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科技文化竞赛;指导;创新实践;教学改革

一、引言

同志在2006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明确指出:“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当今时代,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 在2011年4月24日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时又强调我国高等学校要“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强化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育人特色,大力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新型的人才”。高校创新实践教学改革关键在大学生科技文化竞赛的指导,高等学校大学生科技文化创新的关键在人才的培养,而一个系统有效的培养机制无疑会使工作的开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大学生科技文化竞赛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大学生参与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氛围不浓,意识较为淡薄

许多学生还没有从中学时代的“接受”型学习上转变过来,还没有意识到“创造”型学习的重要性。据统计,有近75.2%的学生把课余的学习时间都用在复习功课上,只有11.5%的学生进入实验室参与科研或者参加学校组织开展的各种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以德州学院为例)。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考试取得优异成绩才是最关键的,这才是提高综合测评名次及获得奖学金以及日后保送研究生、就业的唯一途径。由此,大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意识还比较淡薄,氛围还不浓厚。

2、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影响面还不够,广泛性不强,普及率不高

通过调查发现,参加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总是集中在一部分大学生身上,这些学生对参加科技活动有足够的兴趣,而且也在实践创新中尝到了甜头。尽管这部分学生参加各种竞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也给学校争得了荣誉,但冷静地看,这部分学生在大学生中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究其原因,多数学生觉得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离自己还比较远,自己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有的学生想参加,因缺乏正确的引导,无从下手,因而就放弃了参加科技文化竞赛。归根结底,其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动员的力度还不够,没有很好的使大学生真正认识科技文化竞赛。

3、学校内缺少一套良性的鼓励及奖励机制

许多学校对大学生科技文化竞赛缺少规划,把科技文化创新当成一种随性活动,缺少一个系统的培养机制,缺少经常性的培训过程及相应的鼓励制约措施,大学生参与科技文化创新完全取决于自身的兴趣爱好,这样就使工作的开展非常被动,以至于造成组织者找不到学生参于,参与者缺少组织的局面。再者,许多高校没有出台关于科技文化竞赛的鼓励及奖励制度,无论从政策上、经费上、保障上都没有达到应有的重视程度,许多高校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都受到多方面的限制,致使大学生科技文化竞赛难以开展。

三、引导大学生参与科技文化竞赛的必要性

同志也曾多次强调:“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基地,必须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自己重要的工作目标,为创新人才创造更为宽松的成长环境。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既是大学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创新体系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学生参与科技活动,可以促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为应用所学知识提供了条件。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实践能力,缩短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距离,从而可以充分体现教学的内在规律与目的。

四、高校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有效措施

1、合理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活动,强化青年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

学生参与科技文化创新需要一个长期、持续不断的引导过程,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能力对于他们成人成才的重要性。当前,大学生创新意识淡薄、竞争意识不强的现象在一些高校中普遍存在。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省、国家级科技创新比赛和各项学术活动,广泛涉猎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从而不断拓宽视野,强化创新意识。

2、进一步课外科技创新的指导,设立专门的指导教师队伍

目前,在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中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相应的指导。由于学生自身能力有限,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相对缺乏,使得学生在从事科技创新活动时显得力不从心,虽然有好的想法和较高的热情,但是在实际创新过程中会经常遇到困难。同时,由于学科专业的局限,使得一些跨学科、跨专业的创新项目很难开展。比如,今年德州学院第一次参与的首届山东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由于只有机电工程系学生参加,所以,在技术上受到了很大局限。所以,建立相应的教师指导体系以及跨学科专业的协调体系成为一个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要想作品上层次,没有指导教师参与指导是很难完成的。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当前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教师指导体系尚未真正建立。教师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指导还基本停留在自发阶段,缺乏相关政策的规范及保障。这需要相关部门早日出台措施,为建立教师指导体系提供政策上的保证。目前,德州学院机电工程系已经把教师指导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创新竞赛纳入到了学院年终老师的绩效考核当中,并对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取得成绩的教师给予奖励,鼓励教师参与到学生的科技创新当中去。

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新升本科;创新教育;创新环境;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 G64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3)03?0092?02

创新是这个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创新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创新人才培养也成为高等教育主要任务之一。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大学教学水平、质量、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国内对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大多偏重于讨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创新人才本身素质要求等,但对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等的研究还没有系统论述。

