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绿色设计景观案例

绿色设计景观案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绿色设计景观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绿色设计景观案例

绿色设计景观案例范文第1篇

未来景观设计实践的维度

CITYIF规划云平台

人性化的城市雨水景观设计对策

关于中国“风景园林学”的5个问题

Coyoacan企业园区景观设计

重要却被低估的景观功能——提升专注力

健康的城市生态与健康的人

对城市边缘地区景观管理的反思

氛围:景观设计中的质量、感知与时间概念

中国特色的建筑节能之路

从能效城市到能效者——5A规划途径

低碳生态城市规划方法

当低碳与生态技术遇见景观建造

最佳实践:中国南方地区首个被动式住宅

为提升雨水质量而设计的绿色基础设施

权力、文化与审美:当代城市景观中的三重“幻象”

中国华南地区低影响开发设施典型案例分析

在新数据环境下探索城市秩序的可持续内涵

为城市体检——大数据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

建筑师的元符号:建筑制图如何借鉴大数据可视化

《为未来而设计——80人眼中的可持续世界》节选

海绵城市和低影响开发技术——愿景与传统

“公共政策的力量:‘海绵城市’与行业趋势”沙龙纪实

与地方政府的对话:镇江市的海绵城市建设经验

化腐朽为神奇——城市水生态环境治理的探索

绿色等于健康?建立高密度健康城市研究的实证基础

论城市绿色景观对大众健康的影响机制及重要研究问题

亲自然的景观设计对改善健康与福祉的作用

以儿科医生的视角诊断城市环境:访谈理查德

弹性乐清:气候变化、公共健康和景观基础设施

以国际视角审视中国乡村景观与可持续城镇化

西安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规划回顾

应对中国经济模式转型的城市建设:适度与留白

古代水利基础设施比较研究对新兴城市的意义

春秋冬夏——北京百子甲壹宋庄工作室的景与观

景观设计行业水平的提升有赖于市场化改革的推进

理性教育:香港大学景观设计学硕士设计论文教学体系

寻找定位的挪威设计——挪威2013奥斯陆建筑三年展参观感悟

合金:通过熔入制造能够相容的新材料

中外无异——关于中国设计市场的新思考

土壤:水系统中被忽视的向度

基于自然过程的人工干预下的水系统生态设计

浅析现代企业园区中的植物景观营造形式

让城市更绿——绿色屋顶和绿色立面

新加坡碧山宏茂桥公园与加冷河修复

两位创新型设计师对城市的深刻思索

规划师应该去了解的另一门语言——地质遗迹与古生物研究

绿色设计景观案例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低碳,上海世博会

 

1 引言

如果要评选2009年最流行的词汇,“绿色”和“低碳”一定榜上有名。随着全球资源短缺情况的日趋严重,城市发展陷入了瓶颈区,我们迫切地需要一种理想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模式,来化解由于工业革命以来200年的“高碳”城市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灾难风险。,低碳。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应运而生,成为了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所谓低碳经济,是一种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和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的经济,也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城市则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低碳。

2 低碳城市需要绿色建筑

当今世界,全球化和城市化已经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城市作为人类经济活动的中心、社会发展的心脏,面临着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双重危机,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追求“低碳”的城市模式已势在必行。2009年,中国城市发展高峰论坛暨《城市蓝皮书》会上提出,低碳城市作为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载体,将引领未来城市建设的新趋势。

建筑作为城市的主要载体,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并消耗着巨大的能源。因此,要发展低碳城市,首先要求建筑实现生态转型,而绿色建筑就是城市建筑生态化的产物。它的基本内涵是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节约资源及能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亲近自然,并能够做到人、建筑、环境的和谐共处和永续发展。

3 上海世博会绿色建筑诠释低碳理念

上海世博会园区内的各种建筑、场馆均采用了大量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新创意,反映出世博会所思考和前瞻的理念,体现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这些作品传达了21世纪建筑的新思潮:节能、环保、健康、绿色、和谐、多样。笔者通过实地考察,选择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来探讨上海世博会绿色建筑诠释低碳理念的技术手段。

