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等教育学培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成人教育;信息素养;成人教育学员
21世纪是知识日新月异,信息爆炸,工作竞争激烈的时代,要求人们必须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终身学习。为了满足社会各类人员对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出现了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成人教育学院,为提高整体国民文化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通高等学校的一种办学形式,是为国家培养专门人才的重要渠道之一。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这一概念的确立和引起高度重视有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信息素养是一个多元化、综合性的概念,既包括信息意识和道德伦理,又包括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各种软件的应用能力、信息资源的利用能力、信息的创造与表达能力,还包括信息的评价能力、开发新的信息资源与软件的能力。信息素养已成为个人和国家在信息时代的生存技能。在当今信息数量激增的全球经济环境中,信息素养作为终身学习的基础,能使人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拥有信息素养对于每个成教学员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我国高等学校成人教育学生的特点出发,探讨成人教育学院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途径。
1. 成人高等教育学院学员的特点
成人高等教育的对象,主要是高中或中专毕业后走上生产、工作的从业人员,是培养“当班人”的教育。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有其明显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是:学生对象的广泛性、办学主体的社会性、教育功能的多元性、办学方式的灵活性与开放性、发展的快速性与持续性和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与应用性。成人教育学院学员多数来自社会各行各业,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部分学员已成家立业,年龄较大,因此,成教学员具有相对独特的学习特点和教育规律。
1.1学习目的明确,实践能力强
成教学员具有成熟的生理和心理,思维方式和性格习惯等方面都表现出某种程度的固定性,这种固定性与自己已有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经验紧紧联系在一起,能明确把自己的工作和个人的发展直接联系起来。而且来自各行各业的学员有着一定的社会阅历和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进一步深造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有着强烈的学习愿望与自主学习意识,能够端正态度,认真学习。并且成教育学院的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学以致用,边学习边付诸实践,在实践中又不断学习。明确自己的社会职责,能意识到知识能力对社会和自身的意义,从而能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恒定的学习动力。
1.2社会阅历广,自制能力强
成人教育学院学生由于多数是社会在职人员和具有工作经验的人员,相对来说思维比较理性,思想比较成熟,不容易意气用事,在生活、学习等各方面都有较强的自制能力,能够比较好的管理自己、约束自己,能在较长时间内和集中在学习上,形成对学习的专一性和持久性,这有助于克服惰性、松懈等不良倾向,有助于排除因工作、生活、婚姻、家务、能力以及其他外界刺激所引起的各种困扰,坚持学习。成教学员社会阅历较为丰富,其学习是建筑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他们能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联想、比较、分析、综合、推理和概括,去认识和掌握事物的本质,并能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成教学员懂得怎样选择学习目标,加强学习的计划性,合理有效地利用时间,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能及时纠正错误的学习方法,改变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1.3个别差异大,在校时间短
成人教育学院学生多数为在职人员,其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知识库和结构、人生阅历及受社会因素影响程度不同而导致了各自学习的目的和动机也不同,同时每个人还扮演着不同的职业角色和家庭角色,相对于高等学校的统招生来说,年龄较大,工作家庭事务较繁忙,因此,个别差异较大,使得成教学员学生整体结构具有复杂性。有些学员文化基础知识不扎实,知识链接不够系统和完整,学习压力也相对要大。成人高等继续教育主要有脱产学习和业余学习、函授学习等学习方法,因成教学员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复杂多样,在校集中学习的时间相对要短,非常有限,因此,成教学院的教师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利用各种技术和方式很好的完成各科教学任务。
1.4信息意识淡薄,信息素养能力不高
成教学院学生普遍对信息素养认识不够,对信息需求大多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学习相关,尤其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相关信息需求最为强烈,渴望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相关的学科知识为满足,往往忽视了自身整体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另外,成人高等学院不专门设置信息素养教育的课程和培训,使学员在校期间不能接受系统专业的信息素养教育,从而导致成教学员获取信息的能力低下,在信息检索中遇到困难没有能力解决。总的说来,成教学员对于信息缺乏敏感性,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主动寻求的创造性;面临纷乱的复杂信息时,自觉的评估意识不强,不能及时地做出准备判断,寻找到所需信息;对信息意识的理解较为狭隘,思路不开阔。
