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刘邦和项羽的关系

刘邦和项羽的关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刘邦和项羽的关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刘邦和项羽的关系

刘邦和项羽的关系范文第1篇

《鸿门宴》生动地记叙了刘邦项羽这两个集团为了争夺未来天下的领导权在宴会上勾心斗角、剑拔弩张、惊心动魄的斗争经过,场面紧张,人物内心的斗争更加激烈,如果不仔细加以分析是很难看出来的。

《鸿门宴》上的强弱形势是一边倒的,项羽是绝对的主宰,刘邦是被宰割者,毫无还手的实力,刘邦的命运决定在项羽手中。那么项羽想不想杀刘邦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当时天下群雄逐鹿,最有实力的就是刘邦和项羽,而两个人都想当皇帝,他们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因此当项羽听曹无伤说刘邦想当皇帝,当时就勃然大怒,当即下了命令“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这是他内心的真实想法。但项羽是个很自高自大的人,他并不觉得刘邦有多大本事能和他争夺天下,因此并没有把刘邦看得很重,认为对付刘邦是轻而易举的。从上面这句话就可以看得出来:“旦日飨士卒。”――明天就打,不用作什么准备。这是他在鸿门宴上不肯动手的主要原因――既然能在战场上堂堂正正地轻而易举地杀掉刘邦,干吗要在宴会上下手呢?这岂不惹人耻笑?我今后还怎么统领天下?因此当项伯向他保证刘邦不会做皇帝,仍然效忠于他,并亲自前来澄清误会时,这很合乎项羽的心思,因此项羽答应了。

但刘邦的手段骗得了项伯和项羽,却骗不了足智多谋的范增。当项羽摆鸿门宴之前,范增必定劝说项羽趁机杀了刘邦,项羽应该是被范增说动了心,否则范增后来就不必使眼色、举玉了。(眼色的含义和玉的含义只有项羽最清楚。)因此刘邦前来赴宴之时项羽是充满杀机的。但刘邦的表演的确高明,他表现得极为谦卑,对项羽百般奉承,使项羽很快丧失了警惕,以至于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出卖了自己的高级间谍曹无伤。如果项羽没有主动出卖曹无伤,而使曹无伤在今后的楚汉之争时能源源不断地提供情报,那么楚汉之争的结果完全可能改写。项羽之所以出卖曹无伤,主要还是因为他自高自大不肯承认自己会上小人的当。

正因为项羽的举棋不定,范增才敢于自作主张使出“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计策,意图造成既成的事实。但项羽的表现仍然是举棋不定:他若不想杀刘邦,只需找个借口让项庄歇一歇,就可以了。他若想杀刘邦,只需找个借口让项伯歇一歇,那么项庄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杀掉刘邦,而且不需要他项羽来承担责任。但他没有阻止项伯袒护刘邦的举动。对于项羽的思想,刘邦和张良都洞若观火,因此他们都竭力争取项羽的信任,在危机关头派出了樊哙,樊哙果然不辱使命,以冒死闯帐、大斗喝酒、生吃猪腿的英雄气概打动了项羽。项羽不仅没有治樊哙的罪,反而赐酒、赐猪腿,一再称他是“壮士”。 樊哙再次为刘邦辩解,这已是第三次了(前两次是项伯和刘邦),谎言说的次数多了也可以成为真理,况且樊哙硬中有软,把项羽捧上了天看成了皇帝,这非常符合项羽的心思。项羽听了樊哙的话后“未有以应,曰‘坐’”。既然没有反驳(对刘邦的解释,项羽以曹无伤的话来反驳),那么就应该是承认了,至此项羽已彻底打消了杀刘邦的心思。

刘邦和项羽的关系范文第2篇

总的来说,项羽的能力还是很强的,而且他非常勇敢。楚汉战争当中有一次出现这么一个情况,刘邦手下有一个神箭手叫楼烦,两军对垒的时候,刘邦就让这个楼烦站在阵前,项羽那边出来一个人,楼烦一箭就把他给射死了;再出来一个人,楼烦一箭又把他给射死了,连连射死了好多位项羽的兵将。项羽大怒,自己出来了,出来以后往那儿一站,大吼一声,楼烦被吓得屁滚尿流,调头就跑,跑进军营当中再也不敢出来了。项羽的个人魅力是没的说。

