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服务行业的基本素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掌握专业知识,明确工作职责。一名合格的列车乘务员,除了工作态度需要保持良好,还需要学习掌握全面的专业知识。
提高个人素养,坚持与时俱进。
保持工作的热情,养成正确的个人价值观。
调整工作心态,公私分明。让从业者产生不耐和厌烦。相对的,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独立性格和私人情绪,或多或少会出
【摘 要】服务礼仪课程教学是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要,在社会生活的人际交往中,礼仪向人们传递着尊重、和谐、友好的信息,它是人们用以交流感情、沟通思想、促进了解、表达意愿的有效形式。不仅在人际交往中有着重要的联系纽带的作用,在服务行业的礼仪职业教育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餐饮、旅游,还是酒店、银行等服务业中,服务礼仪在运行和管理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服务礼仪不仅包括工作人员的形象气质、言谈举止,还包括服务人员的敬业精神、与人沟通的能力,态度。
【关键词】服务礼仪;职业教育;改革
服务礼仪是各服务行业人员必备的素质和基本条件,出于对客人的尊重与友好,在服务中要注重仪表、仪容、仪态和语言、操作的规范;热情服务则要求服务员发自内心的热忱地向客人提供主动、周到的服务,从而表现出服务员良好风度与素养。所以针对目前我国的服务礼仪行业的现状,还需改进教育教学模式,更好的指导礼仪服务行业的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有优异的表现。
1. 我国服务礼仪工作的现状 ①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不够严密。服务的本质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对话,服务礼仪是体现对人尊重的基本表现。目前在我国的服务行业普遍存在着礼仪工作不到位,服务出现盲区的现象。很多服务礼仪专业毕业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将书本上、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来。比如在餐饮业的服务礼仪,在顾客遇到问题需要解决时,不能及时的想到办法解决,导致顾客对服务的不满意。②服务礼仪普遍存在敬业精神不够,态度不好的现象。敬业精神是每一个职员都应有的工作精神,无论从事何种行业,敬业精神是做好一项工作不可缺少的。但是在很多的服务行业普遍存在敬业精神缺失、礼仪素养较差、服务态度不积极的现象。比如在餐饮业,对顾客的合理要求不能实现,反而言语态度上不好,对顾客的要求不给予及时的满足。不仅损坏了饭店的形象,还牵涉到整个饭店工作人员整体的利益。
2. 服务礼仪教育教学的改革模式 ①素质教育相融合的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即使是最好的学校也不一定满足学生所有的要求,教会学生所有的选择。教师的角色正在从教学的主体,知识的传授者改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辅导者。素质教育与服务礼仪在一些方面存在相通的地方,服务礼仪课应该让学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关注课本到关注时代的发展,从学习礼仪到学会做人。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出发,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修养,使学生具备鲜明的时代责任感,力争做到叶圣陶先生提倡的“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教”的教学精神。将课堂学习的空间延伸到课堂之外,突破时空的限制,在有限的空间中追求无限的知识的学习。②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边学边用,遇到问题及时解决。通过参观、联欢、社会服务等第二课堂的活动增加学生实习的机会,在实践中学会礼仪知识的理论应用,进一步熟练掌握应职岗位的礼仪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服务礼仪的习惯,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的心理素质。③老师要以身作则,用言行教导学生。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影响,身教胜于言传,老师在从事礼仪服务的教学中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仪态仪表。要以严谨的治学方式、爱岗敬业的态度、高尚的道德规范,严格规范自身的言行来约束自己。作为一名服务礼仪职业教育的老师一定要把礼仪的美丽、心灵的美丽与自身的魅力和谐统一作为自我形象塑造的目标,为学生做好榜样示范。④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丰富就业服务手段和内容。提高学校的就业服务的“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专业化”的水平,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和服务渠道促进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学校要大力推进实习就业基地的建设,加强校企合作,积极的引入企业优秀文化,使学生与企业完成融洽的结合,做到零试用期。最大限度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信息。健全学生毕业就业指导网络系统,完善就业服务指导体系,发挥市场服务功能,切实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服务水平。
摘要:本文就高职教育中的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展开深度探讨,从企业、学生以及学校各自角度出发,探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各自角色应该如何更好的开展合作。
关键词:高职教育、旅游管理、校企合作、深度
高职教育中的旅游管理专业是项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更需要融入高职教育改革当中,目前的改革多体现在校企合作培养学生方面。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及就业竞争能力出发,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优势,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应用性专门人才的教育模式。目前的研究也局限在对合作模式宏观的方面,而具体的操作方式欠缺。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以期得到确实可行的具体操作的办法。