2. 成人高等教育学院学员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信息时代,人才培养的培养的标准有了更高的要求。社会竞争主要取决于知识与人才的竞争,这就要求提高人的智能水平,而要提高人的智能水平,就全面地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教育包括信息素质教育、科学素质教育、文化教育、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及心理素质教育等多个方面。
信息素养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争取在新世纪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世界各国都把信息素养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美国国家科学顾问委员会1999年2月提出的《新的千纪年信息技术前沿草皮书》指出:21世纪人类对于高性能的去处和通信的要求将日益增长,培养每个公民使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网上获取、处理和交换信息的能力将是未来教育的主要任务。
计算机素养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处理和利用信息的发展过程中,信息能力的提高依赖于信息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处理和利用信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工具和手段。今天的人们,要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必须从提高信息能力入手,而具有较强的信息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用信息工具特别是计算机工具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对信息的追求已转向了对信息工具和手段的重视,计算机素养成为每个人的必备素养之一,成为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成人高等教育学院的学员而言,进行信息素质教育就是学会信息检索,有利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知识面的开拓,也有利于总结前人经验,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培养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成教学员的信息素质,就是给予了打开知识宝库的一把金钥匙。
3. 成人高等教育学院学员信息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信息素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贯穿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需要专门的机构统一规划,专业的教师来授课,专门的实习场地来操作。图书馆作为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文献保障和信息咨询服务的中心,开展成教学员信息素养教育,具有不可推缷的责任。
3.1明确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信息素质是有效进入信息社会的前提条件,是终身学习的基本人权的一部分”,首先要使成教学员了解到信息素养教育对自身素养的重要性,把信息素质和个人的学习能力、潜能的挖掘联系起来。如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已普及到各行各业,只有掌握了如何使用各种传播媒介,才能够快速获取信息、正确处理信息并最大利益的利用信息。因此,学院上层领导要重视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并使每一位学员明确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提高学员个人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才是培养成教学员信息素养的关键。
3.2开展面向成人教育学院的《文献信息检索》课程
由于目前我国教育体制的影响,学员在入大学前很少能获得信息素质教育,因此,成教学员深造阶段我们应通过各种途径教育、引导,使学员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树立较强的信息意识,较高的获取信息的能力。《文献信息检索》课程是根据教育部文件的精神开设的一门信息教育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良好信息素养,学习掌握利用检索工具从文献信息资源中获取知识的一门方法课,现阶段在高等学院本科阶段为必修或选修。
图书馆作为信息服务和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门,应积极与成人教育学院联系,建议成人教育学院每个专业在大二或大三阶段开设文献检索课选修,这样更利于文献课的开展和落实。面对成教学员这一特殊群体时,在《文献检索课程》中应大力推荐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教给他们学会使用网络资源,学会使用身边公共图书馆,鼓励学生通过网络与老师交流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还可以利用网上空间,设立比如QQ群等的虚拟学习平台,实现学生老师间的实时互动,激发学生的信息需求,促进学生共同提高协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很好完成了教师的教学任务。
3.3面向成教学员开展知识信息培训
