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仓储管理基础知识培训

仓储管理基础知识培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仓储管理基础知识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仓储管理基础知识培训

仓储管理基础知识培训范文第1篇

为了加强宝泉粮库加强仓储管理,认真做好安全储粮和安全生产工作,我们宝泉粮库仓储科系统地规学习了各层级、各方面安全储粮的具体责任及追责程序,学习了《粮油安全储存守则》和《粮库安全生产守则》,为推动《粮油储存安全责任暂行规定》《粮油安全储存守则》《粮库安全生产守则》(简称“一规定两守则”)的贯彻落实,宝泉粮库于2019年9月中旬举办了业务培训,。现就本轮培训的内容如下:

充分的认识了贯彻“一规定两守则”的重要意义

(一)“一规定两守则”是提升仓储管理能力、完善“两个安全”制度标准体系的重大举措。“一规定两守则”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从根本上提升仓储管理能力,找到做好安全储粮和安全生产工作的一般规律,进而规范“两个安全”各层级、各环节、各相关岗位和人员的作业与管理行为。它既是对已有制度标准的高度归纳和梳理,也是在实践基础上对基本原理的重构和创新。

(二)懂得了“一规定两守则”是应对当前“两个安全”严峻形势和空前压力的迫切需要。安全储粮和安全生产工作正面临并将持续应对粮食库存之高和简易仓囤储粮之多“两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保管总量巨大、各类作业频繁的同时,从业人员的结构发生新变化,一些管理与作业人员实际操作中应知不知、应会不会、应责不责,亟需强调责任落实和操作规范。

(三)明白了“一规定两守则”是衔接制度标准规范要求和“两个安全”工作实践的重要纽带。长期以来,广大粮食仓储工作者、粮食科研人员经过大量探索实践和科研攻关,取得了一系列加强粮食仓储管理的实践经验和科技成果,制定了大量技术规范和标准,但相关制度标准的专业性较强,不易为基层同志所掌握和实施。“一规定两守则”就是要系统化、通俗化,解决接地气、贯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为仓储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打下坚固的实践基础。

二、认真的落实培训的各项具体要求

为确保培训效果,把培训的过程打造成强化管理的过程,实现寓管理于培训之中,本单位掀起学习贯彻“一规定两守则”的热潮,使其成为所有相关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并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同时学习延伸培训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标准、技术原理等。要从实效出发,丰富培训的方式方法,以集中脱产培训为主,并同岗前交底培训和经常性培训相结合;除课堂授课学习外,还可开展远程教学、邀请专家专题讲学、指定业务尖子领学、布置自学、组织交流讨论等;把新入职培训和在职培训同样抓好,做到了“新人”合格上岗、“老人”在岗进步。通过严格落实大纲要求,确保从部门到企业各级岗位人员的培训不留空当、不留死角。

三、切实加强了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

宝泉粮库把“一规定两守则”的培训当成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切实加强了组织领导。各级主要领导要负总责、带头学,分管领导亲自抓、直接管;相关部门认真履职、精心组织,科学制订和具体实施培训方案;受训部门积极动员、认真参与。一级抓一级、层层压实培训任务,确保了培训全覆盖。

仓储管理基础知识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小额

所谓小额跨境电子商务,亦称“在线小额外贸”,是指不同国别或地区间的交易双方通过互联网及其相关信息平台实现不需报关、不缴付关税的交易,实际上就是传统小额国际贸易基于网络化、电子化的新型贸易方式,就是中国小型卖家通过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直接与海外小型买家进行在线交易。[1]小额跨境电子商务由于风险小、利润高的特点,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逐渐成为中国外贸的一种新趋势,与此同时,人们利用互联网进行海外代购、获取相应服务的消费观念的产生,促使小额跨境电子商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东莞,又称“莞城”,素有“世界工厂”之称,目前在中国代工生产的640多个国际品牌占了20%左右,具备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天然土壤。近年来,东莞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推动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并结合后自身特色,在货物通关、结汇和退税等管理机制方面进行改革,创建“园区仓储+公共平台+智能核放”的跨境电商模式。然而,越来越多的跨境电商呈现出小金额、多批次、高频率的交易特征,这就需要量小、批次多、物流速度快、交易成本低的物流服务,但是传统外贸交易多以大批量的规模运输为主,这就使得小额跨境电商面临价格贵、速度慢、后期追踪难、便利性差等物流问题,因此,如果不解决物流配送问题,物流必须制约着小额跨境电子商务发展。