近年来高校普遍重视创新教育,而转型期的新升本科院校在创新教育上面临许多问题。

一、新升本科院校创新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升本科院校在创新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①对创新的认识有所偏差。认为只有科技创新才是创新,这样无形给自己划定了范围,使创新教育的难度加大,不利于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②对新升本科院校进行创新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创新教育在实力很强的学校才容易开展。新升本科院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创新教育不需要特别重视。③对创新存在情感障碍,不愿意从事创新活动。创新积极性不高。主动参与创新训练的学生比例较低。④创新能力弱,创新成果少。因为教育体制原因,学生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多更注重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提高,而忽视创新。

二、新升本科院校创新教育对策

1. 创新认知教育

更新对创新的认知:创新是能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有能力创造前所未有,在别人没有关联的地方建立连接。对原有的重新组合和再次发现。创新是一个动词,是可迁移技能,所以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创新思维的形成不是一定要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进行培养,而目前对大学生创新的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多是集中在科技创新上,这样人为的给创新加上了一个限定范围,使大多数学生对创新望而生畏,或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2. 提高对新升本科院校进行创新教育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具备创新能力,才能在社会中引领方向、运用创新思维、创新成果去争取成功。新升本科院校要做好创新教育,首先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要把它放到战略地位,齐抓共管,达成共识,形成合力。需要认真研究自己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关的措施和制度,切实做好对创新的指导、支持和激励等方面工作;将创新教育纳入工作计划,纳入学校和院系教学水平评价和院系教学管理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

3. 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新升本科院校一般存在创新积极性不高的问题。部分原因和校园环境中创新氛围不浓、熏陶较少有关。可以尽可能多地组织各种关于创新的讲座,解决同学关于创新的一般性问题,把气氛烘托起来。每年春天可以利用创新训练项目申报和结题的时间,及时对创新训练进行宣传:制作条幅、“创

新成果”宣传栏,请学生做创新经验交流会营造氛围。积极组织和鼓励学生参与创新训练项目,在创新项目组组建团队的时候,有意识地引导同学组建跨年级的团队,起到传、帮、带作用。做好创新的宣传发动工作,使学生对创新的认识有所突破,增强创新的决心和信心。

4. 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教学中需要教师转变理念,改变以往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的教学理念,以创新教育为切入点,带动其他知识的学习。任课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创新意识、创新方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渗透本学科或课程涉及到的科研内容、方向、前沿问题,布置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引导学生阅读科研论文,使学生不只是学到具体的、现成的科学知识,而且要学到科学的方法,学会运用知识去创新。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可以将创新观念融入其中,从传统的管理方式到以创新为核心的管理方式,充分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对学生的管理方式从以班会为主到各种网络工具的应用。

5. 激发学生创新的动力

创新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是创新是否成功的关键。社会的需求、认可与选择会对大学生产生激励作用,使学生将社会需要和自我发展需要相结合能够激发学生创新的动力。同时也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创新情感是主体进行创新活动的动力因素之一,对主体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起着很大的作用。王玉祥、雷虹天认为创新情感是指创造型主体对创新活动的主观情绪态度体验。泷泽武久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学生一旦对学习失去情感,思维、记忆等认识机能就会受到压抑阻碍,无论何等抽象的思维,没有情感都不能进行。对创新失去情感则会使创新思维受到抑制。在创新教育中,引导学生排除畏难情绪,使学生在创新实践中不断体验创造创新的快乐,才能使学生形成创新的长久动力。[1]

6. 创新意志的教育

创新教育实质性转变需要从认识到实践不断反复的过程,是一个曲折前进的过程。杰出的创造者们在有所作为之前总是通过广泛的训练才得以掌握其技能。创新需要反复实践,从创新目标的选择、创新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到创新成果的验收,特别是在创新实践的初期需要老师细致的指导,通过反复实践逐渐提高创新能力,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目标意识,百折不挠地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使自己的思维和行为能主动调整到目标相关的活动中,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范文第3篇

一、金融对科技创新支持的必要性

(一)金融能够促进资本形成

从历史来看,资本形成对科技创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创新往往具有高投入的特征。没有巨额的资金投入很难取得科技创新的成功。这种有巨额的资金投入既包括初期的巨额投入,也包括后期的持续投入。而金融往往能够促进资本的形成,使资本出现规模化。并且金融往往具有较大的融资能力,能够避免科技创新中资金的持续投入问题,能有效地避免科技创新的半途而废。这将极大地促进科技创新的发展。

