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专业教学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计算机专业英语; 教学方法; 教学现状;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4)03-46-03
0 引言
目前,英语成为IT产业的主要行业交流语言。软件开发各阶段文档、用户手册都使用英文编写,软件开发平台、辅助工具也都采用英文原版,大多数计算机科学的前沿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也都来源于国外,并采用英文进行成果展示和交流。因此,计算机从业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还要有较强的专业英语基础,才能够快速掌握和吸收来自国内外的新方法、新技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行业环境。
作为一个重要的工具,计算机专业英语被教育部列为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程。与公共英语和计算机专业课程不同,计算机专业英语具有学科融合的独特性质,因此,如何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是计算机专业教师必须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1 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特点
专业英语课程不是单纯的语言课,也不是单纯的专业课,是一门将语言应用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的课程[1]。因此,计算机专业英语既具有公共英语的一般特性,又兼具计算机专业的学科特性,体现出较强的应用性、专业性和实时性等特点。
1.1 应用性
计算机专业英语以公共英语的语法、句型、句式为基础,将其应用于计算机科学领域,强调以英语为工具来理解和学习计算机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不仅能够熟练阅读、撰写和翻译计算机专业的相关英文文档、文献和书籍,还能够自如地在计算机专业的技术研发及学术交流活动中运用。
1.2 专业性
计算机专业英语主要涉及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专业知识,如软件开发与维护、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与应用、图形图像处理与识别等[2]。因此,计算机专业英语的专业性体现在所涵盖的专业词汇、专业术语和专业表述方式非常多,覆盖的专业知识面较广。
1.3 实时性
由于计算机科学发展非常迅速,新方法、新技术层出不穷,软硬件更新周期不断缩短,使得计算机专业英语也不断更新,出现了大量的新术语和新词汇,具有较强的实时性。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实时性反映了计算机领域的发展动态,有助于计算机专业人员了解和掌握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
2 教学现状分析
2.1 词汇量大,学生难以记忆和掌握
在计算机专业英语开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八年的公共英语和三年的专业课程,积累了一定的公共和专业词汇量,这为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是,计算机专业英语涉及的专业知识范围广,表述形式丰富,因此所包含的词汇量非常大,不仅有专业词汇,而且还有很多公共英语中的通用词汇,远远超出了学生所掌握的范围。面对如此大的词汇量,学生经常感觉在有限的时间内记忆和掌握存在很大难度。
2.2 句型复杂,学生难以分析和翻译
在计算机专业英语中,为了完整、明确地表达某个领域知识,往往将各种修饰成分层叠在一起,构成一个复杂的句子[3]。虽然复杂句型具有一定的严谨性,能够真实、完整地描述客观事物,使文章层次上的逻辑性和准确性更强,但其在结构上拖沓冗长,修饰成分繁琐众多,与中文差别很大,因此很难用规范化的中文进行翻译。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语法基础,但却初次接触涉及专业知识的复杂句型,往往在句子成分分析、翻译方法和技巧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有时分析不清楚句子成分,有时能够理解句子的含义,却不能用简练准确地翻译成规范化的中文。
2.3 学生的汉译英能力有待加强
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应用性强,培养学生的英文文档和论文写作能力成为其主要目标之一。由于汉译英有很大难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忽略这个环节,认为只要掌握了专业词汇、专业术语和复杂句型的翻译技巧,能够熟练阅读开发文档、帮助手册和安装说明,进行程序代码和注释的编写就足够了,没有认识到在软硬件开发的工作中也需要撰写相关的英文文档、说明和相关手册。目前学生的英文写作能力较薄弱,有待进一步加强。
3 教学方法改进措施
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对于学生将来从事本专业领域的工作有很大的影响,好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并能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从而获取在未来工作中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根据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特点,针对教学中存在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教学方法改进措施。
3.1 结合实例教学降低专业词汇记忆难度