所以在灭秦和楚汉战争中,项羽几乎是战必胜,攻必克。那刘邦会干什么呢?刘邦的本事还是司马迁说的那四个字:好酒及色。在整个灭秦和楚汉战争中,没有一座城池是刘邦攻下来的,没有一个计谋是刘邦策划的,没有一场战争是刘邦指挥的。刘邦的本事只有那一句话——为之奈何?问张良,问陈平,问韩信,我该怎么办啊?

但是,我们如果冷静地做一个分析,就会发现刘邦的胜利是有道理的。刘邦和项羽两个人有着完全不同的性格,正是这些性格的差别决定了他们的成败和命运。

刘邦和项羽的第一点不同是:刘邦志向远大,项羽鼠目寸光。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他们在胜利面前表现出的心态来证明。秦二世三年的十月,刘邦攻进了关中,后来项羽也进入了咸阳,他们获得了秦王朝的胜利。在这场胜利面前,刘邦和项羽的表现完全不同。刘邦不杀子婴,约法三章,不受犒赏,秋毫无犯,而且退出秦王宫,还军霸上。这是一个了不得的举动,这个举动的意义范增看出来了。范增对项羽说,项王,刘邦这个人可不能小看,刘邦原来在沛县的时候是喜欢钱财、喜欢酒肉、喜欢女人的人,现在这样一个人来到秦皇宫看见数不尽的金银财宝和美女珍馐居然不动声色、秋毫无犯,他有这么大的克制力,其志不在小,这个人是绝不可以小看的。但项羽听不进去,刘邦嘛,他有什么了不起?他其志不小又能怎么样?

项羽自己是怎么做的呢?杀子婴,烧宫室,屠咸阳……项羽做得很不好的一件事,就是他每攻下一座城池就屠城,史书上的记载是四个字:城无遗类。就是说项羽他把一个城攻下以后,这个城里面就没有活口了,而且项羽一把火烧掉了秦王朝的皇宫,这样做是不得人心的。项羽完全不动脑筋,就这么做了。做完以后,有人就出来劝说项羽,说咸阳这个地方是帝王之都,如果您想称皇称帝的话,应该定都咸阳。但是,这个时候秦的皇宫已经被项羽烧光了,也没地方住了,项羽又一门心思想回家去,回他的老家去。于是就说了这样的话:“富贵而不还乡,如衣锦夜行。”什么叫做衣锦夜行呢?就是穿着漂亮的衣服在黑咕隆咚的晚上走,谁看得见呢?应该穿上漂亮的衣服回家乡去,这个叫做衣锦还乡——“衣锦夜行”、“衣锦还乡”这两个成语就是从这儿出来的。

再来看看他们在挫折面前的表现,这是刘邦和项羽不同的第二点。在失败面前,刘邦冷静沉着,项羽狂暴浮躁。楚汉战争当中有这么一件事情,就是两军处于对峙状态的时候,项羽攻刘邦久攻不下,就在军前架起了一口大锅,把刘邦的父亲刘太公五花大绑地推到了阵前,然后喊话:刘邦,你再不投降,我就把你爸下油锅了!刘邦怎么说呢?他不紧不慢地说:呵呵,项老弟,别忘了,我们两个在怀王手下的时候有个什么约定呢?咱俩是约为兄弟,咱俩既然是兄弟,我爸就是你爸。你要是打算把咱们的爸爸煮了,别忘了给哥哥留碗肉汤喝!项羽没办法:下不了手。实际上项羽这个时候已经出了一个下策:你跟人家打仗打不过,就把人家的爸爸放到锅里去煮,这是种流氓手段,一个贵族使用流氓手段,这就是下策。何况你的对手就是个流氓,你一个贵族使用流氓手段来对付流氓,你对付得了吗?所以我想,当时的这个情况,一定是项羽一肚子的窝囊气,而刘邦是一副嬉皮笑脸的神情——我是流氓我怕谁——从心理上,你项羽就没有战胜人家刘邦。

