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闻传播发展史

新闻传播发展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闻传播发展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闻传播发展史

新闻传播发展史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闻传播;新媒体时代;特点;发展趋势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我国新媒体产业的迅速发展,为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互联网媒体类型,其特点为鲜明的自主性与普及性。面对迭代变迁,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人们获得了更多言论自由的机会。如今,网络、微信、手机已经成为当下最为重要的传播平台和工作生活离不开的信息高地。故而,积极研究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和未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一、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表现出许多较为独特之处,如传播信息的即时性、传播内容信息海量化、传播方式多元化、传播过程互动化等特点,下面对之做具体分析:

(一)传播信息的即时性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新闻的即时性。在新媒体时代,获得时间上的优势,就是获得了更多的用户和流量。在这一点上,与传统媒体相比较,新媒体的优势不言而喻。早在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公布之后,各大门户的新闻客户端均在一分钟内向用户的手机进行了消息推送,随即便引发了网友的评论热潮。现如今,信息的传播速度能做到几乎与新闻事实的发生同步。

(二)传播内容的海量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增强,各国的发展都以协同发展作为主要方向,网络的发展也不例外。当前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村”中,依托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新媒体能够实现信息的快速传播和分享,人们能够接触到来自世界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海量的、丰富多样的信息,而自己也能够在新媒体平台中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的感受、所见所闻等,这就使得新闻信息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拥有极为丰富的信息。

(三)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新闻传播领域也不例外。当前,“数与网”逐步发展完善,衍生出了更多的新闻传播方式和渠道,打破传统媒体单一的传播方式,这就使得不同传播方式之间存在的薄弱之处得以弥补,并为新闻传播实现跨平台传播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同时,受众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各种渠道来搜索、浏览、下载自己想要的新闻信息,获得更加优质的新闻体验。

(四)传播主体的广泛性传统媒体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垄断性,在新媒体未出现前,传统媒体作为新闻传播的主体,垄断着所有的新闻资源,具备一支专业的、高素质的新闻采编队伍,专业记者负责对新闻内容进行编写和,媒体作为传播者,处于传播过程的中心位置,决定着信息的重要与次要,数量与质量,甚至是对受众的影响,对舆论的主导,而受众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新闻信息。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范围得以明显拓宽,为新闻信息提供了更多的传播渠道,网络中的每个人都可以是新闻信息的者、传播者以及生产者,人人都可以参与到新闻传播之中,随时都可以把所见所闻所感到新媒体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记者,成为传播主体。这就在极大程度上确保了新闻传播主体地位的平等性,促使新闻传播主体越来越广泛。

(五)传播过程的互动性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因受到技术和地域因素的限制,传播覆盖面和受众数量都比较小,缺乏互动性,受众仅能够被动地接受新闻信息,且没有畅通的新闻效果反馈渠道。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的互动性很强,信息发送出去只是这一整个传播过程的开始,信息内容需要受众去评论、转发、反馈、参与和分享,内容才能成为活跃的内容,新闻传播环节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完整。例如在每条新闻的下方设置的网友反馈窗口,就是一个互动平台,网友可以点赞、可以评论、可以转发。网友除了看新闻之外,还可以看其他网友的评论,并且可以参与讨论。

(六)传播模式的碎片化在传统媒体环境下,受众主要在固定时间段从广播、电视及报纸中获取新闻资讯。而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人们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每天的时间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故而人们并不愿意在固定的时间里获取信息,更愿意在自己休息、吃饭等碎片化的时间里获取信息,随时随地通过手机App获取短小精干的新闻信息。基于此,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内容具有碎片化的特点,而碎片化的信息能够显著提高编辑效率,且更容易在受众中形成裂变式传播,促使传播效果进一步扩大。

二、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势

基于新媒体时代以及新闻传播表现出来的特点,在传播发展方式上也应做出适当的调整,以满足时展的需求,传播渠道社会网络化、受众群体大众化、传播方式综合化、传播内容可视化将成为新闻传播的主要发展趋势。

(一)传播渠道社会网络化现如今,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加上互联网信息技术迅速进步,推动着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人们已进入到新媒体时代,在这一背景下,人们能够更加快速的获取新闻信息。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当前全世界社会化网络用户有20多亿,占整体网民数量的4/5左右,这也为新闻传播的可持续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社会网络涵盖了个人信息上传、群体协作、交流共享等,有助于新闻传播展现出互动性、普及化及鲜明的个性化特点,可结合网民的提问给出相应的解答,从而更好地满足受众对新闻信息的多元化需求。此外,通过技术支持,可以让受众参与到新闻中来身体力行,以此来提升用户体验。以宁波人才落户政策为例,文字介绍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如果附带一个交互性的东西让读者自己填写自己的情况,填完之后随时可以得出结果,一定会大受欢迎。

