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雕刻艺术设计专业

雕刻艺术设计专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雕刻艺术设计专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雕刻艺术设计专业

雕刻艺术设计专业范文第1篇

(一)课程性质

《公共艺术(2)装饰雕塑》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包括城市标志性雕塑(圆雕)、园林景观雕塑(圆雕)、建筑装饰雕塑(浮雕)室内装饰雕塑(浮雕、小件雕塑饰品)等几个方面。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实践性,是景观设计及相关专业学生所应该了解掌握的专业技能。

该课程可培养学生立体思维能力、空间造型能力、空间布局能力,深化学生在设计领域对立体空间的布局的理解和掌握,引导学生利用效果图表现形式进入环境、景观设计领域,由此提高职业素质的培养,为环境艺术设计打下牢固、扎实的设计基础,丰富环境艺术设计理念。欲达到以上教学目的就必须和国际接轨,以“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树立具有设计、制作、展示为一体的先进教学理念,而该课程的设立便是对以上方面所进行的积极探索。

(二)教改思路

1.建立“工作室制”教学方式,以装饰雕塑的实训、实践为主,理论引导为辅的教学方式。

2.“工作室制”以认识材料的不同艺术效果,并采取命题设计的教学法开展教学任务。

3.拟定“工作室制”的教学管理体制,与国际艺术院校和国内先进的兄弟院校接轨。

4.引导学生把装饰雕塑的设计理念融入到环境、景观领域,提高其设计素养。

二、教改课程实施目标

“工作室制”是为更好地深入学习环境艺术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本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的选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立体思维能力、空间造型能力、空间布局能力。不同装饰技法,装饰雕塑是通过一个不同的表现方法和对不同材料的运用,引导学生通过效果图表现形式进入环境、景观设计领域空间的过程,促进学生在设计领域对立体空间的布局的正确理解和掌握,提高职业素质的培养,为环境艺术设计打下牢固、扎实的设计基础,丰富环境艺术设计理念。同时也为今后就业选择提供更多的了就业机会。

[知识目标]

(1)正确理解装饰雕塑的作用、功能、特点、材料,以及掌握装饰雕塑相关表现技法;

(2)制作流程的系统知识,初步具备室内装饰设计员(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所要求的“具备空间造型知识、电脑效果图方法”的职业标准;

(3)了解不同材料的表现技法。

[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所掌握的装饰雕塑相关表现技法的知识:

(2)用不同材料的艺术表现形式,独立完成从平面到立体的制作过程;

(3)能够独立构思、创作。

[素质目标]

(1)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和训练,做到眼、脑、手的协调一致,使装饰雕塑的表现真正成为立体形象思维、艺术设计构思与表现的最直接的工具。

(2)要求对装饰雕塑理论和实际应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中,了解公共艺术在环境艺术中的作用,扩大知识面,提高艺术审美能力,从而更好的为艺术设计服务。

(3)具备一定的专业审美意识和创新意识;具有团队协作的职业精神和工作方法;正确理解公共艺术在环境艺术中的作用,扩大知识面,提高艺术审美能力,从而更好地为艺术设计服务。

(4)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能准确讲解、表述图纸内容,初步具备室内装饰设计员(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所要求的“能够为用户讲解设计方案”的职业标准。

三、改革课程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四、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教学内容建议:围绕实际工程项目的具体操作方法、以实际工作流程为依托进行教学(比如:引进城市景观项目或室内装饰小品实战训练),教学方法建议:以实训为主、理论为辅的教学方法突出课程(装饰雕塑)的实践意义。

(二)教学评价

通过对各教学环节中知识点的分析、实训与总结,以及观察、启发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从平面到立体操作实际项目的能力,通过教师作业点评和对作业完成的认真程度分析和总结,同时可开展小型的作品汇报展来吸收专业人士的宝贵意见。

考核方法:课程作业、步骤与技法的掌握应用程度。

成绩构成:符合课题技法训练要求80分+创意分20分。

成绩评定:期评成绩=平时成绩(30%)+学习态度(10%)+课程作业成绩(60%)。

(三)选择当代优秀教材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教学参考书:中外雕塑相关网站装饰雕塑资料、PPT课件。

