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艺术活动课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学教学中要明确几个不等式:教师讲明白≠学生听明白,教是为了学,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听懂≠会≠解答正确,听懂有时是浮在面上的,是形式的了解,还须经过整理、加工、反思,发现不会的地方;掌握≠会应用,会应用往往是学习达到一定境界的飞跃. 学生自己经历过、体验过印象才深刻.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 在数学活动课中,学生的情感、心理都处于积极状态,许多学生都显示了他们的聪明智慧,就是被认为成绩差的学生也会激发极大的热情和兴趣. 他们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合作交流,观察分析,归纳概括,联想创新.
数学活动课具有趣味性、自主性、实践性、综合性、多样性、创新性等特点. 数学活动课的类型较多,如故事活动课、游戏活动课、实践操作课、数学阅读课等. 无论是开展哪种类型的活动课,都需要结合其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受到思想、知识和方法上的熏陶和教育,以达到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动手动脑、增长才干、发挥志趣和特长、丰富精神生活、增进身心健康、促使思维发展和提升综合素质之目的.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数学原理的教学大多采取直接给出,忽略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和来龙去脉. “过程与方法”在《数学课程标准》中作为三维目标的教学目标之一被明确提出来. 数学学习的过程不只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个过程应当是富有个性、能体现多样化学习需求的主动建构的过程. 过程展现的是数学探究的过程与探究的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活动,可以让学生亲眼目睹熟悉的过程形象生动的一面,亲自体验如何“做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并能从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促进数学的学习.
例如,学习“因式分解”时,根据学生出现错误的类型,发挥班级“数学诊所”的作用,让“数学诊所”的“医生”对各种“病情”进行“诊断”和“医治”,并根据学生“诊治”情况,给他们晋升职务,如“主治医师”“副主治医师”“主任医师”等. 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而且了解了卫生医疗行业的职称常识. 其实“数学诊所”在数学学习和数学活动中常常发挥积极作用. “日历中的数学”“莫比乌斯带”等数学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学生领略到数学学习的快乐,而且让学生领悟到,平时生活中其实包含着许多数学道理.
不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对一个章节、一个单元不能构架出系统的知识结构,难以真正理解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与运用.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满足对知识的讲解与掌握,还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大量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与同伴交流、反思等活动中,增加感性认识、合情推理的意识,逐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教材是课程专家、教学专家和一线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教师教学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师和学生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同一内容或一个知识点可借鉴不同版本的教材,并进行融合,以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要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 如学习乘方时,设计这样的问题:
(1) 你能量出数学教材中一张纸的厚度吗?
(2) 可测量10张或100张纸的厚度,从而得出1张纸的厚度约为0.1 mm.
对于这样的问题的解决,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也可结合学生身边的素材作为数学活动课堂的内容,如“不爬上旗杆能测出旗杆高吗?”等等.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华裔科学家朱棣文曾说过,中国的学校过于强调学生的书本知识和书面应试能力,而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则做得不足. 因此,数学教师要把握好教材,精心设计有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认真观察,大胆想象,细心归纳,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勇于创新.
