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锻炼的益处

体育锻炼的益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锻炼的益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体育锻炼的益处

体育锻炼的益处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初中体育 锻炼习惯

1 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

体育锻炼对参与的个体健康是有益的,但是锻炼能够给个体的这些效益并不是凭空产生或通过一、二次的活动可以获得的,它需要个体的亲自参与并加以坚持。因此体育锻炼只有成为习惯才能对人们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我们认为体育锻炼习惯的概念:是指人们在不断的健身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一种自觉的、经常的、稳定的身体锻炼行为并构成现代人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关于衡量体育锻炼习惯是否形成的检验尺度,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已成习惯要之锻炼次数不应低于“体育人口”界定线:“即每周锻炼三次,每周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体育锻炼习惯是人们为实现某种锻炼行为的一种“主体需要”。通过对其规律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正确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兴趣:是指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这种意识的倾向是人们引起和维持注意的一种重要因素。当学生被某种体育活动本身吸引而产生学习和参与的一种愿望时,就会对新渴求学习或参与的运动项目显示出浓厚的兴趣,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意志努力是体育锻炼得以持久的一个根本原因。人们之所以坚持锻炼并获得预期目的,收到生理和心理的效益,是对体育活动有兴趣是基本出发点。事实上很多人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在锻炼中很少享受到体育带给他们的“乐趣”,而对体育感兴趣也就无从谈起了。具不完全统计世界上锻炼身体的方法有2万余种,如何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爱好去发现和培养对某些运动项目的兴趣,体验运动带给自身的快乐,将是引起锻炼行为并得以具有长期精神动力的关键。

2 几个概念的分析

2.1 体育锻炼:是指人体运用各种体育手段和方法,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2.2 习惯:是指经过多次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并转变为主体需要的“行为方式”。与熟练技能紧密相连,它可在有目的、有计划的练习基础上养成,也可以在多次无意义重复中形成,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趋于稳定的行为方式。

2.3 体育锻炼习惯:是指人们在不断的健身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一种自觉的、经常的、稳定的身体锻炼行为并构成现代人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体育锻炼对参与的个体健康是有益的,但是锻炼能够给个体的这些效益并不是凭空产生或通过一、二次的活动可以获得的,它需要个体的亲自参与并加以坚持。因此体育锻炼只有成为习惯才能对人们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2.4 健康:不是指没有疾病,而是指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都处于一种良好状态的整体概念。

衡量体育锻炼习惯是否形成的检验尺度,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已成习惯的锻炼次数不应低于每周锻炼三次,每次时间不得少于60分钟。

3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存在的问题

在本校1700余名学生的问卷调查中100%的学生对自己的健康非常关注,有90%的同学认为经常参与体育锻炼可以增进健康、调节学习,愉悦身心、强健体魄。只有28%的同学经常自觉的进行体育锻炼,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这类学生基本上都是自己对某个项目有浓厚的兴趣而积极参与,而48%的同学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24%的学生有时锻炼有时不锻炼。认为:体育课内容单一、场地器材受限,有个别教师只注重学习,忽视体育的重要性,这不能适应学生体育个性发展的实际与需要;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人越来越多,认为:教学方法存旧,趣味性不强,一直用一种注入式和被动式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的,在部分学生中产生了厌学体育现象,导致不能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较多;无恒心、偷懒等不良心理品质也占一定的原因,多数人反映出来的都是怕苦怕累,很多时候锻炼都处于被动锻炼状态,对升学无指望的学生来说尤为明显,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明显下降,视力下降,戴眼镜的人越来越多年龄却越来越小,学生的适应能力,尤其是应急能力差。

4 针对的问题,体育教师要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加以培养

体育锻炼的益处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体育;自我锻炼;意识培养

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正确三观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初中阶段体育教学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锻炼习惯,提高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水平,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这样才能够真正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锻炼意识。

一、当前初中生自我锻炼意识不强的原因

1.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不科学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不科学会严重影响学生自我锻炼意识。当前,初中体育锻炼的内容竞技性太强,在体育教学过程之中教师更多地考虑如何提高学生的比赛成绩,学生的体育成绩成了教师最关注的事情。笔者在调查过程中了解到,为了提高中考成绩,不少学校的体育课只训练考试项目,对其他内容完全抛弃。这样单调和大强度的训练必然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消极的影响。

2.学校设施不健全

不少学校的场地设施并没有达到标准,不少学生都面临着上课的时候没有器材可以使用、甚至是没有场地可以使用的尴尬场面。另外,在非体育课时间学生一般很难申请器材和场地的使用权。长此以往学生对体育锻炼会丧失兴趣。

