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空间环境设计报告

空间环境设计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空间环境设计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空间环境设计报告

空间环境设计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流浪儿童;缓冲空间;交流空间

Abstract: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family stability decreased, the number of street children will increase sharply. However, can effectively help protect accounted for only a small part of the total number of street children, street children has become a serious social problem, constitutes a serious threat to the security of society. Thus through observation, analysis of home children become homeless children after the behavior and special psychological, the analysis of what kind of environment can provide a buffer for homeless children to join the mainstream platform. Street children generally lack of care, depressed, withdrawn, heart inferiority, interpersonal skills. So the space environment for street children, should with "love" as the core "concept, increase environmental design of love" in the whole city environment design. "Love" environment setting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following three principles: the psychological adaptability, flexibility, form of social life fusion. "Love" exchange space, can make children can be completely open, and other normal children who live a rich and colorful childhood.

Keywords: street children; buffer space; communication space

中图分类号:B8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引言

流浪儿童是一个缺乏明确界定的概念。我国对流浪儿童的官方定义是“18岁以下的离开家人或监护人在外游荡超过24小时且无可靠生存保障并最终陷入困境的人”。流浪儿童是一个社会问题,古今中外都有。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统计,全世界现有流浪儿童的总数大概有 8,000万至 1亿。其中,每年美国和俄国都分别达到了100万,意大利也有30万。据《亚洲的流浪儿童》报告,亚洲的流浪儿童大约有 2,500~3,000万。这些流浪儿童由于过早地接触社会,沾染了一些不良行为,很多流浪儿童本身不具有独立生活能力,在社会上为了求得生存,有的小偷小摸、打架斗殴,有的受犯罪团伙教唆、利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对于流浪儿童若不给予及时的教育和管理,他们极易蜕变为具有倾向的犯罪群体,危害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文献资料来看,虽然对流浪儿童的研究已有相当一部分,但大都是就流浪儿童的管理、制度控制、资金来源、权利保护、心理特点等方面的研究,但从建筑学和环境行为学的角度研究怎样使流浪儿童更好的重回社会怀抱很少。本研究试图从流浪儿童的心理行为特点出发,探讨什么样的环境能为流浪儿童回归主流社会提供帮助。

2流浪儿童的行为与特殊的心理状况分析

通过一些资料分析得出,流浪儿童在性格方面存在比较严重的缺陷。流浪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冲动性强、说谎话、性格孤僻、缺乏自信和人际交往能力,这可能与他们长期在外,缺乏来自家庭和学校的监管以及长期受人歧视有关,自卑和消极是他们身上的共性。流浪儿童在流浪的过程中,缺乏来自家庭、同伴和社会的认可,难以产生自我尊重等情感。

张明锁发现,流浪儿童的基本需求已经从满足自己生存的基本的物质需求层次上升到希望得到尊重,获得自由,有和大人或其他家庭成员平等的社会地位等精神层面的需求…,这也正是我们急需关注的问题。现在很多有关流浪儿童救助的工作者都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救助工作的重点。他们认为流浪儿童一般从小就缺乏关爱,他们从内心世界十分渴望得到关爱和呵护,因此对流浪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最主要的,要以“爱”为核心。要尊重流浪儿童,善于倾听他们的心声,以一个长者的身份去理解关心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通过心理咨询活动,多给流浪儿童以激励、赞美、肯定和接纳,激发他们内在的向上动机,渐渐地使他们变得自信、敢于交流、勇于发言。通过开设人际交往知识讲座、交往技能训练教给他们交往的方法与技巧,使他们逐渐敢于和善于与人交往。通过心理教育,让儿童幼小的心灵得到阳光雨露般的滋润。

3爱的缓冲空间环境设计

童年的经历是不可替代和不可磨灭的,会影响人的一生。对于流浪儿童的救助停留在爱的健康教育还是远远不够的。任何一个孩子在某一特定时期都是有逆反心理的,既然爱的健康教育是隶属于教育范畴,就避免不了“教育”这个让儿童听起来就逆反的词,更何况是流浪儿童。本文试图探讨通过一个环境,让流浪儿童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慢慢的从心理上、行为上回归到正常儿童的行列,是主动的从心理上和情感上回归主流社会,而不是被迫的加入到主流社会。这个缓冲空间环境设计要以下面的原则作为指导。

