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审计的目的

审计的目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审计的目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审计的目的

审计的目的范文第1篇

[关键词]跟踪审计;资金链;传统审计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7234

从笔者近年参与政策跟踪审计的情况看,虽然审计中也有大量类似于传统审计项目(如针对专项资金、存量资金的财政审计,针对建设项目的投资审计)的内容,但审计的关注对象、方式方法、工作要求均有一定差异。政策跟踪审计聚焦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等政策落实情况,这一特质决定了它比传统审计项目更注重审计监督的“现实价值”,也就是通过审计助推政策措施落实,取得实实在在的经济社会效益。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一点,是实施好政策跟踪审计,最大限度转化审计成果的关键。为了说明这一论点,兹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论述之。

1 从资金流向看,跟踪审计应关注到资金链的最后一环 政策跟踪审计经常会关注重点专项资金,但是不同于财政“同级审”中只需摸清本级财政的专项资金拨付率,跟踪审计应深入“最后一公里”,监督资金是否落实到具体生产单位,必要时还应作延伸调查,寻找未能及时到位的原因,促进问题解决。如果说“同级审”关注的是本级财政管理的“平面”,那么政策跟踪审计的特色就在于聚焦财政资金从上到下流动的“线条”,这同样是政策跟踪审计的难点所在:为了完整掌握资金的拨付、使用情况,地级审计机关通常需对市、县两级财政进行审计,省级以上审计机关则更多。然而这一层层深入的审计实属必要,有时尽管本级财政拨付率看似理想,但资金可能沉淀在下级财政。只有把各级财政的情况贯穿起来看,才能最终发现问题所在;同时,还会发现一系列“差异”的存在,体现在各专项资金执行率的差异、各地财政机关执行率的差异,等等,从此差异出发,经过分析研判,必将有助于问题的“水落石出”。

基于这一思想,笔者在近年的审计中曾关注某省级民生类专项资金,发现该资金两年的实际项目到位率还不到05%,解读这一例外情况背后的“故事”正是政策跟踪审计的天职。经过了解发现:由于项目建设的主节点之一面临规划搬迁,牵涉的几家职能部门因协调不够顺畅,导致项目方案未能及时审定,形成项目资金长期沉淀。审计报告中不仅反映了资金拨付使用情况,也反映了背后症结,最终促使政府召集各方在数周内出台了项目实施方案,为项目推进和资金拨付打通了“瓶颈”。上述案例不仅说明了追踪资金流向的作用,也提醒审计人员留意“表里之别”,政策跟踪审计不能满足于面上情况的说明,还应摸清幕后的问题与症结,下文对此将作进一步的阐释。

2 从实际效用看,跟踪审计应发挥对重点项目的能动作用21 以建设项目审计为例

政策跟踪审计重在推进政策落地生根,前述专项资金一例已能管窥一二,兹再从建设项目的案例说明之。政策跟踪审计中也时常涉及建设项目(主要是正在建设过程中的重点工程项目)审计,但与普通的投资审计不同,其首要关注对象不在工程造价,甚至也不在建设程序的合规性,而在于寻找制约工程顺利建设的因素,力促项目按序时进度建设,这才是“稳增长”宗旨的体现。为了查找出这些“掣肘因素”,审计中可采取由浅入深的方法,譬如,从工程进度滞后的现象入手,先摸清拆迁和施工中的“瓶颈”环节;进而关注建设资金是否按合同如期到位,并关注已到位资金的使用情况;最后再追溯到合同签订环节,查明是否存在约束不严密之处;等等。

例如,笔者曾在近年的政策跟踪审计中关注某重点交通工程。审计进点前,笔者就已了解到该工程因资金短缺,进度趋于停滞,而相关年度的审计报告仅反映这些面上情况,没有深挖背后症结,从而难以发挥能动作用。跟踪审计的任务在于摸清背后的“故事”,基于此认识,审计经过“抽丝剥茧”发现了一些重要情况:一是项目融资情况不理想,并圈定了相关的责任单位;二是存在拆迁“钉子户”;三是地处山区的标段施工附加手续较多,未能及时办理;等等。某种程度上,相比于审计报告中的数字,这些关键信息更足以引起地方首长的重视并带来一系列后续反应:在审计蟾娉鼍吆蟮娜个月内,项目新完成投资额相当于此前两年的338%,这一成果堪称审计能动作用的充分体现。

