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医方剂学教程

中医方剂学教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医方剂学教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医方剂学教程

中医方剂学教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机械基础;思维模式;教学方式

当前就业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大,《机械基础》课程则是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必修课程,是学生学习和掌握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石。通过对多年教学实践的统计分析,笔者认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有以下特点:(1)学生基础知识薄弱,专业知识匮乏,缺乏课程学习的良好前提条件;(2)学生不具备必要的识图、作图能力,缺乏课程学习的一般要求;(3)学生思维模式和方法单一,缺乏深入学习课程的能力;(4)课程内容多,涵盖面广,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建立系统的认识较为困难。

根据《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的上述特点,同时考虑到当前广泛提倡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多样化的思维方式、科学的态度、求实的品质、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的精神,笔者在《机械基础》课程中进行了开发学生多种思维模式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旨在强化《机械基础》课程的学习效果,拓展课程的教学模式,从而促进技能型人才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思维模式开发的思路、原则和目的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思维模式开发的思路如下:通过改变传统的课堂授课思路、模式和方法,在不改变课时数量、教材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完善学生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技能培养和素质培养相结合,打牢学生的专业基础,从而既改善课程的教学效果,又完善学生的学习能力。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思维模式开发的原则如下:(1)以对具体学生群的具体分析为基础;(2)以课程教学过程为基本载体;(3)以开拓性的课程教学方式为途径;(4)以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素质培养为评价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思维模式开发的目的如下:(1)探索《机械基础》课程新的教学方式;(2)强化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3)改进学生的思维模式,为专业学习奠定基础。

思维模式开发的具体实施方法

变化性和灵活性思维模式的开发途径对学生变化性和灵活性思维模式的开发,主要利用课程的习题进行,通过一题多变,包括题型变换、条件变换两种形式,不断使学生转换对同一问题的观察和认知角度。以习题“带传动的工作原理”为例,可设计选择题如:带传动主要是依靠来传递运动和动力((A)带和两轮接触面之间的正压力(B)带的紧边拉力(C)带和两轮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D)带松边拉力);可设计填空题如:带传动主要依靠传递运动和动力;可设计为判断题如:带传动主要依靠带的拉力来传递运动和动力。虽然习题的三种题型能达到相同的教学效果,但是不同题型对学生思维方法的要求却不尽相同。选择题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求同性和排异性思维;填空题侧重于完善学生的逻辑性思维;判断题侧重于强化学生的辨析性思维。由此可以看出,合理地利用习题,通过简单的题型变化,对学生思维模式的培养能取得不同的效果,可以开发学生变化性和灵活性的思维模式。同样,变换同一习题的前后条件,对学生思维模式的培养也有一定的效果。

系统性和条理性思维模式的开发途径对学生系统性和条理性思维模式的开发,主要通过一个原理(知识点)的多途径解释、一个问题的多角度提问等方式进行,其目标是充分调动学生大脑中储存的相关信息,促成各类知识、信息的融会贯通,进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系统性和条理性。以知识点——螺纹自锁性为例,对这一知识点的阐述,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1)平铺直叙法。由命题开始逐步讲解其原理和基本方法——由于螺纹的升角通常小于当量摩擦角,所以普通螺纹具有自锁性,且细牙螺纹的自锁性更好。(2)意义反推法。先阐述螺纹自锁性的实践价值,再反推到原理和基本方法。(3)实物引导法。先展示实物或模型,在实际认识的基础上再阐述原理和基本方法。通过对同一知识点的多模式阐述,学生可以系统地联系到已经具备的知识,从而强化对自身知识体系的回顾,建立系统性的知识体系结构,进而完善依托自身知识体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开发分析性思维模式的目标。

推理性和逆向性思维模式的开发途径推理思维和逆向思维属于是两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式。这两种思维的外在表现是“条件——目标”和“目标——条件”之间的正向与反向推演。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从条件到目标的推演,而忽视从目标到条件的反演,这导致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缺失。为此,笔者认为教学中应当同时开发学生的推理性和逆向性思维模式,从而完善学生对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认知角度和方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齿轮传动的磨损失效的原理”为例,在推理性思维模式下可以这样讲解:两轮速度差——摩擦力产生——摩擦力导致磨损——磨损失效;在逆向性思维模式下则这样阐述:什么是失效——失效的原因——磨损——磨损的原因——摩擦力——摩擦力产生的原因——两轮速度差。显然,不同的讲解思路能引导学生以不同的思维方向考虑问题,从而促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条件——目标”之间的辩证关系。