当然,项羽这个人物的形象很具审美性,很帅也很酷,很好看的,但是没有用啊!在挫折面前,项羽表现出来的是心浮气躁,而不是镇定自若,由此可以证明项羽不是一个好的统帅。

以上说的是做事,再说做人。

在做人方面,刘邦和项羽有什么区别呢?刘邦豁达大度,项羽气量狭窄,这是他们两人的第三点不同。刘邦这个人你别看他没文化,你别看他大老粗,但他的肚量是很大的,敢作敢为,肯豁得出去。刘邦年轻的时候不是当泗水亭长吗?当时上面派给他一个任务,就是让他押送一批犯人到某个地方去。刘邦押着这些人走着走着,一不小心跑掉一个,走着走着,一不小心又跑掉一个,走到半路上,刘邦一算,跑了几个了,想想等走到目的地,恐怕犯人就该跑光了。你说刘邦该怎么办?刘邦是备下酒肉请这些囚犯们大吃大喝一顿,然后说,你们现在干脆都跑光了算了,我也跑算了。结果有些人跑了,有些人不跑,留下来的人说,我们干脆跟着你干吧。这是说刘邦能豁得出去,凡是成大业成大事的人,一定是能豁得出去的。

到了楚汉战争的最后关头,刘邦的军队已经打到了楚国境内,准备和项羽在垓下会战,这时韩信按兵不动,彭越按兵不动,英布也按兵不动。刘邦约定他们一起来合围,他们就是不动身。这时刘邦就问张良:子房啊,看来这个天下也不是哪一个人的,我准备胜利以后把天下给分了,你看分给哪些人比较合适呢?张良说,一个彭越,一个英布,一个韩信。彭越和英布本来是在楚汉之间摇摆的,现在倾向于汉,韩信本来是你手下的,现在他独当一面。如果你愿意把土地分给他们的话,他们一定会南下来帮助你合围项羽的。刘邦说,好,行,就这么跟他们约定了,胜利以后什么什么地方给谁,什么什么地方给谁,给了给了,都给他们,不在乎。结果这几支军队全都来了,把项羽团团围住,予以消灭——这是刘邦的大度。

项羽呢?他为人小气。韩信就说,项王这个人婆婆妈妈的,我们将士如果有谁受了伤,他会亲自拎着饭篮到医院去探视,流着眼泪拉着你的手,说长道短。可是我们有了战功,他要封一个官爵,一颗印捏在手上,磨过来磨过去,直到方的变成圆的,他都不给人——这是项羽的小气。

刘邦和项羽的第四点不同,是刘邦心狠手辣,而项羽儿女情长。刘邦这个人心是比较狠的,我们曾经讲过,他在逃避的过程中曾三次把自己的儿子和女儿扔下车子,只顾自己逃命。他身边的人,一旦怀疑到谁,他可能不顾一切地就要把他杀掉。刘邦晚年有一件事情,就是他病了以后,突然怀疑起樊哙来了。照说樊哙是最不可能被怀疑的,樊哙是吕后的妹夫,跟刘邦的关系用北方人的话说叫“担儿挑”。而且在鸿门宴的时候,是樊哙挺身而出才救了刘邦一条命——连樊哙这样的人他也怀疑。刘邦他突然就觉得,樊哙就是巴不得我死,于是他下了一道命令,交给陈平:“平至军中,立斩哙头。”——陈平你拿着我的命令到军队里去,立马就给我把樊哙的脑袋砍下来。这个事情最后没做成,因为后来刘邦死了,陈平到了樊哙军中的时候也觉得这个事情不能干,樊哙毕竟是吕后的妹夫,同时也是功臣,哪是随便好杀的!但这说明刘邦这个人狠起来他是真能下手的。

