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学艺术含义

文学艺术含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学艺术含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学艺术含义

文学艺术含义范文第1篇

一、汉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在我们身边周围都需要语言的沟通。一个家庭之间需要语言沟通,一个民族之间需要语言的沟通,一个国家之间也需要语言的沟通。我们国家是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不仅学好自己本民族的语言,还要学好大家共用的语言,也就是我们的普通话——“汉语”。学好汉语我们才能无障碍的跟别人交流思想,交流心得体会,无障碍的生活在这个广袤的土地上。为了普及我们国家使用的汉语文字,国家采取了少数民族地区教学中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本民族的语言之外还学习汉语文的教育教学政策。汉语言文学是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意识的学术载体,作为世界最悠久的文字,汉字在上下五千年的传承发展中,形成了独有的汉字文化。汉字教学可以说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相当强的实用科学,其对于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汉语文教育教师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文教师应该具有前瞻性,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在贯彻教学计划的同时,需要构建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注重教育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理论建设,理论实际相结合,课堂上的知识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建立健全学生的道德体系。

二、汉语文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素养和语言使用能力。一方面要加强对现代汉字本身的研究,将自己抑或他人的研究成果充分地运用在日常的汉字教学当中;另一方面也要研究汉字的教学方法,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本民族地区学生在教学当中遇到的学习方面的困难,比如:咬文嚼字,发音是否准确,写字是否规范,字词的讲解必须具体,详细等。有一个老师教学生“回来”和“来”这两字词时没详细的讲解它们的区别,很马虎的告诉学生“来”这个字。学生就这样记住了,学生现实生活中跟汉族去交流时学生不管自己人回来还是别家人要过来都用“来”这个字表示,这时候别人不理解和疑惑的问题就会出现。所以老师的细心,认真的讲解对学生的学习影响特别大。还要注重学生学习汉字的重点和难点,通过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效地进行汉字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快乐的学习汉语文,并且使用到学习生活中。

三、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文教学需要注重的几个问题

1、注重学生写字的正规、准确。汉语文教学必须打好汉字这个基础。这个基础对于学生汉语文水平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这个基础打不好,学生的汉语文学习将遇到不可逾越的障碍;这个基础打好了,学生的汉语文水平便可望得到迅速的提高,甚至产生飞跃。相当多的学生书写混乱、错字多等现象反映了汉字教学的严重不足。一个人写出来的字就是他的“门面”、“看字如看人”这句话准确的说明了写一手好字多么的重要。

2、注重学生的语法与语感。如果给他人进行良好的语文教学必须从语法入手,不管是汉语文还是其他少数民族的语言都一样,掌握好实词的基础上能更好的掌握虚词,虚词的使用则理性得多。特别是连词在书面语中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日常口语。比如:“你怎么才来”这句话为例,加了“才”这个字之后表示他来晚了,让人等了很长时间了,表示有点不耐烦的意思。像这种的知识点在汉字当中很多。只有学好虚词,才能自如地运用书面语,并提高口语的水平。而且,虚词的使用与思维的发展关系密切。当然,虚词的教学也应当是动态的,结合语用实际的。不同民族语言的表达方式,语法各不同,所以学生在使用,学习汉语文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表达时按着自己本民族的语言语法形式去表达,这样以来也许跟汉语恰恰相反。比如蒙古族的语言为例。蒙古族说“我不去”这句话时“不”这个语气词蒙语中在“去”这个动词的后面,而在汉语文中“不”在“去”这个动词的前面。表达方式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语法,依靠经验。

而在阅读中,语感的意义则更大。阅读不仅是获取信息、培养思维的过程,还是学习语言知识、培养语言能力的过程。要培养语感,必须通过多阅读。通过接触大量的语言材料,大胆的跟他人沟通,表达。只有大量阅读语言材料,才能充分了解语词的分布,才能学习更多的表达式,才能更好地比较和区别各种表达式的表达意义,才能了解不同表达式的不同语境。而反复地读名篇佳作能更好地体悟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并反过来体悟某些表达式的特殊意义和特殊价值,从语音、词汇、语法的不同角度综合地体悟语言运用的奥妙和规律。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其中也应当包含这样一个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当前,特别应当提倡朗读和口语交流。要读得书声琅琅,读得痛快淋漓。手里拿着一摞子的材料不准确,流利的读出来出来,那等于没学好语言。