七巧板是一种拼版玩具,运动变化着的七巧板中蕴含着深厚的数学知识. 传统的课程教学中,处理的方法往往是老师简单地介绍一下,或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欣赏几幅图案. 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就应该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剪一剪、摆一摆、拼一拼. 还可以结合勾股定理的学习,让学生制作出五巧板,并利用五巧板验证勾股定理. 在做中发现问题,在做中学会思考. 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提出问题,才会试着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从这个层面讲,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还应该注意一个不等式:开展活动≠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必须开展活动,但数学活动只是探究学习的一种方式. 数学学习应该是多种学习方式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是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活动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的“融合”,促进数学活动课程教学方式的变革,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活动课程的课堂教学效益。
1.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内容的整合。现代教育技术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境,针对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相遇应用题》时,多媒体演示:一辆小车和一辆大卡车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甲乙两地相距600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70千米,大卡车每小时行50千米,几小时相遇?在教学中教者用动画演示了两辆车的行走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通过线段图的变化,展示了两辆车的行走过程,既形象又具体。让学生进入情感领域,激发起学生的强烈兴趣,再揭示主题,使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
2.信息技术与教师教学方式的整合。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软件)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一定的学习方式获得的。数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一环,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勇于创新的主体意识。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观点讲给其他同学听,让他们进行评判,加强学生间的交流,让他们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如复习“数的整除”时,在电脑屏幕中有这样一道题:在自然数1―20中,质数有( )个,合数有( )个,奇数有( )个,偶数有( )个。先让中下生回答,屏幕上同时出现他们的答案,并让他们说出理由,其他同学则边听边想,准备点评。在中下生点评时,前面回答的同学有奖,及时在屏幕上纠正。这样既使中下生积极参与,能力得到了培养,又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帮互学,体现了互助的精神。接着,屏幕上再出示:( )既是( )数又是( )数。先让中等生说,再让中下生说,点评可先让优等生评,再让要求点评的其他同学评,这样中上等生带动了中下生,创设了合作氛围。此时中下生说错或评错能得到纠正,当他们说理或点评正确,得到肯定时,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从而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3.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工具的整合。计算机网络具有信息量大、动态感强和交互便捷的优势。当师生交互、生生交互时,计算机便成了学生的学习工具,既不受人数、时间、距离的限制,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相比的。当然,这需要教师在课前结合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开发一些网络课件用于教学。