刘邦和项羽的关系范文第3篇

三章既沛秦川雨,入关又纵阿房炬,汉王真龙项王虎。

玉三提王不语,鼎上杯羹弃翁姥,项王真龙汉王鼠。

垓下美人泣楚歌,定陶美人泣楚舞,真龙亦鼠虎亦鼠。

中国文人喜欢在诗中臧否人物。王象春这首诗,就对项羽、刘邦这两位大人物作了一番评说。

王象春从功业的成就来观察,以为刘邦能去秦苛法,约法三章,如天降甘霖,深得民心,可谓真龙;项羽勇可称虎,但入关后只知掮枪绰棒、纵火劫掠,不懂收拾人心,只是一介莽夫,终较刘邦逊色。

这一评论虽很简洁,但未有新意。不过,王象春的刘项比较论还有后面两层意思,读来就颇不俗了。

一层是从人格上比较。鸿门宴上,范增三提玉,暗示项羽起伏兵杀掉刘邦以除后患,但“项王默然不应”。他堂堂做人,宁可一刀一枪在战场决胜负,不愿意在背后搞阴谋诡计。刘邦不同,当着项羽把刘邦他爹绑在砧板上,威胁刘邦退军时,刘邦竟完全不以老子的安危为念,嬉皮笑脸地对项羽说:“我们曾约为兄弟,我老子就是你老子。如果你想把你老子煮来吃,请分一碗肉羹给我尝尝。”完全是一副泼皮无赖的样子。两相比较,论人格,王象春以为“项王真龙汉王鼠”。中外历史上,政治家都是玩弄诡计的高手,翻云覆雨、朝令夕改、弄虚作假、背信弃义,是家常便饭。成功了,这一切都可以当作灵活的手腕儿载入经典。如果失败,自然另作别论。项羽勇猛,不擅诡计,终于失败,但王象春以为项羽的人格高于刘邦。这样的评论,就有点意思了。做人,总要讲点人格,如果不讲人格,整日玩弄些阴谋阳谋,虽然得了天下,可称枭雄,也难得到人们心底的尊敬。

再一层是从人性的层面作比较。他选择的切入点是刘、项同自己心的关系。“垓下美人泣楚歌”是说虞姬的故事。这个故事在京剧《霸王别姬》中,项王不舍,虞姬自尽,被梅兰芳演得缠绵悱恻。但在《史记》中只说项王“悲歌慨”,“美人和之”,然后项王“泣下数行”。“虞兮虞兮奈若何”――译成白话,就是“虞啊虞啊,怎么来安顿你呢?”怎么安顿?没见记述,只说他带着八百从骑突围走了,看来是把虞姬丢下没管。后来的《楚汉春秋》说虞姬有和歌道:“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暗示虞姬不想活了,但看来只是假托,就像京戏里写虞姬自刎在先,项王突围在后一样,不过是后人以为应当如此罢了。“定陶美人泣楚舞”,是说刘邦的宠姬戚夫人的。戚夫人是定陶人,恃宠固位是这类女人的毛病,戚夫人也不能免,所以缠着刘邦要把自己的儿子立为太子。刘邦也曾答应过,但因张良设计,为太子找了几个出色的保护人,使刘邦不敢另行废立。于是,对戚夫人说:“太子羽翼已成,动不了,吕后真是你的主子了。”刘邦明知吕后狠辣,戚姬命运堪忧,却不做任何安排就把她交到了吕后手中,只是假惺惺地说:“你为我跳楚舞,我为你唱楚歌。”可是楚舞楚歌都救不了戚姬的命。唱罢跳毕,戚夫人“嘘唏流涕”,刘邦却眼泪也不掉,自顾自走了,那薄情比项羽尤甚。后来戚夫人母子都惨死于吕后之手,刘邦是不能辞其咎的。从人性的角度看刘、项,王象春以为二人都是“鼠”。