迁移性和创造性思维模式的开发途径迁移性思维就是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问题。要解决新问题,必须联想与新问题有关的知识,利用这些知识去分析、综合、推理和转化。在知识迁移中思维,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是在迁移性思维的基础上,克服思维定势,在常规思路之外发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当前很多学校已经开始开展了研究性教育活动,这类活动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迁移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学生“寻找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具体教学中,迁移性和创造性思维模式的培养主要有以下途径:(1)知识点之间的随机迁移。如在讲解齿轮传动的效率时,可以从运动副的特点切入。(2)旧知识到新知识间的顺序迁移。比如在讲解“气压传动”时,鉴于该传动和旧知识点“液压传动”在传动原理和传动特点上都有相似之处,因此可以设计从“液压传动”迁移到“气压传动”的授课过程。(3)图形、文字、实物间的对应迁移。如从溢流阀、减压阀的结构比较可从溢流阀图形符号推导减压阀的图形符号。(4)本课程与相关课程间的关联迁移。在《机械基础》中涉及很多物理知识,如力的分解、速度与功率的关系等,因此在教学中,可以从物理学知识逐步迁移到本课程相关知识点。(5)课程学习与能力素质间的连带迁移。通过上述迁移性思维模式的专门训练,并在迁移过程中强调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了学生迁移性和创造性思维模式。

思维能力开发的实践和结论

基于上述学生思维模式开发思路和途径,笔者进行了相关的教学实践。根据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的活跃程度和课程的考核结果,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了多样化的思路和认识,对课程理解的深度、广度也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这初步证明笔者所提出教学方法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南景富.《机械基础》教学改革的探索[J].农机化研究,2002,(3):198-199.

中医方剂学教程范文第2篇

高职艺术设计教育要着重反映艺术设计的社会分工,最新职业、产业结构变迁以及经济制度变革所需的专门人才的规格和要求,以培养学生能够具备劳动力市场与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能力。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实施开放型项目教学模式与当今社会和现代企业对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是一致的,对职业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技能,提高职业能力

对学生而言,传统的教学模式与行业需求以及学术导向与职业导向之间的分裂格局,无法满足工作岗位对职业技能的要求,课堂环境中的项目教学存在学习社群狭窄、资源有限、项目评价效果不佳、学生缺乏必要的技能和参与的动机等问题。同时,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与其他学科学生在智能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其一般具有思想活跃、参与热情高、社会活动能力强的优势,这些表明他们更具应用性人才的智能优势,所以要根据他们的认知特点和智能特征,实施开放型项目教学模式,这有利于艺术类学生智能特点的扬长避短。

2.有利于整合资源形成聚合效应

开放型项目教学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与学校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方式,引进各类项目,拆除围墙、相互沟通,将各种教学优势集中起来,包括信息、人员、资料、设备和技术等形成聚合效应。通过共享项目,在校际间或校企间,减少因重复或低效造成的各方面的支出,降低成本;通过各方面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在一定程度上使资源增值,提高利用率和使用水平。开放型项目教学构建了一个学生自主学习协作的平台,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能获得更多的项目资源,并为一些拓展性项目提供了除教科书外的其它资源,创造了一种开放和相互激励的氛围,形成了整体力量,从而为开展一些各自力量难以实施的项目提供了保障。

二、开放型项目教学的项目的选择与开发

开放型教学项目的选择与开发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教学目标三个因素,并且能负载足够的实践和理论知识,同时项目的容量又必须适当,其教学的目的是要让更优质更有创意的项目进入到学生的视野中。

1.项目的选择与开发要具有开放性

开放型项目教学的特点在于其教学的灵活性与自主性,项目的开发以学生自定主题、教师设定以及企业需求为主要项目来源。首先,学生可以根据学科竞赛、技能大赛或社会上的各类设计竞赛等要求自定主题,也可由教师的课题中分离出子课题,甚至是校企合作的实际工作项目或学校自身的一些外包项目及工艺规范与技术标准,选择具有明确主题和活动内容的项目。其次,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指导教师、合作伙伴、学习环境。例如,拥有一个优质课题的学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选择指导教师以及合作伙伴,甚至是完成项目的实验条件,学生在开放型项目的学习中,能提高学习主动性以及综合能力。