3、注重学生平时的知识积累与实际运用时的互动与熏陶。语言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的重要交际工具,只有掌握了某种语言的人,才能进入人类社会,拥有人的活动,从这个最本质的意义上讲,汉语文学习是人成其为人的重要活动。每个人都必须掌握必要的语言文字和不断地发展语言,尤其少数民族的人都聚集在本民族居住地附近,所以接触的人之间都是用本民族的语言,因此提高汉语文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学生在教学实际过程中通过老师,书本,电视媒体来提高自己的词汇量。丰富和积累语言应该成为我们有意义的生活中的一部分。

4、注重拓展,积极引导与总结。教材上的内容比较虚拟型的,一切现实的、心理的世界都可作为语文学习的内容,教材只是这偌大的语文学习空间中的一个小小例子而已。打个比方来说,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港湾,而世界才是学生要航行的大海。学生的语文学习既要建设好港湾,也要从港湾走出去,到生活的海洋中去遨游,在偌大的海洋中探寻自己所要的宝藏。从历史而未来,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开一扇智慧的窗户。在组织语文教学时,我们可获得的信息是全方位的,有现实的,也有虚拟的,但对具体的教学来说,其选择也是有限的,不可能将所有的信息引入教学中,既没有必要,也是不可能的。其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选择,进行最优化的选择。语文教学要正视这种复杂性。重视问题的复杂性并不等于让学生在复杂的问题中,要透过复杂的问题。从而构建起具有独特个性的语文教学。

文学艺术含义范文第2篇

仔细研读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2012第3版),笔者发现“数形结合”思想如同一条主线,贯穿于初中数学的始终.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中有一些重要内容、方法、思想是需要学生经历较长的认识过程,逐步理解和掌握的,如分数、函数、概率、数形结合、逻辑推理、模型思想等.”这就要求学生具备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并运用它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

纵观整套苏科版初中数学的教材,可以把数形结合思想分为以下三种主要形式:“以数化形”、“以形变数”、“形数互变”.以下从“以数化形”这个维度来分析教材中所蕴含的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在数学中,有些数量关系十分抽象,学生很难理解和把握;而图形的优点在于形象、直观,能将抽象的思维形象地表现出来.数和形本就是一种对应,所以我们可以把“数”的对应形式――“形”找出来,利用“图形”解决“数量”问题.也就是说,从己知问题情境中提炼出某种“模式”(数与形之间的一种特定的结构或关系),再根据这种模式把数量问题变为图形问题,并通过分析图形,最终解决此数量问题.初中阶段将数量问题转化为图形问题一般有两种途径:平面几何知识和解析几何知识.

“以数化形”意义在于:1.将抽象的代数语言化为几何直观,可避开复杂冗长的推理或计算;2.通过直观形象的图形来帮助人们理解和阐述抽象晦涩的代数关系,获得出奇制胜的效果.

案例一元一次不等式

苏科版七年级教材第十一章的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本章第2节“不等式的解集”从“说出不等式x-3>0成立的x的值”出发,发现有些数能使不等式成立,有些数不能使不等式成立,由此得出“不等式的解”的概念,并给出思考:不等式的解与方程的解有什么不同?

此思考的作用是使学生认识到不等式解的无限性,由此得出“解集”概念,并用数轴来表示此解集.

用数轴表示实数是数形结合的一个具体体现,用数轴来表示数集比用数轴来表示数又进了一步.教材在得出“不等式的解集”的概念之后,立即就给出了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的方法,使学生直观地看到不等式的解有无限多个,并从直观上理解“不等式的解集”与方程的解的区别,加深学生对解集的理解.这里借助数轴表示不等式解集,仅是让学生对此有个初步的认识,在之后确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时,利用数轴更为有效.

本章第6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把数形结合思想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首先从一个实际问题出发,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之后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分别求出两个不等式的解集,用同一数轴上分别表示这两不等式的解集,两个解集的公共部分即此不等式组的解集.

