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证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区别

证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区别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证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区别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证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区别

证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区别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海峡两岸 证券上市制度 建议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大陆的证券市场处于转轨阶段,于2005年5月实施股权分置改革。大陆的证券市场分为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三种市场,主板指的是目前深圳和上海两大证券交易所现存的A、B两股票市场;中小板则是相对主板而言,有些公司达不到主板市场的要求,就只能在中小板市场上市;创业板于2009年9月正式启动,指的是地位次于主板市场的二板市场,与主板的差异在于上市标准的不同,其创建目的主要是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成长性企业。大陆的证券市场发展时间尚短,又存在许多人为的投资障碍,因此相较其他市场容量较小,而大陆的有价证券种类也较单一,仅分为A股、B股和可转换债券。

台湾的证券市场起源于店头市场,目前包括集中交易市场和店头市场,除了这两个耳熟能详的市场外,还有兴柜市场。在集中交易市场买卖的称为上市股票,在店头市场买卖的则称为上柜股票,而在兴柜市场买卖的称为兴柜股票,上柜公司的股票在历史、规模、公信力等方面皆不如上市公司的股票。兴柜则次于上市、上柜市场,于2002年1月正式诞生。台湾的投资人众多,交易十分活络,有价证券种类亦多,除了普通股外,还包括了特别股、政府债券、公司债券、受益凭证、新股认购权利证书等。

大陆和台湾的证券市场都分为三类,大陆证券市场的主板、中小板与创业板与台湾证券市场的上市、上柜、兴柜依次对应,三板的上市标准也是依次降低。但台湾证券市场相比大陆证券市场,具有发展历史长、发展速度快、有价证券种类多等优势,众多研究也表明,台湾证券市场的运行效率更高,因而台湾证券市场在证券上市制度方面的经验更加值得大陆证券市场借鉴和参考。

二、海峡两岸证券上市制度概述

1、大陆证券上市制度

大陆证券市场采取的新股发行制度是较为严格的核准制,辅之以保荐人制度。发行人必须向主管机关提交内容和格式均由主管机关规定的申请文件,同时发行人还必须符合主管机关规定的上市标准。此上市标准是针对一定时期内的证券类型、行业类型、发行人类型而规定的。主管机关审核批准后,发行人方能获准发行证券。大陆证券市场的新股上市流程分为十二步:改制与设立股份有限公司;保荐机构和其他中介对公司进行尽责调查与辅导;企业和所聘的中介机构按照证监会的要求制作申请文件,保荐机构负责内核并向中国证监会尽职推荐,证监会在5个工作日内受理符合申报条件的申请文件;证监会对申请文件进行初审,同时征求发行人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家发改委意见;证监会向保荐机构反馈审核意见;进行申请文件预披露,提交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通过后,证监会进行核准,企业在指定报刊上刊登招股说明书摘要及发行公告等信息;证券公司与发行人进行路演,向投资者推荐与询价,并根据询价结果协商确定发行价格;根据证监会规定的发行方式公开发行股票;发行公司向证券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请;办理股份的托管与登记,挂牌上市;上市后由保荐机构按规定继续负责持续督导。

考察《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可以发现,大陆证券市场的主板、中小板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条件基本一致,只是中小板发行的股本和筹资额相对小一点,即新发行股本一般小于3000万,类似于一些小盘股。大陆证券市场创业板的上市条件则与主板、中小板有较大区别,主要表现在公司的股本要求和获利能力等关键的上市门槛方面。此外,大陆证券市场对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在董事及管理层、实际控制人、同业竞争等方面也作出了细致的规定。

2、台湾证券上市制度

台湾地区采取的同样是核准制,即股票公开发行后,发行公司可向台湾地区证券交易所申请上市,台湾地区证券交易所经过审查通过后,双方订立上市契约,报主管机关核准,方可上市。台湾证券市场的新股上市流程分为七步:申请公司向台湾证券交易所提交申请;台湾证券交易所承办人员查核;台湾证券交易所有价证券上市审议委员会及董事会审查;报“行政院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委托证券商办理承销手续;向台湾证券交易所洽定上市日期;正式挂牌买卖。

台湾证券市场一般股票的上市、上柜与兴柜的上市条件各不相同,且要求逐步降低,对兴柜上市公司的条件几乎没有限制。需要提出的是,政府当局特别出台了专项扶持政策,即新申请上柜(市)的股票都必须先在兴柜股票市场过渡一段时期。此外,台湾地区的证券交易法除了就一般股票的上市、上柜、兴柜作出规定外,对科技事业股票、经济建设重大事业股票、政府奖励民间参与重大公共建设事业股票的上市条件还另行作了规定。

三、海峡两岸证券上市制度比较

1、发行制度

在新股发行制度方面,海峡两岸证券市场都实行核准制,即发行审核委员会进行审核后报监督管理部门核准,且流程大体接近,但同时也有区别。

(1)核准机构不同,大陆的审核机构是证监会,而台湾地区则是由2004年新成立的,集银行、证券、保险监管于一体的“行政院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进行审核。

(2)发行申请提交的机构不同,大陆公司的发行申请是交给证监会,而台湾地区发行申请是交给证券交易所。

(3)大陆证券市场的行政监管力度较台湾证券市场大,发行申请上交后,证监会还需征求省级人民政府与国家发改委的意见,作为审核决议的参考。因此,大陆证券市场的上市流程也更为复杂,时间也会相应更长。台湾上市(柜)股票申请至挂牌约需六个月,而兴柜股票甚至只需要九个营业日。

2、上市标准

(1)海峡两岸证券市场分别对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与上市、上柜、兴柜的上市标准进行了细致的规定与划分,且上市标准都是有梯度的,由严入到平入再到宽入。

(2)海峡两岸证券市场都分别将创业板和兴柜作为上市公司进入主板、中小板和上市、上柜的跳板,并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宽入标准)的制定来推动创业板和兴柜的发展。但台湾证券市场的推动力度更大:兴柜市场成立于2002年,自2003年1月1日起,台湾当局规定除公营事业外,初次申请上市、上柜的股票都必须先在兴柜股票市场交易满三个月(2005年更是延长为六个月)后,才能转到更高层次的资本市场挂牌,这一举措使得兴柜市场的发展欣欣向荣。而大陆创业板市场则于2009年9月启动,历史尚浅,各方面都亟待完善。

(3)在股票分类方面,大陆证券市场将其分为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三大类并分别制定出相应的上市标准;台湾证券市场除了对一般股票的上市、上柜、兴柜的上市标准进行了分类细化,还专门给出了三种特殊股票:科技事业股票、经济建设重大事业股票、政府奖励民间参与重大公共建设事业股票的上市条件。由于大陆创业板市场上市的企业有“三高两新”的要求,所以上市条件也可以比照台湾科技事业股票。

