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语文资源整合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资源;整合与运用
小学语文内容涉及面广,单一的教材在内容方面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教师要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教学资源,并运用到教学实际中。尤其现如今高科技发展迅猛,多媒体融入课堂教学、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等,拓展了知识传播的途径。因此,作为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不断挖掘、整合教学资源,打破教材的局限性,延伸小学语文课堂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整合与运用小学语文教学资源。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的整合与运用。
一、立足教材,整合教学资源
教材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主要依据,但是不能作为唯一的教学依据。新课程实施以来倡导课堂教学中资源的整合,加之,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普及,教材不再是唯一的学习途径。在语文教学中,其课程资源有两方面: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材、教学工具、多媒体、网络、报纸等。作为教师应明确认识到这一点,进而立足教材充分挖掘教学资源、整合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作用和价值,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如,笔者在语文教学中,不是单一地按照教材的排序或者内容来硬性地讲解,而是结合教材本身的特点对内容进行分类,以便于学生掌握和记忆,提升语文知识体系的自我构建。具体如下:
1.对同一作者的作品进行归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一般会涉及同一作者的多个作品,便于学生深入地掌握语文知识,笔者将同一作者的作品进行归类教学。如,在学习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笔者将杜甫的其他诗作,诸如《春望》“三吏”“三别”放在一起开展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加深对杜甫的认知,延伸、拓展学生学习的范畴,丰富教学内容。
2.对同一主题的作品整合教学。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多个主题,如:爱国的、亲情的、大自然的等。对此,笔者在教学中将同一主题的阅读文本整合在一起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深化学生对主题的感受、体验和认知,增强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如,在学习《沉香救母》一课时,笔者将《探母》《第一次抱母亲》等亲情类的阅读文本整合在一起,诱发学生产生深刻的情感,活化小学语文教学。
3.整合同一题材的教学资源。小学语文教材在阅读文本题材的选择上也是多样化的,如,日出、还乡、送别等,但是同样的题材,不同作者、不同时期,所产生的情感是不一样的,其语言风格也是不同的。鉴于此,笔者将同一题材的内容进行整合,引导学生感受不同作者对于同样题材的不同感受,增强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如,就“黄鹤楼”来说,有《黄鹤楼送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再如,就“送别”的诗作来说,有《赠汪伦》《别董大》《渭城区》等。这样将同一题材的教学资源相整合,可以让学生对阅读文本有个比较,借此来强化自我对语文知识体系的认知和了解。
二、立足生活,整合教学资源
俗话说:“课堂小语文,生活大语文。”一语道尽了语文和生活关系的密切性。而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将语文课堂与生活相融合,充分挖掘和运用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借此为小学语文课堂注入新的生命和活力。笔者在教学中顺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展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即,将课堂融入生活、通过语文再现生活、开展多样的语文生活环境等,促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中获取语文知识,增强自我综合技能和素养。笔者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开展多样化的语文生活教学资源整合途径。如,在写作教学中,笔者以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事情为开端或者是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自由地发挥想象接下来的事情,即,编写事情的经过和结果;在口语交际教学内容中,笔者以生活中的热门话题或者网络上的热门问题、存在疑问的问题等为主题来开展辩论赛活动等,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够让学生融入社会,了解社会现实;在阅读文本教学中,笔者将阅读文本内容改编成为剧本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以话剧的形式来再现阅读文本,深化学生对阅读文本情感的体验、把握,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等。这样,以多元化的形式、多方面、多角度地立足生活整合教学资源,不仅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而且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技能也有着很强的推动作用。
三、立足地域环境,整合教学资源
小学语文有着很强的实践性,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笔者则立足于这个之上,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并从中整合有效的教学资源,借以来丰富语文知识体系。如,笔者所在的秦皇岛城市有着一定的历史文化、餐饮文化、乡土文化以及环境资源文化,即,南戴河、北戴河、祖山原始森林峡谷、山海关、秦皇岛野生动物园、体育基地西浴场、北戴河生态农业观光园、万博文化城、董家口长城、明长城砖窑群、北齐长城、冀东抗战纪念馆等,笔者可以从这些乡土文化、区域自然环境、旅游胜地中来开发教学资源,并将其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来,强化学生对家乡的认知和了解,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等。如,笔者在教以自然环境为主题的阅读文本中,以秦皇岛的自然资源,乱砍树木、捕杀动物、废水废渣等对环境污染的真实情况为案例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同时,开展学生假期旅游活动,运用旅游景点中一些乱扔垃圾、破坏公物、在公物上留名(某某某到此一游)等不良现象来教育学生要懂得爱护公物等。运用地区的优势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充分挖掘地域教育资源,深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体验、感受,拓展学生学习的途径和运用领域。