2.教学设备、实验(训)室利用:多媒体设备、模型工作室。

3.校外实训(习)基地利用等方面:课余时间考察校外实训基地,雕塑工厂;考察雕塑实际项目的操作方法与流程。

4.实训指导手册:编写《装饰雕塑艺术案例分析实训指导书》,明确技能考核内容和要求。

(五)其它说明

本课程教学主要要求学生理解装饰雕塑的制作流程和材料的类别、功能、特点,以及掌握装饰雕塑相关表现技法、制作流程的系统知识,并且要求学生在掌握本课程的同时,要思考如何很好的运用到社会实践项目当中去。

五、教学项目设计

项目1:景观装饰雕塑效果图设计练习(16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命题构思、草图、手绘效果图、电脑出图(利用设计软件)模型制作

工作任务

1.虚拟雕塑项目命题设计方案:要求构思巧妙新颖(4课时)、设计1-2件草图(版面不限)设计说明100字以内。

2.电脑制图(12课时)效果图要求彩色打印(A4版面)一张并装裱。要按照正确的工作流程完成作业。

活动设计

根据命题实施“从平面到立体”的训练,使学生了解实际项目操作中装饰雕塑功能与作用,以及操作的基本流程:

1.虚拟环境空间设计项目:为学生下达命题设计任务(例如;校园景观雕塑设计)、按草图的方式体现,(即时辅导、讲评)。学生自己要介绍构思意图(如;寓意、选用的材料等),鼓励学生的自我语言表达能力。

2.虚拟项目效果图实训:根据雕塑环境平面图、立面图以及相关实际尺度,通过雕塑设计草稿进行电脑彩绘效果图设计制作(教师即时辅导、讲评)。重点强调效果图版面设计的效果是否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相关知识

素描基础、浮雕、圆雕、现代装置雕塑、电脑制图软件。

课后练习与任务

1.单体小品练习(以景观小品为主)

2.设计雕塑方案并绘制效果图。

项目2:装饰雕塑模型制作练习(16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运用各种雕塑材料训练,掌握不同材质的特性、表现力。方法与技巧。

工作任务

1.要求把效果图的设计方案用立体造型方式体现(12课时)。

2.项目流程要正确,表现技法熟练并突出表达设计意图的模型(20-30公分大小、材料不限)。

活动设计

提供城市景观空间,如广场、社区、校区景观雕塑等,使学生完成从平面到立体的设计流程训练,强化学生技能,重点强调创意、规范雕塑设计流程及效果图技法的表现(4课时)。

1.优秀作品欣赏

(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2.效果图绘制实训(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3.课程总结;对本课程的学习情况与学生互动了解感受。

相关知识

美术基础、立体造型能力、雕塑制作步骤。

课后练习与任务

1.单体小品练习(以景观小品为主)。

2.构思草图练习

项目3:综合材料的运用和后期作品效果处理(16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材料的特性、表现力及雕塑制作的步骤、程序,方法与技巧。最终能根据不同的要求,制做不同目的构思的作品效果。

工作任务

要求掌握不同材料的应用(比如;金属、石材、木材、或综合材料),完成作品后期的艺术效处理(12课时)。

活动设计

带学生去户外参观材料市场,搜集材料图片素材,以动手能力训练为主导,强调技法的同时,更强调设计的重要性,用实材表现设计方案(4课时)。

1.拍摄、收集材料照片(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2.效果图绘制、模型制作实训(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3.课程总结;对本课程的学习情况与学生互动了解感受。

相关知识

美术基础、立体造型能力、雕塑制作步骤。

课程总结

1.优秀作品欣赏(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2.雕塑效果图绘制实训(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3.雕塑模型制作实训(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4.对本课程环节的学习与学生互动了解感受。