(1)爱的缓冲空间环境设计要满足流浪儿童心理、行为的需求

流浪儿童具有很多性格缺陷,如性格孤僻,缺乏自信和人际交往能力等,流浪儿童对外界事物的情感多半是封闭起来的,我们要通过环境空间的语言去和流浪儿童对话,引导他们,满足他们的需要,创造他们喜爱的空间环境。流浪儿童比较敏感,比较容易受伤害,他们的情感更加脆弱,有时候他们更需要一个独处,黯然自伤,自我情感调整的场所,这种场所需要小空间并且具有相对独立性。有时候流浪儿童可望交流,渴望得到人们的关爱,但他们又恐惧交流,人际交往能力差。所以需要设置便于群体活动的较宽敞空间,为他们提供互相接触交往的场地与设备,使流浪儿童的交往能力不知不觉地增进。流浪儿童很多患有多动症,为了避免其平时自己对自己造成危害,爱的缓冲空间环境设计最好多一些软性的设施。

(2)爱的缓冲空间环境设计形式具有灵活性

爱的缓冲空间环境设计应提供多样的形式,多样性的交流场所满足流浪儿童沟通、游戏的需求,才能吸引流浪儿童的注意,更好的鼓励他们积极回归主流社会。灵活性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可以体现在空间的封闭程度上,可以体现在空间的尺度上,可以体现在空间布置的具体设施上。

①空间的封闭程度

空间的封闭程度会给人不同的空间感受,不同类型的人喜欢不同封闭程度的空间,间接反映人的不同情绪。所以在爱的缓冲空间环境设计中应设计不同封闭程度的空间,不仅能满足流浪儿童不同的心理需求,还能针对他们喜欢的空间间接判断他们的心理状况,并能针对性的加以引导,更好的为流浪儿童回归社会服务。

②空间的尺度

空间环境为人所用,因而人体各部的尺寸、各类行为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寸、不同心理的空间感受,是决定环境大小的最基本的尺度。儿童有儿童的尺度,流浪儿童有流浪儿童的尺度,成年人有成年人的尺度。在环境空间尺度设计时要考虑到流浪儿童的心理需求,有时候自我逃避,需要小尺度空间;有时候需要宣泄、奔跑、嬉戏,设计大尺度空间,能更好的满足他们的需求。

③空间具体设施的布置

流浪儿童性格孤僻,缺乏自信和人际交往能力等,在环境设计中,选择多样化的设施,激发他们好奇、好动、爱探索的天性。感官上提供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多样情景,满足各种流浪儿童的心理和行为需求,更好的促进人际交往,游戏中改善性格的缺陷。

(3)爱的缓冲空间环境设计满足社会生活互动性

爱的缓冲空间环境设计最终的目的是为流浪儿童提供一个回归主流社会的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他们能更好、更健康、更容易融入主流社会。所以这个爱的缓冲空间环境设计要满足社会生活互动性,让儿童在这个平台上学会与社会上的人们更好的交流和沟通。在有关环境设计的民意调查中发现,允许群众“再创造”的环境更被人们喜爱,再创作过程中能发挥使用者和群体的创作智慧。这样的环境能使大家更和睦相处,更团结友爱,更能体现出集体的力量。如果把这种被大家都喜爱的“再创造”环境设计应用到爱的缓冲空间环境设计当中,就能够把周围的居民主动都吸引到这个环境中。在这个环境中,成年人必然会跟流浪的儿童有所接触,他们对一些如喷泉、流水、泳池等水环境的再创造的行为必然会影响到流浪儿童。交往行为是儿童健康成长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是儿童社会化的动因,直接影响着他们成人以后的社会交往。在这个爱的缓冲空间环境中,流浪儿童会渐渐的消除人际孤独、社交恐惧症等,学会分享、关爱、忍让等社会生活的技巧。利用这样的渠道,使流浪儿童具备正常儿童的心理和行为,能更好的和人们沟通,更快的融入到主流社会。

4结语:

随着当前经济的飞速发展,儿童问题也日益凸显。儿童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是人类的未来和希望,儿童的生存、保护和发展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对流浪儿童的救助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一个人或一个单位就能做的,它需要全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帮助,让流浪儿童早日回归社会的怀抱。

参考文献:

张美英.流浪儿童问题的研究.救助流浪儿童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石家庄,2003

2. 张路红. 在游戏中成长——试论居住区儿童游戏环境设计.安徽建筑,2005年04期

空间环境设计报告范文第2篇

摘要:将5R原则贯通在整个设计活动中,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问题,以科学的态度和手法协调人、空间及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人类提供一个更加舒适、安全、健康的理想家园。

