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院医用耗材如何管理

医院医用耗材如何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院医用耗材如何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院医用耗材如何管理

医院医用耗材如何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医用耗材 高值耗材 采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也随之迅速发展,医用消耗材料(简称医用耗材)作为医疗过程在用不可或缺的材料,其使用的范围逐渐扩大,种类和用量都日趋增加[1]。对医用耗材的管理如果不规范,不严格,会给患者在经济上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而且也会给医院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如何科学且更加规范的对医用耗材进行管理,已经成为各大医院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对医用耗材进行规范性管理提出一些意见和看法。

医用耗材的概念及分类

医用耗材是指医院在开展医疗服务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次性卫生材料、人体植入物和消毒后可重复使用且易损耗的医疗器械,其品种型号繁多,应用量大,是医院开展日常医疗、护理工作的物质基础。

医用耗材是属于医疗器械的一个产品类别,对于他的分类,各个医院众说纷纭,主要是从使用特点进行分类[2]。根据《医疗器械分类规则》,参照国际通行的分类,药监局制订了《医疗器械分类目录》。该目录包括专科类手术器械、骨科植入类手术器械和耗材、普通诊察医疗器械、仪器设备类、口腔科耗材、医用卫生材料及耗材、医用缝合类耗材、高分子类耗材等。根据医用耗材的医学性能特性,可以分为植入介入类耗材、医用高分子类耗材、普通材料耗材、手术室常用医用耗材等。根据医用耗材价格水平可以分为低值医用耗材和高值医用耗材。根据医用耗材的使用时间和使用次数可以分为一次性使用医用耗材和可重复使用医用耗材。

医用耗材的管理现状

我院对医用耗材的管理还停留在粗放式管理的状态中,使用科室自行选择所需要的医用耗材,甚至自己选择供货商,通知供应商送货,使用完毕后在每月月底汇总耗材使用情况,到设备科和财务部门办理出入库手续,这样就产生了许多问题。医生为了自身利益直接与供应商联系购买耗材,供应商的合法性无法保证,商品的价格与品质也无从比较和选择。

另外,耗材使用量过大,尤其是高值耗材的过多使用,过分追求进口耗材,对耗材的使用没有实行全程网络监管等,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健全医用耗材的管理制度,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是本文将要讨论的主要内容。

医用耗材的规范性管理

加强采购管理:建立以主要领导为首的医疗器械采购小组,主要负责耗材的采购、验收、管理。对于新进耗材的购买,尤其是植入类耗材,必须由使用科室负责人提出书面申请,填写“新进医用耗材申请论证表”,由分管医疗的领导对该科室开展相关诊疗项目的医务人员的资格和技术水平进行审核,并对新进医疗耗材的合理性、合法性和必要性进行评定,审核通过后由设备科进行购买。在采购过程中,坚持“货比三家,公平竞争,择优选择”的原则,在把好价格关的同时,也要严把产品的质量关和生产企业的合法关。严格审查供货商的资质,经招标确定的供货商应提供的证件:医疗器械注册证、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制造商出具的授权书、营业执照、进口产品应提供商检证明、质量保证书,由厂商法人提供的产品销售委托书及销售人员的身份证复印件。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的规范性管理:根据国家颁布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办法》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是指无菌、无热源、经检验合格,在有效期内一次性直接使用的医疗器械。使用科室根据上月使用情况填报购置申请表,并注明品名、数量、规格、生产厂家,报送至设备科。医疗器械采购小组在购置前应对供应商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对于更换公司名称和账户的供应商,应要求提供新的证件,证件齐全后方可进行购置。到货的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应由采购和保管联合验收,并作详细登记,登记内容主要有供货商名称、产品名称、型号规格、数量、批号、灭菌批号、有效期、产品注册证号、生产许可证号、经营许可证号、合格证号、供需双方经办人姓名等,以便按此记录能追查到每批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的进货来源。在验收过程中发现不合格的产品不能发放使用,立即封存,并上报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使用后的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要及时毁形,保证零部件不再具有使用功能,并做好毁形后的详细登记,严禁再次出售或随意丢弃。使用无菌器械发生不良事件时,应按照规定及时上报省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检测中心。