22 以存量资金审计为例

除了上述的建设项目审计,兹再从存量资金的案例说明审计的“能动作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各级财政部门对财政结余资金和连续两年未用完的结转资金一律收回统筹使用。那么在政策跟踪审计中,能否按照此规定对所有超过年限的存量资金都判定为问题,要求收回统筹使用呢?这是审计应当妥善处理的问题。

笔者认为,跟踪审计聚焦项目的实际效用,因此它是一种实质重于形式的、具有“弹性”的审计,在法规的引用和问题的定性上也应做到“有经有权”:审计一方面要使广大群众理解自己在审计工作中所做的努力,另一方面要尽量提高审计质量,改进审计程序和方法使得审计期望差达到最小,群众满意度达到最高。当审计期望差为零时,这时候群众满意度就是最大的,这是一种理想状态。审计人员就要将群众满意度作为最高层次的衡量标准,顺应国家的民本思想和在农村的政策,把这种满意度转换到以具体的审计行为应遵循的标准上,尽可能实现审计工作在农村赢得群众的最大满意度。

32 职业标准――现实衡量标准

当前,从村级财务审计的性质来看,村级财务审计并不属于三大审计类型。有人提出农村审计是“三不像”,是第四种审计类型。这就意味着适合三大审计类型的职业标准是否也适合村级财务审计的问题。如果将村级财务审计质量衡量标准体系的构筑放入整个社会系统来加以考虑的话,广大农村地区属于整个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因此这种衡量标准也是适合农村一般情况的。这样,审计职业标准就成为判断村级财务审计质量的最直接、最具有操作性的具体依据,考虑到村级财务审计的特殊性,这些标准在农村的具体应用还需要加以完善。

33 法规制度――最低衡量标准

这里所讲的法规制度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各种法律、法令、条例、制度的总称。具有强制性,要求公民必须接受的最低行为标准,如果违反了这种最低行为标准,将会被视为违法行为而受到惩罚。审计作为一种社会公共服务行为,也必须由法规制度来加以规范。法规制度可以说是一种道德的底线,超出这个底线,个人的行为就必须接受法规制度的约束。村级财务审计活动要想取得成效,一方面,需要有国家的法规制度的保护才能顺利展开;另一方面,其审计活动必须符合国家的法规制度,审计机构必须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使审计工作做到程序合法、结论合法、处理合法,只有这样村级财务审计质量才会有保障,因此,法规制度也为村级财务审计质量的评判提供了一个标准。

参考文献:

[1]干胜道,王磊基于信息不对称的政府审计风险的控制研究[J].审计研究,2006(1):27.

[2]孟祥霞,李成艾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审计机制现状分析及发展取向[J].会计之友,2008(11).

审计的目的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审计程序; 审计项目;审计依据;审计报告

一个完整的审计项目要有一定的程序和工作过程,它不仅是进驻被审计单位开展实地审计的过程,而且是包括从制定审计项目计划到审计报告最终报出的各个阶段的程序和过程。这个程序和过程一般需要四个阶段,即:制定审计项目计划阶段、审计工作准备阶段、审计工作实施阶段和审计工作报告阶段。

一、制定审计项目计划阶段

审计项目计划是审计机关每年对审计项目和审计调查项目作出的统一安排。审计机关必须编制审计项目计划,据以实施审计监督,以保障审计工作科学、有序和高效的运行。

审计项目计划一般包括上级审计机关统一组织项目、授权项目、领导交办项目和自行安排项目等。编制审计项目计划,应当坚持充分利用审计资源,突出重点,安排任务均衡和避免重复、交叉的原则。审计机关编制审计项目计划,确定审计项目和审计调查项目,除上级机关统一组织的审计项目和审计调查项目外,应当在规定的审计管辖范围内安排。审计项目计划一经下达,审计机关应当努力完成。