高校图书馆针对在校生一般都举办新生教育、定期培训和不定期的培训,其目的就是使学生在校期间了解图书馆资源,并充分利用。面向成教学员兼顾工作家庭在校时间短的情况,也可以开展定期不定期的信息培训服务。比如,在学员入学初期可以开展新生入馆教育,把图书馆所拥有的软件资源及硬件设备介绍给大家,使学员对本校图书馆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在校时间快捷方便的使用;还可以针对成教学员专业性强、知识获取针对性强的特点,开展相应学科和专业的读者培训,介绍馆藏电子信息、纸质信息以及网络开放信息的获取与利用。在专题培训时,注意给学员提供较长时间的上机操作,能很好的弥补学员在校时间短上机时间有限的问题,能切实提高学员计算机检索能力,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快速有效的途径。
3.4图书馆与专业教师协同进行信息素质教育
为了适应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要求,成教学院必须培养出动手能力强,具有鲜明特色、基本素质好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只有把信息素质教育贯穿到成教学员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把信息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教师教学过程,才能把信息技术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才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才会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图书馆可以与专业教师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和教学方式,建议专业教师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针对专业学科或课程为学生提供如何在这个领域进行检索和利用信息的专门教学。
3.5坚持开展多种模式并存的信息素质教育
许多学生对信息的需求存在应急心理,为适应某一阶段的需要或完成某一任务、某项活动而去选材、收集资料,应付了
事,不能坚持使用图书馆信息资源,究其主要原因还在于不了解图书馆信息资源,因此,我们还应依托图书馆网络平台,继续坚持完善现有的服务模式(电话咨询、面对面咨询、在线咨询、讲座),逐步开辟新的服务渠道,使学生更方便更快捷的得到服务。比如开设网络课堂,使成教学员抽出极少时间就可以进行学习;利用Blog,创建学科信息库,打造学术交流平台,让每个参与者都能及时分享其他同伴最新捕获的信息和研究成果;也可将wiki引入图书馆学科知识服务,汇聚众人的智慧,提高已有资源的利用率。
小结:成人教育学院学员有其学习目的明确,实践能力强、社会阅历广,自制能力强、社会压力大,在校时间短的特点,信息教育工作者应根据他们的学习特点,运用适当的教育方法,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杜秋虹.浅谈成人高等教育强化学生信息素养的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2009,(11).
[2]石德万等.论成人的信息素质教育〔J].成人教育,2007(10)
[3]王永志. 成人学生思想特点分析及对策初探[J] 中国成人教育:2002,(1)
[4]黄万欣.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主体研究{J}.情报科学:2006(4)
高等学校承担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高素质的教师,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必须从教师队伍的入口关抓起、从新教师抓起,因此,岗前培训制度顺应而生。1997年,原国家教委为确保新补充到高等学校的教师能够更好地履行教师岗位职责,根据《教师资格条例》和《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的规定,制定了《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暂行细则》和《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教学指导纲要》,使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走向了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作为新教师走上岗位的前期培训和青年教师整个职业培训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岗前培训是新教师能否成长为合格的人民教师的前提和基础,对促进新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了解高等教育原理,熟悉高等教育教学规律,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加强教师岗前培训的必要性
1.1 高校教师职业活动特点的需要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也是一个特殊的职业。高校教师主要通过自己的知识和才能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技能,同时通过自身的思想品德和言谈举止对学生施加教育和影响。他们应当既是学术方面的专家,又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专家。新教师作为高教战线的新鲜血液,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虽然受过良好的政治思想教育和专业素质训练,学历层次高,学缘结构好,科研创新能力强,但却普遍缺乏学与教的理论、技能和技巧,无疑会降低教育的效能。岗前培训能帮助青年教师掌握有效的学与教的科学知识,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书育人观念,加深对党和国家有关教育政策、法规的认识,有利于提高科学知识的传授技能和技巧,通过认真系统地学习与反复实践,不断积累,总结经验,加速新教师的成长,使他们成为既是所教学科的专家学者,又是培养造就人才的行家里手。