这样一种多层面地评论历史人物,确实很有特色。永厚先生录以贺岁,想必有其深意。他的意思或许是,就是说鼠,也不必无聊地捧场。论人论事,总要从多方面去观察,才能得其肯綮。龙也罢,虎也罢,从多侧面来看,其实也多有鼠气,有些人虽曾窃居高位,只不过是将鼠置于放大镜下,看起来硕大无朋、如龙似虎罢了。不懂得这一点,让鼠辈高踞于粮囤之上,还如龙似虎地供养着,不是很悲哀的事吗?臆测之词,或许并非永厚先生本意,就算是我的一点读后感吧。按王朝闻先生的看法,欣赏也同样可以是一种创造。

刘邦和项羽的关系范文第4篇

杀机四伏的饭局――鸿门宴

出席人物:刘邦、张良、樊哙、曹无伤、项羽、范增、项庄、项伯

秦末,刘邦与项羽各自攻打秦朝的部队,刘邦的兵力虽不及项羽,但他先破咸阳,项羽勃然大怒,派英布攻击函谷关。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告诉项羽,刘邦打算在关中称王,项羽听后更加愤怒,下令次日一早攻打刘邦的军队。

刘邦从项羽的叔父项伯口中得知此事后惊讶无比,他恭敬地给项伯捧酒,并约为亲家。刘邦的感情拉拢说服了项伯,项伯答应为他在项羽面前说情,并让刘邦次日前来谢项羽。

鸿门宴上虽不乏美酒佳肴,但暗藏杀机。项羽的亚父范增一直主张杀掉刘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项羽发令,但项羽犹豫不决。范增召项庄舞剑为酒宴助兴,想趁机杀掉刘邦,项伯也拔剑起舞掩护刘邦。在危急关头,刘邦的部下樊哙带剑拥盾闯入军门,怒目直视项羽。项羽见此人气度不凡,问来者是何人,当得知是刘邦的参乘时即命人赐酒,刘邦乘机一走了之。刘邦的部下张良推脱说刘邦不胜酒力无法前来道别,向大王献上白璧一双,向大将军范增献上玉斗一双。不知深浅的项羽收下白璧,气得范增拔剑将玉斗击碎。

最坑人的饭局――群英会

出席人物:庞统、诸葛瑾、黄忠、周瑜、诸葛亮、蒋干、吕蒙、鲁肃

周瑜在帐中正与众将议事,闻蒋干来访,当即命众将依计行事。

蒋干打扮得像个世外高人,“引一青衣小童,昂然而来”。一见面,蒋干问道:“公瑾别来无恙啊?”这一句既是问候,又道出了蒋干与周瑜过往的一番旧谊,并装出一副非说客的样子。周瑜大摆筵席,并禁止在席间谈论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只是在座上觥筹交错,大笑畅饮。

饮至天晚,周瑜装醉,蒋干仍不敢提及游说周瑜投降曹操之事。见劝降不成,蒋干便试图以鸡鸣狗盗之术盗取敌方机密,而周瑜则将计就计,请君入瓮。

后来,曹操听信蒋干获得的假军情,斩了水军首领蔡瑁、张允。在这场赤壁之战中,蒋干也算是为东吴立下了大功啊!

四两拨千斤的饭局――杯酒释兵权

出席人物:赵匡胤、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锋、赵彦徽、王彦超

杯酒释兵权是一个著名的酒局,也是历史上一个重要事件。话说北宋皇帝赵匡胤自陈桥兵变后便黄袍加身,一直担心手握重兵的部下效仿他当年的作为。于是在公元961年,赵匡胤安排了一场酒局,召集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武将饮酒。酒席上,赵匡胤不停地唉声叹气,众人问明白后才得知皇帝是担心他们手握重兵日后会造反。众将领只好告老还乡以享天年,并多积金帛田宅以遗子孙,他们的兵权自此被彻底解除。公元969年,赵匡胤又召集节度使王彦超等宴饮,解除了他们的藩镇兵权,这也开启了宋朝数百年重文轻武的国家体制。

