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作物生产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农作物 病虫害 防止体系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3-0072-01
经济发展过程中在一定的程度上必然就会增加了我国对于农业的需求,在农业上发展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这对于农业的生产是起着一定的重要性的作用。开展农作物的专业化的防治,一般就是以预防为主,进行综合性的治理,进而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的方式。专业性防治是可以更好的适应农业的发展,这也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种创新。
1 制约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原因
1.1 管理水平比较落后
在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体系过程中,一般都是由相关的农业部门来进行的,其实很多的病虫害防治队伍与人员都是临时构建的,这样防治工作人员其实是没有固定的收入,对他们也是没有严格的管理机制,在进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时候缺少相关有效的系统。虽然在当前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是需要专业性的指导,但是很多的时候都是过于形式化,这样必然就会失去防治的意义。
1.2 防治设备少,覆盖率低
在当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机械设备上看,一般的大型激动担架式的喷雾与背负式的喷雾数量都是比较少的,农药与病虫害的防治药物药效整体上也是比较低的在,防治的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漏药与跑药的情况。
1.3 防治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不高
就当前农业病虫害的防治人员队伍来看,很多的时候一般是由当地的农民或是临时工作人员进行组成的,这些工作人员对于农业病虫害的名称、特点、防治等都是缺少相关的专业性知识,对于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经验也是不具备的,对于农具的维护与保护也是缺少相关专业性的指导。
1.4 防治工作不规范
在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形式上看,虽然相关的部门在业务上已经对外承包了。但是根据实际的调查分析,很多的农民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收费标准的体系上并不是很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就必然会出现乱收费、多收费等情况的出现。另外,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承包过程中,有些农业部门对于承包服务的效果还是缺少统一的标准,在评价的机制上也是存在一定的分歧。
1.5 耕作自然条件的限制
有些农作物在耕作上是会受到自然条件等限制没有办法进行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有的时候在同一地点也是没有办法耕种同种品种的,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就会进一步的影响到农作物病虫害的专业化的防治工作与推广。
近几年来,我省在农业环境与农业基础设施的建构上已经进一步的完善,农业的生产方式也是有着一定的创新,农业的整体社会化服务也是有着一定的完善,使得农业病虫害的工作经验得到了一定的积累,整体的市场上运作机制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整体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条件已经成熟。
2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体系的构建
2.1 大力推动农业生产集约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推动了“城镇化” 的发展,农业在土地经营上已经成为我省农民心头的难题。所以,农业发展中是需要加大农业土地的流转速度,对于农业承包制度要加大宣传,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才十分有利于打消农民对于土地流转制度存在的疑惑,也会进一步的改善农业生产经营的整体情况,推动农业生产的组织化。对于一些农业大户,是需要有着一定的病虫害防治的补贴,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才能够为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不断的完善农作物专业化防治工作体系
逐步的建立与完善病虫害的防治物质网络,在我省各个乡镇都是需要建立相关的农业病虫害防治点,对于病虫害潜在的风险进行一定的检测,对于农作物出现的一些情况或是一些不常见的症状也是需要及时的进行报告。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是需要严格的控制收费标准,对于病虫害的防治标准是需要张贴在各个乡镇中,让老百姓是可以清清楚楚看到。另外,还是需要加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专项资金的投入,尤其是引进防治技术、培训方法等。引进相关的病虫害防治专业化的人才,将社会资本、人才等有秩序的推进到专业化的防治市场工作中,这样是可以形成良性的竞争,不断的提高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专业化水平。