二、审计工作准备阶段

(一)组成审计组,进行审计前学习和调查

根据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安排,审计机关应结合审计项目的特点和要求,安排适当的审计人员,组成审计组。审计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其他成员在组长领导和协调下开展工作,并对分担的审计工作各负其责。审计组的全体成员,应针对审计项目的特点进行审前学习和审前调查,以便掌握审计依据,了解被审单位情况。

同时,审计项目主审根据掌握的基本情况编制一份需要被审计单位准备的资料提纲,内容主要包括: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如:成立时间、隶属关系、机构设置、人员结构、经营范围、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模式等;被审计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及其执行情况、该年度重大经济事项和主要经济业务内容,以及其他会计资料。

(二)编制审计方案

审计方案是实施审计项目的具体工作安排,是保证审计工作预期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实施审计前的具体工作计划。审计方案应当成为审计机关检查、控制审计质量和进度的基本依据。因此,审计方案应当是根据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的要求,针对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以及在明确审计重点的基础上形成的。

1.审计依据。审计依据是进行审计过程中判断审计事项是非、优劣的准绳,是提出审计意见,作出审计决定的依据。在判断经济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时,要严格以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本企业制度和管理办法作为基本的衡量标准,同时以上年底审计工作安排及本年度审计计划作为具体标准。

2.审计目标。审计目标是审计人员查证活动所要查明证实的具体内容,它通过被审计人的表述而呈现。概括地讲,审计目标就是被审计单位的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具体地讲,就是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我国总结审计实践经验,已将对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实施审计载入《审计法》,作为国家审计机关依法进行审计监督的明确目标,它的实现应当是国家各级审计机关义不容辞的职责。

3.审计范围和内容。从审计的范围讲,可以从不同角度和要求进行规范;从业务范围而言,可以是财务收支审计、资产负债损益审计,也可以是管理审计和离任审计或对具体事项进行的专项(专题)审计;从审计的时间范围而言,可以是年度财务收支审计或某个期间的财务收支审计,也可以是定期审计,如一年一度的财务决算审计,还可能是不定期的审计,如接受领导临时安排的专项审计任务等。

4.审计方法。为了取得具有充分证明力的审计证据,必须正确选用各种审计方法,包括审查凭证账表、查阅文件、盘点财产、现场观察、对外函证以及向有关单位和人员进行调查等。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就地审计,根据具体情况也可采取送达审计的方式。

5.具体审计内容和重点审计部分。分析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相关信息,根据对被审计单位的掌握情况,确定重点审计内容。

6.审计组组长、成员及其分工。一般审计小组的组长由审计处一名处长或副处长担任,主审由审计科长或业务骨干担任。审计小组的人数和人员组成可根据审计项目的不同而不同,人员配置要与业务内容、工作量大小相适应。人员结构也因审计项目的不同而不同,如离任审计项目,除了审计部门的人员外,还需有组干、财务、企管等部门的人员参与。

(三)下达审计通知书

根据审计项目计划,在对预定项目实施审计前,应当由审计机关向被审计单位发出审计通知书。审计机关根据规定应当在实施审计前三日,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

三、审计工作实施阶段

一是进驻被审单位,召开由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和审计组人员参加的会议,听取汇报。

二是实施审计方案中制定的各项测试程序,及时记录审计事项,并认真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对查出的问题,要征得被审单位有关领导和人员的同意,同时双方要在工作底稿上签字确认,如果被审计单位提出不同意见,则应进一步调查取证,以保证问题的落实。

在这个阶段,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及工作质量对整个审计工作任务的完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审计人员在认真调查分析的同时,更要与被审计单位协调好工作关系,争取得到对方的全力支持与配合。审计人员还应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切忌闭目塞听,关起门来做“查账先生”,这样会阻断各方面的信息来源,限制视野,要将“死账”活查,“活账”查实。这个阶段要求审计人员要认真细致、作风扎实,要做到“进得去,出得来”。大量的取证工作要在这个阶段完成,但也有部分问题不能及时在这个阶段完成。由于被审计单位各方面原因,或是提供相应资料的人员不在,或是审计组对查出的问题需要被审计单位进一步配合提供证据和相关资料,对这些不能及时查证核实的问题可记录下来,要求被审计单位于事后一定时间内继续提供。