例如,在一年级学生应用“分类”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时,教师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设计一个虚拟商店的一角,有很多货物需要放上货架,让学生操作计算机进行商品分类摆放。这样的学习形式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很自然地被调动起来,会很投入地进入售货员这一角色并进行主动操作。物品摆放好后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选择任一学生的作品进行演示,请其他同学评说,该生也可以再进行修改。同学之间相互评说、互帮互助,直到自己感觉满意为止,使得学生在主动操作中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对分类的理解更深刻了。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整合的交互关系
1.使用计算机应从数学学科的需求角度出发,而不是为了体现“时尚”而使用计算机。要强调教师的心理学、教育技术学和学科教学基础;要在充分了解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使用计算机,发挥计算机的长处;要考虑它的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效果不明显的就干脆不用或少用。所以,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有效整合,关键还是注意教学内容的设计、环节展开的形式、手段及操作等方面的科学性和实施评价的客观性。
深圳市龙岗区福安学校六年级 郑薇
今天,我读了由方卫平教授选评的《站成一棵树》中林清玄的《梅香》一文。我有了很深的感触。
文章不长,但是寓意很强。一位富人,在赏梅花。那是冬日的早晨,梅花十分美丽。突然,门外传来敲门的声音,一个乞丐问道:“先生,行行好,可不可以给我一点东西吃?”富人端来了一碗饭菜,乞丐说:“先生,您家里的梅花,真是非常芳香啊!”说完,他就走了。富人呆立着,很震惊。他想,穷人也会赏梅花吗?为什么自己从来没有闻过梅花的芳香呢?于是,他小心翼翼的,以庄严的心情,生怕惊动梅花似的去品梅花的芳香,他哭了,为了自己第一次闻到了梅花的芳香。
是的,谁说乞丐不能赏梅花,乞丐也能闻到梅花的香气!好的物质条件不一定能使人成为有品味的人,而坏的物质条件也不会遮蔽人精神的清明,一个人没有钱是值得同情的,可是,我认为,一个人一生都闻不到梅花的香气更加值得悲悯。物质不能代表什么,可是精神却可以让人如置仙境。
这让我想到了我的一个曾经的好朋友,她家里很有钱。她,也很物质化。有一次,我们谈心,她告诉我:“我觉得我太物质化了,可是却改变不了。”我说:“跟我来。”带她去了一种盛开着一片片紫色小花的地方,我让她蹲下,说:“你闻一闻,这片花的味道。”“闻不出”她说。我又让她闻一朵花。她先闻了后说:“好臭。”我说:“你现在再仔细的闻。”她又闭上眼,说:“我再闻。”她细细品了一番。“好香啊!”她忽然说。我淡淡地笑了一下,说:“从今以后,你对事物就要像这样品,就可以精神化了。”
我回想起这件事,就告诉自己,精神是支柱,物质是外衣,再华丽的外衣,没有支柱也是无用的。
很少有人能回观自我,品赏自己心灵的梅香,大部分人空过一生,也没有体会到隐藏在心灵内部极幽微,但极清澈的自性的芳香。
梅花的芬芳,是自然的一种语言。如果我们用心去倾听,就能听懂这些语言,就能与自然展开诗意的对话,用心倾听自然,我们会发现,自然也在默默等待我们的声音。
作者简介:王俊峰,男,中学一级教师,浙江省平湖市当湖高级中学,邮编:314200。
高中美术课程改革为美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同时也提出了艰巨挑战。自我省2006年启动高中课程改革以来,笔者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进行模块教学实践,在开始的两年实践中,遇到了许多实际困难。
