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课程入门培训

计算机课程入门培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课程入门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计算机课程入门培训

计算机课程入门培训范文第1篇

教师是计算机教育的实施者,是普及计算机教育的重要保证,他在计算机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8个方面:规划组织作用、课程教学作用、教材编制作用、资源建设作用、教学评价作用、总结研究作用、合作竞争作用、榜样激励作用。通过这些分析,可以看出,计算机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必需找准认清自身定位,勇于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崭新角色:终身学习者、学生学习的导师、同事、师生间的合作者、新课程的执行者、设计者和开发者、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者。

(一)专业能力方面

大部分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欠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显得无所适从,不能将自己的知识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教学效益较低。这跟计算机课程是性质特殊的新兴学科,尚无可资借鉴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必须靠教师自己在实践中摸索和提炼有很大关系。另外,计算机教师的科研成果尚不丰硕。

(二)计算机教师专业化水平

由于目前我国高校还没有设立计算机教育(学)专业,现在从事计算机教育和计算机课程教学工作的主要是教育技术学专业、计算机专业或者其他相关专业(如信息电子等)的毕业生。而这些专业并没有专门开设有关计算机教育学方面的课程,因此他们走上教学第一线后,他们唯一的优势就是计算机知识扎实一些,操作技能熟练一些,而对于计算机学科的教学以及计算机与其他学科整合的理论、特点、方法和模式等,同其他教师一样。许多学校为了追赶形势,大搞表面化的计算机教育,没有师资,就“赶鸭子上架”,让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或者转行,在有些学校,计算机教师甚至是由学校的行政人员来兼任的,其专业化水平可想而知。调查表明,“准科班”出身的计算机教师约占58.5%,转行教师达到了41.5%。可见,计算机教师专业化的提升任重而道远。

(三)教师培训

计算机教师培训不到位,专业发展无保障。教师计算机培训应包括三种类型,一是对一般学科教师的计算机知识与技能培训,二是对其他专业的转行教师的入门培训,三是对专职计算机教师的进修和提高性质的培训,对不同类型的教师应有不同的培训要求。当前一般学科教师的计算机培训得到了应有的重视,而后两类教师的培训关注度不够,或者培训档次低,或者没有特色。这样一来,专职从事计算机教育教学的教师就被剥夺了进修和提高的机会,其专业发展失去保障。

二、计算机教师应具备的知识和专业能力

计算机教育及其课程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使得计算机教师相比其他学科教师有着更高的职业要求。

(一)计算机教师的知识结构

一个合格的计算机教师至少需要三种知识以确保完成计算机教学的基本任务,即计算机领域知识、计算机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知识以及有关学生的知识。

1.计算机教师必须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的基础可以保障其他专业知识的获取和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专业理论知识是计算机教师专业知识的一大支柱,比如,教育传播学、现代教育技术、信息网络管理等等。

2.计算机教师必须掌握专业技术知识。比如,计算机基础、Windows操作、Office应用、数据结构、微机原理、程序设计、多媒体课件开发与辅助教学、动态网站建设与开发、计算机维护与维修等等。因此,计算机教师要对这方面及相关的知识有所了解,比如电子科学、技术科学等等。

3.计算机教育与艺术密不可分,图形处理、文字编辑、动画制作、网站建设、多媒体素材集成,无不体现作者的审美情趣;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情感的培养,也需教师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

(二)计算机教师的专业能力

计算机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才能开展好计算机课的教学和课程建设、促进计算机教育的应用。

1.计算机教学能力。教师有效地开展计算机教学,必须具备多种基本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多种媒体教材编制能力、资源利用能力、教学研究与创新能力,这几大教学能力可以说是计算机教师的安身立命之本,推而广之到其他学科,也应该成为所有教师在应对信息化教学都应具备的能力。所以,计算机教师只有将其有效内化,同时提升一个档次,达到更专业的水平,方可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

2.促进计算机应用能力。开展计算机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其应用(其中主要指计算机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计算机教师应该具备相应的能力,在实现这一目标过程中起到核心作用。

