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绿色建筑规划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建筑;规划设计;绿色设计
建筑规划是建筑物建设过程中的基本环节,也是整个建筑过程的基础,建筑规划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座建筑物的节能减排效果能否实现。因此,规划设计是绿色建筑的关键阶段,必须对规划设计充分重视,探讨如何实现绿色建筑的目标。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应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所处的地理环境,采取合适的技术,优化建筑物设计,遵循一定的设计理念,从设计技术、能源利用等方面进行创新,合理布局,获得建筑物的整体效益,实现建筑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建筑规划设计中的绿色设计理念
(一)有效节约能源
建筑规划设计中的绿色设计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要求在绿色建筑中有效节约能源。也就是在建筑规划设计中要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阳能等,选择节能的围护结构,根据自然通风合理设置风冷系统。总之,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尽量减少空调以及采暖的消耗。
(二)有效节约资源
绿色建筑的要求之一就是要最大限度的减少资源的消耗,因此,在规划设计中,要选择合理的方案,减少建筑材料、水资源等各种资源的消耗,实现节约资源的目标。
(三)与自然协调
绿色建筑的终极目标是使建筑环境与当地的自然条件相适应,实现协调发展。在建筑规划设计中,要充分借助当地的自然条件,把人类的居住环境融入到人与自然的大环境中,实现人类生活回归自然的目标。
二、建筑规划设计中的绿色技术设计
(一)建筑单体设计
建筑单体的设计要合理选择布局,使得设计的建筑能够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充分利用当地的主导风向、自然采光;借助一些先进的分析技术,如:风洞模拟技术,然后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精确分析,拓展建筑的功能,提高建筑物的自然通风率;在建筑物的适当采取一定的隔热措施,优先选择自然降温的方式,以减少对技术制冷的依靠;据实验数据显示,建筑能耗会随着建筑形体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应当优化建筑物的外形,减少能耗;合理进行平面布置,可以在建筑物中将储物间、机房等布置在建筑物的南侧或者西侧,减少热量,降低室温。
(二)建筑围护设计
1.外墙
建筑物要实现的功能是冬暖夏凉,因此在外墙设计上,应当采取一些具有保温隔热功能的技术和墙体材料。在建筑物的外表面,可以进行浅色处理,从而降低热量吸收;还可以把建筑物外面的硬化区域改成绿地,减少室内外地面温差。墙体材料可选用复合轻墙板,同时要加紧研究具有良好生态功能的墙。
2.窗
窗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关键因素之一,因为窗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室内热量的保留和损失。在窗的设计上,第一,根据当地的地理位置,决定窗墙比例,在窗上安装可控制的窗帘;第二,为实现保温性能,可以安装多层窗,来提高保温性能;为降低辐射影响,可以安装防辐射玻璃,减少辐射入侵。
3.屋顶
为了实现保温目标,可以在房顶上使用具有很好保温性能的材料,如隔热砖、保温板;为了降低热量侵入,房顶在设计时,必须设置一定的隔热层,利用当地的通风条件,借助风力把隔热层的热量带走,除了利用技术条件设置隔热层,可以蓄水隔热,在房顶上种植水生植物,吸收太阳辐射,或者是利用蓄水的蒸发作用减热,还可以在房顶上覆土种植大叶植物,遮阳防热。
(三)空调设计
1.采暖设计
采暖主要是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分为集中采暖和分户独立取暖的方式,随着各种新技术、新能源的不断应用,多元化的采暖方式不断出现,用户在采暖时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采暖方式,如:太阳能取暖、辐射取暖等。
2.制冷设计
夏天,人们主要是利用空调进行制冷,但是这种方式能耗和排放量较大。因此,第一,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利用自然通风的方式降低室温,并可以实现室内外空气的流通,减少室内有毒气体的存在;第二,可以大力发展被动式通风空调技术,这种技术是应用热压和压力差,实现对流通风,不需要发动风机和制冷,基本实现无消耗;第三,研发和推广VRV系统,这种系统的传输介质是制冷剂,并能根据风荷的变化,自行调整。
(四)新能源设计