四、审计工作报告阶段

编写审计报告,就是将审计工作底稿所列示的审计结果资料、审计证据以及相关资料,经过筛选、归类、分析、整理,作出综合评价并形成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的过程。审计报告是项目审计的直接成果,是审计人员辛勤劳动的结晶,它不仅集中地反映了审计工作质量,而且也是审计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

审计报告由主审起草,再经审计组组长审核后初步定稿,然后填写审计报告征求意见书,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在征得被审计单位领导签字同意后,报企业主管审计工作的领导(一般为董事长)签发正式文件。

从制定审计项目计划至审前准备、现场落实取证,最终到审计报告的正式报出,一般来说审计项目的全过程即告结束。但是,在某些项目审计决定发出后,对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决定的情况可以进行后续审计,借以监督被审计单位如期纠正错弊,改进工作。在实施后续审计中,如果发现被审计单位未按规定期限和要求执行审计决定的,可依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当然,在后续审计中,发现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不当时,应当进行复查,重新作出审计决定,以维护审计决定的严肃性,增强审计工作的权威性。

审计的目的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程分包 结算审计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工程分包施工已经普遍存在并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为国家建设和民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工程分包施工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工程分包在法律法规层面没有更为详尽的规定,在实际施工操作过程中,容易引起分包各方的法律纠纷,而且这种纠纷也常常因为没有统一的规定,解决起来当对困难,结果就会造成工程分包结算无法正常进行。

本文将从工程分包的不同角度,通过审计独立客观的审查活动,真实评价工程分包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以及分包结算控制效果是否合理展开论述。

1.工程分包结算审计目的

开展工程分包结算审计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审查工程分包管理的各个环节,查找其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从而帮助工程分包单位总结经验,提高工程分包管理水平,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同时通过审计,从经济监督的角度,真实而客观地反映工程分包结算管理执行情况。

2.工程分包结算审计内容与关注重点

工程分包施工内容丰富,这在2000年1月30日国务院颁布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279号)第二条规定中可以了解。但工程分包形式只有专业工程分包与劳务分包两种,审计工作可以从这两种分包形式展开。审计内容不能只局限于分包结算审查,同时需要审查工程分包企业资质、人员资格;市场准入许可;招(投)标程序;合同签订;工程分包机构设置;分包工程质量、进度、投资管理文件;材料、设备管理;现场变更签证;分包施工资料;财务挂账及付款情况等。这些与工程结算息息相关的不同方面,构成了工程分包结算审计的内容,当然,具体实施审计过程中,受人力、物力、时间等的限制,审计工作需要突出关注重点。

2.1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工程分包是否合规合法,取决于工程分包招投标过程是否严格执行有关规定。许多违规工程分包情况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发包方不严格执行规定造成的。

审计对工程分包招投(议)标与合同管理的审查,需要不断拓宽视角,深入细化审查内容:招标是否经过授权,投标单位是否办理相关市场准入手续,招标文件所确定的投标人条件、评标方法等是否符合相关规定;评标过程是否合规,招标单位按照招标文件所确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组织招标;合同内容是否与招标文件的要求一致,合同约定的结算和付款方式、质量标准、工期目标及双方权利义务等条款是否清晰、明确;签订的劳务分包合同是否存在事后合同,是否存在签订补充合同规避招标的情况;劳务分包合同的履约过程是否存在违约情况,违约后有无依据合同相关条款执行。

2.2工程设备与材料管理

劳务分包一般不存在,它主要是指专业工程分包对于工程设备、材料的管理。发包方、分包方对于这种管理如果不到位,容易出现工程设备、材料丢失或过度浪费,往往直接抵消分包施工费用,造成工程分包方财务亏损,发方包管理被动。

审计工作需要审查发包方与分包方设备、材料领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领用、登记手续是否完备,料单是否齐全;分包方自购料的相关资料是否齐全,指导价中未包含的自购料是否及时报上级部门进行批价并按程序组织采购;工程分包结算中发方包是否按分包方实际领用设备、材料抵扣其分包施工费;发方包设备租赁是否执行相关规定等。

需要特别注意审查发包方的概预算管理部、物资供应站、财务科、现场施工项目部等各方所持领用设备、材料清单是否完整一致,避免出现分包结算费用未扣、少扣或者多扣设备、材料费的情况。