关键词:室内环艺设计;可持续发展;5R原则

1可持续发展与绿色设计

1.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

所谓“可持续”指的是能够将事物的某种状态或模式在时间中得以延续,是人类对认识发展深化的重要标志。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中,人们最先对可持续发展进行讨论。1980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在《世界保护策略》中再次使用了“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并号召人们“必须研究自然的、生态的、经济的、社会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中的基本关系,确保全球的可持续发展”。1983年,联合国正式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首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在既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又不会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在发展经济过程的同时,又不损害自然环境和资源,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淡水、海洋、大气、森林和土地,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安居乐业。

1.2绿色设计的含义

绿色设计也可称为环境设计、生态设计,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著名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就在他的《为真实世界而设计》一书中指出,设计的最大作用并不是创造它的商业价值,而是寻求到一种适当的社会变革元素。他强调设计师的社会及伦理价值,提出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当着重考虑到地球上的有限资源,为保护地球的环境而服务。但他的“有限资源论”并未得到当时社会的认可,直至70年代爆发了“能源危机”后,使人们意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国际上更是出现了一股新的绿色设计思潮。绿色设计体现了设计师的道德及社会责任心的回归,反映的是人们对现代科技发展所引起的生态破坏和环境问题的反思。重视再生资源的使用,尽量的减少无谓的资源消耗,利用自然的可再生能源是绿色设计所强调的根本原则。绿色设计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设计观,是一种整体系统的设计观。

2绿色设计理念与可持续室内环艺设计的结合

现今世界人口有接近一半都居住在城市,据统计到2050年这一比例很可能达到世界人口总数的80%,因此在设计中我们也必须重视可持续性发展,绿色设计是可持续发展目标与功能主义相结合的一种设计,它不能仅仅是一个提议和倡导,它应成为现今文明和未来发展的指导方向,有力的推进当代社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将绿色设计的理念渗透到室内环境设计中,做到对可再生资源的不断增值,永续利用,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开发、节约利用,为人们营造一个健康舒适安逸的生活空间,创建一个绿色的室内环境。将绿色设计理念与可持续室内环艺设计相结合,坚持可持续发展,合理分配组合室内空间的使用能源,对自然材质和新型材料的合理应用和对自然光源的充分采集以及健康的色彩色调搭配等等。在绿色室内环境设计中,严格遵循室内设计的5R原则,建立综合合理的设计观。

3绿色设计中可持续室内环艺设计的5R原则

可持续室内环境设计的5R原则,主要是从对可持续室内环境设计的重新认识和实现可持续室内环境设计的具体途径来考虑的。具体可分为以下五种原则:

3.1再思考再认识原则(Revalue)

Revalue原则意为“再评价”、“再思考”、“再认识”。自工业革命后,人们受到其获取成果的影响,开始不惜破坏地球上的生态环境,牺牲地球上有限的资源为代价,疯狂的进行各种不合理的资源浪费,甚至认为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长时间的滥砍滥伐,破坏自然,最终导致了人类自身生存环境的破坏,直至威胁到自身的生存安全,这时才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种过分的行为,重新评价传统的价值观念。特别是在当今的室内环境设计界中,盲目跟风、堆砌材料、互相攀比等等不良的风气的助长,造成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甚至文化污染,而这对于新时代的室内设计师而言,只有更新观念,以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设计进行“再认识”,“再思考”,才能重新找回准确的设计切入点,真正的认清设计的方向。

3.2更新改造原则(Renew)

Renew原则意为“更新”、“改造”,主要指的是对旧的事物的更新改造并加以重新利用。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的建设也发生了突飞猛进的改变,一座座旧式建筑被拆毁,一栋栋高挺的建筑拔地而起,而在这种盲目的“拆旧建新”的过程里所体现的更多的是人们对环境意识的淡薄。位于江西省南昌市的五湖大酒店曾是当时名噪一时的四星级高档酒店,也是当地的地标性建筑。然而这座仅仅服役了13年,建筑结构依然良好的22层大型建筑在短短的8秒之内化为废墟,按照开发商的构建,这座建筑拆除后将建成一五星级酒店。一栋建筑质量依然完好的大型建筑被拆毁,这在城市规划科学严谨的西方发达国家是很罕见的。为什么相关部门不能在原有的基础建筑上加以改造,以旧换新呢?拆除旧建筑必定会产生大量的垃圾,耗费更多的能源,进而污染环境,这与绿色设计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是背道而驰的。我们应当将更新改造的原则贯穿其中,对原有的旧建筑进行改造利用,这样不仅能保留住原有的历史痕迹,又能达到为当代生活服务的目的,这种一举两得的方法比起破坏、拆除、重建要来的更快也符合当今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3.3重新利用原则(Reuse)

