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预防医学体系

预防医学体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预防医学体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预防医学体系

预防医学体系范文第1篇

1.建设背景简述

目前,环境卫生学、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卫生化学、毒理学、儿童少年卫生学等课程的实验均是依附于理论课程,即“在完成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开展实验课程”已成为普遍教学思路,形成了“以理论教学为核心,实验教学为验证工具”的教学模式。在此背景下,学生缺乏参与实验的主动性,且实验目的多为验、证理论课中的某个结论,实验内容以及操作过程缺乏开放性与创新性,导致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难以提高,致使学生创新思维得不到有效发。

因此,为达到实验教学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显示实验教学优势与价值,构建和完善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体系势在必行1其基本思路为:在基本方法和基本手段的基础上,可将其进行以下分类,基本方法包括流行病学调查与卫生统计方法,其中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仍属于该范畴。基本手段包括环境卫生实验、职业卫生实验、食品卫生实验、毒理学实验以及卫生化学实验等。上述基本手段,是在理化检测技术、微生物检验技术、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的基础上,整合过去的基本技术,形成新的理化检验实验、生物分析实验以及生物效应分析实验等,将地方病防治内容加至人体体质测量学实验中。在此背景下,借助基本方法和基本手段,实现实验内容的划分,使得预防医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呈现新的发展特点与内涵,为构建健全的预防医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奠定基础。

2.建设模块分析

在理化检测实验模块中,主要包括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等课程,且涉及范围广,例如,空气、水、土壤的理化检测;食品理化检验及化妆品理化检验等,具有多样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培养学生科学分析能力为重点,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进而提高学生理化检测水平。

在生物分析实验模块中,包括卫生微生物检验、食品卫生学、医学消毒学等。本模块的教学以生物学实验为主线,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队整体上认识并掌握生物学实验的各种方法,掌握空气、水及食品的微生物学检验测定技术。

在生物效应分析实验模块中,主要包括卫生毒理学、毒理学基础等相关课程。本模块教学中需要适当结合动物学实验方法,学习动态染毒技术及组织标本的制作等,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环境化学因素的生物标志物检测方法,掌握环境毒物的毒性评价方法和程序,探索环境化学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在疾病控制实验模块中,流行病学、临床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多元统计分析、社会医学、儿少与妇幼保健等均属于该模块i亥模块需面对所有预防专业学生,导致工作量大大增加,进而为实现实验的模拟化和信息化提供了基础。

3.建设特点简述

3.1正确处理人才培养与教学规律的关系

人才是任何行业发展都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是保障行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参与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还必须认识到:预防医学不仅包括理论知识,而且包括实验技能操作,具有培养全面性人才的性质。换言之,在建设预防医学实验体系过程中,应避免“为了改革而改革”的思想,要在市场需求指导下准确定位,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避免出现专业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脱节的现象,与此同时,也不可因过分强调实验教学,而忽视理论基础。

3.2遵循教学规律进行课程整合

在预防医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建设过程中,课程整合有着一定的规律,绝不能机械性的将某几门课程结合起来。进行课程整合的基本要求是其内部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与逻辑关系。例如,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卫生化学、以及环境卫生学,这些课程的实验内容均以理化检验以及微生物检验为基本方法,理论基础一致,且在教学方法、教学要求、以及教学规律上还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所以能够相互进行整合

3.3推动实验教学内容更新发展

在预防医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教学内容必须与时俱进。以预防医学专业实验教学大纲为依据,教学内容不仅要包括各种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还要反映国内外本行业的发展动态与热点知识,例如,《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大纲均应纳人预防医学专业实验教学大纲的范畴当中通过这种方式,加强本专业学生对预防医学专业战略意识的培养,更好的反映预防医学专业的社会需求以及本学科的发展前沿水平。