植入性医用耗材的规范性管理:植入性医疗器械是指植入人体,手术后长期留在体内或部分留在体内达30天以上的医疗器械,对人体发挥支持、维持生命或帮助修复器官功能的特殊作用,属高风险医疗器械,在医院卫生物资的消耗中占很大比重,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3]。使用科室根据临床使用情况,填写“植入性耗材购置计划表”,经由相关领导签字后报送至设备科统一采购。对于新进的医用耗材,使用科室须填写“新进医用耗材审批表”,经以院领导为首的医疗器械采购小组论证讨论后,通过后才可进入临床,不得未经准予后擅自进入新耗材,以确保植入性耗材管理的规范化和使用的安全性。按照科里制定的医用耗材采购管理制度,必须严把进货关,严格审查供货商的资质,对于更换公司信息的供货商在审查合格后要及时更换其档案资料。根据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关于继续加强对医疗机构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的通知》中的有关规定,要求植入性医疗器械必须具有可追溯性。为此我们建立植入性医疗器械的使用登记制度,实现全程监管,完善植入性医疗器械的可追溯管理体系。由医生和护士填写的主要内容有手术医生姓名、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手术日期、住院号、联系方式。由设备科填写的主要内容有:产品序列号、生产批号、生产商、销售人员、发票号码、入库单号、出库单号、联系方式。设备科应每月对以上信息进行汇总,将清单内容输入微机,建立植入性耗材使用情况卡片,完善了耗材的跟踪管理程序。做好术后不良事件的检测管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是指获准上市的、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发生的,导致或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任何与医疗器械预期使用效果无关的有害事件。使用科室发现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时应及时向医疗器械管理小组上报,管理小组根据有关规定报告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避免造成更大的人事伤害。不得再次购入存在不良记录的医疗器械产品,也不得从存在不良记录的企业、公司购入医疗器械。植入性器械在植入体内一定时间后,会通过手术取出。按照有关规定,一次性植入、介入性医疗器械,使用后应立即毁形,不得再次使用。按医院规定的程序消毒后纳入医用废弃物中,由相关科室进行统一处理。

医用耗材的零库存管理:零库存是指借助现有传媒、交通手段,利用相关的生产、经营单元作为存储单元,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本单元物资存储,极大地提高资金效益[4]。零库存并不是没有库存存储和资金积压,而是在满足医院日常工作的同时,要尽量把医用耗材特别是高值耗材的库存量控制到最少,要求库房存储的时间短,积压资金少,实现最优化管理。零库存管理尤其适用于高值耗材,高值耗材品种繁多、规格型号复杂,很多情况下只有根据患者手术的实际情况才能确定材料的型号,所以对高值耗材的管理要实行先使用后入库的反物流方式,既可减轻医院的资金压力,又可节省存储场地,还能最大限度的保证高值耗材使用质量,防止因产品积压而发生医疗器械过期的现象。

讨 论

医用耗材种类繁多,规格复杂,专业性强,对医用耗材的管理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利益和患者的健康。医用耗材的论证管理、采购管理、库房管理和使用后管理,每个环节的改革都牵涉到医院和供应商的多方利益。所以对医用耗材的规范性管理要想在工作中真正落实,还需要医院相关领导的支持和各临床科室的积极配合,这样既保证了患者的健康,又不给患者增加额外的经济负担,还能保护医院的利益,同时又从源头上防止了不正之风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周丹.器械科(处)领导如何对医用耗材实施有效管理[J].医疗设备信息,2006,21(4):1-4.

2 吴敏,汤黎明,于京杰,等.关于医用耗材分类的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06,27(10):55-56.