Reuse原则意为“重新使用”、“再利用”,是指在可持续的室内环艺设计中,重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旧设备、旧材料、旧家具等。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室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导致室内环境在其使用寿命周期范围内的反复装修,重新设计,这对于室内环境来说,意味着其使用寿命周期的缩短,材料资源的浪费,能源的消耗等等。而废物利用则是解决该问题的最佳办法。在废弃的室内空间里,其实有很多材料是可以经过简单的处理后直接利用的,如地砖或地板经过简单的整理可以直接用于新的空间里;旧的门窗,家具也可以应用在新的环境中;一些旧构架、旧钢材同样也能用于新结构里,只要善于发现,善于利用,就可以很快的发掘出这样的旧材料,充分的应用在新的室内环境中,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在国外有许多重新利用的实例供我们参考研究,在国内室内设计中,也有“废物再利用”的成功案例,如位于深圳市梅林中康路的深圳环保科普馆,就是将“环保”,“再生”理念贯穿整个设计方案中,室内所有装饰材料,大到地板,小到桌椅,全部都是使用废弃材料进行装饰。坚持“废弃利用”作为环保的重要手段,尽管使用废弃品做材料,但是效果却一点不亚于其他材料,经过设计师的创意表现,使废弃物重获新生。

3.4循环利用原则(Recycle)

Recycle原则意为“回收利用”、“循环利用”,是指将各种紧缺资源、稀有资源或不能自然降解的物质尽可能地加以回收利用,循环使用或通过某种方式加工提炼后进一步使用。循环利用有限的物质可以节约大量的资源,同时也能够很大程度的减少废弃物本身对自然环境的污染,符合绿色设计的理论,顺应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室内生活环境中产生的生活污水经过适当的处理后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地方,如植物的浇灌、厕所的冲洗等等。不仅缓解了生活用水的紧张,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优质水的用量,保护了水资源。北京奥林匹克运动场馆外有很多移动式公厕,被称作新型生态环保公厕。该移动式公厕使用了“神舟”技术,这运用种新型技术不仅能使粪便变成无色无味的气体,连处理过的小便也可以用来洗手,而且采用泡沫代替厕所冲水,运用这种“循环利用”手段,不但节约了水资源,同时也保护了生态环境。

3.5减少降低原则(Reduce)

Reduce原则意为“减少”、“降低”。指的是在可持续室内环境设计中要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对环境的破坏和对人类的不良影响。在当今这种物欲横流的社会背景下,人类越来越贪婪,对大自然的索取越来越多,环境破坏也越来越严重,有些甚至还威胁到人类的身心健康。因此这要求设计师在选择材料的同时也应注重能源的消耗,尽量的就地取材,坚持“少就是多”的原则,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坚持可持续性的室内环境设计。室内是人类一生中度过的最长的空间环境,因此室内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的身体健康,因而在设计上要尽量提高室内空气质量,注重改善室内物理环境,提高室内的安全系数,合理的安排室内环境的使用功能,遵循人机工学的设计要求,为人类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4总结

将5R原则运用在可持续的室内环艺空间设计中,这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树立正确的生态理念价值观,勇于审视过去的不良行径;吸取传统精髓,珍惜已有的有利资源;注重对现有一切材料的再利用;对有限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循环使用;减少对大自然和人类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由于人的感官系统各不相同,对室内空间环境的要求也相差甚远,这就要求设计师们在进行室内环境设计时要依据使用者的要求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坚持室内环境设计的可持续性发展,将5R原则贯穿其中,在设计的过程中真正做到高效健康、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可持续要求。

参考文献:

[1] 周浩明.可持续室内环境设计理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 李泰铉,田桂花.绿色设计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延边大学,2011.

[3] 陈易.生态设计中的5R原则[J].同济大学,2006.

[4] 赫耘.浅谈绿色建筑室内环境设计[J].中华民居,2012.

[5] 王慧颖.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绿色设计理念[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

[6] 于苹,张将.可持续发展的服务设计[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

[7] 张兴建.可持续发展观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J].新视觉艺术,2011.