2.3 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队伍的建设
农作物病虫害人员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实现的有效途径。因此,相关的部门在对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一般都是加大力度对防治人员的培训,来提高防治人员对各种农作物病虫害的认识,提高自身对于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了解与治理的能力。逐渐的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进行一定的规范,尽可能的实现在一个村都是有着一个专业性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人员,这样才能够更加有效的来对病虫害的防治。
3 总结
在农业基础地位越来越重要的今天,农作物的生产也是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影响农作物产量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病虫害。我省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是需要积极的提高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意识,加大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的治理与宣传的力度,进而有效的遏制农作物病虫害的爆发。
参考文献
[1]高静静、王双龙,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体系构建研究,农民致富之友,2015年11月。
[2]黎奇林,r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体系构建研究,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12月。
[3]郭跃华,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的思考,山东农药信息,2012年04月。
[关键词]植物保护 粮食安全 思考与对策
一、基本情况
临夏县位于甘肃省中西部,地处陇中黄土高原西部和青藏高原交汇地带,是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贫困大县,全县总面积1212.4平方公里,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具有大陆性、季风性山地气候特点,海拔1735-4636米之间,年平均气温6.8℃,无霜期150d左右,昼夜温差大,年降水量在625mm左右,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份,属一年一熟农作区。全县现辖19个乡、6个镇,219个行政村,2101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36.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06万人;全县耕地37.55万亩,耕地多为山旱地,有效灌溉面积达19.5万亩。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洋芋、蚕豆、油菜、蔬菜六大类,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达45万亩左右,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8万亩。
二、植物保护与粮食安全生产现状
植物保护(简称植保)是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科学和经济的方法,保护人类的目标植物免受有害生物的危害,提高生产投入的回报,维护人类的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实用科学;作为农业技术措施,它是根据人类社会的需要,按照有害生物(病、虫、草、鼠)发生发展的自然规律和技术及管理的可能性,所进行的农事管理活动的一部分。随着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植物保护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粮食安全是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植物保护与粮食安全之间存在着极为紧密的关系。由于临夏县自然生态条件复杂多样,病虫草鼠害等有害生物的危害是临夏县粮食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近年来,尤其2012年,在临夏县境内小麦锈病、玉米粘虫、蚕豆象、马铃薯晚疫病等病虫危害中度偏重发生,表现出了生物灾害具有种类多,发生较重,危害较大的特点,对临夏县粮食生产安全带来了很大威胁。