2.项目的选择与开发要具有典型性

开放型项目的选择与开发要具有典型性,即所选的项目要体现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知识与技能,并且最好是来源于行业、企业或者社会中的实际项目,项目要具有应用性、技术性、直观性的特征。以我校包装设计课程为例,以典型产品或任务为载体,把课程分为多个项目,如食品包装项目、酒包装项目、茶叶包装项目、系列包装项目等企业提供的真实任务或课题,或者以典型项目为基础进行二次开发,学生个人也可以自主地到企业寻求项目,指导则由校内教师与广告公司专职设计师共同承担,并按照企业的技术标准、工艺规范和验收要求来评价学生完成的作品。

3.项目的选择与开发要具有综合性

综合性即项目内容围绕某个专题涉及多学科知识与技能,要通过项目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将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生成有机融合。例如我校学生的自主项目--创意微产品设计项目,是一项能够促进各课程甚至是多专业之间良好合作的综合性项目。在项目实施中,涉及到装饰画、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标志、VI形象设计等多门艺术设计专业的主干课程的知识与技能。学生自主研发的创意微产品要从源头开始从事一次真实的创业活动,自主开发原创品牌需要寻找市场缺乏的创意产品或需要改进的产品,并运用专业的手段策划、设计、制作、销售。在前期品牌推广,中期制作并销售,后期品牌的维护、改进、发展等流程中,了解产品的定位与策划、前期宣传、开发设计、生产制作、品牌维护以及产品的改进与深化发展等综合知识,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增加了学生就业、择业的主动性。

三、开放型项目教学模式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运用

1.制订项目计划

开放型项目计划的制定比起课堂项目在难度上有所增加,由于项目的开放型、自主性等特点,所以制定计划时要从专业到课程再到项目进行全面、具体、准确的分析,分析项目的典型性、完整性,说明项目所能负载的实践和理论知识以及所能达成的目的。同时,要把握项目全局,统筹思考、安排各项工作,以项目活动展开的逻辑为主线,以完成具体工作为重点,对每个步骤的学习问题进行科学设计,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和组织相关知识、技能。制订项目计划是非常重要的职业能力,它不仅为实施整个项目理清了思路,理出了主线,还能综合体现一个劳动者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2.开放型项目的实施

开放型项目教学的整个实施过程是开放的,教师或企业设计师在实施过程中主要是营造学习氛围、创设学习情景,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控制各小组项目质量。学生在教师或企业设计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根据项目的教学目标,综合运用知识、技能、方法,按照已经确立的项目计划,将项目教学中需要制作的产品、解决的问题及其所要达到的要求,详细科学地分解成若干个工作任务。如包装设计项目任务可以细化为搜集资料、对资料的分析与研究、市场调查研究、确定设计定位、设计方案的具体化、设计的表现、设计定稿、制版打样、成品出厂等,这些工作任务之间可以是递进式、并列式、流程式的,通过这些序列任务来完成整个项目。项目任务要能体现实际要做的事情,而且要使用符合工作岗位技能规范的术语,通过操作和体验,建构新的知识技能(专业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

3.开放型项目教学的评价

开放型项目教学的开展对原有的考核评价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实施评价的主体既包括教师、企业和社会,也包括学习者自身及学习同伴,评价可以从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两个方面进行设计。例如,对包装设计项目的评价,客观评价,一般应根据包装行业规范和标准,并结合本项目的实际内容进行设计,评分项既要能体现包装规范和标准,又要适当考虑本项目中的重点知识与技能在评分表中所占的比重,如设计定位、设计表现中的各视觉传达要素、印刷工艺的评分比重等。主观评价,则要按照观察与评价、反思与探究、修正与完善等方面进行评价,要通过合理设计观察点,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和发展。另外,评价的实施具有多元性,行动过程和结果具有开放性,因此,可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或安排在项目完成之后集中进行评价或穿插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分散进行评价,最终评价也由成品的获奖等级、企事业单位能否直接将该成品投入到生产实践中以及成品的具体指标来判断。通过评价让学生在批判与自我批判中提升,而这种批判能力、反思能力本来就是重要的职业能力。