在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为了减少能源消耗,应当尽可能的使用绿色能源。在建筑物的规划、建造过程中,应当优先选择太阳能技术。第一,可以大力发展被动式太阳能技术,通过建造一定的“通风塔”,根据热量的变化带动气流的产生,温度低的气流会降低室内的温度;还可以在房顶上安装太阳能吸收器,利用太阳能的集热功能,供给房屋内的洗澡用水;第二,在寒冷地区,可以把建筑物外面的围护层设置成蓄热装置。
(五)绿色景观设计
绿色景观设计的目标就是使建筑物融入到所处的环境中,实现建筑物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协调。进行绿色景观设计,必须依靠一定的景观生态布局思想。
1.设计居住环境
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要把人类的居住环境融入到自然环境中。把人文景观和阳台、道路、院子的绿化有机结合起来,融为一体,构建一个绿色家园,可以在屋前、屋后进行植物的绿化,在道路的两旁种上树木,在建筑物的中心位置设置绿色广场,建立人文景观,总之,可以打造一个供人们休闲、娱乐、生活的城市森林家园。
2.设计水文景观
水是绿色建筑中的动态元素,水对人类的生活质量有重要影响,没有水,就缺少了生气。因此,在建筑规划设计时,必须设计一定的水文景观。例如,可以在建筑小区中建造喷泉,与人文景观相协调,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建造人工湖,建造一定的假山,将人类的建筑环境融入到美丽的湖光山色中,真正实现人类居住环境的自然梦想。
3.设计室内绿色生活环境
室内生活是人们朝夕相处的地方,在室内环境中,我们可以养一些合适的植物,不仅可以起到装饰室内环境的作用,还可以净化室内的空气,吸收有毒物质;还可以创造条件,让光线充分进入,从而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免遭有毒物质的侵入。
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绿色建筑打造的是以舒适、安逸、绿色、环保为宗旨的居住环境,适宜人类的长期居住。为了实现人类的居住环境和城市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在建筑规划设计中进行绿色设计,遵循节约资源、能源与自然协调的设计理念,进行建筑的单体、围护、空调和居住的景观设计,真正实现人们的绿色建筑梦想。
参考文献:
[1]杜海龙,徐小伟,李冰.低碳生态城市中绿色建筑规划方法研究[J].学术研究,2013(26)
[2]毛志兵.中国建筑推进绿色建筑最新进展[J].施工技术,2013(08)
[3]许德毅.绿色建筑和绿色城市的关系解析[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4]王建清,高雪峰,宋凌.2011年度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统计报告[J].建设科技,2011(06)
关键词:绿色建筑;减少污染:降低能耗;技术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如今生活在都市里的人都渴望回归自然,希望更多地与大自然接触。但住宅建筑仅有绿色还不能说其具有生态性,住宅的生态型是以绿色为基础涵盖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等多种理念;而生态建筑这一称谓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就已存在,但在国际上尚无统一的定义,目前,建筑界普遍认同生态建筑应是可持续发展的。由上个世纪第一届国际可持续建筑会议上,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有效利用资源和遵守生态原则的基础上,创造一个健康的建成环境并对其保持负责的维护。所谓生态建筑,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等,合理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建筑和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以满足人们居住生活的环境舒适,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2006年,建设部颁发了《绿色建筑评估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目标是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1生态建筑的设计目标与原则