一是课时少而分散,学生缺少直观体验,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我校美术课程设置是高—隔周1节美术鉴赏课,高二隔周1节美术选修,高中阶段累计美术课时在21个小时左右。在如此短的时间里,既要开展《美术鉴赏》教学,又要进行选修模块课程的教学,效率不佳,艺术的魅力未得到充分彰显,对学生成长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二是学生美术学科基础不足,学生技能水平差异明显。由于种种原因,进入高中的学生没有形成一定的美术知识架构,对视觉语言的了解和运用能力不足,基本技能匮乏,更难以运用视觉语言进行艺术表达。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通过先前的学习,早已掌握了自己信赖的文字语言表达方式。与此同时,由于学生早已不再满足于儿童时期的视觉表达方式,而与其身心成长相适应的视觉表达技能又未得到很好的培养,因而对技法学习产生畏惧心理,阻碍了高中美术教学的有效开展。
如何使学生在鉴赏课的学习中能够获得直接的操作体验?如何使学生的技法学习得到明确的目标引领,提高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又在学习技法的同时学会用视觉语言进行表达的方法?如何减少或消除学生对美术技法教学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掌握运用视觉语言进行表达的方法,并获得成功的快乐?如何克服实际困难,使每名学生拥有公平的体验创作快乐与成功的机会?这些是笔者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无法回避又必须设法解决的一系列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于2009年开始了模块整合式教学的探索。模块整合式教学是以汤姆·安德森的“为生活而艺术”理论为指导,旨在打破课程设置中鉴赏与技法学习相分离的模块学习状况,通过联系学生生活的鉴赏活动,发现主题,整合其他模块的相关内容,用视觉语言表达主题、阐释意义的美术教学。它的侧重点,从理解艺术本身转移到通过艺术来理解生活上,并引导学生思考:对于我们自己和我们的世界,艺术能告诉我们什么?
本文以在2009-2010学年进行的“点亮星空发现自我”主题创作活动(以下简称“点亮星空”主题活动)为例,阐释模块整合式教学在高中美术课程中的运用。
一、在模块中找节点,解构、重组教学内容
把握内容的本质,以主题鉴赏为起点,分析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对教材进行解构与重组。对教材内容按照表现主题、表达的意义、形式语言、表现手法进行解构,引导学生运用美术批评的方法寻找新的视角,找到各个部分之间新的联系。围绕学生在主题鉴赏中生成的视角对解构的元素进行重组,通过重新组合生成新的主题和意义,并使之成为艺术创作的来源。
“点亮星空”主题活动意在探讨表达“自我(个性)与团体合作”之间的关系。梵高的《星空》在《美术鉴赏》模块第三单元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中被用来阐述“情感的投射”的问题。为了表达“自我(个性)与团体合作”这一主题,我将鉴赏《星空》与拼图、指纹结合起来。用指纹引领学生审视自我,发现自我的“与众不同”;以拼图“融合个性”,表达“集体与合作”的力量。同时,将《绘画》模块中有关绘画中“形与色彩”的教学融入主题创作的过程中,实现理解绘画中“形与色彩”与运用“形与色彩”表达意义的整合。(图1为“点亮星空”主题教学结构图)
二、在教材中找层次,整合教学目标
从教材教学目标走入,以在鉴赏中理解“意义”为基础目标;以用视觉语言阐释“意义”为行动目标;以在学生心中确立“自信、自尊、自省、群体、合作”为情感目标。通过系列目标的达成,使学生获得深入的情感体验,实现审美、立美的有机结合,进而实现美育的间接功能。三大目标的实现融于主题活动始终。(图2为模块整合式教学目标阶梯实现过程)
关于“点亮星空”主题活动教学目标整合的具体做法是:
1.知识目标:鉴赏《星空》,了解梵高的艺术成就,理解《星空》中线条语言的运用,以及线条中所展现的艺术家的情感;理解《星空》中对比色的运用,以及对比色对画家情感的表达所起的作用;观察自己指纹形的特点,理解色彩的明度对比原理和空间混合原理。
2.技能目标:熟练运用格子放大法解决造型问题;分析指纹规律,理解、掌握线描造型法,并能运用线描方法将指纹与色彩分布相结合;学会运用色彩的对比和空间混合原理分解原作品色彩的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指纹了解自己的与众不同,审视自身;通过合作完成指纹拼图,体会合作的重要,感受集体的力量,审视自身在团队中的地位与作用。
以情感目标这一总目标为引领,整合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在三维目标的达成过程中,逐步生成活动主题所宣示的“意义”。
三、在综合中找载体,关联教学形态
综合,是指美术鉴赏与批评同其他选修模块相融合,与学生的体验与意义生成相结合;教学形态上,它打破了美术鉴赏、技法学习相互分离的僵局,使鉴赏教学、技法学习、艺术创作三者有机融合,形成有机的模块整合式教学体系。
“点亮星空”主题活动的实施包括以下环节:
1.准备材料
教师准备白云笔、调色碟、广告色、印泥、白纸、白卡纸、《星空》印刷图、尺子、双面胶、编号卡、塑料桶等。