4.建设优势分析

4.1提高学生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度

在预防医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的背景下,实验课按照实验模块成为独立设置的课程,有相应的学分与考核标准,学生对实验的重视度得到提高,表现在预习质量的提高上。在新的实验教学体系下,每次实验课课前教师会对本次实验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课堂测验,不合格学生不允许进行实验操作。通过此种方式,学生能够在实验操作前就对整个实验的原理、基本要求、主要方法、实验目的、以及教学目标等内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对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有所准备,提前与教师进行交流,有的学生还积极参与到教师备课的预实验中,队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对预防医学专业实验的重视度和完成度。

4.2提高学生对创新实验活动的参与性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更加主动与积极的参与到预防医学专业实验中,并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展开实验探究。例如,研究废弃电池的回收与利用问题、居民生活方式与健康水平关系的问题、水质变化与健康水平关系的问题、大气污染对人群健康损害的问题等等。通过主动探究自己感兴趣的实验课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提高,科研思维和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并且也加深了学生对预防医学专业后续发展以及今后从事工作的了解。

4.3提高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度

预防医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应用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由于在校期间学生就通过预防医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掌握了大量的实践知识,理化检测、生物分析等操作技能,及毒理学评价方法,故在进人工作岗位后能够很快适应本专业相关工作的要求,具有双向性的理论与实践能力,能够为用人单位所满意。

5.结语

预防医学体系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英语“四位一体”英语复习教学方法,摒弃了几十年来教师普遍采用的英语总复习的训练模式,使学生和老师都从“题海战术”中真正解放出来。只用十几套阶段练习,就把总复习三分之二的内容和时间充分利用起来,达到省时省力、事半功倍的高效率和高效益。

前言

英语“四位一体”复习教学方法给英语复习教学带来了深刻而彻底的革命。这一复习教学体系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解决英语教学长期以来“高投入、低产出”“少慢差费”状况的一项重大成果和举措,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一、“四位一体”强调“阶段”为主,全面规划,系统归纳,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四位一体”符合认知规律和当代教育理论,强调“阶段为主,全面规划,系统归纳,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改变了传统的依课本顺序,每课/单元复习的“吃透课本,抓纲靠本”的复习方式。四位一体阶段复习以系统归纳为主,在一段时间里,集中时间、精力突出解决一两个语音项目,一两个语法项目,一些课本内容,分散了难点,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是一个用较少的时间,获得最大收获的好方法。在去年的英语复习中,我采用了这一方法,虽然由于时间紧张,只进行了半个月左右的阶段复习,未能充分展开这一环节,但仍然收到了出乎意料的好效果,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二、“四位一体”突出强调练习的质量,精讲精练

“四位一体”突出强调练习的质量,精讲精练,反对“题海战术”“满堂灌”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练习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有关知识并形成技能,因此重视训练的质量十分必要。运用“四位一体a”,精讲精练,会以较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益,会出更好的成绩。为提高练习质量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训练的材料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要对手头的材料作一番加工整理,不仅考虑到广度和深度,还要考虑练习的顺序和方式。第二,讲演的例题要有扩散性、典型性、目的性。精讲不是讲得越少越好,而是要做到重点突出、中心明确、言简意赅,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三,注重复习过程中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的指导,巧学妙记,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才能化抽象为具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四,为便于防止训练难易度控制失当,应吃透大纲和考纲精神,以减轻学生负担,培养运用英语的能力为主要目标,实现精讲巧练,举一反十。

“四位一体”复习教学方法强调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重视学生与教师的情感交流,鼓舞学生参与教学,充分活跃课堂气氛,因材施教。

三、“四位一体”采取以模拟为主的复习模式

“四位一体”改变了传统只有阶段和模拟训练的两步骤,并以模拟为主的复习模式,并赋予“四位”中每一“位”都与传统不同的内涵;在以阶段复习为主的基础上,大胆推出了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两个重要步骤,使知识向能力转化有了着落。

复习就是为了提高应试能力,因此对模拟训练百般重视,热衷于让学生大做特做所谓的模拟试题、仿真试题,四处搞题、抓题,鼓吹怎样考就怎样练。“四位一体”推出了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这两个重要环节作为“四位”中的中间“两位”,这“两位”为阶段复习中获得的知识向能力转化提供了符合客观规律的、必不可少的台阶,使转化的过程有了重要且不可缺的“磨合期”,为知识向能力顺利转化提供了保证,弥补了传统复习模式的严重缺陷。

