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生宝宝的护理方法

新生宝宝的护理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生宝宝的护理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生宝宝的护理方法

新生宝宝的护理方法范文第1篇

新生宝宝肺炎由于在早期没有很明显的呼吸道症状,所以很容易被爸爸妈妈忽略。但是新生宝宝肺炎一旦病情加重,就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所以新妈妈要随时注意观察宝宝出现的各种症状。

新生宝宝小龙出生才10个小时,体温就开始不稳定,上下起伏,面色非常的差,呼吸也变得非常的急促。

乐乐出生两周后,原来平稳的体温不但开始出现高低波动,呼吸变得浅而快,而且有时还会出现口吐白沫的状况。

专家解说

小龙出现的情况是吸入性肺炎的早期症状。胎宝宝在子宫内因为缺少氧气,通过呼吸会将羊水或胎粪吸入肺内;或早产宝宝在吃奶过程中将乳汁吸入肺内而造成吸入性肺炎。

体温起伏 宝宝出生后几个小时后出现体温起伏时,就表示宝宝可能患了吸入性肺炎,需要进行临床观察,同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点头呼吸 宝宝出现点头呼吸时,表明宝宝的肺炎已经很严重了。需要住院进行救治。

乐乐身上的病症是感染性肺炎的最典型的症状。准妈妈在孕期感染了某些病毒或细菌,会通过血液循环感染给宝宝;或宝宝出生后,病毒通过空气传染给宝宝,造成宝宝感染性肺炎。

面色苍白 宝宝在出现面色苍白时,医生就需要为宝宝选用抗生素进行静脉给药。同时要给氧并注意宝宝保暖,以免受寒。

口吐白沫 宝宝出现口吐白沫时说明宝宝的呼吸已经无法满足身体的正常需要,应立即给宝宝吸氧气。合理用氧能够有助于宝宝康复。

新生宝宝肺炎的治疗既需要医生准确地诊断、精心地治疗,也需要治疗期间的全面护理

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使宝宝病情尽快好转。

护理手册

新生宝宝肺炎护理工作对宝宝早日恢复健康具有积极的意义。对于宝宝肺炎的护理不能只局限于喂奶、吃药、换尿布等,更应该注意一些小的护理细节:

1 注意观察

新妈妈要密切观察宝宝的体温变化、精神状态与呼吸情况,以便及时了解宝宝病症的变化情况,为以后的护理打好基础。

2 空气新鲜

需要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太闷热的环境对宝宝肺炎的好转非常不利,它可能使患病宝宝咳嗽加重,痰液变稠,呼吸更为困难。

3 保持湿度

室内的湿度也需要保持一定的水平,太干燥的室内不利于宝宝身体的恢复,新妈妈可以用加湿器保持室内空气湿度。

4 补充水分

宝宝患病时因为发热、呼吸快、流汗等而失去大量的水分,因此要定时、定量为宝宝补充水分。这样既可以使宝宝咽喉部保持湿润,以便稀释稠痰,呼吸道通畅。

5 避免呛奶

由于宝宝吃奶时会加重喘气,所以在给宝宝喂奶时不要采用奶瓶,应改用小勺喂,以免宝宝呛奶。

6 维护鼻腔通畅

需要随时注意宝宝鼻腔内有无干痂,如果有,可以使用棉签蘸水后轻轻取出,这样可以解决鼻腔阻塞而引起的宝宝呼吸不畅。

7 补充营养

新生宝宝得了吸入性肺炎往往会拒绝吃奶,这时候新妈妈需要注意为宝宝补充足够身体发育的营养,因此除了注意喂奶外,还可以为宝宝输葡萄糖液,但是需要征得医生的指导。

8 维持体温

维持宝宝正常体温对治疗新生宝宝肺炎有重要的意义。新妈妈在宝宝体温过高时要予以降温,体温过低时适时采取保暖措施。

9 合理用氧

新生宝宝在发病时会出现呼吸困难,因此合理用氧,改善宝宝呼吸功能显得尤为重要。新妈妈可以请医生选择那些与宝宝病情相适宜的用氧方式,维持有效的吸氧状态。

10 顺畅呼吸

首先,要不时为宝宝翻动身体,这样可以预防肺内分泌物的大量堆积,挤压肺部,造成宝宝肺部的扩张。其次,拍击宝宝背部要从上面开始,逐渐向下拍击,同时要由宝宝的外周向肺门拍击,这样可以使小气道内的分泌物松动,能较容易地进入大气道,促进肺部循环。最后要定期吸痰,宝宝需要及时清除呼吸道中的分泌物,这样便于呼吸。分泌物很黏稠的宝宝应使用雾化吸入方法以湿化呼吸道,这样能促进分泌物尽快排出。