在计算机专业英语的词汇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实例教学法[2]。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将不同的教学内容与相关专业课程相结合,通过使用一些软件、硬件或多媒体工具,设计符合教学需要的实际案例,使学生通过案例学习常用的专业词汇和专业术语。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经常使用各种中文版的软件开发平台进行程序设计实验,对开发平台中的各种工具、菜单、命令都很熟悉。根据这种实际情况,结合学生所学的程序设计语言,可以将该开发平台的英文版作为教学案例,在课堂上进行安装演示。使学生通过中英文进行对照,来理解和记忆专业词汇、提示信息和菜单命令等。通常,学生学习过C、C++、C#等语言后,就可以使用英文版Visual Studio这个开发平台,通过对安装过程和平台界面中的英文词汇及提示信息与中文进行对照,就能够很快掌握大量常用的专业词汇和术语,如Custom Installation(自定义安装),eidt(编辑),test(测试),build(生成),debug(调试),status bar(状态栏),compile(编译),checkbox(复选框)等。
采用实例教学方法更形象直观,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专业词汇与术语,降低了记忆难度,并能够让学生熟悉各类常用开发平台和工具的英文版本,为从事软件服务外包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3.2 采用由点及面的联想式教学法
联想式教学法是指根据一个词汇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一些词汇,包括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派生词或在知识上有关联的一些词等[4]。通过由点及面进行扩展,使学生摆脱死记硬背的记忆方式,提高对计算机专业词汇和术语的学习兴趣。
在讲授计算机软件(computer software)的基础知识时,要讲到软件的定义(definition)和软件的类型(type)。同时需讲解软件类型是根据软件的功能(function)不同而划分的,分为系统软件(system software)和应用软件(application),我们所熟知的系统软件是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其主要功能包括处理器管理(processor management)、存储器管理(memory management)、设备管理(device management)、文件管理(file management)和作业管理(job management)。
在讲解process时,要强调这个单词在计算机中的含义是根据词性的不同而变化的,作为名词时的含义为进程,作为动词时的含义为处理。同时要提到processor(处理器),microprocessor(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等派生词和术语。
这种从一个知识点开始,通过联想扩展到多个知识点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减轻学生记忆专业词汇的压力,而且有助于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达到专业词汇积累和专业知识学习的目的。
3.3 结合词汇的构成方法加强理解和记忆
计算机专业英语的专业词汇和术语多,且发展更新快,需要学生不断地学习和记忆。实际上,这些词汇和术语的构成都是有一定规律的,因此,可以从专业词汇的构成方法入手,对构词规律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专业词汇。专业词汇一般采用转义、派生、复合、缩略等方法构成,形成以下几类词汇。
3.3.1 转义词
转义词[5]来源于公共英语,但词的意思完全不同,具有与专业知识相关的专业含义。如,pin(管脚),register(寄存器)和instruction(指令)等。授课时要强调这些词汇在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中的不同含义,使学生注意区别,着重理解其专业含义。
3.3.2 派生词
派生词是指词汇被加上了前缀、后缀或词根之后形成的[6]。如,multiprogram(多道程序),hyperlink(超链接),programmable(可编程的),intigity(完整性)等,其中multi(多)、和hyper(超级)为前缀,able(可能的)和ity(性质)为后缀。这类词的词意是在原有词汇基础上又增加了前缀或后缀的含义,由于前后缀的意思较固定,因此加强讲解常用的前后缀,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3.3.3 复合词
复合词[6]可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词以“-”连接得到,也可以通过缩略后直接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词汇。如,object-oriented(面向对象的),pull-down(下拉),syscall(system+call,系统调用)。随着专业词汇的发展,一些复合词中的“-”被省略,形成一个单词,如online(在线),这样不会出现冗长的词汇,也保证了句子结构的正常化。复合词的词意是由其组成词汇的词意构成,变化不是很大,因此,重点让学生掌握组成复合词的词汇含义。
3.3.4 缩略词
缩略词[7]是将词组中单词的主干或首字母进行组合形成的单词,如OS(Operating System,操作系统)和ADT(Abstract Data Type,抽象数据类型)。对于缩略词,要结合其全称和专业知识进行讲解,并鼓励学生在程序代码、注释和软件文档中应用,通过不断使用和熟悉来加强记忆。
3.4 采用层次化方法分析复杂句型
复杂句型结构繁琐,修饰成分很多,在翻译时切忌按照原文词对词、句子对句子地直译。可以采用层次化分析复杂句型,按照语法规则,将句子分解为由各种修饰组成的不同层次,再分别分析各层的含义,然后将各层的含义组织在一起,以中文的习惯表述方式准确清晰地进行表述,从而给出译文。例如:
The operating system provides a consistent way for
software applications to work on various computers without
needing to know specific details about each computer's
hardware.