一、东莞小额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现状

(一)国际小包。国际小包在小额跨境电商具有定位差异化、通达广、价格低的优势,受到跨境电商用户的喜爱,它满足了用户寄递小件物品的需求,往往重量在2 kg以内、外包装长宽高之和小于90厘米,且最长边小于60厘米的物品都可以按小包交寄。东莞国际小包主要有中邮小包、EMS小包、香港小包、荷兰小包、新家波小包等,据统计,2014年东莞邮政国际小包总量达到1229万件,日均发货3.37万件,2015年3月国际小包激增至日均6万件,国际小包的发货量在不断增加。

(二)国际快递。国际快递在小额跨境电商中定位于高端,它是综合利用航空运输、班车运输、水路运输,在国家与国家(或地区)之间以最快速度传递信函、商业文件及物品的递送业务,是运输业最快捷、最周到的服务形式。国际快递往往比国际小包更快速、安全、时间短,因而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客户时间需求、速度需求。在东莞的小额跨境电商中,国际快递主要是DHL、UPS、FEDEX、TNT,同时,顺丰、韵达、中通、圆通等主流国内快递公司先后开辟或加码海外业务,布局跨境物流。

(三)海外仓储。物流速度是海外买家购物体验最重要的因素,在小额跨境的交易环节,一般买家下达订单后,再进行货物的配送,可是,一般货物配送成本高昂、配送时间长,往往需要5天到30天,海外设立仓库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因此,电商企业需要预先将货物发送到当地仓库,当电商平台接受订单后,可以由该仓库在当地发货,从而缩短物流时间,提升客户购物体验。东莞作为世界制造基地,拥有良好的产品资源,缺乏的就是渠道,海外仓储的建设对于实力比较薄弱的个体经营户或中小企业可望不可即,为此,东莞政府出台政策支持企业海外建仓,在《东莞市进一步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意见》明确指出,支持跨境电商企业建立海外仓储体系。另外,东莞已经有十多家企业铺设了海外仓,如,大朗海拓伟公司已经在美国、英国建设了三个海外仓,虎门港启盈在法国、俄罗斯有两个合作的分拨仓库等。[2]

二、东莞小额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周转速度慢、成本高。小额跨境电子商务中客户体验是尤为重要的,客户体验第一看中的就是速度,跨境电商平台下单后,商品运输配送时间长,这大大降低客户的体验感,同时,长时间的配送会增加物流成本,使得商品的价格增加,影响商品的竞争力,也降低了商品的盈利空间。例如,通过国际小包运输商品,有时需要1个多月的时间才能收到商品。

(二)物流缺乏先进基础设施,物流服务水平低下。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涉及到仓储、配送、运输、报关、核税等服务内容,近年来虽然东莞市物流企业服务品种正逐步增多,但目前物流企业的服务内容仍以运输、仓储、货代、搬运等传统服务为主,服务档次和水平较低,增值服务少。这使得跨境物流无法提供整体的物流方案涉及和跟踪反馈等,由于缺乏先进和完备的物流设施,导致物流企业无法提供速度快、成本低的物流服务,无法向客户反馈运输物品的状态,在报关环节也无法提供便利,这违背了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快捷、便利的特性,制约了跨境电商的发展。

(三)缺乏专业的物流人才。小额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的关键是人才,物流方案的设计与运作、物流技术与设备的应用都是需要物流人才来完成的。然后,东莞市物流专业人才匮乏,一方面在于物流观念认识不足,认为物流仅仅是仓储、快递,导致认为物流是粗重的、无技术含量的行业;另一方面,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较低,物流工作执行不到位,与此同时,企业也缺乏物流人才的培养途径,物流人才的缺乏,使得跨境电商物流工作的开展受到阻碍,物流具有操作性强、技术含量高、信息化强的特点,需要物流从业人员不仅要有专业的物流知识,也具备物流信息、技术等知识技能的具体应用,可是东莞缺乏这样的物流人才。

(四)物流信息化程度低。跨境物流信息化程度主要表现在境外配送方面,跨境电商买卖双方都是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交易的,交易结束之后就需要物流信息技术进行对接。在境内,由于近几年电商发展迅猛,物流信息化程度得以提升,能够实现对货物的跟踪、查询、反馈,但是,在境外信息化水平却不能与之匹配,同时,物流本身就是信息化要求较高的行业,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物流信息化水平不一,这也会使得跨境电商信息化出现不均衡状况。东莞的跨境电商物流企业多为规模小,经营分散、人工分拣作业为主、不具备运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与设备的能力,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信息整合能力的不足,导致资源不能共享,物流运作效率低下,直接影响小额跨境电商的发展。