3.1 世博轴:阳光谷

世博轴是上海世博会园区主入口及空间景观和人流交通的主轴线,为半敞开式建筑,地下、地上各两层,全长1045m,宽约100m,建筑面积25.2万m2,是一个集商业、餐饮、娱乐、会展等服务于一体的大型商业、交通综合体,也是园区内最大的单体项目。

世博轴的设计充分引入生态、环保和节能的低碳理念,通过大型张拉膜结构顶盖和轻型钢结构搭建起“喇叭花”状的阳光谷,将绿色、新鲜空气和自然光引入各层空间,大幅降低照明、通风、降温所使用的能耗;圆锥形的阳光谷还可像漏斗一样收集雨水后再处理,提供厕所、绿化灌溉等用水;此外,还采用地源热泵、江水源热泵、LED照明等环保节能新技术。,低碳。

图1 世博轴景观图2 “喇叭花”状的阳光谷图3 自然采光

3.2 法国馆:垂直花园

法国馆位于世博园区C片区,设计师雅克·费里埃则希望通过“感性之城”的设计理念,表达对水环境及绿色植被的重视。

漂浮于水平面的法国馆尽显水韵之美——溪流沿着法式庭院流淌、小型喷泉表演、水上花园。法国馆在展馆内部呈现了垂直的法式园林,与水面上的倒影交相呼应,而屋顶也被绿色所覆盖,绿意盎然、动感十足,由此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垂直花园”。这一设计理念主要是考虑到目前一些特大型城市的拥挤状况,需要对建筑和自然进行重新布局。

图4 法国馆鸟瞰效果图图5 法国馆外观

图6 法式内庭院图7 建筑底层架空溪流环绕

图8 垂直的法式园林

3.3上海案例馆:沪上·生态家

沪上·生态家是专为上海的地理、气候条件量身打造的实物案例项目,它位于浦西E片区的城市最佳实践区北面。

沪上·生态家通过引领一种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诠释了绿色生态之家的设计理念。它的总建筑面积3147 m2,建筑整体以灰、青、白为主色调,兼以绿墙、砖墙、玻璃幕墙和景观水池等点缀,渗透了许多里弄、老虎窗、石库门、花窗等上海地域传统建筑元素,并通过夏三伏、冬三九、梅雨天等本土气候特征,描绘出“沪上”映像。,低碳。该案例对“风、光、影、绿、废”五种生态元素进行一体化设计,“呼吸窗”、“导风墙”等自然通风技术、智能化控光系统、自遮阳系统,以及薄膜光伏发电、垂直绿化、LED 照明和再生材料的综合设计选用等,充分展现了上海未来人居的都市绿色住宅理念。,低碳。

图9 沪上·生态家外观

图10 中庭生态核:植物过滤净化系统

图11 微藻栏杆图12 绿墙图13 人工湿地

3.4 伦敦案例馆:零碳馆

伦敦零碳馆案例的原型是全世界首个零二氧化碳排放的社区——位于英国伦敦南部的贝丁顿零碳社区,它位于浦西E片区的城市最佳实践区北面。

“零碳馆”的设计理念是尽可能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使用,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与此同时,尽最大可能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能、地源热能等,力争使建筑达到能源“自给自足”。“零碳馆”由两栋零碳排放的建筑前后相接而成,总建筑面积2500 m2,四层高。场馆内温度、湿度通过太阳能和22个风力驱动的吸收式制冷风帽系统来调节,电力则通过太阳能发电板和生物能热电联系统产生。此外,还运用了水源热泵、雨水收集回用等技术解决节能减排的问题,并利用环保材料及可回收的废弃物,设计出了各种对人类环境友好的家居用品。

图14 伦敦低碳馆模型

图15 太阳能电池板图16 零碳家园房门

图17 风帽:帮助室外冷空气和室内热空气能完成热交换图18 利用废弃光盘做的椅子

3.5 汉堡之家案例馆:被动房

“汉堡之家”位于浦西E片区的城市最佳实践区北部,它的原型是位于汉堡市的“港口新城”的“被动屋”H2O(Hometo Office)大楼。

“汉堡之家”案例馆是国内首座获得认证的“被动房”,它是一幢高约18m的典型汉堡式传统红砖房,总建筑面积3150 m2,线条硬朗、简洁大气,造型像四个不同方向打开的“抽屉”叠放在一起,并集办公和居住的功能于一体。“汉堡之家”不需要空调和暖气,而是通过一系列可再生能源,如利用地源热泵获得采暖、制冷、通风和去湿,利用太阳能实现建筑能源供应的自给自足和零废气排放,同时结合上海的气候特点,通过隔热隔音、密封性强的建筑外墙创造出相对隔离的空间,使得室内能四季保持25℃左右的恒温,做到冬天保暖、夏天降温,而建筑本身所消耗的外部能源只有普通房屋的10%。

