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思想政治教育概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研究问题综述
十几年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此环境下有关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探讨也蓬勃开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突破。就不完全统计,此方面的相关论文,在全国有广泛影响的期刊上发表的就有万余篇。经过梳理,可以把他们研究涉及的领域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一、对高校思想政治课改革面临的新形势的分析
研究者在肯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国家、民族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的前提下,总结了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情况,简单概括有三大方面: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带来的契机和挑战。一方面它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提升了大学生的主体认识;另一方面它也冲击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使他们选择的多样化趋势更为明显,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和复杂性。
2.在经济全球化下,西方依旧推行其“西化”“分化”的图谋,加紧文化意识领域的渗透,与我们争夺青年一代。如何用科学的理论和思想有效的武装在校大学生值得我们进一步深思。
3.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虽极大地促进了知识信息的传播,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手段。但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也在一定程度上挑战着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政治品质。如何应对,是新时期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对教学活动参与者(教师和学生)的研究
就学生而言,关于他们政治取向、价值观念、心理健康状况、道德诚信水平等方面的调查研究成果颇为丰富。通过这些调研成果,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渴望祖国繁荣昌盛;同时,他们也具有价值取向功利化、个体意识强化、道德意识复杂化等思想特点;而政治和道德观念模糊,缺乏道德责任感和心理失衡问题也较为普遍存在。
就教师而言,许多学者对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的知识结构、业务能力、必备素质以及对教师的保障、评价、激励机制做了系统的调查分析,指出受客观因素的影响,我们的教师思想上也出现了许多复杂的变化,滋长了一些消极的东西;同时,面对新情况,自身的业务素质也出现了诸多的不适应,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就此,研究者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向“专家型”发展的思路。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知识能力,还要有一定的道德修养,给予学生人文关怀和情感倾注。需要指出的是中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中流砥柱,对他们特点、存在问题和相关解决对策的研究理论成果所占比重较多。
三、对教学实施过程的研究
1.对教学内容的研究:纵向来看:教学内容的改革反映了国家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认识的重视和深化;横向来看: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国家意志性、马克思教育的常识性与德育发展的时代性的统一,突出了课程对学生立场、观点、方法和能力的培养。研究者在的指导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前提,以人为本,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三贴近”原则,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内容涉及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爱国主义为重点,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为根本任务,理论与实践结合为根本途径,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多个领域,力求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2.对教学形式、手段及途径的研究:主张“开拓创新”是此项研究的显著特点。提倡打破传统教学的“填鸭”模式,在肯定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的同时,积极拓展多种渠道。研究方向主要体现在:深入开展社会调查,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学生会、班级、社团以及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等新型学生组织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等方面。
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有些学者指出要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教学途径上需要特别注重大学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衔接问题研究,衔接主要指的是两个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在德育工作、心理工作以及课堂教学的有效的过渡。具体来讲,首先指出大学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脱节的问题是多年来影响高校思想政治课功能发挥的重要原因之一。然后探讨具体的解决办法:通过教学改革,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质,从学生身心发展的承续性及不同阶段的特殊性出发,建构了一套完备的教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和评价的良好过渡体系。提出了在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等不同的阶段,保障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进行的详细计划以及具体任务。强调指出在教材内容上中学教材“多、难、深”,不利于高校“两课”与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衔接,高校和中学教材中有关知识的重复应该全盘考虑,适当增删。具体措施为:以教材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为基础,增强德育工作的效率;以教学方法改革为突破,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师资力量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加强实践环节,使理论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和社会现实。
3.对教学反馈检测手段的研究。研究主要倾向于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笔试测试方法,立足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主张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既要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要考察他们的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采取多种方式,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
参考文献:
[1]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团中央学校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研报告[J].北京:中国青年研究,2005-07.
[2]田永清.浅谈政治工作者的基本功.教育艺术,2003(12):10-11.
[3]刘莉.经济全球化、文化霸权与大学生与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教育研究,2004(5):16-17.
