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母婴护理的前景与现状

母婴护理的前景与现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母婴护理的前景与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母婴护理的前景与现状

母婴护理的前景与现状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助产是一门发展前景非常好的传统专业,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助产人员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助产专业现状,大力推进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助产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助产是一门发展前景非常好的传统专业。由于母婴安全需要,我国卫生部规定没有条件的医院不能接生,我国现有助产士与产妇比例为1∶4000,而国外助产士与产妇的比例达到1∶1000,助产士与产科病床之比为1∶8-1∶10,我国助产专业现有人数远不能达到国际卫生组织规定的产妇与助产士之比。在卫生部颁发的《2005-2010年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要“建立和发展临床专业护士”,正式提出了助产专业区别于护理专业,突出了助产专业的专业发展方向和地位。然而,有着百年教育历史的助产专业尚未受到医学教育界的足够重视,现行卫生类本科教育专业目录中尚未设置助产专业,而在卫生类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目录分类,助产专业又附属于护理学,助产士的专业技术职称也是护士职称,这与国际助产士联盟提倡的各国助产专业应独立立法的建议及北欧等国独立管理助产专业的体系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在充分认识和了解助产专业历史背景和现状,对如何加强高职高专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国外高级助产人才培养的现状

成立于1919年的国际助产士联盟(ICM)将助产士定位为:妇女及其家庭在围生期中护理的关键工作者。目前,在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助产领域已经实行独立的注册准入制度,助产士有相对独立的国际管理机构和组织,助产士注册后享有基本的检查和处方权,常规的孕期随访检查和正常自然分娩完全由助产士全程管理。在美国,随着上世纪60年代护理本科教育,包括基础和专科护理师(含助产护师)成为美国护理教育的主流之后,硕士学位的护理教育在70年代得到快速发展。新西兰是拥有助产学百年发展历史的国家,现在其怀卡托理工学院已拥有助产士学科博士。目前,国际助产专业教育已发展成为独立的高等专业教育,一些发达国家,助产士必须具有本科以上的专业教育背景才能从业。

笔者以“助产专业”为关键词,通过百度网站进行搜索,英国有60所院校、澳大利亚有19所院校、美国有27所院校提供助产术课程。如果按照各国生育妇女人口比例计算,我国高等助产专业教育比例远不及上述各国,而且办学层次滞后。德国、英国、新西兰、瑞典、芬兰等助产士大多具有大学或硕士学历,有的已到博士水平。香港地区及国外助产教育多数是在学习护理普通学科制3年后再学习1年的助产专业课程。如瑞典的助产学教育是由瑞典大学或大学学院提供的一项高等专科教育,学生需完成3年护理本科教育并成为注册护士后再申请并完成1.5年的助产专业教育。

二、国内高级助产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国助产士的专业教育以中专教育为主,在全国各大医院中调查均发现,有部分医院是由护士改行经过老助产士传帮带后从事助产工作的;20世纪末许多沿海城市的卫生类中等专业学校因各种因素停止招收助产专业。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口素质的提高,预计到2015年,我国助产士的需求量将达35万。当前,我国助产士尚未加入国际助产联盟(ICM),我国助产领域没有形成全程一对一管理模式,对孕产妇健康保健及相关产前教育达不到目前国际化标准,因此,培养我国高素质的助产士是卫生职业教育刻不容缓的任务。

1.全国大专层次的高助人才培养已初具规模,但人才培养方案尚不健全。自上世纪70年代以后,中专层次的教育一直是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的主流。进入21世纪后,国内高级护理教育快速发展带动了一小部分高校或升格中的中专学校开始在原有中专助产办学的基础上尝试高级助产士的培养,三年制高级助产大专、五年制高职助产的教育开始起步。据教育部招生阳光工程指定平台“阳光高考”招生计划网络查询资料统计,2010年,全国共有78所院校招生大专层次的助产专业学生,各院校平均招生约50人。目前,全国大专层次的高助人才培养已初具规模,但高层次助产专业人才培养起步较晚,各省市本专业人才发展不均衡,人才培养规模总体上尚不能满足社会要求。

2.制约高级助产专业人才培养发展的因素。目前,国内有关高级助产专业人才培养这方面的学术研究报道不多,供从业者借鉴学习的文献少,国家及医学界对助产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尚存不足。唐玲曾报道,在2005年国内开设大专助产专业的仅有天津高等医专等4~5所高校,全国尚无统一的教材和教学计划。2006年程瑞峰等报道,国家对高职助产专业的人才规格、培养目标、岗位综合职业能力需求、课程设置等尚无具有指导意义的规范标准体系。此外,在我国助产专业教育从属于护理教育,我国尚未实行助产士注册制度。这些都是制约高级助产专业人才培养发展的根本原因。