句子的主语是operating system,谓语是provide,宾语有两个,分别是a consistent way和software applications,这些构成句子的第一个层次,即主干部分;句子有两个非谓语动词,第一个是to work on various computers,所修饰的是software applications,第二个是to know specific details about each computer's hardware,这些构成句子的第二层,即谓语结构、非谓语动词、介词短语或从句的引导词;介词短语without needing是句子的状语,与第二个非谓语动词结合在一起说明句子的条件,这些构成句子的第三层。通过上述分析,句子可以翻译为:
在不需要了解计算机硬件具体细节的情况下,操作系统为各种应用软件在计算机上运行提供了一种一致的方式。
通过层次化方法可以清晰、准确地分析出复杂句型的各种成分,以及各成分之间的修饰关系,不仅有助于简化问题,降低翻译难度,而且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3.5 加强汉译英教学环节
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汉译英教学对于学生将来从事服务外包工作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强化汉译英的教学。首先,要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汉译英的学习,这可以通过使用一些真实开发环境中的软件文档和手册,最好是帮助文档,让学生阅读后根据文档中步骤进行实际操作,使其认识到英文文档的作用,并从中体会使用清晰准确的英文表述各种专业信息的益处,从而认识到汉译英的重要性。其次,将汉译英的技巧作为教学重点,通过实例剖析,具体讲解汉译英在时态、语义、词性和句子框架等方面的需要注意的问题及方法,化解难点,使学生掌握其中的技巧和窍门。此外,要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导的方式,强化汉译英的训练,鼓励学生多做练习,多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从练习中熟悉,从熟悉中体会,从体会中领悟,进而掌握汉译英的要领,提高计算机专业英文写作的水平。
4 结束语
作为计算机专业一线教师,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对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改进,在不同的教学环节灵活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经过实践证明可以有效化解难点,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质量,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仍然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灵活有效且满足实际环境需要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邓霞,张艳玲.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及改革探讨[J].教改纵横,
2008.4:108-110
[2] 丁海燕.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情景式教学[J].云南大学学报,2011.33
(S2):342-344
[3] 张强,刘丽杰.浅析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方法[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1.6:170-195
[4] 屠红蕾.把兴趣引入计算机英语教学[J].计算机教育,2007.6:47-52
[5] 周月红.《计算机英语》构词法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林区教学,
2008.8:85-86
[6] 姚卫红.计算机英语教学探究[J].计算机教育,2011.13(13): 88-91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方法
1引言
大学期间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课之一《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旨在培养大学生基础的计算机技能,以便于以后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方便实施和讲解,因而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学生所必须掌握的一门理论课。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重点在于其实践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清楚自己的不足和所不理解的知识点,老师也能了解学生对于程序设计这门课的掌握情况,进而方便老师进行教案设计,为下节课讲解提供依据[1]。计算机课程所重视的应该是创新,但现在各大高校计算机课程却都以理论知识验证为主,形成重验证轻创新的偏差学习,难以激发大学生学习热情,且在程序设计上没有重大突破,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并没有被发掘。教学新课程改革以来,关于计算机的课程设计正逐渐转向正常,学生的创新意识正不断被发掘和刺激。以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积极主动参与能力为目标,进行计算机程序类设计课程的教学探讨[2]。
2当前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情况
2.1计算机软件开发系统庞大学生容易失去信心
例如Java技术中所包括的技术规范范围复杂且庞大,在实际运用中也受到众多条件限制,大学生必须付出更高的学习成本来进行技术规范的理论学习。然而若真正意义上进行程序设计,又感觉理论知识的学习无法与实际贴合,力不从心,失去信心。
2.2严重缺乏学习兴趣、主动参与性较差
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现阶段最主要的教学方式依然是PPT展示,老师仍然处于主导地位,学生依旧是被牵引的一方,加之课程内容多,学生逐渐失去兴趣,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参与性较差。
2.3计算机课程实践模式单调,学生普遍缺乏实际经验
现阶段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授课方式仍以理论课为主,上机实际操作课时较少,且上机课也只是进行理论知识验证,关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却很难实现。