2.3工程质量、安全与进度控制

根据工程分包的实际情况,发包方应该就工程分包制订专门的分包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控制制度,严格工程分包质量、安全、进度等方面的管理,这里所指不是建设方、监理方对总承包方与分包方的管理与控制,而是指总承包方作为发包方,它对分包方在工程质量、安全与进度上的管理与控制。实际上,目前很多工程项目均缺少总承包方对分包方层面的管理与控制措施,总承包方常把建设方、监理方的管理与控制,等同于它对分包方的管理与控制,这种做法欠妥。工程分包在质量、安全与进度上的管理与控制,既有建设方、监理方对总承包方、分包方层面的,又有总承包方对分包方层面的,二者相辅相承,不能混淆。对于工程分包结算审计,要侧重关注总承包方对分包方层面的质量、安全、进度的控制和管理。

审计审查主要方面有:是否成立专门机构对分包队伍进行管理;施工单位、材料机具进场、关键工序检查、隐蔽工程验收等技术资料是否与工程同步;出现不合格项等质量问题是否按要求返修;是否制订专门的安全管理应急制度;是否定期检查分包方进度控制情况,出现进度拖延情况是否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有无按合同条款进行处罚等。

2.4分包结算管理

分包结算作为审计核心内容,其审查质量直接决定了工程分包结算审计的效果。工程分包结算审计也与一般的工程造价审计,存在不同。一般工程造价审计,关注的是整个工程的造价;工程分包结算审计,关注的重点则是整个工程的分包结算,以及与它相关的其它方面。审计过程中,区别二者的不同,随时调整审查内容。

审计在工程分包结算审查过程中需要侧重的方面有:分包结算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分包结算是否执行工程分包合同约定;分包结算中工程量计量、定额子目套用、材料价格及取费等是否合理;分包方上报的资料是否及时、完整、准确,重大变更是否按程序进行,相关记录是否齐全;分包工程结算金额是否超出建设单位与总包单位的结算金额,并分析超出原因等。

2.5财务挂帐与付款

资金是否及时到位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程分包进度,进而会影响到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工期,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引起劳资或者法律纠纷。在审计过程中,对财务挂帐与付款情况的审查自然相当严格。需要审核对外分包工程款项是否按工程项目列帐,挂帐依据是否充分、准确;支付进度款是否有相关部门签字确认,形象进度是否符合工程实际;支付结算款是否符合合同约定,手续是否完备,甲供料是否按规定在结算时全部扣回,有无存在超付款情况;质量保证金是否按规定预留,质保期满、质保金支付手续是否齐全等。

审查翻阅财务挂帐与付款等凭证工作量巨大,对开展企业工程分包结算审计或是某项工程分包结算审计,需要审计人员事前做好基础财务工作,抓住重点深入审计,以提高审计效率与审计质量。

审计的目的范文第4篇

机场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跟踪审计,是指审计人员依据法律法规等对机场投资项目从立项到完成各个阶段经营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计监督,并进行适时评价、持续监督和及时反馈的一种审计模式。在机场项目建设中具体落实和践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可以加强机场工程建设的项目管理,提高资金的效益,同时有效的建设和完善了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

(一)机场项目建设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意义。1、机场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有利于对工程审计风险进行管理,有助于建设单位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有效防范风险,强化项目管理。2、机场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为项目实施过程关键问题的决策提供依据。3、机场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将传统的事后审计变成实时审计,有效的预防了经济风险,促进项目各方面的管理,提高了工程的质量,降低了建设成本,减少了工程项目的投资风险。

二、机场项目建设跟踪审计的原则、主要工作内容

(一)机场项目建设跟踪审计的工作原则。机场项目建设牵涉专业多,参与单位多,工期长,投资巨大,是一项多方参与的综合性活动,机场项目的竣工一般既要通过项目的验收,同时也要通过相关的行业验收。针对机场项目建设的特点,现在开展跟踪审计工作时一般应明确工作目标,定位清楚,分清侧重点,要遵循下列工作原则:1、服从项目总体建设目标。跟踪审计工作要明确具体要求,围绕工程项目建设目标开展工作,同时加强对各建设目标分析和评价,做好各个建设目标的平衡和优化。2、严格遵循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在跟踪审计过程中既要合规又不失合理,努力维护各方的合法经济效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3、以投资控制为中心,遵循监督而不替代管理职责的工作准则,坚持在建设单位内部管理的基础上,实施再监督与评价,同时监督建设资金的运用、投资的控制情况,对于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运用价值工程理论进行优化,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效益。