四、结束语

中医方剂学教程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成语是汉语中一种特有的短语形式。成语语义形象感鲜明,将“象、言、意”完美融合,将其用于创作,更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提高作品的层次和人们的审美情趣。成语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因此,就目前语文教学中成语教学部分的教学方式,本文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1 汉语成语的确定及其范围

成语是汉语有的短语,是具有特定内涵的约定俗成的语言。对于它的界定,至今学术界仍众说纷纭,尚无明确定论。主要分歧在于成语和惯用语之间的划定。刘叔新先生认为凭借“表意的双层性”可以区分成语和惯用语,并认为 “穿小鞋”、 “碰一鼻子灰”和“三长两短” 、“七上八下”、“甚嚣尘上”等都具有成语的资格。而目前国内有学者则认为它们属于惯用语范畴,周荐认为,“穿小鞋”等之类常被人们视为惯用语的单位实际上应属于词,而“三长两短”、“七上八下”、“碰一鼻子灰”等俗语单位为惯用语。

2 成语是汉语的独特的组成部分

成语是汉语的一大特色,是汉语独有的语言,其他民族的语言中是没有成语的。汉语是世界上独有的表意性语言,而成语又是汉语中最璀璨的明珠。它浓缩了历史,融进了文化,经过了千百年的演变而形成丰富。可以说,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都包涵在浩瀚的成语之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它的独特性在于:

第一,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短短几个汉字,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个典故、一个道理、一个哲理,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各朝各代的文化和历史保存在成语之中,这使成语具有各朝各代鲜明的文化特点和时代特色。熟知成语典故之人,一读到成语,那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就鲜活生动的再现眼前;对历史不太熟悉之人,也会明白成语中引申的内涵。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给人的教育启迪,通过成语这种方式,就把它的精神实质流传了下来。

第二,成语用它强烈的情感、价值观和鲜明的形象感向人们传递细腻而准确的信息。成语中有褒有贬,扬善抑恶的价值取向十分明显。有些抽象的感情、概念,用语言很难描绘,但一个普普通通的成语,就可以把人的感受完整而准确的表达出来,这是成语特有的魅力。比如“哀声叹气、哀哀欲绝、哀思如潮”就把人悲痛的感觉栩栩如生的描绘出来; “目中无人、昂首向天、昂首阔步”就把一个人的骄傲自大活灵活现的刻画了出来;“三顾茅庐”表达了刘备的求贤若渴;“鞠躬尽瘁”表达了诸葛亮为国操劳的精神。仁、义、礼、智、信等这些具有重要内涵的概念,在成语中都有形象和生动的表述。成语是包罗万象的,任何事物都有相应的成语准确的表达出来。

3 汉语成语产生的原因

语言是思想和文化的载体,没有语言就没有文明、就没有智慧和创造,就没有一切。成语的产生形成,和汉语的特点有直接关系。古汉语文字洗炼、惜墨如金、高度提炼,这是成语产生的原因之一。古代的文人墨客喜欢作诗,习惯用诗歌这种艺术形式言志抒情,而诗歌创作有着很严格的韵律要求,要求文字非常精炼,在严格的韵律下,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情感和最大的内涵,因此古人在诗歌的创作中,产生了大量的成语。如“煮豆燃箕”、“老骥伏志”、“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等成语,都来源于诗歌。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神传文化。释、道、儒三教交相辉映,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石。所以,三教思想在成语中都有大量的反映,是成语的主要来源。中华文化中,儒教是主流,读书人也称儒生。所以,反映儒家思想的成语是最多的,体现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思想的成语俯拾皆是,数不胜数。反映佛家思想的成语也很多,如“大彻大悟”、“三生有幸”、“顽石点头”、“天女散花”、“回头是岸”、“明心见性”、“慈悲为怀”、“指点迷津”等成语,都是反映的佛家思想。反映道家思想的成语也不少,如“水滴石穿”、“清静无为”、“鲲鹏展翅”、“道法自然”、“弄玉吹萧”、“上善若水”等等。三教思想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沉淀,大大丰富了成语宝库。