生态建筑的设计思想是在上世纪不断发生地区性的环境污染和全球性的生态环境恶化的过程当中,不少学者和建筑师对现代工业文明开始进行深刻反思的产物。生态建筑系统是一种坚持师法自然的理想建筑系统,它大幅降低非再生能源的绝对消耗,采用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对物质和能量逐级、合理、综合应用,有效利用可再生资源,力求把建筑生态系统纳入生物圈物质循环系统,从而避免或减轻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1)生态建筑的设计目标是在满足功能和空间需要的同时,强调实现资源的集约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生态建筑强调资源和环境,强调建筑在整个寿命周期内要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和降低环境污染。生态建筑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基本目标包括:①尽可能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②把环境和建筑的污染降到最低;③保护自然生态环境;④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外环境;⑤使建筑功能质量目标统一;⑥使建筑生态、经济取得平衡。
(2)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是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条件下利用适当的技术,发展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物质空间。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系统,考虑节能节水、方便美观、适用等因素,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营造良好的建筑生态系统,将建筑设计成为和谐、良性循环的人工生态系统。
2生态建筑的设计策略
针对生态建筑的设计目标和设计原则,生态建筑的设计策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2.1建筑规划设计
建筑规划设计从整体角度把握人类生态系统的结构,以生态为基础进行整体规划和生态规划,合理利用土地,有效协调经济、社会和生态之间的关系。根据自然的本质属性,组织各功能分区,使建筑群的能流、物流畅通无阻;合理确定建筑物朝向、间距、形体、绿化配置等内容。注重场地设计,尊重设计地段内的环境,植被的特点,因地制宜,力求最小的土方量,减少对土壤的破坏。合理组织交通,减轻地面上各功能区域的相互干扰。根据地形特点,利用建筑周边环境及其本身的形体处理通风和光影关系,组织立体绿化和水体,改善建筑小气候,使人们生活在绿色、具有生命力的生态环境中。在生态建筑规划设计中要把具体建筑看成是城市建筑大系统的一部分,与城市建筑大系统相联系,使建筑内部难以消化的废物成为其它元素的资源。
2.2建筑方案设计
设计人员要把建筑视为一个微型生态系统,通过生态设计充分有效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能量,考虑建筑空间的形体与自然空间的联系,采暖、通风、照明、电气等方面的高效与协调等,降低系统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建筑方案应充分利用太阳光、阴影,选择合理的建筑朝向和建筑体型;营造良好的局部建筑小气候,使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相结合,加强人与自然的联系;建筑空间多样化科学化,加大使用功能的灵活性和空间的可变性,留有变化余地,经过改造和装饰可以再生使用。建筑方案应合理确定建筑体型。建筑的细高比越大,热损耗,热吸收也就越大。以立方体建筑为例,最经济的比例是1:4(高:宽)。因此夏季降低建筑的热吸收或冬季减少建筑的热损失不仅是简单地取决于朝向,建筑形式及体型系数也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2-3建筑技术设计
生态建筑不仅应从设计方案上考虑与生态环境的结合,而且应该在建筑材料、施工、节能等方面处处体现生态化。首先,建筑设计中要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通过适度使用现“地方资源来满足地方需要,减少对外来特殊物质的选用,提倡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建筑材料来达到建筑设计生态化;应该更多地使用可再生能源建材等天然节能型材料”。注重技术的生态建筑的特点在于:利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固定的建筑结构变成相对于气候可以自我调整的围合建筑。如以绿色植栽代替分隔墙体,将空间分隔,营造绿色墙或选用活树木来代替墙壁、梁柱,更好地使建筑与景观一体化。
【关键词】城市绿色建筑规划设计;研究分析;问题现状;解决对策
引言
随着当前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的增强。在当前的趋势之下,不仅应当增强规划,同时还应当保证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更好的增强建筑设计的水准。总的来讲,高质量的城市绿色建筑规划设计,需要有设计以及思想意识方面的保障,其对于提升整个城市的形象以及自身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准均有着重大的意义。另外,在实践的城市绿色建筑规划设计之中也应当全面的遵循其中的原则,以健全的思想和成熟的理念稳步的实现设计水准的改进。在工作当中应当及时的对传统项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及时的进行归纳和完善,以更好的实现设计效益的提升。