3.业内已有发展高层次助产专业人才培养的共识。国际理念认为助产士不是一般概念上的接生护士,而是受过独立高等专门教育的专业医务人员。国内专家认为:助产士是介于医生与护士之间的特殊医护群体,助产士要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各方面保护和促进母婴身心健康,在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照顾妇女生育方面的各种需求。助产士主要应具备基础护理能力、助产操作能力、产科相关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随着国内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特别随着中国加入WHO对教育服务的承诺和职业资格标准国际化趋势对高职教育质量标准的影响,通过不断借鉴国外医疗卫生服务管理体系和卫生人才培养模式,程瑞峰等指出:我国的中专助产专业教育层次必须“高移”才能跟上形势的发展。杨纪峰、牛爱莲对河南省14个地市,各级医疗机构近10年来中等卫校助产专业毕业生在岗助产人员488名、医疗机构中的管理人员和医师共348人、中等卫校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60人、有关教学专家90名等进行了有关“助产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和知识结构”的相关调查,研究报告指出:社会对助产人员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全面改变中专层次教育为主的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是助产教育从业者共同的心声。

三、改革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妇幼卫生事业良好发展

因此,作为一个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专业,加大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就需要加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就必须以职业准入为导向为突破口改革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改革课程设置。我国现行的助产职业的准入制是:助产专业学生毕业后必须先取得执业护士资格,方可参加省辖市卫生局组织助产技术考核。我们以此为依据,在助产专业课程设置中主要课程与护理专业相同,如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护理药理学、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精神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预防医学、护理礼仪与人际交往等。另依据临床助产士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设置或开发助产专业课程,如妇产科护理学、助产技术、妇婴保健学等。

2.加强课程整合。高职助产专业课程有产科学、妇科学、妇产科护理学和妇婴保健等课程,各门课程间内容有重叠,这对学制仅有3年的医学高职专业教育来说,无疑是浪费了许多时间。根据我国现行的助产职业的准入制,我们可以将助产专业的妇产科系列课程整合为:妇产科护理学、高级助产技术和妇婴保健3门课程,这样即可避免课程间内容的重复,还可使学生明确自己学习助产专业应掌握的专业知识,符合职业准入的要求。

母婴护理的前景与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助产士;工作压力源;身心疲劳现状;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394-02

随着人们对健康认识的日益深化和临床护理模式的转变,助产士作为医院产科的特殊群体,工作中承担着母婴两条生命的重责,精神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助产士工作风险大、技术要求高、工作压力大的特点。而过大的工作压力往往会引起身心疾病,近年来,有许多关注医护人员身心健康的学者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医护人员生理、心理健康状况做出调查后,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身心疲劳综合征[1]。身心疲劳综合征的基本概念为:个体的心理能量因长期高强度、高紧张状态下工作而过度消耗后,产生了身体和精神的疲劳及情感枯竭的一种病理综合症状。身心疲劳综合征的具体表现为:对工作产生厌恶感,有程度不同的焦虑、焦躁情绪,失去耐心、同情心并产生自卑心理等。为了探讨助产士的身心疲劳现状,本研究以青岛市6家医院120名助产士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其工作压力源和身心疲劳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对象。调查对象为青岛市6家医院从事助产士工作三年以上的120名护理人员。共发放调查问卷120份,回收116份,有效率96.7%。调查对象全部为女性,年龄22-48岁,平均年龄33岁;职称:护士38人,护师50人,主管护师26人,副主任护师2人;学历:中专42人,大专62人,本科12人;未婚48人,已婚68人。

方法(1)采用问卷调查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工龄、职称、学历和婚姻状况;同时采用目前国内常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并根据助产士工作特点略做改动。量表信度、效度经检验均符合要求。

(2)制定助产士身心疲劳调查量表,此调查量表分为两部分,一方面为身体疲劳症状调查量表,具备下述描述中的两项或者以上可判定为具有身体疲劳症状:双腿倦懒、全身乏力、肩酸痛、嘴发干或者感觉全身乏力酸痛。另一方面为精神疲劳症状调查量表,具备下述描述中的两项或者以上可判定为具有身体疲劳症状:厌烦说话、健忘、心情烦躁、情绪暴躁、工作中易发生错误。最后,按照年龄分组统计调查结果并比较。数据统计。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技术资料采用 2 检验,以p

2 结果

2.1 助产士护理压力源调查结果见表1。表1显示,助产士压力来源从高到低的前10个方面分别是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工作量太大;经常倒班;工资及其他福利待遇低;高风险的职业压力;在职的护士太少;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太低;继续深造和晋升的机会太少;非护理性工作太多;不必要的书面工作太多[2]。

2.2 120名不同年龄助产士身体疲劳和精神疲劳结果见表2。助产士身体健康疲劳症状调查结果显示,双腿倦怠者80人占67.39%;全身乏力者91人占76.09%;肩酸痛者75人占63.04%,口腔发干者106人占89.13%;全身酸痛者88人占73.91%。按照人体疲劳判定标准,共有106人属于身体疲劳症状,占89.13%。助产士的精神疲劳症状调查结果显示,厌烦讲话者93人占78.26%;健忘者73人占60.87%;嗜睡者99人占82.61%;心情焦躁者112人占93.48%;工作中易出差错者75人占63.04%。按照人体疲劳判定标准,共有112人属于身体疲劳症状,占93.48%。