预防要点

定期检查:在准妈妈孕末期应定期作产前检查,监测胎宝宝,胎盘及羊水的最新情况,以便及时了解胎宝宝在子宫内的情况。

及时补氧:发现胎宝宝在准妈妈子宫内出现缺氧状况,需要立即采取补氧措施。

正确哺乳:为了避免新生宝宝发生乳汁吸入性肺炎,在给宝宝,尤其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宝宝喂奶时,需特别重视哺乳,新妈妈应该遵守抬高床头、按量哺乳的原则。

鼻饲喂养:鼻饲喂养即是经鼻腔插入胃管喂养的一种喂食方法。用于给早产、低出生体重宝宝与吞咽反射较差的宝宝喂奶时。新妈妈需要采取鼻饲喂养方式,直至宝宝吞咽反应被纠正后,再改用喂养。

早期预防:在孕产期要注意各种疾病的预防,准妈妈在患病初期也要及时进行治疗,以防止病毒通过血液进入胎宝宝的血液中,减少胎宝宝患病几率。

定期检查:准妈妈在孕产期要定时为胎宝宝作检查,及时了解胎宝宝的身体状况,防止胎宝宝受到病菌侵袭。

新生宝宝的护理方法范文第2篇

Trouble1:窒息

新生儿窒息是指由于产前、产时或产后的各种病因,使胎儿缺氧而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发生呼吸、循环障碍或出生后血液循环气体交换发生障碍,导致新生儿血氧供应不足,造成大脑损伤,甚至危机生命。

预防要点:

1.母乳喂养时最好不要躺着喂奶。如果产妇躺着喂奶时不小心睡着了,万一堵住了新生儿的呼吸道,而新生儿十分柔弱,既不能自己翻身,又不能依靠自身的力量推开,从而发生新生儿窒息。

2.新生儿尽量不要趴着睡。因为趴着睡时,一旦堵住了口鼻,新生儿还无法靠自身的力量来摆脱困境,就有可能发生窒息。如果让新生儿趴着睡,一定要有大人留在身边,随时留意新生儿的状况。

3.当心新生儿口鼻周围的床品。新生儿的枕头如果太柔软,趴着睡时,口鼻陷在枕头里很容易被堵住。床上的棉被、毯子、毛巾等柔软的物品都有盖住宝宝鼻子的危险,一定要仔细检查,不可大意。

护理要点:

万一新生儿在家中发生了窒息,必须一面进行紧急家庭处理,一面联系医院急救车。紧急家庭处理的方法是:清理呼吸道的分泌物,可以采取弹足底、口对口人工呼吸等方法来刺激呼吸。

月嫂特别提醒:

有些产妇对月嫂十分依赖,觉得请了月嫂自己就可以万事大吉了。宝宝饿了要吃奶时,产妇自己躺着喂奶,让月嫂在旁边看护,这样就不用担心自己睡着了而捂着宝宝的口鼻。这种做法在产后一两周倒是可以的,因为此时产妇身体比较虚弱,特别是剖宫产的产妇,伤口疼,起身会很费劲。不过,还是要提醒:照顾母婴虽是月嫂的职责,可月嫂也是人,每天也很累,万一喂奶时尤其是晚上,月嫂也不小心睡着了,那就可能造成难以弥补的后果。而且产后一个月,月嫂就该离开母婴身边了,而已经习惯躺着喂奶的产妇,在没有月嫂提醒的情况下,再这样给宝宝喂奶,同样有危险存在。建议产妇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量坐起来喂奶。

Trouble2:湿疹

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疾病,与新生儿先天的体质有关。湿疹的病程一般较长,有时轻、有时重,容易反复。

预防要点:

1.支持母乳喂养,因为湿疹多见于人工喂养的新生儿,这是由于牛奶中含有的异性蛋白可以造成新生儿过敏,从而导致湿疹的发生。如果实在没法母乳喂养的,在喂配方奶粉时注意观察,一旦发现宝宝有过敏现象,及时寻找原因,对奶粉过敏的话就要立即更换配方奶。