(4)海峡两岸证券市场对上市公司设立年限,获利能力、股权分散及公司规模这些主要的上市门槛都有所规定,但在具体标准方面有所差异。第一,在设立年限方面,大陆主板、中小板与创业板的年限要求都是三年,而台湾上市年限为三年,上柜年限为两年,兴柜无限制。第二,在获利能力方面,大陆证券市场的主板、中小板具有年度和税前收益的双重要求,且在收益的比率和数值方面都要高于台湾上市、上柜市场的要求;大陆创业板虽然放宽了年限和税前收益数额,但与台湾兴柜市场的无限制相比,仍较为严格。第三,在公司规模方面,台湾证券市场主要考察的是实收资本额,即发行后的股本总额,而大陆的公司规模所考察的股本总额更为全面,包括发行前与发行后两部分,标准更为精确与严格。第四,在股权分散方面,大陆主板、中小板与台湾上市、上柜都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股权分散的要求;大陆创业板和台湾兴柜对此则都无要求。总体而言,大陆证券市场的上市要求更高。

四、对大陆证券发行制度的建议

1、削弱行政色彩,简化上市流程

台湾股份有限公司在向台湾证券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请后,经核准机构“行政院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审核同意到完成上市这一整个过程只需约六个月,效率更高。而大陆股份有限公司在递交股票发行申请后,证监会在进行核准时还需征求省级人民政府与国家发改委的意见,作为审核决议的参考,使得大陆证券市场的上市流程更为复杂,时间较长。因此,大陆证券市场应当减少行政干预的力度和广度,简化上市的流程,以提高上市效率,推进市场化进程,提升企业的上市积极性。

2、加强扶植力度,放松上市条件

台湾场外交易市场针对中小企业发展规模有限的特点,适时降低上柜标准;在之后更设立了门槛更低、甚至几乎没有门槛的兴柜股票市场。这既满足了不同层次企业的上柜融资要求,更接纳了市场上的众多未上市公司,规范了市场运作,保证了交易效率。大陆2009年启动的创业板则将最低资本额设定为3000万。虽然这一门槛相对于证券主板上市已经降低很多,但这“一刀切”的3000万,还是超过了目前中小企业的平均资本规模。当满足了一小部分企业上市融资要求的同时,还有更多的中小企业被拦在了门外。要真正大面积地解决企业的融资要求,门槛还得往下降。

3、合理设置梯度,打造联动层次

台湾经过多次制度改革,最终确定了证券交易所(上市)、柜台买卖中心(上柜)和兴柜股票市场这样三位一体的市场结构,上市标准的梯度适宜,形成了合理的发展链,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尤其是新申请上市(柜)的股票都必须先在兴柜股票市场过渡一段时期这一政策的出台,使得兴柜市场成为上市(柜)股票的最佳跳板。而目前大陆市场的主板与中小板上市条件基本一致,仅在公司规模上有所差异,创业板的门槛虽大幅降低仍令不少中小企业望而却步。大陆的经济发展水平尚不高,要比台湾市场水平低很多,同时在大陆这样大的市场里,企业水平层次更是高低不齐。因此,大陆证券市场更加需要设置合理的上市梯度,使得创业板市场同主板、中小板市场“连点成线”,由低到高地迎合不同实力规模的企业。

【参考文献】

[1] 张超:台湾证券柜台交易市场结构及其混合交易模式研究[J].上海金融,2008(7).

[2] 陈全伟:台湾证券市场转板机制动因及影响[J].证券市场导报,2004(7).

[3] 熊玮:台湾上市公司发展状况分析[J].企业导报,2012(14).

证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区别范文第2篇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证券市场;投资方法

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8-0138-02

1 行为金融学理论

行为金融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综合现代金融理论,它是金融经济学家在研究金融市场“特异性”过程中形成、完善并把人的有限理性引入其中的理论体系。它从微观个体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更深层次的心理、社会动因来研究、解释和预测资本市场的现象和问题,本质上,行为金融是深入研究被标准金融理论忽略的决策黑箱,它把投资决策看成是投资者在一种心理上计量风险与收益并进行决策的过程,是经济行为科学化研究方法的一种价值分析回归。长期以来,传统金融理论是以投资者理性、市场完善、投资者效用最大化等作为假定前提,认为证券市场的价格不仅是理性的,而且包含了所有市场信息。

行为金融学和传统金融学主要存在以下区别:

2 对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行为偏差的分析

2.1 过度反应

股票市场的过度反应研究最早是由德邦特和撒勒(1985)进行的,他们发现投资者对于近期的好消息倾向于过度反应,致使股票价格超过其内在价值。

中国股票市场不仅波动幅度大,而且波动的频率也相当高。股市的剧烈波动导致了投资者的过度交易与市场投机心理,而市场浓烈的投机氛围则反过来会推进股价波动幅度与频率。因此,中国股市的频繁大幅度波动性从侧面反映了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的过度投机行为。

2.2 处置效应

斯特曼和谢弗林研究发现,处置效应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投资者认知偏差,表现为投资者对投资赢利的“确定性心理” 和对亏损的“损失厌恶心理”,在行为上主要表现为急于卖出赢利的股票,轻易不愿卖出亏损股票的现象等。实际上,处置效应正是前景理论的应用,因为赢者呈现给投资者的是盈利前景,投资者此时倾向于接受确定性结果,而输者呈现给投资者的是损失前景,投资者此时倾向于冒险,于是投资者持有已套牢股票更长时间,持有已获利股票较短时间。

我们认为处置效应反映了投资者回避实现损失的倾向,在很多情况下,处置效应主要是受到投资者心理因素的影响,这会削弱投资者对投资风险和股票未来收益状况的客观判断,非理性地长期持有一些失去基本因素的股票,使得投资者盈少亏多。

2.3 噪音交易

行为金融学家对噪音交易现象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在噪音交易者和短期性投资者存在的市场中,交易者都拥有自己的信息。在他拥有的信息集合中,利用其中某一信息的投资者越多,他就越可能利用该信息获利,这些信息可能是与基础价值有关的信息,也可能是与基础价值毫无关系的噪音,这就是所谓的信息聚集正溢出效应。而这一效应可能使努力获取新信息的交易者无法得到相应的回报,不利于信息搜集与资源配置。

中国股市中噪音交易者太多,1999年纽约交易所的年平均换手率在20%―50%之间,而1998年―2000年我国沪深股市流通股的年平均换手率分别是395%、388%和477%,噪音交易太多导致股票市场系统风险所占比例太高,同时总风险太大。平均而言,沪深股市系统风险占总风险的比例为39%,这一数字显著高于美国、英国、香港等成熟股市。

2.4 羊群行为

羊群行为是指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条件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并模仿他人的决策。行为金融学家从人类的从众心理、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及有限理性等角度来探讨其内生机制。在股票市场上的羊群行为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以下两种:(1)基于信息的羊群行为。完全信息是新古典金融理论的一个前提假设,但事实上,即使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信息也是不充分的。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投资者的决策往往不完全是依据已有的信息,而是依据对其他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的判断来进行决策。这样就形成了羊群行为。我国证券市场中存在的大量的“跟风” 、“跟庄” 的投资行为就是典型的羊群行为。(2)基于名誉与基于报酬的羊群行为。这种现象在基金经理中相当普遍,由于雇主不了解基金经理的能力,同时基金经理也不了解自己的投资能力,为了避免因投资失误而出现的名誉风险和自己的报酬,基金经理有模仿其他基金经理投资行为的动机。如果许多基金经理都采取同样的行动,羊群行为就发生了。我们股市中投资基金投资风格雷同显示出羊群效应的普遍存在。