医院医用耗材如何管理范文第2篇

以最简单常见的疾病――感冒为例。医生为患者检查时要用到一次性压舌板,查看患者的喉咙有没有充血红肿,用完之后就放在一边,等待专人来收集,然后集中处置。这压舌板就是一次性的医用耗材。比如护士在为患者量体温时,要用酒精棉球给体温计消毒,棉球也是用完就扔了,也属于耗材。在拍x线检查时,所用的胶片也属于耗材。

治疗环节用到的医用耗材更多。以大家最熟悉的打针输液为例,各种型号的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消毒用的棉签、固定用的胶布等都是耗材。手术过程中要用到手术刀等各种一次性手术器械、一次性手术包、一次性灭菌手套、手术丝线、止血纱布等几十样甚至上百样医用耗材。还有骨科手术使用的各种钢板,心内科、普外科等使用的支架,烧伤科使用的敷料等都属于耗材之列。

总之,医用耗材,就是纳入医疗器械管理的医疗消耗用品。根据用途,医用耗材可以大致分为植入性和非植入性。像钢板、心脏起搏器、各种支架、疝气补片、人工晶体等要植入人体的就属于植入性耗材,其他的就是非植入性耗材。

如何选择医用耗材

在骨折手术前,许多患者都会纠结于医院给出的选择――钢板是用国产的还是用进口的?进口的钢板质量好,但价格却动辄翻倍;国产的便宜很多,但一想到质量,很多人心里却总是觉得没底。

用于冠状动脉手术所需要的支架,国产支架中用得最多的是每个收费一万多元。而从美国进口的同规格支架每个要近两万元,其价格将近国产的2倍。

由于国内医疗器械生产工业起步较晚,很多这类的医用耗材都是仿制国外,所以在早期,质量上与进口产品有一些差距。但近年来随着科研和生产能力的进步,国产耗材的质量也不断提高,目前两者之间的质量差距已经不大。应该说,国产耗材在质量上还是有保证的。当然,如果经济条件允许,选用进口耗材也无妨。

医用耗材的管理

医院医用耗材如何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医院 医用耗材 内部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1-199-02

伴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各医疗机构尤其是医院担负起的社会责任较之以前明显增大,在目前医疗保障、分配体制、机制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就要求大批的医院进行内部挖潜,资源整合。为达到医院的内部优化资源配置就必须从人、财、物等方面入手。本文所要涉及的仅仅是“物”的其中一方面,也就是“医用耗材”。在当前的环境条件下,如何确保医院能够在健康、稳步发展的基础上,有效地控制“医用耗材”的对外采购和对内使用,扩大“医用耗材”的使用效益,已成为每个医院管理者所关注的重点之一;同时也必然将监督、监管的重任落在了医院的内部审计上。加强对卫生耗材审计,对规范卫生耗材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而促进医院加强经营管理和廉政建设,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①

一、医院开展对“医用耗材”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医院虽然作为事业法人单位有别于工、商业企业的市场行为,但是在新的环境、条件下为了更好地生存、发展,必须要做好“开源节流”。与研发新医疗手段、科技项目相比,对内“节流”主要应该就是加强内部监督,开展有效的内部审计,加大对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力度。对“医用耗材”采购、使用的内部审计就是为医院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扩大医院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促进医院内部管理,达到提升医院整体的经济效益。

二、“医用耗材”内部审计的特点

1.审计的时点、时效性。任何一家医院计划采购的“医用耗材”项目均是医院在一定时期内维持正常运转或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和效益所必需的物资,任何原因的采购延迟都会影响到医院的正常运转和发展;同时,由于市场经济环境因素的影响,“医用耗材”价格波动频率快,且同一时期、同一品种的耗材,不同的供货厂商供给的价格存在差异。这就要求内部审计要有极强的时间观念,在有利于医院发展的时段内,及时、有效地完成对“医用耗材”的外购工作流程的合理性及厂商资质的合法性、产品合格性的内部审计工作。

2.复合型知识面的内部审计人员。医院医用耗材采购的范围广、项目品种多,并且各种医用耗材都有自己的特性,这就决定了在对“医用耗材”审计时,内部审计人员必须要有较多的复合型知识面。