(二)受众群体大众化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传播的大众化特点愈加鲜明,其中大众化除了体现新闻信息的大众化发展外,还体现信息人员的大众化发展。同时在这一背景下,受众的多样化、个性化新闻信息需求得以更好地满足,可以从各式各样的多媒体互联网渠道中得到自己想要的新闻内容,且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全世界范围内各种各样的新闻内容。同时,在传统新闻中,新闻的主体都是固定的,受众无法进行新闻传播和自由发表言论等,而在新媒体时代,受众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感受、观点及想法,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新闻传播大众化的进展,使得新闻传播效果得以显著增强。

新闻传播发展史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报纸新闻;传播;效率

一、引言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不仅让受众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同时其凭借强大的信息传播力逐渐改变了媒体行业的形态。新媒体的出现,使信息资源的逐渐变得公开透明,信息从单方面的传播向双向交流转变。相反,对于传统的报业传媒来说,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其逐渐不能适应当前社会节奏的变化,在某些领域已完全落后于新媒体。但总的来说,传统报纸媒体有其存在的基础,并不会轻易地消失。但是,面对新媒体日益紧逼的步伐,传统媒体应该意识到隐藏的危机。报纸作为传统传媒的代表,应该想方设法地解决存在的问题,改变自己的不利处境。

二、新媒体的主要特征分析

新媒体主要是指依托互联网技术,利用电脑、手机等现代化的智能终端来传播信息的一种媒体形态。而且信息的扩散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发展潜力巨大。新媒体时代,各种信息技术的更新发展速度也不断加快,新媒体平台成为信息的主战场,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同时,新媒体具备传统媒体所没有的优势,具有实时传播、可随时更新的特点。此外,如微信、微博、论坛等平台的快速普及让新闻传播更加及时,而传统媒体在这方面明显落后许多。另外,新媒体不仅信息传播容量大,而且还有很强的互动性,可以很好地和受众进行互动。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新媒体信息的扩散和传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所以传统媒体必须思考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确定自己的转型道路,如何在保留自身特点和创新方面寻找平衡。

三、新媒体环境下报纸新闻传播的变化与缺陷

(一)信息不及时,缺乏互动

对于传统的报纸媒体来说,自身组织结构的弊端日益凸显。特别是在当前新媒体不断壮大的背景之下,报纸新闻的传播速度明显落后于新媒体。其中,最为主要的影响因素还是组织结构层面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传统媒体正在尝试改变,寻求一些新的突破。但是,对于大多数的媒体来说,其受限于行政管理体制,对于组织结构的设置仍然保持着传统的形态。此外,很多时候改革也多流于形式,并没有带来什么本质的变化。

(二)新闻信息源有限,没有技术突破

在传播主体方面媒体行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媒体本身就有丰富的信息收集渠道,可以通过多方面的信息源进行内容采集,同时各种互联网资讯也可以用来做原材料,然后进行再加工,效率很高。而对于以报纸新闻媒体为代表的传统媒体来说,主要的信息来源还是政府和专门的采编记者。虽然传统媒体在信息的真实性方面具有优势,但是在信息的及时性方面却严重滞后,并且内容过于保守,许多观点并不能得到受众的认可。不同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可以和受众直接进行交流,汇聚了群众的智慧。此外,对比信息技术,可以看到新媒体在应用技术方面更为成熟,而报纸等传统媒体却没有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在多种终端介质上也没有大量发展自己的用户,浪费了许多宝贵的资源。

四、新媒体环境下报纸新闻传播的策略

(一)拓宽传播渠道,吸引更多受众

面对日趋严峻的媒体竞争形势,报纸新闻媒体必须寻求新的突破。首先,报纸媒体必须确立自己的优势,那就是新闻内容的生产和加工。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如果只是保留过去的传播渠道,不积极搭建新的传播平台,便很难产生足够的影响力。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报纸应该进一步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同时吸收和利用新的信息技术。例如,可以和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合作,尝试一些新的信息传播形式,在更大的范围内传播报纸的优质内容资源,以最全面的多媒体手段完成信息的二次加工和报道。

对于新闻传播来说,内容永远是核心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报纸的内容编排和策划也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因为在消息来源都差不多的情况下,如何对信息源进行深度的分析和二次加工就成为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不同的情况和背景下,报纸媒体应该进一步整合自己的编辑团队,创新新闻的编辑形式,对于内容的生产和加工积极创新求变,选取一个新颖的角度来编写相关内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积极利用新的技术手段