空间环境设计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独立本科;校企合作;环境设计专业

一、引言

近年来,独立本科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就业率低,就业质量整体不高,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除了与全球经济形势低迷的大环境有关外,还有就是传统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模式的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要求,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综合素质相对较低,不受企业、用人单位欢迎。

二、转型初期制约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主要因素

在转型初期制约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主要因素大致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与实践课时设置不够合理。独立本科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在转型初期,对人才培养方案以及相关课程设置逐步进行了调整,削减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时,加强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由于受长期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课程设置大而全,千校一面的“同质化”现象[1]明显。课程设置沿袭传统大而全、重点不突出缺乏特色,结果导致分配在每门专业课尤其是专业实践课的总课时不能满足课程学习所需要的课时要求,理论与实践课时设置不合理制约了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2.教学方式方法单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由于自身原因以及环境因素,以及受传统教学模式侵多年,独立本科高校的学生相对来说普遍自制能力与自主学能力较弱。而教师教学方法创新不够,教学手段相对单一,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不能被充分调动,自主学习潜力与能力不能得到很好挖掘与培养。3.学生团队合作与服务意识淡薄。在团队合作方面,目前的大学生独生子占大多数,家庭成长环境使其大多先天缺乏与他人合作与分享的习惯与意识。同时,我们的社会目前还没有形成社会成员义务服务社会的长效培养激励机制与成熟环境,因此学生团队合作与服务观念与意识比较淡薄。4.转型初期校企合作开展缺乏广度与深度。在转型初期,独立学院的环境设计专业尤其是景观方向由于专业性质、社会大环境等因素校企合作开展往往缺乏广度与深度。校企合作中的企业大多是私人企业或小公司,很少有规模实力较强的企业参与进来。校企合作双方约束性不强,合作中的企业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不能保证校企合作项目的广泛而深入的开展。这种情况直接影响到与实际工程项目密切相关的专业课程的有效开展,影响到以实践动手能力为主的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转型初期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探讨

(一)突出专业特色、课时合理配置

针对转型初期校企合作模式下环境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大而全、重点不突出、课时分配不合理,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协调等情况,可在保证专业基础课课时前提下,把专业(实践)课内容有重复、应用范围窄、特色不明显的课程去掉,留下应用范围广,与当今社会发展需求关系密切,能突出专业特色的课程。鹿山学院环境设计专业2017年初对相关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景观设计方向保留《公园景观设计》、《广场景观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等,去掉了《滨水公园景观设计》,增添符合地方与社会发展需求方向的《新农村建设景观设计》。室内方向转向以《居住空间设计》为主要特色课程的家装设计,通过一系列调整,突出了特色,又满足了主干课程对理论与实践课时的需求保障。合理增加实践课时尤其是特色专业与主干专业实践课程课时,比如,结合校企合作企业项目大幅增加《居住空间设计》、《公园景观设计》课时,鹿山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把专业实践课《居住空间设计》作为改革试点课程,由48课时增加到90课时。在增加实践课时削减理论课时同时,要结合专业课程培养要求、学生特点、教学反馈等情况,合理配置理论与实践课时。

(二)创新教学方式,加强学生自身能力培养

(1)任务驱动,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在转型初期,如何利用校企合作有利条件,创新教学方式,寻找发现学生共同特点兴趣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并形成一套约束机制,引导、帮助学生由被动式学习变为主动学习,逐步提升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与自我学习兴趣,最终养成能够自我约束的自学习惯。成为培养学生提升自我约束,增强自我学习、终身学习能力的关键。具体做法(以环境专业实践课程为例):课堂教学方面利用校企合作项目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将课堂教学与课下作业任务布置相结合。根据课程内容章节与课堂讲授进度,结合企业实际项目,以作业形式分配任务给学生,引导学生完成在课下资料查阅、企业走访、项目实地调查、调查报告撰写与PPT汇报等模块作业,并配以奖惩机制。把作业模块分成不同的比例分值,对于按时完成并完成作业质量比较好的个人或小组给与适当高的分值或加分,对于不能按时完成或完成的质量不好的学生酌情扣分直至不予及格。促使学生为按时保质完成布置的作业任务不得不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与探究。(2)项目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团队合作与服务精神培养:大学是学生思维方式、价值观、行为准则、意志成型的重要时期,作为为社会培养环境设计人才的环境设计专业,应当将环境设计“以人为本”,“服务社会”“团队合作”的理念贯彻到学生四年专业学习始终。项目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是根据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企业实际项目相结合,以班级学生分组合作、互助学习完成一定教学任务的学习方式。以《公园景观设计》这门课程为例,将企业实际项目引入该课程,真题真做。全班学生根据个人意愿自由组合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3—6人),这门课程作业分为:前期资料搜集、项目实地调查、调查报告撰写、PPT演讲、方案构思与设计草图绘制、CAD扩初图与施工图绘制、电脑建模、景观植物配置设计、效果图制作、PS效果图片、图册打印、设计作品PPT制作与演讲交流等多个步骤以及多个模块。这几个步骤及模块既前后连贯、相辅相成又相对独立,构成一个完整的公园景观项目设计作业任务。首先,每小组成员分别根据自己兴趣与擅长以及根据每个模块作业任务量多少来承担一个或多个模块作业任务。每个小组成员除了要努力完成自己承担的模块作业任务外,还要相互合作、互相帮助,积极配合并帮助小组其他成员完成其他模块的作业任务。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只有项目的全部模块作业任务完成了,才算是小组完成了本课程的全部作业任务,才可以给出本课程的成绩分值。校企合作下的项目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使学生与社会实际接触,整个工程项目过程始终贯彻设计“以人为本、服务社会大众”的理念,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与服务精神[2]。