三、东莞小额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的应对对策

(一)海外仓储的建设和管理。如上所述,小额跨境电子商务会遇到物流成本高、时间长的缺点,主要问题集中在境外物流方面,海外仓储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大中华区卖家通过海外仓储,其竞争力将在提高单件商品利润率、增加销量、扩充销售品类、降低物流管理成本和提升账号表现这五个方面得到显著提升,最终促进产业由价格战到良的转变,从而提高卖家竞争力。[3]海外仓储在小额跨境电子商务领域有着多方面的优势和吸引力,一方面它满足了消费者的时效要求,尤其是英国、美国、德国等成熟市场,通过时间效益的增强大大提升了卖家的定价水平,使得当地消费者更倾向于具有时效、价格优势的本地供货商品;另一方面,它能保障商品的稳定供应,减少出现货源供应不足、短缺等现象,与此同时,海外建仓还能大幅度的降低单间商品的平均运费,降低物流成本,也可以帮助卖家减少出现发货差错率、提高仓储运作效率、降低跨境物流缺陷交易量、拓展销售商品。海外仓储将成为未来跨境电商的主流,尤其对于小批量、多频次的商品而已,但是,海外仓储的建设也需要合理的管理。仓库的选址、商品进出入库的管理、库存的积压等都是海外仓储建设时必须思考的问题。东莞跨境电商企业在仓储管理上应围绕“规范化、智能化、定制化、网络化”的特性建立标准化、科学化的管理模式,使得海外仓库能够简单智能的运作,让使用者能够方便的管理库存、实现信息流、物流的无缝对接。最后,海外仓储的建设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比较难,但是可以通过共建、共享的形式解决海外仓储建设问题,从而解决境外物流问题。

(二)改善物流基础设施,提升增值服务能力。东莞市物流基础设施应进行合理的改善,要改变单一功能的物流设施现状,从整体服务功能和供应链环节方面来建设综合型的物流设施体系。首先,东莞市可以加大对港口、公路、铁路方面等基础物流设施建设,以现代化、信息化、科学化为指导原则,提升物流设施的服务能力;其次,政府部门在跨境电商运营过程中,应做好计量标准、技术标准及数据传输标准、物流作业标准等基础工作,使得小额跨境电商降低物流费用,吸引客户,占领市场。

(三)重视和完善高素质物流人才的培养。物流人才的匮乏是东莞小额跨境电商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大力培养既能熟悉物流的专业基础知识,如物流管理理论、报关与国际货运、国际航运业务等,又懂得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实际操作的复合型人才。东莞2010年9月3日成立了东莞市高技能公共实训中心,物流实训中心可以帮助企业有针对性的对员工进行培训,同时,物流企业也可以通过与高校或物流科研院所进行合作,形成校企合作、订单专业或者系统性的对企业员工进行技术或管理方面的培养,构建一支专业化、创新化的物流团队,还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的业务培训,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东莞市作为世界制造基地,应加强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加大力度完善物流教育体系和人才培训体系,培养适合跨境电商的物流人才。

(四)加大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力度,提高服务水平。东莞市的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普遍偏低,而信息化能帮助物流实现无缝对接,促进物流现代化的发展。东莞市提升跨境物流信息化可以通过改进两个方面予以实现。一是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引导,信息化的实现是需要一定的资金与资源的运用,这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引导,政府应为企业搭建平台,提供相应政策支持,让物流企业能够顺利的进行信息化的建设;二是物流企业自身的应逐步完善和建立信息网络,尤其是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仓储管理系统(WMS)、运输管理系统(TM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系统,建立供应链管理体系,能有效针对供应、生产、销售、回收等物流活动进行管理,实现实时跟踪、查询和管理,增强客户的满意度,提高物流服务水平。

结论:小额跨境电商是东莞制造企业新的发展途径,在利用本地的产品资源的同时,东莞跨境电商企业必须全面里了解和认识跨境电商的模式及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跨境电商问题。同时,小额跨境电商物流的发展应积极的借鉴学习国外经验,根据自身特色,不断的改进跨境电商物流模式,适应跨境电商企业的发展需求,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将东莞打造为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的电子商务城市。

参考文献:

仓储管理基础知识培训范文第3篇

    许多物流课程的教学方法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结果导致学生没有积极学习的主动性,也没有思维扩展空间,同时理论讲授为主,缺乏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和案例教学,这种过于简单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物流发展在我国历史短暂,物流管理专业是新兴的专业,物流管理教育处于摸索探讨阶段,多数物流专业的老师是由管理学、国际贸易、交通运输等专业转型而来,物流管理专业知识不足,甚至是边学边教,边教边学。专业教师“双师”素质不高,大部分教师缺乏从事物流工作的实践经验,师资力量薄弱。