1.2 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21世纪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同在、发展与竞争并存的世纪,社会乃至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素质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占据了优势,谁就居于主动。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就需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生力军的新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这一发展需要。高校教师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主要有专业素质、基础素质、心理素质和教育素质,前两种素质大部分新教师都已基本具备,后两种素质由于缺乏系统、科学的学习训练,水平较低,要迅速改变这种被动局面,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进行岗前培训。通过培训,新教师掌握了学与教的规律和技能,善于分析和调控教育过程,一方面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有助于青年教师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
1.3 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
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内涵式发展,首先应当是教师队伍的内涵式发展。随着学科的发展变化,层出不穷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需要高素质的师资力量来支撑;以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的教育教学改革,迫切要求高校教师的素质适应这一趋势,高等教育若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其影响远比能源危机、生态危机、金融危机大得多而且深远得多。教育的周期性特点,决定了教育观念、教育意识的超前性,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避免危机产生,关键要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改革的切入点,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是改革的重点,也是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要提高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进行岗前培训是捷径。
1.4 新教师从“理工科”变为“师范类”的需要
近年来由于高等教育超常规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批理工科、非师范类的高校毕业生到高校任教,而这些人在进高校任教之前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师范类院校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缺乏作为一个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缺乏从事教育工作所必须具备的教育理论、教育技能和教育方法。而只有进行岗前培训才能使这些新教师从“理工科”转化为“师范类”,才能促进大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从“学好”到“好学”的转变,才能使自己尽快做到“会教”,进而实现从“生手”到“新秀”再到“专家”教师的转变。
2 岗前培训的功能
2.1 把关功能
岗前培训是新教师走上讲台前所接受的专门针对怎样做一名合格教师问题的教育,20天左右的培训过程,也可以把它作为是对新教师的考察、了解、认识的过程。因为在引进过程中由于很多学校只是通过查阅档案、短暂的交谈、试讲才决定是否录用的,存在对录用对象认识不深、了解不够等弊端,如果能充分发挥岗前培训的功能,在录用教师时只是签订意向性协议。协议中明确规定,必须通过岗前培训且合格后才能签订正式协议,否则解除意向合同,那么就有可能弥补上述进人过程中的不足,提高引进人才的质量和成功率。岗前培训须由人事师资部门的同志担任班主任,通过与任课教师密切配合,来深入了解、认识新教师,并通过培训考试、教学实践来淘汰某些不合格的教师,为师资队伍把好入口关。
2.2 熏陶功能
即通过带新教师参观校园、实验室、图书馆等,请校领导介绍学校历史沿革、现实状况及未来发展,让新教师了解学校奋斗历史和教学业绩及办学特点和学科优势,知晓学校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办学理念,知校爱校。通过请德高望众、业务精湛、治学严谨的老教授讲自己的成长历程,让新教师感悟老一代的治学风范和为人师表的艰辛与伟大,从而立志献身教育事业,开创伟业。
2.3 培训功能
通过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概论及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课程的培训,使新教师懂得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要求,了解其权利、义务和行为准则,掌握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熟悉教育教学技能和方法,为新教师走上教学岗位提供必备的基本知识。
2.4 交流功能
新教师来自不同的学校,彼此互不相知,他们带有各自学校的文化精神、学术风格和各自的价值观念,利用岗前培训机会相互接触、彼此交换,各种观点、思想在交流中碰撞,往往能产生交流融合之功效,既有利于日后的合作,又可能产生创新的思想火花。
3 搞好岗前培训的几点建议
为了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功能,岗位培训工作必须切实做到以下几点。
3.1 淡化岗前培训的高度计划性,增强指导性
岗前培训作为提高新教师素质的必备环节,要取得预期效果,达到预定目标,就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效的原则,力戒形式主义,强求统一。为此,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带有指导性质的教学计划,各高校在具体执行中,可结合各自学校的特点及新教师的状况,调整教学计划,有的放矢地对新教师进行培训。
3.2 修订岗前培训教学计划,增强针对性
教师岗前培训是国家规定的一项师资培训制度,其培训内容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人才培养要求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现有的岗前培训内容是1997年确定的,为了适应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岗前培训内容除了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4门课程外,还应增加文化素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方法等知识讲座,使新教师在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科学和人文综合素质等多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3.3 加强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实效性