2.哺乳妈咪的饮食要均衡、清淡,不吃刺激性或容易过敏的食物,防止这些物质通过乳汁进入新生儿体内,导致宝宝发生湿疹。

3.新生儿的衣物一定要选择柔软、舒适、没有刺激性的纯棉制品,避免化纤织物的刺激而引发湿疹。

4.做好宝宝皮肤的保湿工作,因为皮肤干燥也容易造成湿疹。记得选择新生儿专用的护肤品,使用前先尝试涂抹一小块儿,观察宝宝皮肤没有不良反应后再涂抹面部。

5.房间内的温度适宜,以不出汗为宜。如果环境温度过热,新生儿会出汗,高温和汗液的刺激都容易引发湿疹,或者使湿疹加重。另外,环境也不能太潮湿,过湿和过热一样,都容易造成或加重湿疹。

护理要点:

1.新生儿湿疹严重时,要去医院接受治疗,不要私自乱用药物涂擦,特别是含有激素的药膏,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2.对已患有湿疹的新生儿,以温水洗浴为宜,过热的水会刺激宝宝的皮肤。不要使用有刺激性的沐浴产品,不要过多清洗湿疹部位,尤其是渗出液较多时。保持湿疹部位皮肤的干爽、洁净。

3.防止新生儿搔抓湿疹部位,及时给宝宝剪指甲,以免宝宝抓破皮肤后造成感染,必要时可考虑给宝宝戴上小手套。

月嫂特别提醒:

在照顾产妇和新生儿时,一旦新生儿出现湿疹,产妇和家人经常会表现出过分的心焦。这种心情可以理解,看着可爱的小宝宝,谁也不忍心他们有丝毫的不适。只是不少家长恨不得立即见效,在宝宝湿疹还不算严重时就到处寻医问药,从这儿听到一个偏方就回家试试,从那儿听说一种药管用就买回来抹抹,结果新生儿本就娇嫩的皮肤要不断承受各种刺激,往往湿疹不仅没治好还加重了。湿疹重在坚持预防,一旦出现湿疹,尽量找出原因,科学护理,该就医时要就医。不要抱着立竿见影、永不复发的奢望,湿疹反复是再正常不过了,有时过分急躁、大剂量用药,对宝宝是一种伤害。随着宝宝慢慢长大,免疫力增强,就会变好的。

Trouble3:消化不良

新生儿发生消化不良主要有这几个因素:新生儿胃肠道发育不够成熟,消化能力差,免疫功能低,加上生长发育迅速,食量增加快,营养需求高,胃肠道负担很重,从而容易发生消化不良;喂养不当,喂奶量增加太多或者突然从母乳改为配方奶;外界环境过热或过冷,引起肠道功能紊乱而造成消化不良;对牛奶过敏。当新生儿大便次数增多、变稀或呈水样便,或者大便中含有奶瓣,就要考虑是否是消化不良了。

预防要点:

1.坚持母乳喂养,因为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消化不良的发生率很低。

2.喝配方奶的新生儿,父母一定要注意喂养方法,严格按配方奶说明冲泡,奶量不宜增加太多。避免突然由母乳喂养改为人工喂养。

3.奶瓶等奶具使用后要清洗干净,煮沸消毒,避免奶具不干净而导致新生儿消化不良。

4.注意保暖。

护理要点:

1.新生儿出现消化不良时,如果是因为乳母的饮食太过油腻、摄入蛋白质过多的话,妈咪要适当调整自己的饮食,做到饮食均衡,荤素搭配,不吃太过油腻的食物,适当降低蛋白质的摄入。

2.喝配方奶的新生儿,在消化不良时,可减少奶量或调稀配方奶,注意奶嘴孔的大小,奶嘴孔过大的话要更换小孔奶嘴,以减轻宝宝消化道的负担。奶嘴孔太大,宝宝很容易就吃多了。要注意,不宜长时间让宝宝喝稀释了的配方奶,以免导致宝宝营养不良。

月嫂特别提醒:

还是那句话,当新生儿出现一点异样时,妈妈们一定要淡定。初为人母,都容易对宝宝过度关注。不少妈妈看到宝宝大便性状稍有点改变时就紧张地以为是消化不良,有的就急着给宝宝用点促进消化、调节肠胃功能的药剂。不管是中药还是西药,都不要滥用,搞不好还会造成宝宝胃肠功能紊乱。只要宝宝不发烧、精神状态好的话,就不用太担心。一般程度的消化不良都可以通过调整奶量、喂养方式等方法来改善。用这些方法都不见好转,或者父母拿不定主意时,建议去看医生。切忌私自给宝宝乱吃药。

Trouble4:鹅口疮

鹅口疮是新生儿常见病,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表现为口腔颊部、唇内、舌、上腭和咽部黏膜上粘附着乳白色斑点,严重时融合成片,擦去后则露出粗糙的潮红的黏膜。鹅口疮的病菌多来自母亲产道或污染的奶具上,或长期服用抗生素等药物也容易出现鹅口疮。

预防要点:

1.妈咪在生宝宝前,如果有阴道炎的,最好提前治疗,以免宝宝经过产道时感染了病菌。

2.如果宝宝出生时患了新生儿肺炎等疾病,需要使用大量抗生素,身体抵抗力下降,也容易患鹅口疮。所以,宝宝出生后的正确护理很重要,科学喂养,注意冷暖,避免宝宝生病。

3.做好消毒卫生工作。新生儿的奶具使用后,一定要清洗干净,煮沸消毒并烘干,以免滋生细菌。喂母乳前,妈咪一定要清洗。如果妈咪的不干净,就有可能使新生儿口腔受到感染。

4.经常观察宝宝的口腔。鹅口疮呈白色凝乳状附在新生儿的口腔黏膜上,所以观察时要将鹅口疮与新生儿吃奶后残留的奶液区分开。区分的方法很简单,给宝宝喂几口白开水,奶液一喝水就漱清了,反之,就要当心是否患了鹅口疮。

护理要点:

1.一旦发现宝宝可能患有鹅口疮,要及时就医。需要在口腔内涂抹药物的,最好在喂奶后用棉签涂抹,以免吃奶时将药物冲掉。用药的次数等遵从医嘱,一般在白色斑点消失后还要再用药1~2天。

2.继续坚持每次喂奶后消毒奶具,母亲喂奶前清洗,防止重复感染。

月嫂特别提醒:

在实践中,没有经验的新手妈妈经常很难及时发现鹅口疮。新生儿听不懂大人的话,也不知道张开嘴配合大人检查。一般都是趁他们张大嘴哭或者闹着要吃奶时,才能观察他们的口腔内部。在照顾宝宝时,如果新生儿突然不吃奶、吃时突然大哭或者吃的时候打冷战,就有可能是吃奶时造成患病处刺痛,此时要立即检查宝宝的口腔,看是否有鹅口疮迹象。

Trouble5:呼吸道感染

新生儿呼吸道感染以及严重时的新生儿肺炎的临床表现大多不典型,经常表现为体温正常或者不升,哭闹烦躁或者反应淡漠,不好好吃奶,容易呛奶,呼吸浅速或者不规则。出生后不久发病的,大多是由于宫内感染或产道感染;出生后一周以上或更后发病的,大多是被他人传染所致。

预防要点:

1.妈妈在分娩前就要注意预防和治疗呼吸道感染,以免传染给新生儿。

2.新生儿的房间保持空气清新,每天通风换气,但要避免对流风。不宜让过多的人出入宝宝的房间看望新生儿,特别是患有呼吸道感染的人要禁止与宝宝接触,可以通知亲朋好友待宝宝长到几周后再来看望。

护理要点:

1.一旦发现新生儿吃奶不好、精神不好,甚至呼吸急促、口周发青时,应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就诊。

2.如果新生儿只是患有很轻的呼吸道感染,仅有轻微的流涕、鼻堵,精神状态和食欲都不错的话,可以正常哺乳。但是注意,喂奶前应清理宝宝鼻道内的分泌物,因为鼻塞时宝宝容易呛奶。喂奶时也应该掌握少食多餐的原则。

3.宝宝有发热表现时,千万别捂着宝宝,可以辅以温和的物理降温法。

月嫂特别提醒:

新生宝宝的护理方法范文第3篇

更多还原

【关键词】腋下静脉留置针新生儿应用

我院新生儿科对新生儿患儿采取腋下静脉和其他部位表浅静脉套管针留置的临床对比研究, 结果显示留置时间比较长的是腋下静脉留置, 并且诱发的不良反应风险较小,有利于病危儿童的治疗和康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临床资料

择取我院儿科2011年12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患儿120 例,出生年龄在15 min 至5d,胎龄在28 周到40 周之间,体重在850 g到4100 g之间,经确诊为极低出生体重儿、超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重度窒息、吸入性肺炎,患儿颅内出血等。将12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 例,两组患儿身体状况和输液的方式、药量、疗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儿科病室的护理人员负责操作治疗事宜,值班责任护士负责进行分析记录患儿的穿刺部位、留置时间、拔管原因和拔管时间。

1. 2. 1 观察组

使用腋下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操作的时候,正确方法是将患儿仰卧位放于辐射台上,头偏向医护人员人员的对侧, 上肢伸展, 掌心朝上, 把腋窝充分暴露出来, 在上臂内侧腋窝内摸到腋动脉搏动,并找准穿刺点,药物准备妥当之后, 进行穿刺,医护人员应右手持针柄,进针并出现回血后, 再推入少许,左手缓慢将套管顺利送入血管内即表明穿刺成功, 随后拔枕芯,封管,固定针头之后备注好穿刺日期和进行穿刺的时间。

1. 2. 2 对照组

依照一般方法进行头静脉或四肢、躯干部位的表浅静脉穿刺。

2 观察结果

观察组患儿未产生脱管,其主要原因是患儿手未能触及到留置针, 但是在对照组中有9例于患儿在活动时将针管抓脱,出现不良反应。

3 探讨

新生儿病室患儿大多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要输注静脉营养液、血管活性药物等特殊药剂, 如果发生外渗极容易引发局部皮肤腐烂坏死。因此社会普遍认为孩子生病不能盲目输液,若病情不是很严重,原则上选择口服药,输液多用于疾病本身和严重的特殊情况。选择静脉输液是新生儿护理中最常见的给药方式及护理技术操作。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减少了病人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新生儿病房患儿往往病情危重, 需要24 h 持续静脉用药, 常常因血管细小、输入药液渗透性大, 致使留置针局部药物外渗、局部血管收缩硬化变白, 不得不频繁更换穿刺部位。静脉外渗是静脉输液最常见的现象,究其原因是3岁以下的宝宝基本上不能按需要制动,且宝宝血管腔细小、管壁薄,患病时血流缓慢,以及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的输注等因素致药液渗漏至皮下,易引起局部组织水肿、疼痛,严重者可引起局部组织缺血坏死。 对策:局部热敷可促进液体的吸取,可用湿热毛巾,温度不宜超过50℃。如果宝宝穿刺部位周围肿胀明显,提示静脉外渗较多,应及时找医护人员处理。要注意查看宝宝穿刺部位有无发红、疼痛、液体外渗和肿胀。输液壶内的液面是否适宜,输液管有无受压或扭曲,输液管中有无气泡混入,输液三通开关的方向是否正确,输液管道各接头有无松动或脱开,是否固定牢固。防止宝宝手足乱动至针管回血阻塞或将针头拔出。除此之外静脉炎是由于静脉输液是有创操作,易引起穿刺部位感染。 对策:尽可能地让穿刺部位保持清洁干净,注意观察是否有红肿及其它症状,若有问题及时跟医生沟通。一般静脉输液可能会产生输液反应” 输液如同用药一样,人体有时也会发生不良反应,即“输液反应”。据统计,最常见的输液反应为发热反应,约占80%以上。静脉输液是把药物直接输入血液,不良反应最猛也最快,有的几分钟内就置人于死地。静脉输液的副反应要比口服药更为凶猛。一般认为,输液反应基本特征如下: 1.体温更高在输液的过程中,宝宝突然畏寒或出现寒战,数分钟后发热。 2.输液反应的时间与量如有反应,一般多发生在输液开始后30-60分钟内,滴入液体100―250毫升时。 3.立刻停止输液通常在停止输液后数小时或使用镇静、脱敏药后,宝宝畏寒或寒战现象消失,体温能较快地恢复正常。一旦发现宝宝出现输液反应,应立即减慢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若宝宝的病情还需要输液,应及时更换输液管、药物及液体;注射非那根,严重者常规静脉注射地塞松,并予以吸氧及抗休克治疗。