课后练习与任务

雕刻艺术设计专业范文第2篇

传统的青田石雕艺术和现代艺术设计的结合,指的是一种良性结合,并不是创作时规行矩步的套着传统的青田石雕原有的元素一味的追求现代的设计感和时尚感;也不是天马行空的个性创作,而忘却了本土化和民族化的因素等,那样对于“传承”来说没有多大意义,都是不可取的。我们要辩证的看待,不能循规蹈矩的遵守“拿来主义”,也不能完全否定。所谓良性的结合,就是对传统的青田石雕原有的元素取其精华,和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可取之处进行两者良性嫁接的过程。对于青田石雕原有的元素来说,有些元素已经淘汰于现在的可取范畴,或者已经不能为“我”所用了,再或者没有任何精神和文化内涵的东西在里面了,那么就应该舍弃。而对于一些本身就带有某种文化内涵和精神或是蕴含着某些历史意义的元素,就应该保留或者不能进行再设计,要是改变了它原有的形式,从某种角度分析,就失去了它本身的价值和意义了。就像地域文化一样,要是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刻意的改变或者刻意包容其他外来文化的渗入且任其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么原来的地域文化就会成为过去式,接受的只能是一种新的地域文化的诞生。考虑这些元素的时候,也绝对反对“达达主义”形式的出现。不过那也只是一小部分,绝大多数传统的元素都是可以再设计的,它们还存在着很大的“升华”空间,是可以接受设计师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夸张的再创造的。当然,再设计的一切元素都要有利于社会文明的进步,不然无论形式上多么迎合大众心理,也体现不了它存在的正面价值和意义,这显然是不可取的。所以,我们应该科学辩证地将传统的青田石雕原有的元素与现代艺术设计良性的结合起来,这才是青田石雕艺术未来发展的方向。青田石雕艺术经过这千百年的历程以来,通过上个世纪青田华侨的努力,青田石雕已经悄然往国际化路线发展,为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那么只有将传统的青田石雕艺术和现代艺术设计优化嫁接、完美结合,让青田石雕艺术更好地为现代人所接受,才能在国际化道路上稳住地位,才能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

内容与形式的创新

既然是创新,那么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应有焕然一新的一面,形式依赖于内容,又随内容的变化而变化。青田石雕艺术在创新道路的过程中,在内容和形式上大胆的创新设计,对青田石雕的创新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内容和形式上与现代艺术设计相结合,并不是有形的模仿现代雕塑设计的表现形式,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这里形式中的内容自然包括了学术范畴中的“题材”,范围缩小了看,就包括了在题材上进行现代化且具设计理念的突破和扩展。所为在形式中的内容上设计创新,例如,雕刻中的线条纹样,可以对原有的传统线条纹样进行取舍与现代几何图形、创意图形等相结合,或再考虑艺术设计中的平面构成等因素,若石头本身具有丰富色彩或可考虑色彩构成的关系,立体形态上或可考虑透视,平面范围内或考虑空间的矛盾,排版上可按规律排列或随机组合,表现形式上可以抽象或具象,写实或写意,也可蕴含着某种含义、寄托着某种情感或为了在装饰中刻意追求趣味感而有意创造,只要完美结合,不孤立两者的特色,使其互相融合,形成新的线条纹样,这就是线条纹样的创新。再所谓内容中的形式上设计创新,缩小范围分析,例如,在创作最初的雕刻题材效果表现的形式当中,可以将原来传统的纯手绘的形式和现代艺术设计中的设计软件相结合,将艺术家的所思所想在现代计算机中表现出来,方便快捷的绘制出效果图,或可根据计算机中的效果图,进行再设计再创新,这样既可节省资源又可大大发挥艺术家的创造力,如此一来形成了雕刻题材效果表现的新形式。等等如此推陈出新,“以点生线,以线生面”,不断地设计出符合当前的新内容、新形式,不断的探索传统青田石雕艺术和现代艺术设计的融合点,才更有利于青田石雕艺术在创新道路上体现其无穷的生命力。