四、英语“四位一体”中复习教学法将总复习分为四个阶段,各个阶段侧重点不同

英语“四位一体”中复习教学法将总复习分为四个阶段:阶段复习、单项练习、综合练习、模拟训练,各个阶段侧重点不同。而各个阶段本身也遵循从阶段侧重的原则。从整个复习过程来看,侧重点放在“阶段复习”上,且时间安排是总复习的二分之一或更多一些时间。基础知识夯实了,再进行单项训练以查漏补缺,培养能力;进行综合训练,以培养能力;进行综合训练,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提高解题技巧,把所学知识落实到实用性上。

五、深入研讨“四位一体”,创造性地运用“四位一体”

首先要充分认识和把握“四位一体”,具体操作中会碰到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其次,“四位一体”只是提供了复习教学中“大四位”和“小四位”的基本框架、基本原则、观点以及一般的操作办法,至于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模式,每一“位”的复习内容要求等方面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研讨“四位一体”,创造性地利用“四位一体”,丰富和发展“四位一体”的理论体系,对指导复习教学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再次,“四位一体”是一种复习教学方法,是针对教师复习教学而设计的,同样对平时的单元复习、阶段复习期中期末复习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六、结论

复习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自然发展和延伸,它有着同新授课教学完全不同的自然规律和特点,英语“四位一体”复习教学方法将复习教学纳入了整个教学进程,并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和布置,填补了我国教学领域的空白。

【参考文献】

预防医学体系范文第3篇

Key words: sports,game,equilibrium solution, teaching method

中图分类号:G633.95;G633.96

引言

近几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向着大众化方向发展,人们对高职教育开始重视起来,高职教育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全国相继成立了许多公办或者私立的高职院校,高职学生也就变得越来越多。因此正确分析和了解当前高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这些学生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努力做好课堂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体育教学有三项任务:一是增强体质;二是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三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3]。因此,如何更好的开展体育教学,实现这些教学任务显得很重要。本文通过应用博弈理论来研究高职院校体育课堂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来实施教学,从而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达到教师学生都受益的效果。

一、体育课堂中的博弈理论

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博弈中应该包括博弈主体,策略集以及收益函数。而在体育课堂中就存在博弈双方:教师和学生。教师上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考评方法就是教师的策略集,而学生上课采取的学习兴趣和态度就是学生的策略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结束后都会获得相应的收益(教师的收益包括课时收入、情感收入,而学生的收益就是课程成绩和身体的锻炼)。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追求最大收益:教师希望学生有兴趣学习运动技能,在学会技能的同时锻炼身体,顺利完成课堂教学;而学生希望在体育课堂上,玩得好,还学会教师所教的体育技能,取得好的体育成绩的同时让身体得到锻炼。

二、体育课堂中的博弈模型

由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教师和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收益最大化,下面给出教师和学生的收益矩阵。

首先我们做如下假设:

表示教师上课的工资收入, 表示教师上课的情感收入(教会学生运动技能有成就感), 表示教师认真上课的成本投入(包括备课,体力消耗等), 表示就是不认真上课的成本投入; 表示学生认真上课取得的好成绩, 表示学生不认真上课取得的成绩, 表示学生认真锻炼的身体收益, 表示学生不认真锻炼的身体收益, 表示学生认真锻炼需要付出的成本(包括体力消耗等), 表示学生不认真锻炼需要付出的成本(包括体力消耗,课堂惩罚和挂科后补考需要付出的精力消耗和金钱消耗)。

从以上收益矩阵可以看出,要想得到该博弈的均衡,必须确定 和 的大小关系,以及 和 的大小关系。而考虑现实情况我们可以得出 > ,

> 。因此,这个博弈的均衡解为(认真,认真)。此均衡表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认真上课,学生有兴趣上体育课,并且认真的学习运动技能,这样教师和学生都能得到最大收益。

