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旅游资源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字]民族地区 旅游资源 所有权 经营权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 F590.7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4-11-1
0 前言
旅游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含义是,在坚持资源国家所有、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前提下,在一个旅游资源(景区)内,经政府统一规划(或政府审批规划)后,把开发经营权剥离出来,通过政府与投资者签订保护开发、建设经营协议,授权投资者依法有偿取得一定期限内的开发经营权及其收益权,其核心是“国家所有、政府监管、企业经营。”
目前,傣族园因为股份制企业,股东为国有橄榄坝农场和昆明宜良南洋建筑公司,前者投资1775万元,占股份83.5﹪;后者投资350万元,占股份16.5﹪。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本文拟针对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中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必要性进行探讨。
1 改革发展大趋势的要求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实行资本所有权与资本经营管理权的分离,实行制,成为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一个基本模式。尽管旅游行业的改革发展及所需资源具有其特殊性,但同样不能违背社会资源所有权、占有权关系调整变革规律的基本要求。我国的旅游业进一步的发展,已经到了要在产权关系上进行调整的时候,这个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产业发展中各种矛盾解决的关键所在。
2 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所有者往往缺乏开发和管理旅游资源的能力
旅游资源所有者,往往素质偏低,村寨旅游要发展离不开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从调研地所在的几个村寨来看,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不论是景点讲解的导游人员,还是提供餐饮、住宿人员,大部分都是小学、初中毕业生。在参与旅游发展中,大部分从业人员没有整个村寨的全局性概念,常为了一点私利而不顾及村寨旅游发展的全局。在这样的情况下服务质量也没有办法得到保障,服务水平较低,开发和管理旅游资源的能力匮乏。
旅游资源的开发经营管理,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然而我国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一般都处于经济文化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这些地区不仅缺乏必要的开发资金,更缺乏善于策划、懂经营、会管理的专业人才。如果进行一定的资源整合,将宝贵的资源转让给真正有实力、有经验的开发经营者来经营和管理,就可以使资源很好地利用起来,使其充分地发挥应有的效益。
3 民族地区旅游资源所有者大多缺乏足够的开发建设资金
一般讲,一个中等规模的旅游景区,不包括景区外道路的修建,从最初开发到取得一定经济社会效益,没有几千万人民币的投入,没有三至五年的时间不能解决问题。从目前来看,依靠政府的力量在旅游资源开发和各景区建设中的资金投入是十分有限的,而且大规模的长期投入如果完全由政府来承担也是不可能的,也不符合市场化原则的。通过经营权的有偿转让,使景区经营权和所有权适当分离,吸引真正有实力的经营者进入景区,使经营者能够实现责权利相结合,真正将景区旅游资源利用好,经营好。所以,经营权的转让是解决景区发展和建设中资金问题的途径。
4 旅游资源两权分离的尝试已经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通过产权关系调整,经营权的转让,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发生了质的变化,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的统一。许多景区经营权转让后,不仅引进了开发建设资金,也同时引进了大量环境保护资金,扭转了过去那种低投入、低开发、低保护的局面,转向高投入、高开发、高保护的良性发展轨道。
两权分离经营成功后既可以让百姓脱贫致富,也可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长年生活在风景名胜区周围的城市居民和乡下百姓,可以享受资源开发后产生的经济效益,实现就业和家庭收入的增加,地方财政也会因此得到应有的改善。
傣族园总体规划占地336公顷,预计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分三期工程完成,一期已投资3800万元,二期已投资2600万元,其他零星投资2100万元,总计投资8500万元。主景区由曼将、曼春满、曼乍、曼听、曼嘎五个傣族自然村寨333户、1591个村民组成。2001年10月被评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同年被西双版纳州政府和景洪市政府授予文明先进单位;2002年12月通过ISO质量认证;2003年4月被评为“中国知名旅游品牌”;2005年5月荣获“西双版纳州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先进典型单位”;2005年8月被云南省工会授于“创建学习型组织先进集体”。2006年3月被云南省工商局、西双版纳州工商局分别授予2004至2005年度“重合同守信誉企业”;2007年被云南省委宣传部授予“和谐文化村”;2008年4月被云南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旅游景区”;2008年6月被云南文化产业办评为“云南省首批优秀文化企业”;2008年10月傣族园当选为省文化产业理事会理事单位;2008年11月被国际旅游营销协会、世界和谐基金会、国际旅游商协会、世界华侨华人旅游合作组织授予“国际知名旅游景区”光荣称号。2008年12月21日被博鳌国际旅游论坛评为“国际知名景区”。2009年3月被评为“中国最美十大主题公园”,2009年3月被省、州两级工商局分别授予2007至2008年度“重合同守信誉企业”。傣族园公司现有正式员工1087名,其中80%招用村寨村民,解决了大部分村民的劳动就业,使村民由农民变成了员工,每月都有了工资收入,成了西双版纳、乃至云南依托民族文化资源,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拉动地方经济繁荣,缓解社会就业,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的成功典范。
5 小结
总之,在我国国民经济市场化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地推进民族地区旅游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我国旅游资源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旅游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必将提高我国旅游资源的经营效率,提升我国旅游业的竞争力,从而把我国的旅游事业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龙京红.旅游景区经营中"两权分离"问题的思考[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9):46.
