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艺术活动教学反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师应进行新课程理念的系统学习,积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较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
地理教学反思不仅是对地理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应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地理教学情境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教学活动。
二、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教师为了实现有效的教学,课前都要对一节课进行精心“预设”,但在课堂实施时会出现多种结果,如事先的预设比较顺利地“生成”了,由于引导不得法,出“预设未生成”的尴尬局面等。如果教师课后能对这些结果和过程及时进行记录、整理和分析,就能对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获得规律性认识,从而提高教学的自我监控能力。长此以往,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会不断提高,后续教学行为会越来越合理,学生的“主动生成”会不断取代:被动接受”,教师的研究意识和能力也会不断提升。
三、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师的反思大多是针对教学过程进行的,我们不仅要对教学中重难点的处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确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否提高进行反思,还要对学生是否积极参与、独立思考、主动探索、自由表达、善于合作、富于想象、敢于否定、兴趣浓厚等情况进行反思,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探索,使教学与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事实证明,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组织艺术、引导艺术、合作艺术、激励艺术、语言艺术,使学生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同时也学会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四、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检讨自己的言行:是否从权威的教授转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是否有公正的品质、豁达的胸怀、丰富的感情,以及敏锐的判断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等。
教师的教学反思最好写成教学个案,教学个案是基层教师最容易写的教学反思或教学小故事,是教师教学片断实录以及对这一教学过程的分析和自己的感悟,教学反思也可写在教案后面,即自己课后思考的成功之处和今后可以改进的地方,有什么写什么,不拘形式、篇幅。教师所讲述的教学故事本身虽然不是教育理论,但它蕴涵了教育理论,是进行教学研究的开始。
五、对教学反馈的反思
关键词 奥尔夫 艺术课程 综合教育
艺术教育说到底是人的精神文明教育。或者简明地说,是“修养”的教育,是“灵魂”的教育,是“做人”的教育。艺术教育看起来是对人的微观行为的教导,是人的感情世界的东西,但它对人的宏观方面的建树和成长,对人的全身心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促进和补足作用。这既是艺术课程的重要理念,也是奥尔夫音乐教育所强调的:孩子是教学的中心,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培养人才是目的。奥尔夫说过:“走遍世界的是理念本身。”以下的比较更能看出其中的共同之处。
奥尔夫认为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发展人的感官功能:培养人对音乐艺术的情感、态度、审美判断能力:培养高深的品德、美好的心灵: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提高运用音乐艺术形式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发展想象力、创造性等。综合艺术课程所要求的艺术能力是:体验、感知、想象、交流、合作、表现、创造、评价、反思等能力。与奥尔夫一样是通过艺术的手段培养健全的、富有个性的人。
在奥尔夫教学法中大量地把音乐中各要素通过身体来反映,或根据身体动作用音乐的音响来表现的教学。其在动作教学上的重要原则是:尽可能的全身性的和大的动作活动。这样,孩子们充分的参与着、感受着音乐,教师也可以十分投入的引导幼儿进行活动。当我们都被解放出来后,就可以去体验好的音乐和动作训练可以培养孩子们的社会行为、独立性、交流和合作意识,感情的发展和描述情感和经历的能力这句话的意义了。艺术课程通过可生成的一系列的艺术活动,完成教学任务,采用综合的艺术手段,让孩子们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学会艺术技能的同时,培养各种综合能力。
概况起来看。综合性艺术课程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艺术能力的整合发展为目标。而强调个性和创造性潜能的开发,应该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这也是他们的本质区别。具体我们从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理念、特点和综合性艺术课程的理念、特点方面作如下比较:
一、奥尔夫
1、创造性是奥尔夫教育的灵魂。
奥尔夫的每一个课例都有即兴创作或创编活动,小至一些动作。大至创编音乐剧,在所有的创编活动中。要求不能雷同或需大家共同合作完成,所有的人都会全身心的投入,尔后又为自己创作的成功感到欣慰与自豪。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造性思维是从小发展起来的。音乐最能给人以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奥尔夫教学法正是抓住了这大好时机使一个人从小养成创新的思维习惯,并使创造性能力逐渐得到发展。这对人的一生将起到多么大的作用啊!