宋太祖的做法后来一直为其后辈沿用,三军统帅常常是个文官,武人比文人低一等。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防止兵变,但这样一来,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能调动军队的不能直接带兵,能直接带兵的不能调动军队,虽然成功地防止了军队,却大大削弱了部队的作战能力,以至宋朝在与辽、金、西夏的战争中连连败北。

最豪华的饭局――乾隆千叟宴

出席人物:乾隆及千名老者

千叟宴始于康熙,盛于乾隆时期,是清宫中参与宴者最多的盛大御宴。康熙五十二年在阳春园第一次举行千人大宴,康熙赋诗《千叟宴》,故得宴名。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四海承平,天下富足,适逢清朝庆典,乾隆为表示其皇恩浩荡,在乾清宫举行了千叟宴,宴会场面之大实为空前。被邀请的老人约有三千名,这些人中有皇亲国戚,有前朝老臣,也有从民间奉诏进京的老人,乾隆还亲自为九十岁以上的寿星一一斟酒,当时推为上座的是一位最长寿的老人,据说已有一百四十一岁。乾隆和纪晓岚还为这位老人作了一副对联:“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上联的意思是说,两个甲子年即一百二十年,再加三七即二十一年,正好是一百四十一岁,下联中的“古稀双庆”即两个七十岁,再加一岁,也正好是一百四十一岁,真是堪称绝对啊!

这场御宴体现出来的皇家气派更是前所未有,不但有御厨精心制作的免费的满汉全席,所有皇家贡品酒水也都全部免费。在这五十年一遇的豪宴上,老人们争先恐后地一边说着“多亏了朝廷的政策好”,一边大快朵颐,狼吞虎饮,据说晕倒、乐倒、饱倒、醉倒的老人不在少数。这场场面浩大的千叟宴被当时的文人称为“恩隆礼洽,为万古未有之举”。

最不辱使命的饭局――渑池之会

刘邦和项羽的关系范文第5篇

在实力与机遇这二者中,实力是第一位的。没有实力,机遇也就免谈。阳光普照,万物承光,偏偏只有蝴蝶拥有五彩斑斓的翅膀。不是阳光偏爱蝴蝶,而是蝴蝶独具能形成五彩斑斓翅膀的生理结构。蝴蝶如此,人也一样。人要成功,最重要的也是自身要有实力。拥有了实力,普照万物的阳光这一外在平台一旦出现,自己便能像蝴蝶那样呈现出五彩斑斓。

当然,光有实力,而无机遇,实力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就像蝴蝶虽有独特的微观结构这一“实力”,但如果没有光照这一“机遇”,那也呈现不出五彩斑斓一样。居里夫人曾说过:“弱者坐待良机,强者制造时机。”1974年,第一台电脑的问世激发了正在哈佛留学的比尔・盖茨的激情,他认为这是百年不遇的良机。于是他和好友保罗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在他们不懈的努力下终于获得了成功,年仅26岁的盖茨也一举成名。机遇有时需要自己去争取,在具备自身实力的条件下,适时抓住机遇,从而绽放自己的光彩。

相反,当机遇悄悄来临的时候,如果不能好好把握,那它就会转瞬即逝。俗话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秦末,刘邦和项羽先后攻入咸阳,当时项羽气势正盛,消灭刘邦易如反掌。谋士范增曾献计让项羽在鸿门宴上借机将刘邦杀掉,以绝后患。由于项羽的优柔寡断,一再放弃杀掉刘邦的机会,后来又听信项伯的“仁义”之说,放走刘邦,并封他为汉王。结果刘邦势力大增,最后,逼得西楚霸王与心爱的虞姬诀别,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令人唏嘘。项羽兵败身亡的悲剧固然还有其他主客观因素,但这与他在鸿门坐失良机不无关系。由此可见,机遇一旦来临,就要好好把握,否则机遇一失,就很难再来了。

相关期刊更多

司马迁与史记论集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陕西省司马迁研究会

法庭内外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心理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