3.体育课不被重视

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不管是教师、学生还是学校都缺乏对体育课的重视。不少学校甚至取消了大部分的体育课,将其变成了语文课、数学课、英语课等。这样会严重侵占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此外,即便是开设了体育课的学校,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也都漫不经心。学生更加愿意在体育课自由活动以放松身心。而有的体育教师也认为文化学习比较重要,因此就把体育课时间用来给学生休息,这样一来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就很难培养出来。

4.家长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不正确

家长对体育锻炼不重视是影响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重要因素。家长只看重学生的文化课的成绩,要求学生的文化成绩要达到比较高的标准,而体育只要差不多就可以了。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的形成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

二、培养学生自我锻炼意识的方法

1.给学生树立科学的目标

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意识,教师应该给学生的体育锻炼树立科学的目标,在科学目标的引导下,学生会产生学习积极性。自我锻炼意识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产生锻炼的想法,教师具有引导作用和辅助作用。因此,教师要采用科学的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

2.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教师要求学生仔细思考和观察。在教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仔细讲解运动的动作和具体的要求,而学生则需要集中精神仔细观察学习。为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锻炼意识,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同时对基本的运动常识也要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不同的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因此在教学时教师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比如,在教学三步上篮的时候,教师要着重讲解手和脚的配合。在讲述细节内容的同时,教师还要重点强调其中的关键技术,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除了观察学习以外,学生还需要仔细思考和练习。只有通过仔细的思考,学生才能够真正地将学到的知识变成自己的能力。此外,在不断的思考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会明显提高,对技能的掌握水平也会提高。

3.多次练习

学生参与、亲自练习是体育教学最主要的特点。如果只是观看或者想象怎么做动作,那么即使是最简单的体育动作也掌握不好。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少讲多练”,让学生自己在练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掌握教学要领。比如,在“篮球投篮”教学过程中,学生一定要多次练习,熟悉篮球,培养球感。在教师的指导下,就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动作要领。在思考之外,学生还需要多加练习,在练习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改正。

4.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关心学生的健康

体育训练是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防止学生不会在训练的过程中受伤。此外,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控制教学难度。

初中体育教学如何做才真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锻炼意识,是每一个教师都需要仔细思考的重要问题,其对学生以后的成长和发展意义重大。所以,教师要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真正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体育锻炼的益处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体育锻炼 医学生 调查分析

据对应届毕业生调查反馈的情况看,凡是在学校能坚持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学生,毕业后大都能坚持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保证了体育的强健和精力充沛,成为社区体育活动的骨干和工作单位的骨干。医学生是祖国医疗事业的建设者,担任着救死扶伤的重任,研究医学生体育锻炼情况关注医学生体育健康意义重大。本论文中“运动缺乏”是指每周锻炼次数或每次持续时间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阅读大量文献,对体育锻炼相关的知识有一定认识。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川北医学院共400名在校医学生其中男生120人,女生280人,年龄18-25岁,平均年龄22岁。其中,大一120人,大二160人,大三120人。采用问卷形式对医学生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70份,有效率为92.5%。统计用EXCEL软件整理分析,进行描述性统计。

二、调查内容与数据分析

(一)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知情况与态度

调查显示,56.7%的医学生认为体育锻炼较重要,35.4%的医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很重要。而且95.41%的医学生认为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对自己有益处,94.59%的医学生认为自己需要进行体育锻炼。这表示绝大部分医学生在思想上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知是足够的,也明白自己需要进行体育锻炼。从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来分析,10.27%的医学生表示对体育锻炼没兴趣,60.54%的医学生表示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一般。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知和实际参加的积极性的反差,当代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知上是足够的,但是在自身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

(二)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

1.从锻炼频率来看

从表1可知,女生中除体育课外不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比男生高,每周参加三到四次的比例比男生低,每周参加一到两次和五次以上的体育锻炼男女生只有轻微的差异,是随机误差所致。男女生都普遍缺乏体育锻炼,而且女生比男生更缺乏体育锻炼。由表2上显示大一,大二,大三在体育锻炼的频率上没有多大的区别,不同年级都普遍存在缺乏体育锻炼而且不同年级的医学生体育锻炼的频率是相近的,并不存在正相关或负相关。