三、“医用耗材”内部审计的具体方式与方法

1.审计方式。“医用耗材”的内部审计不同于常规的财务审计。常规的财务审计因为有纸质的或电子的记录可查阅,所以通常可以进行事中、事后的及时审计或跟踪审计。而“医用耗材”内部审计除了形成纸质或电子的记录可供审计调阅外,有必要在事前就进行同步审计,即在“医用耗材”采购事件发生前就介入,了解科室的需求,查阅相关采购部门的报批手续,即主管领导的批示。同时要配合职能部门进行初期的市场调研,做到“心中有数”。在此一系列过程中,任何一方面或任何步骤中存在可单独说明的情况时,要及时形成意见报上级领导和采购部门提起注意,并对最终的采购程序及结果进行跟踪性审计。这种事前参与的审计方式,可有效地填补采购中的漏洞。

2.审计方法。

(1)采购流程的审计。医院针对不同采购对象,前期制定了严密的采购程序,遵循采购程序规定的,一般不会产生不规范的行为。因此,内部审计的重点,就是全程参与院内招标采购,查阅相关部门申请、报批、审核、备案等纸质的记录资料是否完整,签字是否正确,同时审核有关职能部门是否按采购程序执行采购。

(2)各种招标方式的审计。医院“医用耗材”的采购一般采取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议价等方式。对这些采购方式的审计,因采购方式不同,其方法各有特点。对于公开招标内部审计的重点在与到会投标方是否达到规定最下限,即参与公开招标的投标方不得少于3家;对竞争性谈判内部审计的重点在于查对投标商是否存在关联,即是否存在串通投标的情况;对议价内部审计的重点在于仔细观察辨别投标商是否存在通过院内人员提前获知标的的情况。以上几种方法进行内部审计的共同点在于,均要查阅投标商的资质是否合法、生产产品合格证是否在有效期、产品的授权书是否在有效期、法人代表及具体投标人的身份是否合法等等。

(3)医用耗材的使用审计。主要指内部审计人员通过查阅设备材料管理部门的纸质或电子资料得到科室耗材领用情况,从计算机系统管理部门提供的电子资料得到科室耗材的记费情况;将上述两者一手资料在计算机上通过EXCEL表格的形式进行分科室、分种类等等多个条件的分类汇总对比,对科室的领用和使用量进行符合式审计,从而发现问题。

四、“医用耗材”内部审计时需要注意的几点

1.建立健全“医用耗材”采购内部审计制度。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是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能顺利、正常开展的条件和依据。没有相关院内审计制度,内部审计工作将无法合理、顺畅开展。

2.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相关职能科室的理解、配合是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重要条件。“医用耗材”的审计涉及诸多方面的利益,更加需要支持和理解。各科室的密切协调,使用科室、感染办、信息中心、物价科和设备科及时沟通。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改进。随着医院管理的制度化、标准化,内部审计越来越受到重视,只要审计坚持原则,摆正位置充分履行“过滤器”的职责,同时注意不断完善、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就能为医院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3.注重学习、加强培训,努力提高业务技能。新的内部审计方法、同行业的先进审计经验和国外先进的审计技术,需要内审职员学习并掌握,在工作中运用。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是现代审计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计算机在材料审计中的运用可加强对材料采购活动的监督。②当前内审职员大多是从财务部门过来的,内部审计涉及的范围较之财务方面有了明显的扩大,很少有人受过系统的医院内部审计培训。因此,医院应鼓励、支持内审职员参加医院内部审计的继续教育学习,充实提高业务水平;内审职员也应主动留意在实践中努力积累的知识,不断提升审计技能。