3 基于行为金融学的投资方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3.1 反向投资策略

反向投资策略是行为金融理论针对羊群行为而产生的一种积极的投资策略。就是买进过去表现差的股票而卖出过去表现好的股票来进行套利的投资方法。当庞大的个人投资者群体的联动推进投机性正向及负向泡沫放大时,基金经理可以利用能预期的股市价格反转,采取相反投资策略进行套利交易。行为金融理论认为反向投资策略是对股市过度反应的一种纠正。

由于市场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基金经理不但需要良好的洞察力和应变力,更需要直面市场以及同业压力的勇气。基金经理在投资理念中融入行为金融的投资理念,一方面防止自身的羊群行为,一方面利用大多数投资者的行为偏差对市场整体走向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并进行合理的资产配置,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体现出基金经理们的投资运作水平。

3.2 利用行为偏差策略

行为金融学认为市场是非有效或不完全有效的,由于投资者受经验法则的谬误和情绪因素的影响,将会导致证券的市场价格偏离理论价格。通过发现这些偏差,买入低估的股票,卖出高估的股票,可以获得超额的收益。例如,根据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市场中的投资主体可能会对市场中的信息反应迟缓,在利好消息造成某种证券价格上涨后,这种上涨的趋势就有可能会持续一定的时间。因此,买入价格开始上涨的证券,卖出价格开始下跌的证券的惯易策略就成为基金经理可以选择的投资策略。惯易策略是首先对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设定过滤准则,当股市收益和交易量满足过滤准则就买入或卖出股票的投资策略。行为金融定义的惯易策略源于对股市中间收益延续性的研究。Jegadeeshkg和Titman(1993)发现,资产股票组合的中间收益呈连续性,即中间价格具有向某一方向连续的动态效应。事实上,美国价值线排名就是惯易策略利用的例证。基金经理只有对投资者的心理,对市场延迟反应影响的性质和程度,以及证券价格变动的趋势和持续时间有深刻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才能在合适的时机买入和卖出证券。此时,对于投资者大众心理的研究和把握就成为优秀的投资基金经理必备的一项能力。

3.3 投资组合策略

行为金融学认为,证券市场并不是有效的(一般指半强势有效)。这就意味着传统的证券组合投资理论中,“在有效市场中,投资者不可能获得与其所承担风险不对称的额外收益”的提法在实践中是不成立的,也就是说,通过选择合适的组合投资策略,投资者将可能获得额外收益。

3.4 购买并持有策略

个人或者机构投资与股票应执行几种能帮助控制认识错误和心理障碍的安全措施。控制这些心理障碍的关键方法是所有类型的投资者都要实施一种严格的交易策略――“购买并持有”策略。投资者在为组合购入一支股票时,应详细记录购买理由,而且要指定一定的标准以利于进行投资决策。长期采取“购买并持有”策略,通常业绩将超过高周转率的短期交易策略。

3.5 捕捉并集中投资策略

行为金融理论下的投资者应该追求的是努力超越市场,采取有别于传统型投资者的投资策略从而获取超额收益。要达到这一目的,投资者可以通过三种途径来实现:一是尽力获取相对于市场来说超前的信息优势,尤其是未公开的信息;二是选择利用较其他投资者更加有效的模型来处理信息。而这些模型也并非是越复杂就越好,关键是实用和有效;三是利用其他投资者的认识偏差等心理特点来实施成本集中策略。一般的投资者受传统投资理念的影响,注重投资选择的多样化和时间的间隔化来分散风险,从而导致收益随着风险的分散而降低。而行为金融投资者则在捕捉到市场价格被错误定价的股票后,率先集中资金进行集中投资,赢取更大的收益。

4 结语

行为金融学虽然在国外产生并发展起来,但由于中国证券市场是一个新兴的市场,许多规章制度都不完善,基本上是个无效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进行研究,要结合中国的自身特点加以发展和利用,探索出适合中国广大股民投资行为、投资策略,以更有利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法明.行为金融框架下的证券投资策略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07).

[2]张兵.行为金融理论述评及其在中国股市的应用[J].经济学动态,2007,(05).

[3]王家琪,林日其.行为金融理论与证券投资策略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3,(02).

[4]郑庆茹.我国证券投资者行为及证券投资策略分析―基于行为金融理论分析[J].当代经济,2007,(05).

[5]杨胜刚,刘昊拓.金融噪声交易理论对传统金融理论的挑战[J].经济学动态,2001,(05).

证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区别范文第3篇

作为市场经济的高级发展形式,证券市场浓缩和凝聚了市场经济的基本机制、核心要素和基本价值观念,它应该而且可以为农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筹资与投资功能筹资与投资是证券市场的基本功能。企业通过在证券市场发行股票和债券,能够迅速地把分散在社会上的闲散货币集中起来,形成巨额的、可供长期使用的资本,用于生产和经营,从而开辟了不同于间接融资(银行贷款)的直接融资渠道。同时,这些股票、证券也为投资者提供了多样化的直接投资工具。这一功能对于农业发展的意义在于:改变社会资金配置方式,开辟农业直接融资渠道,有利于克服农业发展的资金制约。

(二)转制与监督功能

证券市场还具有促使公司转换经营机制的功能。证券市场对经营主体有一定的要求,公司要成为上市公司,必须先改制成为股份公司,按照股份公司的机制来运作。企业要在证券市场发行证券,也要经过严格的审查程序,要有良好的业绩。这就使企业时时处在各方面的监督和影响之中。这些监督包括:①股东的干预。股东作为投资者必然关心企业的经营和前途,并且通过授权关系或“用脚投票”实施他们的权力。②股价升跌的压力。企业经营的好坏直接影响股价,股价提高,对公司是一种激励;经营不善产生的价格下跌可能导致外部接管,在这种制约下,管理层不得不认真地为公司服务,股东的权益因此得到相应的保护。③社会的监督,特别是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证券交易所的监督和制约,所有这些制约,促使上市公司形成健全的内部运作机制。

这一功能对于农业发展的意义在于:(1)有助于促进农业企业的机制转换,培育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龙头企业。龙头企业的重要作用要求它具有完善的内部运行机制,优越的组织形式。相比而言,上市公司具有体制上的优势。对照上市公司的要求,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有利于培育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2)启发和影响各类农业经营组织的企业化转变。证券市场不仅培育农业大中型上市公司,而且以它的标准、效率启发和影响着各类农业经济组织。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由于企业经营方式有较高的效率,传统的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方式逐步向面向市场的农业企业经营方式转变;农民从传统的农业生产者逐步向具有市场意识、投资意识、管理意识的农业企业家转变。