    构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要在充分调研社会对物流人才需求的动向和高等院校自身办学背景及特色的基础上,分析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依据社会就业岗位群和职业层次等来确定。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管理学、经济学、信息技术和法律基础知识,较高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技能,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信息系统的手段、方法,具备物流管理、规划、设计、策划等业务环节较强的实务动作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并掌握熟练操作技能的应用性、职业型、开放式物流管理专门人才。根据物流企业的实际岗位来确定核心课程体系,通过对企业调研,对物流从业人员调研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委员会专家论证,对主要物流岗位进行分析,发现物流各岗位都需要既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又具有现场工作群体合作、组织、协调、控制、指挥及风险承受等管理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将现有的仓储主管、客户主管等36个岗位划分为运输、仓储、物流信息技术、配送、物流客户管理等5个岗位群,把原有的14门专业技术课和专业实践课的内容分解,按照5个岗位群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要,确定物流运输管理、物流客户开发与管理、配送管理、仓储管理、物流信息技术与管理等5门专业岗位能力核心课程。通过核心课程的重新构建,使课程设置紧紧围绕紧缺岗位的职责要求展开,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对物流作业主要岗位能力、职业素质与知识点进行调研,构建了5个岗位群,确定了5门专业岗位能力核心课程,共同整合课程内容,动态调整与优化专业教学方案,构建面向岗位与工作过程,优化“做、学、用”为一体的与物流职业岗位紧密结合的“厚基础、多方向”课程体系和“双证书”一体化课程体系(指助理物流师、物流师等职业资格证书挂钩的“双证书”一体化课程体系),将“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和“专业技能认证”纳入教学计划,学生获得物流助理证书的相关课程培训或纳入《物流管理概论》、《物流运营与规划》、《物流设施规划(物流技术与装备)》、《供应链管理》等课程的教学中,或纳入选修课平台,或进行专门培训。

    加强实践环节可以通过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具体地说,就是在校内建立物流实训基地和各种模拟实验室,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将校内实训基地和实验室建成模拟实训教学、案例分析、实证研究及应用研究的平台,通过仿真企业实务环节,将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融合成一个系统。学生通过实训可以掌握采购与仓储管理、运输与配送管理、调度等各方面的技能。在校外,利用社会资源,与本地区知名物流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可以通过实习参观、顶岗实习等多种方式完成理论知识到实践知识的转化,最后毕业实习是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重要组成环节,它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毕业前最后一次实践,是学生在大学毕业前进行全面综合训练、掌握和应用理论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适应社会能力的重要环节。

    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毕业实习安排形式,使毕业实习与就业有机地结合起来,避免出现学生因择业而不实习。教学方法的合理组合、正确运用,是实现教学最优化、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以保证在教师导向性信息的指导下,学生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了教学方法改革,一是改革常规的课堂教学方法,使用“案例或项目的研究性学习法”即将“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与“研究性学习法”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与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二是以网络为基础教学平台,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如课堂内小组模拟游戏,案例项目讨论。三是进行现代生产仿真实验。通过对仿真模拟实验软件的操作可以有效解决针对物流管理本科专业某些课程在课堂教学和实训基地无法实际操作的困难。

    “学习过程引导制,实训过程导师制”,两者有机结合,建设一支具有专兼职“双师”素质与结构的师资团队。鼓动和支持现有专职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每年送部分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把一线的操作经验补充到教学中来。根据教学需要,对一些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如物流实务)聘请企业高层物流管理人员来作兼职教师。学生在企业实习时,聘请企业物流管理人员做实习导师,负责具体指导学生的实习。与物流企业共同构建物流实习基地,建立分布于货运基地、仓储配送企业的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学习期间有机会到相关物流企业上岗实践,通过企业上岗实践,全面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积极采取订单式培养。请进来就是把具有一定的物流管理实践经验的专家和学者请入学校,为广大师生讲学,通过由专业教师或外请专家举办有关物流管理的专题讲座,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可以跟踪到物流管理的最新进展,进而增强他们的专业信心。走出去就是带领同学们到社会实际工作部门中进行实习、实践教学,提高了同学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动手能力,同时也通过应用我们学到的知识为社会提供相应的服务。并通过确立科研项目为对方解决实际工作问题。

仓储管理基础知识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烟叶配套物资管理;现状;对策

一、烟叶配套物资管理现状

(一)当前烟叶配套物资管理流程

根据国家局相关文件规定,省级和地市级烟草商业企业均具有烟叶配套物资采购资格,可依据采购规定开展招标采购。目前,全国主要烟区基本是以地市州为主体进行采购,再分配到各产烟县及烟站进行销售[1]-[3]。为确保规范和提升效益,江西省则采取省局统一招标、市局签订合同采购的模式。具体管理流程如下:

1.招标采购环节

招标采购环节分为物资使用调研、需求上报、实施招标、数量分配4个步骤。在当年烟叶收购基本结束时,省局公司组织市、县局公司及烟叶站点开展当年烟叶配套物资使用调研,对不同品种和厂家的物资在使用效果、价格合理性、诚信经营、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评价,并针有特殊需求的物资展开重点调研,在综合分析产区需求后,省局确定统一采购的物资种类,随后下发需求填报表给产区。产烟县局根据下年种植计划、当年库存和使用倾向填报拟采购物资需求报市局,市局结合下年生产技术平衡施肥有关要求,对物资品种和数量调整确认后报省局由省局组织招标采购。招标过程严格依据国家局有关规定遵循公开透明原则开展。招标完成后省局下发抄告单给市局,明确分配各市局物资品种和数量。

2.合同签订环节

合同签订环节在市局展开,分为需求再确认、数量分配、合同起草、合同签订4个步骤。市局在进一步征求县局意见和总体布局的原则下,将采购品种和数量分配到县局,其中采购数量可在抄告数量的10%上下浮动,超过该比例则需要启动增补程序再行采购。合同起草交法规部门审核后与供货厂家签订采购合同。

3.验收入库环节

烟叶配套物资运输一般采取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两种形式。肥料类烟叶配套物资因为数量较大,一般采用铁路运输。农药、育苗物资及少部分肥料采用公路运输。公路运输一般可直接运达烟站由烟站接货验收,而铁路运输第一到站为各县火车站,需要县局在火车站接货验收后再自行组织汽车运输到相应烟叶站点。因此,验收在火车站或烟站进行。验收入库后,烟站或县局在全省统一的现代烟叶管理平台中录入验收入库数量提交市局。

4.物资销售环节

物资销售在各烟站进行,在平衡施肥划定的物资数量范围内,由烟农到烟站购买物资,刷pos机缴纳物资款,烟站同时在现代烟叶管理平台录入销售信息。

5.货款结算环节

市局根据厂家开具的发票及验收票据等材料、根据采购合同规定分批与厂家结算货款,完成当年物资采购流程。

6.物资处置环节

每年烟叶生产收购结束后,县局对全县烟叶配套物资进行统一盘点,对破损和过期未能更换不能使用的物资进行报废处理。

(二)烟叶配套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对烟用物资管理重视不够

近年来,烟草公司引进了一些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例如,在公司内部开展精益管理、推行“6S”管理法等。然而,这些管理措施的推广应用主要集中在仓储条件好、车间化操作的物流配送等方面。烟叶生产方面,因为与烟农接触多,涉及人群文化层次普遍较低,因此现代管理观念较难开展。而在生产环节,人们较多关注的是生产技术,对于烟用物资管理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管理基本是根据文件要求和领导意见推进,缺乏主动、有效的管理,明显不适应市场化竞争的需要和高质量发展要求。

2.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国家局、省市局相关物资管理和采购等规定的大框架下,烟叶配套物资在采购环节有明确规范的管理规定可以遵循,保障了物资采购中的公开透明和公平公正,有效防范了管理风险。然而,在其他环节和具体操作上,仍缺乏操作性强、细致合理的管理规定。一方面造成管理漏洞,导致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无章可循、无规可依;另一方面也不利于物资正常销售,存在资产流失风险。如仓储管理上,对物资堆放、保管、出入库、日常监管等管理制度缺乏统一明确定规定和要求,致使仓储保管不到位、出入库不规范等情况多发。在物资处置方面,对年限较长和移库搬运过程破包等影响销售的某些物资,缺乏科学有效的处置管理办法,导致这些物资继续积压,造成长期库存导致过期或者严重质量问题从而引发资产流失风险。

3.管理水平较低

基层烟站人员有相当一部分是由烟农转化而来,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人员年纪普遍偏大,学习能力较低,责任意识淡薄,且由于站点人员有限,工作任务繁重,使他们投入在物资管理上的时间精力有限,因此物资管理水平普遍较低。例如,仓储物资堆放混乱,没有定期盘点导致账物不符;仓储管理不到位缺乏有效防治鸟害、鼠害的手段导致物资破损和损耗;物资销售没有严格依据先进先出原则,使某些物资长期大量积压导致资产流失;物资报损不及时导致无效库存;物资销售仍有待收代付个例,廉政风险依然存在;农药使用上,对烟草抗性和质量安全性缺乏认知,没有合理搭配用药的认识,致使烟农倾向于多年使用同一种农药。

4.仓储条件有限

部分站点由于年限久远,仓储条件较差。仓库门窗损坏、地面潮湿,加上管理不到位,没有采取有效防雨、防潮、防鼠等措施,致使仓库物资受鼠害、鸟害严重,导致破包、损耗大大增加。另外,由于大部分站点没有专用的物资库,烟叶配套物资不得不临时占用烟叶仓库,在收购季节须另行转移,中转搬运过程中极易产生破包等损耗,既增加了搬运、运输费用,又造成了资产流失,不利于烟叶配套物资的管理。