2.4考核方式仍以试卷为主
这种考查方式只能确定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的熟悉程度和概念的理解认识,但对于实际操作却并不能完整体现,进而也无法实现创新意识体现的最终目的。
3改革教学方法,加大激励制度
老师的教学任务重点不是讲解,而应该把重点放在教案设计上,只有明确的教案设计,才能针对性进行训练,才能依据计算机程序设计知识具体应用确定教学重点。此外,老师必须建立互动课堂,只有与学生有足够的互动,才能更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课堂计算机程序设计类知识讲解[3]。特别是在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老师要依据学生潜力做合适的引导,从而刺激学生找到最佳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而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调动学生对于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学习的热情。由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同于其他专业,在毕业离校后,大都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程序项目开发,特别是在小组开发程序设计的途中,重视团队彼此的配合默契,通过互相探讨、阐述自身观点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的方式来提升小组成员之间对于程序项目开发的动力。为积极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可以适时增加一些类似讨论课题的交流活动方式来进行程序设计,并进一步提升运用[4]。对学生进行启发性问题挖掘,例如在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时,提前让学生完成课本内容预习任务,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启发性引导。比如,计算机课程中所指的对象是什么意思;类和封装又指的是什么;以现实生活为背景调查人群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认识,且要依据实际情况对信息进行登记和处理,以小组团体的形式整体提高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也为今后更深入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奠定基础。
4重视学生的实验预习和准备情况
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在进行教学实践时,由于学生缺乏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对计算机的不熟悉,容易出现慌张、不知所措的情况,进而导致计算机课程不能顺利进行。形成这种局面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并未按老师要求进行课程预习和前期知识回顾,这些无法顺利完成,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学生没有深入的感知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由于前期准备不充分,导致各种状况发生。为解决此类问题,老师必须加强自身知识能力,除此之外就是要正确认识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实际重点内容,老师还要根据自身特点进行课程设计安排,以吸引更多学生专心听讲,以完整的知识武装自己。计算机课程的专业较多,因而实验课内容也十分广泛。这就需要老师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设计并调整课程内容讲解模式。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学生在上课时对于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学习中难懂的问题[5]。避免盲目从众,还可以依据学生自我兴趣进行计算机程序设计的理论思维创新并验证实验结果。所以,老师要依据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实验方式来让学生确定自己的独特方式,学生也可以积极主动的选择可以激发创新思维的各类课程活动方式,结合自身特点进行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的项目设计,进而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兴趣学生自身的实际需求。
5通过上机试验提升综合项目的设计能力
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是一门重视实践的课程,因而上机实践是相当重要的环节。为提升学生对于课程设计的整体感知和理解,老师有必要在第一次上课时就给学生进行整体理论框架知识简述。并依据课程实际进行详略得当的说明,这样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也可以为该课程理论知识实践奠定基础。
6重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6.1对于实践中常见问题的分析解决
在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实践中,学生总会遇到各种各样自己难以解决的代码错误问题以及操作错误问题。这些问题若没有老师帮助解决,学生很难进行下一步的程序设计。计算机实践课程通常都是大课,70人左右同时进行,计算机实践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多种多样,若是只由老师单独进行辅导,实在难以解决所有问题,这也是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实践难以提升的根本原因。对此,若采取“老师为主、学生互助”的方式则可以极大提升计算机课程实践效率[6]。老师在进行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时,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必须有耐心的解决,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在指导练习时可以让周围的学生一起参与起来。比如:针对实践课程代码编程问题,老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积极鼓励学生建立讨论组,通过沟通交流相互讨论的方式,发现实践问题所在,让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提高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实践效果。老师也要从计算机程序设计实践课中总结经验,以更完善的辅助学生进行计算机程序设计。