在新媒体背景下,延续过去的形式显然不符合时展的要求,也不利于媒体的发展壮大。所以,积极采用新的技术,学习新媒体的经验才是当务之急。同时,报纸等传统媒体虽然具有特有的优势,但也需要应用新技术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所以,传统媒体应该改变过去高高在上的姿态,积极与受众沟通、交流。因为受众反馈的意见能让媒体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进行改正和提高。具体来说,在这样的传播过程中,受众不仅可以给工作团队提供相应的新闻线索,还可以对专业记者的报道进行评价。

(四)提高新闻的及时性

新媒体是新闻报道在新时期的产物,所以代表着媒体发展的方向。对于报纸这类传统媒体来说,由于受多种因素的限制,其新闻传输速率较慢,无法体现新闻的时效性。所以,应采取相应措施来改变现状。例如,可以发展电子报纸等类似的形式。这类办法能最大限度地解决出版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烦琐的问题,保证出版的时效性。

五、结语

新媒体环境下,报纸新闻传播可以有许多变化和改变的空间。在新的历史时期,虽然新媒体的冲击令其处境危险,但同时也孕育着机会,所以其应不断创新,实现良好的过渡,发挥出传统媒体的优势,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信息。

参考文献:

[1]张韬.基于新媒体环境下报纸的生存与发展趋势[J].新闻传播,2014(2):61-62.

新闻传播发展史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全媒体视域;交通广播;新闻分众化;传播发展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 154-0020-02

如今的时代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也是一个全媒体的时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汽车的使用量也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还有广播的收听,广播成了汽车上最有收听价值的媒介形式。于是,人们把交通和广播巧妙的结合了起来,于是便出现了今天的交通广播。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交通广播发展到今天,已经逐渐从探索初期趋于成熟阶段,交通广播已经受到当今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

1 交通广播的特点

当今,伴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最早的广播媒体有逐渐弱化的趋势。然而因其便捷,伴随性强等特质,它有着其它媒体不可忽视的作用。广播是私家车、出租车上必不可少的新闻媒介。私家车上有了广播,车主可以很快捷的知道交通道路上的所有信息,比如某某地因什么情况堵车,某某收费站因什么特殊情况被封闭,某某路口施工完毕,正常通行等,这些都为车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为车主提供了非常有利的信息。城市的出租车上有了广播,司机就会清楚地知道整个城市的交通情况。比如某某路因暴雨天气导致路面积水的现象,无法正常通行,需要绕道等,这些即时的信息,会为车主和乘客带来很大便利,节省了车主的时间,也节省了乘客的时间。广播是人们生活中获取新闻信息最便捷的途径,比如,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像“5・12”地震,在灾难来临之后,因为突况造成停电,停水,电路不通,公路,交通都受阻,广播是灾区人民获取新闻信息的唯一方式,因此,广播具有便捷的优点。除此之外,广播还具有信息及时准确的特点。比如,广播早报上说今天几点到几点会出现能见度小于多少米的雾霾,提醒市民做好出行防范工作等,这些通过广播滚动播报出来的天气预报,信息非常及时准确,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2 全媒体视域下交通广播新闻分众化传播发展

全媒体视域下,媒介信息的传播方式主要是以文字、声音、影像、动画和网页等多媒体的手段,利用电影、电视、杂志、报纸、广播、音像和网站等这些不同的媒介形态,对一些网络信息进行融合,帮助用户实现以电脑、电视和手机这些终端完成信息的融合接收,从而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终端获得任何想要的信息。目前,已有不少全媒体传播指数的出现,比如全媒体春晚收视、“马航失联”卫视全媒体传播指数、2014“两会”全媒体传播指数等的播出,电视界全媒体收视传播的应用也逐渐被业界所接收。全媒体是人类掌握信息量最大最全面的手段之一,它不排斥传统媒体单一的表现形式,全媒体所体现出来的不是“跨媒体”时代媒体间的简单链接,而是媒体间全方位的融合。

在全媒体视域下,为了把广播新闻做大做强,一定要注重品牌栏目的打造,对于广播新闻节目而言,它的品质比数量更重要。而对于广播节目的播报,除了首播之外,还可以实行隔时间重播的形式,因为对于品牌类的栏目,人们不会反感,反而会百听不厌,因此可以间隔一定的时间对广播新闻播报一次,这样不但能够提升新闻栏目的品牌形象,还能提高广播新闻的收听率。基于广播新闻自身的特点,因此它的受众比较广泛。在分众化传播的今天,人们对外界信息的分类,也有了更多的要求,媒体为了迎合不同的大众群体,为了迎合大众群体的不同需求,便对广播新闻的制作更加用心和细致。以很多电视频道而言,其电视频道的名称经历了无数次的更改,例如中央电视台的财经卫视,最早叫经济综合频道,而现在叫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新闻广播节目也做得更全面,更有针对性,更专业。全媒体时代,交通广播发展迅速,新闻分众化的特点越来越明确,在全媒体视域下,交通广播新闻分众化也更具有发展前景。