(三)资源配置与结构调整功能

证券市场的流动性特征会引导资金流向效益好且有发展潜力的部门或企业,从而发挥资源配置和结构调整功能。在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已成为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就在于缺乏一个引导资源尤其是资金流通与配置的市场机制。证券市场恰好提供了这样一种机制:在证券市场上,资金在利益的引导下流向效益好的行业、企业,抛弃收益率低、缺乏增长潜力的证券,从而实现包括资金在内的资源的合理配置。

这一功能对于农业发展的意义在于:(1)消除行业壁垒,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要进入证券市场,要在证券市场不被冷落,必须先要成为能够赢利的行业,成为比较效益较高的产业。在过去农工商脱节、销分离和农业劳动力过多的情况下,农业部门仅限于原料性初级产品生产,加工和运销环节的增值流向了工业和贸易部门。然而,在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条件下,农业的比较效益和市场地位可以大大提高。资源配置功能促使农业必须走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增强赢利能力。(2)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遏制和克服重复建设。农业部门的经营性资产中,存在不少重复建设项目,造成经济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效率低。重复建设是计划经济和部门分割的必然产物。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导致重复建设的旧体制还会发生作用。利用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可以有效地遏制和克服重复建设的弊端。这是因为,首先资本的趋利动机会冲破农业经营管理中的部门分割,促进资源的自由合理流动;其次,证券市场大范围的兼并收购、资产重组和产权交易,有利于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四)分散风险功能

证券市场通过提供各种不同性质、不同期限、不同风险和收益的证券,既给投资者和融资者提供了丰富的投融资渠道,同时也提供了分散风险的渠道。首先,融资方通过发行证券筹集资金,实际上将其风险部分地转移和分散给投资者。上市公司的股东越多,单个股东所承担的经营风险就越小。其次,投资方可以根据不同偏好,通过买卖证券和建立投资组合来转移和降低风险。证券市场的流动性特征解决了投资者难以变现的后顾之忧,证券市场的出现,为各种长短期资金相互转化和横向资金融通提供了媒介和场所。人们可以用现金购买有价证券,把消费资金转化为生产资金;人们也可以卖出有价证券,将其变为现实购买力,以解决即期支付的需要。这一功能对于农业发展的意义在于:农业生产的根本特征决定了它所特有的生产周期长、存在自然灾害等风险。证券市场的分散风险功能有利于化解农业企业的风险压力,有利于农业的长期发展。

(五)社会功能

对于转轨时期的中国,证券市场还有其超越经济领域的社会功能。首先,证券市场的出现加速了中国经济转轨和社会现代化的发育过程,广泛而深入地传播了市场经济的基础知识和价值观念。其次,证券市场成为联系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与公民切身利益的纽带,起到了社会凝聚作用。证券市场是政治、经济的“晴雨表”。国际形势、国家政局、体制改革、经济增长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税收政策等,都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业绩和投资者的投资收。81.证券市场与中国农业发展益,也都会在证券市场中得到反映。证券市场的走势,投资者的心态、倾向也会反馈到国家有关部门,从而影响有关决策。同时,从自身利益出发,企业、投资者必然对国家政治生活、经济形势、企业经营状况保持高度的关切,并且成为国家政治稳定和经济增长的坚定支持者。

这一功能对农业发展的意义在于:(1)有利于加强政府和公众对农业的关注。在证券市场上,农业类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每天会吸引千家万户的注意,投资者会因此而更加关注农业政策、农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证券机构更会认真研究农业方面的信息,关注农业企业的经济活动。而这些信号会反馈到决策层,从而影响有关政策的制定和决策的实施执行。(2)促进农业部门经营观念的创新。证券市场浓缩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元素。农业与证券市场的联连,带来了经营观念的变化。例如,从只重视产品经营到产品经营和资本经营并重;从追求利润最大化到既追求利润最大化,也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从只重视土地、农具等有形生产要素,到重视股票、债券等无形生产要素等。这是经营观念、思维方式的重大进步和创新。综上所述,证券市场为农业注入了多种现代生产要素,农业需要证券市场。同时,证券市场也需要农业的参与。农业对证券市场的重要性在于:①没有农业的参与,证券市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将大为降低,证券市场的重要性将大打折扣;②农业所形成的食物与纤维系统是世界最大的产业部门,没有它们参与,证券市场是不完整的;③农产品市场是永不衰落的市场,农业为证券投资者提供了适宜长线投资的工具,有利于减少证券市场中的短线投机行为。

二、农业利用证券市场的途径

(一)农业利用股票市场的途径

股票市场是目前中国证券市场的主体。在债券、基金等证券品种尚未充分发育的情况下,股票市

场率先支撑起中国的证券市场。目前,我国农业对证券市场的利用主要是通过股票市场进行的。至1999年底,共有57家农业概念的股份公司上市发行股票,其主营业务和资金投向涵盖农产品加工、畜牧饲料、种植、种子、渔业、水产养殖、林业、农产品流通、化肥、农用机械等领域,涉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

农业利用股票市场的步骤是:1.农业企业化。农业企业化的含义是:加快推动各种资源向农业产业化转移,对各种商品化农业的经营性资产实行企业化管理,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规范企业组织形式。企业化是农业企业进入股票市场的前提。农业经营性资产必须经过企业制改组,才具备进入股票市场的条件。

2.农业企业股份化。农业企业股份化是指农业企业建立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为农业进入股票市场奠定微观基础。农业企业股份化过程表现为多种形式,例如,农户联合兴办股份化的企业;对乡村集体企业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农户取得股东资格;农户以其交售的农产品或服务参股龙头企业,作为优先股东,分享企业利益,不参与管理;专业合作社参股龙头企业;龙头企业进行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改造;农业产业化链条不同环节的企业间相互持股,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必须指出的是,农业企业化过程是一个多样化的过程,是一个多种模式并存的过程。由于历史的、自然的原因,我国农业经营必然存在多种组织形式,农业企业也会表现为不同形态。这种多元化的组织结构在相当长一段时期都会存留下去。

3.农业股份公司证券化。(1)扶持现有农业股份公司上市。在农业企业股份化的基础上,扶持和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股份公司进入国内外股票市场发行股票,走上资本经营的“快车道”。通过股票市场的筹资功能,募集资金迅速扩张企业规模,取得规模效益;通过股票市场的转制功能,提高企业的素质和管理水平;通过股市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断培育优质资产,改良弱质资产,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并运用并购、重组等资本经营手段,走集团化、规模化发展道路;通过股市的巨大影响,提高农业上市公司的知名度,扩大企业的无形资产,创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让全社会了解、关心、支持农业产业化,让农业上市公司成为产业化经营的有力的龙头。

(2)组建新的农业股份公司并促使其上市。新组建的股份公司可侧重发展3种类型:一是大型。主要是原来国家部委直属的大型农贸加工、流通、进出口企业,经改组上市。二是精品型。选择若干著名的农业精品如砀山梨、涪陵榨菜等,组建农业精品股份公司上市。三是高科技型。把我国农业高科技成果、农科基地组成高科技农业股份公司,提高农业上市公司的科技含量。

