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理信息测绘专业体系

地理信息测绘专业体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理信息测绘专业体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地理信息测绘专业体系

地理信息测绘专业体系范文第1篇

关键词:测绘;地理信息;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P2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要搞好城市建设,离不开规划与设计,要搞好规划、征地、设计、建设,不能没有基本比例尺的地形图和测量数据。而这种测量数据和基本比例尺的地形图必须是准确、详实、现势性强的数据和图件。这种测量数据和地形图,就是最基本的基础地理信息,也是城市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环节。

1、测绘地理信息的工作流程

1.1数据的采集

在测绘的初期,需要对现实世界客观对象进行不同的抽象,离散,以连续对象实体在GIS中分别以栅格以及矢量两种方式存储在GIS系统数据库中。栅格数据由存放唯一值的存储单元的行以及列组成,栅格数据集的分辨率依赖于地面单位的网格宽度,矢量存储方式则是利用几何图形中的点线面来表示客观存在的对象。

1.2数据的转换与处理

数据的处理依赖于各公司提供的数据处理软件,通过输入到GIS系统的数据进行编辑实现数据预处理,对数据进行拓扑建模,将通过其他方式获取的测量图形与GIS图层中相同的区域进行图层的叠加分析。

1.3GIS系统的空间分析

前两个阶段做好数据处理的预处理工作之后,GIS便可以利用得到的数据来进行空间分析,对图形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从空间物体的空间位置以及相互关联去对空间事物进行研究以及定量描述。

2、当前我国地理测绘工作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国家扶持政策

目前,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地理信息产业只是处于初期阶段,急需国家的扶持政策,这一点至关重要。目前,我国的遥感技术产品主要来源于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我国在引进他们遥感数据产品的同时,也得接受他们的相关技术标准,导致我国在标准制订方面没有自,受制于人,发展滞后,急需国家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以支持行业发展。

2.2缺乏优秀的专业测绘人才

人才是地理测绘行业发展的关键,是保障地理测绘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进行地理测绘科技创新的基础。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的扩招,我国高校培养的专业测绘技术人才逐渐增多,但是高素质优秀的专业测绘人才不多,能熟练掌握和应用现代测绘高新技术,如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影像技术的人才是少之又少。新形势下,测绘事业单位的职责和服务对象、范围都与以前有很大不同,其编制和职责应与时俱进,合理调整,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

2.3测绘设备设施老化,急需更新换代

地理测绘是了解灾情、救灾决策的重要手段,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仪器装备更新换代快。我国目前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滞后,更新慢,技术手段落后,不适应时展的要求。我国是一个测绘地理信息大国,然而在先进的装备和技术创新力这两方面还比较欠缺,与测绘强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缺乏专业先进的高、精、尖测绘仪器装备,测绘核心技术缺乏竞争力,测绘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重点测绘领域的技术对外技术依赖性强。

2.4测绘技术的创新有待提高

多年来,我国地理信息技术处于对发达国家技术的追赶状态,缺乏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我国卫星导航的应用系统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至少95%以上的技术,是步美国GPS卫星系统的后尘,这种情况长期存在。我国严重缺乏自主的核心遥感数据处理技术,测绘技术的创新有待提高。企业同质化现象严重,在国际市场上,我国缺乏高端的地理信息产品。自主创新技术不足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

3、对策

3.1完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为了推进地理测绘的发展,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加快出台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并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制定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对地理测绘产业进行明确定位,并落实各项保障措施。要加快推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完善支持和鼓励地理信息企业“走出去”发展壮大的相关优惠政策。

3.2提高测量人员的综合素质

要加强地理测绘队伍建设,提高测量人员的综合素质。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工作:首先,要重视人才,大力引进高层次的专业测绘人才;其次,加强人员培训提升工作,定期对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测绘人才的知识技能和专业水平,整合人员梯度,构建以大专为基础、本科为主力、研究生为骨干的测绘人才队伍;再次,重视领头军的影响和作用,培养一批测绘行业科技带头人和专家型人才,并充分考虑他们的需求,创造有利条件便于他们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最后,做好测绘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地理测绘队伍。

3.3加强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推广及应用

要加强先进技术和设备推广、应用,逐步更新升级现有设备的功能与技术,引进和推广应用国内外先进的测绘装备与技术。争取配套的设备专项,实现队伍的设备、设施升级换代,切实推进现代化测绘装备建设向信息化测绘体系发展的建设进程。建立完善的应急测绘保障体系,加快推广普及先进测绘设备与技术的应用。