1.城市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概念和价值
在当前现代化的建筑事业发展前提基础之上,应当加强对绿色建筑设计相关工作的细致分析,以更好的减少建筑施工过程之中各种资源的消耗情况,真正意义上实现健康的建筑事业发展,为促进建筑事业不断的向前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实践之中不仅应当加强施工的研究和新技术的引入,同时还应当大力的推广新型的设备和新的材料技术,以更好的促进新工艺的发展和创新,在当前不断地减少资源使用的基础之上增强资源的利用效益,同时对今后的改革基本方向和应当遵循的原则等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另外,还应当在市场之中广泛的推广一些相关的低成本技术策略,同时还应当保证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更好的促进绿色建筑设计工作的发展,更好的符合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发展和建设的趋势,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城市绿色建筑规划设计现状及问题分析
明确城市绿色建筑规划设计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工作的主导方向,是真正意义上实现相关事业改革和健全的关键点,故还应当对此方面的内容进行深刻的研究。
目前,低碳生态城市中绿色建筑规划的方法尚未获得共识,也缺少文献的具体阐述,原因如下。首先,当前低碳生态城市规划理论本身还不成熟,规划技术体系和技术方法仍在探索,绿色建筑规划作为低碳生态城市规划的子系统,因绿色建筑的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的技术体系构成,决定了其规划目标的设定和实施必须与城市能源系统、水资源系统、生态环境、绿色交通等低碳生态内容相协调,如何保证各规划子系统之间的统筹协调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其次,绿色建筑的技术体系因建筑类型、绿色建筑等级和气候资源条件的不同,具体可实施的技术路径存在差异。
物质性的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模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往往表现为“经济理性”和“发展优先”的思想。城市规划中的景观与绿地规划仍停留在追求空间视觉效果的形式层次,强调人工对环境的改造,以期在短期内获得崭新的景观。传统的园林与绿地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偏重于内容的安排和形式的赋予,往往采用单一的修饰物质环境的方法。
3.建议及对策
根据上文针对当前城市绿色建筑规划设计的主要现状和实践之中应当遵循的理念等进行分析,可以明确今后工作的改革重点和改革难点。下文将针对主要的对策和工作的开展方向等进行研究,旨在更好的实现设计水准的增强。
3.1城市绿色建筑规划设计理论的完善
规划理论对于城市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效应。随着当前社会不断向前进步和发展,实现可持续性的建设,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标准。在设计之中,还应当注重建筑的建设对于周边环境的影响,合理的制定出科学性的布局结构,总的来讲绿色建筑产业是当前工作的主导方向,应当尽可能的降低其对于环境的影响。此外还应当始终的坚持人性化的设计思想观念,避免城市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工作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在设计之中应当首先考虑到利民的原则,注重对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避免与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理念相互违背。此外还应当始终的追求和谐的基本原则,加强经济性的投入力度,以更好的实现最终的产业目标,以更好的增强建筑设计的水准。真正意义上达到统筹兼顾的标准和工作方向。
3.2城市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方式设计
规划设计方式对于保证最终的效益有着关键性的影响。首先应当明确规划和整体发展之间存在的联系,尤其的注重生态的平衡性,建筑设计的布局合理性以及产业之间的协调性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城市的空间结构设计,不应当仅仅的取决于科学性的观点,同时还应当注重价值思想的判断以及利益之间的冲突。此外,针对规划的方式,应特别的注重发展的整体性,加强城市的设计,进而打造出一种个性化的城市容貌。