(3)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随着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深化,农村资产得以量化,产权得以清晰,非上市的股份制公司和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股权可以通过证券化,在产权交易市场流通转让。目前,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亟待建立。一个规范化的、有约束力的产权交易市场有利于盘活农业经营性资产,有效节制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复建设,为大范围的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创造条件,使股票市场与产权市场、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实现有效联连,有利于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效率和规模。

(二)农业利用债券市场的途径

中国债券市场作为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规模和发展程度远远落后于股市,更不能和银行信贷相提并论。中国企业对债券市场的参与程度是很低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至今为止还未有一家农业企业发行公司债券。我国应重视和加强对债券工具的运用。

农业利用债券市场的主要方式有3种:①发行公司债券。②发行经营型的基础设施如路、桥、水库等项目债券。③政府发行农业专项债券。目前,可供农业产业化选择的债券类型主要是企业债券和可转换债券。

1.企业债券及发行。企业债券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无论从筹资者角度还是从投资者角度分析,企业债券有其独特的吸引力。从筹资者的角度来看,发行企业债券综合成本低于发行股票。这是因为:①通过债券融资,债务的利息计入成本,有冲减税基的作用;而在股票融资中,存在着公司法人和股东双重纳税的问题。②通过债券融资,公司可以更多地利用外部资金扩大公司规模,增加公司股东的利润;而在股票融资中,发行股票固然增加了运用的资金,但同时也增加了公司利润的分配基数。③通过债券融资,公司原有管理机构基本不受影响;而通过股票融资,公司的管理结构可能因新股东的进入而受影响。从投资者的角度分析,投资债券可以规避因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出现的投资风险。在现代经济活动中,信息是做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但信息是稀缺的。在股权投资情况下,由于存在着委托—关系,道德风险随时可能发生。而债券投资则减少了道德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降低了监督成本。这就使债券能够得到投资者的偏爱。

2.可转换公司债券及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简称“可转换债券”)是一种可以在特定时间、按特定条件转换为普通股票的特殊企业债券。可转换债券兼具债券和股票的特性,含有以下三个特点:①债券性。与其他债券一样,可转换债券也有规定的利率和期限。投资者可以选择持有债券到期收取本金和利息。②股权性。可转换债券在转换成股票之前是纯粹的债券,但在转换成股票之后,原证券持有人就由债权人变成了公司股东,可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红利分配。③可转换性。可转换性是可转换债券的重要标志,债券持有者可以按约定的条件将债券转换成股票。转股权是投资者享有的、一般债券所没有的选择权。可转换债券在发行时就明确约定,债券持有者可按照发行时约定的价格将债券转换成公司的普通股股票。如果债券持有者不想转换,则可继续持有债券,直到偿还期满时收取本金和利息,或在流通市场出售变现。可转换债券的投资者还享有将债券回售给发行人的权利。一些可转换债券附有回售条款,当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持续低于转股价(即按约定可转换债券转换成股票的价格)达到一定幅度时,债券持有人可以把债券按约定条件回售给债券发行人。另外,可转换债券的发行人拥有强制赎回债券的权利。一些可转换债券在发行时附有强制赎回条款,规定在一定时期内,若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高于转股价一定幅度并持续一段时间时,发行人可按约定条件强制赎回债券。由于可转换债券附有一般债券所没有的选择权,因此,可转换债券利率一般低于普通公司债券利率,企业发行可转换债券有助于降低筹资成本。但可转换债券在一定条件下可转换成公司股票,因而会影响到公司的所有权。

(三)农业利用基金市场的途径

产业投资基金是一个与证券投资基金相对应的概念,是以个别产业为投资对象的投资基金。这类基金的主要目的是吸引对某种特定产业有兴趣的投资者,通过发行基金受益券募集资金,交由专家组成的投资管理机构运作,以支持这些产业发展。其投资目标既追求长期资本利润,也注重当期收入,是一种典型的成长及收入型投资基金。我国农业产业投资基金是按有关法规设立的投融资金融工具。其经营宗旨是,在严格遵循国家产业政策和证券市场规则的前提下,以市场、收益为投资导向,募集的资金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具有市场潜力的项目进行股权等形式的投资,促进目标企业和项目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和商品化经营,提高目标企业的效益,并给投资者以丰厚的投资回报。

1.农业产业投资基金的定位。我国农业产业投资基金应该是一组基金,既有国家级的农业发展基金,又有各地的农业发展基金;既有纵向按行

业如畜牧、渔业、林业等划分的投资基金,也有横向按地区划分的农业产业化投资基金,还有两者结合的投资于特定地区的特定产业的投资基金。资金来源既可以是中国境内的机构或自然人,也可以是境外的机构或自然人,还可以境内境外同时募集。既有境内基金,也有境外基金,还有中外合资合作基金。既有上市基金,还有非上市基金。只有这样的基金结构,才能适应中国各地的差异,才能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才能有充足的资金来源,并有利于保证资金的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

2.农业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方式。在目前我国的经济、金融背景下,农业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方式以封闭式为宜。这是因为:①目前中国投资基金所依托的证券市场不成熟,市场波动大,投机气氛浓厚;投资者不够成熟,其投资行为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在这种背景下发展开放式基金,证券市场的波动、社会形势的变化,都会导致投资者冲动性撤资行为,从而影响基金的正常运作。②农业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对象是农业,农业生产周期长,需要稳定的资金来源,而不是随时可以抽走的游资。设立开放式的投资基金,会造成资金的不稳定。③我国目前缺乏开放式基金的运作经验与人力资源,在此情况下设立开放基金,具有很大的经营风险。为适应农业投资对资金相对稳定性的需要,农业投资基金在发展初期应选择封闭式设立。但是应该看到,开放式基金现已成为世界投资基金的主流。世界基金业的发展规律是从封闭式基金走向开放式基金,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开放式基金已占压倒多数。在基金发展初期以封闭式为主有其客观必然性,因为它的操作与管理比较简单,风险与压力较小。但从制度优化的角度而言,需要逐步走向开放式基金。

3.农业产业投资基金类型的选择。按组织形态划分,基金可分为契约型和公司型两个类别。它们的区别在于:①法律地位不同。公司型投资基金是依据《公司法》而成立,具有法人资格;契约型投资基金是依据信托契约组建的,不具备法人资格。②发行的凭证不同。公司型投资基金是通过发行普通股票筹集资金,普通股票的持有者即为股东;契约型投资基金是通过发行受益凭证筹集资金,受益凭证的持有者为受益人。③有关当事人不同。组建公司型投资基金通常有4个当事人:基金公司发起人、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和承销人;组建契约型投资基金通常只有3个当事人:基金发起人、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从投资者的角度看,这两种方式没有太大的区别。从基金运作的角度看这两种类型各有利弊。从投资农业的角度看,选择契约型基金较为适宜。首先,契约型基金设立、运作、解散比较灵活,便于操作,投资者不需要组成一个法人实体,只要向基金管理公司买入收益凭证后,即成为该基金的受益人。其次,在基金业发展初期,契约型基金有利于减少管理摩擦,突出专家理财、专业管理。由于契约型基金是一种“虚拟法人”,基金的运作主要由有经验的专家进行;而公司型基金是独立法人,容易干涉基金管理人的经营,出现管理上的摩擦。最后,契约型基金能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利益。契约型基金是一种信托基金,信托财产的独立性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尤其是能够使不同基金份额的持有人享有同等权利。