2.鉴赏《星空》,介绍指纹拼图的活动方案
教师介绍梵高的艺术成就,讨论梵高作品的艺术特点。讨论《星空》中线条语言的运用及线条中展现的艺术家的情感,讨论《星空》中对比色的运用,以及对比色对画家情感的表达所起的作用。
介绍“点亮星空”主题活动的活动方案(图3)。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做拼图。拼图游戏是大家都熟悉的,制造商将印好的图片按一定的形状切碎,消费者购回后细心地将打乱的图片碎片耐心拼合后,即会得到独具韵味的完整画面。
将由30厘米×39厘米的《星空》印刷品分割成的1170块1厘米见方的方形小卡片分给学生,每人一块。学生各自在课堂上将自己的小色卡放大绘制到30厘米×30厘米的白纸板上,重新拼合将其组成12米×9米的巨幅画。但创意还不够足,因为复制的卡片并没有体现出学生自己的个性特征,没有自己的元素。每个人性格不同,相貌也不同,但对于没有绘画基础的学生来说,这些个性特征是很难描绘出来的,例如,相貌特征就无法转化到卡片上。不过每个人的指纹各不相同,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指纹印下来,截取其中的1平方厘米,用铅笔将其如实描绘到大纸板上;再将其与得到的《星空》小色卡的色彩纹样相结合,运用色彩明度对比的手法与色彩空间混合的原理,既保留了画面的颜色,又将自己独一无二的指纹融入画中,使学生自己成为作品不可或缺的—部分。
3.指纹采样
发白纸,学生印制自己的指纹。—般要求学生印制自己拇指的指纹,若由于特殊原因无法印制,允许学生换其他手指。在纸张空白处写上姓名、班级、学号。
4.指纹放大
指纹采集好后放大复印。
5.手绘指纹
发放白卡纸(边长为30厘米的方形卡纸)、指纹复印件,学生用等比例放大法手绘。学生没有美术基础,造型能力不足,所以采用网格放大法绘制指纹。(图4)
6.作业任务一
分发《星空》印刷品裁好的局部小色卡,要求学生将色卡颜色分布情况与指纹图相结合,完成线描稿。
(注意事项:小色卡【图5】1厘米见方,易丢。为此,教师把小色卡贴在大纸上编号【图6】,记录学生名字、学号、班级,便于完成后拼和以及学生寻找自己的作品。为防止小色卡丢失,登记后,学生不上课时以班为单位装袋由教师保管。)
7.作业任务二
学生依据教师讲解的色彩对比与空间混合原理,自主调色,绘制作品。
四、在全面中找生长,生成教学意义
这里的全面,指的是拓宽美术教学的视野,使美术教学不局限于鉴赏与技法的学习,而是通过美术学习生成希望表达的主题,并以此引领艺术创作,学会用视觉方法表达主题。或者说,像艺术家一样思考,像艺术家一样表达。这样,美术学习就与学生自身紧密联系在—起,不再是分散的、相互脱离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使美术教学真正得到生长,成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机的教学体系。“点亮星空”是从美术鉴赏中生成的主题,这个主题表达的具体内容就是“自我与集体”。主题的来源都是学生熟悉的经典美术作品。通过对原作的重新解读与利用,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使学生在鉴赏的同时,联系自身进行深度思考,进而通过作品的绘制,充分理解原作对艺术语言的应用,最大限度地挖掘作品的审美价值。同时,美术教学的意义已经不再局限于学科本身,而是真正成为审视自身与世界的窗口,从而促进身心发展。 主题教学的评价是模块整合式教学意义生成的重要一环,是学生检验欣赏学习成果,享受成就感,重新审视自我意识和群体意识的最后的反思过程。这一环节中,我主要采取以下形式:
1.作品展示
此次组织的“主题活动”参与人数多,易于聚集成“势”。作品(图7)由于采用拼图形式,面积较大,同时运用了色彩对比手法对原作进行了色彩解构,要实现色彩的空间混合必须在较大空间展示,所以,笔者选择在体育馆篮球场地展示作品。通过展览,使学生充分体会成功带来的快乐与幸福。
2.交流创作体会
创作过程的回顾与创作体会的交流采取两种形式:—是在展览现场开讨论会,面对作品谈自己的体会,回顾创作过程,讨论的时间为15至20分钟;二是将自己的体会、梦想、心愿写在彩纸上,折成纸鹤展示于作品上方,成为作品的—部分,并作为放飞梦想的方式。
3.拍摄照片
昨天,聆听了刘道军局长的一番话,我又鼓起了勇气,很想利用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理念,帮我的校长、我的学校打造学校特色。
我校教学成绩很不错是不假。但,缺乏类似长湴小学、高塘石小学这样别具特色与众不同的拿得出来炫耀的东西。
欧校长的《要重视“后进生”的转化教育---“短板理论”的启示》中说到:“班级管理者要从班级原有状况出发,制定班级奋斗目标,使之吸引全体学生的关注,凝结全班同学的精神,成为班级建设动力的源泉。”我相信,作为学校,选准目标后,凝结全校师生的力量,持之以恒去干一件事,一定能打造属于学校的有特色的、与众不同的辉煌。
什么项目好做?今天我提供两套草案模式:
选题一,特色很明显,对学生的技能、创新意识培养有实际意义,甚至有可能产生经济效益。但前期资金投入较多,操作涉及到社会经济活动领域,难度较大。