[2]钟勉.试论旅游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J].旅游学刊,2002(4):17.
[3]熊玉霞.旅游景区经营权出让争议[M].甘肃农业,2005(8):53.
引言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当下,旅游业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尤其是生态旅游市场的增长更为显著。而湿地生态旅游作为我国现代旅游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湿地生态旅游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由于开发利用方式不合理,会给当地的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从而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现代社会里经济里,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下,湿地生态旅游业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在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就必须重视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合理的开发资源。
一、我国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
湿地是指人天或人工形成的沼泽地等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湿地生态系统中生存着大量动植物,很多湿地被列为自然保护区。我国湿地面积达到了6600万公顷,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目前已建立900多个湿地公园,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丘陵到高原山区,从沼泽湖泊到河流海岸,湿地面积分布广,湿地资源类型多样,生物资源丰富多彩,而且经济价值高,开发潜力大[1]。
二、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我国湿地面积广,湿地资源类型多样,生物资源丰富多彩,大力开发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是发展生态旅游业的重要途径。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采用了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片面的追求效率,忽略了资源的保护,从而值得我国湿地生态旅游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影响到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环境、人口、经济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成为必然,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是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以及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只有加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才能带给人们更好的旅游环境,从而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2]。
三、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题
(一)开发利用方式不合理
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旅游需求也越来越大,而许多地区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大兴建设,乱砍乱伐,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大量的泥沙堆积,严重破坏了湿地自然景观,使得湿地面积减少,湿地生态功能下降。
(二)环境污染加重
我国经济增长一直采用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经济增长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向环境中大量的排放污水、废水,这些污水、废水直接或间接的流入到湿地,使得湿地环境遭到破坏,湿地生物物种不断减少。
四、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对策
(一)加大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宣传