随着我国当前经济不断向前稳步的发展,在实践的生活之中人们对居住以及生活的环境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在工作当中应当及时的对传统项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在绿色建筑设计之中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相当关键,针对土地的使用应当充分的遵循其中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并且在实践的设计之中应当充分并且全面的展现出生态绿色的思想观念,结合周边的地域环境以及居住的条件等等,在实践的城市绿色建筑规划设计之中也应当全面的遵循其中的原则,最大程度之上减少通风以及采光过程之中的资源损耗,真正意义上实现对绿色建筑设计的推广和传承,为广大居住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并且重点的建设出一个安全、舒适并且和谐的生存环境。所以在实践的城市绿色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之中还应当加强对上述影响因素的重视,真正意义上从居住的条件以及周边的环境等角度着手,更好的促进绿色建筑设计工作的发展,加强服务的质量和水准,并且认真的总结得出相关居住者自身的居住模式,旨在更好的实现相关事业的发展与改革。更好的实现对布局形式的革新。
4.结束语
总的来讲增强城市绿色建筑规划设计的效益,是当前工作中的关键环节,正如上文所分析到的,随着当前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的增强。在当前的趋势之下,不仅应当增强规划,同时还应当保证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综上所述,根据对当前现代化的城市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基本现状和实践之中应当遵循的原则理念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从实际的角度着手对工作的主导方向和核心的思想理念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旨在更好的实现设计水准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刘凌云. 黄浦丽园建筑规划设计当前现代化的城市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基本现状和实践之中应当遵循的原则理念介绍[J]. 住宅科技. 2008(06)
[2] 李东明. 建筑规划设计节地措施的开展研究[J]. 科技资讯. 2008(17)
[3] 马艳红.新时期下建筑规划设计之发展趋势[J]. 现代装饰(理论). 2012(03)
[4] 华治宇. 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的体现[J]. 城市建筑. 2013(18)
【关键词】: 绿色建筑;生态规划;设计
1绿色生态建筑的优越性
1.1 无害性。室内装饰的建筑材料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存在于新装修的房屋室内,不正确的节能方法使室内空气的质量降低,厨房和能在灶具燃烧产生有害物质的其他污染燃料,还有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等导致造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利用绿色生态建筑材料可以有效预防装修产生的有害气体。
1.2 节省用地。通过大量节能、节地、利废、保温、隔热的新型墙体材料,积极促进墙体材料质量的提高,激励使用绿色建材。
1.3 节约水源。城乡居民用水是水资源平衡分配的重要环节,这既包含了水量问题,也包括水质问题,住宅小区水系统问题,因此,应针对不同情况制定强制性措施。
2 绿色建筑生态规划与设计的有效措施
2.1 绿色建筑植物系统的生态规划设计
2.1.1 系统性。在绿色建筑的场地的组织与设计、绿色建筑的护结构方面,室内环境中,注重植物系统与绿色建筑的和谐统一,注重系统的整体性与连续性原则,把绿色建筑系统看作是整个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强调系统的经济原则,降低从外界环境的能量输入和物质投入,通过合理配置,为动物栖息、觅食与迁徒提供良好空间结构。
2.1.2 主导因子。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功能,绿色建筑系统内部的各个要素对植物功能的需求是综合的,选择适宜的植物设计合理的植物系统,重发实现植物系统的最佳功能,它是对适地适树具体原则的有益补充。此外还要注意主导因子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2.1.3 适地适树。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态习性,使得几乎绿色建筑系统的各类生境具有不同的植物生长。配置适宜的植物系统,发挥植物系统最大服务功能是绿色建筑绿化的一个主要目的。
2.2 绿色建筑能源的生态规划与设计