(二)金融能够分散风险

科技创新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失败风险。因此一些资本往往不愿意投入科技创新。而金融可以利用回避、对冲、转嫁等手段有效地分散风险。如果金融能够有效地将科技创新的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那么投资者将会毫无顾忌地参与科技创新,毕竟成功的科技创新往往能够带来超额的收益。

(三)金融能够筛选科技创新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创新的社会。世界各国都把科技创新放到了极为重要的地位,我国也不例外。而科技创新在商业上也并不是都有价值的。许多科技创新并不能给社会带来改变也没有什么商业价值,而研发却耗费了巨大的资金,这是一种严重的浪费。金融却能有效地筛选科技创新。由于金融资本是追求利润的,无效的科技创新往往得不到金融资本的支持,只有具有商业价值的科技创新才能引起金融资本的兴趣。因此客观上,金融能够筛选科技创新,使社会资本得到有效地利用,避免资源浪费。

二、金融对科技创新支持的国际经验借鉴

在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都具有强大的科技实力。这些国家都有一套金融支持科技的经验,我们应该借鉴其经验。

(一)政策性金融机构

许多科技创新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而中小企业往往得不到普通金融资本的青睐,因此在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初期往往需要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支持。例如世界头号科技强国美国就有专门的小企业管理局,专门为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因此美国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成功率往往较高,为美国经济的强大做出了贡献。

(二)完善的信贷担保体系

进行科技创新的中小企业往往信用低下,其在创立初期,往往是亏损的。这样的信用是无法得到传统金融支持的。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建立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科技强国日本最先建立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为日本科技的腾飞提供了保障。

(三)规模巨大的风险投资

发达国家的风险投资为科技创新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推动力。风险投资主要是投资于高科技领域,在承担巨大风险的同时,获得巨额利润。科技强国美国、日本都有规模巨大的风险投资,同时在各方面政府对风险投资提供了大量的帮助,出台了一系列帮助风险投资发展的政策。

(四)发达的资本市场

发达国家往往具有发达的资本市场为科技创新提供融资渠道和资本退出渠道。例如美国的股票市场既有全国性的市场,又有数目众多的地方性的市场,这极大地降低了科技企业;同时美国还专门建立了纳斯达克市场为高科技企业融资提供方便。发达的资本市场为也风险投资的退出提供了重要的渠道,同时美国还具有发达的债券市场。

三、政策性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对策

金融可以分为政策性金融和市场性金融。两者都要全力支持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才能腾飞。政策性金融对科技创新支持的对策具体如下:

(一)建立中小企业科技银行

纵观国内外历史和现状,许多科技创新是中小企业发明创造的,而金融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明显不足。传统的商业金融对信用低下、风险较大的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并没有兴趣,因此国家应该建立中小企业科技银行。中小企业科技银行在性质是政策性银行,在地位上是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相同的全国性银行。中小企业科技银行的资金来源除国家出资和金融债券外,还应该允许其吸纳中小科技企业的资金,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避免现有三大政策性银行的困境。当然具体的操作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总之,中小企业科技银行将能够极大地促进中小科技企业的科技创新,从而有利于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实现。

(二)建立科技小额贷款公司

鼓励各地建立科技小额贷款公司。我国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民间聚集了巨大的资金量。建立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可以一举两得,一方面解决民间资金的出路问题,满足其增值保值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满足科技创新的资金需求。目前扬州、天津、南京等地已经纷纷建立了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建立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的步伐还要进一步加快,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积极创立并发挥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的作用

风险投资是科技创新重要的融资来源。各地应该积极建立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促进风险投资进入科技创新领域。目前山西已经建立了山西省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有限公司,并被科技部确定为“山西模式”。“山西模式”为山西科技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各地应该学习这一先进经验。

(四)建立完善的政策性担保体系

完善的政策性担保体系可以帮助商业银行等商业性资本进入科技创新。政府应积极参与其中,并鼓励社会资金参加,积极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同时还应该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以制约政府的行为。完善的政策性担保体系将有效低降低商业性资本的风险,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

四、市场性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对策

市场性金融是金融的主体,掌握着社会主要的资金。没有市场性金融的支持,科技创新将寸步难行。市场性金融对科技创新支持对策具体如下:

(一)加强商业银行对科技创新的支持

在我国商业银行掌握着社会的大部分资金。没有商业银行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就谈不上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商业银行对科技创新的措施具体为:一是建立科技分支行,赋予科技分支行相应的权限。商业银行应该在科技企业集中的区域,设立科技分支行,有针对性地为科技企业提供特色服务。由于科技贷款与普通贷款具有明显的不同,因此商业银行总行要赋予科技分支行相应的权限,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科技分支行的作用;二是科技贷款利率浮动化。科技贷款如果和普通贷款具有相同的利率,商业银行的风险和收益就不匹配了,这与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不符,因此,应该允许商业银行在进行科技贷款时与科技企业协商确定贷款利率,这样才能激发商业银行的兴趣,促进科技贷款的发展;三是商业银行进行科技金融服务方面的创新。科技金融未来将获得极大的发展,必将成为商业银行未来的利润增长点之一,因此各商业银行应积极进行金融创新,更好地为科技创新服务。

(二)积极发展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是科技创新融资的另外一个主要途径。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飞速发展,资本市场的重要性将越来越明显。我国已经建立的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和代办股份转让市场都为科技创新融资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现在众多的科技企业无法进入股票市场,严重制约了它们的发展。当务之急就是把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和代办股份转让市场做大,以便为更多的科技创新服务。另外我国还应积极发展科技债券,一方面放宽科技贷款的发行条件,逐步实行注册制;一方面,加强科技债券的交易市场。长期科技债券既能为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又能降低科技企业的资金成本和还款压力。

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校;科研教师队伍;打造方法

学校教学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望和学校未来的发展前景。而决定学校教学水平的是教师队伍的素质。新的教育背景下需要的不是墨守成规,在当期教学背景下,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层出不穷,要想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学生,就需要拥有一支过硬的具有科研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这不仅是衡量一个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一个学校的发展是否存在生命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因此我们要关注教师队伍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教师团队的科研创新意识,采取多种措施倾力打造一支科研创新的教师队伍。

一、转变思想,增强教师队伍的科研创新意识

当前教师的科技创新的现状并不乐观。很多教师缺乏积极进取精神和科技创新的意识,存在着得过且过的看法,懒得去开拓创新,反正多年的教学都是这么过来的。而有的教师则是教学任务繁重,而科技创新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备课和授课以及辅导已经占据了他大部分的时间,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进行科研和改革。尤其科技创新一方面需要教师具备雄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也需要学校创造较为浓厚的科研氛围,提供较为完善的科研环境才能够更好地激发教师的科技创新兴趣和科研创新的意识。因此,要打造科研创新的教师队伍,一方面需要学校转变思想,加强对教科研的重视程度,让教师们意识到科研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他们真正对科研创新加以重视;另一方面也需要学校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营造科研创新的环境,提供便利的科研仪器和设施,让教师们有时间和精力去改革创新。

二、抓好常规教学,开展校本研究

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和科研创新的阵地,常规教学是教师应该遵循的基本的教学规范。教师的教学经验和课堂效率都来自于常规的课堂教学活动。同样的教师想要进行科研创新也离不开课堂和学生,离不开自己所教授的教材,因此抓好常规教学,开展校本研究教师队伍科研创新能力的形成和不断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加强校际交流,提高教师队伍的科研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不是闭门造车,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经验,吸取教训。所以要打造科研创新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需要我们加强校际交流,让我们的教师视野更开阔,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我们可以把经验丰富的专家请进学校,开展讲座和经验交流会;也可以把我们具有改革进取意识的教师派出去,到经验丰富的学校去探究成功的奥秘。校际间的经验交流会让我们的教师少走很多弯路,看到很多不同的视角,学到很多新的值得学习的东西。此外,要为青年教师配备好专业导师,从教学、思想、科研以及实践方面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让他们可以早起担起重任。积极开展多元化的学术活动,鼓励百家争鸣,实现学术创新,促进教师与国内外专家学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学校的影响力,对于有发展潜力的年轻教师,要进行特殊的培养,安排他们参与学术交流、出国访问等活动,在科研用房、项目申请、教学设备和课程安排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

四、多种培训方式和教师的自我学习相结合

科研创新需要花费教师很大的精力和心血,但这绝不仅仅是时间和精力的问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对科研创新能否顺利开展、能否成功开展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学校要创造条件,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让教师队伍的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不断获得提高。学校可以请专家进行全员培训,也可以对骨干教师进行重点培养;既可以开展教研组内部的小范围的培训,也可以让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进行传帮带,让新教师尽快成长起来;学校要鼓励教师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提高,鼓励他们撰写学术报告和学术论文来反映他们的科研成果。适当的激励措施和评价机制的实施可以提升教师们教科研的积极性。只有这样,学校内部教研的气氛才会不断地厚重起来,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才会不断提高,才有能力去进行科研创新。