岗前培训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培训使新教师了解教育教学规律,适应教育教学任务,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更好地全面履行教师职责。因此,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是岗前培训的重中之重,必须使新教师在岗前培训中亲身体会教学各环节。应针对新教师的实际状况,根据各能力要素的要求,既聘请校内优秀教师对新教师进行授课、观摩和训练,又让新教师走上讲台,身体力行,还要让新教师参观实验基地、工厂和优秀企业或公司,以提高他们对高校实践教学过程的认识,加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能力。
3.4 改变培训效果检验方式,增强科学性
现在检验岗前培训效果的唯一手段是闭卷考试,但由于岗前培训内容实践性强,几张试卷难以检验出培训的效果,也不利于新教师对所学理论的融会贯通,因此必须改变这种应试教育的检验方式,结合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检验方式,将闭卷考试、撰写论文、谈心得体会及教学实践等几种方式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全方位检验新教师的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1 郑永廷.现代思想教育理论与方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谢维和.论当前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四个基本关系[J]. 中国高等教育,2002(10)
3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管理;调适
中图分类号:G724
成人高等教育的管理是教育管理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教育管理事业的质量和成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今教育管理事业趋向于信息化,教育管理的理念、方式和手段都和以往传统的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不同,使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进行调整从而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这是必须要研究的课题。
1 我国传统的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1.1 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内容繁杂但是管理不够精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越来越注重教育事业的重要性,不仅加大对素质教育的投入力度,还提倡“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教育理念,成人高等教育应运而生,并且具有广泛的实施前景。成人高等教育的学校数量不断增加、规模范围也在不断地加大,但由于成人高等教育的生源并不具有确定性,教学点的设置、学生的思想工作和教育工作都比较复杂,和教育行政部门、兄弟单位接触较多,因此,在管理上和社会机构打交道的次数也比较多;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和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最大的区别就是学生通常是已经工作或者成家的学员,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可能需要面对家庭、工作、生活和学习之间的矛盾冲突、协调适应,相较普通高等全日制在校学生而言,职场中所面对的竞争和挑战、生活中所面对的变数要纷繁复杂得多,由此,学籍工作、课程的时间和内容的设置、学习成绩考核的方式、方法和时间、毕业环节的设计都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不一定能够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内进行,可能需要分具体的情况而定。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的内容越来越繁杂,但是,在实际中,成人高等教育管理还更多地维持在原有水平上,并没有及时地跟进社会发展的潮流,并没有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和计划,在面对出现的现实问题,没有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和解决,这就导致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在许多方面都出现了很多适应不良的现象,出现了许多错误和疏漏。
1.2 成人高等教育管理方式落后
现今大部分高等教育采用的管理方式都趋向于信息化管理,即通过一系列信息化、自动化的管理系统软件对高等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统一的、标准化的管理,这对于提高成人高等教育管理效率和效果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因为我国各个地区的知识水平差异非常大,有些成人高等教育管理方式仍然比较落后,更多的是采用人工手动方式进行管理,甚至在学生进行报到注册的时候都使用人工登记的方法,不仅效率极其低下,而且出现的差错率也非常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虽然有一些学校自己开发了一些小型的系统软件并投入使用,但是仍然不能将学生的各方面信息进行一个完整系统的统计,各个软件系统之间也无法进行有效地衔接和兼容,这仍然使得管理的效率无法得到飞速提升。
1.3 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的结构不够清晰