在这里我们能够更加清楚地看到数轴的作用.新课程标准要求:“会用数轴确定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强调利用数轴,把借助于这种直观、形象的方式,求两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作为解题关键的一步,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若是这里不借助数轴,仅凭“x≤170”和“x≥136”这两个不等式去求解集,当然是可以求出来的,但是对于七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来说有相当大的难度.前面两节己经对“在数轴上表示数集”做了大量的铺垫,因此学生能比较自然地接受在数轴上表示出“公共解集”,数轴在此功不可没.

还有一点在这里不得不提,部分教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在数轴上表示公共解集的特点,总结出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一个顺口溜:“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解不了.” 在解不等式组时,有了这个顺口溜,就可以通过不画数轴便得到不等式的解集,从而节省解题的时间.这个顺口溜总结得很形象,也很押韵,但笔者是不提倡的,原因有三:

1.这个顺口溜里只有死记硬背,缺少应有的理解,而且记忆起来相当有难度的,整个顺口溜每一句里都“摆”满了“大”“小”二字,稍有不慎便记错规律,从而导致解题时出现错误,虽然通过不画数轴节省了时间,但似乎本末倒置,有点弄巧成拙了.

2.数轴是一个核心知识,它串联了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运算、不等式解集等一系列的内容.在解决不等式组解集问题时,通过数轴的演示,学生对不等式组的公共解集的理解变得更加容易,能一目了然.

文学艺术含义范文第3篇

一 潍坊核雕艺术的起源

桃核雕刻是一门具有传奇色彩的民间微雕绝技。早在宋代中国已经有关于核雕的记载,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到了明清时期,核雕技术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虞初新志》中收录的明代人魏学?撰写的《核舟记》的文章,文中说:“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后人不经为这门“雕虫小技”所折服,探索这“方寸之间孕育大千世界”的精湛技艺。潍坊核雕,至今己有近二百年之久。早在清代晚期,山东诸城县匠师张大眼在京师学习核雕雕刻技法,艺成归来后以此手艺为养家糊日之用,后将技艺传于潍县都渭南,都渭南儿子都蓝桂又承袭父亲手艺。十年后,都蓝桂又收考功卿为弟子。他们师徒二人对此技术精心专研,在沿袭前人技艺的基础上又对这门技艺进行了极大的创新,使这一古老的技艺别开生面,闻名全国。

二 潍坊核雕艺术的文化内涵

1 潍坊核雕艺术具有中国儒家思想的典型性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极大地受到儒家思想的左右,儒家提倡“仁”为核心,进而发展为以“礼乐”传统。荀子《乐论》中说:“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万物谐化;序,故群物皆别。”这种思想与潍坊宗族推崇的思想相合,严格的传统规约和道德伦理规范成为潍坊核雕艺术的审美标准和审美基调。尤其山东地区为孔孟之乡,早在先秦时期就齐鲁之地已推崇儒家的伦理思想。直至秦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更是确立了儒家的正统地位。儒家的“仁”与“礼”思想以及后来朱熹强调“理”的思想形成了严格的伦理纲常和道德规范,对传统社会的伦理教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这些思想无不渗透到潍坊民间工艺设计的各个领域。潍坊核雕不免也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现存大量的潍坊核雕都带有很强的伦理色彩和教化意味,尤其体现在内容题材的选择上,从而由形式到思想上都散发着朴素淡雅、温柔敦厚的艺术气质。

2 潍坊核雕是审美创造与民俗文化的有机结合

民间工艺美术与民俗的关系是相互依存、互为表里、融汇交织在一起的,一方面,民间工艺美术作为民间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与民俗文化密切相关;另一方面,民间工艺美术扎根于民间文化的土壤,其创作主体是劳动人民,因此民间工艺美术与民俗文化紧密相联。民俗在文化形态上表现为各种民俗事象,它是民众在生产生活中的文化沉淀,也成为了地域文化的符号、图式,在具体形态上表现为生活情景的写照和民俗活动的记录。而潍坊核雕将民俗活动中的活动主题和发生情景凝练出来,呈现为一个立体的静态图像。简化为一种图式、文本来进行表现。潍坊民间的审美意识不仅受到儒家审美文化的影响,同时也融入了民间民俗的价值观念。在核雕艺术上关注人作为本体在客体中的主体价值,同时并未脱离社会环境与文化背景,在艺术的表达中注入民间民众的人生理想。潘鲁生、唐家路认为:“民间审美意识以实现生活中主体的人生要求和生命需要作为自己的审美理想,以主体自身的功利意愿为审美选择和审美标准,并将自己征服现实,向往美好生活的理想和意愿诉之于审美形式。”潍坊核雕的创作题材也常常选用民间民俗活动,舞龙、舞狮、祭祀、踩高跷、跑旱船、庙会、灯会等各种民俗活动为潍坊核雕提供了丰富的创作蓝本。民俗文化为潍坊核雕打上了民间的烙印,同时民俗文化在核雕这径寸之地上得到延续、传承和深化。