2.从除体育课外已经坚持体育锻炼的最长时间和是否有计划进行锻炼来看

调查显示,75.95%的人在半年以内,其中还包括除体育课外不参加任何体育锻炼的人。13.51%的人已经坚持体育锻炼的最长时间为半年至一年,6.22%的人已经坚持体育锻炼的最长时间为一年至两年,1.89%的人已经坚持体育锻炼最长时间为两年至五年,2.7%已经坚持体育锻炼的最长时间为五年以上,这些数据显示大多数人没有坚持长期的体育锻炼。另外72.97%的人没有计划规律地进行体育锻炼,只有26.76%的人有计划规律地进行体育锻炼。这说明大多数的人进行体育锻炼是没有计划没有规律的。再对比有计划规律地进行体育锻炼和没有计划规律地进行体育锻炼两者坚持体育锻炼时间的长短,有计划规律进行体育锻炼的人中68.69%的人已坚持锻炼的最长时间为半年以内,而无计划规律地进行体育锻炼的人中78.52%的人已经坚持锻炼的最长时间为半年以内。有计划规律进行体育锻炼的人中坚持已坚持最长时间为半年至一年,一年至两年,两年至五年,五年以上,这几种情况所占的比例都比没有计划规律进行体育锻炼所占比例高。从这里可以得出有计划规律地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比没有计划规律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更能坚持长期的体育锻炼。

3.从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方式来看

调查显示,87.30%的医学生选择在晚上进行体育锻炼,20.27%的医学生选择在下午进行锻炼,4.59%的人选择在早上进行锻炼,2.70%的医学生选择在中午进行锻炼。大多数的人因为课程安排,时间等原因选择在晚上进行锻炼。85.95%的医学生选择在学校操场上上进行体育锻炼,只4.59%的人选择在校外健身馆锻炼。这表明学生选择的体育锻炼场地相对集中。跑步,打羽毛球,打乒乓球是大家通常选择进行体育锻炼的前三种方式,其中79.73%的人会通过跑步进行体育锻炼,而会通过健身生器材进行体育锻炼的只有3.78%的人。说明医学生的体育锻炼的方式较单一,缺乏多元化。67.30%的人是和朋友一起锻炼,23.51%的人独自锻炼,只有2.70%的人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体育锻炼。说明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一般是几个人一起参加,绝大多数人参加体育锻炼缺乏指导。

4.从锻炼目的来看

从表3可得出男女生在体育锻炼目的上存在差异性,男生锻炼的目的按从高到低排名为强健体魄,缓解压力,健身塑型与减肥减脂并列,热爱运动。女生锻炼的目的按从高到低排名为减肥减脂,健身塑形,强健体魄,缓解压力,体育考试要求。

5.从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和影响因素来看

促使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从高到低排列为认识到体育锻炼的益处,自己的兴趣,同学朋友的影响,家庭的影响。很少或不参加医学生育锻炼影响从高到低为个人意志不坚定,学习忙没有时间,自己不喜欢运动,没有小伙伴一起参加,缺乏场地,缺乏器材。

三、医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分析和建议

我们通过分析医学生体育锻炼现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可行性建议。

(一)医学生缺乏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且锻炼项目单一

医学生虽然体育需要很强,可是自身的体育行为却很少,普遍存在缺乏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且缺乏体育锻炼的现状。对此我们可以以学校为单位,应经常定期开展趣味的体育活动,和各类赛事,实行奖励制,给学生颁发奖状和奖品来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可以以体育课为单位,增加体育课锻炼的项目,使学生找到一种适合自己并感兴趣的锻炼项目。而且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的锻炼会更加规范科学。

(二)医学生没有养成长期锻炼习惯并且缺乏运动指导

绝大多人个人意志不坚定,难以坚持长期的体育锻炼,而且大部分人没有规律没有计划地进行体育锻炼。所以我们可以以宿舍为单位,每周组织一次团体的运动项目,比如丢沙包,打羽毛球等让学生养成一种运动习惯也解决了个人意志不坚定和没有伙伴一起参加的问题。我们也可以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级开展“长期正确运动”的知识讲座,邀请体育老师普及和宣传长期锻炼的益处和正确的体育行为。并且请同学分享长期锻炼的经验,倡导终身运动的理念,强调有计划规律地进行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何元春,李钢.论课余体育在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04).

[2]田向阳,石建辉等.北京市城区居民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监测[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1,(04).