(二)机场项目建设跟踪审计的主要工作内容。机场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计,是协助业主控制项目建设成本和监督控制整个项目各环节的程序,将工程总造价控制在成本控制目标之内,保证项目建设的合法合规,从而确保项目竣工的顺利决算。因此跟踪审计的主要内容分别为:1、机场项目建设前期的跟踪审计第一、机场项目建设建设项目立项、可研、初步设计、概算和环保等文件是否经过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资金来源是否合法合规,机场建设项目的审批一般根据项目规模报省发改委或者民航当地管理局,报批手续和程序同时有相应的区别。第二、机场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是否按程序进行招投标,是否按照规定签订合同。第三、机场项目建设的内控制度是否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如项目的工程款支付与工程变更申报制度、合同管理制度、材料的采购管理制度等。2、机场项目建设实施阶段跟踪审计。机场项目建设阶段是影响质量、进度、造价的主要阶段,是参建方最多的阶段,也是项目建设出线问题频率最高的阶段,在建设实施阶段跟踪审计应选择在项目开工时驻场跟踪审计,确保及时的了解项目的进展动态,及时的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审计问题。机场建设项目实施期间跟踪审计主要内容有:审计概(预)算执行及调整的真实性、合法行,有无超出批准概算范围等问题;项目是否存在不合理设计变更;项目的标的编制是否合法合规;投标中是否存在不平衡报价,合同条款是否存在商务漏洞;审计材料设备采购价格是否合理执行;审计工程款支付情况及工程价款形成过程内业资料是否齐全、符合规定;审计施工企业等提出的各项索赔,分清索赔的责任,判定索赔的理由是否充分、合理,签署索赔的审计意见;现场核查隐蔽工程,对隐蔽工程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进行核查,例如确认土石方外运运距和成份、防水工程的实际做法;审计工程洽谈、工程变更,对工程变更的合理性、真实性进行审查,是否符合规定的设计变更处理程序,同时对相应的变更价款进行核定;审计暂定金额,重点审核暂定定额中按照规定需要招标的项目,是否按照程序进行公开、公正、公平的招标;审计合同履行中是否存在合同更改的行为,是否按照规定的条款执行合同,是否存在合同分包、工程转包、技术工艺修改等事件;3、机场项目建设结决算阶段的跟踪审计.机场建设项目结算审计主要审查工程量、采用的清单综合单价是否准确,设计变更、工程签证和索赔等事项是否真实,材料价差核实是否合理,工程费用计取是否合规,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经理到岗率,工期的完成情况;机场建设项目决算阶段主要是审查待摊投资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项目投资及(概)预算执行情况,明确建设资金来源、支出及结余等财务情况,确定资金占用费用是否真实,分摊是否合理、有无挪用资金、是否真实合法,同时审计项目竣工工程概况表、竣工财务决算表及说明书、交付使用资产总表和明细表等。

三、机场项目建设跟踪审计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机场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目前存在的问题。1、机场项目建设跟踪审计不能很好的把握审计内容、突出审计重点、介入点模糊.机场项目建设跟踪审计时间跨度长,从建设项目立项开始,到招投标、合同签订、工程管理、工程进度款控制、工程竣工决算等一般要三到四年的时间,在审计力量有限的前提下,审计目标不明确,不突出审计重点,想面面俱到,不把握审计内容的深度,介入到项目审计的时间点模糊,势必难以保证审计的质量,为后期的工程审计留下很多风险隐患,甚至导致审计越权越位并给自身带来审计风险。2、审计人员素质难以满足机场项目建设跟踪审计工作的要求.机场项目建设牵涉的专业多,关联的部门多,要求审计人员不但具备工程施工技术、工程预决算、财务管理、经济管理、相关法规等专业知识,还需要处理与各部门之间的复杂关系。目前我国跟踪审计队伍力量严重不足,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跟踪审计不同于一般的财务审计,而且需要审计的项目随着经济的发展,审计的难度和任务越来越重,审计人员的素质亟待提高。3、机场项目建设跟踪审计模式有待创新.随着机场项目建设大规模的开展,如果一味的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审计人手不足,难以开展工作。在现有的审计条件下,要有效的开展跟踪审计工作,还必须根据工程性质、工程不同阶段的特点及投资规模,采用合适的跟踪审计模式,并依据实际进行跟踪审计模式的合适创新,才能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