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的结构较为复杂,不仅涉及校长等高层领导,还有独立的成人教育学院、各二级学院和其他单位参与其中,管理的职责划分不够分明和清晰。普通高等教育的管理一般比较系统统一,呈现树状结构,将各种教育管理的职责清晰地分配给各个管理部门进行管理,而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则只集中于成人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对学生从招生到毕业之中的各个工作和活动都进行管理,没有明确的分工,这就造成了管理中常常出现混乱的局面。而且,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都没有进行统一的培训教育,学历更是参差不齐,这就严重影响了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对学生的理念指导和教育作用。
2 基于教育信息化视角中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的调适途径
2.1 树立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信息化的理念
成人高等教育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一些成人高等教育学校之所以还没有采用信息化管理办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还没有意识到信息化技术在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中的重要性。信息网络的使用可以使管理者和实践者之间的信息传送更为便捷快速,信息资料通过网络技术进行传送,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并能够使实践者将具体操作中的经验和意见很快地反映到管理层,促进管理者作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激发实践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整个教育管理系统活跃起来,增强了活力。并且网络空间具有开放性和平等性,在这里,可以擦出猛烈的思想火花,成人高等教育资源可以得到极大的扩充,学生可以吸取到更为丰富的知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因此,管理者必须要改变自己原有的传统观念,正确认识和接受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信息化的理念。
2.2 促进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发
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不是一个轻松简单的工作,不仅需要从总体上进行一个统一有效的管理,还要考虑到诸多方面的细节。教育管理的一个中心任务就在于对学生的信息进行收集、汇总,对学生的信息进行准确和高效率的使用,是传统的成人高等教育手工管理力所不能及的。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因此,必须要促进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系统软件有针对性地开发,管理者要认识到这样一个问题,信息化软件技术在开发初期可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但是其成本与时间呈反比,即成本随着时间的发展是在不断地下降的,因此,不能因为吝惜钱财就不肯投入。
在进行成人高等教育系统软件的开发前期,必须要对成人高等教育学校中学生、教师和具体的任务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查、汇总和分析,并广泛地征求各方面、各工作岗位的意见和建议,选择专业的技术人员对软件进行研发,从而保证系统软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要对成本进行科学的规划,有条件的可以邀请专家进行分析评估,从而保证设计的软件可以取得较为可靠的效果。
在进行系统软件开发的时候,要对整个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的程序进行通盘考虑,对于细节问题进行有效地分析和解决,从开始招生到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从新生入学住宿到毕业离校等方方面面和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要考虑清楚,必须要有清晰的管理思路,从而保证系统软件内容的一体化、结构化和网络化。
2.3 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信息软件操作能力
通过设计合理的管理系统软件可以对管理的效率和效果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系统软件也要通过管理者进行操作和维护,才能发挥其价值。因此,必须要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管理者对信息软件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不断地对软件进行更新换代,提高软件对社会和学校形势变化的适应性。同时,还要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使管理措施能够顺利有效地实施下去,从而保证达到优质管理目的。
3 总结
现如今,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对信息技术依赖越来越大,教育事业的信息化气息也越来越浓,因此,必须要对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管理进行一个全方位的调整,通过以上措施,可以使其适应时展的需要,从而更好地为国家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扩充国家发展的储备力量。
参考文献:
[1]徐天士.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信息化研究现状[J].中国校外教育,2013(10).
[2]胡海云.信息化、网络化时代背景下成人教育的变革与发展[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3(04).