2、体验与感知贯穿教学始终。
奥尔夫的每节课没有太多的讲述,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去做什么,接下来就是实践排练与即兴创作,大家似乎感到每一节课都是在“玩”,在置身于“玩”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的内涵。去产生人与人之间的在情感上的沟通与联系,在“玩”中增强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在这里我们是学习的主人,多年来,音乐教育一直在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里有了明确、肯定的答案,那就是参与实践活动,充分体验、感知艺术意趣。把教师怎样讲变成让学生去怎样做。
3、综合性与音乐文化是奥尔夫教育的重要内容。
奥尔夫课例的内容和形式是十分丰富的,集演唱、演奏、舞蹈、朗诵、表演于一体,所有的内容又仅仅与音乐文化相联系,处处体现着人文精神,拓宽了我们的思路,全面提高我们的音乐修养。这正是综合艺术课程的性质和目标所规定的内容。
4、培养艺术欣赏与批评能力。
奥尔夫的教学理论贯穿在所有的课例中,老师在每一节课例后要引导大家去做总结,要求每一个人都要发表个人的看法。这时大家将把自己的切身体验提高到的欣赏、批评的层面,并很自信的、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不但提高了个人归纳总结的能力,还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同时提高了审美能力。
二、艺术课程
1、以人为本的艺术学习
艺术课程着力改变以往艺术学习的机械模仿与枯燥训练的方式,不以单纯掌握专业知识技能为目标,而是让学生在围绕人文主题的艺术学习中,轻松、快乐地学习艺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艺术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形成艺术能力和艺术经验,获得尊重、关怀、友善、合作、分享等人文素养。启蒙每个人的真性情,促进个性的完善与发展。
2、营造艺术能力的形成环境
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组织多种形式的综合性艺术教学活动,这些艺术活动都围绕着有利于学生能力形成的主题,营造一种可生成的艺术教学环境。要求营造艺术能力的形成环境,对教师广泛开发教育资源、调动其主动性、创造性,发展个性化的教学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艺术课程强调在轻松、愉悦、民主的氛围中,在师生、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交流中,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在有机的教学活动中形成学生的艺术能力,教师要真正尊重学生的创意,热情鼓励和激发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可生成的教学过程中。建立起全新的师生关系。
多种艺术的自然融合是艺术学习的最佳环境之一,通过多种形式的综合使艺术学习变得更自然、更容易、更活泼多样。艺术教学应遵循这一艺术能力的形成规律,为学生营造音乐、视觉艺术、戏剧、舞蹈等学科相互支持和相互补充的艺术学习环境。
艺术能力需要在完整的艺术活动中形成。完整的艺术活动包括艺术感知、艺术创作、艺术反思。综合性艺术课程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艺术感知、艺术创作和艺术反思联系起来,使艺术感知为艺术创作提供材料,使艺术创作强化艺术感知,使艺术反思对艺术感知、艺术创作做出梳理和评价,并为进一步感知和创作提供指导和方向。
3、面向全体、关注个性
强调艺术学习的个性化是“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基本教育理念在艺术课程中的体现。综合性艺术课程给予所有学生公平的艺术教育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权利学习和享有人类优秀文化艺术遗产,每个学生都具有为生活增添色彩的艺术能力。艺术教育关注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生活背景,充分调动他们的主体意识,为他们创设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条件,鼓励他们进行个性化的艺术活动。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形成具有个性化的审美标准。
4、艺术活动与游戏的互动
艺术与游戏有着内在的联系,想象和自由创造是艺术和游戏的共同本性。艺术课程主张开展具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通过有组织或随机的游戏活动,增进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艺术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艺术。游戏性的艺术活动,不仅使学生轻松愉快,更能使他们淳朴、率真的本性得到自然的流露,同时还能潜移默化地养成开朗活泼的性格,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学习,使生活变得更充实、更有活力。