4.农业产业投资基金的管理模式。农业产业投资基金经营管理的关键取决于基金管理公司。基金运作的特点是通过管理公司的专业运作,保障受益人的投资回报。选择基金管理公司有两种方式:一是为设立新基金而成立一家管理公司,将基金交给它管理;二是在基金设立后交由已有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国内已设立的投资基金和早期的基金基本都采取第一种方式。这样做表面的理由是我国基金管理公司少,缺乏相关管理经验,其本质的原因是缺乏社会分工的观念,视基金为自己的资产,不容他人染指。第二种方式乃是以后的发展方向。随着基金业的发展,由一家管理公司管理多个基金的局面将会出现。这有利于管理公司积累更多的专业经验,节约基金管理成本;同时,还可以避免基金的发起人又是基金管理公司发起人,不利于维护广大中小投资者利益的缺陷。农业基金管理公司应熟悉农业经济、农业科技、农村社会,拥有农业经济专家、企业管理专家、金融分析专家和资本运营专家等人力资源。它的设立,一是通过新设立的途径,二是选择具有运作农业基金条件的已有基金管理公司,三是引进中外合资的基金管理公司。农业在发达国家已成为盈利行业,国外不乏投资农业的成功经验,引进中外合资的基金管理公司,不仅有利于提高农业基金的运用绩效,而且有利于提高基金管理水平。如前所述,我国农业产业基金可以是一组基金,但农业基金的管理则应该相对集中。经过市场的检验,经过投资者的筛选,最后形成一两家具有权威性的农业基金管理公司。

三、发展农业证券市场的有关政策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农业产业化的推动,各行业利润率逐渐趋于平均,农业领域的现代企业制度正在形成和确立,政府对农业企业上市实行重点倾斜的政策,农业利用证券市场的渠道基本畅通,所以,农业企业利用证券市场融资的步伐不断加快。截止到1999年底,农业上市公司通过新股上市、配股等方式在证券市场募集资金近200亿元,相当于1998年政府财政支农资金的22%.发展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当前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培育更多的证券市场主体

首先,培育更多符合条件的从事农业经营的企业上市,提高其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其次,培育更多熟悉农业的投资人,鼓励居民、企业、保险基金、养老基金、共同基金等社会法人机构参与投资农业企业。最后,培育更多的机构投资者,发挥其资金雄厚、专家理财的优势,使投资主体多样化。

(二)发展和规范证券市场客体

首先,扩充市场容量,丰富融资品种,以适应和满足不同的投资偏好,例如推出股票期权、股票指数期货等。其次,积极发展项目融资、地方政府债券、企业债券、可转换债券以及抵押债券融资。再次,在适当时候,开放国有股、法人股上市,逐步加大国有和集体资产上市流通的力度。最后,参照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国情,不断进行金融创新,增加新的融资工具。

(三)建立多样化的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融资并非仅限于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基金市场,还应该包括产权交易市场和其它货币金融市场。可以建立规范化的产权交易市场,通过企业的并购、重组,生产资料交易进行融资。另外,民间自发的小型金融机构、社会集资这类原始形态的金融市场经整顿、规范也可成为资本市场的一部分。

(四)努力开拓海外融资市场,稳健地推进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进程

首先,我国农业企业可以创造条件赴国际证券市场发行股票或债券。其次,可与境外资金共同设立中外合资的农业发展基金。再次,允许外商投资农业企业在国内与国外上市发行股票。最后,在加强监管、控制风险和逐步实现金融开放的前提下,允许国际资本有步骤地并以适当方式进入国内证券市场,让外资投资中国农业股票,推动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进程。

证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区别范文第4篇

【关键词】股指期货 股票现货市场 股票市场 证券投资

继2007年初国务院《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之后,中国证监会先后了《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期货公司管理办法》、《期货公司金融期货结算业务试行办法》、《证券公司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试行办法》和《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管理试行办法》等规章。2007年6月27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正式《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交易规则》及其配套的八项实施细则。这些举措,使得金融期货市场形成了上有国务院层面的《条例》,中有中国证监会层面的规章,下有交易所层面的业务规则的全方位、立体性的法规、规章和规则体系,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规范了金融期货市场的建设和运作,标志着中国金融期货市场法规体系已经初步成型,同时也意味着股指期货推出前的规则准备工作基本完毕。进入7月,中国证监会陆续向各期货公司颁发了金融期货经纪业务“牌照”。金融期货牌照的发放,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股指期货的正式推出渐行渐近。股指期货的推出将彻底改变我国期货市场的运行格局,结束我国只有商品期货的历史,进入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共存的时代。同时,股指期货的推出也将促进股票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互通,并对股票现货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对大盘的影响

股指期货推出之后股票现货市场的走向是投资者普遍关心的问题,许多投资者顾虑:由于股指期货具有交易成本低、杠杆效应强、保证金比例低、操作较为灵活等优点,股指期货的推出可能会造成股票现货市场中高风险偏好投资者的资金转移,成交量萎缩,从而导致我国股市出现大幅下跌。股票市场上,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各不相同且差异很大,股指期货的推出为高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提供了一条追求高收益的投资渠道。因此,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一部分投资者可能会从股票市场转战股指期货市场,造成股票市场存量资金的减少、市场交易量的下降,从而对股票现货市场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另一方面,股指期货为现货市场机构投资者提供避险工具,增强了股票现货市场的吸引力,风险厌恶型投资者由此加大股票市场的投资力度,从而使得现货市场增量资金增加。同时,出于期现套利的需要,投资者对股票现货交易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加。在这两种因素的作用下,股票现货市场的资金量以及成交量会随着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而逐步放大。

从海外市场的经验来看,股指期货因为其具有高杠杆率、低成本、交易便捷的优点,吸引了大量的资金进入,交易量迅速增加。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在1982年推出S&P500股价指数后,短短三年时间就大幅超过纽约证券交易所现货股票成交量;在日本,其指数期货成交量更是远远超过现货市场成交量,最高时曾超过现货市场成交量的10倍。人们据此认为,由于开放指数期货使得资金从现货市场大量移转至期货市场。其实不然,一个被忽略的事实是同期股票现货市场的成交量也大幅增加,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在1982年推出S&P500股票指数后,短短三年时间里,股指期货和现货交易量大幅提高。香港在1986年推出恒生股指期货后,股票交易量当年就增长了60%,之后,股票交易量不断增加。据统计,2000年上半年,香港股票交易金额已达到17566亿港元,比恒指期货推出前同期香港股票交易金额已增加近50倍。Kuserk和Cocke(1994)等人对美国股市进行的实证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开展股指期货交易后,由于吸引了大批套利者和套期保值者的加入,股市的规模和流动性都有较大的提高,且股市和期市交易量呈双向推动的态势。虽然股指期货的交易量超过现货市场,但股指期货使用T+0与杠杆交易,实际参与交易的资金仅是现货市场的5%-10%,并且很大一部分是场外资金大量流入造成的,而不是对股市存量资金的分流。因此对于股指期货推出后市场资金面,投资者不用过多担心。