对此,县委、县政府对植保和粮食安全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植保部门把加强以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治为主的植物保护作为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促进粮食稳产增产、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生产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措施来抓,同时通过狠抓良种供应、新技术新品种引进推广,大力实施良种补贴项目、IFAD农村综合发展项目、旱作农业项目、高产创建项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高效农田节水灌溉项目、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植保工程项目等一批农业项目,开展人工高炮防雹和开小麦锈病、玉米粘虫、马铃薯晚疫病、蚕豆象等为主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控为主防灾减灾等各项有效措施的落实,有效减轻了病虫草鼠害等有害生物对粮食安全生产的危害,确保了粮食安全,使全县粮食安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2年,全县完成各类农作物播种面积50.34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39.7万亩,全县粮食总产达到14.4万吨,比上年粮食总产13.48万吨增加0.92万吨,增长幅度达6.8%。
三、植物保护与粮食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县在植物保护和粮食安全生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不足,一是对植物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存在重防治轻预防的现象。二是植保专业人才缺乏,激励机制不健全,专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三是植物保护检测体系不健全,缺乏及时有效的检测和预报。四是植保工作经费严重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植保工作的正常顺利进行。五是在粮食安全生产中灾害性天气发生比较频繁,抗灾减灾能力不强。六是粮食安全生产中农资价格上涨过快、长幅较大,导致粮食生产投入高、产出低、加之粮食价格低,市场管理机制不健全,粮食生产效益不高,农民增收难度较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不高。七是近年来,由于农民工外出务工工资增长幅度较大,存在一些农民因外出搞劳务而弃耕的现象。
四、思路与对策
植物保护与粮食安全生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加强植物保护来促进粮食安全生产,达到提高粮食产量,促进农民增收的目的,为此,今后在植物保护和粮食安全工作中应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通过多种方法,加强国家关于粮食安全政策的宣传,提高农民对政策的知晓度,进一步提高农民对粮食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生产方面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让广大种粮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2.加强管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严格控制化肥、农膜、柴油等农资价格,努力解决农资价格上涨过快、涨幅较大而导致粮食生产中投入大、成本高、效益低的问题,提高粮食生产效益;继续实行国家粮食保护价制度,切实解决部分商贩对粮食实行的低价收购、高价出售和欺行霸市的问题,充分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3.加强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管理
引导广大农民合理流转土地,走集约化生产的道路,尽快解决部分农民因外出务工而弃耕的问题。
4.调整结构,提高粮食生产效益
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稳定粮播面积;积极引进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使良种良法紧密结合,充分发挥新品种、新技术的增产作用,提高粮食产量和效益。
5.健全和完善植物保护体系
加强植物保护,强化病虫草鼠害对粮食作物等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及防控工作;认真开展人工高炮防雹等灾害性天气的应对工作和抗旱工作,努力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促进粮食安全生产。
6.加大投入
上级业务部门要加大对植保工作的扶持力度,在项目、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切实解决植物保护专项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确保植物保护工作的正常开展。
关键词:沼肥;植保生态;有机肥;无机肥