一、企业对学生素养要求的结构分析
旅游管理专业属于服务类型的专业,高职学生毕业后更多的在旅行社、酒店等行业从事工作,这些行业对学生有一些基本要求:1、身体健康:尤其排除一些患有乙肝(或小三阳)的同学,而就近年来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体检状况的调查,每个班都有个别由于身体原因不适合做服务行业的同学;2、服务形象:旅行社及酒店等行业的工作多为接人待物之类,对学生的服务形象有很大要求,在每年的企业跟学生双向交流和选择的时候,有部分同学无法满足企业对服务形象的要求。3、专业知识:专业知识通过学生将近两年在学校期间的学习,基本可以达到要求,但实操方面略有欠缺。4、服务意识:服务行业对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有一定的要求,从表情、语言到行动有一定的专业要求,但有些学生由于性格内向、不自信、不主动等不能够很好的满足行业要求。
二、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心态
(一)由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技术一线的专业人才,但大多工作较为辛苦,尤其旅游行业,无论是旅行社或者酒店,不仅工作量大,而且还经常会有被客人投诉的心理压力,部分同学由于初入社会,承担压力的能力很弱,顶岗实习对它们来说是很大挑战,而且很多家长会认为旅游管理专业就是伺候人的职业,多少会给孩子心理施加一定的压力,在实习阶段,也会影响老师对学生的正确指导。
(二)很多学生在报考专业时,并未报考旅游管理专业,是被调配过来的,对于本专业兴趣不是很大,甚至一开始就抱有拿到文凭就转行业的想法,所以在实习阶段,基本就是走过场的心态。
(三)还有些同学,虽然对旅游管理专业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大多抱有过于美好的想法,例如走遍祖国大好河川甚至世界各地,但实际上,在旅行社,代过几次团后,经历了导游工作的种种辛苦后,很多同学就放弃了当初美好的愿望,转而比较低迷和悲观。
(四)当然还有很多同学,自始至终都抱着浓厚的学习和实践的心态去面对顶岗实习,在每次的锻炼中都坚强的坚持,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心态
各个企业由于企业文化不同,对待实习生的态度也有很大的差别。就旅游行业来说,一般有以下心态:
(一)选优心态:旅行社和酒店都希望从实习生中选择优秀的进行重点培养以期今后可以留下来为企业服务,因此,他们在选择实习生的时候,都是择优录取,甚至在实习阶段给实习生设定试用期,试用期期间,达不到企业的高要求的学生,最终也是淘汰的结局。这种用人方式,对于企业来说,可以降低用人成本,对于优秀实习生来说,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体现出个人的价值,但是对于企业文化来说,并不能形成和谐的文化氛围。对于一般的实习生来说,这种优胜劣汰不利于实习生的自信心的逐步建立,毕竟实习生进企业实习,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的阶段,要给实习生造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其逐步提高。
(二)培养心态:有些企业是本着为企业培养后备人才的心态来接受实习生的,在实习过程,即便实习生出现不尽人意的失误的时候,企业也给实习生足够的理解,并定期开展培训,提高其工作水平,所以这样的用人心态就体现出了企业良好的企业人文氛围,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企业对于社会责任的积极承担。
(三)低人力资源成本心态:由于实习生的实习工资必定少于正式员工,有些企业是本着人力资源成本低的心态来招聘实习生,实习生在岗位上做着重复的高强度的体力劳动,而得到的真正的本专业实践提高的机会并不多。
四、学校对于校企合作过程中人才培养的基本表现
【关键词】“课程树”教学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5C-0057-02
一、“课程树”教学模式及其特征
广西物资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从2007年开始进行了“模块式、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对所有的专业课程进行了模块化改造。根据职业岗位和行业企业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将所学课程转化为工作任务,课程的名称就是任务的标题,课程的章节转化为任务里的项目,专项任务即是项目里的项目单元。利用具有一定职业环境的实训车间,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运用教师演示、学生模仿、学生实操、现场考核等方法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一定的职业习惯,增加一定的职业素养。教师通过这样的教改,在锻炼自身职业技能的同时也提升了教学能力,由于教与学的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任务得到圆满完成。通过教学研究发现,虽然“模块式、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学生掌握了相关的职业技能,但学生学习积极性消退后,有些先前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很快就被遗忘了。同时,从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也反映,学生只会机械地干活,动脑筋思考的能力较差,职业发展潜力不容乐观。因此,如何在现有教学基础上挖掘教学资源,寻找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使学生能主动学习,在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锻炼他们的职业技能、社会能力就成为目前教改重要任务。
“模块式、一体化”教学中,把每门模块化课程(任务)看做一棵“课程树”,里面的“项目内容”看做树干(简称为“项目树干”),“项目单元”则看做是树枝(简称为“项目树枝”),项目单元里的专项工作内容可以看做是树叶(简称为“项目树叶”)。所有模块化课程的集合(即所有树的集合)就是一片“课程森林”。栽树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模块化课程的过程。当树木成林时,就是学生通过模块化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建立职业素养的教学过程完成之时。广西物资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模块式,一体化”教学“课程树”总共分为:汽车基础、汽车基本技能、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整车检测、汽车电气一、汽车电气二、汽车商务、汽车定损与理赔、汽车电子电工、汽车快修、汽车二级维护等12个模块化课程。可以通过分析“模块式、一体化”系列教材的目录,看出模块化课程的树型结构。例如,《汽车基础一体化实训教程》(广西科技出版社)的目录是:
项目一 汽车知识
单元一 汽车发展史
单元二 汽车商品知识
项目二 汽车构造知识
单元一 汽车总体构造
单元二 汽车发动机构造
单元三 汽车底盘构造
单元四 汽车车身构造
单元五 汽车电气构造
项目三 中国汽车服务行业概况
项目四 汽车服务行业从业人员要求
可以用一棵树形象地比喻! 汽车知识、汽车构造知识、中国汽车服务行业概况、汽车服务行业从业人员要求是“项目树干”。汽车发展史、汽车商品知识、汽车总体构造、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汽车车身构造、汽车电气构造分别是“项目树干”上的“项目树枝”。而单元里的内容就是“项目树叶”了。“项目树干”下面是“项目土壤”就是为实现任务目标而建立的诸如汽车实训基地、汽车仿真实训中心等。
二、“课程树”教学模式的展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演示,学生通过模仿、实操进行学习,教师通过现场考核检验教学目标实现与否。这似乎是教师把一些“项目树枝”嫁接到“项目树干”上,然后再通过现场考核检查看“项目树枝”在树干上长牢了没有。“项目树干”要想获得丰富的知识,就要靠“项目树枝”不断地从“项目土壤”里吸取养分,丰富壮大自己。实际上,要想让树枝牢固地长在树干上并茁壮成长,必须让树枝通过树干从土壤里吸取足够的养分。但教学没有完全达到这样的要求。一方面,教师把“项目树枝”嫁接到“项目树干”之上,多数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主要是通过模仿、练习来掌握知识、技能,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从“项目土壤”里吸取养分的动力不足。另一方面,“项目土壤”里没有充足的养分可供吸收。目前来看,除教学实训车间可供学生练习技能和锻炼职业素养外,学生再想自主补充理论知识就没有这方面的资源了。因此,这样的“项目树枝”即使嫁接到“项目树干”上,也是不牢固的,活不长的。学生通过这样的教学获得的知识并不牢固,所掌握的技能也较呆板、机械,不能灵活加以应用。
要改变这样的局面,一方面,应加强“项目土壤”的建设,利用汽车仿真实训平台(150个机位),构建汽车运用与维修资源库,充实“项目土壤”内容。使学生随时都可以查到相关的汽车维修的手册、标准、技术数据、法律法规等文件。给“项目树枝”通过“项目树干”提供一个顺畅的通道。另一方面,可利用管理学中"PDCA''’(戴明环)进行教学设计,改造教学方法,真正实现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
需要说明的是,教师在“实施”这个环节时寻找新的兴趣点非常重要,新的兴趣点是学生从“项目树枝”上自动吸取“项目土壤”养分的动力。学生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会主动学习,这种需要不能等待,而要教师主动为学生创造。改造后的“课程树”见图2:
有了更加丰富营养的“项目土壤”,有了专业单项任务的“项目树叶”,有了具有自我驱动力的“项目树枝”,有了上下畅通的“项目树干”,“课程树”的栽种大功告成。
三、“课程树”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方面
所有的“课程树”都栽种完成后就自然地形成了一片“课程森林”。这一片“课程森林”建成后,需要进行管理,例如要不断地给“项目土壤”添加养分,就是要根据行业企业的要求和标准不断地更新资源库的内容,建立健全实训基地功能。同时要考虑每棵“课程树”的树形,有些树长得太高太大,过分地吸取了土壤里的养分,造成其他树营养不良,甚至枯死,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程设置时统筹兼顾,因材施教,使学生的知识结构趋于合理。就每棵“课程树”来说,有些可能长得细高,有些可能长得矮短,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进行剪枝,也就是说,课程内容应时刻以中职生的学习能力为标准,做到基础理论“够用”,专业技术知识“适用”,“专业能力”实用,“相关综合知识能力”宽厚,才能一专多能,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不断的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旅游业作为服务行业的一份子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发展起来的,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旅游业和旅游教育事业经济初具规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高等旅游教育的发展历史短,管理体制还不够健全,旅游教育仍存在着培养目标不明确、素质教育不深入、教育模式不灵活等诸多的问题,从而造成高等旅游教育规模效益差,旅游教育水平一直比较低。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旅游业和旅游教育不断的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使得旅游教育不得不进行改革、创新,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旅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高能力、复合型的旅游职业人才。目前我国在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知识结构、岗位技能培训等都存在不适应经济发展和产业竟争需要的问题。特别是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问题。由于旅游专业人员素质问题引起的旅游纠纷事件屡见不鲜,这不得不让我们对旅游素质教育进行反思。旅游教育的发展滞后于旅游业的发展,这是我国旅游专业学生素质偏低的关键症结之一。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核心内容,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是人才培养的立足点,加强旅游专业学生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二、高校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缺失问题