三、总结

计算机课程入门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改革

从第一台计算机eniac的诞生,到今天只有半个多世纪,然而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已经覆盖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包括学校和家庭。由计算机、通信、控制技术结合起来的信息技术产业已经成为社会的第一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技术基础和保证。从掌握计算机这个"人类通用智力工具"的必要性来看,同学习语言、文字一样必须从娃娃抓起。计算机教育,尤其是计算机在中小学的教育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而有关计算机教育的改革也显得势在必行。

一.信息技术课内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

计算机普及教育推动着教学体制的结构性改革。大量实践表明,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课内外结合,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展学生的爱好、特长,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对学生的计算机教育要达到基础知识普及、科技素质训练、培养计算技术后备人才的多重任务,因此要课内、课外并举构成一个有机配合的整体。

⑴.课内教学要完成对青少年的计算机知识普及。首先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操作及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增长对计算机的基本了解和爱好,能适应学校教学中逐步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法的要求和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本人担任高一年段的计算机教育课程,所开设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正是重视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主要讲解了计算机的发展、应用、windows操作系统、汉字录入技术(五笔字型)、word2000文字处理系统,vb程序设计基础等。

计算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要重视理论知识与上机相结合。

⑵.校内、外的课外科技活动要为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提高的条件。更好作到计算机理论与上机相结合。我校一直重视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并且取得好成绩:数学、物理、化学等都有全国、省、市竞赛中获奖的。电脑兴趣小组才刚刚起步,就有喜人的好开端。晋江季延中学在近四年"中国电信杯"信息学竞赛中三次取得了初中组团体第一、两次取得了高中组团体第一、个人奖第一的好成绩。而且信息技术会考也大面积的丰收,今年高一所有学生将参加福建省信息技术(二级vb)会考。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经过我们的努力,以后定能硕果累累。我曾设想,中学也象大学一样,提高计算机的利用率,将机房向有志学习计算机的老师与学生开放。当然这样可能产生人多、设备不够的矛盾,不过凭"机票"上机能解决此问题,我校目前每天中午与周末免费开放电脑室让学生上网进行"研究性学习",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知识,也加强了信息技术的学习。目前中学有繁重的基础教育的任务,可能会对其他学科在时间上有小的影响,但若真正推行"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加强计算机教学正是其有效途径。而且能真正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素质,从而给其他学科带来好的影响。

二.关于信息技术教育改革的六点建议

现在教育体制改革正大力推行,信息技术教育改革也势在必行。

1.关于信息技术课的地位

电子计算机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和龙头,它的出现和发展,把社会生产力的水平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开创了一个技术革命的新时代。计算机把人从重复性的或有固定程式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人类智能获得空前发展。科学家们曾预言:计算机科学将是继自然语言、数学后的第三位的,对人的一生都是大有用途的"通用智力工具"。正因为如此,计算机与基础教育相结合已成为当今世界大趋势。在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是提高人才科学素养的需要。过去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恐怕不行了。社会向前发展了,跨世纪人才的科学素质应有五大支柱: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近年来国家教委提出了在中小学开设计算机课的规划,强调了计算机在中小学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十分重要和正确的,也真正体现了小平同志曾说的"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的重要性。要提高信息技术课的地位,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⑴.计算机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知道当今社会计算机的普及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计算机教学。我们肩负着"科教兴国"的历史重任。

⑵.对已有的计算机房加强管理,让设备发挥最大效能,而不是应付上级检查或为了提高学校名气的单纯的"摆设"。

⑶.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质量,狠抓计算机教学效果,干出成绩,让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看得见"有投入必有收成"。

⑷.保护和调动计算机课程教师的积极性,在考核、晋升、进修等方面与其他学科等同对待,甚至优先考虑。

2.关于课程结构与课时调整

我们的传统教育模式"应试教育",比较重视分数。时常用考试来刺激学习,"考试是法宝,分数是命根"仍在一定程度上起很大的作用。计算机课决不能再循老路。计算机应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不实践学不会,不实践学了也没有用。针对这一特点,计算机课程应以实践为主,精讲多练,让练的比重大于讲。

一个中学生坐在计算机前,他所面对的不是一般的物理仪器或化学试验装置,而是他可以用来进行学习、动手实践和进行构思与创造的环境。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还有创造能力的培养都可以借助于这个环境来实现。