3 讨论

随着医疗卫生制度的改革,人们的卫生保健及法律意识增强,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人们对生儿育女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产科新业务新技术的不断开展,强烈的责任感,无形中加大了助产士们工作的压力,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大部分助产士都存在身心疲劳的症状分析可能的原因如下:

助产士人力资源明显短缺,工作量大经常倒班,工作要求随叫随到,生活无规律,容易造成身体疲劳,加大出现事故的可能性。

随着责任制助产士技术不断深入,特别是家庭或分娩所有工作在家庭直视下进行,并负责一些潜在并发症的发生如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等抢救工作使助产士超负荷运转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环境,当她们心理压力过份强烈或持久超过机体调节能力差导致护理人员的精神疲劳[3]。

助产士经常出于职业压力暴露在危险中,工作性质决定其不可避免要接触患者的体液和血液,甚至有产妇的羊水、血液分泌物会喷溅到助产士的面部和眼睛,由于操作部位隐蔽,助产士极易发生针刺伤,对助产士身心健康造成威胁。

助产士大多为中专仅少数能达到本科水平,福利待遇低晋升机会少,部分医院管理者存在重医轻护观念,在奖金分配制度上的向医生倾斜对助产士重使用轻培养忽略对助产士的发展和提高,致使部分助产士感到职业前景暗淡,因此有学者认为这种职业形象紊乱的心里压抑,直接影响助产士的身心健康[4]。

对策

医院管理者重视对助产士的人力资源管理。加强对助产士的培训,合理配备人力,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合理弹性排班,尽量满足助产士的生理、心理需求,从而减少助产士的压力。同时管理者要重视激励机制,将责任、风险、技术等要素纳入绩效工资考核中,使不同层次的各级护理人员的价值得到相应体现[5],从而使助产士能达到心理平衡和职业平衡。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助产士要学会科学的自我调节、自我减压;同时培养良好的职业品质,爱岗敬业,以实际行动赢得他人的尊重和承认。

树立全面性防护的管理概念。助产士工作岗位是医护行为的最前沿,相对遇到的风险更多。因此作为医院增加必要、必需的防护设备外,还要加强培养助产士自身日常的防护意识和能力。医院要经常组织医源性感染疾病防护知识和方法的讲座,增强助产士职业防护意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减少职业暴露的危险和伤害。同时,医院还应建立完善的职业暴露上报体系,使助产士在发生职业暴露后能得到及时的咨询、处理,也使医院管理者能够及时查找原因,提出职业防护的改进措施,以减少助产士职业感染的危险。

建立助产士支持系统。倡导全社会充分尊重助产士,让社会更多地了解和理解助产士。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助产士的身体素质,还直接影响到技术水平的发挥,与工作质量的优劣有密切的关系。关注助产士的心理健康,减轻工作压力,营造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对优质高效的服务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9.

[2] 刘宇,何国平。护士工作压力源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1):852-854.

[3] 辛洁。工作压力对助产士身心健康的影响分析和对策。国际护理杂志,2006,25(12):974-975.