三、体育教学方法研究

根据我们上面分析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学学生的博弈模型结论看以出,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而教师的付出占主要位置。因此,体育教师就需要多研究课堂教学方法,然后根据学生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

(一)分组教学法[1]

教学过程中进行合理分组,可以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充满竞争和欢笑,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摆脱过去那种生硬呆板的行政分组,简单而笼统的分组轮换所带来的沉闷消极的心理空间和课堂氛围。而分组教学的目的是追求高效益,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因而,分组教学必须从教材内容、场地器材等客观条件出发,尤其要切合学生实际进行分组,过多或者过于频繁的分组轮换反而有害教学。其次,分组教学应该注意灵活性。在明确教师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分组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选择分组形式的较大的自主权,以激发学习兴趣,将原来的“要我学”改变成“我要学”。分组方式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性别分组法、行政分组法、体能分组法、兴趣分组法、友伴分组法、随机分组法、补偿分组法、健康分组法[2]。

(二)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娱乐性、综合性、教化性的特点,也具有锻炼身体的价值,它能够把我们的教育目标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其中。体育课堂教学以游戏开始往往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能力得到表现,让别人了解自己的长处,从而得到别人的赞同、认可和尊重。在体育游戏愉快的竞争和对抗中,他们能够很自然地表现出自己的体力、技能与智慧,从而得到快乐的体验,品味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开始的教学,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而且能够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运动技术和技能。但是在教学中必须选择合适的游戏,让它发挥正向作用,选择原则包括:锻炼性原则、教育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安全性原则。

(三)联系实际法

体育课不应该只是教授学生运动技能,还应该渗透各个方面的教育。所以体育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给学生讲解体育与就业的关系。现在许多企业和单位都注重体育活动,经常参加体育竞赛,或者举行内部竞赛,这样企业和单位在招聘员工时便倾向于那些既专业对口又有体育特长的人员。因此,学生如果学好专业课的同时,能在体育课堂上积极认真的学习运动技能,比如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并在平时多加练习,便可在这些企业招聘中脱颖而出,走向理想的岗位。

(四)激励教学法

体育教师在课堂常规教学中,可以多鼓励学生,当学生做练习的时候,多给与评价。做的好就表扬,或者给与物质奖励。做的不好也不要批评,而是指出错误,再亲身示范,让学习更好的学习技能。

四、结论

预防医学体系范文第4篇

新课程标准执行以来,我更加认识到了事物的普遍联系性,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知识之间有着丰富的联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教学过于强调机械练习,动作规范,教师也只是一味地“教教材”,一切必须按教材去做、去练习,而忽视了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试想体育的各个动作哪一个是原有的?还不是一个一个创建的!很多好的动作也是在无意中创建的,哪个动作成绩好,就可能被认可,所以,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在允许的情况下,自由添加、创新动作,也不妨一试。

⑴ 自由练习无所顾忌。这样学生不必担心做错了,会让学生讥笑、教师训斥了,这种练习是在一种心情完全放松的、愉快的状态下进行的,学生无拘无束,可以自由想像,信手拈来。

⑵ 自由练习时辅以老师的帮助,能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机会,不至于因为某个动作的不标准、不同让学生担心。

⑶ 自由练习,可以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可以随意编造动作,当然,这也只限于规定允许的范围内,如标枪投掷时的“交叉步”,就可以让学生另想动作,这样,就淡化了形式,突出了个性,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动脑、去分析、去创新、去学习。

⑷ 自由练习易放、易收、随意性很强,并且在自由练习中也可以互相交流、学习、启发。

可见,自由练习不失为一种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的好方法,我想体育课练习过程中,不妨留出一点自由练习的时间,这种“放羊式”的自由练习,貌似随意,但决不能毫无边际,毫无目的,教师要有的放矢、巧妙引导,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自由练习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由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个让学生自由练习的环节,让学生有所准备,围绕动作展开自由练习。如在学习“侧向滑步推铅球”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自由练习的环节,即在“预备、摆、收,滑、蹬、转、推”的基础上,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去进行随意练习,这一做法,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课堂气氛好、情绪高,既达到了锻炼的目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新的动作,如“踮步”、“跳步”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当然,自由练习也不能没有边际地去做,最后还要将学生所做的各种动作加以充分肯定,正确引导,使学生心服口服,这样既不伤学生的自尊心,又提高了教学效果,达到了一定的教学目的。