病重新生患儿采用腋静脉置管操作不仅操作简单、快捷易行, 所受约束较少,不良反应和感染率比较低, 护理工作人员也能熟练掌握操作要领。近年来, 双侧腋静脉交替留置套管针因为操作简单易行、价格便宜、不良反应较少并且能为病重新生患儿进行有效治疗、供给其自身所需的营养物质和能量,相对于各个大中医院和患者来说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治疗手段,并且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新生宝宝的护理方法范文第4篇

目的探讨在产房护理管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产妇90例,将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产妇接受围生期常规护理干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产妇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对两组产妇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研究中,观察组产妇对于实施的优质护理干预的满意率远远高于对照组产妇对于实施的围生期常规护理干预的满意率,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产房护理管理中,可以使产房护理管理质量大幅度提高起来,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产妇的护理需求,提高产妇对产房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故值得借鉴。

关键词:

产妇;产妇;优质护理服务

0引言

为了赢得患者的认可,提高患者对医院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优质护理被广泛地应用在各个科室的护理实践当中。为了提高产房护理管理水平,确保母婴安全,本院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产房护理管理当中,将“一切为了产妇和新生儿”的护理理念落实到产房护理管理当中,将让产妇满意、舒适和确保母婴安全作为实施护理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取得的效果令人欣喜。本研究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产妇90例为研究对象,对两组产妇接受的护理干预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在产房护理管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产妇90例,产妇的年龄为22至40岁,平均年龄28岁;初产妇共60例,经产妇共30例;住院天数为1至9天;初中及以下学历水平者共15例,高中学历水平者共40例,大专及以上学历水平者共35例。根据产妇接受的护理干预的不同,将90例产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产妇在一般资料上的差异可忽略不计(P>0.05),故可以进行对比。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产妇围生期常规护理干预,如产前宣教、分娩时生命体征观察等。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产妇优质护理服务,具体方法为:(1)给予人性化的综合护理干预:为产妇营造良好的分娩环境,调整好产房的温湿度。待产妇进入产房后,一边对产妇说“你是个勇敢的妈妈,只要你积极配合,宝宝一定会平安来到这个世界,亲眼证明他/她的妈妈是最棒的”等鼓励性话语,一边通过拍肩、竖起大拇指等非语言沟通方式给予她们鼓励和支持。在产妇对产房的恐惧感有所缓解时,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分娩的大致过程向其介绍清楚,将每个产程需要她们配合的要点解释清楚,以提高其配合度。分娩时,一边对产妇的生命体征变化进行观察,一边根据产程变化对产妇进行分娩指导,并不断对产妇说“你已经很棒了,只要再努努力,宝宝就可以出来和你见面了”等话语,以增加产妇的分娩信心,促使产妇顺利分娩。分娩后,将宝宝抱在产妇眼前,问她“是男宝宝,还是女宝宝”,并让产妇和宝宝亲密接触,将新生儿放置在婴儿床里,并放在产妇身边,告诉产妇新生儿的各项情况,让产妇消除对宝宝健康等的担心。在产房对产妇的各项情况进行观察时,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母婴知识传授给产妇,提高产妇对母婴知识的掌握度。在合适时机,让刚出生的宝宝和产妇再次进行亲密接触,如尝试让宝宝吸吮产妇。(2)预防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因对分娩及阵痛缺乏正确的认识,不少产妇都会产生程度不同的消极情绪,为此,及时捕捉产妇的心理变化,在此基础上对产妇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可以采用语言沟通技巧,也可以采取非语言沟通技巧,最大限度地使产妇的消极情绪得以缓解,提高其配合度。同时,在分娩中,对产妇宫口张开情况、胎儿的情况等进行掌握,及时识别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并及时采取预见性措施加以有效的预防,最大限度地将风险扼杀在萌芽当中。若发现产妇有发生难产的可能性,一边安抚产妇,一边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以免不良事件的发生。(3)融洽护患关系:护理人员要努力形成良好的形象,当产妇进入产房时,热情接待产妇,让产妇从护理人员的热情、和蔼的态度中感受医护人员对其的关心和重视,通过和其聊一些宝宝的情况来拉近护患之间的关系,同时将分娩中的注意事项和产房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等介绍清楚,增加产妇的分娩信心,利于提高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配合度[1]。