创新离不开新血液

我们暂且把传统青田石雕艺术和现代艺术设计的结合归属到传统工艺与艺术设计的集合的范畴中,包含了传统的精华又带有时代前沿的元素,由此,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对于艺术家来说无论是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审美情趣、创作能力还是设计天赋等等,都有很高的要求。然而,部分老一辈青田石雕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固定思维方式、创作模式和表现风格,对于这类艺术家要想适应青田石雕的创新发展,则面临着严峻的新挑战。当现有的资源不能满足发展的现状时,我们就需要输入新的“血液”,来填补发展的空缺。观望现状,现有从事青田石雕方面工作的人员就有两万多人,而这两万多人当中受过高等文化教育的很少,再这基础之上曾在高等院校学习艺术设计专业的,则少之又少。如此看来,青田石雕艺术要想在创新的道路发展的顺利,就必须改变现状,鼓励年轻且文化水平不高的青田石雕艺术家积极提高文化底蕴;鼓励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且有雕刻创作天赋的学生加入到青田石雕的队伍中来,鼓励现代学院派的设计元素融入到传统青田石雕艺术中来;鼓励外来高文化高素养的年轻艺术家参与到青田石雕的创新发展中来;积极倡导新时代的“血液”给青田石雕界带来生机和活力,使青田石雕界在新一代人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百花齐放、百花争鸣,将青田石雕艺术推向新的鼎盛,创造新的辉煌。

雕刻艺术设计专业范文第3篇

见到周百均时,从外形上看,不敢相信他今年已经59周岁了。身为上海象牙雕刻界的领军人物,他看似严肃的外表下并没有身为“大师”的距离感。

1973年,周百均因为学习成绩出色,被学校推荐到上海工艺美术学校象牙雕刻专业。从18岁开始学习象牙雕刻,转眼已经在这个行业待了41年。

那时候,大家都是分配什么,就好好做什么,周百均也是如此。虽然在加入工艺美术学校之前,他对这一行可谓一窍不通,但在校期间,他发挥了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加上不错的领悟能力,成绩一直是中等偏上。毕业后,周百均被分配到玉雕厂工作,接下来几年的实践令他的雕刻技艺更加成熟、扎实。26岁时,周百均凭借作品《精卫填海》一举夺得首届全国象牙雕评比第一名,就此成为行业中年轻人里技术出众的代表。

在创作《精卫填海》的过程中,从最初的构思到最后的出品,周百均也历经了非常艰难的过程。早期构想时,总觉得想出来的东西不太满意。那段时间,他体会到什么叫寝食难安――“吃也没胃口,睡也睡不好,脑子里一直在想这个作品。”经历了长时间的纠结之后,突然某个瞬间,灵光从脑海中闪过,头脑中千丝万缕的想法变成了一个具化的灵感。周百均连设计稿都没画,直接就着象牙刻了起来。“因为第一次做这么大的作品,刻画这么复杂的人物,内心既兴奋又紧张。没画稿纸并不是盲目自信,而是基于平时功底的积累,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周百均如是说。在制作完工前的36小时,为了加油冲刺,他都没有合过一下眼睛,最终完成了这件令许多行家都惊艳的作品。

鼓励年轻人畅所欲言

上世纪九十年代,因为国际上禁止象牙交易,象牙雕刻艺术曾经中止过一段时间,所以老凤祥库存下来的象牙原料愈发显得珍贵。2006年,老凤祥基于对文化传承的重视,重新建立了象牙雕刻的队伍,请周百均作为领头人。不到十年时间,团队从只有几个老工艺师,发展到二十多人,其中大部分是年轻人。团队代表的是上海象牙雕刻技艺的最高水平,在国内也是数一数二的。

十几个年轻学生中,最小的只有二十一二岁,大的也不过三十岁出头。这些年轻人在周百均眼里,真的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在车间里指导技术时,周百均能清楚说出每个人来这儿几年了,看一眼作品,就能指出作品的不足之处,了解每个学生的长处和短处。

无论是哪个学生,周百均都要求设计、制作“两手抓”。“现在院校里没有象牙雕刻专业,学生们多是艺术设计、首饰制作等相关专业出身,所以我们老凤祥立足于他们原本的基础,培养他们在象牙雕刻方面的技艺,希望他们能精通作品的每个重要环节。”