[关键词] 非民族院校 少数民族大学生 民族团结 思想工作机制
新时期民族地区所需求的人才,应该是按照党和人民所需要的人才标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跨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保证政治的坚定性,符合人才的全面发展要求。
一、非民族院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
非民族院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的实现。因此,加强与改进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维护各民族安定团结、构建杜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1]
1.有利于增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诚然,在党的民族政策的照耀下,我国各民族团结日益加深。但是,由于各民族自己的特点和差异的长期存在和不断发展,在不同民族的大学生的交往和联系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民族纠纷。非民族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如果忽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文化差异,对这些情况和问题视而不见甚至不屑一顾以及在解决处理问题时急于求成、过于简单或处理不当,将会直接影响到民族团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因此,非民族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注意少数民族学生思想特点,或者其他各方面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才能顺利开展学校各项工作,保障各民族的安定团结、改革和发展。
2.有利于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地区文明建设。[2]非民族院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与家乡父老乡亲血脉相通,他们是民族地区经济及各项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因此,通过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促使各民族大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信赖、互相帮助、互相促进,进一步改善平等、团结和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这对于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相互不信任和隔阂的痕迹,扫除旧的意识形态残余的影响以及批判地继承各民族的文化遗产,加强民族地区文明建设,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具有积极的意义。
3.有利于为各民族地区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非民族院校是民族地区文明成果的播散地,更是培养我国民族地区建设者的重要基地。非民族院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为各民族地区输送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为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确保了各民族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寒暑假期间,民族院校的学生回到自己的民族地区,通过开展科技扶贫、科技支农、科技扫盲、法制宣传以及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共建活动,将所学专业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服务。通过深人开展“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和“手拉手”等活动,在民族地区乃至整个社会创造出一种团结友爱、文明进步的浓烈氛围。
4.有利于推动西部开发、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来自西部或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他们毕业之后绝大部分仍然回到原居住地,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这是提高民族地区的素质教育、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结合学校自身特点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激励少数民族大学生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对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对广大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因此,只有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保证广大大学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不会迷失方向,在机遇和挑战中发挥聪明才智。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流是好的,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状态不佳,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等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及分配方式日益多样,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和差异性也日益增强,这些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成长固然有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使一些学生政治思想、道德观方面出现了某些偏差。[3]
高校社团文化作为大学生长期社团活动经历所凝聚的精神财富,对于大学生有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新时期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平台。高校社团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本文以高校社团文化及其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为研究重点,总结概括了其稳定功能、社会化功能、激励约束功能、导向中介功能、陶冶情操功能等五个方面的重要功能。
【关键词】
高校社团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1 高校社团文化及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概述
我国高校存在多种多样的社团,尤其近年来高校社团种类和功能越来越多。高校社团文化是在高校社团长期发展形成的精神风貌、群体意识等,是大学生在长期的社团活动中创造出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高校社团文化主要包括社团活动、社团形象、社团的品牌和文化产品、社团制度规范以及社团的价值和理念等。思想政治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在于外部环境发生关系或联系时所表现出现的功能或者效果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这一过程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高校社团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是以高校社团文化为工具和载体,思想政治教育者将社团文化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使受教育者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达到预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2 高校社团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2.1稳定功能
现代学生接受的教育已经和以前应试教育有了较大差别,我国目前从小学阶段开始,就已经开始实施全面的课程改革,采用全新的教育方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的刚性填压教学方式已经被时代被学生所淘汰,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社团文化的自由、个性、轻松,以及以人为本理念更容易被当代大学生所接受,稳定大学生的思想情绪,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也更强。社团文化能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摒弃传统教学的强制力,潜移默化的历练大学生品质,培养高尚道德情操,提高个人修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毋庸置疑的重要2.2 社会化功能