民间游戏是一种产生于民间,流传于民间,由劳动人民自发创编的;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并积淀和蕴含着不同地域、民族的审美情结;折射和反映着当地和整个中华民族所特有的行为、思维、感情和交流模式的嬉戏活动。民间游戏分为儿童游戏、斗赛游戏、季节游戏、歌舞观赏游戏、杂艺游戏、智能游戏、助兴游戏以及博戏等。儿童游戏例如最为树脂的老鹰捉小鸡、跳背、骑竹马等等只在儿童之间进行的游戏活动。斗赛游戏例如斗鸡、斗画眉等驱使一些动物相斗以取乐的游戏。季节游戏例如放爆竹、元宵花灯等在一定季节集中开展的游戏。歌舞观赏游戏指舞龙舞狮等以观赏民间文娱活动为主的游戏。杂艺活动包括放风筝、抖空竹等。
2.幼儿园生态式民间游戏教学的现状
幼儿园生态式民间游戏教学具有的主要特征便是不够成熟,虽然已经受到足够的重视并在努力改进之中。并且,由于民间游戏教学的独特性,决定了幼儿园生态式民间游戏教学的空间性和延展性,学生需要足够的空间来描绘他们想象当中的艺术蓝图,而不能只围坐在老师周围聆听知识的口述。此外,还存在着些许家庭的因素,由于如今大多而,民间游戏学习自身便具有一定的艰苦,所以当家长们开始心软时,便会纵容民间游戏教育的忽视,而情愿集中于知识的教育。
3.民间游戏教学的优势
3.1韃体的发展
民间游戏以培养儿童的民间游戏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为主旨。幼儿园的儿童,还不具备完整的世界观和广阔的知识面,然而,除了基本的艺术知识意外,技能的培训也尤为重要。生态式的教育要求不以知识的传授为主要目标,因为不论过度的方式如何新鲜积极,最终都会成为被动的知识灌输。当然,这只是生态式教育的一个部分。生态式的教育还要求儿童的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同步提高,在艺术素养不断提高的同时,还能使儿童们懂得关爱、友善和尊重并具备一个健全的人格。民间游戏中的精髓才是儿童们应该得到的东西,机械的授予只会加速儿童们的遗忘。
3.2互补的内容
在如今生态式的教育中,民间游戏离不开音乐、美术和戏剧等其他不同的艺术门类。各门艺术互相交融,相生相随,任何一门的单独教育都是有机的,融合的。这便形成了生态式艺术里一个较为综合的纬度,在这个纬度上,儿童们的学习永远不会偏居一隅。民间游戏教学与其他科目的教学都有差别,虽不至南辕北辙,却也锱诛必较。因为民间游戏对于肢体的独特要求,所以在教学活动中,重点偏向于后者,即活动。这便构成了民间游戏里的第二个纬度,也就是说,在进行民间游戏学习的过程中,也正在自然地汲取艺术的内涵。美学、艺术史、艺术创造和艺术批评等等,各方面的内容都可以杂糅在一起整体的为儿童们供氧。所以,在进行生态式教育的过程中吗,方法不一而律,“一科切人,兼及数科”,抑或“多科综合”具体实施。在儿童们翩翩起舞时,聊一聊民间游戏的创作来由,侃一侃民间游戏家们的辛酸往事,未尝不可。
3.3多样的组合
由于生态式教育的内容中自然地渗透着美学、艺术史、艺术批评和艺术创造方面的内容,所以在每一次的具体教学活动中,都会存在着几个不变的环节,比如艺术的感知和体验,表达以及反思等等。创造来源于反思,如此的循环构成了生态式教育的完整多样。主要模式分为以下两种:线性组合模式,即感知与体验后进行创作与表达,最终进行评价和反思后二次创作;渗透性组合模式,即感知与体验时实时反思,加速创造和表现,之后再次进行反思以作评价。
范式(paradigm)一词最早是指研究目标大体相同的某一领域的科学工作者用基本一致的思考方式来研究同一领域的基本问题。最早将范式与教育理论研究结合起来的是美国学者N.L.Gage,他在1963年主编的HandbookOfResearchOnTeaching(1sted.)上发表了关于教学范式研究的相关论文。教学范式(teachingparadigm)在现代教育理论研究中用来描述教学活动中复杂的理论与实践交织的教育现象,“是对教学活动最基本的理解和看法”[1]。教学范式与教学模式的区别是:教学模式是“一定理论指导下建立起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2],是对教学过程的一种概括和抽象。而教学范式是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定义教学,通过影响人们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活动。数学由于其高度的抽象性、体系的严谨性、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使数学教学从理论到实践都充满复杂性和不可预知性。数学教学是在数学教育理论支配下的一种实践活动。有什么样的数学教学范式就有什么样的数学教学实践。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五种教学范式:科学范式、能力与技能范式、系统范式、艺术范式、反思范式。了解和认识不同的教学范式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教学这一复杂活动,关注不同教学范式视角下的中学数学教学对数学课程的改革从理论到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相关理念,探讨不同教学范式视角下的中学数学教学特点,提出只有在复合范式视角下的中学数学教学才是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的观点。
二、不同教学范式视角下中学数学教学的特点
(一)科学范式视角下的中学数学教学