母婴护理的前景与现状范文第3篇

关键词:连续性护理 ;孕妇;助产组人员;顺产

对于孕妇助产士所采取服务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对孕妇能否顺利的度过围生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助产士学会在2005年已经提出,产妇从开始怀孕一直到分娩的这个过程中,助产士所采取的连续性护理方式有着重要作用[1]。对孕妇采取连续性的护理,不仅能使孕妇对分娩时的信心得到增强,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助产士的服务质量起到督促作用,孕妇如果进行自然分娩,能使母婴健康概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在临床中,具有应用价值。经验丰富的助产士,在孕妇分娩以前、分娩过程中以及分娩以后都要孕妇进行连续性的护理,进而最大限度的降低分娩所产生的风险。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从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孕妇,随机的将所有孕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有30例孕妇。对照组孕妇中,年龄在22~30岁之间,平均(3.7±26.7)岁,孕周37~42w,孕周平均为(38.2±3.8)w,其中有18例产妇为经产妇,有12例产妇为初产妇。观察组孕妇中,年龄23~33岁,平均为(4.2±26.5)岁,孕周38~41w,孕周平均(37.2±4.4)w,其中有10例产妇为经产妇,有20例产妇为初产妇。将两组产妇的年龄以及孕周等资料进行对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由助产士采取连续性护理方式。产前健康教育:可以利用互动游戏,对怀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做详细的解答并进行讨论,为孕妇之间创造交流的平台,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鼓励,以此使紧张的心理情绪得以缓解。在孕妇分娩以前,可以让其到产房进行参观,这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孕妇的陌生感得以消除。对孕妇介绍育婴的有关知识以及哺乳的有关技巧,可以采取情景教学的方式,这能使孕妇对相关知识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同时要让孕妇以及孕妇的家属参与进来,这样能完善社会的支持系统;关于分娩知识的讲座每隔一周就要进行一次,通过宣传教育,让孕妇对分娩的知识进行学习,并了解在分娩的过程中怎样同医生相互配合,学会在分娩的过程中怎样减轻疼痛。此外,要构建助产士的专科门诊,让经验丰富的助产士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然后在专科门诊坐诊,主要是对孕妇以及产妇在孕期与产期的心理以及生理等情况做进一步的咨询与宣传教育工作,对于孕妇所提出的问题,要及时的回答,按照孕妇以及产妇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宣传教育以及咨询。这样能使孕妇以及产妇对分娩的过程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能了解分娩的有关知识。例如,在分娩时所出现的征兆、在进行分娩期间怎样同医生配合、如何调节呼吸、产后护理以及怎样使分娩过程中疼痛得到减轻等[2,3]。同时也可以对孕妇以及产妇介绍出生以后婴儿的护理方式,以及产后的自我心理调节,进而使压力得以消除,也能使其恐惧心理得以缓解,树立产妇分娩的信心。责任制陪伴分娩:在将孕妇送入到产房以后,助产士要对孕妇的分娩过程进行全程的陪伴,并对产妇的分娩进行指导,针对产妇进行相应的助产护理。对产妇的产程进行严密的观察,一旦发生异常情况,要及时的采取处理措施,对于有严重疼痛情况的产妇,要指导产妇运用呼吸法,这样能使疼痛得到缓解,同时要对产妇进行心理以及生理上的护理,这能使产妇以良好的心态进行分娩,这能让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体会到关怀。产后教育:在孕妇生产以后,助产士要对其进行产后的相应护理以及宣传教育,在分娩以后,助产士要对产妇产后情况以及育婴情况进行观察;多同产妇进行交流,使产妇的心理状态得以调整,使产后抑郁或者是情绪低落的情况得以避免。对产妇进行指导,使其能够科学的进行运动,这有助于产妇在生产以后的恢复。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在护理的满意程度、自然分娩的概率以及依从性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将两组进行对比,P

3讨论

助产护理主要目的是让产妇进行自然的分娩,提倡将助产士连续性的护理模式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应用,妊娠对于女性来说属于正常的生理发展过程,助产士需要为孕妇以及产妇提供综合的护理[4]。连续性护理,能使孕妇的耐受性得到有效的提高,提升孕妇在围生期对助产士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助产士要多同孕妇进行交流与沟通,进而使信任度得以增加,这能增强孕妇以及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信心,同时也能使自然分娩的概率得以提高。通过有关研究可以发现,在助产士的指导下对孕妇以及产妇进行连续性护理,能使其妊娠以及分娩的安全性得到提高,最终实现理想的护理效果,对于孕妇与产妇来说,连续性护理是重要的护理模式。此外,多与产妇以及孕妇进行交流,在交流这个平台中,增强分娩的信心,进而使其能对分娩保持乐观的心态,这有助于护理质量的提升。由助产士对孕妇进行连续性护理,能使产道、心理、胎儿以及产力这四个因素之间保持平衡,使产妇由于分娩所产生的不良心理情绪得到缓解,有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助产士在专业护理模式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研究可以发现,产道、心理、胎儿以及产力是对分娩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各个因素之间互相适应以及促进,要想顺利的将胎儿分娩出来,需要各个因素之间保持平衡[5]。总之,对于孕妇,由助产人员采取连续性的护理方式,能使护理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进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岚, 徐名妨, 梁小勤, 等. 助产士组服务对分娩结局影响的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 2012,(22):1122-1124.

[2]成娟, 钟小玲, 傅玛丽. 助产士组连续性护理模式的应用与效果[J]. 中国实用医药, 2012,7(11):1133-1135.

[3]顾春怡, 武晓丹, 张铮, 等. 助产服务模式的实践研究现状[J]. 中华护理杂志, 2011,46(04):1144-1146.

母婴护理的前景与现状范文第4篇

“催乳师”之所以引起社会热议,原因除了“男催乳师”引起的争议,还有该职业的高薪。每次服务一到两个小时,轻轻松松月入过万元,一时间,全国各地医院的医护人员、按摩师、月嫂、保育员等纷纷转行,做起了“催乳师”。那么,“催乳”或是“催乳师”在省城太原的发展情形如何?