1.3评价标准

发放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让产妇对接受的护理干预进行评分,满分100分,若评分>90分,则为满意;若评分为80~89分,则为基本满意;若评分为70~79分,则为一般;若评分<70分则为较差。满意率=满意者人数+基本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通过(%)表示并行c2检验,P<0.05提示具备统计学差异。

2结果

3讨论

随着产妇对护理要求的不断增加,对产妇实施围生期常规护理干预已经无法满足产妇的护理需求,这要求产房护理人员树立全新的护理服务理念,并尽其所能将“一切为了产妇和新生儿”的护理理念落实到产房护理管理当中,围绕着产妇和新生儿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实践当中[2]。此外,产房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增强工作责任心,尽其所能提高产房护理质量的整体水平,使产妇经得到优质的护理而逐步缓解消极情绪,提高其配合度,减小产房护理管理中发生不安全事件的可能性,确保母婴安全。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主动亲近产妇,融洽了与产妇之间的关系,这样利于医院护理服务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的提高。本组研究中的对照组产妇接受的是围生期常规护理干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产妇接受的是优质护理服务,通过对比两组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对于实施的优质护理干预的满意率远远高于对照组产妇对于实施的围生期常规护理干预的满意率,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护理服务在产房护理管理中取得的理想效果在张焕芳的研究中也已经得到证实[3]。

综上所述,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产房护理管理中,可以使产房护理管理质量大幅度提高起来,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产妇的护理需求,提高产妇对产房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故值得借鉴。

作者:武培文 单位: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妇幼保健院

参考文献

[1]李华,周秀荣.优质护理服务在产房临床工作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1(32)69-70.

新生宝宝的护理方法范文第5篇

1 饥饿:大多数家长由于初为父母,缺乏照顾宝宝的相关经验,会认为宝宝睡得正香,不需要也不能够将睡梦中宝宝弄醒,尤其是夜晚。等到宝宝饿醒了,才开始手忙脚乱的开始喂奶。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新生儿刚刚脱离母体开始独立生存,适应能力非常的差,加上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非常的不完善,对饥饿的感知能力也非常差。如果任其睡眠,等到新生儿饿醒时,可能已经出现了低血糖的症状了。所以,正确的做法是,新生儿时期,尤其是夜晚,需要每隔3小时给宝宝哺喂一次。根据胃排空的时间不同,牛奶哺喂的时间是每隔3~4小时,母乳的哺喂时间是每隔2-3小时

2 腹胀:这种情况多见于牛奶哺喂的新生儿,由于奶瓶的通气效果不好,宝宝在喝奶的同时吸了很多空气进入胃中。空气导致腹胀难受,也是导致新生儿哭闹的一个常见原因。加上哭闹时又会吸入更多的空气进入胃内,腹胀便会加剧。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比较简单,一方面,家长及护理人员在选择奶瓶时注意是否有通气导管。另一方面,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的宝宝,哺喂完毕以后,需将宝宝竖直起来抱着,轻轻的拍背,直到听到宝宝打嗝后再将宝宝放平;减少胃内的空气,可以避免腹胀的同时也能够避免新生儿时期最容易出现的呕吐和溢乳情况。

3 热:环境对新生儿的影响也会导致新生儿夜啼的产生,其中热是最常见的原因。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皮下脂肪少,产热少散热大,容易低体温,这个大多数父母及护理人员都知道。所以为了防止低体温的出现,常常都会给宝宝穿很厚的衣服,带帽子手套等等全副武装。还有的医院及家庭,依然沿用以前的襁褓法包裹新生儿,也就是常说的“蜡烛包”。但是,我们不能为了防止低体温的产生而矫枉过正。保持室内温度20-22℃,湿度55%-65%,适当的衣物不但可以起到保暖的作用,同时也会避免过热导致新生儿的哭闹。

4 尿布潮湿:年轻的父母,过分信赖纸尿裤的作用,认为纸尿裤通常都有广告上说的能让宝宝一夜睡安稳的效果。其实不然,当宝宝大小便后,潮湿的尿布当然会让他们觉得不舒服,所以才会哭闹不止。所以哪怕在夜晚,也需要给宝宝勤换尿布。新生儿皮肤娇嫩,抵抗力差,勤换尿布的另一好处,是能够预防臀红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