湿地生态旅游资源遭到破坏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人们的保护意识低,没有认识到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故此,相关部门应当加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的宣传,利用网络、广播、报纸等途径向人们传达湿地旅游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要将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的教育与宣传工作下达给旅行社,从而调动广大人们群众参与到湿地旅游资源保护工作中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更好地保护湿地旅游资源,为人们以及湿地生物物种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环境。同时,为了更好地促进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相关部门可以打造明星效应,将本地区的特色宣传出去,从而更好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观光旅游[3]。
(二)实行分区管理
旅游资源的开发是为了向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然而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是一个全局性的行动,不合理的开发势必就会造成混乱的局面,不利于整个地区的旅游经营与管理。为了更好地保护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就当对湿地生态旅游区实行分区管理,对核心保护区实行绝对保护,严禁任何类型的旅游活动;对质允许观光的地区要限制游客进入该区域。另外,湿地生态旅游地区还可以采取定时、限量放人的方式来对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保护[4]。
(三)加大开发力度
在现代社会里,旅游行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要想获得更好的效益,湿地生态旅游地区应当加大资源开发力度,为游客打造全方位的旅游。首先,要结合湿地生态旅游地区的特点来完善公共服务,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其次,要完善旅游地区的基础设施,在各景观带的框架结构上可以选择节点进行开发,完善交通线路。另外,要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景区内为游客提供语言导航,从而带给游客全方位的旅游体验[5]。
(四)打造特色,走品牌化道路
随着湿地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对湿地生态旅游地的选择性也越来越大。相比较而言,那些有特色的湿地生态旅游地区更容易引起游客的旅游欲望。故此,在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要善于打造属于本地区的旅游特色,将本地区的特色文化融入进来,从而更好地吸引游客,如,开发亲子旅游项目、结合当地的特点举行一些特色活动等。
五、结语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5)04-0322-03
1引言
荆门市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乡村旅游迅速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价值认识不清、产品体系构建不全、重点发展方向不明等问题,针对此问题,加强对荆门市乡村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价势在必行。结合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发现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应用较多的是层次分析法,张晶、李良军等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标准值,构建贵州乡村旅游资源的评价模型,以便于贵州乡村旅游科学发展[2];吴爱丽运用层次分析法采取资源价值、开发条件、管理条件3个方面的13个评价指标,对满城县旅游资源进行系统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满城县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3];林雄斌、颜子斌等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宁波市乡村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得出资源因素中不同价值的重要性[4]。根据荆门市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现状,本着科学合理、简明易操作、可比较等原则,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hierarchyprocess,AHP)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并据此提出荆门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2荆门市乡村旅游资源概况
乡村旅游资源是指分布于乡村地区,能吸引旅游者前来进行旅游活动,为旅游业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效益的乡村景观客体,通常以乡村生产景观、乡村生活景观和乡村生态景观的形式存在。
