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提高化学的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要让“问题”成为探究的起点
现代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着力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而探究源于问题,有问题才会引发探究活动。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首要环节。
我们在教学中会发现提问是一门艺术,提问的时间、方式不同,往往能够达到不同的课堂教学效果。“怎样提出好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成为我们在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设计课堂提问时我们应该遵循新授前提问,搭桥铺路;新授时提问,抓住重点;训练时提问,抓住联想的原则。只要教师能立足教材,把握重点,精心设计问题,并选择好提问的最佳时机,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二、要灵活采用教学方法
有效的教学应该是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激发兴趣,诱发探究动机的方法很多,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与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的内容及具体的教学环境相适应。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其目的主要是能有效的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思维能力有一定帮助。也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比较不错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进行“原电池”教学时,首先演示“我家的番茄会唱歌”这样有趣的水果电池实验,学生惊奇的发现用铜片、锌片、导线、西红柿如此简单的装置竟然能发出电来,觉得深奥的理论离现实生活更近了,大大激发了弄清电池放电的化学原理的强烈欲望,听课效果格外得好。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化学的教学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本身就充满了一定的新奇性,因此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实验本身的趣味性,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进行实验引入的同时,教师实际上是把自己对于科学课程的感情、思维方式、操作技能、认识态度等等,呈呈现给学生,这样做,能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意志、品格和个性等各种非智力因素发展的教育。
再例如,在化学2(必修)中“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教学时,先播放录像:原子弹的爆炸,节日美丽的火焰,缓慢锈蚀的青铜大钟,溶洞中奇形怪状的钟乳石,塑料制品的老化,煤炭和石油的形成;工程师研究提高炼铁转化率的艰难历程,硫酸厂二氧化硫催化氧化成三氧化硫的探索等。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竟然有如此惊人的差别,感到太神奇了,同时认识到化学反应速率是可以改变的,等等,带着诸多思考进入新课学习,效果当然相当好。网络、投影仪、录音录像、多媒体课件、复杂化学过程的演示动画等现代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现客观事物和各种化学现象,能在短时间内展示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进行形象而生动的模拟表现,有效地增强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能使课堂变得“活而有序、活而有度、活而有效”,更重要的是课堂效率显著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并适时地创新,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永远充满着变数。无论教师课堂设计得如何完美,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总会出现与事先设计不一致的情景和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课后进行反思及再设计。化学教师的教学反思对教师来说表现为一种积极的探索活动和富有个性化的创新精神,它具有挑战性,是一种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提高问题意识,优化思维品质的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最佳的纠错手段。教学反思可优化教师认知结构,培养思维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创新性,对于改革高中化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四、做好观察、实验,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发现、探索和验证事物最重要的手段。探索性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让他们亲身探索新知识,使自己成为发现者,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授过程中笔者常把一些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设计成探究性试验,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并用实验来论证其假设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例如,在学习钠的化学性质时,我让学生讨论若自己是科学家,打算如何探讨钠的化学性质,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主提出假设,在充分讨论后利用实验进行验证,最后得到结论。这样,把传统的“看一步做一步”的实验方法转变为“一边想一边做”,较大程度地排除了一般学生实验在操作和结果上的局限性,而且学生自主提出的问题正是学生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这一动机蕴藏着强大的内驱力和求知欲,促使学生把课本知识升华和拓展,把已有的知识变“活”,在这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下不仅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而且能发掘学生发现问题和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潜能,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综上所述,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归宿。身为教师的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素质教育观,为祖国培养更多的志存高远、人格健全、主动学习、富有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劣旺年 高中化学教育中创新教育策略探讨《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1年9期.