体育锻炼的益处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老年;锻炼;健康信念

引言

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背景下,必将衍生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其中,社会产出/支出比例和家庭赡养负担的影响最为突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办法之一,是维护和促进中老年人的健康,使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处于一个较为理想的状态。这不仅可以减缓这一社会问题,更能让中老年人积极正确的认识自身的价值,安详晚年,提升社会幸福感。而维护和促进老年人的健康最便捷有效的途径就是体育锻炼,且现有大量研究都证明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呈现某种程度的正相关。

调查中老年锻炼者健康信念的现状以及其存在的问题,了解中老年锻炼者锻炼行为的信念支撑,从而更好的了解我国中老年这一群体身体锻炼存在的问题,为以后的发展和指导对策提供依据。

1 健康信念模型

健康信念模式(health belief model,HBM)建立在需要和动机理论、认知理论和价值期望理论基础上,关注人对健康的态度和信念,重视影响信念的内外因素。HBM是第一个解释和预测健康行为的理论,1952年,由三位社会心理学家霍赫鲍姆(Hochbaum)、罗森斯托克(Rosenstock)和凯格尔(Kegels)提出。HBM认为个体感知、积极采取是以行动、相信自己能采取推荐的行动是行为转变的重要因素。是基于信念可以改变行为的逻辑推理,用以解释信念如何影响行为的改变,是目前用以解释和干预健康相关行为的重要理论模式,是过去几十年中使用最频繁的工作框架,已被广泛接受【2】【3】【4】。

图1 健康信念模型(HBM)

2 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2.1 研究方法

2.1.1 文献研究法

查阅健康信念理论模型及研究应用的文献【1】【2】【3】【4】【5】。在广泛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走访公园、广场、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地的老年人确立老年人锻炼健康信念量表的相关条目。根据健康信念的六个维度,参考《锻炼健康信念量表》【2】【7】及《老年人健康信念问卷》[1],设计出访问提纲。

2.1.2 访谈法

运用个人访谈的方法,结合访谈提纲进行访,作好记录。

2.2 研究对象

根据访谈提纲对40岁至70岁以上,在公园p广场、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地进行体育锻炼的个体中老年人进行访谈。

2.2.1 50人以上的群体及10人以下自由组织群体

自由组织的50人以上的群体6个(体育锻炼形式为太极拳的2个群体,健身气功的2个群体,广场舞的2个群体),10人以下自由组织群体2个(老年人活动中心和游泳馆)。

从以上群体中抽取个人访谈对象103人,女士60人(40-60岁26人,61-70岁25人,70岁以上9人),男士43人(40-60岁17人,61-70岁22人,70岁以上4人)。

2.2.2 50名少于5人结伴锻炼者

50名少于5人结伴锻炼者(大部分为快速走路运动者),具体情况如表2,进行个人访谈。

3 访谈结果

3.1 自我效能感维度

在太极拳及气功群体中,女性在自我效能感这一维度即参与体育锻炼克服的情况明显低于男性。尤其是在感到疲劳时候,差异更加明显。“即使在您感到疲劳时,您也能设法实现您的锻炼目的”这一水平上70%的女性选择不锻炼,而80%的男性选择锻炼。由访谈记录得出被试年龄越高,被试克服锻炼困难动力越强,即被试的自我效能感越强。

3.2 知觉到的益处维度

即对您而言,从事体育锻炼最主要的好处来说,女性对减肥健美的追求明显高于男性。93.3的女性把其列为主要好处,男性仅有6.5%把其列为好处。说明中老年的女性锻炼者更加注重外表。

3.3 行为线索维度

即使您从事规律锻炼的主要原因上,人们对觉得身体状况不佳,受其他锻炼人群的影响表现出高度一致性。经统计78.4的被试认为身体状况不佳为主要原因,80的被试认为受其他锻炼人群的影响。

3.4 疾病易感性维度

即您觉得如果不保持规律锻炼可能患上什么病,87.6%的被试认为不保持规律运动会患上关节骨病,69.9%的被试感觉会患上心脑血管疾病,60%的被试感觉会患上神经衰弱。

3.5 知觉到的障碍维度

即阻碍您从事规律锻炼最主要原因上,锻炼的中老年人对气候不佳,身体欠佳或有病,缺乏同伴这三个原因的选择上有明显的一致性。其中92.2%的被试选择了气候不佳,78%的被试选择了身体欠佳或有病,39.8%的被试选择了缺乏锻炼同伴,而在这39.8%中60岁以下的被试占90%。说明60岁以下的锻炼动机比60岁以上的对同伴的依赖性更加大。而惰性大这一原因在锻炼的中老年人中几乎不存在,说明锻炼的中老年人对锻炼的动机很强。

3.6 疾病的严重性维度

即如果您生病可能要面临什么情况,太极拳健身气功广场舞及老年人活动中心和游泳人群中90%的人没有想过会面临死亡,而50个走步个体中有70%的中老年人想过可能面临死亡。除面临死亡这一条目外,其他5项所有被试都保持高度一致同意。表明锻炼的中老年人疾病严重性这一维度的高度一致性。