雕刻艺术设计专业范文第4篇

德国的包豪斯设计学院创导的艺术设计与手工艺能力结合的现代设计教育学院,它的办学理念:认为创作能力只能启发、引导,而技术知识则可以传授的意念,把教学、研究、实践一体化融入现代设计教育模式,以创造美观兼实用的作品的能力,才能使艺术与技术完美统一。包豪斯的造型学院的公共空间艺术专业,主张创意能力,突出材质和色彩,采用不对称的构图法灵活多样、造型简洁。在教学中始终贯穿着这种理念。在包豪斯的设计理念中,雕塑就是建筑的一部分。一方面是创作材料、工具的使用,后者是专注于使学生领会如何观察并对其作品进行整合能力的运用,对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创意思维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趋向

古代人类进行创造活动时,根据生活的需要及经验,具备一定的周密构想去实施计划来完成设计制作。随着人类不断的创造活动设计,从最初的制造工具和生活必需品开始,迄今设计包括的范围及用途广泛,已从使用发展为鉴赏价值,现代艺术设计已成为当今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向。

从古人美学观念的角度,先哲提出文质相称。文是文华,质是质朴,它们代表了形式与内容、现象与本质、后天与先天的相互关系。并用合度而完美的形式,再艺术地创造表现出来。而西方传统多为细腻、洁白的大理石,非洲多为木料雕刻,都显示材料的质地美,这种材料质地上自然的色彩美是材料的本质美,它神秘、深邃、融合着人的淡定坦然,给人一种其境身临的感悟。在非洲木雕和印第安木雕中,有许多着色的用软木做成的雕刻,表面毛糙,经常涂染色彩。一般白色、黑色和红褐色三种,大型雕刻常用其他材料作镶嵌物。如玻璃、金属、贝壳、玉、珠等。印第安木雕中圆柱式着色木雕(图腾柱),在人、鸟、兽的柱子上,有大量的几何图案装饰,这与他们的民族宗教图腾崇拜紧密相关。

非洲的传统工艺品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渗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尤其是十八、十九世纪非洲受到殖民文化较大的影响,产生了不少土洋结合的工艺品,无论在装饰豪华的工艺品商店里,还是简陋的自由市场的地摊上,都具有浓重的非洲特点。如肯尼亚的红木雕刻、动物造型,娴熟的雕刻技艺在人与自然的亲和力下,栩栩如生、目不暇接、美轮美奂。

当代艺术除了要有较好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有良好的专业素养、敏锐的视觉意识和高品位的审美情趣。更重要的是掌握一定的视觉表现形式规律。包豪斯学院建立的宗旨就是把建筑与雕塑、绘画等现代艺术综合成为新的教育模式,通过教育的量化过程,成为当代艺术物象意念的典范。

对现代建筑有深远影响的加波(Naum Gabo),制订了彻底立体主义和结构主义的原则并细化成为包豪斯的教学过程。他要创造一个空间立在――图案样式――一种图案所传递的流线性的冥想的感觉。这种想法同样在许多建筑师的创作灵感中出现。

艺术的要素有基本的运动节奏――即对真空认知的基本形态――创造一种关于时空充满生命力的形象――结构主义的目标。

运用立体主义时期视觉艺术的空间理念,创造几何化的节奏、韵律、对比的建筑立面和空间,组成他的建筑语言的交响诗,与自然进行对话。

二、意象形体空间的表现与环境

人的创意思维能力随着时间环境而变化,人对材料的认识越深,掌握的技术手段越丰富,各种成形的手段的综合运用便会自然产生。通过各种技术表现以产生不同的表现效果,是当代艺术的特征。

而后人们对材料的熟悉程度之加深,造型趣味和能力的提高,自然会发现并利用扭曲这一有趣的成形手段,使之对材料进行挤压、拉升、扭转等表现,根据材料的可塑性加以调整形体,从而产生形体的不同效果。在形体的圆弧线和流动交互的线面关系中隐含有某钟不确定因素,这种因素如能与有较强空间感的造型结合成为一种艺术趣味的愉悦。