关键词:普通化学;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080-02
大学化学是针对大学理科学生开设的基础课程,课堂教学是这门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是我们教学工作的重点。有很多责任心极强的老师,一堂课的时间从头讲到尾,认真地对待每一个知识点,尽心为学生讲解每一道习题,但结果却是整个课堂师生都疲惫不堪。作为教育工作者怎样才能做到既减轻学生负担,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这就是教学效率的问题[1]。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就是进行有效教学,即教师要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技术。有效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实现有效教学能够既减轻学生负担,又能促进教学质量。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教学方式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学生不能主动参与课堂,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考试成绩就代表一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成了学习书本知识的机器,并不是为了学习知识而学习而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教学有效性就是要关注学生以及其差异性。杨庆余教授认为,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相对概念,是相对于如下三个概念而言的:第一,课堂教学活动在价值上的取向;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在功能上的诠释;第三,课堂教学活动在目标上的厘定。他认为在这三个层面上谈教学有效性才是有效的[5]。
大学教学的一个特点是大学生作为教学对象具有相对自主性,他们有能力对大学教师所授内容进行分析、批判、选择的成分增加,而盲目依从的成分日渐减少。由于学习兴趣等日渐成熟,学习责任感增加,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要求日渐高于对课堂教学形式的要求。基于此,大学化学中的有效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在大学化学的有效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程的理念不断改变转变教学观念,将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能有效接收教学内容放在首位,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按课程标准倡导的多元化学习方式重建自己的教学方式。本课题的提出能为提高大学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使教师能够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当中,充分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具体几种方法如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进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
所谓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动力。它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是指推动人们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6]。只有学生具有了学习化学的动机和兴趣,学生才能集中注意力,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学生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发展,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带着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以及对化学知识的求知欲望,进行知识的探索,而不是把学习当作一项任务甚至负担来完成。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轻松且有效的进行和完成。创设问题情境是一种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教学策略。创设问题情境要教师要精心设计一定的环境条件,使学生面临某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感到原有知识不够用,从而激起学生疑惑、惊奇、诧异的情感,进而产生一种积极探索的愿望,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引起积极思维。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到对自然现象因果关系的认知兴趣上来,经过一系列精心的设问,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激发学生对智力活动本身的兴趣,从而唤起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可以通过化学实验、生活中的化学、音像资料等来创设问题情境[2,7]。
1.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大学化学的教学包括课堂讲授内容和化学实验部分,其中,化学实验都是按照课堂讲授部分来设计的,这就使之成为了课堂设置和呈现问题情景的素材。实验以其直观、形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信息,因此利用实验来创设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研究分析获得感性信息,对这些感性信息的加工处理过程就是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索过程。
2.利用影像资料和多媒体素材创设情境。现在的大学化学采用的都是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的特点可以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直观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热情,形成有意注意。例如,在学习电化学反应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最新的电池研究成果,例如锂电池、核电池等,也可以让学生讨论电池容量与组成有什么样的关系。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多种用途,也能让化学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3.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创设情境。化学虽然是基础知识,但它与生活联系紧密。现代社会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化学创造了随处可见的美景,同时也造成了随处可见的危害。例如,热力学中我们可以先让学生了解热力学的基本用途,然后将热力学用途与现在常见的雾霾天气结合在一起,讨论其利弊,创设这样的生活,学生很自然的会对后面的内容感兴趣,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更好地学习新知识[7]。
二、明确地给出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
所谓教学目标是指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预期需要达到的学习效果,是教师选择教材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可以说制定与展示教学目标是化学课堂教学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目前大学化学课时不多,但需要讲述的知识点较多,规律性不强。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就要明确教学内容,每节课都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针对学生来说的,在设计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我们在讲课过程中应该把教学目标准确及时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明白这部分知识点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发展哪些技能,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学习内容。大学化学的教学过程多采用多媒体教学,这样就更加需要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明确地呈现教学目标。方式有三种:一是一次性呈现;二是逐步呈现;三是随讲课提纲呈现,要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而定[8]。
三、及时与学生交流,根据反馈意见调整教学策略
在大学教学中,学生高中时学习化学的深浅和多少各不相同,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了照顾学生的差异性,需要有针对性地教学,重视教学反馈意见[9]。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上学生的练习检查,了解学生的对教学的掌握程度等信息,并作出准确而有评价性的反馈,这样学生也可以清楚知道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强化其学习动机。
综上所述,在大学化学教学工作中开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化学学科自身特点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创设良好和谐的课堂环境,设定良好的学习目标并与学生有课堂互动,能够有效提高大学化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彦美.化学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
[2]李雪贞.化学课堂中有效教学策略策略研究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07.
[3]杨素兰.高中化学教学有效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09.
[4]任苒.有效教学研究――理念、实践与展望[J].华东师范大学,2009.
[5]李欣,侯元丽,林远辉,陈慧慧,闫露,徐昌和.聚焦课堂有效互动[J].全球教育望,2009,(2):92-96.
[6]许伟泽.认知失调:学习动机激发的一种有效策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8):14-16.
[7]田秀明,张世勇.谈生活化的化学学习情景创设[J].科学教育论坛,2005,(23):133.
[8]陈晓端,毛红芳.试论有效教学的课堂文化构建[J].当代教师教育,2009,(2):6-10.