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的国家标准对荆门市可以为乡村旅游发展所利用的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全市拥有7大类49个基本类型263处资源点,但本文主要是对荆门市乡村旅游资源的评价而非对荆门市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因此将荆门市乡村旅游资源从旅游资源中单独列出来,可将其分为6大类,分别为农业景观、生物景观、地质景观、水域风光、非物质文化遗产、乡土建筑等,具体见表1。
3评价方法
3.1基本原理及指标的确立
层次分析法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运筹学家Saaty教授提出的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5],具有简便、灵活、实用的特点。AHP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其划分成不同组成因素,形成层次结构,再通过两两比较确定各个因子要素的相对重要性,可通过数量值来表示因子之间的重要性(表2)。
层次分析法评价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将事物两两比较,得出事物之间的重要程度,从而构成判断矩阵。通过求解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和所对应的方向向量,得出这一组事物的相对重要性。判断矩阵示意了各个因素之间的重要程度:
A=W1/W1W1/Wn
Wn/W1Wn/Wn,
为了综合反映荆门市乡村旅游资源的价值,本文根据荆门市乡村旅游资源的分布和特点,构建荆门市乡村旅游资源的评价体系表(表3)。
该体系表的指标体系分为3个层次:第1层为总目标评价层,即A层;第2层为综合指标层,即B层;第3层为项目指标层,即C层。由于各层次因子之间具有相互独立性,所以体系结构为独立性结构。
3.2构建判断矩阵及计算
根据层次分析法,通过对专家、地方旅游工作人员问卷调查,然后筛选、整理,最后取平均值,构造判断矩阵A=(aij)。本指标体系可以构建如下4个判断矩阵(表4~7)。
3.2.1B层相对于A层的判断矩阵
3.2.3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层次单排序是为了确定本层次与之有联系的因子重要性的权重值。对于判断矩阵B,计算满足:BW=λmaxW的特征根特征向量,其中λmax是B的最大特征根,W为对应于λmax的正规化特征向量,也是单排序的权重值。计算出最大特征根λmax之后,为了保证准确性和说服力,必须对所得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指标为:CI=(λmax―1)/(n-1),当CI=0时,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CI的值越大,则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就越差。同时,计算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例CR,即计算CI与同阶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的比值:CR=CI/RI。CR<0.1时,说明取得较满意的一致性结果。在表4~7中各判断矩阵的CR值分别为0.0790、0.0675、0.0000、0.0333,均小于0.1,其一致性结构比较满意,符合层次分析法的要求。
3.2.4层次总排序
在对表4~7的计算中,已经求得各因素相对于上层某一因素的权重值,在此基础上,可算出Cn相对于A层的最终权重值,见表8。
4分析与小结
在综合指标层(B)中相对于总体目标评价层的三个评价因子,资源要素因子(B1)的权重为0.7766,开发条件因子(B2)的权重为0.1549,管理条件因子(B3)的权重为0.0685。这表明资源要素因子(B1)在荆门市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中处于最重要的位置,因此,荆门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要注重乡村旅游资源的调查、开发与保护,只有摸清家底才能更好地开发与保护资源。此外,开发条件因子(B2)紧随资源要素排在第二位,表明在荆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也要十分重视政府政策的制定、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乡村意境的营造、区位交通体系的完善等。管理条件因子(B3)对荆门乡村旅游资源的总体评价影响最小,但并不表示其不重要,因为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必须搞好旅游服务、基础服务、服务人员培训等问题才能助推乡村旅游的大发展。
在项目指标层(C)层各影响因子权重的总排序结果(表8)可以得出:
资源要素因子(B1)中,农业景观因子C1影响最高(0.3493),其次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子C5(0.1269),再次为生物景观因子C2(0.0829),第四为水域风光因子C4(0.0794),第五为地质景观因子C3(0.0785),最次为历史文化建筑C6(0.0524),表明荆门乡村旅游的发展要特别注重现有农业产业的开发,大力发展以沙洋油菜花基地、万亩蓝莓产业园、昕泰生态休闲农业园、盛老汉庄园、中华葛文化风情园、老柳河甲鱼养殖专业合作社、十里花卉苗木长廊、茶花源景区、万亩桃花基地等为代表的种植园、采摘园、观光园、养殖园等农业项目,完善旅游农业旅游产品体系。此外,注重传统乡村聚落、建筑的保护与开发,加强主题村落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注重对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的挖掘与整理,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产品具象化表现。同时,继续加大力度发展自身传统优势旅游项目,进一步完善王莽洞、黄仙洞等旅游景区(点)的产品设计及服务配套。