4 结语

中老年人这一群体,除非身体状况不适宜锻炼,(城市)大部分人中老年人根据自身不同状况都进行着体育活动。年龄、性别、家庭收人的差异使其对锻炼健康信念不同维度的影响不同。身体状况、对体育的兴趣、学历的高低、家庭收入不同,导致人们选择的锻炼方式不同。中老年群体对于疾病的威胁上都有担忧,在“疾病的易感性”和“疾病的严重性程度”两个维度中表现出高度一致性。而在“知觉到益处维度”,男性和女性表现出的显著性差异。我国目前中老年锻炼已经发展为一个庞大的群体,我国应给于重视,对不同类型的锻炼中老年人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我国中老年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中老年体育锻炼的经常性和有效性,并为我国提高中老年健康水平、改善其健康状况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段忠阳,低领老年人健康信念的比较研究[D].2006-5

[2]熊明生.锻炼健康信念模型及其研究评述[J].湖北体育科技,2004,23-3

[3]戴霞尹,洪满,朱琳,大学生体质健康信念量表的编制与初步应[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12

[4]于志华,武汉地区高校在职中高级知识分子健康信念与体育锻炼行为关系的研究[D].2006-6

[5]程翠萍,中学生饮食健康信念的问卷编制及其特点分析

[6]郑日昌,心理测量与测验[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7]于志华.锻炼健康信念量表的编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5

[8]蒋国珍.访谈法在远程教育研究中的应用[J].远程教育杂志,2004,3-162

[9]董奇.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体育锻炼的益处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全民 体育锻炼 心理健康

    1 前言

    心理健康是目前国内外心理学研究中非常活跃的一个领域。根据身心交互作用理论,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目前,我国的全民健身也成为热门研究领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也日益受到广泛关注,笔者对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

    2 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

    体育锻炼作为一种有效的增进身体健康的手段也必然会促进入的心理健康。对这一假设进行的检验首先来自于临床心理学,一些心因性疾病(如消化性溃疡、原发性高血压等),在通过健身活动辅以治疗后,不仅生理疾病减轻,心理方面也得到了显着改善,目前,对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的研究己取得了一些有新意和有价值的结论。

    2.1体育锻炼能延缓机体衰老

    体育锻炼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的协调作用,使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的交替转换过程得到加强,从而改善大脑皮质神经系统的均衡性和准确性,促进人体感知能力的发展,使得大脑思维相象的灵活性、协调性、反应速度等得以改善和提高,起到延缓机体衰老的作用。此外,体育锻炼还能缓解肌肉紧张和日常生活的紧张,提高脑细胞工作的耐受能力,能降低焦虑水平,缓解紧张的内在机制,改善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

    2.2体育锻炼能提高自我感知和自信心

    体育锻炼在个体的体育活动的过程中由于活动的内容、难度、达到目的,与其他参加体育锻炼的个体接触,不可避免地会对自己的行为、形象能力等进行自我评价,而个体主动体育锻炼活动一般都会促进积极自我感知。同时,个体参加体育锻炼的内容绝大多数是根据自我兴趣、能力等选择的,他们一般都能很好地胜任锻炼的内容,这有利于增强个体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并能在健身活动中寻求到安慰和满足。笔者通过对江西省随机抽取的200名中学生调查研究表明,体育锻炼经常参加健身活动的学生比不经常参加健身活动的中学生有更高的自信,这说明体育锻炼对树立自信心有影响。

    2.3体育锻炼能增加社会交往

    体育锻炼有利于增强和改善人际关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生活在大城市的人越来越缺乏适当的社会联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趋向冷漠。因此,体育锻炼就成为一个增进人与人交往的最佳手段。通过参加体育锻炼,是人们团队作战,在这个合作的过程中使人与人之间互相产生亲近感,使个体社会交往的需要得到满足,丰富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这有利于个体减轻工作、生活带来的烦恼,缓解精神压力和孤独感。并在体育锻炼中,找到志趣相投的知音。从而,给个体带来心理上的益处,有利于增强和改善人际关系。

    2.4体育锻炼有利于消除疲劳

    疲劳是一个综合性症状,与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有关。当一个人从事活动时情绪消极、或当任务的要求超出个人的能力时,生理和心理都会很快地产生疲劳。然而,如果在从事体育锻炼时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保证适当的强度的活动量,就有利于消除疲劳。有研究表明,体育锻炼能提高诸如最大输出和最大肌肉力量等生理功能,这就有利于消除疲劳。因此,体育锻炼活动对治疗神经衰弱具有特别显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