【关键词】 生物化学;教学效果;方法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不仅是其它医学课程的重要基础,也是在预防、诊断、治疗、预后判断等各个环节中直接应用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在近年来整个医学发展过程中,生物化学起着“领跑”的作用,更显得十分重要。因生物化学知识庞杂、名词繁多、内容抽象、进展迅速,历来是学生认为难学的一门课程。如何有针对性地运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并使讲授的知识利于理解、便于记忆,从而增强教学效果,是每一个生物化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根据教学经验,在以讲授法为基础的教学中,采用以下一些方法,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1 精减教材法
教师不能将教材神圣化,而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精减教材可让思路更为清晰,内容更为简便,教学效果更好。
1.1 框架式教学法 框架式教学法告诉我们,每一个学科都有一个系统性、科学性的内在逻辑联系,都由一定的知识结构序列所组成,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的框架形式[1]。学习生物化学要从整体上把握本学科知识体系,洞察各要素之间的内部联系,在头脑中形成框架,而不能纠缠于细枝末节。事实上大脑通常只把自己认为最重要、最感兴趣、刺激性最强的信息贮存下来,形成头脑中的记忆结构,需提取时也是首先从此记忆结构去搜寻相关信息。框架式教学法正是基于学科框架和记忆结构框架理论而展开的。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对教材进行提炼与消化,通过归纳、合并甚至不惜舍弃部分叙述性内容,将这一框架体系整理出来,化繁为简。框架式教学注重从整体上把握学科体系的框架,注重系统性和内在联系。框架式教学也并非不讲具体内容,而是强调不能陷入具体结构式、反应过程的泥潭。当在头脑中构建好这种框架之后,其实更有助于对具体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
1.2 提要法 冗长的文字不利于记忆,在处理教材时,应用最凝炼的文字概括出主要内容以便记忆。比如,“酶有极高的催化效率”可概括为“高效性”,同样“酶的催化活性是可以调节的”可概括为“可调性”,鸟氨酸循环的过程概括为“鸟瓜精”,血糖“有三条来源和四条去路”概括为“来三去四”等等。
2 多方引趣法
学生认为生物化学枯燥而产生畏难情绪,这是学好生物化学的最大障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将生物化学课上得充满趣味,使学生建立学好生物化学的信心,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和趣味性,用语要准确精炼、雅而不俗、妙趣横生而又贴近教材。这种能力不仅靠平时知识的积累、语言的锤炼,还要富有“教学机智”。具备了这一层次的能力,课堂上常会咳唾成珠,教学便成为一门艺术。
2.1 利用故事引起兴趣。生物化学发展史上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我们平时要注意收集资料,当讲到相关内容时不妨穿来,既能引发学习兴趣,又能加深对知识本身的理解。例如讲维生素章节时可穿插维生素B1、维生素C的发现过程;讲双螺旋结构时可讲述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的故事,并与沃森和克里克的研究作对比,探讨他们的得失。
2.2 比喻联想,激发兴趣。我们在讲授中可以把微观世界的分子比喻成宏观物体,把分子运动比喻成社会现象,甚至大胆科幻,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把酶的竞争性抑制说成是“江湖骗子假郎中,抑制剂把底物充,活性中心上了当,真正底物下了岗”;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比喻成“制造机器人”,在此过程中mRNA是“图纸”,tRNA是“搬运工”,核蛋白体是“车床”,各种氨基酸则是“零部件”。再如讲完ATP合酶的结构后,不妨展开联想:机体内有如此精密的天然“仪器”,我们能否研制出一些人造的“分子仪器”,钻进细胞去发挥作用。
2.3 谐音记忆,富有趣味。利用谐音字对相关知识进行概括处理后,往往形成新奇有趣的语句,记忆方便而且经久不忘。例如:8种必需氨基酸“异苯蛋赖苏色缬亮”,可用谐音记为“一笨蛋来宿舍歇凉”;细胞色素在呼吸链中排列的顺序为:bc1caa3 ,利用谐音记为“笔洗一洗,哎,散(了)”。