图19 汉堡之家外观:型似抽屉状

图20 汉堡式传统红砖外墙:隔热、隔音、密闭性强

图21 汉堡之家内部构造图

4 结语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而上海世博园区正是由绿色音符组成的优美乐章。“绿染世博”,在上海世博会园区内,所有场馆建筑都以生态可持续为基本宗旨,呈现出最精彩、最集中、最前沿、最适用的绿色建筑技术。,低碳。然而,当这些超前的技术被引入到现实生活中时,究竟该如何规划设计诠释?这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和创新,通过更深入的研究、更广泛的实践,在绿色建筑创作和低碳城市规划之路上走得更好、更远。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城市蓝皮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

[2]辛章平、张银太.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J]. 城市发展研究,2008(4):98-102

[3]龙惟定.低碳经济与建筑节能发展[J]. 建设科技,2008(3):15-20

绿色设计景观案例范文第3篇

    当前中国城市的景观是照着自然化,科学化,人性化发展的,生态基础是城市所依赖的自然系统,是城市及其居民持续获得自然生态服务的保障。城市的生态环和很多的自然因素有关系,如地理位置,城市结构、城市物流等等。面对中国未来现代化、城市化的发展前景,城市生态园林景观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建设现代的景观园林

    植物是园林景观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唯一具有生命特征的园林景观要素,能使城市景观体现出一种生命的活力,富于四季的变化。建设生态园林是园林发展的必然方向,即在园林建设当中,应用艺术加工,创造出既美丽又有着降尘、降噪、生产氧气的作用,利用不同的物种在空间上创造丰富多样的景观,最终形成乔灌草的结合,层次丰富,配置合理,达到生态美和艺术美的统一。

    2 城市植物景观的生态设计

    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注重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的景观设计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量力而行,并且要结合和保护着当地的自然环境、人力资源以及民俗风情,创造有地方特色的绿地规划,地方特色越是浓厚,就会越给游客留下印象,地方特色主要体现在当地的原材料,当地的艺术风格与文化内涵,建设绿色的景观大道和绿色的主题公园,生态居住小区及别墅小区,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地方特色。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满足人们对绿地的绿地需求。保证城市系统的开发,保证资源共享和社会公平。适地适树,满足植物生态要求。提高单位绿地面积和城市绿地景观整体的生态效益,增加植物生态多样性。

    3 社会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21世纪是一个注意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生态时代,人们开始更多的注重绿化的生态效益,这就推动着我们朝着更为生态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强调以绿色为主的园林建设主要由花草树木的种植来实现,如有的小区引进南方的树种,更有的小区以花、果树为主,不但绿化,到了秋天还会有果实,并采用了一些健身器材,成了老人休闲健身的好去处,甚至以一些坐凳作背景,通过色彩和质感等方面的对比,突出园林,起到点景的作用。通过巧妙的运用植物的形体,线条,彩和质地进行构图,并加上灯光的点缀,利用各种植物季的变化及生命周期的变化,构成一幅活的动态图,来体现植物造景的秘密,生态功能,文化艺术功能和使用功能是现代景观追求的三个目标,植物景观是一个综合的整体,它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实现的,必须满足社会的功能,也要符合自然的规律,也要符合生态原则,缺少了任何一方,就存在缺陷,既要有合理的使用功能,又要有良好的生态效益,而且还要创造不同水准的艺术景观,要有观赏性,还有健康性。

    4 结语

    当前各国园林发展的趋势是人性化、森林化、多样化,而我们设计的中心还是以人为基础,考虑人生存的自然环境,创建出更贴近自然,更人性的生态景观。这是我们所期待的。

    参考文献

    [1] 张吉祥.园林植物种植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25-142.