4.强化物价管理部门在信息化管理中的职能③。物价管理部门担负着维护卫生材料信息系统的职责,进一步规范材料收费的准入制度,并及时进行系统内容的更新工作。

卫生材料的收费在医疗服务价格中有明确的规定,一般检查治疗、医技诊疗、临床诊疗、手术治疗等项目各自有明细的收费目录;其中材料收费加成比例也都有明确的规定。医院物价管理机构要严格控制一次性材料的可收费范围,对于不在收费许可范围之内的材料严格把关;对于未经审核过关,未列入收费范围之内的一次性材料,不得录入物价收费目录进行收费。对于不经入库和出库的材料,不准录入计算机系统进行收费。同时,审核材料管理部门(如器械科)的录入信息和供应商提供信息,要保证材料入库与收费的一致性。

卫生材料收费目录由医院物价机构统一管理,限制其他部门对材料收费目录的微机管理权限,除物价人员外,只能查看,其他科室和个人不得任意添加和修改。

总之,“医用耗材”的内部审计涉及的范围广、时效性强,需要内部审计部门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效率,采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完成内部审计职责,为医院新形势下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提供优质的保障。

注释:

①王蓬.卫生耗材审计的方式和重点.中国内部审计,2009(7):74

②王丽云.计算机在材料采购审计中的运用.同煤科技,2004(2):25-26

③刘社,杨晓琳,秦兰兰.关于医院卫生材料收费管理的探讨.江苏商业会计,2010(3):15-17

医院医用耗材如何管理范文第4篇

【摘要】阐述群体决策在医用耗材管理方面中应用的原因及模型,如何扬长避短,发挥群体决策优势,提高决策执行率,提高医用耗材管理水平。

【关键词】群体决策 医用耗材 管理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12.051

对于复杂的决策问题,往往涉及到客观环境的复杂性、主观的能动性、目标的多重性和时间的动态性等多重因素,这是个人的能力远远不能驾驭的。而群体决策则是把不同决策成员的关于方案集合中方案的偏好按某种规则集结为决策群体的一致或妥协的群体偏好序[1],可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因此,群体决策因其特有的决策优势在各行各业得到运用并日益受到重视,笔者重点讨论群体决策在医疗机构中医用耗材管理方面的应用。

1实施群体决策的原因

首先,医用耗材市场存在品规杂、价格乱、流通散等现状;医用耗材本身具有专业性强、专业范围广等特点,其应用涵盖了医疗机构的所有环节:从门诊化验到各种影像检查,从外科手术到内科诊断[2];同时,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的管理者(决策者)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多变;各医疗科研机构研发新型医用耗材的力度不断加大,新产品推广应用频率也日益提速[2];随着“新医改方案”的,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又做出了进一步的调整[3]。因此,医用耗材管理问题的决策难度不断提高。相应的,这就要求管理者(决策者)综合临床医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专业知识方可更好的解决日益复杂的医用耗材管理问题,而这些跨学科的专业知识往往超出了个人所能掌握的最大限度。

其次,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的管理者(决策者)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专业领域、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局限性,这些因素会对医用耗材管理理念及决策方法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例如,财务专业的管理者(决策者)注重经济效益,就会倾向于价格因素进行决策;临床医学专业的管理者(决策者)则格外关注临床应用效果,则会侧重于医疗质量因素来解决问题。此外,管理者(决策者)个人不可能擅长解决所有类型的问题,也不可能擅长进行任何类型的决策。

最后,群体决策可分散责任。群体决策使得决策参与者共同承担责任与风险;因此,决策个体承担的责任界线模糊,风险大幅度降低,如此有利于保护医用耗材的管理者与临床使用者,更有利于推广阳光采购、廉洁采购,避免出现医疗腐败现象。

2群体决策在医疗机构中的应用

以我院为例,医学装备委员会是我院在医用耗材管理方面实施群体决策的决策群体,成立于2013年全院工作委员会调整之时。 医学装备委员会包括一名主任委员(由主管医学装备的副院长担任)、一名副主任委员(由医学装备部的处长担任)、九名成员(从临床、财务、审计、纪检、医学装备管、后勤管理等不同的部门抽取专家担任)和一名秘书(成员兼任)。具体的组织架构见图1。