3 直观教学法
生物化学知识不仅是微观的而且具有“巨复杂性”,教师只凭语言描述和传统板书很难讲清楚,学生更听不明白。如果把部分内容形象化,就会大大降低学习的难度[2]。
3.1 运用多媒体、模型的展示,让学生能直接“看见”微观世界分子运动的过程。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制作了由100多个FLASH影片组成的动画库,内容涵盖了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主要内容。在课件中合理选用这些动画,效果十分明显。例如蛋白质生物合成,其过程十分复杂,若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和学生理解都较困难,因而成为一大难点。当采用动画进行演示时,学生感到一看就懂,记忆也深刻。
3.2 把相关内容联想成一定的形象,有助于记忆。例如DNA二级结构,我们可把它想象成旋转楼梯;DNA聚合酶的三维结构则如半闭合的右手[3]。有些名词本身就是根据其形态命名的,比如锌指、亮氨酸拉链等,教师更应抓住其形象特征进行讲解。
3.3 开展课堂实验,展示反应效果。分子的运动是看不见的,但是有些反应效果是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将这种结果展示出来常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酶的高效性可用小实验证明,糖或脂类在体内氧化释放出的大量能量与在体外燃烧时释放的热能相同,课堂上点燃薯片可让学生有直观感受。
4 歌诀记忆法
歌诀是指句式整齐而又押韵的文体,有的可称为诗歌,有的可称为“顺口溜”。这种形式在我国古代颇为多见,因其便于吟咏和记忆深受人们喜爱。有的中医典籍全书均以歌诀方式记载,医学类其它课程也有大量歌诀。生物化学专业教材难以改写成歌诀,但部分内容仍可一试。较成熟的有三羧酸循环、两种核酸成分比较、竞争性抑制、β氧化、双螺旋结构、苯丙氨酸和酪氨酸代谢、酮体、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A、维生素C等内容,在教学中应用效果颇佳。现举两首:(1)鸟氨酸循环:氨和碳根成甲酰,甲酰和鸟生瓜氨,精瓜鸟成循环,尿素生在精鸟间;(2)三羧酸循环:草酰乙酰成柠檬,柠檬又生a酮,琥酰琥酸延胡索,苹果落在草丛中。
5 联系实例法
生物化学是一门基础课,但它在生产生活中都有很多应用的实例。教师如果联系这些实例进行讲解,能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从而学习的目的性更强,主动性更强。
5.1 联系临床 由刘新光、罗德生主编的案例版《生物化学》教材[4],本着“不改变现在教学体制及核心内容,在教材中增加案例”的原则,在每章安排1~2个临床案例,结合每章生物化学知识解释发病机制、讨论治疗方案或药理作用。这些案例既贴近教学又密切结合临床,把不少知识融入生动的案例,避免了一味枯燥的理论。
5.2 联系科研前沿 生物化学是一门前沿学科,每年都有新的进展,在讲到相关知识时,教师若能将前沿知识深入浅出的予以介绍或插入与之相关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和化学奖的成果,则更能体现生物化学作为前沿学科、带头学科的地位,也可提高学习兴趣和科学兴趣。
5.3 联系现实生活 生物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可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教学,既能提高学习兴趣,也有利于生物化学知识的运用。
除此之外还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如设疑法、归谬法、游戏法、头脑风暴法等。各种教学方法应灵活应用,既要避免照本宣科式的呆板教学,也要避免因一味追求形式而忽视了教学内容本身,反而造成教学效果不佳。
综上所述,生物化学教师应该通过思考、总结和学习,掌握一套适应于本学科特点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克服生物化学教学中的难关,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春晶,高涵,冯丽,等.“框架式”教学法在生物化学理论课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9):1437-1439.
[2] 肖湘,贺加.几种常见的医学教学方法[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4):612-614.