(二)针对机场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目前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1、突出审计重点,把握跟踪审计的内容和关键环节.机场项目建设跟踪审计要突出重点,在有限的审计力量下,才能使审计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一般来说,要控制好项目投资的工作重点,根据不同的审计阶段采取相应的审计方法和手段,完成不同阶段的审计目标。在事前跟踪审计阶段,重点检查项目的各种审批文件,检查招投标程序是否合法、合规,重点审查招标控制价,预先制定跟踪审计方案。对于招标控制价的审计,将工程的综合单价及相关费用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从源头上对投资进行有效的控制,保证招投标项目在整个招标过程中做到合法、公正及规范。在事中跟踪审计阶段,要全过程现场审计监督,认真的审查合同,避免违反合同的事情发生,重点注意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对设备、材料采购价格进行审查,严控隐蔽工程。对于发现的审计问题,要及时的记录、拍照、计算丈量等,及时向有关单位提出审计意见及改进建议。在事后跟踪审计阶段,要重点检查项目竣工资料是否完整,竣工验收程序是否合法、合规及有效,被审计单位是否及时报送竣工决算资料审计等。2、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增强审计服务.审计人员的素质是保证完成审计目标、提高审计质量的关键,引进复合型人才,满足机场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需要,同时对现有审计人员加强培训,通过研讨班、联合高校教育,举办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现有审计人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3、创新跟踪审计模式.机场建设项目管理方式多种多样,依据机场建设项目管理方式,不断的创新审计方式,灵活运用各种跟踪审计模式。加强跟踪审计信息化建设,确保信息的畅通,将跟踪审计的信息化建设与机场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保持一致,与时俱进。加强跟踪审计模式中的合同管理,合同管理是机场项目建设管理中的核心部分,对合同良好的管理有利于跟踪审计质量的把握,从合同管理绩效的评价可以让跟踪审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开展全方位的全过程审计,将事后审计变成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将传统的审计延伸到管理审计,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对机场建设项目的社会效益进行评价,逐步地达到绩效审计,从而更好的规范机场项目建设行为,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促使工期、质量、功能和投资的最佳化,争取机场建设项目的最佳投资效果。

审计的目的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公路建设;经济效益;审计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0-0189-02

公路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公路建设是形成公路生产能力的生产活动。不仅可以极大地改善地方的交通条件,还能够带动区域相关产业和地方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的不断增大,公路建设规模迅速扩大,如何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实现公路工程项目的效益最大化,是当前交通内审工作的一项迫切任务。开展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对于交通内审部门来说,既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更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笔者结合公路建设工程的实际,就公路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审计进行了探讨。

1 公路工程项目效益审计的意义

公路新建、改建及扩建工程项目不同于其他资源开发项目,它作为对国计民生有着重要影响的公共工程,需要投入巨额建设资金,整个投资、建设及运行周期长,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行的公路资产为国家所有,为社会公众所共同享用。概括地讲,公路工程项目审计主要有三个作用。一是制约作用。通过对单位经济活动及其管理制度的监督检查,披露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错误和舞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真实、正确、及时,合理合法地反映事实。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查错防弊作用。二是防护作用。对内控系统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审计。揭示并建议改正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失控点,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时有效地开展经济效益审计,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维护财经纪律。三是建设性作用。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的检查和评价,审查财务管理和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针对管理和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富有成效的意见和方案,解决存在的问题,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同时,开展公路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还可以提高建设和经营管理水平,控制决策失误及经营风险,保障交通其他设施建设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目标。