鉴于目前中学生负担比较重的情况下,不可能拨出很多计算机课时,因此必须通过教学改革通盘考虑。比如有的课的部分内容可以利用计算机上,计算机课的作业也可以用于解数学题或物理题。总之,在中学开设计算机课,决不是仅仅多了一门课,给一些课时的单一问题。教育部门及学校都应做好课时的适当调整。中学计算机教学每周至少应安排2课时,才能满足理论教学与上机实践操作的需要。

3.师资培训:

面对计算机普及的大潮,师资水平的提高显得越来越迫切。目前计算机课的教师紧缺,真正计算机专业人才不太愿意到计算机教育第一线。大部分中学计算机教师是从数学和物理课转过来的,多数人边教边学,非常辛苦。加之计算机学科的知识更新极快,更加使这些老师难以胜任。为此,师资培训工作很有必要开展起来。我们从事计算机教育的老师,特别是中小学老师深感计算机文化交流的范围太小,须知搞计算机工作绝对不能闭门造车,所以迫切希望教委能多给我们一些培训的机会。

师资培训还包括对其他非计算机行业老师的培训。我校就经常利用假期对青年教师进行计算机知识的普及与培训,学校规定每周六下午为学习电脑日,早在1997年就对全校教师大规模进行电脑培训,部分老师不只通过了全国计算机一、二级考试,掌握了计算机入门知识,以及一般教学软件的使用知识,如:windows98、word(wps2000)、excel、powerpoint、ie5网络浏览器、e-mail电子邮件等。现在几乎所有老师可以通过电脑编辑打印试卷,为真正推行"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而精选试题,精讲精练,所有教师都能使用校园网络系统辅助日常教学,大大推进了信息技术在其他学科的应用。这样既提高了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又让更多青年教师能参与到计算机教学中来,从而更好推动计算机教育事业的发展。

4.要把计算机做为现代化教学手段引进学校。

现有的教学模式已经沿续了几百年,这中间有过改革,但从总的投入产出的教学系统效益看,其能力接近饱和,已经不太适应新的形势。作为新体系的物质方面的支柱,历史地落到了信息科学的头上,这里最重要的是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系统。将信息技术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势在必行,也已成为发达国家的趋势。科教兴国,重点首先是教育。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支持环境要定位在计算机和网络上。当然,限于国力,我们不能想像全国80万所中小学全面铺开,但我们又不能不开始试点。先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始试点工作,不然,我们还会贻误时机。使我们感到高兴的是我们学校算走在前列,为了推行"素质教育",我校花了大笔的资金添购新的电脑设备,还搞起了多媒体教学系统、校园网络系统,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我校真正成为"窗口学校"、省重点侨校。

5.加强学生信息化教育,有效使用校园网络系统开展信息技术教育

为了加强学生的信息化教育,还必须更好使用校园网络系统。只有学生的信息化教育水平提高了,学生才能主动接收并利用校园网络系统学习,相反,只有加强信息化教育,才能更加有效使用校园网络系统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服务。当今发达国家都把信息化教育摆在首位,我国信息化教育也必须加强,我们学校在信息课教学中不只是教会学生"掌握计算机与网络操作",还把"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所提供的强大能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作为重要内容,让他们能主动有意识地利用校园网络系统学习更多的新的知识。早在几年前我校就将计算机列为了必修课,学校成立了计算机兴趣小组和网络兴趣小组,在福建省中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和计算机竞赛方面成绩十分喜人。我们还建立了一支学生计算机管理员队伍,他们不仅能在日常的计算机教学中承担管理计算机的工作,而且能指导其他学生学好计算机。同时他们也能很好使用和管理教室里的终端设备。

6.以国际互联网为拓展,建立学校网页、班级主页、师生个人主页,从而开展"自主性学习"。

在校园网络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同时,我们以国际互联网为拓展,建立学校网页、班级主页、师生个人主页。学校网络系统对外通过高速光纤(10m)宽带网专线24小时全天联接internet网,季延中学也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网页全面介绍了学校各方面情况,开设了领导机构、光辉历程等栏目;有的教师从互联网上找到相关的资料,为做课件服务,也制作教师主页,把所教学科的一些具体内容送到互联网上,给同学们开辟了一个永不落幕的第二课堂。学校每天晚上对教师开放网络教室,中午对学生开放,让他们能上网主动参与网上文化建设。还专门组织成立了网页制作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班级主页(比如《演义二班》)和一些优秀的个人主页。同学们从国际互联网中学习到了更多新的知识,开展"自主性学习",获取了更多的信息,使学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愿全社会多关心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与改革,为"科教兴国"献上一份厚礼。