    [2] 南希.植物景观设计[M].卓丽环,译.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2;81-83.

    [3] 刘曼.景观艺术设计[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6-77.

    [4] 金克镇.绿色发展的实质是可持续[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

    [5] 郝寿义.低碳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一个基于中新天津生态城案例的研究[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城市转型与人类未来”城市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

    [6] 徐人良,陈小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二)[C].2011.

    [7] 郭尧.浅谈城市景观规划的理论方法[J].科技资讯,2010,(24).

    [8] 李永雄,温墨缘.论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阶段划分与技术管理[J].中国园林,2010,(09).

绿色设计景观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字】建筑业;绿色建筑;体系结构;工程实践

绿色建筑是现代社会建设生态城市、节约型城市及循环经济的重要存在基础和影响要素,它影响着城市生态系统安全与功能稳定的组织结构,参与着城市服务能力的效率变化,并直到提高生态人居中系统健康质量的作用。绿色建筑在建筑寿命周期内,通过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各种废物的产生,实现与自然共生的目标。[1]

1 绿色建筑体系结构[2]

人居环境是建筑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绿色建筑的推广可以提高中国社会发展效率,节约城市建设运行成本,建立起一种人类、自然和人工环境相融合的绿色文明。

绿色建筑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实现可持续理念的方法,它需要有明确的设计理念,具体的技术支撑和可操作的评估体系。绿色建筑主要涉及三个方面:①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地球资源与环境的负荷和影响,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资源;②创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③与周围自然环境相融合。

1.1 绿色建筑的科学体系

科学规划是绿色建筑控制保证,生态景观与绿色建筑相互作用,相关的政策、法规是绿色建筑的保障与管理,绿色建筑的科学体系,如图1所示:

1.1.1 政策、法规

国家政策专业法规与技术规范、科学行政与社会监督机制、政府专业职能机构管理、政府职能机构审核批准、政府职能机构监管认证、政府职能机构督导监察。

1.1.2 科学规划

编辑量化控制与管理的核心指导依据――生态规划体系;编制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详细规划、城市设计;规划编制条件与科学依据基础标准;科学规划体系控制指标标准;规划指标动态变量的控制与调节;规划指标的使用质量与效率的动态量化评估。

1.1.3 生态景观

建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系统、场地生态景观评估、场地生态功能组织设计、场地生态景观设计、调控管理、评价、维护、使用与规范。

1.1.4 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行业管理规范,绿色建筑标准与评估、选址立项、生态功能设计策略,绿色建筑技术集成,绿色建筑组织与设计,绿色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绿色建筑使用与管理服务。

1.2 绿色建筑的体系构成

绿色建筑的体系是多专业跨学科的、保证自然安全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交叉学科体系,如图2所示:

1.2.1 绿色建筑的构成体系关系:说明绿色建筑在自然、人居系统是的存在的位置。它与人的生存活动与生态景观共同存在于城市生态系统及城镇生态系统是,并共同构成人居生态系统。