医学装备委员会的工作职责包括:①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卫生行政部门规章、管理办法、标准的要求,负责确定并建立本院医学装备管理体系及工作制度、流程及人员岗位职责,并对其进行审核和评价,监督纠正措施的执行;②制定医学装备购置论证的相关制度与决策程序,咨询、审议、决策医学装备的引进及协调相关工作项目,其中包括对医学装备进行规划、论证、技术及质量评价或咨询;③负责年度医学装备的购置前及维保工作的论证、决策等工作。论证新进医用耗材、试剂的准入条件、选型标准,定期监督医院耗材、试剂的使用过程,并对新旧试剂的使用与更新提出合理化意见;④开展医学装备临床使用安全控制与风险管理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医学装备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制定明确的质量与安全指标;定期对医学装备临床使用安全与风险管理监测进行考核和评估;指导定期通报医学装备临床使用安全与风险管理监测的结果。督促开展医学装备的定期计量监测工作;⑤对临床使用中出现的涉及医学装备的技术操作、质量保养等方面所出现的问题组织讨论,提出改进意见和改良措施;若属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应按规定主动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指导临床医学装备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鉴定和上报;⑥建立相关医学装备管理工作的奖惩制度,并组织分析评估医学装备使用效能。

3群体决策的优势

医学装备委员会的前身是医疗设备管理小组、医疗耗材管理小组、临床检验试剂管理小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督管理小组和医疗设备维保管理小组。根据医院对院内工作委员会整合的总体要求,六个管理小组合并为医学装备委员会,委员从以上六个管理小组中选取。医用耗材管理只是医学装备委员会的工作职能之一,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其他工作职能在此不做讨论。作为群体决策的主体,医学装备委员会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点。

3.1凝聚集体智慧

集体的智慧大于个体的智慧,因此,群体决策能够更便捷的找到更加正确的问题解决方案, 取得理想的决策结果[4]。医学装备委员会有利于集中来自临床、审计、财务、纪检、后勤管理等不同专业部门的专家的集体智慧;面对日益复杂化的医用耗材管理问题,通过不同专业专家的广泛参与决策,医学装备委员会可以从不同的专业角度对医用耗材决策难题提出科学性、前瞻性的意见,有利于发现其中潜在的问题,使得决策方案得以贯彻实施。

3.2提高决策质量

群体决策具有“1+1>2”的整合和放大效应,即增效作用[4],群体决策的最终决策结果容易获得普遍的认同,有助于决策的实施。由于医学装备委员会的成员来自不同专业、不同的部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其所形成的决策结果是在综合不同专业/部门成员意见的前提基础上所形成的对问题趋于相同化的解决方案,因而有利于在实施过程中得到与决策相关的部门及人员的理解与接受、支持与配合,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决策的执行率,同时也提高了决策质量。

3.3分散决策风险

通常,在群体决策的情况下,由于群体的身份而带给决策成员安全感和归属感,由于共同参与而带给决策成员公平感和满意感 [4],同时决策风险被所有决策者分担。因此,医学装备委员会的群体决策有利于使决策者勇于承担风险,制定出更佳决策方案。

4群体决策的劣势

医学装备委员具有群体决策的优点,同时也容易出现群体决策所带来的一些特殊现象;如果不加以妥善处理,便会影响群体决策质量。医学装备委员会的群体决策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4.1群体思维

群体思维是指医学装备委员会成员在进行群体决策时,决策者通常会倾向于寻求一致化的意见,忽视与他们不一致的意见,对那些与多数决策者共同观点有稍许异议的少数派成员、以及持有不同甚至相反意见的少数派成员进行压制使之保持沉默。使得群体决策失误的群体思维主要表现有: 过于自信和盲目乐观,认识不到潜在的危险;认为决策合理化,忽视外来的挑战;不欣赏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决策成员会避免提出与群体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压抑自己对决策的疑惑 [5]。