“每小时收入200-500元”

“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产妇什么时候需要,我就什么时候到,半夜一般不外出,因为第二天还要工作,晚上十二点之前都可以。”太原市舒浩绵催乳服务中心的田冬梅说。田冬梅从事催乳服务已经有八年多的时间,之前她开过诊所,积累了一定的妇儿科工作经验,只不过那时不叫“催乳”,叫“揉奶”。

田冬梅作为一名职业催乳工作者,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太原市内从一个产妇家到另一个产妇家,每位产妇大概接受服务一个多小时,“遇上一个难做的就需要两个多小时,因为做催乳,手上的力气消耗很大。有时候从产妇家出来,正好赶上中午吃饭时间,就随便在路边吃点,又匆匆忙忙赶往下一家,每天就是来回跑。”田冬梅表示,“因为工作的性质和需要,客户提前预约后,我们为客户提供上门服务,虽然由于个人经验和客户情况的不同,每小时会有200-500元的不同收费,但是我们的工作真的挺辛苦的。”

田平均每天能为三位产妇做服务,去产妇家的时候有时会带上学员——“学员必须是已婚女性”,给她们上实践课。没有预约的时候,就在工作室为学员上理论课。在和田见面的当天,她要为五位产妇做催乳服务,“做服务的时间加上赶路的时间,下午能做完回到家就很不错了。”她坦言。

对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田冬梅觉得很伟大,也很高尚,她说:“当你看到每一个孩子吮吸妈妈的乳汁时,心里就会特别的高兴。不仅仅是催乳,对产妇及婴儿的心理、自身护理、饮食等都要懂,更重要的是对产妇精神上的疏导,经济不会是首要的考虑。”

当催乳师赶上婴儿潮

与催乳师相类似的职业是育婴师,两者很容易被混淆。催乳作为一种技能,是月嫂、育婴师等从业人员应该掌握的技能之一,通常情况下是包含在广义的家政服务中的。

随着市场的需求及专业分工的细化,“催乳师”从育婴师等职业中分离了出来,成为一个新兴职业。新需求催生下的新职业,本身就是对“催乳师”的一种肯定。

据资料显示,2015-2022年间,我国将迎来一个“婴儿潮”。目前人数众多的80后已长大,他们的陆续成家立业带来新一轮的生育高峰,到2015年,将带动我国的孕婴童市场达到2万亿元规模。

受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同时随着职业化女性的增多,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品质的注重,在如此庞大的孕婴童市场里,母婴护理也将是一块诱人的蛋糕,市场给催乳及催乳师的机会是巨大的。“催乳师”在专业分工日益细化的今天出现,同时又赶上了“婴儿潮”,发展前景可谓乐观。

与此同时,2013年3月27日,山西省统计局公布的山西省2012年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结果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全省常住人口为3610.83万人,全年净增人口17.55万人。这就意味着山西省每年准妈妈与新生儿各有近18万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孕婴童市场。

对此,工作在一线的催乳师们对市场的需求有更深刻的感受。山西尚源母婴咨询有限公司总监于金梅说:“我做催乳已有8年了,三年前催乳师在太原开始走俏。受保守观念的影响,虽然山西人比其他城市的人接受催乳或催乳师较慢,也没有做‘开奶’的意识,只是在产后出现问题才会找催乳师,但是它的需求增长速度是最快的,市场的潜力很大。”

“目前还没有预测过太原市催乳师的需求,但现在的数量是远远不够的。因行业发展不规范导致发展缓慢的同时,也留下很大的上升空间。现在,像北京、上海等沿海城市,准妈妈们是提前预定催乳师,做‘开奶’,在身体还没有任何感觉的时候,宝宝就顺利吃上了母乳。奶水淤积、涨痛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开奶’可以全部避免。”于金梅说。

在谈到市场的需求时,田冬梅有同样的感受,她说,“山西人还不太了解催乳这个行业,我们也没做过统计,但是催乳师的市场需求挺大的。前两三年催乳师开始流行,但太原正规性的从业者不多。”太原市某催乳服务中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催乳师也表示:“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太原市需要做催乳服务的人挺多的,一个月收入4000-5000元,轻轻松松。”

催乳师的“尴尬”

实地走访太原市的催乳师及催乳服务、培训机构后,记者发现催乳行业及催乳师的现状处在一个管理的真空状态。

国家没有出台行业规范、培训体系不完善、职业资格认证不健全、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都使得催乳师的处境比较尴尬。目前,只在中华科技网的人才库里,家政类专业名称设置中,可以查到催乳培训师及催乳师的称呼。

由于“ 催乳师”“催乳师培训”在太原市属于新兴的行业,专业正规做催乳师培训的机构不超过10家,培训机构大多由从业年限不等的个人开办,所获收益取决于招收学员的多少,而大多数的家政公司也兼做催乳服务。初步估计,省城太原从事催乳服务的催乳师大概有50-60位。