3.4加大地理信息技术创新,促进成果转化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很多先进测绘软件设备得到了引进,地理测绘行业的自主创新与研发的方向将向测绘生产智能化、网络化应用等高新技术领域延伸。为此,在新形势下,要加强地理信息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极推进国产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获取技术研发。

4、加强基础研究和软科学研究

跟踪国际测绘学科前沿,发展测绘科学技术理论和方法,积极开展现代大地测量理论和地球动力学、新型数字摄影测量和遥感机理、地理信息科学、地理空间信息网格理论与技术等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增强测绘科技持续发展的后劲。结合测绘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开展测绘软科学研究,用以指导测绘管理实践,重点加强测绘发展战略、测绘管理理论、测绘管理体制、测绘法律法规、测绘统计指标体系、测绘工程设计管理以及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政策等方面的研究。

结语:综上所述,在当前信息化社会,地理测绘也进入了信息化,逐步实现了由传统测绘向数字化测绘的转化,正朝着信息化测绘的方向发展。为促进新时期地理测绘制图工作的发展,我国需要出台地理产业相关的优惠政策,加强对地理测绘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整合科技人才分配,提升专业技术水平,优化地理测绘行业的创新环境,促进新时期地理测绘行业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张秋义,王春卿,郭建坤.建立测绘地理信息企业标准体系的思考[J].测绘标准化,2012,01:1-3.

[2]龚晨.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3:66-69.

[3]姜正芳.浅议如何提升上海测绘地理信息管理水平[J].上海城市规划,2012,04:98-101.

地理信息测绘专业体系范文第2篇

测绘地理信息行政管理部门相对于国土资源、规划等部门来说,职能较为单一、专业性较强,多为数据生产型单位。这一特点使得网站服务内容侧重于业务型,政务信息很少,以业务数据居多。就各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许可事项而言,主要面向测绘地理信息企业,而真正贴近大众生活的服务内容很少,这使得网站服务内容专业性强,用户覆盖面窄。

2测绘地理信息系统网站建设现状

2.1网站体系基本形成截至2013年,全系统基本形成了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政府网站为龙头,以省级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局属有关单位网站为主体的网站体系,其中有8家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依托国家局现有网站平台技术,初步形成“统一标准、分工协作、集中部署、分级管理”的网站群模式。近一半规划、国土部门整合测绘地理信息有关内容,在本部门网站下以子网站或专栏的形式建成了测绘地理信息网。2.2服务功能逐步完善,内容日益丰富一是通过编制目录、规范指南、年报、畅通渠道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政务信息和业务信息数量均有明显增长;二是近九成网站提供了行政许可事项的办事指南、表格下载,有的网站实现了在线申请、办事状态查询等全流程“一站式”的办事服务;三是83%的网站建立和完善留言咨询、网上投诉等互动交流渠道,有的网站进一步拓展互动方式,通过强化网络新媒体应用,比如开通政务微博等初步探索政府与公众间的沟通交流新模式;四是各级部门向社会公众提供各具特色的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如42%的省级部门网站基于天地图平台提供专题应用服务,这些服务在定位导航、突发事件应急、服务民生等方面的效用日益彰显;五是网站多视角报道、全方位展示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有力提升了测绘地理信息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如2013年国家局网站围绕重点工作制作专题专栏20多个,33家部门网站也围绕相关工作开设专题宣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六是绝大多数单位明确了分管领导,落实了网站管理、运维和内容保障部门,有的部门还专门成立了相关机构,与此同时,覆盖全系统各单位各部门的近100人的网站信息员队伍基本形成,为网站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3测绘地理信息系统网站建设存在不足