总之,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于依赖教材,而忽略了人文、学生等,使得学生的思维都是定向的,缺乏创新、活跃等,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而作为教师应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不断地挖掘、开发教学资源,借以构建开放性的语文教学环境,使得教材与社会、生活相融合,深化小学语文教学,促使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网络教育 资源整合 语文教学 优化教学 发展前景
一、学校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现状分析
1.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打造网络资源平台
多媒体环境是中等技术水平的(如电脑加投影、电视,投影加公共机房),是我国大部分农村学校的发展方向。我校虽是一所农村小学,但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校园网络设施在不断地完善,技术不断增强,于2002年装配了多媒体网络教室,2003年装配了远程教育资源接收平台,接收下载了大量的教育教学资源。
2.转变教师教学观念,促进资源有效运用
这些年来,学校举行了一系列有关网络教育资源课堂应用的活动,鼓励学科教师积极投身于课题研究之中,成长为学者型教师。在网络教育资源与学科整合方面教师撰写了大量教学论文、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课件制作并获得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认可和奖励。80%以上的教师能自制课件,大部分教师能运用多媒体手段上课、到因特网上查询资料和学习。学校从三年级开始就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中、高年段的学生掌握了一些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农村家庭的电脑也越来越多,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利于学生视野的开阔、学生发展空间的拓展、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改革。
二、在新课程标准下更好的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
1.使用网络资源,创设教学情境
(1)用图片再现情境。图片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网络中众多的视频和图片都可以用来再现课文情境,尤其是学生不了解的内容更需要创设这样的情境。
(2)用音乐渲染情境。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选取的乐曲与教材的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境的发展上要对应、协调,让学生在时而凝重、时而清新的音乐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用视频体会情境。①化静为动,生动悟意。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插图,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但由于篇幅有限,立体感不强。这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生动悟意。②化文为图,巧解难点。课文的内容是丰富的、多方面的,但有主次、难易之分。以往对于课文的重、难点,教师虽反复讲述、说明,目的自难达到,重点依然在,难点亦未克。如果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氛围,让学生读得入情入境,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利用网络信息,促进自主学习
网络教育资源为阅读教学提供了详实的资料,将阅读对象还原到当时具体的自然生活情境中,帮助学生获取正确科学的信息,从而帮助学生较为深入而准确地理解阅读对象,为他们理解课文打下基础,同时更让他们在获取的信息中开阔了自己的视野。
3.发挥网络优势,优化教学模式
(1)运用网络教育资源,优化识字教学。一个汉字在学生的脑中扎下根,还必须通过反复练习、及时反馈来强化记忆。网络教育资源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交互性,设计了程序,计算机可以成为能反馈练习的老师。
(2)运用网络教育资源,优化阅读教学,帮助学生品词品句,深化学生阅读情感。
(3)运用网络教育资源,创设口语交际情境。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创设情境,把枯燥无味的文字变为生动有趣的画面。由此我们可根据动画编“课本剧”,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吸引到课文内容中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4)运用网络教育资源,优化习作教学。①指导观察,培养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教给学生观察方法。网络教育资源创设的直观、生动、形象的场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②网络查寻,启发迁移。网络中有大量的习作例文以及名家名句,这些习作例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这样让学生通过网络查寻积累词语,能从优秀范文的思路以及写作方法中得到启示,为写好作文打下基础。③网络评析,总结提高。网络教育环境中的作文教学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可以让学生进行大面积的评议和修改作文,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系统监控学生的习作,发现问题可以与学生通过耳机直接对话,也可以在其习作上修改。这样既不影响其他学生,又能达到个别指导的效果。
总之,网络教育资源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借助网络,使教育资源共享变为现实。改革时要抛弃一切不合理的东西,融入新的思想与方法,不断丰富,推陈出新,实现交互式学习,以适应时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语文 资源整合 课外活动 作用
在新课程理念中,语文教学应当注重构建立体化教学模式,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充分发挥语文课外活动的重要作用,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全面促进语文教学活动深入开展。
一、强化读书活动,增强文学积累