陶行知说过:“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从这点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学会如何欣赏自己的学生所创造的动作,这其中他们的许多感受和体验是我们所想不到的,在教学中我们既要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也要对他们的潜力做出正确的估计。在学生自由练习过程中,对其加以正确引导、充分肯定将会使我们受益匪浅。

“随意的”自由练习活动取得成效的关键是:确定某个动作要设计或选择一个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动作,那么老师选择动作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⑴ 教师选择的动作要面向全体学生,成绩要低,要使每个同学基本上都能完成,且具有灵活性,这样才能引起同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⑵ 选择的练习要有机动性、启发性,这样才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认识,从中受到教育。

⑶ 选择的练习要具有可塑性、创造性,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去体验创造动作的乐趣。

预防医学体系范文第5篇

2003学年本区进入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区,经上级批准,小学数学选用《现代小学数学》教科书。为了更好地体现《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我们在向教育部申报编写数学课程标准教科书立项的同时,试编了《新数学读本》,作为现代小学数学的配套读物。

《新数学读本》是在《现代小学数学》的基础上,致力于构建主题化设计与开放性学习相统一的教学模式。读本以数学主题活动为主线,将结构性的数学知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加以整合,把《数学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相联系,有机地组成一个一个主题,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力求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背景,以数学问题为切入口,展示丰富多彩的活动世界,在活动中生成数学知识。在每一个单元的起始以主题图的形式创设学生喜爱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体验“做数学”的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态度。

《新数学读本》的编写,采用建构主义知识观所倡导的主动建构求知模式,致力于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支撑学生积极情感状态下的自主性学习活动,促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这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这一理念强调了学生学习过程不仅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紧密相连,而且使学生的探索经历和得出新发现的体验成为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具体地说,《新数学读本》主要是通过知识问题化和问题知识化的设置,促使学生完成对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方法的主动建构。

“知识问题化”,是指将数学知识化为问题的形式,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结论隐含在问题之中,而不是将知识直接呈现给学生,更不是直接向学生灌输。“知识问题化”的关键是设计数学主题情境图,引发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并在教师指导下,将实际问题情境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把提出问题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数学活动。例如,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将“步测和目测”、“长方形周长”、“乘法分配律”、“长方形面积”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等知识加以整合,以“篮球场上的数学问题”为主题,从体育馆和篮球场的建造,观看篮球比赛的购票活动以及比赛过程中的技术统计等多种角度,诱导学生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转入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积极的思维活动。而在情境图中,除蕴含相关知识的图景以外,还设置了“看与问”的例子,这例子富有一定的开放性但又围绕一定的主题。因此,能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提问,既积极开放又不是漫无目的的提问,这样既有效率又不扼杀学生的创造性,这样的处理不仅能有效的促成数学知识的学习,而且能促使学生的一般发展。