[关键词] 复习效率;研究信息;重视基础;培养能力
高三化学复习的效率对学生的理综成绩有着直接的影响。总复习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抓牢和巩固基础知识,锻炼思维,对知识点归纳分类,举一反三,提升解题能力。教师应注重教学过程,擅于总结和反思,同时要清楚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错误,熟悉学生的解题思路,正确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全面认知和正确把握。[1] 据此,在复习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清楚考试方向
1.研究历年高考试题
江西的理综试卷采用的是全国卷,每年的理综全国卷包含新课标Ⅰ卷、Ⅱ卷和大纲卷。近三年来江西用的是全国新课标Ⅰ卷。教师可根据每年的全国卷分析试题,体会试题的延续性,也可感受到几年来试题的变化,把握试卷出题的整体思路,了解知识点的考查形式以及明确学生对每个考点的掌握程度。同时还可研究北京、上海、江浙一带的高考试题,这些省市的高考试题一定程度上可作为未来几年高考的导向,从而对高考考试方向有明确的整体把握,有利于高效复习。
2.研究考试大纲和教材
随着新课改的实行,化学教材内容编排和考试重点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教材更基础化、合理化,高考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化学的高考重点考点在长期的稳定中已发生些许变化:实验部分占据很大比重,对实验的考查要求也提高很多,更注重学生自主分析和设计实验的能力,要求学生能用科学的思想和方法解决化学问题。教师明确把握好考试要求的变化对高效复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积极与他人资源共享
除了上述所说的研究高考试题和注重教材,教师还可通过其他方法、途径获得信息,比如关注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网络信息等。重点是关注其他名校考题信息,最好能展开学校间的合作,共同探索和交流,以达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把握复习重点
在高三的复习过程中,练习是不可避免的,但学生容易采取题海战术,只是一味地重复做题,而忽略了对知识点的反思,尽管花了大量时间但成效不明显。因此,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1.以教材为主复习资料为辅
在复习中,教材是本源,一切知识点都应从教材出发。结合复习资料,整合归纳知识点,加上教师的选题,对知识点加以巩固和强化,完善和深化知识点,将中学化学知识整体化、系统化。切勿以资料为中心,一味做题,偏离教材。可精选一套资料作为教材的辅助资料,通过资料题目反思知识点,体会知识点的考查方式,做到举一反三,从本质上把握知识点,达到高效复习的目的。
2.从基础知识出发培养学生能力
在复习中,教师和学生都倾向于去攻难题、怪题和偏题。实际上,高考的考题大部分都是基础知识题,余下部分考题也是在基础知识上的提升。所以,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应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让学生的基础知识功底扎实,在此基础上强化并巩固重点,攻克难点。总体来说,笔者把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分为五部分:化学基础概念、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和化学实验。其中,化学基础概念包括人教版必修Ⅰ中的化学计量、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三大部分,这部分是整个高中化学的基础,贯穿整个化学知识学习过程,必须让学生牢固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包括几种典型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这部分主要是关于物质的性质的知识,这些知识对解决实验题、流程题以及计算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化学反应原理包括反应热、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溶解平衡、原电池和电解池等内容。有机化学包括烃及其衍生物,主要考查有机物的性质和相互间的转化。化学知识的五大部分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教师应通过归纳总结把五部分知识联系起来,相互渗透,从而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和解题技能的巩固和提高。
3.有效做题达到高效复习的目的
在复习过程中,很多学生误认为做练习越多越好,简单重复地做练习只能是越做越累,而且徒劳无功。复习过程讲究的是高效率地做练习,做有效的练习。这要求教师在练习的布置上花心思,要对练习题目精挑细选,保证练习的针对性、高质性。通过练习找到学生的薄弱点,进而让学生强化和熟练掌握薄弱点,让学生通过做有限的好题深化和巩固知识,扩大知识范围,从而达到高效复习的目的。
三、注重知识衔接
1.细品教材
教材是基础,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回归教材,细细阅读和品味教材中的关键知识点,深入挖掘内层含义。尤其是要注重教材上的化学实验,深入理解实验目的、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的后处理及产物的分离提纯等,从而自主设计实验和优化实验,拓宽学生设计的思路,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另外,化学中很多对实验操作的精准描述同样是以教材为依据,比如焰色反应的操作方法,pH试纸的使用方法,酸式、碱式滴定管的排气泡方法等,这些知识都要做到准确、规范地书写和表达。
2.勤于思考
复习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能力。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不应只是教会学生做题,更应该培养学生自己做题的能力。在做题能力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做题的思维能力,这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勤于思考,要通过练习和考试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反思复习是否达到了最好的效果,进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制定更佳的复习方法和策略。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也要多思考,做题时要想想该题的考点在哪,如何更有效、快速地解题,此题考点和其他知识点是否有联系。要抓住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善于归纳和总结,灵活运用知识点,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要确保高效率的复习,学生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不容忽视的,也是影响高考成绩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平时复习过程中要慢慢培养学生积极向上、敢闯敢拼的健康心态。
1.正确对待考试
在高三复习过程中,考试是频繁的,摆正考试心态很重要。把平时的每一次考试都看成是高考战场的练兵机会,认真对待。不会做的题或做错的题都是宝贵的财富,这些正是在复习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和薄弱之处,对相应知识点加以重视和巩固,定能达到高效复习的目的。同时学生不能只盯着考试分数,既不能因平时考试失利而丧失信心,更不能因平时考试成绩不错而盲目自大,要正确对待考试,从考试中加强巩固知识,提高自己。
2.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作息时间表
学习最忌讳被动地学、死学。学习是灵活的,需要静下心来潜心钻研。这并不是说要时刻压着学生辛苦地学习,而是要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劳逸结合,学习的时候认真学,放松的时候完全放松,这样才能达到高效复习的目的。另外,每个学生是不同的个体,根据自身学习习惯的不同,引导学生制订适合自己的、合理的、有规律的学习计划和作息安排,根据不同的复习时段,适时地修改作息安排,让学生在有计划、有规律的安排中充实轻松地完成复习。
参考文献
[1]刘玉松.高中化学新课程内容选择与知识体系构建探讨[J].大观周刊,2012,(50):322.