高校社团文化的社会化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同化功能和辐射功能。一方面,高校社团是开放的、对外的,它们经常向外界尤其是校外的一些新鲜组织学习经验,以这些先进经验为社团发展提供帮助和支持,潜移默化中让自身被同化,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和价值取向,使得社团成员呈现社会化倾向,达到促使成员向社会化发展的目的。如前所述高校社团不是孤立封闭于校园内部的单纯的校园组织,其文化也不仅仅单纯的校园保守文化,其文化与社会文化紧密相关,社会主流文化深刻的影响和同化社团文化,社团文化又反过来影响和同化社团成员。一直以来,我国社会文化的最主流精神一直都是马列主义精神,这就决定了主流文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从而确保了社团文化的科学与正确性;另一方面,社团文化还有辐射功能,对学生对社会都能产生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首先,社团成员在社团期间必然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待到毕业以后,这些成员必然将这些社团文化带到社会中,促进社会文化和社会精神的发展进步。其次,良好的社团文化能够对对其内部成员形成良好的教育作用,通过一层层的辐射作用,达到范围将广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2.3激励约束功能
高校社团的激励约束功能主要是指良好的社团文化能够激励学生产生奋发向前的情感和动机,同时通过各种社团活动,开阔视野,锻炼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社团对于没有一个成员来说都属于一个家,如果该社团的社团文化切实渗透到每一位成员的内心,被每一位成员所接受,那么就能很容易的激发学生强烈的使命感和荣誉感,所有成员会为了社团的发展而拥有共同的目标和行动标准,拥有很强的主人翁意识,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所有成员在社团中的积极工作,培养个人的组织、管理以及决策能力,为社团建设做出贡献。正确的社团文化能够激励和约束每一位成员,成功时帮助他们摆正心态,懂得继续努力才是正确的选择,失败时,同样也较好学生摆正心态,要用正确的姿态面对挫折,给与他们信念,帮助他们明确目标,通过这一过程锻炼学生发现、分析、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导向中介作用
社团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能够发挥导向中介的作用。所谓导向功能就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方向性、目的性的集中体现。大学生年龄较小,社会阅历浅、实践生活经历少,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快速发育时期,尤其是心理发育更加快速和不稳定。处于这个时期的学生思想和心理都比较活跃,稳定性差,学习和接受能力很强,但同时又很容易收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此时的大学生思想和政治观念都不成熟,道德观念还不健全,在思想和行为上容易差生盲从。而社团文化能够帮助学校在学生教育上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社团文化可以作为学校和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纽带和桥梁,学校可以将社团文化作为学校了解、关爱以及管理学生的中间点。正确利用社团文化,有效发挥社团文化的导向中介作用能够帮助学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和针对性,为新世纪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2.5陶冶情操功能
当代大学生对精神生活水平要求更高,他们注重精神享受,不断寻求高雅文化,注重丰富自己,提升自己。目前,我国高校社团文化多样的活动满足了学生对高尚文化的追求,有利于满足个人的精神生活,将学生的价值取向要社会主流文化拉拢。另外,通过社团文化的陶冶情操功能,学生的爱国、爱校、爱党以及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得到全面升华,思想境界全面提升。最后,学生在社团文化中接受学校文化的熏陶和洗礼,个人理念更容易和学校理念发生共鸣,因此个人行为也很自然的向校规校纪要求的行为发展,有利于学校和谐发展。
3 结语
本文通过对高校社团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简单概述,紧接着对高校社团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行了深层次的细致研究。通过本文研究不难发现,将高校社团文化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目前,我国各高校应重视高校社团发展,创造条件培养品质良好的社团,促成高品质社团文化的形成,将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阵地,通过社团文化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程斌;蔡为青,关于高校社团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04.
[2]何瑞莉,高校社团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途径探究,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8.
关键词:高校;网络思政教育;队伍建设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两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带来了良好的机遇。新媒体的创新发展直接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网络技术和新一代网络思想政治研究的交叉思想政治教育,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思想政治网络的网络的发展,扩大了传统的思想政治网络空间和创新的网络条件,既为互联网开展思想政治特性,还包括网络为载体,利用网络技术,网络资源对教育的整合,还可以通过线上和线下的互动开展思想政治。
网络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教育的手段,具有丰富资源的网络传播特性,带来了生机,同时也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研究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考虑到在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风在网络背景下培养学生的伟大复兴梦想。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概述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指通过网络运营载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个体之间的组合的。大学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集合,包括高校全体党员和干部,教师等;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指委托,专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组教育工作者组成的组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队伍的总体数量不足。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目前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学院专职教师比例偏低。兼职队伍方面,学校基本形成学校党委书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等为主要从事大学生兼职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然而,由于学生数量庞大,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教师的互动参与比较少,这必然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不高,内容传播效果不佳“从整个视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点的情况下,不懂得网络技术、网络技术等,人们缺乏理论和实际工作了解,,许多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交互式的,无法交流,没有娱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综合网络质量不高,专业化不强,无法开机,也不会参与密切相关。
