为最根本的价值取向。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教育的重要性显得越来越明显。创新教育是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创新型人才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等三个方面的素质,因而培养创新人才的创新教育也应包括这三方面的内容。笔者以为初中阶段生物学科在创新精神培养方面的目标是:(1)创新意识:通过生物教学,让学生喜欢参加探索生命活动规律的学习活动,形成爱好,产生兴趣,培养不盲目接受现成结论的怀疑精神和一追到底的探究精神。(2)创新思维:养成独立思考,运用求异、聚合、直觉、逻辑思维方式来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3)创新能力:将所学的知识加工组合,形成新的知识网络。(4)创新品质:敢于质疑,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在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目标是:(1)获取知识的能力。(2)自主学习能力。(3)基本实验技能。(4)初步学会科学探究过程和设计简单实验方法。(5)应用知识能力:即能联系实际,分析、解释一些简单生命现象及生命活动规律。这些目标只有深入到我们教学理念的核心,才会成为指引教学方向的两盏明灯。

2建构教学情景,强化教学设计,增强教学合理性和科学性

建构主义倡导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勤于动手,重视信息的搜集与处理,提高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它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提供了理论依据。教师为学生创设轻松、民主、真实的教学情景是建构主义实施的根本保证。将问题转变为学生已有知识背景之中的问题,是实现建构主义教学的关键。例如:在学习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功能与生活习性相适应这一普遍规律时,我将问题设计为:从眼睛分布特点、牙齿特征、视力范围与视力强弱等方面,分析食草动物与食肉动物区别及意义?并由此归纳出哪些结论?这样设计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课前,他们积极搜集、查找相关的图片与资料,在边分类边对比边发现边思考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主动探究;课上,他们积极争取发言机会。在积极交流的过程中,他们发现食草动物的眼睛往往分布头部两侧,门齿发达,视力不强,甚至还发现食草动物的个体不是较小就是特大。从而得出它们的食性与防御为主的生活策略有关。而食肉动物的眼睛一般都分布在头前方,视力范围广,视觉敏锐,犬齿发达,个体适中,这与它们以攻击为主的生存策略相关。大家在互相积极建构学习过程中,总有意想不到的新发现和新问题产生。从中笔者深刻体会到:只有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才有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创新和师生实践能力共同的提高,学生才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并在学习过程中得到锻炼和尽可能多的发展。

3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指运用感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的能力。它是学生认识,获取信息必不可少的一种智能活动的能力。观察在生命科学上具有重大作用,许多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都是由生物学家通过观察发现的。笔者在多年的生物教学实践中,根据具体的教学以及学生情况,总结出以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途径和方法:3.1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和挂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挂图是生物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直观教具,它和教材中的插图都是根据教材的主要内容或者难点而绘制的,具有紧密配合教材、生动、形象、可视性强的特点。使用插图和挂图进行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通过视听感官与大脑思维的协调活动,将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不仅使学生能很好地理解教材,也使学生的记忆能力、判断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3.2通过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种加深学生感性认识的直观教学方法,更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进行生物实验时,学生只有认真观察,才能获得对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为掌握教材打下基础。在生物实验中,为使学生观察准确,教师应该:(1)要正确选用当地生物资源。(2)演示操作必须规范、准确,实验现象要清楚。(3)实验前要讲清实验装置的名称、构造、性能、原理及注意事项。(4)要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指导的方法有边讲边观察,先讲后观察,先观察后讨论、总结等。但无论用哪种方法,都要启发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积极思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4要鼓励学生打开思维,标新立异,敢于表达自己独特的观点

学生脑子里框框少,对成人司空见惯的事物能冷眼相看,提出一些新观点,虽然有时有些观点在成人看来是很幼稚的,甚至是离奇、荒唐的。教师要允许学生标新立异,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但要积极加以引导。可是有些教师看到学生想问题不符合自己的心意或教材的内容时,就训斥、压抑或讽刺,搞得学生不敢畅所欲言,使得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我们不能用我们的思维限制学生的思维,他们是未来人,应该比我们更有创造性和实践能力。当教师遇到学生的挑战时要冷静。如果教师为维护“权威”给学生当头一棒,就会摧残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保护学生“不迷信权威”的思想。敢向权威挑战是创造型人才的可贵品质,应该支持这种品质的培养与发展。如果学生的观点或主张不对,教师可以解释或引导,但对他的精神应给以鼓励。如果学生的不同想法都被扼杀,时间长了就会变的十分顺从,不敢挑战了,没有了挑战精神,也就没有了创新精神。生物新教材中有大量的探究活动和实验,这些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在实验中动手、动脑、观察、记录,发现问题,发现新知,在求知思考中自己设计,独立完成实验,激发创新,提高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