(三)政、校、企三方配合促进校企合作开展

要解决在转型初期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企业合作积极性不强,校企合作质量不高,校企合作无法深入开展的情况。除了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本身努力寻找与企业的有效可行性的多途径、多方式合作方式外,更需要政、校、企三方的积极配合。因为作为企业来讲,一切活动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而独立学院是教书育人为目的的半盈利性机构,在转型初期,在校企刚刚开展合作初期,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更多的企业承担帮助学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企业付出的多获取的少,因此企业尤其是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有实力的企业往往有比较健全的规章制度与成熟的设计施工与培训流程,非常有利于校企合作模式的深入开展。目前,鹿山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景观方向现有合作的景观设计公司远远满足不了专业教学与学生实习、实训、教师挂职等需求。要企业尤其是有实力的景观设计企业积极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需要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与鼓励,比如:制定相关政策要求地方有实力的私企或大型国有设计企业必须每年承担有一定量的为地方培训设计人才的任务,积极鼓励并支持企业与相关院校合作为社会培养人才,并为此设置一定的奖惩措施。促使企业积极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作为学校方,一方面学院要积极鼓励环境设计专业走出去与园林景观设计企业合作,并为之创造条件与提供尽可能的帮助。另一方面,环境设计专业自身在积极走出去同时,要结合转型初期现有条件不断探寻切合自身发展的可行性校企合作新思路,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适合校企共同发展、双赢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只有这样才会吸引到设计企业尤其是实力雄厚的园林景观设计企业或单位不断加入进来。有政府政策扶持,有学校自身的积极努力,有实力雄厚设计企业或单位积极参与,校、政、企三方积极配合,互利共赢,校企合作才能得以顺利开展。转型初期政、校、企三方相互配合与扶持下的校企合作模式,为今后校企合作项目实施的广度与深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与保障。环境设计专业作为与工程项目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校企合作项目的实施与深入开展,对于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创新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服务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等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结语

本文在教学实践基础上对转型初期制约独立本科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了可行性方案探讨。以期能找到最佳的全面提升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作者:李秀玲 单位: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

参考文献:

空间环境设计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室内设计;色彩;效果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132-1

色彩给人的感觉向来是最直观的,也是最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不同年龄的人对于色彩的理解也不相同,儿时我们眼中的彩虹色,是现在我们认为的不同颜色按照不同比例的调和色。人们对于色彩的理解和想象也会受到文化背景和时代的影响。因而,在进行室内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到不同色彩给人们的感受,进而为人们打造一个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

一、不同色彩给人们的视觉和心理感受

不同的色彩给人们带来的视觉和心理感受也是不同的。人们对于色彩的感受会使人的情绪产生变化,进而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具体来讲,色彩给人们的感受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方面,冷暖感。虽然色彩没有温度,但是由于色彩会给人们带来联想,因而人们会对不同类型的色彩产生不同的感觉。比如红色、橙色,骄阳似火,自然界中带给我们光和热的火焰和太阳就呈现出这几种颜色。因而,这几种能给人带来温暖的联想就被称为暖色;同理,那些给人带来寒冷感的颜色就是冷色。第二方面,软硬感和轻重感。色彩的纯度和明度的变化,会给人带来软硬感和轻重感。那些高明度的浅色不仅仅会使人感受到柔软,还会使人感到轻松;而那些暗的纯色则给人刚强的感觉。第三方面,空间感。色彩给人带来的冷暖、轻重、软硬的感觉组合在一起就会影响到人们对于空间的感受。比如,同样面积的色块,如果是暖色的,并且是高彩度高亮度的,不仅仅会使人感到大,还会给人以近的感觉。

二、室内设计中色彩的设计和搭配

室内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根据不同的色彩进行搭配,进而体现出业主想要的感觉。在设计的过程中,色彩的选择和搭配主要分为三步,第一步是对主体色的选择;第二步是确定背景色;第三步是确定点缀色。