3.1网站建设缺乏统筹规划、顶层设计由于缺乏统筹规划与顶层设计,导致目前大部分网站建设是各自为政、分散建设、重复投入,造成资金浪费,资源难以整合、信息难以共享。国家局网站在如何整合省级部门政府网站,省级部门网站在如何整合本辖区内地市级部门网站上缺乏建立统一的网站建设标准、数据交换标准和网络技术平台,缺乏完善的网站内容、资金、安全保障制度。这使得网站建设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影响服务水平的提升。3.2服务实用性不强网站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公众关注的财政资金、统计数据等政务信息不够及时;对服务资源的梳理和整合不够,没有结合用户的实际需求提供更多的网上服务;网站上真正能够实现全流程网上办事的行政许可项目还很少,大部分网站缺乏有效的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目前还停留在服务信息简单罗列的水平上;公众参与缺乏反馈机制,部分公众参与类栏目长期没有互动。3.3服务便捷性不佳大部分网站栏目分类不科学,按照服务主题、对象或场景进行分类的网站很少,用户获取所需信息较难;有的网站栏目设计复杂,栏目之间存在纵横交错、内容重叠的情况,页面不清晰,用户查找所需信息不便捷,人性化程度不够。3.4保障机制不顺不少网站在办事服务、互动交流、运维管理等方面缺乏相关制度保障,或虽建有制度,但作为摆设,没有发挥其真正作用;运维经费投入未实现常态化,经常出现“一次投入,缺乏运营”或“长久缺乏升级”;部分规划、国土部门的测绘处室难以协调,无法对网站进行完善调整,影响了网站建设的整体质量和持续发展。

4关于测绘地理信息系统网站建设的思路及建议

地理信息测绘专业体系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数字化测绘;基础地理信息;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 A

数字信息时代来临,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受到影响。数字化测绘生产体系正在向信息化生产体系过渡。

一、概念

1.数字化测绘

所谓数字化测绘,是和模拟测绘相对的。广义的数字化测绘又称为计算机成图,主要包括:地面数字测图、地图数字化成图、航测数字测图、计算机地图制图。数字化测绘技术使得纸上手绘图阶段过渡至高速共享的数字化时代。主要由三部分构成:数据输入、处理和输出,利用计算机进行地形空间处理,得到数字测绘图。

2.基础地理信息

基础地理信息是指所有与地理信息有关的行业统一采取的空间定位及分析的基础地理单元,通用性很强,需求量大。主要由自然地理信息中的地貌、水系、植被以及社会地理信息中的居民地、交通、境界、特殊地物、地名以及地理坐标系网格等要素构成。其中,地理坐标系网格与所采取的比例尺有关,比例尺越大,基础地理信息覆盖越广泛。基础地理信息的数字化信息源的数量和质量关系到一个国家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的广泛度和成熟度,关系到一个国家的信息自,是国家信息化程度和实力的重要标志。

3.信息化测绘

信息化测绘是在数字化测绘的基础上,在完全网络化的运行环境下,实时有效地向信息化社会提供地理信息综合服务的测绘方式和功能形态。其最本质的内涵和特征就是实现实时有效的地理信息综合服务,为了实现其功能,就需要建立“信息化测绘体系”。可以说我国的测绘技术经历了传统手绘到数字化测绘,之后又到信息化测绘三个阶段。

二、数字测绘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测绘被普遍的运用于测绘生产以及水利水电工程中,做出的成图即数字测图被广泛用于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以及科研方面。具体来说,其可以用于工程建设设计、环境监测、交通路线设计、土地利用情况调查等方面。在具体应用中,数字测绘将从野外收集到的地面坐标作为基础数据,构建数字地面模型,之后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绘制立体透视图、断面图,以确定施工范围及工作量。在交通路线设计中,还可以绘制地形的三维轴试图及横断面图,直观便捷。

数字地面模型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资料,因此可以说数字化测绘是收集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资料的一个方法。它可以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灾情,甚至可以用于导航和导弹制造。

三、数字测绘与信息测绘的区别

信息化测绘不是甩开数字化测绘,而是在数字化测绘基础上向信息服务升级和跨越。它相对于我国已建的“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具有以下特征:

1.数据获取实时化

信息化测绘要求对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由静态向动态转变,即注重动态变化检测及实时更新。信息化测绘要求利用海陆空上一切可使用的快速检测设备来做到实时监测,并且将地理信息的实时获取作为基本任务。例如WalkISurvey 2012就可以实时下载谷歌影像数据,叠加现有矢量数据,成为信息化测绘软件的重要部分。

2.交互网络化

在数字化测绘中,局域网就可以满足需求,但是在信息化测绘中,要实现信息的实时更新,动态监测,就需要广域网或者国际互联网的帮助,只有形成一个大的交互平台,才能使信息快速交换,实现信息交互网络化。

3.服务社会化

信息化测绘可以实现体系的运行主体从测绘部门走向其他各个部门,从国家特批项目走向地理信息产业体系,形成开放机制,即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及用户群体共同运作的开放机制,使信息服务社会化。

4.基础设施公用化

在数字测绘阶段,测绘体系依然只是在专业部门应用,属于专用系统,而信息化测绘则是由原来的专用为主,升级改造出能够被广大社会公众使用的为主,实现了基础设置的公用化。这种体系包括测绘基准体系和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5.法制化