6.2课堂知识向课外知识的纵向延伸
通过一段时间的理论知识学习,老师就可以把课程知识进行纵向延伸。学生依据课程上学到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运用在课外知识纵向延伸上。同时学生还可以与老师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这样可以极大提升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实践教学质量,也更有创新性的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兴趣[7]。
7学生要善于进行自我总结并自我评价实验结果
老师应该按照学生的实践能力制定评判标准,并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解进行基础评估,若学生自主的进行实践内容的准备、实践课题的总结和经验积累,则老师可以依据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我认知想法合理的提高分数。学生在进行计算机程序设计时,老师要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的方式为自己负责,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则可以与同学商量共同解决,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效的进行总结和知识归纳。
8考核方式优化改革
(Nuclearsystemoptimizationreform)现阶段的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通常以笔试成绩为主,重点在于考察学生的概念理解能力,这对于学生来说要求记忆的东西过多,学生并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内容的理解和实际操作设计,这也就容易出现高分低能的情况。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在试卷上并不能完整的展现。虽现在强调平时成绩,但其所占的小比例并不能改变期末成绩,期末成绩仍然是最终判断标准[8]。
8.1增强实践方面的考核优化改革
新课程改革下,要求把实践课分为几部分进行考核,并依据各个阶段的平均成绩判定实践总成绩。实践部分的分数仅占总成绩的37%。这也就要求学生必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设计风格理念,这样才能保证设计出来的程序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8.2期末考试方式优化改革
在日常考试中,通过程序设计的方式给每位学生分发不同的考试题目,学生要依据题目要求进行相关程序设计,从分析题目入手,结合代码规律,独立且完整的完成实践考试。期末成绩改用答辩的方式进行,重视学生的沟通交流以及灵活转变能力。通过这种方式提升学生的分析水平,从而增强学生运用计算机程序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9结论
总而言之,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是一门重视实践的课程。尤其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老师只做一个引导人,并通过符合学生认知习惯和规律的方式科学合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此提升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质量。所以,老师在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实践中要持续围绕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教学上的优化改革,从而提升计算机程序设计实践的教学质量。
作者:刘琴 单位:青海民族大学计算机学院
参考文献
[1]邹汪平,蔡劲松.基于能力导向的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内容相关性研究[J].梧州学院学报,2016(06):72-75.
[2]张雪松.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22):194-195.
[3]耿姝,逯柳,王树芬.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研究型教学改革与实践[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6(09):50-53.
[4]钟文峰,晏志英,胡荣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程序设计类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信息通信,2016(09):277-279.
[5]袁凤玲.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实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6(03):52-53.
[6]杨日璟,焉德军,辛慧杰.非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16(03):271-274.
关键词:Flash;教学方法;探究
Flash是由macromedia公司推出的一款优秀网页动画制作软件。Flas主要由简单的矢量图形组成,通过这些图形的变化和运动,产生动画电影的效果。Flash广泛用于创建吸引人的应用程序,它们包含丰富的视频、声音、图形和动画。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Flash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生活化,广告、电影、MTV随处可见。基于上述Flash的特点, Flash的学习对于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就显得至关重要。同时,这对他们以后的升学和就业都是很有帮助的。对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必须至少能够掌握一种应用软件。然而,中职学生其生源跨度大,基础知识薄弱,理解力不强,抽象思维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比较差。针对实践操作性较强的Flash课程,就要寻找适合中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那么,学生如何才能学好Flash?