(一)主体色的设计

室内环境设计的过程中主体色设计主要指的是对家具一类陈设的色彩设计。由于主体物在室内环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而在设计过程中选好主体色就等于为整个室内设计奠定了色彩基调。主体色的设计要考虑整个室内设计的色调,而后续的色彩设计都要和主体色相互呼应,进而营造出不一样的感觉。例如,当室内色彩的主色调为蓝色时,主体色就要选择和蓝色相适应和融合的淡蓝色或者绿色,从而保证整体色彩的和谐。设计的过程中选好主体色,不仅仅可以保证整个室内的色彩和谐,平衡还可以在后期室内环境的使用环境过程中促进色彩功能的提供。

(二)室内环境设计过程中背景色的设计

背景色在室内设计中占据的比重最大,背景色主要分布在室内空间的基础环境中。背景色不仅仅可以起到调控室内色彩的作用,还可以烘托其他的颜色。背景色的设计没有固定的原则,可以根据顾客的需要或者根据要呈现出的感觉。例如,老年公寓的背景色就可以设计为较为轻柔的颜色,进而营造一种安静、温馨的气氛;如果是一般的家庭公寓就可以针对不同的空间的功能,设置不同的背景色,年轻人的房间就可以将背景色设计为活泼动态的粉色。

(三)室内设计过程中的点缀色的设计

点缀色的设计属于室内设计中的收尾工作。点缀色的设计是在室内的设计基本完成之后,通过某些特定颜色的点缀,来升华室内环境的色彩设计效果。做好点缀色的设计,不仅可以体现出某些色彩特殊的魅力,还可以起到某些特定的功能。比如,在快节奏的写字楼内,为了缓解工作人员的压力,可以在室内摆放一些绿色的盆栽,这样既可以缓解室内紧张的气氛也可以为工作人员提供一个环保的工作环境。

三、室内环境设计的色彩效果

在室内设计的过程中,通过色彩的搭配和设计可以重现建筑物的性质和作用。一般来讲,室内的色调是由背景色决定的,之后,利用主体色的地位,通过色调的变化来呈现出不一样的感觉。

室内环境设计的过程中色彩的效果还和功能分区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空间的色彩效果,会直接影响到使用者在空间中的心情。因而,为了更好地呈现出设计效果,设计人员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室内的功能,进而通过色彩的搭配呈现出不一样的效果。

四、结语

自古以来,人们就赋予不同的颜色以不同的特点。比如,绿色代表生机,红色代表热情,紫色代表高贵等。色彩的搭配水平的提高不仅体现了我国室内设计行业的发展,也表明了目前我国在室内设计过程中对人的情感的尊重。随着色彩的效果越来越明显,为了更好地利用色彩的效果提升室内环境的设计质量,设计人员就要不断加强对色彩的理解,不断完善自身的设计水平,进而为人们营造一个更为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秦栗.浅谈室内环境设计中的色彩作用[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1,(05).

[2]郭辰.浅析色彩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大江周刊(论坛),2013,(04).

[3]康宗社.建筑内部空间中的色彩搭配艺术[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3,(01).

[4]焦静.浅谈室内环境设计中的色彩效果[J].艺术科技,2013,(04).

空间环境设计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环境设计;表现技法;课程教学;改革

高等教育的教育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课堂教学是教学环节的重要一环,教学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质量。结合环境设计专业特点和课堂教学实际,突出现代教学特色,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构建现代课堂教学新模式,进行教学观念和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是必要也是必须的。环境设计表现技法课程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其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因此,深入研究手绘技法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新观点,对其进行调整和改革具有重大的教学意义。

一、手绘表现技法在环境设计专业中的重要性

专业表现技法课程是环境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典型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视觉形象思维能力和表现操作能力,即培养综合创意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这类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专业课程的教学,在环境设计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表现技法运用的好与坏,在以后实践中直接影响设计创意的表达,决定方案是否被采纳,因此,表现技法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大众审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存空间设计提出更多更新的要求,设计师也面临新的挑战。近年来,随着电脑的普及,精真的电脑效果图逐渐取代了手绘效果图,设计师们手中的喷枪、钢笔也变成了鼠标、键盘。但无论电脑或是手绘,都是设计师的工具,不可偏废。好的设计师不会拒绝新工具,但他选择的工具必须是为设计服务的。前些年,国内外不少设计师认为电脑设计终将取代手绘,全新的视觉训练方式将取代传统的美术训练。但长期的设计经验告诉我们:手绘草图在表达设计构思、扑捉瞬间灵感时有着电脑无可比拟的优势。一名设计师审美能力的提高更是离不开长期的艺术积累,而艺术积累的最佳手段就是草图训练。事实上,近年来国内外不少设计院校纷纷加大了徒手的课程设置;艺术设计的核心是“创新”, 只有创新精神和创新努力,才能使设计具有差异性,从而带来艺术设计的活力;一些比较高端的设计机构也转而青睐手绘图纸,认为手绘更能直接反映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师的真实水平。因此,手绘表现技法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手绘表现技法课程教学改革