4.2群体偏移

在医学装备委员会进行群体决策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医学装备委员会中的成员在参加群体决策过程中,会出现向保守或者冒险两个极端偏移的现象,及决策成员偏向于夸大自己最初的立场或者观点[6],这种现象被称为群体偏移。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在医学装备委员会进行群体决策的过程中,每一位决策成员的责任都得到了分散,任何一个人在群体决策的过程中都不用承担最后的责任;责任公担及分摊不明使得群体决策过程中的决策成员更加趋于冒险。因此,责任分摊是一把双刃剑。

5决策程序

为避免以上劣势,医学装备委员会针对不同类型的决策问题,采用科学的决策程序。对于要提出解决方案的问题,例如针对医用耗材的管理问题,医学装备委员会采用头脑风暴法,让所有决策成员围绕某中心议题激发灵感,广开言路,在自己头脑中形成思想风暴,突破固有观念、传统理念的束缚,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性的思维能力[7]。

例如2012年1月召开的卫生材料管理小组(医学装备委员会的前身)会议,讨论内容之一为如何对2011年广东省第一批集中采购中标产品进行遴选。所有委员采用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制定中标产品遴选原则。群体决策使得产品遴选这一原本无所适从的问题逐步得以解决,决策方案更加严谨,执行率更高。

而论证新进医用耗材的准入资质,医学装备委员会采取投票决策法。投票决策的优点有:允许决策成员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过半数通过;形成决策相对迅速高效。例如,2013年12月召开的医学装备委员会会议,其中一项重要的讨论内容为新进医用耗材讨论。由于长时间未进行新进医用耗材讨论,所以此次会议需要讨论的新进申请多达数十份。为在有限时间内形成有效的决策,医学装备委员会采用投票决策法,根据临床科室申请的原因,参会的11位决策成员分别从各个的专业角度进行判断、投票(同意/否决)。最终结果为11位决策成员的投票汇总,过半数即为同意使用,否则不能使用。

综上所述,医学装备委员会使得群体决策在医用耗材管理方面有效的发挥作用,充分利用集体智慧,为复杂医用耗材管理问题的全面性、客观性、科学性解决提供了可能;运用不同的决策模型,扬长避短,提高群体决策效率,提高决策执行率。

参考文献

[1]耿亚琴.群体决策研究综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29(5):143-144.

[2]尤钰:医院卫生材料管理问题分析与解决途径初探[J].现代医院,2011,11(4):131-132.

[3]张馨月.中国医疗改革的问题与对策[J]. 现代医院,2012,12(9):1-3.

[4]丛燕,朱永杰.群体决策理论研究述评[J].经济师,2007(2):37-39.

[5]王霜玥,贾隽,陈健.群体决策基本理论研究的评述[J].科技信息,2011(2):31,34

医院医用耗材如何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品管圈;一次性医用耗材;护理管理;效果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823-02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成熟与发展,一次性耗材使用的种类较为繁多且频繁,如何对其进行高效的管理,是节约医疗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品管圈”这一名词自日本品管权威石川罄博士提出后,得到了各个医院的高度重视。它是一种团队自主的参与活动,以尊重人性为出发点,是员工主动、自发参与的一种管理活动,改变了以往不规范的管理方法,员工在工作的同时也获得了很大的满足感。本文对品管圈活动在我院2013年12月头颈外一科的临床护理中管理一次性医用耗材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具体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选取2013年12月我院头颈外一科的全体圈员作为调查对象,圈组由7名成员组成,年龄25-32岁,平均年龄(26.8±2.0)岁,工作年限5-9年,平均工作年限(6.8±1.0),所有圈员均为本科学历,其中护师3人,护士4人,由一名领导能力及专业能力强的主管护师担任圈长,负责组织圈内活动,由护士长担任辅导员,负责活动内容的监控及对上、下级部门的联络。