五、多渠道筹集经费,保障科研创新的有序进行

教育部门和学校都应该加大对教师科研创新的力度支持,不仅要在方向上加以引导,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还应该对科研创新的经费给予保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必要的仪器和教学设施的构建是需要大量的经费的,所以学校要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从经济上给予大力支持。对教学质量高和师德高尚的教书育人成绩突出者,要给予表彰、奖励,在岗位津贴、职务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教学水平,开创人才培养质量的新局面。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队伍的建设,科研创新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是朝夕之间就可以完成的,教师科研创新的能力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可以得到提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要有耐心,要创造各种条件努力给教师们创造一个发挥自己能力的平台,打造一支出色的科研创新的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俄罗斯;科技创新;发展实践

1概述

在2011年实施《俄罗斯到2020年创新发展国家战略》的基础上,俄罗斯开始实施《2012年至2020年国家科技发展计划》。并且,在基础研究领域制订科学基金中期发展计划,成立国家安全与发展远景研究基金;在传统优势领域,制定、实施领域发展战略,通过国家专项计划加大投入、给予重点扶植。而在科研机构方面,整合研发力量和成果,形成合力,为实现具体专项领域的“世界一流水平”积蓄力量;在科技园区方面,投入专项资金增加科技园区的数量,扩大规模。除了政府投入外,斯科尔克沃园区筹措到大量私营投资,这为实施总统委员会批准的优先领域项目研发提供了保障。

2俄罗斯科技创新发展的现状

2011年,俄罗斯颁布了《俄罗斯到2020年社会经济发展规划》,针对规划的要求,2012年,俄政府致力于解决以下主要社会经济问题:一是通过国家专项计划、兴建科技园区、实施创新项目等措施促进研发的发展及科技成果的应用,转换经济发展模式,为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创造条件;二是提高各级政府的服务质量,有针对性地解决社会问题,提高公民的社会保障和生活条件。为达到上述目标,俄罗斯政府采取了许多有利措施。例如,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2012年,俄罗斯实施了多达56个中长期国家专项计划,并加大财政投入,国家投入总额10615亿卢布(约合353.8亿美元),与2011年相比增长超过了15%,涉及经济、能源、教育、基础设施、国防等领域。

3俄罗斯科技创新发展的具体实践

近年来,俄罗斯为促进科技创新的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的科技创新规划与政策探索,主要包括科技创新的中远期规划、资金技术支持、人才激励制度三个方面,为科技创新发展创造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3.1科技创新的中远期规划。3.1.1实施“到2020年俄罗斯创新发展战略”。创新发展是俄罗斯经济发展的远景目标,也是国家政策支持的重点方向。从2011年起,俄罗斯政府开始实施“到2020年俄罗斯创新发展国家战略”,其目的是使俄罗斯在2020年走上经济发展的创新之路。该战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11~2013年):提升全社会对创新重要性的认识,提高经济部门对科技创新产品的需求。第二阶段(2014~2020年):将进行行业部门的大规模现代化改造,大幅提高高新技术生产产品在GDP的比重。3.1.2实施《2012年至2020年国家科技发展计划》。从2012年起,俄罗斯开始实施《2012年至2020年国家科技发展计划》。按照该计划,到2020年俄罗斯政府将投入26155亿卢布(约合872亿美元)用于:提升本国研发部门的作用和地位,为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创新发展创造条件;改善科技工作者的生活条件和待遇,提高科技工作对青年的职业吸引力;在本国传统优势领域和技术优先发展方向形成超前的科技研发基础;在形成技术突破的科技领域建立“优势中心”网络;加快本国科技与全球创新的融合,确立俄罗斯世界科技强国的地位。3.1.3实施《到2020年生物技术发展综合计划》。2011年,时任总理普京签署通过了《俄罗斯联邦至2020年生物技术发展综合计划》。该文件包括:制订计划必要性、计划的目的和任务、支持生物技术发展的主要手段、发展生物技术的重点、计划实施管理等五大部分及附件。3.1.4制定本国材料科学发展新战略。俄罗斯全俄航空材料研究所会同本行业相关研发机构对全球材料学领域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了评估,结合新型材料主要应用企业(包括俄罗斯航天集团、联合航空集团、航空发动机集团,以及战术导弹生产集团)所制定的发展战略,制定了到2030年俄罗斯材料科学发展战略。3.2实施资金技术支持。3.2.1制订科学基金中期发展计划。俄罗斯科学基金包括,基础研究基金、人文科学基金和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由于成立之初就建立了良好、高效的运行机制,三大基金对基础研究和创新活动的支持效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科技界的认可。3.2.2成立国家安全与发展远景研究基金。2012年初,俄政府设立了国家安全与发展远景研究基金(以下简称“基金”)。该基金的建立是支持和发展俄罗斯国防工业现代化计划的必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保障和支持国防科研领域的基础和探索性研究项目。由于先进武器的研制离不开基础科学研究的支撑,该基金还将发挥类似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的功能,为俄罗斯的基础研究提供更多的经费保障。3.2.3建立科技人才激励机制,鼓励青年科学家脱颖而出。近年来,俄罗斯政府采取了诸多措施鼓励青年科学家投身科技,并且出台的科技政策和计划多向青年科学家倾斜。例如,从2011年起对青年副博士或博士实施的科研项目给予经费支持,而在“2009年至2013年俄罗斯科教师资创新国家专项计划”框架下青年科学家参与的研发项目总数超过了6000个。在科技人才奖励政策方面,2008年俄罗斯专门设立了科学创新总统奖;从2012年起设立总统奖学金。