为了适应设计教育体系的发展,结合表现技法类课程教学工作,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主要从教学观念和教学内容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做到产学相结合、国内国外相结合、理论原理相结合的三结合原则。

(一)转变和更新教学观念

目前我国大多数工科院校学生在入校开设的基础课程仍然保持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如:设计素描、设计色彩、三大构成等课程,在教学中过分强调学生的技法能力培养却忽视了独创能力的培养。环境艺术设计主要培养的是设计师的空间造型能力,需要设计师能准确把握空间比例关系,会利用素描、色彩、构成的表现语言与方法,进行设计意识的训练和培养,增强学生严谨准确的造型能力和表现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和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说明该课程的作用和目的,以及对其在以后的设计上的帮助,引导和培养学生创造思维习惯.需要在教学内容与训练方法必须完全针对课程的专业特点行设置。

(二)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手绘表现技法课程教学方法主要有:临摹训练法、系统教学法和程序教学法三种教学方法。

目前本科院校课堂教学主要采用临摹训练法和系统教学法两种教学方法,临摹训练法主要以临摹别人的画稿为主,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主观动手方面存在不足,当学生脱离临摹稿是就显得不知所措,无从下手,达不到独立设计的目的;系统教学法主要是从透视、构图、设计、色彩表现的理论知识出发进行非常系统的学习。该教学方法根据所学理论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完成效果图,前期需要辅助绘图工具,后期学生容易依赖绘图工具,此教学方法绘制出的效果图比较客观精准,材质表现真实,由于设计不是机械的绘图,该方法在徒手表现创作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局限性。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要改变以往教学模式融入程序式教学方法,程序式教学方法是从临摹、写生、专业考察到设计创作循序渐进地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学习方法,增强学生主动性、独立思考、独立设计表现的能力;具体实施过程如下:第一阶段为临摹阶段,该阶段使学生对表现形式与技法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第二阶段写生阶段,让学生脱离画稿选择实际空间写生或专业考察,该阶段训练学生把临摹过程中掌握的表现技法运用到实际写生过程中,将这些技法学以致用。第三阶段为初步学习专业设计的过程,让学生收集一些空间设计的图片,对其中某个空间局部的造型、色彩、材质进行变换和调整,或者将几个空间中的局部进行置换重组,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训练学生独立地、主动地对空间进行积极思考规划的能力,在改变图片中原有设计的同时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独立设计思维与表现的能力。在这个阶段中老师设定主题,让学生尝试自己独立设计空间,学生根据主题去思考、搜集资料、画草图、修改草图到成熟设计作品的完成。同时老师讲授相关设计原理、方法、风格等专业知识,使学生对后置专业设计课程做好衔接,形成自然过渡,使学生真正明白学学习每门课的目的与意义,各课程间的关系与作用达到有的放矢、学以致用。

(三)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本课程的教学应注重实践环节,通过设计表现技法的实训和实例演练,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某环境空间中的表现效果图。课程的授课内容应随设计行业发展状况随之调整。传统的平时成绩+考试成绩的考核方式不适应该课程的考核,因此课程考核方式需要改革。

更新传统考核观念,注重能力测试单门课程考核由多人成立考核小组,根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的能力目标,以能力测试为中心改革专业课程考核方法,将有利于改善当前课程考核的不足。提倡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关注过程性考核。单凭结果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能力不符合实际,要注重过程性考核,课堂评价也是主要的考核内容。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还可以通过面谈、书面报告、讨论问题等方式考察和评价学生。

课程考核与设计项目、职业资格和技术等级鉴定接轨。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以尝试引入项目教学,或以该课程相关的技能证书代替这门课程的成绩,以提高考核评价的社会可信度和有效度,同时让学生可以熟识实际设计项目和得到相应岗位的资格证书。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适应当前设计专业的教育发展趋势.研究和改革表现技法类课程是很有必要的。通过以上几方面对技法类课程改革的实施,在教学中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实践,以求更好的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