一、沼肥在农业植保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农村发展沼气有利于统筹解决并协调燃料、饲料、肥料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大量的作物秸秆、人畜粪便和杂草落叶等原料经过沼气发酵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它不仅能生产出廉价的沼气,发酵后的残留物还是一种无菌、无污染的有机肥料。实践证明,发展沼气既开辟了有机能源,促进了农作物生长发育和氮素的保存,又防止了环境污染及肥料的流失。反过来,沼气肥的增加又可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沼气肥能为农作物提供氮、磷、钾、钙、镁、硫及微量元素,其丰富的有机质既能促进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又能起到改良土壤、提高植物保护的作用。土壤中80%~90%的氮素是以有机形态存在并保存在土壤中,土壤有机胶体与矿质胶体复合形成稳定的团粒结构,改善a土壤水肥气热状况和耕作性能,所以土壤有机质含量常作为衡量土壤肥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可见施用有机质肥料,经常补充土壤中有机质和养分的消耗,对改良土壤和提高肥力、增强植物保护、夺取丰收都起到重要作用。通过3年来“生态农业”试点证明:用沼肥作基肥的地块,小麦白穗率为1.97%,减产1.3%,不用沼肥作基肥的地块,小麦白穗率为6.5%,减产5.5%。由此可知,沼肥既是优质肥料,又是良好的土壤改良剂,还是植物的保护神。若连续使用,可使土壤疏松、结构改良、色泽加深、保水、肥力增强,提高农作物抗病害能力,可见农业要上新台阶必须注重培肥地力,发展沼气,开辟有机肥源,走有机与无机相结合的道路。
二、沼肥在培肥地力和植保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1供给作物有机和无机营养,增强作物抗病能力
一是给农作物提供有机营养。农作物能直接吸收利用某些有机质,如玉米可以吸收各种氨基酸、酰酸以及核糖核酸等,小麦能吸收赖氨酸及各种磷酸己糖和磷酸甘油酸。沼气肥中都含有此种养分可供给作物吸收利用。此外,施用沼肥后由于促进了微生物活动,产生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如维生素B和沼酸、叶酸以及生长素等,可促进植物根系发育、健壮、增强作物抗病能力,减轻病虫害。二是给农作物提供无机营养。沼气肥中含植物所需的各种大量微量营养元素。沼肥中的无机养分,有的是呈游离状态可直接被农作物吸收利用,如秸秆中的钾即可被农作物直接吸收,其有效性约相当于氯化钾的85%;有的则需经过微生物分解释放出来后,才能被农作物所利用。
2.2提高土壤养分积累及供肥能力
一是沼肥养分在土壤中的积储,使土壤形成“养分库”。沼肥施入土壤后矿化速度较慢,可供当季作物利用的养分较低、残留在土壤中的养分较多,据“生态农业”试点可知,农作物的有机氮可为当季作物利用的只有30%,其中60%则残留在土壤中。二是沼肥降低化肥的损失率。施用沼肥能使化肥氮很快转成有机氮,这是因为施用沼气肥后为微生物捉供了丰富的能源,促进微生物对无机游离态氮的同化,从而减少了化肥氮的损失。在红壤田上的试验表明:化肥配合沼肥施用,虽然化肥氮的当季利用率下降,但在土壤中的残留量显著提高,化肥氮净损失率降低。三是沼肥促进土壤中生物固氮活性。施用沼肥可以促进细菌固氮活性,从而增加生物氮源。沼肥中的某些成分及降解产物也可以通过间接途径,促进蓝藻及其他光合固氮细菌的固氮活动。在试验中表明,在施用化肥的基础上施用沼气肥,一季小麦的固氮效应分别比对照增加80%和70%,土壤生物固氮能力几乎与沼气肥施用成正比。
2.3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更新土壤腐殖质组成
施用沼肥可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改善有机质组成。沼肥施入土壤后提高了真菌的活性,而真菌同化碳的能力(同化率60%~80%)显著大于细菌(同化率仅20%~40%),因而提高了有机质在土壤中的滞留量。施用沼肥还能更新土壤有机质组成,提高土壤有机质的质量。据试验,施用沼肥土壤中活性有机质提高25%,总腐殖质含量提高11.1%,有机复合度提高60.1%,病虫害减少60%以上,长期施用沼肥的红壤土,不仅有机质总量提高,其易氧化有机碳也比对照高30%~90%,而氧化稳定系数则比对照降低10%~14%,易氧化有机碳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氧化稳定系数则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2.4改良土壤理化性状
长期施用沼肥对土壤理化性状有良好影响,如增加团聚体的稳定性。沼肥施入土壤后在腐解过程中能产生羧基一类的配位体与土壤粒状表面或氢氧聚合物表面的多价金属离子相结合形成有机—无机复合体,通过其表面的有机胶膜使土粒相互结合而形成团聚体,经脱水后逐渐稳定。在沼肥参与下的土粒团聚作用,可以形成疏松多孔的水稳性团聚体。用沼肥培肥红壤土,其中0.5~2.0mm的微团聚体分别比对照增加8.5%~20.5%。
2.5改良被污染土壤及植保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产量
施用沼肥可增加土壤腐殖质含量,土壤中的腐殖质与金属离子可形成水溶性或水溶性的络合物及螯合物,从而控制金属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及毒害,更重要的是秸秆、家畜人粪尿经过充分的厌氧发酵后变成了无毒、无菌、无污染的优质速效肥料,适宜的pH值有效充分地抑制了各种细菌的繁殖,还直接影响和控制了农药在土壤中的持留、降解、生物有效性、流失、挥发等。因此,作物秸秆和人畜粪便填入沼气池,通过发酵产出沼气用于生活,沼气肥施入土壤增加了有机含量及各种微量元素,防止了环境污染,提高了作物产量。据生态点证明:小麦施沼肥22.5t/hm2,病虫害减少60%,小麦增产1500kg/hm2,玉米增产904.5kg/hm2。
三、沼肥发展的前景
3.1通过沼肥、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增强植保观念
沼肥虽然具有养分齐全、稳肥性好、后效长等优点,但养分浓度低、肥效慢,单独施用不能满足作物迅速生长和当季作物夺高产的需要。而化肥虽具有养分浓度高、肥效快的优点,但稳定性差,易流失,难于满足作物持续需肥的特点。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施用则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在以低品位有机肥为主的地方,施用有机肥的目的应以培肥地力为主,以化肥促当季高产。应大力发展养分较高的沼气肥,使沼肥能部分代替化肥及农药施用,降低生产成本,达到农业高产稳产,优质低耗的目的。:
3.2开辟沼气肥源,培肥地力,增强植保,提高经济效益
农村种植业中生产的秸秆、绿肥等有机物质,虽然可以经堆沤处理直接还田,但效益较低、病菌严重,还浪费了大量宝贵有机肥料使环境恶化。通过沼气厌氧发酵,既解决了生活用能,又增加大量有机质肥源,施入土壤形成良性循环,从而大幅度提高了经济效益。
关键词:轮作倒茬;经济效益;评价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轮作倒茬制度的经济效益表现在多个方面,想要合理的评价轮作倒茬制度的经济效益是很复杂的,因为它的涉及面很广,牵扯到的不但有经济问题还有相关的技术问题。轮作倒茬制度不但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而且还会影响到社会主义经济的总体发展。本文主要探讨的就是轮作倒茬制度带来哪些方面的经济效益,也就是主要介绍轮作倒茬的作用。
1 轮作倒茬的概念
轮作的意思就是在同一块田地上,在一定的年限按照一定的顺序,轮换种植不同农作物的一种种植方法。轮作可以平衡土地中的养分,控制杂草与害虫的产生,还能够改良土壤的结构以防止土壤的流失。轮作是把使用田地与护养田地相结合的一种生物学措施,早在北魏时期,根据《齐民要术》的相关记载就已经指出了农作物轮作的重要性。举个例子来说,菜豆是一种豆类农作物,它的根部含有大量的根瘤菌,这些根瘤菌可以通过吸收空气中的氮素养料来供其生长,当菜豆成熟收割以后,它的根部还是可以继续吸收养料,成为一种很好的前茬作物,特别适合轮作。
2 轮作倒茬的作用
轮作倒茬的作用就是通过科学合理的使用田地,防治杂草病虫,改良土壤结构吸收其养分。田地进行轮作倒茬是保证农作物高产稳产的重要环节,下面具体看看轮作倒茬的具体作用。
2.1 储存土壤中的养分
轮作倒茬能够储存土壤中一些有机物和矿物质分解出来的养分。农作物需要的养分主要是有机和无机肥料,相关辅助的养料就是水、自然光和土壤,在辅助养料存在的情况下,农作物通过吸收有机或者是无机养料就能够正常的生存。一般植物需要的磷肥、尿素等养分都是通过人为施肥的,而一些钾、镁、铜等微量元素则是通过土壤中的一些有机物的化学分解而产生的。农作物对于养料的需求各有不同,比如对于菜豆来说,他需求量最大的养料就是钙元素,如果在田地上长期重复性地种植菜豆,就会导致钙离子越来越少,而通过土壤自己分化出来的养料又供不应求,最终导致菜豆的产量大大降低。一般情况下对于氮、磷等微量元素都是可以靠人为的施肥来补充的,而对于一些微量元素如钙、钾、镁等则不可以,轮作倒茬制度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轮作倒茬的作物可以通过不同作物的转换种植,为土壤慢慢分解自身的养分提供了大量的时间,使得土壤的养分能够恢复还原,而且还可以降低施肥的频率,减少作物的污染。
2.2 改善土壤的结构与物理特性
众所周知,水稻这种作物的生长是需要大量水分的,大量的灌水使得种植水稻的土壤中的腐殖质容易积聚在一起,从而导致土壤的酸碱性发生变化,土壤酸化变成粘结状,这种土壤结构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而烟草的生长就不需要大量的水分,如果把烟草与水稻进行轮作可以有效地调节土壤的结构,改变土壤酸性过强的现象,改善了土壤的物理特性,使得土壤的养分能够更好的得到吸收利用。另外通过轮作倒茬,还能够对田地进行季节性的翻耕,使得土壤的通气性也变得更好,不管是人为的施肥还是土壤自身的养分都能够被作物充分的吸收。除此之外,进行轮作倒茬的种植方式能够合理的使用土壤中的氮肥。比如棉花这一农作物,它的生长需要大量的氮肥,而豆类作物却可以在生长中产生大量的氮元素,增加土壤的氮含量。如果把棉花与豆类作物进行轮作的话就可以充分的吸收氮元素,节省了人为施肥所消耗的人力和物力。
2.3 防治病虫和杂草
轮作倒茬制度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可以防治杂草和病虫。通过轮作使得一些寄生性强和寄主单一的病虫在找不到相同寄主的情况下而无法生存。不同农作物所产生的害虫也不同,有的病虫是寄主在土壤中的,一旦有适宜的生存条件就能破坏作物的生长,如果长期重复的种植同一种作物,就会给这些病虫创造生存条件,相反,通过种植不同的作物,破坏病虫的生存条件,抑制他们的繁殖最终可以达到控制病虫对作物的危害。除了病虫还有就是杂草也是农作物生长的克星。同样的道理,长期种植一种作物也会给杂草创造一定的生存环境,使得其不断地繁殖,通过农药的喷洒也只是得到表面上的改善而并不能改变土壤的特性,最终杂草还是可以再生。进行作物的轮作就可以从根本上破坏了杂草的生存条件,抑制其繁衍生长,使得农作物有个更好的生长环境,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3 推广轮作倒茬技术的注意事项
在推广轮作倒茬制度时我们还要注意以下几点才能更好的将其进行全面的推广。政府对于轮作倒茬制度要大力的支持,根据生产的需要合理的调配一些资金的投入,做好农作物轮作倒茬的实验工作;在对作物进行轮作的时候一定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不能只局限于一种作物轮作,使得轮作的效果不明显,白白浪费了政府的资金投入,也使得农民对轮作失去了信心,阻碍轮作倒茬技术的推广;轮作倒茬制度的推广还需要进行大力的宣传,任何一个制度的推广都是离不开宣传活动的,充分发挥现达的网络媒体技术大力宣传轮作倒茬制度,使得其能够深入人心,改变人们传统的种植方式,提高种植水平,增强农作物生产的经济效益。
4 结语
目前我国的人口越来越多,而能够耕种的土地面积却越来越少,所以我们要更加科学合理的利用土地,而轮作倒茬制度的实施就能够合理的利用土地。作物进行轮作倒茬是一种常见的种植方法,也是农作物布局的中心环节,它保证了农作物的高产和稳产,是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方法之一,轮作倒茬制度在提高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也带动了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成兰.试谈农机化发展与耕作制度的关系[J].农机科技推广,2008(06).