[3]邹新国.计算机信息技术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影响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2(11).
关键词:成人高校;学籍管理;电子注册
一、成教学籍管理理论
(一)成教学籍管理内涵
所谓“学籍”通俗地讲就是记有学生姓名的册子。它是代表学生在校学习、接受学校教育的一个证明,犹如身份证是对个人身份的一种证明一样。高等教育词典将其解释为“被学校正式录取并按照规定办理了注册手续后所取得的学生资格”。
(二)学籍管理的功能
对于高校管理来说,教学管理是核心。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应注重高等教育的入学率和高校的学生规模,更应重视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学校必须加强教学管理。而学籍管理是教学管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教学管理的基础。只有学籍管理工作做得好,才能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总的来说,学籍管理具有以下作用:
1.可以帮助成教机构更好地发展
通过建立学籍管理制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帮助学校严格执行全面、科学、合理的学籍管理制度。
2.对学生具有指导作用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学籍管理手册,将这些手册发给学生,指导他们了解学校规定在校期间应取得怎样的学习成果,为了取得这样的成果,学校提供哪些专业课程;除此之外,明确让学生知道学校的规章制度。通过学籍管理,更好地引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
(三)成教学籍管理的特点
成教具有和普通高等教育不同的特点,其学籍管理也具有特殊性。
1.管理对象的复杂性
成教的学生来源比较广泛,有应届未能参加高中学习的初中毕业生,也有参加工作的在职人员,年龄层次跨度大、学习基础差别大。
2.管理形式的多样化
由于成教的学生大都已经参加工作,属在职人员,通过函授、脱产或业余等多种学习方式,时间有限,并且工作的环境也会影响到正常的学习。有些学生通过了全国的成人高等教育考试,有入学资格,但入学后没有时间进行电子注册或是忽视了电子注册,造成自己信息的缺失。因此,学籍管理必须电子注册和档案管理相结合、网上和纸质并存。
二、成人高校电子注册制度存在的问题
成人高校的电子注册工作是一项高等教育的重要工作,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中的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平台进行操作,该软件操作系统涵盖5个模块:数据、图像校对、在校生、学籍注册、学历注册模块。在日常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平台的设计还不完善,比如某些窗口的操作菜单设计不够人性化;招生的数据不统一规范,导致出生日期数据格式混乱;在统计、查询数据时,某些功能不太好用。
没有建立相应的学籍管理制度来配合学籍电子注册制度,这是当今成人高等院校应该逐步完善的任务,以此保证学籍电子注册制度的顺利运行。同时,学校没有建立科学有效的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工方式,导致无法适用先进的电子注册管理制度。
电子注册制度是一个需要各个部门协力合作才能贯彻落实的一项制度,教育部、省教育厅、学校三方的密切配合是关键。但是目前三部门还没有建立以一种自下而上的快读协调和解决电子注册工作中遇到问题的机制,导致出现问题时得不到专业的帮助。
学籍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培训跟不上。电子注册工作对学籍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高,需要他们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整理学生数据时要快要准,格式要规范。现实中很多成人教育的学籍管理人员未接受过专业电子注册工作培训,计算机技术不熟练,对电子注册工作的开展是一大阻碍。
三、如何规范成人高校电子注册制度
(一)成人高校应该重视电子注册工作
各个成人高等院校领导必须改变观念,重视成人教育的电子注册工作,从人力、物力上加大对该工作的支持。成人高校的毕业证书信息是由教育部上网查询,向全社会公开透明。如果在进行毕业上电子注册时出现失误,会改变学生信息,导致用人单位怀疑毕业证书的真实性,而这对毕业生来说会非常麻烦,也会影响学校的声誉。因此,成人高校的领导们必须提高认识,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管理电子注册工作。
(二)逐步完善电子注册制度
电子注册制度的贯彻实施,需要配套的内部管理制度,保证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系统性。成人高校要逐步建立实施学历证书管理与注册工作目标管理的责任人制度,分解具体的电子注册工作职责给每个人;建立电子注册校验制度,推行领导追究制,确保电子注册工作的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进行。
(三)将学籍与学历的电子注册制度有机结合
教育部出台的《高等教育学生学籍电子注册管理办法》规定:学生自新生入学到毕业要实现全程跟踪管理。成人高校教育应该将新生学籍电子注册制度与毕业生学历电子注册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全面贯彻落实该规定,宏观掌握学生入学报到率、注册率,为下一步制定年度招生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四、结 语
现代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时代,成人高校必须紧跟时展的脚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学校的学籍和学历管理实行电子注册制度,全方位监控每一位成人高校的毕业生信息,保护每一个毕业生的合法权益,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让成人高校的学籍管理更加科学,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 曾超.电子注册在成人教育学籍管理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09(09).
[2] 刘耀南.成人高等教育学籍注册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1(12).