太原市某品牌孕婴童产品的一位负责人说道:“‘催乳师’是民间的说法。不是每一个准妈妈都需要做开奶,而且催乳只是促使奶水有效排放的一种手法,不是必需。准妈妈们没有奶水或是奶水不足,有很多是因为孕期的自我护理不到位或是产后焦虑、产后护理没做好等原因造成的,只要平时注意和疏导,产后两到三天,孩子自然就能吃到母乳。妇幼保健中心的医生们也不提倡催乳,医院从医患的安全考虑出发,不允许催乳师进入。”

于金梅也向《新晋商》说出了自己从业过程中的尴尬:“因为催乳师队伍的参差不齐,加上到医院散发名片,扰乱了秩序,医院为保护病人,对催乳师持排斥态度,不让进入医院,有时就算受到家属的邀请也不被允许。在工作当中,得不到充分的尊重,有些人还是把催乳师当成雇工看待。有的产妇会问你能不能保证做完催乳后有充足的乳汁,双方签个什么样的协议或是效果不好是不是不给你付费,等等。”

太原某催乳服务中心的不愿透露姓名的催乳师兼负责人表示:“在这个行业,证书的作用不大,关键是看你做的好不好。参加培训,如果不要证书的话,培训费还可以少交点,直到学会为止,不做时间上做专门的限制。”

对于催乳师的职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尚源总监于金梅坦言:“目前国家对催乳师的从业人员没有明确的限制,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还没有真正将催乳师纳入职业目录中。对于催乳师的培训及培训费用没有规范的管理,国内的培训费用普遍是5000元左右,山西也一样。虽然也有男性打电话来咨询培训,但是考虑到职业的特殊性,太原市的培训机构目前只招收女性学员。”

谈及山西人对“催乳”的态度,于金梅说:“相比五年以前,现在太原市民在观念上有很大的变化,对催乳及催乳师的接受程度达到80%。之前,人们可能知道催乳师,也有一些了解,但不会去选择。现在是产妇自己有什么样的症状,问催乳师什么时候能去帮她解决问题,选择的时候不会考虑很多。”

母婴护理的前景与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依从性;护理干预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指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疾病[1],症状主要包括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和女性障碍等[2]。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一种常见而未被充分认识的疾病,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分娩造成盆底支持结构损伤[3],妊娠和分娩是导致其发生的最主要高危因素[4]。产后及时进行规范的盆底康复治疗可减轻妊娠和分娩过程对盆底造成的损伤,促进盆底功能更快恢复[5]。由于此病的社会关注度低、缺乏知识普及、患者羞于启齿等原因,患者就诊率低,接受盆底康复治疗的依从性更低,严重影响了我国妇女产后的生活质量[6]。近年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大力支持各级医院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妇女的产后保健意识,积极提高产后妇女接受盆底康复治疗的依从性。现将提高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依从性的护理干预综述如下。

1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病因

内因包括先天因素遗传、种族、发育、体型等,为发病的根本所在。外因包括营养、肥胖、不良生活习惯、职业、妊娠分娩等损伤、衰老、绝经、其他内科疾病等。妊娠会引起盆底承受力的改变,使得腹腔压力和盆腔脏器的重力指向盆腔肌肉,加上子宫重量日益增加,盆底肌肉因持续受压而逐渐松弛,因此剖宫产也不能避免妊娠过程对盆底肌肉造成的损伤。阴道分娩则是通过产程中软产道及周围盆底组织的极度扩张、撕裂及会神经的损伤等原因,影响盆底组织张力的恢复,导致子宫下移、阴道前后壁膨出等。分娩时行会阴切开对盆底肌肉及神经的损伤较自然裂伤大,尤其是初产妇[7]。孕期体重增加也是盆底肌受损的危险因素之一,特别是孕前BMI≥25的妇女[8]。

2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危害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病,若不及时治疗病情可逐渐加重 , 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9]。据临床资料统计,我国已婚已育妇女中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可达37.8%~45.2%[10]。不少产妇分娩后生殖系统及盆底组织均未恢复到妊娠前的状态及功能[11],若不及时进行盆底筛查及必要时予盆底康复治疗,老年易发生尿瘘,引起会湿疹、皮炎,并可引发泌尿系统感染、膀胱结石等,给自己的晚年生活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12]。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影响患者的生活与人际交往,使其产生自卑、情绪沮丧、食欲低下等身心疾患,有人称之为“社交癌”。还可导致患者的性生活不和谐造成夫妻感情不和。大量研究表明[13-14],产后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若不及时进行康复治疗,盆腔器官难以恢复正常解剖位置,不少患者并发阴道前后壁膨出、子宫脱垂等[15]。

3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方法

3.1非手术治疗 包括生活方式干预性治疗、盆底康复、子宫托及药物治疗等[16]。一般轻、中度患者首选非手术治疗,疗效与产妇依从性密切相关[17]。非手术治疗也适用于不能耐受手术、等待手术和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非手术治疗存在局限性,有待于改进。孙智晶等人[18]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产后应用盆底康复技术的可行性及有效性。Boyle等[19]的系统综述中提及:产后有尿失禁症状的妇女接受非手术治疗方式中的Kegel训练后,产后12个月发生尿失禁的比率很小。盆底个性化康复治疗是预防和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最理想的途径和最有前景的方法。