3 潍坊核雕的审美内涵是美与善的高度统一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认为“美”有时实际上就是“善”,“美”与“善”一直处于馄饨不分的状态,善的转换引申义有吉祥、美满、幸福、乐观,这类含义在古代观念中既是合乎于情理、又惬合于情意。因此,潍坊核雕很大程度上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如《二十四孝》是核雕常见的题材,同时如“岳母刺字”、“苏武放羊”、“一诺千金”、“孔融分梨”、“荆轲刺秦王”、“金孝拾银”等反映“仁、义、礼、智、信”的故事题材也常常被引入核雕的素材领域。这些带有传统人伦色彩的题材与一般的说教和灌输有所区别,从艺术形象的感性知觉和形象直观出发,将社会性的理性艺术化地灌输给欣赏者,在欣赏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受众的价值观和行为导向。传统吉祥图案在潍坊核雕中也被大量的运用,象征多子多孙的“连生贵子”、“石榴”、“花生”,象征福禄的“蝙蝠”、“佛手”、“鹿”,象征长寿的“松”、“鹤”、“寿桃”等都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是民众坦率表达人生追求,对美好生活的理想、向往和祈愿,这种趋利避害的审美追求通过核雕这一载体表现出来。这种由形式走向内容的观念是一个形象思维转向实际创作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工匠将感性思维与客观存在相结合,将传统美学思想与对趋吉避害的心理相联系而进行创造,使审美的创造者和欣赏者都能获得感官的愉悦和内心情感的慰藉。

三 潍坊核雕艺术的美学特征

民间审美风格和审美意识渗透于民间的工艺造物活动中。民间美术具有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原初性。而潍坊核雕是从民间造物中逐渐发展成现对独立的以审美为主的工艺美术。所以既受到中国正统文化思想的影响,也与民间审美和文化有不可分割的血脉关系。

1 敦厚的儒雅之风

潍坊核雕虽为径寸之地,但内容和艺术手法上却洋溢着浓郁的温和、质朴和文雅之气。潍坊核雕题材丰富,构图饱满,主题鲜明,刀法细腻人物形象生动活泼。在方寸之中构图张弛有序、层次分明。潍坊核雕作为观赏作品,精巧细腻;作为把玩作品,玲珑亮丽;作为佩带作品,浑朴别致;作为核雕印章作品,独具一格。潍坊核雕常因形而创作,借势而雕琢。依据核的形状、纹路、结构来进行题材的选择,有吉祥题材的:《万寿五福坛》、《鸳鸯贵子罐》、《富贵万年壶》、《天仙寿芝葫芦》等;有神话故事题材的:《白蛇传》、《十八罗汉斗悟空》、《八仙祝寿》等;有文学作品题材的:《西厢》、《红楼梦》、《引萧吹凤》等;还有反映民间生产生活场景的:《民居》、《野渡孤舟》、《欢乐童年》等。除此之外还有各种花卉图案、十二生肖图案等。巧妙利用核胚上纵横无序、深浅不定的纹理,雕刻出栩栩如生的形象。核雕是一种微雕技术,但是却可以表现出宏达的场景,在不盈数寸的面积上刻画人物的表情和动作游刃有余,有疏密之对比,有繁简之取舍,构图得当、错落有致。将宏达的场景凝固在一个核雕之上,显得极富戏剧性。同时人物的面部表情一般都平静、温和,纵使是历史战争题材的人物也透着一股温文尔雅、敦厚平和的气息。