1.2.2 科学体系关系:通过与人、生态景观的和谐共生优化城市及城镇体系服务功能,提高城市综合运行效率,实现人居系统可持续科学发展能力,构成绿色建筑的科学系统。

1.2.3 学科支撑体系关系:生态规划客观指导下的科学规划成为绿色建筑的科学体系的前提条件和基础保障。

1.3 绿色建筑的技术系统

1.3.1 政策、规划层面

(1)立项组织

绿色建筑的立项组织应具有合法性、完整性、科学性和针对性,选址符合科学规划的要求。

(2)生态策略规划设计

从建筑生命周期的角度,依照系统、景观、功能、文化需求定位,综合集成实施对策、技术、选择、标准与组织。

(3)场地设计

微生态系统组织设计、生态服务功能设计、场地布局与基础设施设计、场地材料与应用技术集成组织、场地景观与文化表达设计。

1.3.2 设计建筑层面

(1)生态功能设计

建筑功能、效率、体形、形态、色彩、风格、建造与场地景观,构成和谐高效整体的组织及技术选型、集成与规范、标准。

(2)建筑设计

以建筑技术的组织集成构建建筑本体与外环境、室内等综合系统协调,涉及建筑的资源、能源、风、光、声、水、材料等系统,结合合理的结构,构造设计,达到宜人、舒适的目标。

(3)施工组织

控制对环境的破坏及对生态系统的扰动,控制施工现场、功能组织,材料与设备管理、操作面的交通组织、施工安全与效率、场地修复与恢复。

1.3.3 行政、管理层面

(1)物业管理

制定物业服务标准、建筑系统运行的高效节约管理标准、物业服务规范、物业监督管理规范。

(2)使用与维护

制定绿色建筑使用的行为规范、绿色建筑维护规范。

(3)拆除与处理

制定建筑拆除的环境与安全规范,实现建筑拆除材料与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处理方法和再生循环利用规范及适合的技术意见、场地修复与恢复。

2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昆明城市建筑的应用

绿色建设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潮流,世界各国的建筑设计师在建筑设计上充分体现绿色建筑设计的理念。在中国由美国当代建筑设计师的代表人物斯蒂芬霍尔设计的万科新总部大楼,被称为“躺着的摩天大楼”。万科中心的绿色建筑属性不仅体现在地面绿化上,这座融合了大量节能环保技术成果的绿色建筑处处都渗透着节能环保的生态理念。

云南属于西部较不发达地区,绿色建筑设计仅仅处于起步阶段,根据本公司多年设计的经验,利用当地特有的自然资源,在昆明城市建筑中加入了绿色建筑的设计元素,此设计正在积极申报“昆明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

案例:C1建筑节能设计说明

2.1 项目概况:

本工程位于昆明市,按《建筑气候区划标准》GB50178-93,气候区划为温和地区。

2.2 设计依据

2.2.1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

2.2.2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2.2.3 《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

2.2.4 《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施工技术规程》DBJ 53-18-2007

2.3 设计标准:

本建筑为自然通风,未设置空调。节能设计参照《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

2.4 节能设计及措施

2.4.1 体形系数及窗墙比

体形系数S=0.39

2.4.2 围护结构构造及传热系数

屋面:采用25厚挤塑聚苯板为保温材料,传热系数为K=0.88 W/.K。

外墙:加气混凝土砌块局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外墙平均传热系数为K=2.0w/.k。

外窗:铝合金框中空玻璃,传热系数K=6.4w/.k。

2.4.3 外窗气密性能满足《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中的6级要求。

2.4.4 屋顶设置太阳能热水系统,满足《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施工技术规程》DBJ 53-18-2007的相关规定。

3 结束语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通过绿色建筑的建筑设计手法,传达具有云南特色的形式、空间信息,建设我省有特色的建筑文化,进而为民族文化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晓银.绿色建筑及其设计浅谈[J] .科技风,2009,1月(上):106.

[2]《绿色建筑》教材编写组.绿色建筑[M] .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3]胡阳.绿色建筑初探[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2.

绿色设计景观案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绿色生态;自然环境;设计要点;地域特色;

Abstract: this article elaborated the modern architecture in the design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when introducing natural elements, combined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make it is with the person this energy saving, green ecological building.

Keywords: green ecological;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Key points of the design;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由于环境的恶化,节能环保已成为当下世界共识。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节能减排政策,绿色环保理念已被大众熟知和接受,随着人们意识的提高,各类绿色节能、回归自然生态的建筑已被广泛认可和使用。然而,在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过程中,却对绿色生态住宅建筑缺少统一的标准和定义,笔者认为应包括以下几层涵义:首先是结合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合理地安排组织建筑与其它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住宅建筑与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其次是拥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满足人们工作生活所需的舒适环境,人与建筑和自然环境之间形成良性的循环,能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再次就是在住宅建筑精神上既要体现时代性,也要反映地域的历史与人文环境。

一、现代绿色生态建筑的特征分析

生态型建筑环境要有洁净的空气、水源与土壤,不受到工业污染,也不易遭受自然灾害的侵袭,基本特征如下:

1)建筑物要尽量保持和开辟绿地,在建筑物周围种植树木防风、遮荫,改善景观,保持生态平衡。重视室内空气质量,保持新风在室内的流动。重视人文景观的保护,建筑物附近有价值的古代文化或建筑遗址应予保留并予妥善安置。