3.2手术治疗 近年来,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手术治疗虽有一定的改良,但经典的做法并无改变。手术的主要目的是缓解症状、恢复正常的解剖结构、改善脏器功能和障碍[20]。传统手术的问题主要包括:破坏了正常解剖结构,未能改善阴道上段的缺陷,易复发;使阴道缩窄并影响其功能,并可致术后阴道不适、疼痛或性生活困难等。随着对盆底解剖认识的深入、新理论的提出,特别是材料科学的发展、新的手术器械的应用,盆底修补与重建手术方式取得进步,治疗效果得以显著提高。

4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依从性的现状

不少患者对于妊娠、分娩对盆底功能的影响认知率缺乏,对盆底筛查及治疗有抵触心理,依从性较差。尤其是一些剖宫产分娩的患者,认为未经阴道分娩而不产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即使经说服同意进行盆底筛查后,仍愿意并坚持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的患者不仅为20.97%[21]。提高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依从性已成为我国产科医护人员现阶段必须重视的问题。

5提高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依从性的护理干预

5.1营造良好的筛查和治疗环境 筛查和康复治疗室应保持整洁温馨舒适,配置盆底解剖模型,在室内张贴或摆放盆底知识图文并茂的宣传印刷品。有盆底知识的宣教幻灯片、动态视频,以便随时为患者进行简明扼要的解释沟通,打消她们的疑虑,提高其依从性。用布帘或屏风把筛查区及治疗区隔断屏蔽好,保护患者的隐私,让患者有安全感。

5.2心理护理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症状可表现为尿失禁、粪失禁、障碍等,不少患者认为这是难以启齿的隐私问题,不好意思描述不适症状。医护人员应和蔼可亲地鼓励患者大胆讲述各种不适症状,用亲切、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宣教沟通盆底康复专业知识,告知产后尽早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的重要意义 [22]。努力取得产妇的信任,使产妇更愿意接受盆底筛查和治疗。

5.3采用各种宣教方式加强盆底康复知识宣教 国内一项研究中[23],将产后盆底康复训练纳入护理常规,强化患者的盆底训练意识和行为,把病情、治疗方法及治疗前、后量化指标的变化告知患者,积极争取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和依从性。应将盆底康复治疗的健康宣教贯穿于整个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24]。可利用每次产检、分娩时、住院期间医护查房、产后42 d检查等时机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宣教工作。在孕妇学校课程中设置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授课内容,详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相关知识。在产科门诊、病房内张贴各种宣传画、播放相关幻灯片及视频。采用微信平台、在当地影响较大的媒体报刊刊登相关知识的文章、去社区等处上公益课等方式,普及盆底康复治疗的相关知识。争取得到患者丈夫等家属对产后康复治疗的支持。

5.4规范操作,准确评估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特定的个体在各种急慢性损伤因素作用下,经历机体损伤与修复长期发展变化而发生的。其临床表现涉及盆腔的泌尿、生殖、消化、神经等多个系统综合性症状,因此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影响因素颇多,多数患者几种病情综合表现,甚至病情前后不一致,给评估诊断带来一定困难。从不同方面进行分层次诊断,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估分析,有助于提高评估诊断的客观性。进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评估诊断时,病史、生育情况、临床体检及专科检查、盆底电生理功能检测为常规检查,根据病情合理选择其他辅助检查内容。盆底评估分两步进行:先行手法检测,再用PHENLX系列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进行肌电探头检测。盆腔器官脱垂的定量标准采用国际认可通用的POP-Q分类法。操作人员应熟悉评估步骤、各级肌力分级及观察指标等,严格遵循评估步骤为患者进行规范评估,为提高治疗效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必要时可行盆底彩色多普勒超声辅助评估。

5.5为患者盆底评估、康复治疗提供各种便利 改善盆底评估及康复治疗就诊流程,提供微信、电话、现场预约等多种预约方式,减少患者等候时间及烦躁情绪。为避免产妇担心将孩子留在家中太久无法哺乳而难以配合前来医院行盆底评估或康复治疗,可允许并鼓励其做盆底评估或康复治疗时带孩子来医院。在产科门诊及住院部设置母婴哺乳间,方便患者及家属给孩子换尿布、母乳喂养等,