一、利用精彩实例,激发学习兴趣
“万事开头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入门难。几乎现在所有的教材的第一章,都是安排Flash的界面介绍。然而,界面介绍最难讲,不可能通过某一个单一菜单制作完整动画,学生觉得枯燥难学,也就很难产生兴趣。所以,在Flash入门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Flas案例丰富,跳跃性强,生活性强等特点,采用案例、情境、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可以演示电视广告,或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网络实例,让学生先见到一个Flas,了解Flash的生活性、重要性及趣味性。例如,第一次上课,先播放Flash制作的MTV,使课堂气氛生动起来。接着,慢慢引出Flash界面的基本概念及功能,逐帧动画、引导动画、遮罩动画的概念和功能,等等。这样,学生在良好的气氛中,明白Flash的基本功能、一些比较简单的动画制作过程。这样,学生上课时就感到有趣了。
二、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flash是一个实践性和操作性都比较强的课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规律,我把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及关键点进行分解,贯彻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法,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理解、掌握内容,达到教学目标。不同的章节应采用不同的方法,因此整个教学过程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首先,在介绍操作界面内容章节时,采用说教法。以说教为主,演示强化为辅,学生边学边做。补间动画教学时,运用实例教学法。它不再是以教材为中心,而是以现在常见的广告案例或网络动画为中心,学生关注的重点是具体操作。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热情,而且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也提高到实践阶段。并不是传统的一味从书本上死学,而是通过真正的社会实践出真知。到逐帧、引导动画,对于中职学生,想让他们直接自行创作,一步到位,恐怕望尘莫及。这样不仅打击学生积极性,也得不偿失。所以,可以先仿照教师的方法制作动画,强化自信,等基本操作和创作环境都熟悉了之后再自行创作。比如,先选用课本上的引例,教师演示完全照着课本上的操作步骤,让学生仿照制作。当学生进一步了解了高级动画功能并熟悉了环境之后,就可以把功能进一步完善,再进行创作,例如加一些旋转、声音、效果等。遮罩动画教学时,采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因遮罩属于高级动画,学生学习时有一定难度,所以采用案例、情境、启发式教学法。首先通过情景创设吸引学生注意力,利用挖空的纸片与学生进行现场模拟遮罩效果,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明白遮罩的层次与出现的形状有着直接的关联,提醒学生注意层与层的位置,引发学生产生疑问进行思考。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状态,并能积极思维,为以后的讲解打下伏笔。然后,通过案例演示动画制作过程。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主动学、主动练为原则,通过以上几种教法,使学生始终保持能动、活跃的思维和积极的探究状态,从而达到真正手动、脑动这一目的。
三、分组教学
面对中职学生生源跨度大,知识基础参差不齐,学生的理解能力差异大这一特点,采用分组教学。分组教学就是将不同基础程度的学生平均分组,让学生既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相互学习,也可以在生活中增进师生感情,一举两得。在讲解基础知识时,基础好、理解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帮助基础相对薄弱的同学,这样不仅促进同学关系,也是一个督促学生复习的手段。分组教学也适用于项目教学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学习、设计作品方案、进行动画具体创作等,教师根据完成作品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学生在创作中学习,在学习中进行创作,逐步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与创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同时,学生也在分析比较中获得创作的思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也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经过一个动画的完整创作过程。自主式和合作式学习,对知识体系进行了重新建构。
四、教学情感
中职学生的教学,一定要有充沛的教学激情。学生理解力差,课堂气氛难免受影响,此时不但要用多种教学方法指导他们,还要用饱满的教学热情吸引他们,让他们学一门课,爱一门课。由于学生自制力差,课下一定要耐心辅导,通过课后练习,让他们完善知识体系。
根据现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生源跨度大,基础薄弱,参差不齐等情况,我们必须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学生层次,不同的教学章节,选用多种教学方法。另外,除了教学方法得当外,还要有良好的师生交流,情感沟通。这样,就为整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激发了学生对flash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龙天才.Flash CS3中文版动画制作[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
[2]黎清苗.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探索与实践[J].大众
[论文摘要]计算机技术具有发展快,更新变化快的特点,所以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在不断的变化,随之教学方法也应不断的改进,主要介绍近几年计算机专业教学方法的几点改革以及取得的成效。
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的三个基本要素。正确的教学思想必然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体现出来,科学的教学内容也只有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计算机技术具有发展快,更新变化快的特点,所以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与此对应的就要求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方法也要不断的进行改革。
过去,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是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操作为辅,考试以笔试为主,上机考试为辅。对此,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积极性差,实际操作能力低,就业时,很难适合就业单位的要求。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对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具体做法如下:
一、了解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
1.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智能水平、学习习惯、知识基础等,都是选择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因此我们在上课之前要对自己所代班级的学生进行深入了解,调查研究学生的这些特点,掌握实际情况。然后根据情况制定讲课的内容、重点和进度。这样有的放矢,因人因时而异,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2.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使大多数学生习惯于以书本为准,以教师为准,学生的主体意识薄弱,求新、求异思想欠缺。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学生自己去发展知识,而不是停留在书本或讲课内容上。任何一个问题都不是只有唯一的一种解法,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他们完全可以超过老师,我们在讲课中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体意识。