我们倡导环境意识思维培养,环境是雕塑的辅助体系,即环境是形体空间的构成部分,如半抽象的形态适合创造一种虚幻的抽象意境,环境意识的培养是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相互依存、融合的关系。

对形体与空间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在形象上有了完整的印象,才能从硬质材料体量概念上进行的取舍。

意象空间形式是对空间的感悟。它是在不增加形体对空间的实际占有的基础上,用形体的动势、体面变化、透穿、指向性来扩大形体的空间感。它是通过一定的空间度量提示和方向提示,调动观众的视觉空间经验来取得的。形体意象空间的创造,是一种高层次的艺术创造,能反映出作者的空间悟性与艺术修养。

意象空间形式可分为动势空间、体面空间意象、通透空间意象、指向性空间意象等形式。

艺术空间大师亨利・摩尔的作品主张形体空间在雕塑中巧用凹弧面与虚空间形象,凹弧面的对比使物象能产生坚硬的转折线,并在光的显现下能起到界定体积交界的作用,给人以超越实体界定的空间联想。

亨利・摩尔的雕塑、木雕作品通过对外壁的穿透表现出来,在形的塑造上多出了一个负形造型使内部与外部空间穿透流动,把观者的视觉从外部引入形体内部,同时由于内部形体受光较弱并产生投影,加强了形体层之间的色度变化,更使物象产生强烈的空间感,超越了一段同等体量的木料所给人的空间占有印象。

运用透空的表现来借用环境空间,对物体作穿透处理使透洞把光线、环境景物引入物象内,起到对环境空间的借用,其原理类似建筑艺术中的借景。中国传统建筑物中常用的花窗、西方现代建筑艺术中的落地窗、景观电梯等,都是为环境空间扩大意象空间而设计。

在物象头部形体上透空,增强了空间感与情趣,对透空的运用,必须在符合造型表现意念和增强造型完整的情况下进行。从而使透的负形与整体造型在形式上一致。

题材风格的造型需要与设置地域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周边景物相吻合。现代装饰雕塑、木雕设计成为环境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相对于室外环境,室内环境是围合性的空间,室内空间是根据人的需要围合起来的容体积。室内环境由于受使用功能的限制划分为主次空间,室内装饰木雕与雕塑在特定的空间环境中的作用强于室外,根据特定需要对室内格式辅之以光照,比室外雕塑方便。因此,不同的功能的室内雕塑、木雕设计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及相对的表现特性。

环境决定了对视觉审美功能的要求,诸如距离、大小、材料、造型样式,作品主题等等,标识时代价值取向;彰显社会进步风貌;聚焦公共空间视点;点化城市环境人文脉络。

中国的传统艺术与民间艺术中吸收了负形艺术这一概念,已运用于艺术表现中,无论是一个透空的洞,还是实体交错形成的负形,都成了雕塑中密不可分的形象。因此,有意识地在创意中加强负形造型,有助于烘托物象和影像效果,使作品表达更丰富。

现代装饰木雕是意象创意设计与手工艺、现代科技高度结合的产物,形成的是功能、造型、材料、工艺、结构系统的一个整体。技艺是材料与工艺技术的结合,应培养材料科学与工艺技术兴趣的能力。装饰木雕雕刻技艺自身有特殊的语言表现力,雕塑家通过雕刻来表现情趣与形体感。特别是因从外向内凿击雕刻而产生的集聚力,材料的凿击、打磨后留下的特殊肌理表面质感,都是雕刻这一形式带来的特有的美感与表现力,而这种表现力则无法用其他的成形技术来获取。由于木材料是受大众喜爱的自然材料,而且各有其独特的质感,这便为雕刻艺术在工艺美术、装饰艺术与设计等领域的广泛使用奠定了基础。

雕刻艺术设计专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展板设计;实景实体实作;三维立体;重点装饰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5-0174-01