这里所讲的法制化是信息共享的法制化。在数字化测绘时代因为都是专业部门在使用,法制化问题不是很突出,但是信息测绘中,信息共享社会化,大众化,法制问题也就显现出来。为了推进信息共享,为其创造好的环境,就需要妥善处理其中的安全问题,建立信息共享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实现信息共享法制化。

6.技术体系数字化

在前面介绍了信息化测绘实际上是以数字化测绘为基础的,两者从本质上讲差别不大。信息化测绘只是在数字化测绘的基础上将数据实时化、共享化、大众化。信息测绘实际上也是技术体系的数字化。

四、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问题及建议

由于基础地理信息建设系统多以计算机作为辅助,因此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数据形式多样化,标准不一

因为基础数据的获得方式多种多样,因此收集到的数据格式不一,有CAD格式、MicroStation格式、清华山维格式的,编码数据或未编码数据等等。这些格式不一的数据难以满足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要求,需要对数据进行转换、编辑、整理等工作。

2.数据实时性差

由于很多测绘机构还只能使用数字测绘,或者信息化测绘系统不完善,使得数据获取更新的实时性较差。为了保证数据的现实性就必须做到即时更新数据,需要有效的更新机制。真正的挑战就是地理信息的更新和共享。

3.数据保存不完善

由于数据的存贮方式多种多样,可以纸质保存、文件保存、数据库保存,方法不一使得数据杂乱无章,占用很大的空间,管理效率极低,容易丢失、损坏、泄密。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1.数据库设计

用数据库方法来保存数据有条有理,不占空间,是很好的选择。可将数据库分为空间数据库、非空间数据库,其中非空间数据库又可以分为非空间关系数据库和文档数据库。将数据分类保存,便于管理。另外,各单位可以根据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来选取合适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空间数据管理引擎。

2.数据转换

数据转换既是把中间格式的数字转换成空间数据库可以录入的格式。最常用的并且能很好的实现数据共享的方法有直接数据访问模式、数据互操作模式和空间数据共享平台模式。而外部数据交换模式则是大众可接受的方法。在数据转换时,要选择相对应的方法,可以减少工作量。

3.数据更新

在前面介绍了信息化测绘的主要优点之一就是可以做到数据的实时更新,因此将信息化测绘标准化、系统化,做成大众都能接受的方法,推广开来就可以解决数据的更新问题。数据更新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不定期的局部数据更新,二是周期性的全局数据更新。要实现数据动态化,就需要升级监测设备,如高分辨率的小卫星遥感影像,需要将这些产品商业化。

4.数据安全

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就要保证数据库被合法使用。可以采取身份认证、要求用户级别、用户口令等方法来保证数据库不被恶意操纵使用。另外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要进行备份,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由于数据库是需要电脑操作的,所以为了数据的安全还要防止黑客袭击,电脑要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

摘要:

地理信息测绘专业体系范文第4篇

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进入起步阶段。随着社会进步,地理信息产业不断发展,我国地理信息产业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仍然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十一五”期间增幅超过300%,2011年产业总产值突破1500亿元,从业人员约80万人,从业机构超过2万家。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推进地理信息产业的目标是到2015年年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到2020年年总产值达到10000亿元。1998年教育部颁布了我国新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其中对高校本科专业行了调整,专业由原来的504个调整为294个,教育部特别增设了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这一点说明地理信息产业的特殊优势和生命力。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再次调整,将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改名为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经各种资料的统计表明,2000年有37所院校设立了GIS专业,2003年有93个高校开设了GIS专业,2007年全国共有161所高校设置GIS专业,2012年全国共有168所高校设置地理信息科学专业[1-2]。从而促进地理信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2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分析

2.1教师专业素养迫切需要提高

目前状况是一些院校现有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教师是从相关学科转入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大多数是从学校毕业又走入学校,并没有机会从事实际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开发和应用的经验[3]。而地理信息科学技术本身发展又很迅速,这使得一些教师很难胜任所承担的核心课程与专业课程教学任务。

2.2教材建设与培养目标脱节

由于软件的更新速度飞快,相应的实验教材很难跟上。据此有些人提出了要大胆尝试采用电子教材,某些部门或是软件出品单位不要只是将精力放在软件使用帮助上,也应当随之出品入门级或更高档次的电子实验教材,弥补实验教材陈旧落后更新慢的问题。理论教材内容更新滞后非常明显,与各人才培养层次与方向脱节,没有针对各个培养层次和方向的统一化、系统化的教材的建设[4]。