科学范式在理论上受课程论、教学论、社会学、历史、经济学及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理论的影响和制约,其中课程论和教学论的发展为数学教学的科学范式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科学范式视角下的中学数学教学强调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数学教学研究等方面有章可循,要坚持相关的基本原则以及遵循数学教学的客观规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遵循以下规律:(1)适合性。教学内容既要注重数学学科结构,也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2)普及性。教学内容特别是例题的设计不仅要适合优等生,更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需要。(3)应用性。教学内容既要体现双基的要求更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做到:(1)处理好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等因素间的相互关系;(2)在已有的教学条件下,根据学生学习基础等情况对教学方法做出最优化选择,使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达到最佳;(3)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做出合理的评价。在数学教学研究方面,认同数学教学的理论研究属于教育科学的范畴,因此科学范式倡导用教育科学研究中操作性较强的方法和原理如观察法、调查法、文献法等对数学教学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科学教学范式过分强调教学的规律性和原则性,教学内容追求逻辑的严谨性和体系的形式化。数学知识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形式呈现,忽视了数学的工具性、语言性、文化性、创造性。在数学的教育功能方面,教师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偏向应付考试,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缺乏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对于课堂教学中的突况缺乏灵活性,数学教学显得呆板。
(二)能力和技能范式视角下的中学数学教学能力和技能
范式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中关于教育目标的具体化和教学行为的可观察性思想。在数学教学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数学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解题的技巧技能。前苏联心理学家克鲁切茨基在长达11年(1956年至1967年)的实验中对课堂教学中能力和技能的培养阶段概括为“信息收集阶段、信息加工阶段、信息保持阶段”[3]。这三个阶段在数学教学中具体体现为:信息收集阶段:在数学教学中数学能力不同的学生对教学中数学知识点感知的信息不同,如在数学解题中数学能力强的学生可从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中最大限度地读取对解题有用的信息。信息加工阶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现为数学概括能力、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发散思维能力。信息保持阶段:数学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点的应用,解题过程中对问题分析解答的方式、推理的概要、证明的逻辑等都善于归纳总结,并保持长久记忆。二是师资的要求上认同教师专业化理念。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学习和训练,掌握数学教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以及相应的基本能力和技能。能力和技能教学范式的缺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在教学内容方面:由于数学教学目标技能化,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忽视数学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结构性,为了便于技能的教学,将数学知识分解为若干个知识点,而每一个知识点又以技能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在教学内容中丢弃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文化等这样的隐性知识。在数学教学方面:可以看出能力和技能范式视角下的数学教学是以培养学生扎实的数学技能,数学教学降格为技能训练。教师在教学时忽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重视学生的模仿性再现性思维,忽视独立性、创造性思维,缺少对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关注。在学生学习方面:数学课堂上主要进行技能训练,缩短了学生思维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学习过程就是强制的、单调的、枯燥的解题训练;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模式化、程序化、机械化。
(三)系统范式视角下的中学数学教学