股指期货推出前后大盘指数的具体表现也是投资者关心的问题,投资者普遍担心:由于股指期货具备做空功能,股指期货推出后市场将会进入一个长期熊市。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历史经验来看,在股指期货推出前后,股价指数的走势也不尽相同。高子剑通过对海外的恒生指数期货、日经225指数期货、KOSPI 200指数期货以及台湾加权指数期货的分析发现:从短期来看,这4个海外股指期货上市时,前一个月都是上涨,后一个月都是下跌。波段高点都与股指期货上市接近,全部是2周内见顶。从长期来看,恒生指数与日经225指数都是期货上市前6个月涨,上市后6个月后也是涨;韩国KOSPI200指数与台湾加权指数刚好相反,上市前6个月跌,上市后6个月后也是跌。也就是说,股市的长期趋势不会因为股指期货上市而改变。

为了掌握股指期货市场的话语权,在股指期货上市前,机构的抢筹行动会带动大盘上涨;股指期货推出后,股指又受机构沽空行为的影响而下跌。这种走势是股指期货推出的必然结果,我国A股市场同样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特别是在上证指数从2006年初的1200点一直涨到4500点,其间没有经过像样的调整,随着股指的加速拉升,市场本身的调整压力也在加大,股指期货推出后即使股市出现调整也在情理之中。因此,短线操作的投资者应注意回避风险。长期来看,决定股市走势的是市场的基本面和估值水平,股指期货作为一个外生变量只是对指数带来扰动影响,并不改变股市的长期趋势。而且,由于股指期货的推出,大量场外资金的进入还会促进股市的活跃,增强现货市场的流动性,对股市的发展具有长期推动作用。同样,股指期货也不会改变A股市场的长期趋势,人民币升值和流动性充裕将支持我国证券市场长期向好。

虽然股指期货并不改变股市的长期趋势,但对市场波动性会产生影响。对于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波动性影响,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但由于选择的研究对象、样本空间和研究方法不一致,结果各不相同。有一些学者,如Maberly、Harris、Brorson、Gulen & Mayhew、Brenner、Lee & Ohk、Antoniou&Holmes等,认为股指期货市场的建立增加了股票市场的不稳定性,加大了股票价格波动的风险。如由于股指期货促进程序交易的快速发展而引起的“瀑布效应”,以及股指期货的“到期日效应”都是导致股市波动增加的重要因素。1987年全球性股灾发生后,著名的布兰迪报告就认为,股指期货加剧了股票现货市场的负面动荡,是股灾的罪魁祸首。但大部分学者认为股指期货不会增强股票市场的长期波动。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曾说:“金融衍生品市场极大地降低了对冲风险的成本,扩大了对冲的机会。而这些风险在从前都无法有效地进行规避。”对于我国股票市场来讲,由于股指期货具有价格发现和做空的功能,股指期货的推出会改变股市因为缺少做空机制而出现的暴涨暴跌的局面,熨平股市的波动。

二、对证券市场结构的影响

股指期货对股市的影响更主要的还是在证券市场结构的变化,这种结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上市公司的结构;二是投资者的结构。

从上市公司的结构变化来看,股指期货的推出将为标的指数的成分股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促进上市公司的结构分化,强化成分股在上市公司中的地位。根据Damodaran(1990) 对378种S&P500指数成分股与699种非成分股的研究,在1982年4月S&P500指数推出之后的5年,S&P500指数成分股平均上涨了88%,而非成分股只上升了38%;在1982年4月之前,这两类股票的涨幅并无明显区别。S&P500指数推出之后的5年,成分股的交易量比前5年上升了98%,而非成分股只上升了42%。这种效应也会在我国的证券市场上显现。统计显示,作为即将推出的股指期货的标的指数,沪深300指数的成分股总市值占沪深市场比例已达到73.3%,流通市值占沪深市场比例达到60.56%,具有很高的代表性。从业绩来看,2006年年报显示,沪深300指数样本股净利润为3173.5亿元,占沪深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的94%,沪深300指数样本股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2807元,比沪深上市公司平均水平高出22.42%。沪深300成分股以其广泛的代表性和突出的盈利能力成为上市公司的精英,受到投资者追捧。从市场表现来看,受股指期货预期的影响,大盘蓝筹效应已经明显显现,牛市领涨、熊市抗跌,成为股市的“定海神针”。在股指期货推出后,在期现套利、套期保值过程中,标的指数成分股与非标的指数成分股及非成分股将面临不同的发展机遇,股指期货标的指数成分股将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青睐,其流动性和影响力远强于非成分股。上市公司还将进一步分化,强者恒强,弱者更弱,中国证券市场将迎来大盘蓝筹时代。

股指期货的推出也会促进证券市场投资者结构的变化。近些年,在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政策推动下,机构投资者的规模正在迅速增加,但目前我国股市中的散户投资者仍然占很大比例,股指期货的推出有望改变这种格局,以散户为主的投资结构将会逐渐转由机构投资者为主而取代。在上文中我们提到,股指期货为现货市场机构投资者提供避险工具,增强了股票现货市场的吸引力,一些风险厌恶型投资者如企业年金、保险资金、社保资金等机构因此而进入股票市场,从而增加现货市场股票的交易量。现有的机构如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私募基金以及QFII等也会增加股票市场投资的比重,现货市场的交易人数或交易资金将会迅速增加。从期货市场的角度来看,由于股指期货的参与门槛较高,个人投资者可能因为资金不足,只能通过投资基金等委托理财的形式间接参与股指期货,从而促使机构投资者的规模快速增长,机构博弈将成为市场的主流。这些代客理财的机构和其它一些机构出于套利和套保的目的会增加对现货的需求。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将改变证券市场投资主体的结构和参与程度,使现货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三、对投资策略的影响

股指期货对投资策略的影响首先表现在投资者的投资模式将发生根本性变化。由于我国股票市场目前没有卖空机制,只有股市上涨才能获利,集体做多导致市场暴涨,进而暴跌;当大势下跌时,只能空仓,否则,投资者的资金将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一旦被套,很难全身而退。股指期货的推出将使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原来的买进之后等着股票上涨再卖出的单一模式变为双向投资模式。牛市持股待涨,高位抛出获利;熊市通过套期保值保住胜利果实,或通过买空股指期货获利,不管股市的上升或是下跌投资者均可赢利。对于机构投资者,特别是对基金来说,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在缺乏避险工具的单边市场,面对市场的变化,基金资产组合的调整会相当困难,只能任由基金净值下降而束手无策,一些采取被动投资的指数型基金更是如此。而股指期货推出后,投资基金就可以采取对冲的方式回避现货市场上的风险,即在股票价格高位时卖空股指期货,以防止股价回落造成的损失,如果股票价格继续上涨,可以在高位继续卖空股指期货以摊薄成本。当指数下跌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平仓股指期货,以所得收益弥补股票现货的损失。投资者除了利用股指期货进行套期保值外,还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跨期套利、期现套利以及投机操作等。