2 公路工程项目效益审计的特点

公路工程项目审计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审计范围广泛。公路工程项目审计是以会计资料和有关工程资料为基础,以工程建设活动力为对象的审查监督活动。审计的客体不仅有工程投资、建设成本等方面的问题;而且有工程设计、预决算编制、工程造价、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工程技术问题;同时还要客观公正地评价投资效益。因此,公路工程项目的审计是诸多因素相互影响,涵盖了财务收支和经济效益的综合审计。二是专业技术较强。公路工程项目审计内容复杂,涉及方方面面,实施审计时不仅要从财务方向进行审查,而且还要从许多工程技术方面进行审查,如工程设计是否合理。施工组织是否有效、公路经济、技术的合理可行程度等等。三是注重经济效益。公路工程项目审计除对项目建设的工程、财务方面进行审查外,还要从物资消耗、工期、工程质量、工程造价等方面对投资效益进行全面评价,对经济效益要更加关注一些。

3 公路建设期间的经济效益审计

(1)投资立项决策的审计。投资立项决策正确是最大的效益,失误是最大的损失。开展投资立项决策审计,应当注重审查投资立项决策内容是否按规定编制,并经过严格审批,决策程序是否科学;审查工程可行性报告是否接近实际、切实可行;审查投资估算是否从技术、经济上选用最佳方案;审查项目的投资规模是否脱离实际需要和筹集资金能力,以尽量避免投资决策失误特别是重大决策失误。

(2)设计概(预)算的审计。设计概算是确定投资额的主要依据,是有效控制投资。获取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此环节审计应当注重审查初步设计方案和概算是否符合报经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估算规定的范围,审查施工图设计是否按照批准的设计要求编制,施工图预算是否控制在批准的设计概算之内,有元高估冒算、超设计概算等问题。

(3)工程建设成本的审计。工程建设成本综合反映公路工程项目的实际建设成本支出,其高低对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具有直接影响。应特别注重审查工程造价是否按规定计算工程量、合理套用定额及取费标准,有无巧立名目向工程项目摊派各种费用、支出,挤占工程建设资金;造成工程成本虚增等问题;审查设备、材料采购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有无因列支不当或违规开支而超概算等问题。

(4)设计变更的审计。控制设计变更,对于实现项目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要注意审查有无因勘查、设计的精度不够、资金不足等因素而随意变更设计的问题。另外。还应注意建设期间间接经济效益审计。公路项目在建设期间除自身的直接效益外,其投资建设还可以产生间接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与公路建设项目有关的设计、施工、监理、建材等企业单位的就业人员增加、劳务报酬提高、企业实现盈利和交纳税费等方面。这些间接效益,一般都隐含在公路项目的投资建设总成本之中。

4 公路运行期间的经济效益审计

(1)运行收入的审计。注重审查车流量和通行费收入是否达到工程可行性论证所要求的设计通行能力,有无出现在正常情况下远未达到预期水平的情况;审查和分析车流量、通行费收入的增、减幅度,有无因对部分车辆实行减免通行费或其他优惠,或因管理、监控不力等而造成通行费收人大量流失的情况。

(2)运行成本费用的审计。注重审查公路养护费用是否合理、合规,有无列支其他一些与公路项目本身并无直接关系的基建等项支出;审查工资性费用是否符合规定标准;审查管理费用是否合规、合理,有无铺张浪费等问题。

(3)还贷能力的审计。大部分收费还贷公路项目应当把偿还贷款能力作为评价公路项目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指标。审查和分析已运行年度的收费、成本及还贷能力-审查和分析剩余运行期的收费、成本及还贷能力;在以上分析及比较的基础上。对项目的还贷能力作出总体预测,提出有关增收节支增效、提高还贷能力的审计建议。

(4)运行期间的间接经济效益审计。公路项目在运行期间除自身的直接效益以外,还通过投资建设对公路沿线地区及周边地区的相关产业和部门带来了巨大的间接经济效益。如促进当地农副产品产生增产、提价效益;促进当地建筑、维修、服务业和发展及增值效益;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及增值效益,运输车辆产生节能效益、降低维修成本效益以及临近地段土地增值效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