[2]朱珏.近十年来中国乡村社会史研究论述[J].浙江社会科学,2011(02).
[3]黄平.轮作倒茬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基础[J].四川农业科技,2009(09).
一、切实加强对当前农业抗灾复产工作的领导
各镇各部门要站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抓好当前农业抗灾复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有效措施,把尽快恢正常的农业生产秩序作为当前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精心组织,突出重点,把农业抗灾复产各项工作抓紧抓落实。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抗灾复产第一线,切实做好抗灾复产的指导协调工作。要迅速组织人员分赴各受灾村进行技术指导,技术干部要下乡包片分类指导。同时要按照“全力搞好抗灾复产,尽快恢复灾区生产生活秩序,帮助灾民重建家园”的要求,引导和帮助受灾农民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树立抗灾减损夺丰收的信心,以抗灾复产为契机,做到思想、领导、责任、措施、指挥五个到位,指导和督促农民群众把各项抗灾复产措施落到实处,推进农村结构调整的优化升级,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认真开展种植业抗灾复产工作
一是做好早造农作物的抢收工作。要迅速组织农民群众做好对已成熟早稻、花生、蔬菜等早造农作物的抢收工作。二是做好清洗泥沙和清沟排渍工作。组织农民群众及时清洗沾附在植株、叶片上的泥浆、泥沙,扶正植株,并要全面疏通排水沟渠,尽快排干田间渍水,以防烂根死苗。三是加强农作物的管理,促进作物恢复生长。对受浸较轻的晚造秧苗,要补施尿素和钾肥,促进其恢复生长;对蔬菜作物应摘除基部老叶,增施复合肥或蔬菜专用肥;对果树应及时松土、培泥护根和增施钾肥或喷施叶面肥,促进其正常生长。同时,要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防治工作。各镇要切实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为有效开展防治提供及时、准确的依据,并应及时指导农民喷施高效低毒农药,切实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四是切实做好晚造粮食生产工作,确保粮食安全。重点是晚稻秧田受浸严重的地方,要立即组织农民群众重新播晚稻种,并要求在7月25日前全部播完种。对受浸严重和作物绝收的田块,要迅速动员农民群众改种花生、蔬菜、玉米、蕃薯等经济作物,促进农作物布局的调整。同时,做好作物品种布局的优化,花生品种可选用粤油系列和汕油系列、玉米选择加美1号、粤甜9号等,并动员春植花生的农户留种用作秋植,蔬菜可选用优质、高产、市场适销对路的优良品种。
三、努力做好畜牧业灾后复产工作
一是加强动物防疫工作。各镇要周密安排,配合区、镇防疫部门做好灾后动物疫情监测工作,准确掌握疫情动态。指导群众按照无害化的标准处理淹死、病死的动物尸体。加强对畜禽栏舍和周边环境的消毒,防止疫病发生。针对发生洪灾后易发生动物疫病的情况,迅速组织技术力量,突出重点,对存栏畜禽进行一次猪瘟、口蹄疫、鸡新城疫、禽流感等疫病的免疫工作。二是抓好畜禽补栏工作。各镇要及时组织养殖户维修畜禽栏舍和及时指导农户选择优良品种补栏,加大对农民科学养殖的宣传力度,确保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
四、认真做好渔业灾后复产工作
一是修复加固塘基,完善供排水设施,确保水产养殖生产的安全。二是加强鱼塘的消毒处理工作,进一步改善养殖生产的环境条件。三是加强水产养殖生产管理,引导养殖户饲养当地名优鱼类品种,加强组织鱼苗投放,帮助养殖户尽快恢复养殖生产。
五、切实做好夏收夏种工作
要在做好当前农业救灾复产的前提下,树立全局观念,把当前效益与全年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及早做好夏收夏种各项准备工作。要强化季节观念,尽快组织农业机械,深入灾区开展帮扶机耕机收,切实把好季节关。同时,要根据当地实际,统筹做好灾后防疫处理和灾后恢复生产所需的种子种苗、农(兽)药、化肥、农机具等重要农业生产资料物资的调动、调剂和供应工作,尽快组织落实晚造种子种苗、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为夺取下半年农业生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做到早造损失晚造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