(一)素质教育与职业素养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我国现阶段教育事业的主要内容。所谓素质教育就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利用遗传与环境的积极影响,调动个体的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个体基本素质综合提高和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不是片面地培养某种专业的人才,如:经济人、技术人等等,而是要培养综合人才,培养人在心理、物质、精神、价值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职业素养主要包含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技能、职业作风、职业意识等。良好的职业素养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一般是指文化素质教育,而职业素养一般是指专业素质教育。在实际工作中要明确文化素质教育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它只是在专业教育之外的基础性教育,文化素质教育有助于专业教育,但决不能代替专业教育。在现代旅游教育中不仅要注重旅游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还要注重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不断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旅游专业职业素质人才。
(二)高校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缺失问题
(1)旅游教育培养目标不明确、层次定位模糊
旅游业是服务行业中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作为服务行业的最主要的就是做好旅游的服务工作。这就要求旅游教育要以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为目的,不断的适应旅游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现在的很多地方旅游高校对旅游专业学生培养的目标不明确,层次定位模糊。不少的高校在旅游专业教学中存在着“关起门来教学”的现象,与行业管理部门、旅游企业几乎没有联系,这使得高校旅游教育只是停留在陈旧的教科书里面,陈旧的教学模式、陈旧的课程设置使得旅游专业的学生只是纯理论的学生,没有实践能力,教学内容与行业的实际情况脱节严重,旅游教育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旅游教育自身的特点是培养的旅游专业人才要与现在的旅游企业和旅游业服务的要求是协调,所以,旅游教育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转变教学方法,不断的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2)旅游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教育模式僵化、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现在的高校旅游教育中旅游教师大多数并非旅游专业教师,他们缺乏实践经验,没有受过旅游专业的学习和培训,而且他们很少外出进修、考察、参加学术交流,这使得高校旅游专业教师只局限在教材中教学,与现实、实践脱节严重。而且大多数的旅游高校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记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培养。传统的旅游教材侧重理论性的内容,教材内容陈旧、没有针对性,而且以实际的结合很少,不适应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对专业人才要求的需要。此外,高校旅游专业在课程设置上缺乏灵活性和前瞻性。课程设置针对性差,缺乏“实用性”,与学生毕业后必须从事的工作结合不够紧密,不利于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
(3)旅游教育重智商轻情商,重显能轻潜能,学生服务意识差
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普遍存在着重智商、轻情商的现象。所谓智商教育就是指教育过程中的对教育对象知识能力的培养。情商教育就是指对教育对象实践能力、应变外界变化、突发事件的能力。在旅游教育中重智商、轻情商的教育现象更为严重。旅游业是一个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传递感情的服务行业。对于这个行业,情商在行业中的作用要高于智商。而现在的旅游教育则是重智商、轻情商,这与现代旅游业的需要向背离,不利于旅游教育和旅游业的发展。此外,在旅游教育中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不够深入,学生没有意识到旅游业服务意识的重要性,职业理念单薄。所以,旅游教育必须不断的加强学生情商的培养和服务意识的培养。
三、培养我国高校旅游专业职业素质人才的措施
(一)现代旅游专业职业素质人才的构成
(1)健康的身心是职业素质旅游人才的基本要求
健康的身心主要是指人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心理是否健康对素质教育好与坏有着重要的影响。心理素质是一人的本质为核心,与认知、情感、需要等特质相协调的心理机能的组合。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讲,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表现是具有自信、自立、自尊、积极乐观等品质,并且在实际的工作中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进行随机的应变、自我调节能力较强。高素质的旅游专业学生应该是积极乐观的,用乐观的、自信的、热情的态度去与人进行交流,传达自己的感情。但是,在实际中,旅游专业学生的心理素质不尽如人意,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往往意志薄弱、情绪浮躁、缺乏自信、人际关系不融洽。这就要求高校再旅游教育中不断的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尊与自信,增强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志向高远、人格健全的有用之才。
(2)智慧品质教育是职业素质旅游人才的基础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旅游业的要求不断的增加,这使得旅游教育必须不断的创新和改进。但是,我国现行的旅游教育模式仍然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学只重视知识的传递,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创新意识、缺乏实践能力、创造能力。高校旅游教育应该不断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智慧品质的培养是提高学生创造力的主要方法,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在高校旅游教育中加强学生智慧品质的培养,从而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不断的加强综合素质,培养开拓型、创新型人才。
(3)良好的思想品质是职业素质旅游人才的灵魂