4 对汉语成语教学方法的一点新建议

可以说,成语是汉语的灵魂,是成语赋予了汉语的生命。如果没有那么多丰富多彩的成语,汉语又是多么的苍白贫乏。学习汉语必须了解成语。教师在成语教学中,除了让学生读准成语的字音、不写错别字等基础常规教学外,在教学方法上还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首先,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典故等背景知识。这不仅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成语的含义,更能提升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汉语成语家族中不少是来源于古代神话、寓言、历史故事和古代诗文,要理解成语的意思,就必须知道成语的来源或典故。尤其是针对单看字义难以理解其含义的成语,背景知识的介绍对学生学习、记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朝三暮四”,现在大家都认为这个成语是比喻反复无常,其意义与“朝秦暮楚”一样。实际上,“朝三暮四”出自《庄子·齐物论》,里面记载说有个养猴子的人拿橡子喂猴子,他对猴子说,早上给每只猴子三个橡子,晚上给四个。猴子听了都生气了。他又说,早上给四个,晚上给三个。猴子就高兴了。这个成语原来是比喻用诈术欺骗人。如果不了解此成语的出处,就不能理解它的原来的意义。

其次,使成语教学与写作教学相互配合。教师可以利用写作教学中教恰当的引用成语,让学生感受成语所起到的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两者教学完美结合,相得益彰,从而达到一举两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中国古代著名词人辛弃疾是用典大师,他的词作几乎句句用典,既然古代先贤们可以引用典籍创作出脍炙人口的绝世华章,为什么我们不能在写作教学中教学生使用成语来使学生文章添辉加彩呢?

再次,提倡学生大声朗读,增强学生语感,把握词性,强化学生记忆的同时,教师要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及时纠正学生误用的成语,培养学生养成自觉留心使用成语、不滥用成语的好的言语交际习惯。

参考文献

[1]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2]刘叔新.词汇学和词典学问题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3]凌火元.把握成语规律,提高成语教学.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4]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王力主编.吉常宏等编.古代汉语.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中医方剂学教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 数学思想 数学方法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c)-0082-01

思想作为教学以及学习的指导,在数学的教学中同样重要,数学思想以及数学方法,是数学的知识精髓,将知识转化成能力就是通过思想的指引以及方法的应用。初中数学的教学主要的数学思想都很基础,主要包括了: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转化、整体、类比归纳以及函数和方程等等思想方法。因此,想要从素质上对学生进行提高,就需要从思想上进行提高;想要从学习方法上进行学生的改变就需要让学生将数学方法牢牢的掌握,这些都是毋庸置疑的,也是数学的现代教学中的关键。例题以及习题是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主要就是通过例题以及习题来传达所包含的数学知识。数学家以及数学教学专家对中学的数学教育的建议就是强调思想教育,这就是对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及思维能力重视的体现。因此,习题中的方法以及知识虽然重要,但是最重要的应当是例题、习题中的数学思想。中学的数学教师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就是发现例题以及习题中的数学思想,这是教材的潜在功能。新课程的改革中开始对数学思想的发掘以及教育作为中心内容,并重视对方法的教学。《新课标》明确的对此内容进行了规定和提出,新的义务教育性质是新课标的重要特点。只有创新的教育方式,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才是教育改革应当做的。

1 围绕新课标进行教学方法把握

新课标是对教学的指导,因此,在教学方法的把握上,应当围绕着这一指导思想进行。数学思想的本质就是对数学知识以及规律进行认识的思维,其本质就是一种对理性的规律认识。而数学方法则作为一种程序,解决数学问题的程序,对数学思想进行的一种反映。思想是门学科的灵魂,数学思想同样也关乎到数学的走向,而方法则是行为,而行为的主体是人,因此,数学方法的应用就带有了一定的感性因素,因此,可以说是一个感性认识的累计过程。而量变会产生质变,当这种感性认识数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出现质的变化,因而会作用到理性认识层面,因此,就会升华数学思想。若是用比拟的手段进行形容,则可以说是数学就好像是一座建筑大厦,数学知识作为大厦的形态,而数学方法是建筑的手段,数学思想就是建筑这座大厦的设计蓝图。