5.信息化平台应用尚需改善

目前,江西省烟叶配套物资管理采用的是与烟叶生产、收购一体的现代烟叶管理平台,该平台基本满足了烟叶配套物资管理的合同签订、数量分配、入库验收、销售出库和报表查询等基本功能,对加强烟叶配套物资管理效率和提升管理水平帮助很大。但在后台管理维护的及时性、特殊情况处理、界面优化和数据表达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在服务跟进和沟通上仍有一定欠缺。

二、加强烟叶配套物资管理的对策

(一)以精益管理理念强化管理

现代管理理念是企业应对市场化竞争的必要手段,是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当前,烟草行业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精益管理活动,在转变思想、提高效率上卓有成效。烟叶配套物资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也要积极引入精益管理理念,充分领会精益的内涵、熟悉掌握精益的各种工具和方法,积极关注探索工作流程、过程、成效的改善,有效解决物资管理中存在的矛盾和浪费,进一步降低损耗、提高利用率,提升烟叶品质和企业管理水平。如在物资招标采购环节,充分利用供应商库信息和评价机制,分析产区需求,研究招标文件条款设置,在公开透明和真招实招基础上,把产区切实需要的种类和品种招进来,以更好推进技术推广和质量提升。仓储环节,在物资入库、销售出库、仓库管理上积极探索更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有效盘活库存、降低损耗,提升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二)加快制度体系建设

1.梳理烟叶配套物资管理流程,明确过程目标和职责

针对当前要求和实际情况,修改完善烟叶配套物资各岗位和流程相关制度,使岗位有目标、管理有范围、流程有规定,促使各岗位人员按规定办事,避免过程漏洞和岗位风险。在采购环节,完善供应商库的管理和维护制度,根据当地技术要求和产区实际制定本企业的采购供应商库,并通过对方产品和服务质量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在合作过程中不断更新,便于更有针对性的采购到需要的物资。在仓储管理上,明确仓管员和物资管理员的职责和工作程序,建立物资验收入库、销售出库、日常监管、物资报损等系列制度,对因年限较长销售困难的物资制定合理的处置办法以减少库存适当收回资金,对过期且找不到厂家更换的农药根据情况予以报损,围绕“零库存”的目标切实盘活库存。在物资销售环节,严格销售即时支付的规定,加强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切实防范廉政风险。在信息报送上,在验收入库、物资销售等常规信息报送规定的基础上,增加物资短缺、过剩及物资处置等信息的报送制度,以利于全市统一调剂和处置,提升物资保障效率,减少资金浪费和损失。

2.建立考核制度,提高责任意识

省、市、县、烟站各层级建立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考核制度,将物资管理检查融入到烟叶生产和烟站管理检查中,加强对烟叶配套物资管理的检查考核力度。同时建立物资管理员和仓管员的岗位负面清单,将考核结果应用于绩效评价,采取奖罚措施,在制度上施加压力和激励,提高管理人员责任意识,督促各层级加强管理,持续改善,从而提升管理质量。

(三)加强对物资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指导

人才是实现科学管理的根本和关键,拥有一支业务熟练、精于管理的人才队伍是提升烟叶配套物资管理水平的根本措施。因此,要定期组织相关培训,针对当前烟叶配套物资管理人员文化层次和管理水平不高的现状,对工作职责、流程和具体操作等进行系统培训和指导,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效率。同时,对管理人员加强施肥和植保等基础知识培训,让他们熟悉不同肥料、农药的性质及科学施肥用药的规定,便于在物资管理中更好服务于烟农。

(四)优化信息平台操作,加强及时共同交流

根据产区需求和工作实际,对烟叶配套物资管理栏目相关操作进行梳理和优化,适当增加特殊状况操作过程,修补平台缺陷,增强系统稳定性,及时更新和规范后台操作,改善用户界面,关注人性化操作和用户体验,保障信息平台流畅运行。同时,平台运管人员和产区管理人员要加强互动交流,可建立相关工作群以即时沟通交流、反馈问题、指导操作,及时解决操作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切实提高烟叶配套物资管理效率。

(五)对管理进行持续改善

精益管理不仅在于过程的优化,还注重管理的持续改善。管理水平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因地制宜、结合实际,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适用磨合,找到适合的方法措施才能切实消除浪费、提升效率,最终实现利益最大化。烟叶配套物资管理涉及到省、市、县、烟站管理人员和广大烟农,遍布产区众多烟叶站点,点多、面广,管理难度较大。在管理提升过程中,可能遇到许多实际困难和客观问题,需要管理人员本着更好为烟农服务的初心,坚守规范意识,以精益思想对过程不断进行改善,促进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仓储管理基础知识培训范文第5篇