问题知识化,是知识的内化过程,指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从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出发,对问题进行加工,展开基于问题解决的、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开放性学习活动,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提升原有的知识结构和对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利用原有知识结构中的知识和经验,借助实物模型、实物操作、实验……等活动,在“做数学”中体验数学、感悟数学;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在表达、交流、讨论,反思中探究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让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进行数学学习,获得数学知识,养成数学思维。如:“篮球场上的数学问题”这的单元,通过对所提问题的整顿和分类,以及必要的基础训练,为学习有关新知识作准备。从测量篮球场的长和宽开始,学习步测和目测;从求建筑工地围墙的长度,包装带的长度,屋顶扎彩灯的电线的长度等实际问题中,使学生认识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必要性,进而通过用小棒搭长方形,用绳子围长方形以及格点上画长方形等活动,引导学生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通过选购球衣、球裤、饮料以及啦啦队用品的活动,并从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比较中,引出乘法分配律;通过观察两种不同算法而结果相等的若干组算式,归纳乘法分配律,在解决球场铺地板的实际问题中,引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通过学生的操作活动,探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从计算购票金额、看台的座位数等实际问题,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新数学读本的主题化设计,力求单元主题与一节课的主题相结合。一年级上册安排了“走进数学世界”、“小动物上学”、“文具店里的数”、“我们去郊游”、“森林运动会”五个单元主题,每一节新课有明确的知识点,并配以主题图。如儿童入学学习数学的起始单元,教材以“走进数学乐园”作为一级标题,创设若干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初步感受《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各领域的学习内容。进而从“形”和“数”两个方面展开初步的学习活动。以“认识物体和图形”、“9以内的数”为二级标题。“认识物体和图形”通过玩积木,从“搭一搭”、“滚一滚”、“叠一叠”、“摸一摸”、“找一找”等活动中,让儿童初步感受立体图形的几何属性,初步认识球、圆柱、长方体、立方体。通过描或印几何体的一个面,并从观察图形和对图形的分类中,初步认识圆、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9以内的数”从学生熟悉的现实背景中,通过“看与问”、“做与说”、“练与用”等学习活动,认识1~5,0,6~9。注重在认数活动中感受和体验统计的过程,感知象形统计图。

《新数学读本》所构建的主题化设计与开放性学习相统一的教学模式,使编写体例有较大的变化,改变了数学课本“例题加练习”的编写体例,采用情境化的块状结构的编排方式,把《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既定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联系,有机地组成一个个主题,并配以主题图,凸现开放性。

《新数学读本》各册每一单元的体例结构如下:

(1)单元提问课:看与问――基础训练

《读本》在每一个单元的开始都有一幅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提问,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整理,形成本单元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组织学生基础训练,为学习本单元的新知识作准备。

(2)新课的体例:看与问――做与说――练与用

看与问:联系儿童生活实际,呈现含有数学事实和数学材料的情境图,通过学生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而这些数学问题的解决会产生一个数学的结构和模型。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的观察和分析,独立地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要使每一个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读本》根据不同的内容,对这个环节有不同的指令语,如“看与说”、“看与答”、“看与摆”、“找与说”等。

做与说:这个环节是在学生“看与问”的基础上,在每一个学生明确要解决问题之后,针对数学问题,在活动、思考和交流地过程中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独立的思考,安静地去做,不要急于让学生交流。当学生独立地解决问题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回顾,并整理在小组内交流的思路。这一环节是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让学生相互交流,这一过程是师生一起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也是建立一种数学结构和数学模型的过程。这一环节也有不同的指令,如“做与玩”、“想与做”等。

练与用:在“做与说”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数学的结构和模型,学生要巩固这个数学结构和模型,并能够比较灵活的应用,就必须进行必要的练习和应用。“练”从模仿性的练习开始,逐步的进入综合性的练习。“用”从简单的应用入手,到综合性的、复杂的应用。这一过程是学生巩固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也是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3)练习课:基本练习――自主选择

练习课以“练一练”的形式出现,是在学习新内容之后开展的基本内容的巩固训练,突破重点、难点的强化训练,知识联系的系列训练,灵活运用知识的变式训练。每一个“练一练”大体分为两部分,前面部分是面向全体的基本性练习,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进行知识再现;在再现中引导学生分析学习中的难点、重点、易错点,确定练习的重点和难点。在重点和难点训练反馈中自我评价,找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方法,组织强化训练。后面部分的自主选择,是面向部分学生的选择性练习,使其在数学上得到更好地发展。

(4)单元复习课的体例:整顿与评估――活动与探索

整理与评估: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有必要让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回顾和总结,对已经学过的知识加以整理,对自己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各方面的表现作一评估,这是培养学生回顾与反思能力的过程。

活动与探索:在学生对整个单元学习回顾、整理和评估的基础上,安排了活动与探索。这一块内容是一个单元知识的应用和拓展,适度安排了一些综合性和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索中综合运用所用的知识,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其中带*的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