以上仅仅是本人在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的几点建议,希各位领导与同仁们指教。

参考文献

1.吴文虎主编:中小学计算机知识辞典

2.吴文虎主编: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

计算机课程入门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课堂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8-0000-02

1 开设计算机课程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快速进步,计算机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计算机科学改进了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促进了各门学科的发展。它还是人们的学习工具和生活工具,借助个人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和各种终端设备,人们可以学习各种课程,获取各种情报和知识,处理各种生活事务(如订票、购物、存取款等),甚至可以居家办公。越来越多的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将与计算机发生直接的或间接的联系,普及计算机教育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高中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开设将会从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使其能够融入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掌握获取信息与知识的先进手段,为其进一步的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2 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信息技术课在教学中地位不高。虽然目前社会、学校、家长等都认为信息技术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开设这门课程也是势在必行的。自从信息技术课开设以来已有近十年时间,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其地位还是居于高考涉考学科之下。

由于高校的招生制度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还是以高考成绩为主,进入高等院校深造是每一个高中学生的梦想。对于那些计入高考成绩的学科,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学校在行动上都比较重视,而对于不在高考记分范围内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则相对轻视,这也是近年来高中信息技术课被逐渐边缘化的原因。

2.2 学时不足,教学内容地区差异性大。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实行)》条文中规定,《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在高中教学中的教学课时应为70-140,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学校开设有《信息技术》,部分偏远地区学校则没开设,在开设《信息技术》的学校中,学时安排也达不足70课时。如果每周开设一课时,除去寒暑假、节假日及停课复习迎接期中、期末考试,一年最多上30课时的《信息技术》课程。由于课时安排的严重不足,教师在制定及执行教学计划时便很困难,随意性也较大,因此就造成了教学内容差异性大,理论实践不能得到合理安排。

2.3 教学软、硬件设施不足。信息技术在中学中的边缘化地位便决定了其师资力量水平,由于高中受人员编制、教学经费等诸多因素的约束,整体来说,高中教师资源紧缺。而信息技术教师的课时少,工资低,往往吸引不到高素质的计算机人才,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素质偏低是一普遍现象。且学校机房少,软件落后等都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所面临的软肋。

3 提出几点改善措施

针对上述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不足,简单提出以下几点措施,以期望对今后的信息技术教育有所帮助:

3.1 改变观念,提高认识。近年来,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力主实行教育改革,推行现代化的教育模式。如果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就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教师及学校领导等应该树立现代的教育理念,把计算机当作一种学习工具,而不是学习对象,利用计算机可以为学生搜集更多的学习素材。其次,应该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列入正式的考试科目内,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与制度,以激发教师与学生对这门学科的热情。

3.2 对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进行改革。(1)树立正确的教学方向。在高中的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信息技术》是一门灵活性、实用性较强的课程。高中教学应该侧重于基础,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的普及,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为将来学习专业的计算机知识夯实基础,另一方面,应该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计算机是一个辅助工具,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在中学教学中应该看重计算机的“工具”作用,高中计算机课程可以说是将来学习、工作的基础教育。最后,应该让学生接触最新的电子设备,特别是那些没用过的,这些新的电子产品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2)改变学时不足的方法。首先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规划,高中计算机课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不仅是对初中阶段的延伸,而且也是大学阶段的前期准备,要注重各学习阶段的连接。在基础教育阶段,应该材,这样有助于统一安排进度,也能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区域差异性降到最小化。比如说,在小学阶段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对计算机入门知识进行简单的讲解,这期间主要以练习如何打字、如何绘图为主,到了初中阶段则可以教授字、表的简单处理。高中阶段的教育则以普及基础计算机知识为侧重点。长此以往,便能实现“小学初中高中”的系统化教学。