2.3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与社会需要脱节

各高校开办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时,主要是依托已有相关专业构建课程体系,无论是学科基础课程,还是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皆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培养目标及社会需求脱节[5]。大多是根据本校的师资和学生的素质来设置相应的课程。还有因师资不足,涉及地理信息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课程不能开设,学生空间分析、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二次开发与应用的能力上得不到锻炼,在工作中暴露出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能力差的缺陷,直接影响到该学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声誉[6]。

2.4专业目录名称与本学科内涵不相适应

随着形势的发展,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从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分层次的培养来看,名称上存在不相称,一些专家建议,对于理科院校或从地理科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完全可以称为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但对于工科院校或从测绘等方向发展起来的,可以改称为地理信息工程专业。笔者认为经过多年的磨合共融发展,也可能在将来二者会统一于新的名称。

2.5资金投放不足

目前,高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同样受到发展速度与投入增量不同步的影响,专业建设经费不足,仪器设备陈旧且不配套。特别是在一般本科类院校,在追求规模发展过程中,因资金不足与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对教学仪器设备与运行保障经费采取紧缩政策[7]。

2.6全国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发展没有一个统一的教育培养评价体系

对于这个专业培养的人才没有相应评价体系。尤其针对一般本院校来说,不论是以测绘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还是以地理科学为依托发展起来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都没有真正融入到全国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大圈子里。要真正服务社会,不应靠少数顶级院校的科学进展,更多是发挥好全国各地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教育资源,让地理信息科学的大众化教育与培养复合型人才可以落到实处,从而彰显地理视角。

3建议与发展策略

3.1地理信息科学教育应遵循应用科学的教育理念

这个专业无论是从测绘工科院校发展起来的还是从以地理学空间分析应用为主的理科发展起来的,大家都会认为本专业是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学科。从现在本科生、研究生的招生就业情况来分析,本科阶段是扎实掌握基本理论的重要时期,研究生阶段可注重与实践相结合。大学本科阶段要遵循教育的基本理念,而不是一味地追寻市场,更不能成为步入社会的培训场所。大学本科教育是思想和认知善恶发育成型的阶段,让学生有能力去追求知识与真理,这是大学本科的教学核心。只有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具有更强的创新能力。

3.2培养空间思维的教学模式不能变

空间思维能力不只是让人知道东西南北,更多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空间维度。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地理信息科学的普及也是对全民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如ESRI在美国会对小孩子进行免费的地理知识讲解,使他们从小就能接触到地理空间的概念,启发了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3.3人才培养上要在权威机构中划分出层次

从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来看,地理信息科学学位教育应强化技能培训,这部分人才培养就落在一些以测绘为基础的工科院校发展起来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培养上,突出地理信息科学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而另一类别是以地理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院校专业上应突出地学方面的应用。总之地理信息科学人才的培养既需要有能够创新思路的人才,也要培养具有扎实知识的技能型人才,这样才能共同推动地理信息科学和地理信息产业可持续发展。

3.4通过任教资格考试、技术水平认证来规范地理信息从业人员的水平

国家应有相应的政策法规来管理地理信息产业。规定必须要有相当水平的从业人员才能承接各种项目。原因就是地理信息产业的相关行业关系人类社会正常发展,如果政策法规跟不上,那么将会一片混乱。3.5为一线地理信息科学教育工作者申请教学或科研

地理信息测绘专业体系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信息化测绘;数字城市;建议

1引言

21世纪是一个数字化时代,加快城市化进程,进行现代化管理,都对数字城市建设提出了迫切需求。在数字城市建设中,信息化测绘发挥着重要的基础和支撑作用。本文基于信息化测绘和数字城市的概念,根据徐州市的特点,对徐州市“数字城市”的整体构建和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简要介绍,同时结合徐州市实际情况,给出了一些建设“数字城市”的建议。

2 相关概念

按照主体功能划分,信息化测绘体系主要由基准体系、技术体系、装备体系、标准体系等组成,其中:技术体系主要包括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和地理信息处理、管理、显示、服务、应用等技术,核心是快速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精确与定量遥感技术、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空间信息网格技术等;装备体系主要包括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平台、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航空航天遥感影像快速获取平台、先进野外测绘技术装备、地理信息数据处理技术装备以及地理信息数据交换传输服务网络等[1]。信息化测绘的本质仍然是一种数字化体系,数字化是信息化测绘的基础[2]。