2)建筑物的资源、能源和其他消耗至最低程度。建筑物应该充分有效地使用水、能源、材料和其他资源。尽量利用清洁能源(如地热与太阳能、水能、生物能和风能),保护与改善自然环境。在满足人们的健康、舒适、安全使用的情况下降低消耗、节省资源。

3)建筑物应有合理的朝向布局,以充分利用太阳能。建筑物的形体布置合理,应减小建筑物的体形系数,以减少采暖与制冷能耗,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应该采用高效保温隔热构造,并具有良好的自然采风系统以及充分的自然通风条件;建筑物内的房间设置、布局恰当,既满足使用舒适度,又节省能源。

4)回收并重复使用资源。从旧有建筑物中拆除的建筑材料,如砖石、钢材、木料、板材和玻璃等,尽可能保护好,根据不同情况,力求回收利用,做到:建筑材料——建筑——建筑材料——新建筑的良性循环。并积极利用其他工农业废弃物料。使用先进技术,降低建筑运行管理费用。在结构条件允许情况下尽量不要拆除旧建筑,应对其进行改造以适应新的使用功能,节省建筑造价。

因此,现代生态型建筑是资源和能源有效利用、保护环境、亲和自然、舒适、健康、安全的建筑,是“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二、绿色生态建筑建筑设计要点

绿色生态一般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绿色生态建筑应该处理好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它既要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小环境(即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好的光环境、声环境及具有长效多适的灵活开敞的空间等);又要保护好周围的大环境——自然环境,同时对自然界的索取要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要小,见图1,

图1 某办公楼绿色生态建筑设计

具体分析如下:

1.不同用途建筑的比较分析

不同种类的建筑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不尽相同,为找出不同类型建筑的设计方法是否存在差异,又因为居住和办公建筑在建筑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设计者将办公和居住建筑单拿出来进行统计分析,对85个建筑案例中的办公和居住建筑统计结果如下表1。

表1 不同种类建筑设计情况的统计

从上表1 我们可以发现在24个居住建筑项目中有超过半数的项目采用了下述设计方法:

(1) 加强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

(2) 利用自然地貌;

(3) 使用太阳能:

(4) 资源的回用,特别是水的回用。

通过上述统计结果分析,我们发现对于不同类型的绿色建筑,设时考虑的侧重面有所不同。因住宅建筑具有用水量大的特点,所以在缺水地区,政府部门会要求废水回用。目前废水回用技术是可行和有效的,世界上越来越多的绿色生态住宅建筑开始使用“中水”系统。在24个居住建筑案例中,有l2个案例采用了这种设计方法,废水回用效率通常能达到40~60%。

2.绿色生态建筑设计要点

由此可见,对不同类型的建筑应分析各自的特点,采用最佳的方法以取得最有效的结果。对于绿色生态住宅建筑,设计时主要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2.1 以人为本,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

在设计中强调以人为本,决不是“人类中心论”。建筑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健康、无害、舒适的环境。我们强调高效节约不能以降低人的生活质量,牺牲人的健康和舒适性为代价。但也不能只强调人的健康和舒适,而不顾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与破坏。建筑应满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利用自然条件创造优美的外部视觉景观,改善室内环境品质,提高舒适度,降低环境污染。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需求,才是绿色生态建筑的基本内涵。

2.2 使用洁净能源,保护自然资源降低能耗绿色生态

建筑要通过优良的设计、优化工艺和采用适宜的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改变传统建筑产业的粗放、浪费污染型的生产工艺,实现清洁生产、工艺生态化。要尽可能提高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积极采用洁净能源,采用清洁的生产技术(如自然通风和通风道技术),减少废弃物。把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生态环境两大课题结合起来,以最低的资源,最少的污染获取最高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2.3 循环、有效利用资源与能源

循环使用建筑材料,废物再生利用,水循环使用,能源的多级多层次利用,使用高效率的设备和控制系统。扩大代用、再生利用材料资料,将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等有用的经验转化为标准、规范条文,以利推广。

2.4 保护利用环境,尊重历史、自然设计与地方相结合

利用基地周边的自然条件,保留和利用地形、地貌、植被、湿地和自然水系,保持绿色空间,保持历史文化与景观的连续性,使建筑空间布局充满活力。并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如减少有害气体、废弃物的排放,减少对生物圈的破坏,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