1实验室的建设思路

实验室的建设思路是将“工业工程专业”同“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进行有效融合,又不失各自特色,更好地体现工业工程的系统性和现代工业信息化的发展。实验室模拟生产制造企业布局,以工厂物流设施及装配流水线为平台模拟典型的生产运行流程,结合先进的物流理念,进行“模拟、综合、设计”多层次的实验研究工作。

1.1以“基础IE理论为依托,IE理论体系为架构”的工业工程实验设置思路

“基础工业工程”、“生产计划与控制”、“质量管理”、“精益生产”等各门专业课根据工业工程专业总体培养目标,结合该课程本身知识点,围绕统一的实验对象开发实验,体现课程间的联系,从而突出IE的系统性,建立有效贯穿理论课程的实验教学体系[1]。系统规划和实验设置要充分考虑IE的系统工程的特点,不仅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进行训练,更要注重训练学生采用系统论的方法,综合所掌握的工程理论知识来解决工业现场的实际问题;能够合理调度工业现场的各种资源,使效益实现最大化。这就要求实验系统不但能够使学生对相应专业课程得到认知和训练;更要求实验系统能够综合贯穿IE理论体系,通过一个共同的实验载体,将各项实验联系起来,形成有机整体,让学生以面向现代工业制造、体现供应链流程的实验系统为平台,进行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实践与管理作业。

实验设置可划分为以下三个层面:

(1)工程基础认知层面

以工程实际为背景,提供工业化设备,并且保证设备中基本涵盖工业领域正在得到广泛应用的各种先进控制技术和正处于物流前沿领域的物流装备,得以让学生接触实际的工业设备,且营造一个模拟离散型生产制造企业的实验室环境[2],增加学生对工程实际的感性认识。

(2)基础工业工程理论层面

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模型亲自进行生产并分析,延续经典工业工程实验如工作研究、时间测定、动作分析等,旨在掌握基础IE的知识和技能,树立工业工程意识,为日后应用IE技术和方法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3)工程实际研究层面

使实验体系能够模拟企业的生产制造、供应,物流、质量管理、信息交换等包括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大部分综合IE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接触IE活动来增强“应用IE手段提高生产率和保证质量”的各项技能,从而使学生加深对IE课程体系和研究方向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工程分析、规划、设计和方案优化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1.2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理念的宏观企业及第三方物流实验设置思路

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为反应敏捷(Agile)和能让各方利益协调一致(Aligned)、适应性强(Adapta-ble)。对供应链进行综合分析,应用供应链的策略、基本方法,可以帮助企业降低库存、降低成本、提升反应速度、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创造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因此,物流实验室的建设要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以物流业务流程为基础,以先进的物流设备如立体库、条码、射频、电子标签为实现手段,搭建一个兼具前瞻性、实用性、开放性的现代物流综合模拟实验室[3]。实验设置通过物流流程让学生体验现代物流的核心活动:订单、仓储配送、运输、库存控制、客户服务等,达到让学生体验真实物流场景的效果,培养学生对复杂的物流系统进行设施规划、设计、过程优化以及流程管理的实际能力[4]。

实验设置可划分为以下两个层面:

(1)了解体验供应链的流程

学生可以通过系统模拟:从货代/报关/检验/检疫等进出口货物的管理,以及货物到达物流中心、通过入库线进行货物入库操作、到原材料出库送至装配流水线加工、到成品入库等一系列的供应链流程;还可进行成品出库、终端配送等第三方物流流程,及超市仓储物流的管理和配送实验,从而提高学生对物流综合知识的理解,扩充感性认识,综合培养学生库存管理、生产物流方面的意识和理念。

(2)物流系统规划与研究

结合理论知识和经典案例,鼓励学生进行实际问题解决的实验实践活动,运用运筹学的知识进行库存管理、资源优化配置和决策分析等,利用系统仿真软件进行生产物流设施规划方案的设计优化等,以加深对现代物流工程的理解,培养自身的物流规划执行能力[5]。

1.3建立适应“教学+科研+培训”三层需求的综合实验室平台

(1)工业工程及物流工程专业本科生基础性教学实验平台

以“工业工程和物流专业”本科教学大纲和实验教材为指导,进行基础IE的“动作研究”、“标准工时”、“操作分析”、“流程程序分析”等实验;更可作为“现代物流设施与规划”、“自动化物流系统的设计与研究”、“物流装备”等课程的配套实验平台,将典型的物流流程设计为实验,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供应链管理研究方向的科研平台

实验室的硬件设备灵活性强,且软件的源代码公开,可作为研究生进行相应课题的研究平台[6]。如:可以通过修改“自动化物流系统终端任务执行软件”的流程来重新规划物流过程,以用来模拟宏观物流系统的各个环节,包括供应商供货、立体仓库补货、立体仓库出货、给超市终端配货等一系列的供应链运作和管理流程。