2.2.1 很好的采用自然风光。合理利用阳光采光,使室内充满阳光,从而改良建筑采光和在建筑物中安装日光反射器、反射板之类的设备,应用相关的技术措施,实现对日光的引用可以联系智能控制。
2.2.2 智能化遮阳体系。就是建筑设计让建筑的遮阳系数对阳光的更改施加策略-----智能控制技术,从而达到互动均衡,以及室内光环境采光匀称和创造不平凡光线效益。
2.2.3 提高隔热保温特性:譬如针对热桥运用独特的方法,为了实现这个设计目的所推广使用的技术,应采用房子里的百合花和双层玻璃隔热体系。
2.2.4 充分的自然通风。有无充分利用气候条件式建筑物自然通风或利用建筑智能控制技术改善建筑通风状况,维护建筑内空气流通。自动风挡在智能控制下对建筑空气流通实施有组织调整是实现此目标的常用技术。
2.3 G色建筑风环境系统的生态规划与设计
2.3.1 充分发挥风对建筑热环境的影响。不同环境地区以及不同季节中建筑对风的要求都有所不同,如在湿热地区的夏季加强风的利用对建筑环境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降温、除湿、改善人体的舒适度。
2.3.2 利用风对建筑形态的影响进行设计。绿色建筑风环境的被动式设计对建筑的规划设计布局形态影响很大,尤其是对大型公共建筑、办公、会展等。对建筑形体及内部空间进行设计,可以实现良好的通风。
2.4 绿色建筑水环境系统的生态规划与设计
2.4.1 水环境与建筑结构。建筑屋顶设计影响到屋面雨水的径流量与水质情况,如沥青屋面比瓦质等无眠的雨水污染严重,有屋顶花园时,屋顶花园、绿色屋面材料等对建筑结构、建筑效果、热岛效应等也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建筑师应结合以上因素认真考虑建筑屋面的设计。
2.4.2 水环境与建筑规划。小区建筑规划需要考虑自来水、污水、与雨水,还可能包括直饮水、市政再生水、地下水或地表水等的引入、输送、排放和处理等。建筑区域内如设置水处理构筑物,其规模和位置也需要与整个建筑规划相配合。
2.4.3 场地水环境与建筑的关系。场地水环境除了雨污水排放或收集、处理利用系统外,水景池,也是一种主要形式,它们都需要考虑并妥善处理与建筑的关系。除了水景形式和景观效果上需要与整体风格相协调外,还需要考妥善解决水景环境与建筑、园林、道路给排水等不同专业之间的关系,合理设计水景的形式、位置、规模、水量与水质保障等。
2.4.4 水环境与园林景观环境。 水是建筑园林景观中的必备,园林景观环境中如绿化植物的灌溉就需设计供水管线。植物灌溉系统应考虑节水技术的应用。建筑水环境的水量的保障问题,还需考虑自身水质保障问题,需要有综合的思路与技术以保证其景观效果。
2.5 绿色建筑生态交通道路系统的生态规划与设计
2.5.1 生态策划方针。 城市是一个非静态的大环境,交通出行需求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前提下明显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由于轿车的迅速增加而逐渐下降,导致交通的不便利,加重城市环境的污染的主要原因就是,所有策划和生态设计均有缺陷;
2.5.2 交通往来和整顿方针设置。 激励自行车交通、通车共乘、交错出行、交通优先等绿色交通观念,包含在绿色出行策划中,而对场地道路系统实行特殊的设计却包含在交通抑制策略中。经过更改路面物理条件以及设置结构,避免了不必要的交通往来,确保行人和路边住户的路权排在第一位。
2.5.3 空间及景观策略设计。 生态交通系统理念框架下的道路空间设计包括道路的功能性设施、空间规划组织、自然景观的营造、人文景观及社区可识别性。生态道路空间及景观的策略设计即是结合生态规划,从人性化角度入手,着眼于绿化的构建、空间组织、营造生态道路交通系统,使道路交通网络成为城市中的绿色体系,串联整个城市人居活动空间,成为真正的生活化道路。
结束语
绿色生态建筑比起以前更受世人的喜爱,它必定成为21世纪的领潮者,它的发展前景特别客观,很显然,科技、信息业的发展定会在绿色建材出现的带领下发展,所以未来的建筑一定不会让我们失望。
【参考文献】: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规划;建议
绿色建筑,是指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在建筑的运行过程中,节约资源(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为人们提供健康、高效的使用空间。目前,我国政府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提出绿色建筑的发展理念,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其实,绿色建筑并不是一定要采用高新技术,它可以利用常见的健康材料向人们提供一个清洁而舒适的室内环境,达到居住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然而当前我国正处于绿色建筑发展初期,在绿色建筑的设计与规划方面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分析与探讨。
1 当前我国的绿色建筑设计现状