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都认为,现在的初中生在语文阅读积累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尤其是在文学积累方面更为明显,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等方面显得较为干涩,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约因素。
出现这种现状,究其原因,主要与当前的教学评价模式有关。应试教育导向造成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阅读时间、空间明显不足,语文优美的阅读教学变成了大卸八块的知识点强化记忆,读写活动基本没有得到重视,这样的教学现状无法造就学生深厚的文学底蕴,不利于语文教学活动的深入有效开展。
笔者在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也深切感受到这一点,并专门进行了研究,通过强强化读写活动的方式,增强学生文学积累。首先,笔者针对学生的阅读量进行了专门调查,通过座谈与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解,便于制定针对性的补救措施。其次,笔者指导学生拟定科学合理的阅读计划安排,在阅读量上面,主要以每学期100万字为标准,进行详细测算,指导学生将阅读计划安排到每一个月,甚至细化到每一个周,确保整个阅读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另外,笔者还积极为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创造条件,要求学生自己创办小小图书馆,将自己认为具有价值的刊物书籍暂存到图书馆之中,专人负责,在班级进行轮流阅读,定期轮换,并结合学生的阅读需求,从学校图书室进行调阅图书。经过几年来的训练实践活动,笔者发现,通过这样增加阅读量的方式,学生心中的字词语句等方面内容明显增多,在实际运用方面也更加灵活与丰富,为文学写作能力的提高积蓄了后劲。
二、开展说写活动,增强表述能力
说写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综合体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引起教师的重视。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试验之中,将说与写的训练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开展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有效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在“说”的方面,笔者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发挥口头小作文的作用,二是组织各种专门活动。口头小作文训练是笔者在几年的语文读写活动中总结出来的一个好的经验,通过学生的专门口头小作文训练,可以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布局谋篇和遣词造句的能力。在学期之初,笔者就专门针对学期语文课外活动安排,拟定口头小作文训练计划,分解到每一周,实行“每周一题”,事先提供给学生,要求学生进行事先准备活动。每一节语文早读课的前五分钟都是专门训练时间,每一名学生都进行顺序回答,每人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在各节早读课上循环进行,表述的内容主要立足于细节描写,如校园的早晨、我的妈妈、生活中的趣事等,也可以针对一些社会热点事件进行简要点评,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全面培养。
在“写”的方面,笔者主要通过改革课程等方式开展。在充分借鉴其他教师成功经验,以及征得学校主管领导同意的基础上,对语文教学课程进行了适当创新,每天挤出20分钟的时间,设立一节小课,专门用于写作训练。在写作小课的运用方面,要有两个用途,首先是增加学生的写作量,其次是开展点评与启发。每周的五节写作小课中,一般四节用于锻炼学生的片段写作能力,要求学生针对选定类型题目进行现场描写,提高写作量,这样的量经过一个月、一学期、一学年等积累下来,就不是一个小数目,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每周安排一节小可专门对学生的上周训练情况开展总结,进行一些要点的点拨,或者选取范文进行点评,发挥对学生的启发引导作用。
三、开展竞赛活动,增强竞争意识
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竞赛是一种成效非常显著的教学辅助形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之中。教师在语文学习中,只要能够有效结合教学实际与内容安排,就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
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发挥竞赛的促进作用,如教学诗词单元之后,专门组织学生进行背诵竞赛活动,以竞赛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与学习激情,这样的竞赛活动还可以延伸到文学常识记忆、阅读专项分析等方面教学之中,通过竞赛活动,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竞赛活动之中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寻找之间的差距,提高学习的紧迫感。笔者在语文教学中,还通过评比、展览等方式,为学生搭建展示学习成果的良好平台,让学生的优秀学习成果在其中得到展现,如定期举办优秀作文展览、优秀读书笔记展览等,将学生中优秀的作品展示出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便于在全班营造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提高语文学习积极性。另外,竞赛活动还被笔者有效运用到后进生帮扶工作之中,将语文学习后进生进行单独编组,将处于相近水平的学生编成学习竞赛小组,开展学习竞赛活动,让学生相互之间具有可比性,营造良好的学习与竞争氛围,保护了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了相互之间的促进作用。
实践证明,运用竞赛这一辅助手段,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能够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有效调动班级各个层面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效果非常明显。
四、开展实践活动,增强素材积累
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都深有感触,学生的作文学习成效低下,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缺乏直观的实践感知。因为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接触面较小,对于许多事物没有直观感知,写起作文来不是胡编乱造就是生搬硬套,缺乏真情实感,表情达意效果不佳。
针对这样的状况,教师应当将实践活动的组织作为重要切入关口,让学生在亲自参与的活动之中增强感性积累,提升作文素材的丰富性与真实性。如建筑类文章的写作都具有较大难度,为了实现这一环节的突破,笔者而在课余时间,将学生带到本地区标志性建筑周围进行参观,先后参观了电信大楼、沿河景观带等,结合学生学到的写法,学生写起来就明显丰富与生动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