数学教育理论研究中“教学是一个系统”是受到其他科学领域在方法论方面的影响形成的,其中最重要的是21世纪的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三论”不是“研究具体的物质形式或对象,而是为揭示一切系统的共同现象,提出新思路、新方法的综合理论。“三论”的基本原理有:整体原理、有序原理、反馈原理[4](P58-59)。具体来说:把数学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系统,把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影响教学的要素看成整个系统的子系统。“三论”的基本原理描绘出整个数学教学过程的结构及影响数学教学过程的各要素所处的地位、相互关系和流动方向,并通过分析促进其达到最优化。整体原理:数学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要提高各子系统的协调功能,使各子系统和谐优化。系统整体的功能等于各子系统功能之和与各子系统相互联系产生的功能代数和,即“E整=∑E部+E联(E联>0或E联<0)"[4](P233-234)。因此,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过程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就要避免出现孤立、单一的分析,要综合考虑到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即要优化各个子系统及相互联系。有序原理:在数学教学中所谓的有序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知识点和例题讲解是清楚的、学生容易理解的。对学生而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是可理解的、会应用的。反馈原理:数学课堂教学有三种反馈形式:(1)教和学的反馈。学生对教师提供的信息感知接受并反馈给教师,教师再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对教学程序进行调整纠正,控制教学过程。如根据学生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对教学节奏作出调整。(2)教师自我反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知识信息、学生的反馈信息、外界干扰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再以知识信息和控制信息的形式输出。(3)学生的自我反馈。对课堂上教师所讲的数学知识的感知理解重组并输出(课堂回答问题,课堂练习),通过教师的评价知道正确与否的过程。因此要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就要使这三种反馈形式相互配合,有效控制教学系统,加强师生的信息加工能力和信息反馈。虽然系统教学范式有利于教学的设计和实施,但是由于过分强调教学中各个因素对教学的影响,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忽视了一切偶然性的因素对教学的影响,也忽视了教学的本质如数学教学的目标及数学学科教学的特殊性;另外系统范式视角下的数学教学缺少灵活性和预知性。
(四)艺术范式视角下的中学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这个结论自古以来就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对几何形式和数字关系的沉思达到精神上的解脱,数学和音乐被看作是净化灵魂从而达到解脱的手段。”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教学的艺术胜于科学本身。”现代的教育教学理论认为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中的两大主体,要以艺术的眼光去感知、欣赏、思考教学活动。艺术范式视角下的中学数学教学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教学层面: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是简单地复述教材内容,而是依据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对数学知识“进行重组和演化,对教学方式进行设计和选择"[5]。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强调灵活性和创造性,关注学生的情感。(2)教师层面:要求数学教师有扎实基本功,在具体数学知识的教学中充满艺术的感染力;同时教师通过敏锐的观察及依据课堂教学中学生反馈信息的多样性和随机性,对教学内容、教学节奏作出准确的判断,进而及时作出调节;此外教师要有个人教学风格,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能够默契地配合,使数学教学活动不仅是数学知识、数学思想的交流,同时也是数学美和数学艺术的交流。艺术范式视角下的数学教学不仅是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过程,也是艺术的创造过程、审美过程。教师通过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感受数学特有的艺术魅力。但艺术教学范式的不足也显而易见:由于过分强调灵活性和创造性,忽视了数学教学的基本规律和程序性,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监控,往往会出现学生的纪律性差、无视课堂规则、自由主义倾向严重等问题。