选题二,能把学校德育教育落到实处,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很有帮助,对学校的持续发展有好处。但难造声势,缺别具一格的风格。
草案(一)
热点问题:学生校服——制服的研究、设计、制作、销售
本主题可利用资源:附近高校的服装设计院、家长经济实力、互联网、学校空场室
1、特点:1)、符合学生兴趣特点
2)、独具特色
3)、集综合实践活动四大领域和非指定领域于一体,使课程高度的综合,减少了老师、学生的重复劳动。
4)、通过打造特色,把学生的富裕精力引导在征途上,体现了课程的德育的价值
2、具体做法:
主管领导监督,整个操作过程由主管教师统筹安排具体步骤和实施细则、制定评价各事项。
三年级:指导学生收集全世界的制服及款式的图片和流行趋势,研究世界各种制服的含义及体现的地方风俗民情的特点
信息技术老师指导、班主任落实任务、级长落实评价
利用时间:信息技术、校本课程、活动课程、班会课、综合实践活动课
四年级:指导学生研究世界各种中、小学生制服的特点,学习服装剪裁知识
主管教师(联系专家) 班主任落实任务、智囊团(专家讲座)、级长落实评价
利用时间:活动课程、校本课程、班会课、少先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
五年级:学习服装的设计方法,设计各种中小学生制服
美术教师指导、班主任落实任务、级长落实评价
利用时间:活动课程、校本课程、班会课、美术课、科技劳动、综合实践活动课、
六年级:指导学生设计、剪裁美观大方的中小学服饰
主管教师(联系专家、资金落实、工具落实) 智囊团(专家教学、)、班主任落实任务、级长落实评价
利用时间:活动课程、校本课程、班会课、少先队活动、科技劳动、综合实践活动课
七年级:制作有特色的中小学生制服,巡回推介服饰
主管教师(联系、指定推介策略、质量监督)、艺术教师指导、级长落实评价制度
利用时间:活动课程、校本课程、班会课、团队活动、科技劳动、艺术课、综合实践活动课
八年级:制作网页,销售服装
主管教师(联系、组建销售队伍、监督销售过程)、信息技术教师指导、级长落实评价制度
利用时间:活动课程、校本课程、班会课、团队活动、科技劳动、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课
草案(二)
二、与德育教育挂钩:做一个文明的学生
本主题可以用资源:家长意识
1、特点:1)、把学校德育教育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到实处,用各种方式影响学生,摒弃单纯枯燥的说服教育
2)、用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理念和实施方式为德育教育服务,增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生命力
3)、通过各类活动,充实学生生活,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2、具体做法:
加大德育主管力量,加大落实、宣传、评价力度
三年级:指导学生收集、调查小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中应该具有哪些文明行为,了解做文明学生的意义,观看相关题材的影片,把文明行为落实到自己身上
信息技术老师指导、班主任落实任务、级长落实评价
利用时间:信息技术、校本课程、活动课程、班会课、综合实践活动课
四年级:指导学生用各种形式(学校广播站、校园报、标语、展板)制作、宣传(到校园、家庭、社区去)做一个文明的学生
少先队辅导员组织、美术、音乐教师指导、班主任落实任务、级长落实评价
利用时间:活动课程、校本课程、班会课、少先队活动、劳技课、综合实践活动课
五年级:组织学生组织(安全小卫士、卫生监督员、纪律巡查队),纠正校内不文明行为
政教处主任、班主任落实任务、级长落实评价
利用时间:活动课程、校本课程、班会课、综合实践活动课
六年级:了解国情、指导制定人生目标、制定学习计划
政教处主任(联系) 智囊团(专家讲座、名人讲座)、班主任落实任务、级长落实评价
利用时间:活动课程、校本课程、班会课、少先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
七年级:礼仪教育——行为规范的养成
第一学期:
9月:了解文明礼仪
了解方式:网上报刊收集,专家讲座、光碟
利用时间:信息技术课、政治课、班会课、活动课
10月:学习文明礼仪行为、宣传文明礼仪行为
宣传方式:广播站、升旗仪式、校门宣传栏、班报、宣传报
学习方式:专家教中华传统文明礼仪行为,师生共同学习
艺术课、活动课、校本课程、班会课、综合实践活动课
11月:实际行动,运用文明礼仪
班主任、级长、学生会督促实施、班会课落实本班评价
12月:文明礼仪深化行动
学生会、教师、学校一同监督落实
学校以各种方式宣传和评价
第二学期:注意加大宣传、执行、评价的力度
3月:着装月