(3)可作为“物流工程与管理”方向的培训开放平台

利用实验室空闲时间,广泛开展校外及社会物流人才的专业物流培训,以达到最佳实验室利用效率,更可以对实验室维护资金形成有效的补充来源。

2实验室的主要建设内容

实验室的平面布局如图1所示,全部硬件设备通过工业现场总线和计算机网络互相连通。实验系统具有良好的可重组性,基于ProfiBus-DP工业现场总线的I/O模块的研发,使得流水线设备的任意组合得以实现,而基于开放式编程平台的程序架构及ProfiBus-DP的专用通讯协议的定制,使得软件修改相对容易,更易于满足实验系统要根据教学任务进行调整的需求。整体上可划分为物流仓储系统和生产工程系统。

2.1物流仓储系统

硬件以自动化立体库为中心,配置多种周边输送设备,包括辊筒式输送线、倍速链输送线、皮带线及平移机等,还配备有AGV小车,电子标签货架,终端手持,自动标签机等设备,并且模拟实际企业物流中心的布局特点和作业流程。软件包括仓库信息管理系统(WMS)和输送设备控制系统(WCS)。WMS用于实现管理自动化仓库中心的库存物料,管理出库、入库、盘点、拣选、补货等任务的生成、执行和结束,管理有关的查询及报表等。WCS用于处理来自WMS和自动化设备的信息,调度并控制自动化设备的动作,并提供设备运行的监控界面给操作人员。

2.2生产工程系统

硬件以装配流水线为中心,各工位配置一体机,摄像头,RFID(射频识别)读卡器,光传感器,电子卡尺,电子千分尺等,模拟小型企业的组装车间;此外还配有小型数控机加单元和信息处理单元(配有12台PC),分别模拟企业的制造车间和信息中心。软件包括MES(制造执行系统),达宝易工业工程软件,Witness生产与服务运作仿真系统,flexsim仿真系统等。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MES系统通过电子看板,RFID卡,传感器,测量仪等设备采集实验过程中的生产数据(如合格数,加工总数等),学生可根据采集数据进行在线质量监控,生产计划调整等实验。

3工业工程实验平台的建设

3.1工业工程综合实验平台的构建

集成生产物流设备、柔性制造系统、生产信息管理软件、实验信息采集与分析工具等[7],考虑面向现代大制造、全过程[8],构建一个融合工业工程与物流工程、兼顾基础IE与现代IE、为学生提供体验供应链流程的综合实验平台。实验平台结构图如图2,该平台配置有三个模块。

(1)基础知识技能模块

该模块是整个实验平台的基础模块,为工业工程及分支提供普遍适用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与方法。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对象(提供两类工艺不同的产品),延续经典的工艺程序分析、动作研究、工时评价、秒表测时、环境照明、环境噪声、劳动强度等实验,培养其基本的IE知识和技能,为下一实验模块奠定基础。

(2)生产运行模块

该模块是实验平台的核心模块,既巩固第一模块的知识技能,又为下一模块做必要的准备。搭建接近生产制造企业的物理环境,模拟企业从订单、采购、生产计划、现场加工、检验、直到成品入库整个生产运行过程,尽量再现生产中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让学生通过体验供应链流程来联系和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增强对工业工程综合知识的理解。该模块开设了ERP软件熟悉、物料需求计划、生产线平衡、生产线混流装配、MES应用、在线质量追踪、仓储与分拣、牛鞭效应等综合性实验。

(3)数据分析研究模块

经过前两个实验模块的锻炼,学生增强了对生产系统实际运行的理解,也应具有一定的应用IE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此时,学生采用上一模块的实验数据进行生产物流追溯、过程能力分析、流水线仿真实验,同时配以案例实践活动,进行精益改善降低成本沙盘模拟,优化库存、仿真建模优化设计生产物流设施和决策分析等综合实践活动。

3.2实验平台的特色

(1)创新性

实验平台以培养学生应用系统论的方法综合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IE素质为目标,有效融合工业工程与物流工程,兼顾基础IE与现代IE,涉及多学科的专业技术,不过分强调学科化而割裂工程本身[9],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2)开放性

实验平台选用的基于PC和DSP运动器的开放性硬件平台,硬件可拓展,软件提供完善接口;且软件采用模块化及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源代码开放,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重新设计开发控制软件。

(3)先进性

实验平台使用了主流的运动控制技术、交流伺服技术、现场总线等技术,与同类设备相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4)实践性

单元设备具有较好的拆装方便性,允许学生对某些设备进行拆装、更改,且实验平台强调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打破以往被动学习的局面[10],实验过程为学生与平台系统的信息交换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与实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