目前,绿色建筑在我国发展得比较缓慢,而且绿色建筑设计城乡差别大,各学科研究的重点多是发达城市,缺乏对农村居住环境的系统研究。大部分学者在研究时都从本专业出发,缺乏对绿色建筑的系统研究。加上我国在绿色建筑设计方面发展起步较晚,对绿色建筑还缺乏真正的认识和了解,片面认为绿色建筑需要大幅度增加投资,是高科技、高成本建筑,我国现阶段难以推广应用等等。我国缺乏绿色建筑的实例,设计师在实践时,没有可供参考的例子。设计师在工作中缺少通盘考虑,很多项目是在建筑完成后才考虑绿化、围护结构节能和新材料的应用。如果仅考虑围护结构节能、提高建筑周围的绿化率,并不能提升建筑的整体性能。
另外,当前我国缺乏健全的绿色建筑设计激励政策,而绿色建筑设计较易增加企业成本。对于企业来说,虽然绿色建筑更加节能与环保,从长远来说更加经济,但绿色建筑的设计与建造本身可能会增加一定的成本;加上企业在法律不强制、政策不优惠、受众没要求的客观环境下,绿色建筑所带来的初期投资增加,多数没有自觉开发绿色建筑的动力。对于消费者来说,由于绿色建筑的建造成本通常高于普通建筑,这部分附加成本往往会转化成用户的负担。加上部分地方尚未将发展绿色建筑放到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缺乏紧迫感,缺乏主动性,相关工作难以开展。
2 绿色建筑设计与规划原则
绿色建筑不同于一般建筑的绿色特性,它的目标是使建筑得到充分利用和适应气候条件。因此,建设者在工作中应当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环境资源,以规划、设计、环境配置的建筑手法来改善和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使建筑有效地成为环境的过滤器和调节器,创造出健康舒适的室内外环境,因此,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与规划时,应遵循以下两方面原则:
2.1 生态化设计原则
生态化设计原则主要是通过在设计过程中,充分采用自然采光及自然通风等自然元素、条件,促使居住环境冬暖夏凉,为住户及居民提供充足的阳光照射,有利于住户的身体健康的建筑环境;通过充分利用自然元素,采用更多的环保、生态建筑材料,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大量采用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的建筑原材料进行设计,尽量避免能源的过度浪费,以便降低能源的消耗,可以对保护地球环境起一定的作用。此外,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可以通过向下设计发展,即设计地下购物商城、地下停车场等,减轻地面压力。
2.2 能源循环利用原则
当前,太阳能这一绿色能源被广泛运用到绿色建筑中,它旨在“以人为本”的宗旨下,把自然条件与人工手段相结合,为人们创造出一个健康舒适的生存环境。绿色建筑设计,应把建筑物和太阳能设施综合考虑,以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既节约建筑成本,又保持了建筑物整体的美观性。同时,设计师也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做好太阳能的防风、防雷、防雪等各种安全防护工作。
3 绿色建筑设计与规划分析
3.1 正确理解建筑设计与规划的理念
目前绿色建筑设计规划存在的问题,从控制性规划直接到建筑设计,主要是缺少综合的考虑,因此,应该增加中间详规层次的研究,对一些生态城市规划作研究,给规划人员提供规范、导则。
首先,从设计目标上看,绿色建筑在满足功能和空间需求的前提下,还应该强调集约资源、减少污染。设计师在工作中应该遵循绿色建筑的基本原则,即尊重自然,增加对自然环境的理解,强调建筑与自然的协调统一,使人们的行为与自然环境的发展协调统一起来。因地制宜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和高效地利用自然资源,正确处理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及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
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必须加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减轻环境负荷,营造舒适与健康的环境。避免使用易破坏环境、产生废物的建筑材料;完善建筑空间的灵活性,坚持越小越好,将建设运行的资源和不利因素降到最少;减少建筑过程中对环境的损害,为所有人提供舒适的空间环境。此外,发展绿色建筑,应注重地域性,尊重民族习俗,依据当地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状况、气候特点等因素,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绿色建筑。尊重当地的历史,加强对已建成环境和历史文脉的保护和再利用,尽量在建筑中融入当地独特的人文风情。
3.2 优化绿色建筑节能技术
根据我国建设部门的标准,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分三个级别。一星级包括绿色照明、公共建筑能耗监测与评比、建筑太阳能一体化应用、屋顶与立体绿化;二星级包括延长建筑寿命、全面推行住宅配件化,高级别绿色建筑普及;三星级包括被动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分布式能源小区。不同国家的环境、气候条件都有所不同,因此,中国的绿色建筑要走本土路线,不应对国外技术生搬硬套。绿色建筑的最终目标不在于细节的最优而是整体的最优,因此提议应该推广地域性适宜技术和相关的手段(制定导则并将其细化)提供给一线设计人员。建筑师在建筑过程中,应当注意结合公众需要,按照当地的气候采取相应的设计策略、利用简单的实用技术、使用节能的建筑材料。