3.教师要做的工作不仅要把有关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研究学生的认识规律,即:他们是怎样接受知识的,怎样才能让他们更快更容易更有效地接受知识。只有知道了这些问题的答案才能使教学效果达到最好。学生对计算机课程普遍都存在这样的看法,就是应用软件好学,程序设计语言(如VB、ASP等)及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难学。为了消除学生的这一想法,提高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及理论性较强课程的教学效果,我们在授课时采用的是这样的做法:从具体问题入手,提出问题,通过大量例题说明讲解课程内容,然后归纳总结出几点结论,说明使用规则。这样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思想跟得上,学了就能用。每一章为学生制定一个小目标,让学生一点点的深入学习。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授课方式,学生对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及理论性较强课程的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的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二、大力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授课方法是板书+讲解。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机课程的授课,学生只能是把操作步骤一步一步的记下来,看不到操作的结果,所以接受起来有些费劲。由于现在的计算机各种软件,特别是WINDOWS下的各种软件,均以图标方式和鼠标操作为主,其操作直观、便捷,这些软件的应用与操作在黑板上是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需要使用演示设备向学生讲解,也就是说,现在计算机的许多课程,应该以:演示+操作+讲解的新的授课方法进行讲授。教学地点也应该从教室转移到现代化教室或多媒体教室,利用大屏幕投影或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直观教学。多媒体技术具有声、光、电、色等多重元素,突出信息的形象性及感染力,使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和视频信息的能力,它以形象生动的图文并茂的人机界面,改变了人们使用计算机的方式。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已成为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多媒体教学具有很多优点:1.它使得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示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极大的吸引力。2.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3.利用多媒体课堂教学可以集中教师的智慧与教学经验,使教学内容更加规范有序。4.可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优势,将授课内容上网,为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辅导。现在,我们的计算机课程均改在了现代化教室或多媒体教室。我们还大量的实施了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组织教师收集、研制和使用多媒体CAI课件,部分课程(如基础课、图形处理软件、网页制作软件等)都是以CAI教学为主,这样,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将自己实际的经验及见解放在授课中
每个人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都会积累一些自己的体会和经验,别人的经验不能代替自己的实践。在讲课中应该体现出自己的见解,这对学生是很有益处的,因为它是一般书本上所没有的,是教师通过自己实践积累的经验,很可能有一定独到之处。在长期的实践操作中,我们不断的积累了自己的经验、计算机使用及各种软件应用方面的技巧。把这些内容溶入到我们的讲课中,使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理解和深入有很大的帮助。
四、增加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以往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普遍较差,主要原因是上机实践的时间太少,而且学生不重视上机练习。计算机专业是实践能力要求很强的一个专业,针对以往学生的情况,在现在的教学中我们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一些应用软件,我们基本上都能安排每个学生每周每门课程平均上机时间数不少于2课时。在课时安排方面,实践课时与理论授课课时为5比5或6比4。实践的考核成绩同样不低于课程总成绩的50%。另外,在实践课程中,对于低年级学生,注重计算机基本概念和基础操作能力的训练,对于高年级学生,着重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能够熟练操作和应用各种专业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应用这些软件进行设计和创作。在计算机软件应用中,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十分重要,这就对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计算机实践课程主要以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为主,如在程序设计中,学生上机多数是将书上的程序作业在计算机上运行一遍,形式单调,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不能够对课程内容作深入的理解。为了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加强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除了平时安排的实践课之外,对于一些应用性很强的软件和一些编程软件,如静态网页制作软件,动画制作软件、VB、ASP等课程,我们设置了一周到两周的实训课程,在这段时间里,我们更注重增加课程设计的内容,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和兴趣爱好的不同,设计不同难度、不同内容的课题,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实训,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并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完成实训作业的同时,检验了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由于实践动手能力增强了,毕业生在就业中逐渐受到了计算机市场的欢迎。针对学生上机操作不认真的情况,我们还采用了讨论法教学,就是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上机课的一些问题,教师对于共同的问题根据情况进行解答或给学生提示让学生再去上机实践从而得出正确答案。在实施时,分组采用男女学生以及善于言谈者与不善言谈者适当的比例,来保证讨论的气氛热烈。这种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培养他们的兴趣,督促他们勤于上机实践起了很好的作用。
五、营造浓厚的计算机学术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大多数学生都知道计算机重要,但对计算机在其专业的具体应用尚不了解。因而学习起来有点茫然。所以我们在学生入学时,专门组织计算机专业介绍报告会,让学生了解社会各个行业的计算机应用和需求情况,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我们还不定期地举办全校范围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网页制作、动画制作等比赛。比赛结束后,对部分优秀学生给予奖励并颁发证书。这样,既增加学生学习计算机兴趣,我们也从中发现了一批计算机应用较好的学生,不仅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增强了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