[2]毕华林,刘冰.化学探究学习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10).
[3]刘永健.浅谈高中化学引导自学策略[J].教苑荟萃,2010,(05).
【关键词】化学教学 学生学习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164-02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程改革给学校的教育带来新的生机和挑战,在新课改理念下,化学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灵活设计化学教学方法,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探究学习的欲望,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目的[1]。那么,在新课改理念下化学教学中,通过设计以下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一、加大对多媒体的使用
化学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它其中包含的理论知识是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传递给学生的,同时也会加大学生学习的难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多媒体信息教学集成了丰富多彩的视频图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其应用到化学教学当中同样有效,利用学生对网络的兴趣,学习过程中结合对视频图像的综合应用,再配上老师的讲解,就能够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
化学实验在化学的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学生在经过了很多理论上的学习之后会对化学实验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教师在演示化学实验的时候要尽量做到简明和规范,同时需要提出问题让学生们解答,避免由于学生对实验的顾虑心理致使兴趣流失现象的发生,在实验过程中,要尽量满足学生的求知要求,并让学生通过亲身体会实践的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实现教学多元化,激发创新精神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让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后才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创新精神。
1.创新导入新课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化学课程的开展能否产生作用,导入新课的方式十分重要,好的方式能够成功地把学生的思想集中到课堂上来,可以利用故事、问答以及实验等等方式,例如在进行化学课题《氧气的性质》时,可以先讲述一些有氧气的相关故事如“着火时如果开窗就会加大火势”等,并指出氧气在故事中是一种什么样的角色,进而回到课程当中讲述氧气,这样就能够很自然地把它引入到所学课程当中。
2.利用巧问引思来激发兴趣
在教学课堂中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的求知欲望是创新的源泉,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对于问题的提出要选择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热情的问题,例如在讲述了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课程后提出“主人带小狗去山洞里游玩,在山洞里小狗先晕倒了,为什么?”,这个问题相对于问“二氧化碳的性质有哪些”就显得更加有趣生动,同时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学生会积极地回答问题,并想要知道答案是什么,加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3.课程结束后让学生作出总结
在化学课程结束后,改变由老师作总结的教学方法,换用学生自己来总结,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加强对知识的记忆,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创新教学方式,加大对探索性实验教学模式的应用
化学探究性实验,是以化学实验为基础的一种探究性活动。活动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兴趣,通过使其体验科学文化探究过程,增强其科学探究的意识及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其有效利用首先要对探究性实验活动开展的时间及具体的组织形式进行明确;其次要让学生对实验的内容进行提前预习,对实验探究目的、意义、探究的具体步骤、实验所需仪器药品及其使用方法做初步的了解,并尝试指出实验过程中应当注意到的问题及其防治方法等。已达到让学生“做中思”“思中学”“学中做”的目的;最后提出假设、方案设计、实验操作、观察记录、探究讨论、得出结论、陈述结论是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基本程序。在整个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是设计实验方案。这一过程,对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3]。同时,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层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成为知识探索的指导者,一改“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自主探究的重要特征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能够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进行思考,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在进行二氧化碳教学的课程前,通知学生上课时要带着汽水,学生就会很好奇为什么上课的时候可以带饮料?好奇心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上课开始后对于“汽水的性质”学生就会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接下来的课程内容,老师提出相关的思考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和思考,最后的得出自己研究的结论,并阐述自己的观点,改变老师的引导地位,让学生自己做主。这样做能够有效的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4]。另外学生如果在课外进行化学读物的阅读,除了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够使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更加的稳定,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相关问题时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就会使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抨击,进而减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当培养学生阅读化学书本的良好习惯,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化学问题。
五、总结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想要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热情,提高化学课程教学的质量,在教学中,只有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并灵活设计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热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宇,刘敬华.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调查研究[J].化学教育,2012(5):12-13.
[2]王素芝.浅淡如何在课堂上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习能力[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2):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