开发条件因子(B2)中,区位条件因子C8和生态条件因子C10影响最高(0.3750),其次为政策条件因子C7和经济条件因子C9(0.1250),表明荆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要注意乡村旅游景区(点)的区位交通体系的构建,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此外,也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制定适合本地的旅游发展政策,利于旅游开发商及旅游者前来投资旅游。
随着旅游业逐渐成为翼城县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我作为一名翼城人,感到旅游业对于翼城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重要,而翼城的古绵山名胜旅游区又鲜为人知。我曾经在2010年去过这个景区,对于景区的旅游现状感觉不是很好。后来,又听说翼城的古绵山是晋国士大夫介子推与其母真正罹难的地方。我就越加感到,对于翼城古绵山名胜旅游区的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判断其旅游资源的价值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
对于翼城古绵山的研究还比较少,通过查找资料和询问,对于翼城古绵山的旅游资源的评价方面还无人研究。对于那些有关翼城古绵山进行研究的文章,几乎都是在论证其是介子推母子真正隐居的绵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临汾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合心曾经在其《绵山辩》中写道“翼城的绵山是介子推母子隐居的绵山,这该是不争的事实。”而现在,对于翼城古绵山的发展而言,对它的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科学的评价,是判断其旅游资源的价值以及进一步开发的基础。
一、翼城古绵山名胜旅游区概况
翼城古绵山位于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县城西北大约五公里的封比村中,海拔高度为869.6米,占地面积大约为1280亩。因为翼城古绵山在平缓的田地中拔地而起,突兀屹立,所以叫孤堆坡山;又因为从远处看像一个倒扣的巨型大锅,所以也叫覆釜山;当地的人多把它叫做绵上。翼城古绵山是古时晋国大夫介子推和他的母亲罹难的地方。(如图1所示)
翼城古绵山名胜旅游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比较温和。景区的年平均气温为9摄氏度至12摄氏度,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00小时,年降水量为550毫米。古绵山的植被覆盖率较高,山上植被比较多样。主要以松柏为主,还栽种有核桃树、火炬树、山桃树、花椒树、柿子树等树种。
古绵山的山顶建有洁侯祠,祠内有介子推与其母亲的塑像,祠内四周的墙壁上绘有八幅《介公灵应图》。
翼城古绵山的交通非常便利,拥有一条二级公路标准的旅游公路。目前,绵山的绿化工程正在进一步的进行,在翼城古绵山的路口,设立了古绵山的导游图。古绵山现在建起了山门、楹门,修建了上山的步行台阶、爬山中途的休息亭和开发绵山纪念碑,修复了介子推遗址,建立了停车场等旅游的配套服务设施,绵山景区已经具备了旅游的基本条件。
二、研究方法概述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是匹兹堡大学教授Satty.T.L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提出的一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是能够解决资源分配的一种重要而且非常有效地系统分析方法。在对非定量的事件进行定量分析时,可以利用层次分析法,其可以对人的主观判断做出定量描述。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是层次分析法的主要特点。层次分析法最终就是把人们的判断转化为若干指标层因素两两之间重要程度的相互比较。
Yaahp软件是一款辅助软件专为层次分析法(ahp)设计,提供方便的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数据录入、整理、权重计算和计算数据导出等功能。使用Yaahp时,在输入的形式方面,可以选择用判断矩阵形式或文字描述形式。标度可以选择1-9。该软件还提供了其它功能,例如自动修正判断矩阵的不一致性,不完全判断矩阵的自动补全功能等。Yaaph软件的计算结果可以用PDF、RTF、HTML、纯文本、Excel文件形式输出,输出的计算结果的主要内容有:层次模型构造、标度类型、最终结果、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各准则层的权重以及各指标层的权重。其操作过程为:(1)层次结构模型图绘制(2)层次结构模型编辑(3)层次结构模型的正确性检查(4)层次结构树检查(5)判断矩阵值的输入(6)判断矩阵一致性动态显示及检查(7)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自动调整(8)残缺判断矩阵的自动补全(9)计算结果导出[4]。
三、翼城古绵山名胜旅游区的旅游资源评价过程