(1)层次教学是新课标的新要求。新课标中对于数学的教学方式有了巨大的变革,首先就体现在教学方式的改变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理念就是渗透层次教学。其对初中教学中的数学教学提出了数学思想渗透的要求,将数学学习分成了三个层次。首先是了解、其次是理解、最后是应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首先对数学思想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上文中所提到的数学思想,在有些课标当中没有专门的定义,就想划归思想。但是这些数学思想在学习的过程中是知识掌握的必要因素。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课标知识提出了一个大概的教学方向以及教学目标,具体的实施和操作则需要教师进行自我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过程其实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灌输以及传输过程,新课标中明确的对新的教学方式有了要求,就是要求教师应当在数学思想领悟的能力上进行对学生的培养,通过这种思想的理解激发学生自主的去对数学知识有一种渴望可求知欲望,这种欲望可以表现为一种好奇心,因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以及追求发现的能力,通过不断的提问、分析以及创造去发现并解决问题。这就是新课标中提出的“了解”层次。

在《数学新课标》中需要“了解”的几类方法有:分类法、类比法以及反证法等。而需要“理解”以及“应用”的几类方法分别为:待定系数法、消元法、降次法、配方法、换元法、图象法等。在教学中,应当把握好“了解、理解、应用”这三个层次,不能随意的错误理解这三个层次,若理解错误,学生就会对数学感到高深莫测,难以理解,从而失去了学习的信心。

(2)从“方法”了解“思想”,用“思想”指导“方法”。关于初中数学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内涵与外延,目前尚无公认的定义。其实,在初中数学中,许多数学思想和方法是一致的,两者之间很难分割。它们既相辅相成,又相互蕴含。只是方法较具体,是实施有关思想的技术手段,而思想是属于数学观念一类的东西,比较抽象。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对数学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以达到对数学思想的了解,使数学思想与方法得到交融的有效方法。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具体数学方法的学习,使学生逐步领略内含于方法的数学思想;同时,数学思想的指导,又深化了数学方法的运用。这样处置,使“方法”与“思想”珠联璧合,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寓于教学之中,教学才能卓有成效。

2 遵循认识规律,把握教学原则,实施创新教育要达到《数学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教学中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中医方剂学教程范文第5篇

一、应由教学权威向学习伙伴转化

长期以来,“师道尊严”成为传统的师生关系准则。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组织着、设计者,而且是教学内容的确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定者。从而形成了教学上的绝对权威。教师往往习惯根据白己的设计来教学,习惯忽略和冷落学生有创新意识,否定与教材观点不符的见解与认识。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由传统上的教学权威逐步向学生的举习伙伴转化。教师是学生学习上的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通过教学活动以实现共同进步。在师生交往中,教师应改变居高临下的地位,做到与学生平等对话。教学过程不能仅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一个充满合作、充满个性的创新过程。

二、应由组织教学向探究教学转化

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索,通过探索活动获取新知。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由善于组织教学向善于引导探究教学转化。为此,教师应及时地帮助学生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并找到完成目标的最好方法,通过探究活动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一种和谐、宽容、热烈、有序的课堂气氛。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应转为学生热烈探究新知的过程,形成一个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当教师以组织教学为主时,他的基本做法就是分解教材中的知识,将知识有组织地呈现山来,学生通过倾听、练习和背诵,再现教材的知识,问答课本的问题。而以探究学为主时,他就要引导学生不断提出各种问题,使学习过程变为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教师还可指导学生利用学习资源,帮助他们设计适宜的学习活动,并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丰富而且富有个性。

三、应由传授知识向引导发展转化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呼唤学生的主体精神,即实施“生本教育”,而传统教学往往以教师为本,只重视知识传授,却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教学重点要由传授知识向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转化。正如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学生学习任何科目,决不是向学生心灵中灌输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主动求取知识与获取知识。”教师在发挥教学中主导作用的同时,应创设一个民主、平等、生动、活泼的教育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提高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形成一种激励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并能培养创新精神与能力的教育机制,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尽量地给每位学生平等的参与讨论练习的机会,绝不歧视任何一位学生,让所有学生都能自主自动自觉地参与探究学习,决不搞教师“一言堂”。

四、由依赖教材向科研创新转化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向学生照搬课本知识,过多地依赖教材,而缺少自身创造力的发挥。科研创新是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但在当前广大教师队伍中,具有科研创新意识的人相对来说还比较少。许多教师在教学上单纯凭积累的经验,教参成为唯一的参考书,很少想到运用新的教育理论对教学进行思考和研究,从而造成教育观念陈旧僵化,教学工作完全被教材和教学大纲束缚,教学方法呆板单一,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由于缺乏科研创新意识,有些教师只能年复一年简单地重复劳动,教学水平很难得到真正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