1、衣着整洁、得体、协调、朴素、大方,不得穿奇装异服,不得穿不符合通中学生身份的时装,提倡平时穿衣服,参加升旗仪式和重要集体活动,一律穿校服。一律佩戴校徽。 2、男生理学生式、西装式头发,不留长发(头发不遮住耳朵)和胡子,女生扎辫子或剪童花头、短发,不留披肩发。男女同学都不许烫发、染发,不得化妆。 3、到校穿皮鞋或运动鞋,不得穿拖鞋、高跟鞋(一般不超过2厘米)、冰鞋等不适合在校穿着的其他鞋子。 4、帽子要戴端正,不得把帽舌戴歪。上课、参加集会一律脱帽。 5、雨衣雨伞要装入塑料袋中,以免雨水渗出淋湿地板、地面。购物、作客、乘坐公共汽车要脱下雨衣,以防沾湿他人和座位。要注意拿伞姿势,以免戳伤他人。 6、男女同学都不得骑高档车,不得穿名牌服装和名牌鞋,不得戴名牌手表,不得戴墨镜。 7、每天佩戴校徽,团员还要佩戴团徽、校徽,团徽佩戴于左胸前校徽下。 8、男女同学一律不得佩戴任何饰件,不佩带手机。
纠正时间: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课、艺术课、校本课程
评价时间:班会课
4月:行为月
9、进校门主动下车,接受门卫和值勤同学的迎接和检查,不在校园骑车。
10、进出校门或进出其他单位应主动出示出门证,受到门卫检查时,不得作出粗暴的反应或其他不良表现。
11、在路上和老师相遇时,应主动向老师问好;进出门口、上下楼梯,遇到老师,要让老师先走;在校外遇到老师时,应主动和老师打招呼,不得故意回避。
12、预备铃响后,坐在位置上作好课前准备,静候老师上课。迟到了要喊报告,经老师允许后,才能进教室。
13、老师示意上课后,班长号令“起立、立正”,老师喊“同学们好!”同学们喊“老师好!”待老师示意坐下后方可坐下。老师示意下课后,班长号令“起立、立正”,老师喊“同学们再见!”同学们喊“老师再见!”待老师示意解散后方可休息。有老师听课,让老师先离开教室。
14、举手发言,起立回答,表情要大方,不得故作松垮姿势或引人发笑的举止。
15、对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醒和批评,不得顶撞。如有意见,可在课后与老师交换。
16、校园内禁食口香糖,提倡勤俭节约,用好一日三餐,严禁在食堂以外的地方吃零食喝饮料(教室内饮用纯净水除外)。
17、要适时理发,经常梳洗,勤剪指甲,勤换衣服。
18、认真打扫环境卫生,不乱扔纸屑杂物,不随地吐痰,不在教室里打球打扑克等其他体育活动。
19、遵守用膳制度,排队购买饭菜,注意用膳卫生,不浪费粮食。用膳时不讲话,用膳完毕及时离座并将餐盒摆放到指定位置。
20、文明用厕,爱护卫生设施。
21、不许吸烟、喝酒、赌博、看黄色影视、书刊,不得进营业性游戏机房、网吧,不参与迷信活动。
22、放学后及时回家,不在小摊点上购物,不在马路边吃东西。
纠正时间: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课、艺术课、校本课程
评价时间:班会课
5月:礼貌月
23、与人交谈、态度要诚恳,语调要亲切、温和,公共场合不与他人大声交谈、打闹。
24、向别人问话时,要和气大方,吐字清楚,意思明白;回答别人时,应谦和、朴实、含笑、耐心。
25、要自始至终聚精会神地倾听对方的谈话,并做出必要的表情或语言呼应。不要轻易打断别人的谈话或突然强行转换话题。
26、交谈中要注意站相和坐相。不做任何损害个人形象的小动作。
27、长者到场要用短暂的起立以示敬意,有人给你沏茶,应略为欠身以示谢意。
28、公众场合中,要尽量避免发自体内的各种声响如打哈欠、咳嗽等,如果患感冒打喷嚏、咳嗽时,应用手帕掩住口鼻。
29、要注意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常用礼貌语。
30、对残疾人要尊重、扶助、礼让,不要指指点点、议论纷纷,不要给他们起绰号。
纠正时间: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课、艺术课、校本课程
评价时间:班会课
6月:互助月
互相监督、落实日常行为规范
加大学校德育执行、监督、宣传、评价力度
纠正时间: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课、艺术课、
评价时间:班会课
八年级:成功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学期:感恩教育
(略)
第二学期:成功教育
9月:名人见面会、参观有影响企业或集团、
主题班会:梦想与成功——了解成功原因
宣传:广播站、升旗仪式、校门宣传栏、班主任、级长
行动:学生会、值日班、级组监查员
10月:秋游:参观少年监狱
主题班会:我要成功——制定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
宣传:班报、班会课、舆论
行动:班干部、班主任
11月:级会:成功家长以身说法,表现突出学生以身说法,
主题班会:优秀学生以身说,反思自己的进步和修正目标
宣传:家长会、广播站、学校宣传栏
行动:互助小组
12月:级会:优秀学生经验介绍,颁奖
主题班会:说说我的进步
宣传:舆论、给家长的喜报、宣传栏、广播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