(三)队伍培养机制不完备。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培训内容,一般应包括培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原则和规范、电脑知识培训、培养外语能力等,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培训等现代手段,但一些高校现在正在培养政治理论仅仅识字,如读科学发展观,如学习党的十七大。换句话说,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网络团队培训机制普遍不完整的,存在一些缺陷。
(四)队伍管理方法不健全。部分高校根据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变化开发团队的管理方法不正确,需要调整,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招聘、选拔、设备使用缺乏新的管理方法。很多高校没有专门设置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管理的领导,导致管理缺乏科学性。在绩效评估,也没有一些高校制定了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量化指标和评价标准,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完成任务,责任承担履行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在管理方法,他们使用许多方法来促进大专以上学历,缺乏经济方法,系统方法管理方法。
四、主要措施
(一)队伍组成。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网络应包括学校党政干部,任课教师,辅导员,学生骨干四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不只是工作部门的工作,也离不开与职能部门。校长办公室,党委宣传部,保卫处等部门要积极参与,提供保护,管理支持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技术援助。网络思想政治位居高校必须适应新形势,努力形成党委领导,职能部门,积极配合两位老师,辅导员在充分学生教育形势的积极参与的骨干发挥重要作用。
(二)网络队伍建设途径。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时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根据网络的特点,积极探索队伍建设的新途径,按照提高素质,优化结构,网络的相对稳定性,需要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人力支持。(1)开展系统全面的培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持续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前进。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时代思想政治素质的网络,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做,需要制定一个政治素质,高尚的道德品质的员工队伍,以及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需要提高自上而下的,长期不懈的坚持才能完成的任务,因此在教育工作者的网络长期的思想政治培训系统。高校培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党委的日常工作,利用一切机会有意识,有目的地提高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的队伍素质的想法。(2)搭建严格的准入制度。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整体规划团队建设和党的建设所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教师到学校建设的总体规划,以保证团队的质量。同时还推出了一些政治素质高,既要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具有突出的强大的网络技术,毕业生加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到网络,使球队在年龄方面,知识在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结构更加。学校领导需要制定部门“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接入条件、程序、步骤、工作能力,明确界定技术水平,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领导小组网络,统一组织考核,筛选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队伍的政治素质,组织具有坚实的质量保证能力。
参考文献: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微博在大学生群体中基本普及,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因此,高校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恰到好处的使用微博,发挥其积极影响,克服其负面问题,充分的利用微博这种新媒体手段,来创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一、微博发展概述
微博即微型博客,是一个以用户关系为基础,具有信息分享、信息传播以及信息获取平台,用户通过各种客户端创建个人社区,并可以实时的更新信息并及时的将其分享给他人。微博概念最早出现于Twitter服务,Twitter具有简洁、直观的用户界面,实时、迅速的传播方式等特点,很快吸引了大量的用户,成为微博最具说服力的代言人。在国内,微博的萌芽最早出现于2007年的饭否网,但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很多用户的认可,直到新良网推出新浪微博,微博才迅猛发展。
微博的以其出人意料发展速度,吸引了社会上各个群体人员的广泛参与,成为网民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各大高校也都先后借助这个新兴的平台来招生、就业等各类信息,受到了广大大学生的热烈追捧,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微博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和思想观念,给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了新的机遇,同时也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
二、微博的特点
微博广泛的分布在浏览器、移动终端等多种平台上,与多种商业模式并存,涉及到工作、学习、生活等多个领域,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信息获取具有很强的自主性、选择性。用户可以选择内容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其他用户进行关注,并可以根据关注用户的内容和质量,选择性的进行分享。
2.微博的影响力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微博影响力的大小和其内容的质量和出发点具有很大的关系,影响力的大小主要通过其被关注的数量体现出来,用户信息的新引力越大、新闻性越强,越能吸引用户的兴趣,关注人数就会增加,其影响力就越大。
3.内容短小精悍。在技术层面上,将微博内容限制在140字以内,内容简短意赅,门槛较低,学历水平不高的人一样可以玩转。
4.信息共享便捷迅速。微博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用户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的信息,其传播速度大大高于纸质媒体。
5.具有独特的互动性。微博提供了关注(收听)、转发、评论、回复、私信、对话、邮件、分享等多种互动方式,用户在互动过程中可以使用文字,也可以通过表情,还可以通过@提醒等多种形式实现用户之间的沟通、交流和互动。
三、微博时代下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体传播方式,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1.微博的巨大信息量和惊人的传播速度,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微博具有巨大的信息量,且传播速度极快等特点,满足了大学生的快节奏生活方式的要求,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他们渴望快速了解社会,关注时事热点,微博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拓展了大学生的视野,开阔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可以使大学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社情民意、国内外的形式、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并可以就微博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与他们进行讨论、沟通,畅所欲言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从中学到知识。这就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便利,可以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通过微博的形式进行推广和传播,更易于学生领会到其内涵,更加高效的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2.微博搭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的双向交流平台