数字城市是一个集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等为一体的巨型系统工程,它不仅能在计算机上建立虚拟城市,再现全市的各种资源分布状态,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在对各类信息进行专题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各种信息的交流、融合和挖掘,促进城市不同部门、不同层次之间的信息共享、交流和综合,进而对城市的所有信息进行整体的综合处理和研究 [3]。

3 徐州市“数字城市”建设概况

3.1技术框架

徐州市数字城市建设被列为江苏省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示范试点。该项目于2007年5月经国家测绘局批准立项,并纳入国家测绘局数字区域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示范工程计划,由国家测绘局、江苏省测绘局和徐州市人民政府三方合作建设,总投资1500 万元。通过试点建设,形成徐州统一、权威的城市地理空间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为建设数字徐州奠定基础,并通过试点项目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为全国城市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提供示范和指导[4]。数字城市是以徐州市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为核心,以政府信息门户网站、社会网站和各类信息化终端为服务和表现手段,以组织领导、政策法规和运营机制为保障环境的国土资源管理、房产管理、城市规划等城市建设管理和服务的完整体系。体系结构见图1.

3.2建设概况

徐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目前已完成基于数字徐州地理空间框架的数据资源整合、市公安局治安监控资源的整合、118 平方公里的部件普查、9 个标准系统(城管通子系统、受理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监督指挥子系统、地理编码子系统、综合评价子系统、应用维护子系统、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数据交换子系统)和11 个拓展

图1:数字徐州体系结构

系统(领导督办管理子系统、领导移动督办子系统、户外广告管理子系统、GPS 监控子系统、数据更新管理子系统、移动执法子系统、业务短信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门户网站子系统、12319 对接子系统、城市管理应急子系统)的开发、50 个监控点建设、四级联动网络和硬件部署已经到位。2009 年12 底开始,整个系统开始试运行。

(1)初步建成了徐州市二维、三维多尺度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成了徐州市多尺度、现势性较好地地理信息数据库。可以通过统一标准的服务接口,使各级应用单位建立基于地理信息的管理系统,目前数字国土、数字地税、数字城管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应用效果。

(2)数据共建共享取得成效。在数字徐州推进过程中,按照数据共建共享机制,分别与规划、城管、房管、水利、园林、十二军等十几家单位签订了共建共享协议,地理信息数据在相应的部门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节约了大量的财政开支。其中数字国土也是数字徐州的一个示范应用,通过平台及数据支持,70%的土地证可以做到立等可取,同时对徐州市振兴老工作基地建设涉地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城管局作为数字徐州示范应用,使用地理信息数据,节约了70%的部件普查费用,加快了项目实施进度;数字地税使用地理信息数据,当年土地使用税增收上亿元;水利局用于水利规划节约了投资、提高了规划水平与效率;其他应用单位通过使用共享的地理信息数据,也不同程度地节约了财政投入,提升了管理水平。

4 存在问题及建议

(1)组织机构不健全。目前,很多地区各项工作的推进还只停留在国土资源局的层面上在推进,在实施过程中,以一个部门的力量推进政府层面的工作,难度和压力都很大。建议政府对数字城市的建设给予高度重视,成立专门领导小组,把这项工作作为重要的、基础性、长期的工作来落实。

(2)推进层面不高。数字城市作为一个城市信息化的重要基础,是整合各类资源、共同维护、共同运营的一个平台,需要每个专业部门在共建共享及安全保密的前提下可以把其他部门需要的资源都共享出来,形成资源整合、协同办公的模式。现在的推进层面只停留在国土部门与其他各部门沟通推进的层面,没有政府层面专门机构的推进保障,各部门积极性不高,推进进程缓慢,很难形成真正的数字城市体系。建议政府成立专门的机构,可以整合各方资源形成一个综合性的运营实体,负责数字城市平台运行、数据更新维护、应用推广等具体工作。

(3)缺少网络支撑。数字城市地理信息数字属于保密数据,目前很多城市还没有健全的保密网络的支撑。建议加强保密政务网的建设,形成互联互通、资源整合、资源共享的协同办公模式。

参考文献:

[1]信息化测绘体系有关问题探讨. 测绘发展研究中心,2008.6.30.

[2]姜钦杰,楼宇.测绘发展新视野―信息化测绘.

[3]钟子春,钱柳羲.数字城市的研究与实现.万方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