3.3 培养具备专业化素质的绿色建筑设计师
建筑师是绿色建筑设计发展的关键,建筑师对绿色建筑的理解和可持续技术的全面掌握是真正实现建筑绿色特性,而非简单技术堆砌的关键因素和有效保证,是建筑设计实现全面“泛绿”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须培养具备专业化素质的绿色建筑设计师。从一开始设计时就考虑到绿色建筑的理念,建议通过强制性和引导性手段相结合,让设计师主动的思考绿色节能。绿色建筑有些应是强制性的,有些应是引导性的。在设计导则中有必要加上对环境的分析。导则应是选择标准与方法的结合。
此外,技术人员缺乏培训,要提高技术水平,必须实行知识管理。关于绿色建筑设计师的培训提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传播大责任、大智慧;另一方面是练习具体的基本功。对于专业论坛建议选择专业人士采用对比分析讲解有助于设计师的理解,设计师应当不断进修,提升自我素质能力,才能更好的致力于绿色建筑设计事业。
3.4 健全绿色建筑设计激励政策,进一步推动绿色建筑设计发展
当前,要想进一步推动我国的绿色建筑设计事业发展,首先必须完善各种财政税收刺激政策已刻不容缓,真正建立有效的激励政策,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借鉴国外经验,政府应制定一系列符合国情的激励政策,建立市场机制和财政鼓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提高相关行业、企业和消费者的积极性。对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建筑投资者、消费者实行一定的政策优惠,采取经济补贴、低息贷款、税收减免等激励政策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由于绿色建材生产成本将高于普通建材,绿色建材面市了,还得下游消费方认可。绿色建材价格较高且公众对绿色建材认识不足,直接导致消费者认为其性价比低,在购买时会考虑价格因素而放弃购买,同时也不愿意付出较高的价钱去购买绿色建材建造的商品房,开发商缺乏使用绿色建材的动力。因此,国家应该有相应的政策,一方面制定鼓励政策,给生产者或是消费方补贴,包括绿色建筑评价中能加分,招投标加分等,鼓励下游选用绿色建材;另一方面,通过法律法规,宣传、引导生产和消费绿色建材。
此外,对于没有达到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建筑,采取一定的前置性措施进行限制,对于符合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建筑,给予财政补贴、减免税收等的优惠政策,从而增加开发商对绿色建筑项目的开发。尤其在初级阶段,如果没有一定的政策优惠,就不能促使开发商按照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来完成建筑工程项目,推广绿色建筑的过程将会曲折而艰难。
3.5 绿色建筑规划与设计的注意事项
其一,关于水生态系统,要规划节地型的污水处理设施、分散式污水厂,雨水收集系统、灰色水与黑色水分离、水系生态化改造、膜技术、低冲击开发模式;非工程式洪水管理系统、节地型生态化污水处理。
其二,垃圾处理方面,要规划专业收集、卫生焚烧、卫生填埋;严格分类收集并循环利用、厨余垃圾就地降解、分散循环利用;分区真空管道收集,就地降解利用。
其三,城市绿化方面,要规划平面绿化、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建设;立体绿化、道路封闭式绿化;景观绿化、生态绿化、新型都市农庄等等。还有与整体城市规划的土地混合使用、地下空间综合开发等,都属于绿色建筑规划应考虑的范畴。
其四,建筑绿色设计不仅要着眼于减少能源的使用,还必须考虑尽量采用低能值转换率的能源,如地热能、太阳能。在建筑设计中尽可能应用简单技术,如自然通风、外遮阳等,达到能源节约的目的。
其五,利用低能值转换率的能源进行建筑整体性或基础性调温,利用高品质能源进行局部性、精细性调温;第四,让建筑本身成为能源产生体,如屋顶墙面太阳能利用。
其六,从单一产能建筑走向集合产能,最终让园区、城市成为分布式绿色能源园产出园区、城市。
4 结语
绿色建筑不同于一般建筑的绿色特性,它不单单是指绿化的设计,它更多的是指建筑整体的环保节能特性,以及建筑物充分利用相应的气候条件,来实现绿色、节能、环保建筑目标。因此,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规划与设计时,应当结合具体的地理特征及气候条件,因地制宜,设计与环境资源相符的建筑,为居民提供舒适的居住及生活、办公环境,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震.绿色建筑的应用与发展[N].潍坊学院学报,2010(2).
[2]杨玉华.浅谈绿色建筑设计[J].山西建筑,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