3.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首先,应该普及偏远及贫困地区中学的基层设置,这些地区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必须借助政府部门、社会等多方面力量来筹集资金,为学校添设更多的计算机。比如说,我国政府已经开始执行对边远地区的补助措施,并确定了明确的补助原则与审批制度,专项资金最大限度的援助偏远地区的贫困学校,为学校增添设备与维修费用。最后,还应该鼓动社会力量为中学计算机教育作出贡献。

3.4 教学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自学能力。单一的教学方法,在短时间内可能会取得理想的效果,但是长期以往,学生便会慢慢的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多样生动的教学方法,比如说,在上课之初,老师可以提出几个问题,然后给同学预留自学或讨论时间,通过自学或讨论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这样有助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最后,老师在对重点内容、关键点进行演示。

3.5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不管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创新的教学方法,老师在教学中的地位是无法改变的,老师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教学水平。因此,在信息时代,对信息技术教师的要求也更高,信息技术老师不仅要具有一般教师所应该有的基本素质,而且要具备新时代新型教师应具有的所有素质。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充满活力的学科,从有这门学科之初到现在,其经历了其他学科所不具有的发展速度。因此,信息技术的教师也应该定期、不定期的充电,来提升自身的水平与素质,只有这样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吸引计算机专业知识扎实的高水平人员到学校中来,学校也可以组织高中在职计算机老师定期参加培训,鼓励计算机老师主动钻研。

4 总结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与规律性,导致了其在教学中存在一定问题。本文针对信息技术教学中面临的问题,相应的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以期望对今后的教学有所帮助。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求知心理,开拓更多的教学方法,教育者应该跳出传统的办学理念与思想,努力寻求新的路子。在今后的教学中,可能会面临更多的困难与挑战,因此教学者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学生为立足点,传道授业解惑。

参考文献:

计算机课程入门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第二课堂

 

一 前言随着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作为办公工具已经走进了各行各业,计算机知识也成为现代人才必须掌握的知识,为了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和用人单位实际需求,几乎所有的大学都为新生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高等院校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高计算机应用技能、拓展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但在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中,多数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师讲解、演示、学生模拟”的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意识,教学方式不适合学科课程,使得大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缺乏足够的兴趣和重视,导致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及他们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是一项重大工程。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必须以应用能力为培养目标,在校期间使学生较好掌握计算机、网络及其他相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养,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上能利用计算机解决岗位上遇到的实际问题。

二 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现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普及,整个社会正步入信息时代,计算机应用能力已成为大学生知识和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校在师资培训、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有较大投入,使得计算机基础教育得以蓬勃发展,但随着计算机普及教育的深入发展,计算机基础教学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

1、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生源所在地计算机教育存在差异,学生入学时的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参差不齐,给计算机基础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大学新生入学时所具备计算机知识差异性很大第二课堂,少数学生在高中已经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而有的学生连电脑什么样都没见过。在入学前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多限于网络的初步应用,比如收发邮件和聊天,但是基础知识仍然未达到大学计算机教学的目标。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目前,大学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中计算机文化层次的教学将会逐步下移到中小学。但由于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在今后一段时间,新生入学的计算机水平会呈现出更大的差异[1]。

2、教学内容不分层次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所有的大学为新生开设的一门基础课,但是课程的教学内容对所有专业而言毫无区别,其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都是完全相同的[2]。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面向大学各个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基础课,不同专业的学生基础不同,对计算机知识掌握的程度也不一样,而目前的教学仍停留在统一课程内容、学进度的阶段。这种统一的教学方式,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教师无法在教学上同时照顾到基础差和基础好的两类学生;另一方面,教师在学的情况下也很难培养不同专业学生利用计算机知识解决各自专业的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目前的课程中的一些内容,就会使一些专业的学生学了却用处不大,而对专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又学不到毕业论文范文。例如,学习文学专业的学生希望学习office软件,并熟练掌握,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希望学习三维设计软件,但学校在设置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时,并没有考虑各个专业的不同需求。