2 符号化视觉语言

潍坊核雕的设计遵循的是“有意味”的形式,要在方寸的载体间刻画出包罗万象的世界,纵使刀法再精细也难以做到。而唯有通过符号化的形式来表现。如果沉醉于肤浅的具象体验之中,就会失去了发现“意味”的机会。一是,选取代表性的实物作为符号成为创作主体。如对一艘船以及人物的刻画,则有意识的对船体进行形变,对主体人物精细刻画,对次要人物简单概括,同时在刻画人物时对面部表情神态要求极高,因为他反映出人物身份、性格、气质,而对细节进行简略化的处理。雕刻的繁简取舍十分重要。二是,指在表现民众的美好愿望时,无法进行直观的表现,便使用象征性的手法。例如,莲花和吹笙的儿童象征着连生贵子;佛手、石榴和寿桃象征着福寿三多;喜鹊和古钱象征着喜在眼前(钱);鸳鸯、莲花和莲实象征着鸳鸯贵子;龟和鹤象征着龟鹤齐龄;竹子和梅花象征着青梅竹马等。通过这种富有寓意的图案表达民众的美好追求。这些图形无不是程式化的、规范化的、约定成俗的。程式化一定程度上约束了操作者的创造性,但正因如此这些图案形式已经固化在民众的心理,成为一种视觉符号,因此更具有可解读性。

3 技与艺有机结合

核雕艺术顾名思义便是以桃核为载体的技术与艺术的表现,技术体现出核雕的工艺技术性,而艺术则突出了其文化和审美内涵。潍坊核雕在雕刻过程中需要整体观照,把握核雕在三维视角下的视觉效果。在有限的范围内力图挖掘出更深的空间层次,准确利用点、线、面造型因素进行有机组合,注重疏和密对比,大小远近区别,使精湛的技艺以艺术化的形式表现出来。潍坊核雕细腻而不失大气,整体而不失细节。注重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以细腻灵动的雕刻技巧作为构建艺术形象的支撑。以具体的形象来诠释艺术的感觉符号。雕刻中极为注重大小对比,由此在极小的空间内也能有效地营造出空间透视效果。在表现作品的主体人物或物品时,通常运用夸张的手法,有意进行放大,雕刻时既遵守了技术的理性规范又结合了艺术的主观能动,至于雕刻之深浅,画面之疏密更是通过有效合理的安排,桃核质地坚硬而线条却十分流畅,桃核体积小,细节却十分丰富。一次潍坊核雕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文学艺术含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函数单调性 教学 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1-0148-01

一、正确理解函数单调性概念的内涵

函数单调性的概念为:一般地,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Ⅰ:如果对于属于Ⅰ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x2时,都有f(x1)<f(x2),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增函数;如果对于属于Ⅰ内某个区间上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x2时,都有f(x1)>f(x2),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概念体现了函数中的函数值与自变量的一种运动关系。而我们的学生大多习惯用静止的眼光去观察它,所以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可设一情景:单调性就像我们走路一样,当我们规定一个正方向后并延此方向行进时,即相当于x发生了变化且是变大的。当我们走上坡路时,高度越来越高相当于f(x)也是越来越大的,则为递增。反之,当我们走下坡路时为递减的。这样,学生对函数单调性的概念会有更深层次的领悟。

例如,证明函数f(x)=在(0,+∞)上是减函数

证明:设任意x1、x2∈(0,+∞)且x1<x2则f(x1)-f(x2)=

由x1,x2∈(0,+∞)得x1x2>0又x1<x2得x2

-x1>0f(x1)-f(x2)>0即f(x1)>f(x2)f(x)=在(0,+∞)上是减函数

二、探讨函数单调性的外延

(一)复合函数单调性的求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根据单调性的概念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定理:设y=f(u)(u∈M),u=g(x)(x∈Q,u∈N, )。①当y=f(u)与u=g(x)的增减性相同时,如x增大u增大,即u=g(x)单调增,u增大y也增大,即y=f(u)单调增。或如x增大u减小,即u=g(x)单调减,u减小y增大,即y=f(u)单调减。经传递得到y随x的增大而增大,那么复合函数y=f[g(x)]是增函数;②当y=f(u)与u=g(x)的增减性相反时,同样得到复合函数y=f[g(x)]是减函数,即同增异减。让学生通过尝试体会此定理的方便之处。