1.2 改善方法

在改善方法前,首先进行组织讨论,找出一次性耗材流失的原因如拆开未用等,“品管圈”成员可以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针对临床护理中一次性耗材浪费可能的原因进行数据搜集,通过因果分析得出如下原因:护士工作经验不足;科室制度不完善,督导力度不够;人员节约意识不强等。

1.3.1规范一次性耗材使用管理 护士工作任务繁重时未及时登记、物品 登记本使用不规范 是造成数据流失的关键因素。为减少流失率,首先建立了物品使用登记记录表,并明确各班次的工作内容和责任,合理安排医疗处置时间,增强圈组成员的主人翁意识,细化奖罚制度,以此来规范一次性医用耗材的使用情况,减少流失率。

1.3.2加强物品监管制度 护士的责任心不强,责任不明确、管理制度不健全是造成一次性耗材流失的主要原因,很多物品去向不明与护士责任心不强呈正相关性。因此,在相关班次上应实行由专人负责制,形成痕迹化的管理模式,并成立质控小组,严格监控各物品的去向;其次,明确绩效调理,奖罚分明,通过功能区域由专人负责的方法,以减少一次性耗材的流向。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提高监管力度和圈员的责任心,截止到2014年1月末一次性耗材流失率由75%降至47.1% 。

1.3.3规范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混乱、没有明确、细化管理内容是造成一次性耗材管理紊乱、存放、使用有误差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强日常管理也是降低一次性耗材流失率的主要方法,如可以严格交接班制度,做好护患、同事之间的沟通管理工作,并建立责任护理工作手册,通过各功能班次和职能班次的协调工作等,明确各自的责任,量化工作内容。全体圈员均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截止到2014年1月末一次性耗材流失率由75%降至47.1% 。

1.3.4加强护患沟通 由于人员文化背景不同及沟通方式的不灵活,使患者不积极配合,在物品双项审核中遇到了很大的阻力,造成了一次性耗材的大量流失。因此,在改善方法中,应细化了解患者的自然背景,不同的人群给予不同的沟通方式,用规范化的方法处理问题,化解护患之间的障碍,并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让患者理解医疗消费,积极配合一次性耗材的使用登记。通过该对策进护患交流、提高物品合理利用,截止到2014年1月末一次性耗材流失率由75%降至47.1% 。

2 结果

改善前,自制调查记录表后,对全体圈员共进行150次的一次性医用耗材使用后记录情况,记录数37,占24.6%,不记录数113次,占75.4%,流失率75%。

实施改善方法后,对全体圈员共进行150次的一次性医用耗材使用后记录情况,记录数127,占84.6%,不记录数23次,占15.1%,流失率15%。。较实施前75%的流失率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

3 讨论

节约的文化氛围应从每位圈员做起,每日的晨会护士长均应给全体圈员树立节约的意识,从点滴做起,从自我做起,本着不浪费一次性耗材的原则,积极记录每一次一次性耗材的使用情况。如圈员也可以在一次性耗材取用处贴上“节约开支是我们的工作,降低患者费用是我们的责任”等醒目的标示,积极投入到降低一次性耗材使用的活动中。本文选取我院2013年12月头颈外一科的全体圈员为调查对象,通过观察记录全体圈员每天一次性耗材的使用登记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整改组织措施后发现,实施改善方法后,对全体圈员共进行150次的一次性医用耗材使用后记录情况,记录数127,占84.6%,不记录数23次,占15.1%,流失率15%。较实施前75%的流失率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

参考文献

[1] 洪素菊,胡伟玲. 品管圈活动在术中一次性医用耗材管理中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2011,17:1560-1561.

[2] 石晶,程青虹,王子迎. 品管圈在国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现状[J]. 农垦医学,2011,05:458-460.

[3] 王申. 品管圈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现状[J].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 06:574-576.

[4] 余纪岚,周细梅,陆莲英. 品管圈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临床应用[J]. 中国医学创新,2013,29:76-78.

[5] 张幸国,赵青威,李盈,马葵芬. 品管圈在医院药学管理中的探索与实践[J]. 实用药物与临床,2009,04:233-235.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