旅游教育作为一种职业教育,其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适应旅游业发展与实际密切结合的旅游专门人才。所以,加强旅游专业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是旅游专业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良好的思想品质教育要求学生既要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还要有竞争观念、服务观念、法制意识等,它是培养学生精神力量的核心。但是,现代的高校旅游专业存在着严重的重知识,轻思想品质教育的现象。很多旅游专业的学生思想品质较低,竞争意识、服务意识、法制意识不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旅游业的要求越来越高,旅游教育必须适应旅游市场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等方面的素质培养与教育,以更好适应旅游业的发展。
(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提升的方法
(1)更新旅游教育观念,明确培养层次、专业定位
旅游专业是一门以实际经验呢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在旅游的教育中应该是情商多于智商的教育。但是,在现代的旅游教育观念中,很多的高校盲目的把旅游教育等同于其他专业的教育,采用统一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讲台上讲述、学生在下面记录,这种“黑板上种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根本无法直接地接触旅游这个过程,感知旅游企业的运作和管理,其教学完全与实际,与旅游专业的教学特点相背离。所以,要改变和更新旅游教育的观念,这是旅游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起点。更新高校旅游专业的教育观念,明确旅游专业的定位,旅游专业的自身特色,使得办学、教学思路更加的清晰,从而培养有针对性的学生,以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2)加强双师型师资建设,科学设置课程体系
教师是教育的传播者,是否有优秀的教师直接关系到教育水平的高等。高校旅游专业教育应该不断的根据经济的需要,培养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旅游专业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服务行业,在教师的培养方面,应该更加的注重实践的方面,不断的提供教师实践的能力和学术交流的机会,并不断的加强与旅游行业、企业的联系,使学生及时了解旅游业发展动态,开拓视野。同时,教师还应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教育理念,关注学生情感,尊重学生个性,培养自信、自立、创新意识的学生。此外,高校课程设置是否合理、科学直接关系到学生培养的优劣。旅游专业课程的设置要根据旅游专业教育的特点进行设置,既要有专业的知识课程,又要不断的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课程。素质教育是现代旅游专业教育中的重要一部分,也是我国教育事业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旅游专业应把自我意识、情绪控制、自我激励、人际交往技巧等职业教育融入到学生课程教育中,让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不断的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精神,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竞争意识和创造意识,从而培养出具有个性和人格的高素质旅游人才,以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3)改革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手段和方法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旅游教育培养人才的基础,教育的内容是学生对旅游专业认识、认知的主要内容,科学、合理的旅游教育教材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须。现阶段我国大多数高校旅游专业仍然延用传统的旅游教材,教材内容陈旧,很多新的知识在教材中没有涉及,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必须在旅游专业教育内容上进行改革和更新。旅游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服务性专业,其是以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复合型形成为目标,这就要求旅游专业在教育内容上既要保证基础知识的深入、扎实,又要保证专业知识的新颖、前瞻。同时,增加大量的选修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需要进行选择,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此外,实践是教育内容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课程教育之外,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学生的实践机会,让学生真正的去接触和感知旅游这个行业,培养他们职业意识和素养。有了创新的教育内容,就要有创新的教学方法与之相适应,从而更好的促进旅游专业的教育。创新的教学方法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自信、自立、自我控制能力、服务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的教育方式,从而适应现代教育内容的要求。培养出适应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旅游专业的人才。
四、结语
总之,我国旅游事业正在蓬勃的发展,高素质的旅游人才是影响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以,必须不断的加强旅游专业学生素质教育,不断的培养他们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智慧的品质,还要提高他们的竞争观念、服务观念、法制意识。从而不断的加强他们综合素质,培养开拓型、创新型人才。以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赵娇.我国高等旅游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2] 李炳首.旅游职业道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3] 李向群,卢睿.旅游人才综合素质研究[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