3、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多媒体已成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主要教学工具,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计算机的多媒体功能并未被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声音、图像、影片等功能完全被忽略,教学时还是采用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教学方式,只是简单的将课本的内容放大,计算机基础的教学简直就成了一潭死水,计算机技术发展快,计算机基础使用的教材内容更新频繁,而有些教师往往是熟悉的内容多讲,不熟悉的内容照本宣科,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计算机基础属于基础课,大多数学校多采用大班授课教学,在这种情况下,上课学生人数较多,老师无法照顾每个学生,致使学生上课时出现逃课、睡觉、聊天、看杂书现象,实验课时学生打游戏、看电影。造成学生对课程学习缺乏兴趣,无法及时消化教学内容,自学积极性差等问题。

三 针对计算机教育的改革方向

1、根据不同的专业、讲授不同的计算机基础内容

由于各高等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培养目标不同,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目标不同,所以,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也应有所不同。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第二课堂,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基础课程,是为后续学习专业课程做铺垫,学习此课程的目的主要是对计算机及相关概念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教师在讲授时应精讲与计算机专业联系较紧密的内容,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计算机课程只是一门工具课,学习计算机课程的目的是学会使用这种工具为专业服务,因此,教师应当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培养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重点讲授与学生专业联系相对紧密的内容。

对于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的改革,首先从教学大纲开始。在认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要求的基础上根据本校的培养目标,编写出适应本校培养目标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要非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两种,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每年都要对大纲进行修订,以便使教学内容适应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教学内容现代化。其次,计算机课程应该根据不同的专业有不同教学计划,选择不同的教材,有些工程性强的专业涉及到的计算比较多,艺术类专业可能会注重多媒体处理。不同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应该包括针对该专业特点的内容。 总之,各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按照重基础、强实践,突出综合能力的原则建立了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

2、转变教学理念

中国有句古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计算机教学要从讲授知识到转变到讲授学习方法,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不再是简单的讲授课本上的知识及课本上知识的上机实验,教学中要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着重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激发他们自己学习的热情及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转变教学理念,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达到和谐统一。

首先,使教师从教育者角色转到引导者角色上来。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应该把学生带到知识殿堂的门口,引导学生入门。

其次,从传授知识转到传授学习方法上来,把主要任务放到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上,把重点放在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上。

再次,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不墨守成规,照本宣科,而是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学历层次的对象,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把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紧密结合,使学生通过学习第二课堂,能够使用计算机做些简单的事情。比如在讲解WORD时,学生会理解这是一种简单的文字编辑工具。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的明信片,既打开了他们的想象空间,又挖掘了他们潜意识的艺术细胞,当一幅幅精美的明信片诞生后,他们学习的兴趣被激发,转被动型学习为主动型学习,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3、注重精讲多练的教学方式

对于授课内容要结合教学目标有选择性地进行精讲,对于操作性的内容要以多练为主。

精讲,就是主要讲清课程的重点和基础知识,不必面面俱到,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多练,即是让学生多上机操作,从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入手,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提高操作的准确性、迅速性、灵活性和协调性。

培养学生计算机的应用能力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计算机基础课是一门应用性比较强的课程,所以学生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必须在练习中培养。精讲多练教学方法中,精讲是前提,多练是关键,上机实验是重要环节。计算机基础理论课讲授时,应按知识单元组织教学,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做到精讲,教学效果生动直观,课堂传授的信息量大大增加。教师重点讲计算机能做什么,明确指出同学应该会做什么,学生通过上机实验练习来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安排较多的上机课,让每位同学认真地做每个实验,彻底改变眼高手低的学习弊端毕业论文范文。

4、注重第二课堂教学

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技能的提高,单凭课堂教学远远不够,需加强课外实践,提高动手能力。课程内容需要学生在课堂学习后通过各种方式去复习、巩固和提高。学校可以通过举办计算机基础知识讲座、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大赛、网页设计比赛、计算机知识抢答大赛等形式来开展多样化的第二课堂教学,学生通过参加这样的活动可以切实地提高自身的能力。成立计算机课余学习兴趣小组、开设计算机辅修班、成立计算机协会、网络协会,既丰富了校园文化,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并且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5、重视特色教材建设,保证计算机基础的特设教学 教材不仅是教学能够顺利进行和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重要保证,而且是课程体系的直接反映和教学摘要注意声音、图片、动画之间的相互结合,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6、加强师资建设第二课堂,努力提高教学能力

教学效果与教师队伍素质是紧密相连的,优秀的教师是高质量教学的保证。为了建设好一支师资队伍,应采取以下做法:

(1)有计划地将青年教师送出去培养。这样既改善了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又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为保证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

(2)形成制度,鼓励教师在职自学。鼓励青年教师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经常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和专家进行学术讲座,把自己的教学心得言传身教,形成一种老中新结合的传帮带体系,保证和稳定教学梯队的合理性[4]。

(3)学习外校先进的教学研究经验。每年都会组织基础教师及实验教师参加省或全国的有关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会议,并积极撰写论文和教材。

(4)严把教师关,对青年教师,要经过助课、带实验、上习题课等一系列教学环节的锻炼方可走上讲台授课。通过严格的把关,使绝大多数青年教师都能快速地胜任教学工作。

四 结束语

计算机基础在大学教育中是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在当今时代,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我们应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目标,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实施因材施,把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上面,使学生带着任务与问题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确保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确保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章瑾.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创业月刊,2006,19(7):170

[2]冯阿芳.大学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2)

[3]李霞.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探索[J],农业网络信息.2008(4)

[4]于平.应用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0.(6)

计算机课程入门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计算机教学 职业能力

会操作使用计算机是现代社会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我们培养的教育对象主要是即将从事小学、幼儿园教育事业的教育工作者,她(他)们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计算机的能力,会直接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成效。目前,广大中职学生上计算机课兴趣很浓,积极性很高,但就如何运用计算机这种现代教学手段来解决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还相当欠缺。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结合计算机课堂教学,如何培养中职学生操作使用计算机的能力,从而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已是迫在眉捷。

一、把握教学现状,定位培养目标

培养中职学生能力,首先要充分了解当前学生现状,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是计算机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关键。目前中职学生的文化素质不高,计算机基础较差,对计算机的认知程度和掌握水平参差不齐。特别在有些农村乡镇中学,计算机教学设施不完备,以致许多学生在初中学习时还没有接触计算机。即使有些学校有计算机,但没有专职教师,课表中虽有计算机课,但形同虚设,偶尔上一些计算机课,也就玩些游戏或简单打字。与此同时,在有些中职学校所使用的计算机教材理论性、抽象性强,实际操作比较复杂和困难。这使得计算机的教学成为一件比较辛苦的事情,需要付出更多的辛勤努力才能让学生学有所获。因此,在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重点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教学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使他们在原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采取“重基础,创条件;重赏识,多实践;重自学,多创新”的原则。在理论方面,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入门知识点,能理解实践操作的含义;在实践方面,要求学生能完成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在应用方面,要求学生能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二、转换教学模式,规范教学要求

计算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合理设计教学,在充分理解技能培养目标的前提下,把密切相关的理论和实际操作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制作成非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块。对非计算机专业的中职学生计算机教学可以分为以下模块:

1、对Windows基本操作模块的运用要求:文件管理单元和Windows的系统管理单元,中职学生必须学会如何建立和管理电子教学档案,对本地教学资源进行规划,以方便归类、查找和使用。熟练掌握文件与文件夹的基本操作、资源管理器的运用、控制面板配置系统的使用,如显示属性、鼠标、输入法设置、用户管理、添加/删除程序、网络连接、网上邻居、共享文件夹的设置。

2、对Word文字处理软件模块的应用要求:中职学生必须学会制作电子教案、用word批改学生作业、试卷的编制、撰写科研报告、邮件合并发放通知书、文档的输出等,能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教学流程一体化,方便教学规划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使教育教学工作更规范、更高效。熟练掌握文档的基本操作、图文表混合排版、文档高级操作( 文档合并、邮件合并、超级链接,插入脚注、尾注、题注、目录等);会使用样式、模板;会在文档中插入公式、组织结构图。

3、对Excel电子表格处理软件模块的应用要求:中职学生必须学会如何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有效的管理、用Excel制作图表,熟练掌握基本操作、数据处理、数据分析。这样能便于批改学生试卷,并整理、统计课程的考试情况及分析教学情况。

4、对PowerPoint演示文稿软件模块的应用要求:中职学生必须学会制作电子演示文稿,将教学素材进行整合,并遵循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展现。熟练掌握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演示文稿的修饰、演示文稿对象编辑、演示文稿的放映。