例如,求函数y=3的单调区间。

解:令u=-x2+2x+3 则y=3u(u≤4)。而u=-x2+2x+3在(-∞,1)上是单调递增函数,在(1,+∞)上是单调递减函数,且y=3u(u≤4)在定义域内是单调递增函数。根据同增异减的原则,函数y=3 在(-∞,1)上是单调递增函数,在(1,+∞)上是单调递减函数。

(二)研究函数单调性与函数其他性质的联系

只有在掌握好基础知识的前题下,思维才是有本之木,有源之水。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去发现问题的本质变化,充分展示知识之间形成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譬如,函数的奇偶性也是函数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质,那么它与单调性有什么联系呢?

例如,已知函数y=f(x)在R上是奇函数,而且在(0,+∞)上是增函数,证明y=f(x)在(-∞,0)上也是增函数.

分析:欲证f(x)在(-∞,0)上是增函数,须在(-∞,0)内任取两值x1、x2,且x1<x2,然后比较f(x1)与f(x2)的大小。因f(x)的表达式未给出,直接比较大小不能进行,考虑已知中的信息:f(x)在R上是奇函数,且在(0,+∞)上是增函数,可作如下转化,进而达到目的。证明:设x1<x2<0,则-x1>-x2>0f(x)在(0,+∞)上是增函数f(-x1)>f(-x2),又f(x)在R上是奇函数即f(-x)=-f(x)-f(x1)>-f(x2)即f(x1)<f(x2)函数y=f(x)在(-∞,0)上是增函数。

这里将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函数综合性质的兴趣。

三、延伸函数单调性的广泛应用

函数单调性不仅在函数中非常重要,在数学的其他分支也应用广泛。所以,利用它能起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作用。教学中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积极的思维,找出函数单调性的解题方法。

例如,设a、b、c为三角形的三条边,求证:

证明:构造函数f(x)==1- (0<x<+∞),显然f(x)在(0,+∞)上是单调递增函数。c<a+b,f(c) <f(a+b),即< = + <+

文学艺术含义范文第5篇

“叮铃铃!”语文考试终于结束了,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把考卷交了上去。哎,期末考试总算是结束了,我兴奋极了。“终于可以休息了!”我与同学欢呼着飞跑出了校门。这次,我的脚步比平时更轻快。到了家,我便将书包扔出了十万八千里,以兔子的速度跑到了电脑桌旁,玩了起来。到了晚上,我接到了成绩,耶!语文96.5+4,数学100,我一下子松了一口气,心中的巨石落地,属于我的快乐寒假终于来到啦!

这个寒假,我跟好朋友们不能常常见面,就在网上跟好朋友聊天,玩游戏、交流养QQ宠物经验、学习的方法,比一比看谁的作业写得又快又好,交流读书心得等,虽然这个寒假没有参加主持培训了,但还是每天抽时间上网下载一些朗读的资料和FLASH,坚持学习练习朗读技巧和方法。电脑,让我在玩中也学到了很多知识,真是一箭双雕!

这个寒假,除了学习和玩电脑,妈妈还带我和几个小孩子去欧洲城的丹璐广场玩,我们一个个欢呼雀跃,这儿爬爬,那儿走走,一路上有说有笑,路边的花草树木跳着欢快的舞蹈,一如我们的心情!我们去一家饭店吃午饭后,便去新时代电影大世界看电影。我们时而为影片中的爆笑场面而开怀大笑;时而为影片中的感人场面而潸然泪下;时而为影片中的精彩细节而拍手叫好。我们边喝饮料边看电影,就仿佛步入了快乐殿堂。到了丹璐广场,虽是商场,却丝毫不影响我们的玩性,大家你追我赶,打打闹闹,玩得不亦乐乎,本来冷清的商场也因我们这帮顽皮的孩子而热闹起来。尽管是冬天,可我们玩了之后,还是被汗水洗了个澡,难怪人们都说,有小孩的地方就有阳光有欢笑!

这个寒假,我还会靠在软软的椅上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什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斑羚飞渡》、《木偶奇遇记》等,全成了我的好朋友。我随着故事中的人物一起开心,一起伤心,一起感动,一起愤怒。一个个故事就像一个个谜,牵着我揭开它的盖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