5.6努力钻研盆底康复治疗技术,提高疗效 盆底康复治疗是防治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有效的方法,但在临床应用中,由于患者个体差异及操作者手法不一致,临床效果仍待进一步提升[25]。治疗方式应根据疾病类型、程度、患者年龄、意愿、医生的临床经验和医疗条件综合考虑,分为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及手术后仿生物理治疗。需严格遵守治疗原则,并正确找出患者适宜的电刺激参数。严格执行医师为患者制定的个体化的盆底治疗方案,努力提高治疗效果。指导患者进行骨盆底训练时首先了解身体解剖知识,感知相关器官、肌肉、韧带的部位、形态,需在大脑中形成准确地解剖影像,然后再进行相关训练,这会让训练更加准确和有效。指导患者学习肌肉运动如何与人体其他部位的功能如呼吸及其他日常活动协调。指导患者训练骨盆底时要认知由此产生的心理感受。训练骨盆底时会唤醒或触及到过去生活中的与骨盆部位相关的经历,要指导患者学会认知这些情感。指导患者正确进行Kegel训练。要告知患者盆底康复治疗是要终身坚持的,否则疗效不易保持,鼓励患者坚持完成疗程。

5.7电话追踪患者的自我评价 电话随访是一种容易操作、实用 而相对低价的方法[26]。孩子刚出生时,患者及家属常因缺乏育儿经验而忙乱不堪,产后42 d后可能会忘记来产科行盆底筛查,可打电话提醒她们及时来产科行盆底筛查及治疗。对于已接受盆底康复治疗的患者,也可电话随访治疗效果,为她们解疑答惑,增强她们坚持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的信心,督促她们规范治疗,纠正她们关于治疗的一些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

6讨论

采取各种方式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有效沟通,提高她们对产后康复治疗的依从性,以提高她们的产后生活质量,仍是当前产后康复领域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目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手术治疗的发展仍受制于盆底修复材料的发展水平,临床尚缺乏理想的修复材料,手术效果常不能令患者满意。盆底康复治疗就成为了防治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最有前景和最理想的方法。因此进一步研究提高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产后康复治疗依从性的护理干预方式,使患者产后能普遍及时接受盆底康复治疗,对于防治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有特殊重要意义,对提高中老年妇女健康水平也有长远的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海静,刘迎军, 高淑凤,等.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调查.中国妇幼保健,2013,28(30):5019-5020.

[2]周锦明,袁晓莉.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2):13-15.

[3]徐土珍,孙秋华,黄啸,等.盆底肌训练对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4,35(8):591-595.

[4]⑾婊裕杜丹,黄淑妹.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产妇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2,39(6):613-615.

[5]王新,邓美莲,李桂友,等.持续性指导围生期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肌张力及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9):3308 -3310.

[6]Cerruto M A,D'Elia C,Aloisi A,et a1.Prevalence,inci-dence and obstetric factors'impact on feIllale urinary inconti-nence in Eumpe:asystematic review[J].ur01 Int,2012,90(1):1-9.

[7]林东红,邱柳华,李艳虹,等.初产妇经阴道分娩时会阴 侧切和会阴自然裂伤对盆底功能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3,34(5):738-740.

[8]Barbosa A M,Ma"ni G,Piculo F,et a1.Prevalence of urinary incontinence and pelvic floor muscle dysfunction in primiparae two years after Cesarean section:cross-sec- tional study[J].Sao Paulo Med J,2013,13l(2):95-99.

[9]贾瑞敏.盆底肌肉训练对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康复效果的影响.医药论坛杂志,2013,34(3):68-70.

[10]赖俏红,黄惠芳.120例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当代医学,2011,17(25):7-8.

[11]周碧华,廖丹梅,韦林宜,等.1462例产后6~8周妇女盆底筛查[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4,25(1):50~52.

[12]王晓阳,杨丽霞,覃爱开. 66 例初产妇产后盆底康复认知与需 求调查分析[J].护理学报,调查研究,2013,20(5A):35~36.

[13]张颖,赵纯.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的影响因素分与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4):158-160.

[14]范保维,孙小丽,陈伟芳,等.健康教育一盆底肌训练模式预防女性尿失禁的随机对照试验[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23) :7099-7101.

[15]杨幸华,燕铁斌,彭树秀,等.盆底肌电刺激用于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的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8):715-718.

[16]王风燕.健康教育对盆底功能障碍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分析.社区医学杂志,2013,11(14):75-76.

[17]孙梅芳,母华欣.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产后盆底器官功能障K的疗效观察[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5,23(1):29-31.

[18]孙智晶,朱兰,郎景和,等.产后盆底康复锻炼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作用[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5,50(6):420-427.

[19]Boyle R,Hay-Smith EJC,Cody JD,et al.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urinary and fecal incontinence in antenatal and postnatal women:a short version Cochrane review[J].Neurourology and Urodynamics,2014,33(3):269-276.

[20]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89.

[21] 刘萍,王云霞,郑萍萍.孕妇学校对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J].临床医学教育,2016,24(3):20.

[22]王京晨,唐芳,荣风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8):2882-2884.

[23]张孝英,杨俐.综合干预对产褥期妇女盆底肌力的影响 [J].四川医学,2013,34(3):477-479.

[24]王雪梅.健康宣教对女性盆底肌肉康复训练的效果影响[J].吉林医学,2013,34(22):4582-4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