为了开发和发展景区的旅游,必须合理评价他们的旅游资源,才能使这些旅游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并最终获得最大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将层次分析法应用到旅游资源的评价过程当中,可以使原来比较复杂的评价过程数量化和模型化,从而提高评价的准确度。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为:(1)确定翼城古绵山旅游资源的评价指标体系;(2)建立翼城古绵山旅游资源的比较判断矩阵;(3)计算影响因素的权重并进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一)确定翼城古绵山旅游资源的评价指标体系
对翼城古绵山的旅游资源进行评价,核心就是确定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选取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计算的繁简程度与所得到的结论,故在评价指标的选取方面,应该具有科学性、典型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本文在参考了对山西旅游资源评价与对山岳旅游资源评价的相关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翼城古绵山名胜旅游区旅游资源的实际情况,从资源价值、景区规模、旅游条件三方面来确定评价要素的指标体系,并使用Yaahp软件构件出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其中第一层A层是总目标层,第二层B层是准则层,第三层C层是指标层。
(二)构造翼城古绵山旅游资源的比较判断矩阵
使用APH法的出发点是使用判断矩阵,构造判断矩阵是使用APH法的关键一步。在将层次结构模型建立好之后,将同一层中任意两个不同影响因素对于直接相关的上一层因素的影响力进行重要性比较。例如,假定上一层的元素B作为总目标,而且对下一层的元素C1、C2、有着支配关系,对于B的三个元素C1、C2、C3重要程度用数量形式表示出来。即对于B而言,C1、C2和C3之间相对重要性的程度数值,将这些数值作为矩阵中的元素,所得到的矩阵就称之为判断矩阵。
为了充分得到对于翼城古绵山比较了解的人们的意见,我对我所有认识的对于翼城古绵山比较了解的大学同学都发了,请他们填写。最后,共收回13份有效调查问卷,于是我就以这13份有效调查问卷为基础,然后来构造比较判断矩阵。
对于这13份调查问卷的结果,在Yaaph软件中,我们采用Yaahp软件中的群决策功能,选择计算结果为加权几何平均,对各调查问卷的权重平均分配。人们在进行两两比较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带有一些主观性。为了使评价的结果更加具有可信度,本文还参考了翼城古绵山名胜旅游区的相关资料,并且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并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各层次值的输入中,因为判断矩阵比较多,这里只给出其中的一个目标层―――准则层窗口的截图(图3)。
(三)各因素权重的计算以及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在Yaahp软件当中,将所有的调查结果的数据输入之后,既可以查看每个被调查者的计算结果,也可查看群决策的计算结果。在点击了计算结果的选项卡之后,软件就会自动计算出指标层各因子所占权重(如图4),并自动进行判断矩阵一致性的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会显示在窗口的上方。如果判断矩阵不一致或者有残缺,这些错误就会在窗口的下方显示出来。本文所有构建的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比例都在0.10之下,因此就认为这个层次排列的结果具有次序的一致性。
四、评价结果分析
由表6-1可见,翼城古绵山旅游区的资源价值的权重为0.6089,在准则层中单排序为第一位,其比重远远大于景区规模和旅游条件的权重,说明旅游资源在翼城古绵山名胜旅游区评价的三大类评价因子中占最重要的地位。旅游条件与景区规模分别位于第二位和第三位,比重相对较小。景区规模的比重大约为旅游条件比重的一半,说明其在旅游地评价中的地位非常的低。但是在旅游地评价时,也不能忽视景区规模的影响。由此可见,在发展翼城古绵山旅游区时,应该充分考虑它的资源价值,需要打造出翼城古绵山自己独特的品牌,其次也要考虑到旅游条件的发展与景区规模的扩大。
从指标层C层的10个因子的权重及其排序来看。文化价值排在第一位,其权重为0.3446,这说明翼城古绵山旅游区具有着极其重要的文化价值,它可以成为吸引游客到来的重要因素。观赏价值排在第二位,其权重值为0.1789,说明翼城古绵山的观赏性也会给游客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排在第三位的是交通通讯,其权重为0.1110,这说明翼城古绵山具通达性和良好的可进入性。排在第四位的是景点的地域组合,其权重为0.0957.一个景区与其周边景区的组合对于这个景区的生存也是非常重要的。其它影响因素,如饮食、科学价值、人员素质等,所占比重也较高。景区必须对这些因子加以保护,控制和发挥。至于旅游商品和导游服务的权重值相对来看比较低,但是也不能忽视。因此,翼城古绵山名胜旅游区应该加大旅游商品的开发,导游服务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根据单因子权重的排序结果,我们用100分按权重赋予每个因素分值,得到翼城古绵山的旅游资源定量评价参数表(表6-2)。参照其他评价参数打分结果判定,我们认为最后得分值域90分为非常好的旅游资源;最后得分值域70分且89分为很好的旅游资源;最后得分值域50分且69分为比较好的旅游资源;最后得分值域30分且49分为一般的旅游资源;最后得分值域10分且29分为较差的旅游资源;最后得分值域9分为差的旅游资源。