[关键词]学籍电子档案管理
2001年,教育部了《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管理暂行规定》,推行了高等教育学历电子注册制度;2006年,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平台正式开通使用。这一系列举措意味着高校档案管理由传统的手工操作逐步过渡到以计算机网络为工具的电子档案管理。众所周知,成人高等教育由于办学形式、培养层次、学制的多样性使得档案管理难度很大,而成教档案管理的核心部分是学籍档案管理。新的形势下,如何做好成教学籍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目前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学籍管理工作不够重视,认识模糊。一部分成教管理工作人员在思想上把成教当成普教的附属品,甚至还有少数分管成教工作的校领导和工作人员将它看成创收的渠道,由于思想上不够重视和认识上模糊不清,故不能摆正成人教育的位置。这些体现在硬件设施不完善,没有按岗配备专门人才,档案管理混乱等。
2管理手段落后、模式陈旧。目前,仍有许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电子档案管理仍然采用传统手工操作或者没有取消手工操作方式,没有上升到“电子”的高度。学籍管理的常规性工作如新生名册打印、教学计划管理、毕业名册打印等各类有关学籍档案的管理,虽一部分使用了计算机,但仅采用单机操作,计算机的价值只是打印的工具而已。这些管理手段落后于形势,跟不上时展的需要,阻碍了工作效率的提高和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
3忽视学籍档案管理队伍建设和人员培训。成教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管理人员有极强的计划性、准确性和原则性。但是许多地方高校普遍忽视了学籍管理队伍的建设,学籍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偏低,专业结构、年龄结构不合理,并且随着学分制的实施,加强和完善学籍管理队伍建设显得十分必要。高校必须紧紧围绕当前时展对成人高等教育的新要求,彻底摒弃陈旧、落后的管理理念,将科学、先进、高效的管理理念引进到学籍电子档案管理领域。
4信息技术领域内的难题制约着学籍电子档案管理水平。从电子文件形成的过程和特点看,电子档案仍像传统档案一样具有形成阶段、管理阶段、处置阶段。但电子档案管理有其自己的特点,它是无形的东西,装载在某种介质上,并且必须通过计算机或其他“懂”得其组成规则的工具才能看得到它,没有传统档案的直观性。可以说,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和原始性的技术难题很多。
将手工管理的纸质档案转换为数字信息进入网络,即从档案的实态转换到虚拟态,档案信息与载体分离,网络传递的是档案,信息用户得到的是复制品,而非档案原件。网上黑客与病毒的客观存在及用户根据自己利益对信息的取舍,可能使档案信息内容更改。这些人为因素会影响电子档案的真实性。
将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档案时所用的载体相对于纸质档案对环境要求更高,寿命较短。载体的不稳定性必然影响信息的真实性。网络更新一段时间后,要找到电子档案的原版比较困难,这必然使档案凭证作用受到影响。(二)完善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电子档案管理的措施
1明确管理目标,强化管理意识。成人高等教育要以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能力创新型人才”和“社会急需和广泛就业型人才”为目标,以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为中心来开展工作。而学籍电子档案管理作为成人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它的管理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到成人高等教育的质量。为了达到成人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来做好学籍电子档案管理,必须高标准、严要求地做好学籍电子档案管理过程的每一项工作。在明确管理目标的同时,需要强化管理意识。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者的业务水平、政策水平和自身素质直接影响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因此,必须加强对学籍管理队伍的培训和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和理解学籍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性质和重要性,自觉地认真钻研业务,学习新知识,提高工作能力。要使他们通过不断的学习,熟悉和掌握计算机技术,增强统计分析问题的技能;结合学籍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实际,善于总结摸索出学籍电子档案管理的基本规律并不断创新;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全面提高学籍电子档案管理水平和能力。
2完善管理制度,实行规范管理。现今所用的档案管理制度是按纸质文件档案来制定的,已经不能适用于现代化的学籍电子档案管理技术。高校应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广泛听取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将“电子档案”充实到学籍档案管理制度中去,并对原有的学籍档案管理制度进行适当合理的修订,并对与之配套的一系列相关管理制度也给予重新修订,使管理制度建设日趋完善。
规范和加强学籍电子档案管理,对成人高等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学籍档案管理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的特点,我们必须实行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从招生到毕业,在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环节,学籍电子档案管理人员一定要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对待,严格按照制度办事,坚持原则,管理到位,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认真做好学籍电子档案管理工作。
3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将电子档案的优势最大化。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各高校都有自己的校园网。校园网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这为实现学籍电子档案管理网络化、一体化在硬件上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但光有良好的硬件基础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开发出与之配套的应用软件系统。
为此,成教学籍管理部门应当争取学校的大力支持,应尽可能地组织技术力量开发出适用于本校的学籍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该管理系统应包括新生报到注册管理、在校生管理、成绩管理、教材管理、纸介质档案管理、毕业生管理、数据接口等模块,涉及到学籍管理的方方面面。此管理系统应运行在因特网上,学生能在千里之外能够查到自己的学籍状态;教师能在家里能够查到自己什么时候该去哪个教室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