5、对Internet模块的应用要求:中职学生必须学会建立网络收藏夹,进行网站资源规划,以便于归类、查找和使用。熟练掌握Internet的设置、Internet的信息利用,以及教学资源的搜索、网络数字资源的存储、利用Outlook管理教学和收发邮件。

6、对多媒体及常用工具软件模块的要求:中职学生必须学会图像、音频、视频的简单处理及常用工具软件运用处理。

7、对个人计算机组装模块的要求:中职学生必须学会个人计算机配件的选择及个人计算机组装。

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职业能力

中职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本位,强调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教育,要把学生培养成技能型人才、技术型人才、技艺型人才。因此,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应成为中职教育的重中之重。

1、创设问题模块,培养自主能力。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按照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结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将学习内容设计成若干与学生生活接近、具有一定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模块,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其有目的地去探索,从而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如在讲POWERPOINT演示文稿添播放效果时,演示几张圣诞节幻灯片让学生观赏(第一张为“圣诞快乐”艺术字,第二张为圣诞老人坐着驾骑飞入,张三张为显示一棵圣诞树),接着让学生带着任务(①如何设置幻灯片中图片、艺术字的自定义动画效果?②如何设置幻灯片切换效果?③如何设置幻灯片动作按钮或动作设置超链接到任意一张幻灯片的播放?)去看书,然后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演示操作过程,小结知识点。这样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不但了解了知识点,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归纳小结的自主学习能力。

2、模拟生活实际,培养操作能力。学习计算机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我们应将生活实例引进课堂,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趣味性。如在讲免费申请、收发电子邮件时,引入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到邮局申请邮箱、如何把信写好后邮寄出去、如何取出信件等一系列程序,从而使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起来,难理解的知识点变得水到渠成了。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这样不但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3、发扬教学民主,培养创新能力。在计算机教学中实施教学民主就是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上的学习主人,让教学成为师生之间真正的对话,让学生在课堂中和谐轻松地探讨。如在进行图文混排的上机实践时,首先分六小组,每组八人进行。实践指导主题为“庆元旦电子报”,用A3的纸张分两栏,素材可以到网上查找或到自己的电子档案文件夹中查找,知识点必须要用到图片、剪贴画、艺术字、图形、文本框等,并且要求创新设计要达到50%。这样教师不但可以针对学生差异因材施教,帮助后进生快速提高,也便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

四、以考核促教学,提高职业能力

当前,中职计算机考核常采用以命题考核方式,有的为了达到高及格率,命题常为学生及格而命题,因而出现学生打字速度虽然相当快,但不会使用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而不能胜任打字员的工作。因此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我们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考核方法。

1、模块化考核法。教师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岗位能力为目标,实行模块考核制度,提出考核目标要求,学生带着考核目标来学习计算机知识、技能。如在个人计算机组装模块教学过程时,要求中职学生自己组装一台计算机来作为考核内容。从如何合理选择计算机系统配件、如何组装一台计算机并进行必要的测试、如何安装操作系统和常用的应用软件等来安排教学内容,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计算机组装调试工作技能人才。

2、课外活动竞赛考核法。中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更多地体现在课程教育之外。教师应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引导教育学生,推动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做好活动育人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如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组装、电子报、EXCEL班级管理、多媒体制作等技能竞赛,展示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

3、因人而异考核法。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不能只有共性的、统一的东西,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制定考核目标,为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可当堂考核验收,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与缺陷,让学生通过努力完成阶段性的目标,并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结合职业资格证书,选择一至二项岗位能力进行发展,从达到培养自主能力的目的。

4、小组协作考核法。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师生可共同设计课题,开放考题,规定完成的期限,完成后写总结汇报材料,记入考核档案。可引入考核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研究。如设计电子报,各小组接到任务后,根据成员自身特长,各自负责整理报刊资料,设计报刊界面、图形图像加工处理等,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小组团结协作精神。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应用性相当强的学科。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当前学生的现状,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改正教学法,强化技能训练,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努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专业化岗位人才。

参考文献

[1]韩凝华 教育技术培训教程学习指导.科学出版社,2008.1。

[2]应吉康 信息技术[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

[3]岳鸿 计算机应用基础[M].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