(五)反思范式视角下的中学数学教学
教学的反思范式最早是美国教育哲学家杜威在1933年HowWeThink一书中关于反省性思维的论述中提出的。到20世纪80年代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化运动中得到关注和提倡,并从认知心理学、认知论哲学等角度对其在理论上进行了扩展。反思范式视角下的教学是追求以实践合理性为目标的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对数学教学过程和结果的自我觉察、自我评价、自我探究、自我监控、自我调节"[6]。反思的目标是消除困惑,促进实践。数学教学活动是一种思维活动,师生在课堂教学的反思随时存在。反思范式视角下的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特征是:学会学习,学会教学。学会学习:在数学学习中由“操作性学习方式转化为反思性学习方式”[7]。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对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解题思路、计算或证明过程、问题分析方式等进行反思,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监控、调节、评价,进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学会教学:通过反思性教学使教师由经验型教师转化为反思性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行动研究是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而教学中的反思则是教师行动研究的中心内容。反思性教学是连接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教师教学思想的形成是结合教学实践对自己已有的教学经验、教学理论的再思考。教师只有对正在发生的教学行为、教学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不断反思,进而对下一步的教学进行修正,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教师也会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成为专业化教师。反思性教学范式将数学教学的目标异化为学习能力,虽然这是数学教学目标的能力之一,但忽视了数学教学中如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及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等主要目标。另外,也没有一定的评价标准来界定反思的程度。
三、复合性教学范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反思文化;科研;发展
美国教育学者菲利普・曼纳说过:“是什么成就一所好的学校?一种情感、一种被全体员工所享有的情感(也包括家长和学生),这种情感就是:他们的学校是真正属于他们的。而这种情感来自哪里?文化!”办学实践证明,只有积淀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才能形成特色和品牌。学校核心发展力就是学校发展的特色文化。2015年2月以“反思特色文化”为亮点哈尔滨市第二十四中学成为哈市普通高色学校。学校在反思特色文化学校创建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把科研工作作为提升教育教学品质和内涵发展品味的助推器。早在2010年就确立了哈尔滨市规划重点课题――《反思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课堂有效性实践应用的研究》,通过科研引航,在针对不同主体的课堂教学考核课、教学风格展示课、高三团队合作反思、学生反思等多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一、让反思发生在青年教师身上的研究――课堂教学考核课
案例:2014年3月18日上午第二节课,具有三年教龄的白老师提前三分钟走进自己的课堂准备上课,一转头,发现校领导和语文教研组组长、语文备课组组长以及三个学年的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语文教师走了进来。上课铃声响起,讲台上白老师刚开始有些紧张,但随后恢复正常, 逐渐合理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台下听课者对照课堂教学考核表逐一考核打分。下班前白老师将反思评价表、反思日记一同交到教导处。第二天下班前,接到教导处课堂考核书面90分的评价时,白老师终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著名教育家李镇西曾说过:“青年教师的潜力是无穷的,要不断超越自己。”学校应该发挥好外力作用挖掘其潜力。我校在反思特色文化学校创建的过程中注重他们专业成长的研究,以课堂考核课为依托激励和督促他们反思自己的成长。如案例中所提到课堂考核课是考评组对五年教龄以下的教师,采取推门听课的方式,根据制定的课堂考核表逐一打分,然后根据被听教师的自我反思评价表和反思日记综合评分,依据不同分数采取个别交谈、集中讨论、书面评议三种反馈方式通知本人,对于考核分数排在后百分之二十的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有待提高者,考评组会跟踪听课考核。课堂考核课要求青年教师对教学活动中的目标意识、主体意识、民主意识、情感意识、技能意识、效率意识、特色意识进行自我反思。白伟教师在反思日记中这样写到:“反思的过程是痛苦的,但是结果是幸福的。蚌的痛苦孕育着珍珠,破茧后才有成蝶的美丽。”