一、毕业设计创作模式改革需求

为了培养出更多地满足市场需要的、受用人单位欢迎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对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方向)毕业设计环节进行了改革与调整,经过几年的实践,初步形成了从“展板上的虚拟空间”形式到“实景中的实体空间”的“实景实体实作”创作模式,完成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的转型。

二、传统毕业设计――“展板上的虚拟空间”

多数的高职环艺毕业设计课题通常由老师命题,以模拟课题训练为主。老师首先进行理论讲解,布置毕业设计要求,随后学生自行完成。学生普遍没有压力,缺乏有关技术知识的培养,不能从装饰材料、施工工艺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来寻求解决方案,没有参入项目的真实感受。学生对怎样与客户沟通、图纸与施工的关系、材料与施工工艺等都没有切实直观的认识。造成的结果一方面大量的用人单位对实践工作能力强、专业过硬的人才一将难求;另一方面,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及操作技能薄弱,导致就业形势严峻。解决的途径是从市场需要出发,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毕业设计是综合能力运用表现的有效方法,是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的体现,学生动手与设计创新能力的考核。

在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前,充分利用毕业设计这个综合教学环节整合所学课程内容,强化综合训练,所以我们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思考创新,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打下基础,探索出符合我们教学状况的模式:实景实体实作的三维立体创作模式。

三、创新毕业设计――“实景中的实体空间”

与常规的高职院校环艺专业采用设计展板展出的方式不同,以学校展厅环境为毕业设计展示空间,进行“展示化”、“实景化”、“实体化”、“实作化”的呈现。

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的毕业设计方案完成了三维立体形式, 突破传统展板、文本等二维平面展示形式。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学院实训室的设备,比如平板雕刻机、激光雕刻机、UV平板喷绘机等仪器,帮助学生打开了创作思路,同时也为学生作品制作提供了更丰富的表现手段。学生变成了在“工地”――展厅、实训室、工作室、材料市场等完成他们的设计任务。

学院展厅由原有单一的展览功能,转化为一个综合的实训基地。学校成为理实一体的大基地,教师成为实训的引导者。在毕业展这个平台,很好地实现了“教室与设计室合一、教师与项目负责人合一、学生与设计人员合一、理论知识运用与动手实践合一”的“四合一”的教学模式。以“装饰设计”为主题,“装饰效果”为目的,注重视觉“装饰化”,强调新奇的概念,寻找不同切入点和新颖表现形式,呈现出前卫、多元化的特质。

学生首先完成虚拟空间的整体设计方案,选取最具精华,最具表现力的区域,进行实体呈现,打造局部展示空间。由于展示区域变小,则展示效果需增强,装饰重点需突出,这是对学生创作过程中提出的要求。

尝试证明了改革效果是成功的。学生作品创意独特,制作精良,强化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开始逐渐变得有扎实的动手能力,大胆地利用多种材料、材质,研究性、探索性地设计,将学生潜能发挥到极致。制作过程中,也使学院的实训设备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

四、实景实体实作创作模式研究成果

(一)强调“综合跨界设计”,增强视觉展示效果

“跨界设计”适应于当今多元的设计风格,学生在毕业创作中应该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而不是对专业门类狭隘、机械地理解。环艺方向学生应该强化对二维的形式感分析,以此强化空间设计中的视觉效果和文化内涵。在毕业设计创作指导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二维的平面设计意识,有意识地加强平面版面的布局、结构、色彩、内容等的分析,增强毕业设计展示的视觉效果,强化展示的整体效果。

(二)“艺术与技术并举”、“创意与实用并举”

在设计过程中获得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求,如灵感的获得、造型的表达、色彩的提取、材质的选择、结构表现、施工工艺技法的掌握等等,更加强调设计类学生对于设计过程的体验、沟通、创意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从创意、形式、材料到制作,能够将作品的内涵完整的展现,将艺术和技术相结合,审美创意和实用实际相融合,这样的艺术才能符合市场需求,培养的学生才能满足职场的需要,并能真正切实的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