六、考核方法的改革
以往的考核几乎都是笔试,学生学计算机如同学语文、政治一般,去背书本上的知识,对计算机课程的掌握,大多只限于理论方面,在实际应用中总是觉得难以动手。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考核方法做了改革。现在除笔试外,更加大了上机考试的分量,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考核方法分成两个部分:笔试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
笔试考核:主要对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进行考试。
实践能力考核又分成基础考核和能力考核两种:
基础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以上机作业作为考核依据。
能力考核: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实训作为考核依据,根据学生对实训课题完成的程度、设计的效果和创造能力进行评分。
此外,针对不同的年级我们还举办了校内计算机认证考试,包括基础知识、多媒体制作及软件编程三种。
经过以上的改革,计算机的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不仅使学生学到了很多知识还提高了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张萍,《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2]朱龙祥,《怎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3]赵继承,《中专计算机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初探》.
关键词 任务驱动 中等职校 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计算机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人们生活及工作的各个部分。如何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水平,使学生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是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在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学中,不能仅就课本的操作步骤一个个地演练,学生依样画瓢似地囫囵吞下这些硬灌进来的内容。这种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新性,甚至导致学生丧失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下面,笔者就对计算机专业课教学的创新方式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缺乏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没有真正的教会学生如何运用计算机。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可以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效果。“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是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采用的是“四重奏”,即:
(一)激发兴趣,引出任务。
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能促使学生迸发强烈的求知欲,使其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进步,积极探索的精神,不可抑制地朝着自己认定的目标前进。因此,教师在进行计算机专业授课时,就要引发学生对专业课的兴趣,做好问题的铺垫,让学生对他尚不能解决的问题产生好奇感、兴趣感。
(二)分析任务,提出问题。
当教师将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后,教师不要急于给出操作的详细步骤,因为在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学中,很多操作任务的完成,方法并不是唯一的。因此,应该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逐步认识问题的关键,提出自己的疑问,亲历整个知识的获得过程。这个时候课堂的气氛是最活跃的。
(三)展开讨论,完成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 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要注意观察、发现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多给学生以帮助和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去完成任务。
在此过程中,如遇到较为复杂的任务时,教师可以将任务划分为若干个子任务来完成。这样既可逐步完成知识点的递增,又能避免过多的知识使学生产生厌倦或无力感。
(四)总结规律,突出重点。
这是一个画龙点睛的过程。“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是将新知识分解到一些任务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整体性,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还是零散的。在一节课或一个课题之后,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边学边做的情况,总结规律和技巧,将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建立起与已学知识间的联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的知识建构。
(五)展示交流,表扬激励。
在总结过程中一定要突出完成教学任务的重点,教师可采取点评学生作业或由学生讨论集体总结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来进行。
三、使用“任务驱动法”应注意的问题
1、任务驱动法虽然有很多优点,但也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对于操作技能要求较高的课程的学习,如《机械制图AutoCAD》、《网页制作》等,采用任务驱动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对于理论性较强,如《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基础》等,则不宜采用。
2、在使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之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状况,并积累大量素材,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为设计任务所用。
3、任务的设置也是很有技巧性的,是需要下功夫的。一个好的任务可以恰到好处地引入新知识、新概念,不好的任务只会画蛇添足,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
4、任务驱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建构新知识、新方法,不能完成任务就了事。任务完成后,还要使用讲授法或其他方法,把引入的知识明确强调出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职业中学计算机教学中,任务驱动法教学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运用任务驱动法,有利于改变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进而培养善于钻研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参考文献:
[1]李翠白,李芒.基于计算机的教学设计“任务驱动”学习方法.中国电化教育,2001 (12):9-121.
[2]胡晓红.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研究.首都师范大学, 2005.
[3]吴小娟.谈谈“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职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职业,20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