二、让反思发生在名师身上的研究――教学风格展示课
案例:2014年12月16日下午十二点半,前来听课的领导和教师早早就来到主楼电教馆,电教馆内座无虚席。上课铃声响起,教数学的于老师稳步走上讲台开始授课。整节课于老师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她几乎没有代替学生做过任何结论,总是引领学生发现问题,然后引导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获得学习体验。于老师课堂教学风格的特点是:庄重朴实,娴熟老练;严谨不苟,韵味醇厚。课后于老师做了个人课后反思汇报,博得众口称赞。
著名教育家钱梦龙先生说过,名师“不意味着功成名就,从此可以坐享其成。要不断追求不断超越,方能成就一番事业”。我校注重名师培养,将名师培养目标定位为:师德高尚,教育理念先进,理论素养深厚,拥有教学专长,形成鲜明的教学风格。凝练出自己的教学主张,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特色。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当中,取得良好的教学业绩。得到同行认可,在省市有一定知名度,在学生、家长、学校中有良好口碑。响鼓还须重锤敲,快马还得加一鞭,为了克服名师的职业倦怠、消极心态,更好地发挥其引航作用,增强其幸福感,同时也为了激励名师,我校在反思特色文化创建的过程中注重让反思发生在名师身上的研究,教学风格展示课便是其中的一种。学校每学期都会选出一位名师做教学风格展示课,届时邀请哈尔滨市学科教研员、区进修学校教研员、兄弟学校优秀老师就教师的教学特色进行研究、讨论,同时要求做展示课的教师提炼、总结、升华自己的教学特长,使他们成为“实践的反思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让他们在反思中提升自己的内涵。于老师在课后反思中这样写到:“教学风格展示课这个舞台,让我尽情演绎自己的风采,身心愉悦精神充实,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体验到了幸福。我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
三、让反思发生在团队身上的研究――高三团队合作反思模式
案例:2015年3月12日下午第一节课,高三教学楼二楼会议室温暖如春,这里摆放着鲜花和水果,心理教师杨老师坐在主席台开始阐述自己近期的心理辅导工作:“这次哈尔滨市一模学生成绩不理想,对各层次的学生均产生了压力,一周的时间内心理咨询室接待了11名同学,对他们进行了心理辅导。同时加强了和班主任的合作和与科任教师的交流。反思中我也发现,自身由于以怕耽误考生学习为借口,没有主动找学生沟通,心理测试问卷还有待改善,在下一步的工作中会及时改正,团队中有的科任自身有急躁的情绪,对学生疏导不够……总之我们团队会精诚合作,做好学生的保障工作……”这是杨老师参加今年三月心理教师、班主任、科任团队反思交流的掠影。
当代教育家刘京海说:“教师专业化最大的难点是教师团队的整体提升。”如何攻破此难点,我校在反思特色文化创建的过程中开展了高三团队合作反思模式方面的研究。每周进行一次高三学科备课组团队反思交流,每两周进行一次高三班主任团队反思交流,每三周进行一次高三班级学科团队反思交流,每月进行一次心理教师、班主任、科任团队反思交流,每月进行一次高三整体团队的反思交流,高考结束后高三团队的反思交流,所有交流均在严谨、务实的氛围中进行。学校校级领导参与其中,指派信息技术教师全程录制,回放整理作为研究资料。团队合作反思模式得到了高三教师的认可和肯定,高三组于海丰老师这样说道:“我们高三教师现在就是一个拳头,是一个用汗水与心血精心打造的幸福卓越的团队,我们躬耕不辍。”于老师这样写到:“ 高考不是一个人的高考,成绩不是一个人的成绩,备课组是一个整体,不能有单独行动的例外。”
四、让反思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研究――特色课程开发
案例:2014年10月10日下午,高一三班孙亮怀着期待的心情,跟随其他70名选报“走进夏青文化艺术馆”特色课程的同学,来到了坐落于哈南工业新城松花路9号中国云谷的夏青艺术纪念馆。在讲解员的解说下依次参观了“前言、求学之路、播音岁月、授业解惑、播音成就、恒久缅怀和结束语”七个部分。无论哪个环节,孙亮都认真地记录着,孙亮在自己的反思感悟中写到:“我深情缅怀用声音记录世界,传递正能量的夏青老师!会铭记这位从哈南工业新城核心区走出的优秀艺术家……”
走进夏青文化艺术馆只是我校特色课程的一个缩影。我校依据创建反思特色文化实际情况和办学基础,坚持特色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设。我校制定的特色课程体系是以反思为核心理念的体系,这一理念作为灵魂贯穿于每一个具体的课程之中。在不断摸索中,我校的特色课程为必修、选修、活动三大类。必修类包括:德育实践活动课、德育学科渗透课、心理课程、经典诵读;选修类包括社区志愿服务、走进动漫、走进云谷、走进731陈列馆、走进夏青艺术纪念馆、走进企业;活动类包括读书活动、军训活动、高二成人仪式、高三毕业典礼、艺术节、人生规划活动等。每一种课程都制定了以不同反思点为内容的具有多种评价主体的学生评价表。每一种课程的落脚点都侧重学生深刻的反思感悟。特色课程的开发,使学生形成了反思习惯,将反思作为一种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