4俄罗斯科技创发展对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启示

4.1合理制订长远科技规划,多领域全面均衡发展。中长期科技规划对国家科技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战略导向意义。在《俄罗斯到2020年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指导下,俄罗斯科技发展注重科技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发展模式转换,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创造了条件,同时提高了政府在科技发展上的服务质量,具有针对性地解决了众多社会问题,提高了公民的社会保障和生活条件。4.2提高科技投入比例,保障科技发展。科研经费的投入是科技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根本保证,也是反映科技发展动态和科技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科研经费投入比例反映了一国或地区科技投入的强度大小,对于国家或区域科技创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俄罗斯科技的不断进步得益于科研经费的大力投入,高比例的科研经费投入为其科技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障。4.3增强基础研究扩展延伸,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依照科技研究划分理论,按研究内容可将科技研究可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基础研究处于科技研究的初始阶段,对于未来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科技研究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科技研究往往处于基础研究阶段,如何实现科技研究的基础研究成果向应用研究以及成果转化一直是困扰科技发展的关键环节。俄罗斯在基础研究基金和人文科学基金的评价体系中,引入了“成果达到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的项目份额”这一重要指标,并且在基础科学基金中增设“结题课题中可建议开展应用研究的项目份额”指标,对于基础研究的扩展延伸促进了科技成果向应用研究转变,有利于实现科技成果转化。4.4引入市场机制,增加科技创新主体。俄罗斯在科技规划的制订与科技发展的实施中引入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参与,改变传统的政府一家独大的局面,增加科技创新的主体,增强科技发展的活力,促进科技事业的发展。政府应当通过政策来培育多元的技术创新主体,使不同的技术创新主体在技术创新中承担不同的功能和角色。鼓励公私部门合作,促进科技的全面发展。积极扶植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活动。4.5注重科技人才培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科技的进步,源于高科技人才的技术创造。科技创新人才是科技发展的智力基础,如何培养科技人才,激励科技人才,挖掘科技人才科技创新的潜力,是目前科技发展的关注热点。俄罗斯科技发展的进步离不开科技人才的培养,丰富的科技人力资源助力科技发展。俄罗斯重视教育发展,培养科技人才,教育领域成为国家政策重点支持的优先领域,尤其重视中等和高等教育投入,增加中高级技术人员以及高技能技术工人培训资金,按照市场导向为创新经济培养人才。同时,设置一系列的科技奖励措施激励科技人才创新,尤其注重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激励,促进科技人才结构上的衔接。

作者:亓琳 贾永飞 崔英英 单位:山东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

参考文献

[1]迟岚.俄罗斯科技体制改革与战略[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4,(2).

[2]欧阳向英.俄罗斯创新战略的目标和效果[J].欧亚经济,2014,(2).

[3]俄罗斯制定材料科学发展新战略[J].中国科技产业,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