作为用户,大学生可以在微博平台上浏览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供别人浏览。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这个快速、强互动性的平台,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知识,传授给大学生,并实现二者之间的双向交流互动,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微博成为大学生释放压力,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学习、生活等多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渴望扩大自己的交际范围,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他们借助这种虚拟的社交环境进行交友互动,通过和微博中的朋友倾诉内心的想法和情绪,来缓解来自学习、生活中的压力,减少甚至是避免了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和恶化。同时,通过微博的形式宣扬正能量和优秀人物的典型事迹,有助于大学生受到这些优秀思想的熏陶,从而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
(二)微博的出现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定的挑战
1.微博的出现,给扭转和矫正大学生的消极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通过手机进行登录,无论是在课堂上、宿舍里、餐桌上、甚至是走路的过程中都在刷微博,沉迷于微博的虚拟世界中,大大的削弱了大学生的自控能力,使他们深陷虚拟世界中不能自拔。这种消极的生活方式大大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自控能力的减弱使得他们无法认识和改正到自己的错误,这就大大增加了扭转和矫正他们消极生活方式的难度。
2.微博的出现,对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造成了冲击
近年来,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受其无中心、无权威、自由平等等特点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性逐渐丧失,微博的出现更加加速了其步伐。微博具有海量信息,涉及到各个领域,更新速度极快,学生可以通过微博查阅到各个方面的信息,基于网络的迅速传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教育者的信息量落后于或者少于大学生掌握信息量的现象,以至于教育者失去了宣传、教育、解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先导地位,教师不再拥有独家的教育资料的优势,如何给掌握大量信息的学生讲授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及讲授什么内容成为困扰教师的一大难题。此外,微博具有开放性和匿名性,在该平台上难免会出现一些不负责任或者情绪化的言论,这都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造成一定冲击,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需要进行新的思考。
3.微博的出现,使得大众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产生了质疑。
微博具有快速、高效、即时、便捷的特点,符合当今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受其影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追求生活的效率,对待事物越来越缺乏耐心,使得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受到很大的冲击。学生开始反抗个别谈话的思想教育方式,也不再有耐心参加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的会议报告、讲座。甚至出现了拥有大信息量的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信息和教师进行辩驳,使得教师哑口无言,与此同时,部分教育者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形式主义的运用,不加任何创新,使得这些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中的市场逐渐丧失。
四、借助微博手段,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1.利用微博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改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微博在大学生中拥有良好的用户基础,这就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高效的平台,对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而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过于单一,缺乏说服力,很难在学生中引起共鸣。因此,需要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利用网络手段突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贫乏,资源不足的限制。借助微博,传授适合大学生、大学生感兴趣的资料和内容,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有吸引力。另一方面,借助微博平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是平等、开放的互动关系,减少了受教育者逆反心理的产生,在平等的前提下,充分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活泼性,以吸引大学生的关注度。
2.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使用微博的道德素质教育
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但辨别能力较差,其思想容易受到网路中消极思想的影响,因此,有必要较强大学生使用微博的道德素质教育。首先,要将培养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作为道德素质教育的重点,通过正确的方法引导大学生利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信息进行判断,自觉地屏蔽和远离错误信息。此外,还要注重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大学生作为网络信息的参与者和传播者,应该正确、恰当的利用微博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要正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3.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科学合理的使用校园微博
高校要走在时代的前列,开通校园官方微博,并鼓励教师尤其是资深优秀教师开通个人微博,增加学校的宣传平台,及时的和更新校园信息。首先,借鉴优秀政务微博建设经验,对于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突发事件及时更新;其次,可以与网站运营商进行协商,推行大学生微博实名制,对于没有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的学生,限制其权限,只能浏览不能发言,并以保护用户隐私为目的,实行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再次,对于负责校园官方微博维护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加强其网络语言、搜索能力、沟通能力等多方面的培训,对于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而言,要借助学校培训、同事交流、大学生对话等手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