股指期货在改变投资者投资模式的同时,也会改变投资者的投资理念。这其中的原因首先在于:股指期货的推出推动证券市场投资者结构的变化,机构投资者的理性投资和价值投资理念将会成为整个市场的主流投资理念,并对其他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产生示范性的影响;其次,股指期货推出后,标的指数成分股较高的流动性及报酬率将会使投资者对以沪深300指数样本股为代表的大盘蓝筹价值股给予更多的关注,从而影响他们的投资观念和投资行为,促进价值投资理念的形成。

股指期货对股票现货市场还有其他许多方面的影响,如风险状况、市场操纵、交易机制等。股指期货对我国的期货市场和股票市场来说都是一场革命。对股票市场的投资者来讲,正确认识和评价股指期货的影响,把握股指期货带来的各种机遇,防范其中的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肖辉、刘文财:股票指数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关系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2] 徐国祥、李宇海:股指期货投资指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 李强:论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的影响[N].期货日报,2006,4,19。

证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区别范文第5篇

如何操作融资融券业务?风险在哪?

中国证监会于10月5日宣布启动融资融券试点。这个承载股民对政府救市期望的金融服务要与世人见面了。那什么是融资融券呢?普通投资者能否参与?融资融券业务能否把中国股票市场带出低谷?

买空卖空的融资融券

融资融券将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又一新产品,融资融券又称“证券信用交易”。融资是借钱买证券,证券公司借款给客户购买证券,客户到期偿还本息,客户向证券公司融资买进证券,称为“买空”;融券是借证券来卖,然后以证券归还,证券公司出借证券给客户出售,客户到期返还相同种类和数量的证券并支付利息,客户向证券公司融券卖出,称为“卖空”。

据证监会披露,融资融券业务将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原则进行。试点期间只允许证券公司利用自有资金和自有证券从事融资融券业务,普通投资者还无法参与。试点工作取得成效后,融资融券业务将会成为中国证券公司的常规业务。

融资,就是你把保证金抵押给券商,或抵押自己手头的股票借资金,比如有人用10万股的宝钢股票抵押,拆借120万的现金,用于买入其他股票,等买入的股票卖出后还上券商的贷款。

再比如融券,假如你有100万元,如果宝钢股价是8元,实际最多可以借股票10万股,而不是12.5万,借来的股票可以在市场上卖出,获得现金80万,一个月后宝钢跌到6元,这时候只要60万就可以买回10万股的宝钢了。这样一个月就可卖空股票获利,股票下跌也可以挣钱。但是如果宝钢股价不跌,一个月后涨到10元,而你又以8元的价格卖出借来的股票,这个时候券商就会不断催促你还股票,也就是平仓,如果你不主动买回10万股,券商就会用你的保证金100万买回10万的宝钢。这样你就拿不回来抵押在券商的100万,你以8元的价格卖出的股票获得现金80万,来回亏损20万元。

适时推出意在救市

不管人们如何评价融资融券对市场的作用,它已经出来了,我们要正视这个事实,目前我们能做的是如何研判有了融资融券的股票市场的走向、融资融券的意义何在?

融资融券本来就是市场必备的一种交易制度,纵观世界,有的资本市场从一开始就有这个制度。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梅君对《小康•财智》记者说:“融资融券推出意义重大。从长远来讲,终结了中国十几年来单边市场的状况,以前,投资者只能在股票市场单边做多,现在改变了这一状况,投资者可以做空,可以活跃市场。”

出台融资融券业务是政府监管部门,为了救市采取的措施的一部分,起到发出一个强烈信号的作用,信号能不能被市场接受,能不能被市场认同,这和我们周边市场还是有一定关系的。

可以肯定的是,融资融券的短期效果比较乐观,从短期来看,大家都认为市场已经跌得很厉害,出现投资价值了。不少投资者现在想抄底,但是已经没有钱了,对于这一部分人,就可以让证券公司做担保,借一部分钱出来,就是通过融资融券,再加入市场的搏击,给市场注入新的生命元素,对于市场是有好处的。

“证监会推出的利好救市措施,可以说是长短兼顾,有些会发挥长期的作用,有些会产生一些基本的作用,但是现在最关键的是周边的市场,目前看,投资者最担心的是整个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因为如果美国经济进入衰退期的话,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从国内来讲,对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也是一种担忧,影响股民投资信心。”梅君说。

融资融券适合谁?

目前,市场人士大多认为在融资融券试点期间,融资融券带来的利好效应将更多地表现在板块和个股上。那么究竟有哪些板块和个股会受益呢?目前来看券商板块无疑是受益最大的板块;而那些潜在的融资融券标的股,主要是一些大盘蓝筹股,也会从中获益。

融资融券的启动对券商股的利好最大。而且试点取得成效后,融资融券业务将会成为证券公司的常规业务,这将扩大券商的业务范围。梅君认为,对券商而言,传统的业务就是经纪业务,投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现在增加了融资融券业务。券商无疑是最大的赢家。券商对于融资融券业务是两头收手续费的,而且融券者的保证金是没有利息的,但融资的钱肯定不会白给,至少投资者得付7%的年息。

按照相关规则,大盘蓝筹也值得关注,大盘蓝筹股可能会成为融资融券的标的股,如中石化,宝钢,鞍钢等。

梅君说:“中小投资者最好不要参与融资融券业务,因为风险很大。对于一般投资者,如果没有风险承受能力的话,放大投资者收益的同时,也会放大损失。本来你自己有一些钱在那里,但是现在相当于你要借钱去做股票,如果亏的话,就等于双倍的亏。打个比方,如果股市亏的话,本来你只亏1元钱,现在就亏2元钱。”

联合证券分析师宋曦提醒广大投资者:“相对来说,投资融资融券,风险的控制会更加严格,需要更强的投资技术,卖空的技术比买入需要更多的分析,需要更多的投资技巧。对投资者来说,这种双边的投资比以前单边的投资风险要大很多。一些大的投资者和一些机构比较适合投资融资融券,一些散户、小的投资者最好不要涉及这种投资。融资融券给很多投资者提供了机会,当然也带来了风险。如果控制不好的话,对市场有推波助澜的作用,证监会应该加强监管力度,特别是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不同运作模式比较

融资融券交易作为一种信用交易,在全球主要形成三种运作模式,即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化模式,以日本为代表单轨制模式,以中国台湾为代表的双轨制模式。这三种模式各有优势,中国在制定有关融资融券法律规则,建立完善运作制度时同时参考借鉴这三种模式,取长补短,促进融资融券交易在中国的成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