利用6-2,我们就可以找到每个影响旅游资源单因子的限分,我又找到上面那13位大学同学进行评价打分,并取其平均值,然后又根据自己对于景区的实际情况的了解和分析进行适当的微调,然后得到评价结果。得到的结果如下表(表6-3)所示。
我们从表三种可以看到翼城古绵山的旅游资源的最后得分为63分,这样我们就认为是其旅游资源是比较好的旅游资源,是适合进行下一步的开发工作的。
本人虽然对翼城古绵山的旅游资源进行了一定的评价,得出了自己的评价结果,但也是一家之言。我非常希望自己的评价结果能为翼城古绵山未来的发展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
五、结论
通过以上对于翼城古绵山旅游资源的研究和分析,我们会发现应用AHP法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价,体现了人在决策思维时的基本特征,即分解,判断和综合,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整合;乌-奇-哈公路
1地理概况
乌-奇-哈公路是由东天山北麓的乌-奇公路与奇-哈公路组成的路线。公路途径从新疆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乌鲁木齐市开始,沿着古丝绸之路新北道,直达新疆的交通咽喉哈密市,全场668km。研究区行政范围包括乌鲁木齐、昌吉州的东部四个县市、全哈密地区。
乌-奇-哈公路沿线县市的土地总面积为203884.34km2.占新疆总面积的12.25%,截至2007年底,该区域的总人口为347.95万人,占新疆总人口的16.6%;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981405人,占新疆少数民族人口的7.72%,由30多个少数民族构成的少数民族聚居区[1]。
2旅游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分析
新疆乌-奇-哈公路沿线县市旅游资源数量丰富、种类齐全,但景区、景点的布局整体上较为分散,没有形成规模,缺乏大产品,且同类资源竞争日趋激烈;景区、景点之间沟通和交流不够,缺乏联合开发管理和联合宣传营销的实践。近年来,在“乌昌一体化”政策的支持下,乌-奇-哈公路沿线的有些县市对旅游资源要素的整合有所加强,并且景点在旅游资源上具备一定的同一性和互补性,但效果都不明显。近几年以来,木垒-巴里坤公路上通车后来这里旅游的游客数出现日益增长趋势。
由以上分析可知,新疆乌-奇-哈公路沿线县市旅游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旅游资源整合是主要的突破口。
3旅游资源整合条件分析
3.1旅游资源条件
乌鲁木齐市地处天山北麓,具有优越的区位与地理条件,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主要旅游景点和消闲娱乐场所有乌鲁木齐市人民公园、红山公园、水磨沟公园、水上乐园、中国特色商业街——二道桥国际大巴扎—新疆民街、中国著名商业街——中山路、自治区博物馆和风格独特的古建筑,如陕西大寺、红山塔、镇龙塔、文昌阁、鉴湖亭、丹凤朝阳阁,以及众多文物古迹,著名的有柴窝堡湖细石器遗址、丝绸之路新北道、白水涧古城、东河坝古城、阿拉沟石垒与古墓、亚心与盐湖烽燧等均保存比较好、极具观赏价值;在市域四周由西白杨沟、天山一号冰川、亚洲地理中心塔、柴窝堡风力发电站、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滑雪场、东白杨沟、庙尔沟、照壁山、青草台子、台、天文站、丝绸之路国际滑雪场、大台子,以及南天池、博格达峰与冰川、月亮台子、石人子水库和北郊田园风光——农家乐等[2]。
昌吉东部四县市位于乌鲁木齐的东北部。南依天山,北为大漠戈壁荒漠带,具有丰富的高山草甸自然景观、戈壁荒漠景观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境内有阜康市的国家旅游局授予“AAAA级旅游区”的天池风景名胜区[3]、紫泥泉子古城、孜岩毡岩画等;吉木萨尔县的准噶尔野马养殖中心、北庭大寺与古城、车师古道、千佛洞等;奇台县的硅化木、恐龙沟、魔鬼城、江布拉克、东地大庙等;木垒县的鸣沙山、胡杨林、四道沟遗址、三十里墩烽火台等旅游景点和消闲娱乐场所。
哈密是新疆唯一一个横跨天山南北的地区,这里交汇了东西方的文化与历史,可谓新疆旅游资源的微缩景。主要旅游景区有哈密王陵(府)及盖斯墓历史宗教文化景区、哈密贡瓜园景区、牛圈湖玛瑙山景区、巴里坤丝路北道文化旅游区、罗布泊探险旅游区(线)、伊吾红色旅游区等。
总之,乌-奇-哈公路沿线县市的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交融,为乌-奇-哈公路沿线县市旅游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基础条件。
3.2交通条件
从区外交通条件来说,乌鲁木齐市是全疆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集散地和交通枢纽中心[4],区位地缘优势显著,同时,也是西北地区的三大城市之一和全方位开放的城市,已建成一个一类口岸和五个二类口岸,直接与新疆接壤的八个周边国家的重要口岸相对应。
哈密位于新疆最东端,地跨天山南北,是新疆的东大门。它也是唐宁丝绸之路北道和新北道的交汇处,为古丝绸之路重镇。以312国道为主干线的区位交通四通八达,连接天山南北,兰新铁路复线横贯全区,第二条欧亚大陆桥横贯哈密[5]。它的枢纽地位的重要性,在未来新疆乃至西部经济格局中将日益显现。
从区内交通条件来说,乌-奇-哈公路是位于东天山北部,公路交通已通往,交通条件日益完善。各县市有已设的境内旅游交通线。这对区域旅游的发展中有很大作用。
3.3市场条件
近年来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无疑会给新疆的旅游带来巨大的客源市场。乌-奇-哈公路沿线的县市的旅游业发展水平不一致,乌鲁木齐和阜康已经是一个较成熟的旅游目的地。其他县市的旅游资源开发比较晚于该地区。所以该区进行旅游资源整合,借着乌鲁木齐和哈密的交通优越地位、乌鲁木齐和阜康的名誉来推动全区的旅游市场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
3.4政策支持
区域旅游要得到很好的发展,政府的政策支持是一个很重要的保证。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国家对西部的投资力度逐年递增,用于旅游项目的国债资金也不断攀升。旅游业是西部开发中重点扶持产业之一,该地区在新疆旅游业中占有独特的位置,可借西部大开发之契机作好旅游项目的储备工作。
4旅游资源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4.1各级政府和旅游企业没有意识到整合的重要性
乌-奇-哈公路沿线县市的旅游资源优化配置没有形成。有的市、县把旅游资源的整合仅限于自己区域内的几项资源;有的地方很想理顺自己区域内的旅游资源,但不知如何分类整合。正是由于对旅游资源认识的不足,造成在乌-奇-哈公路沿线县市在合作中普遍呈现出被动,对旅游业的发展没有规划,无系统的开发建设和合作计划。
4.2民俗旅游优势还没有得到更好的发挥
乌-奇-哈公路沿线县市是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塔塔尔族等多民族聚集地,这里各民族不仅有自己的民族文化,而且在聚集过程中形成了新的民族特色。从目前的开发状况来看,民俗旅游资源仍处在浅层的开发状态,没能充分体现该区域的多民族文化的内涵,民俗风情旅游产品大都形式单一、缺乏文化品位,产品整合不足,未能形成系列性的旅游产品。
4.3环境保护工作不到位
乌-奇-哈公路沿线县市自然旅游资源与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数量多。这些年,该地区虽旅游业发展较快,但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好,资源破坏和浪费严重。
5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对策
5.1以政府为主导,统筹区域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产品整合
各级政府要以开放的意识去面对旅游合作,打破区域障碍、市场障碍和制度障碍,实现跨行政区域的公共服务,打造无行政障碍旅游区;各旅游区、景区、景点等应共同编制区域旅游资源开发规划,避免近距离旅游景区(点)的重复建设和旅游业的恶性竞争;政府应积极引导区域内的旅游企业进行重组或组合;加快旅游企业制度改革,组建旅游企业集团。在正确分析评价区域旅游资源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区域旅游资源吸引力的大小和开发环境等因素,走向整个区域旅游资源经济系统相对均衡发展。
5.2“精品”带动,实现区域联动发展
乌-奇-哈公路沿线县市旅游资源丰富,品位高,旅游开发具有很强的资源优势。为旅游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整体最大化,乌-奇-哈公路沿线县市旅游业要实施精品带动,区域联动发展战略。即以优势、独特的资源为基础,创造性的塑造旅游品牌,集中人力、物力、才力着重开发“精品”,带动周边旅游业的兴起。走出一条依托优势资源开发优势产品,依靠优势产品发展优势产业,进而带动全区域旅游业的整
体发展。
5.3加强旅游交通网建设
交通是旅游景区的命脉与骨架。乌-奇-哈公路沿线区域虽然具有一定的交通条件,但交通通达性差、公路等级低。景区内交通条件不完善。所以要各方面加强公路交通建设。
5.4加强环境保护,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在加大乌-奇-哈公路沿线县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力度的同时,更要加强环境保护,做到开发与保护并举。要在旅游资源开发全过程中积极倡导“和谐旅游”理念,保护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5.5突出特色,以民族风情旅游资源为纽带进行全面整合
乌-奇-哈公路沿线县市是多民族聚集地。因此,抓住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使人文旅游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产品优势、竞争优势,从而实现高层次开发,增加民族旅游产品的竞争力。
5.6整体营销、联合促销,组建旅游集团
坚持以市场目标和旅游产品为中心,以企业为主体,通过利益共享和义务共担,组织旅游产业各要素、各环节、各相关单位形成旅游促销联合体,共享销售渠道,联合开发旅游市场。同时按照两权分离原则,组建旅游集团,逐步形成景区与饭店、交通、旅行社、娱乐等一体化的综合服务体系。通过旅游要素流动实现互补,完善协调机制、制度,形成统一的发展规划,以实现旅游产业要素的一体化经营,优化区域旅游的整体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王璐.新疆乌昌地区旅游资源整合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07,(3).
[2]王亚奇.新疆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发展策略思考[J].科技信息,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