3 全媒体视域下,交通广播发展的注意要点

在全媒体视域下,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交通广播新闻的分众化传播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大便利条件。交通广播新闻分众化传播,为交通广播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内容设置,取材范围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要求。

3.1 交通广播的内容取材要准确

广播具有便携,及时,信息准确的特点,那么,不容置疑的是大众对其的重视程度,因此,为了能够让广播受到更多群体的欢迎,对广播新闻的内容取材,要务必把握好它的准确度,尽量选取大众热爱的,关注最多的,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典型内容进行播报,吸引大众收听,提高交通广播的收听率。

3.2 交通广播的取材范围要恰当

在对交通广播的内容取材时,一定要注重范围的考虑,广播新闻内容的取材范围务必要恰当。新闻编辑人员在设置新闻内容时,取材范围不能太广泛,否则容易让听众抓不住新闻重点,同时取材范围不能太狭小,否则又会凸显不出广播新闻的主要内容。因此,广播新闻内容的取材范围一定要恰到好处,做到游刃有余。

3.3 广播节目的内容要长短搭配

对于广播节目而言,大众在收听的时候,对节目收听时间的长短也有要求。比如,有的听众热衷于都市快报类的,新闻内容短小精干,播报的内容清晰明了,给人一听就明的感觉。也有的人热衷于听长故事以及探索性新闻事件,这部分听众对新闻的事件细节和具体过程比较感兴趣,因此,新闻编辑人员在广播内容的长短上要控制好时间,对于一些简单的新闻事件,尽量用简短的语言进行播报,对于故事性、悬念性和侦探性的一些新闻事件,应该用较多的语言进行描述,使得新闻事件的过程被剖析的更清楚,帮助引起听众的关注,引发听众对广播新闻的收听兴趣,提高广播新闻的收听率。

3.4 广播节目一定要凸显出它的特点

不同的人群了解新闻的方式不同,对于有车族而言,他们习惯通过广播这种媒介来收听新闻,利用广播关心国家大事,了解民生动态。那么,广播新闻在播报的时候,必须要凸显出它的优点,包括广播的时效性,真实性和准确性,这些都是广播新闻具备的特点和优势。当某某地方发生某某事件时,在进行广播新闻播报时,播报时间一定要及时,适应大众的需求,不能出现上午发生的事情,晚上才进行报道的情况,这样做就不能很好的体现广播新闻的时效性这一特点,这也就降低了广播新闻的关注程度,因此,广播新闻务必要凸显其时效性,真实性和及时性等特点,要大力发展广播新闻事业,努力让广播新闻为大众的生活带来切实的便利条件和贴心服务。

新闻传播发展史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新闻传播事业蓬勃发展,日新月异。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不少新现象,如“广告新闻”、“制造新闻”等。这些现象直接促进了另一种事业的发展——公共关系事业。现代公关事业与新闻传播事业联系紧密,尽管它们之间存在差异。现代公关事业在谋求发展的同时不忘自身优势,兼具发展与个性化。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关事业将对新闻传播事业产生越来越大影响。

“公关”是公共关系的简称,译自英语的“public relation”。在公关学中,公共关系是指组织在经营管理中运用信息传播沟通媒介,促进组织与相关公众之间的相互了解、信任与合作,从而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在现代社会,搞好公共关系很重要。有西方学者总结,判断一个国家发达与否有三大标志,其中以公关能力为代表的经营管理效能就是其中之一。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公关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组织和公众之间的关系,它已经成为一种衡量国家发展程度的标志。

一、公关的起源与发展

早期公关的雏形,要追溯到古代。就我国而言,从商周时期开始,统治者就十分重视调整、巩固各种重要的关系。同样,在古代的西方国家,先民们也十分重视建立各种关系,探索巩固和改善各种关系的方式,如伯利克里时代的雅典,公民要定期参加“公民大会”,讨论、解决城邦的重大事件。

伴随着16世纪以来出现的科学革命、政治革命、工业革命和现代化进程,社会发展的速度大大加快。人们的社会角色和关系也经历了由“身份到契约”根本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显得更为重要。在1690年,哈里斯创办了《国内外公共事件》,这标志着北美殖民地报刊业的兴起,公关关系开始在美国萌芽。

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公关诞生于美国。这一时期,美国大的垄断企业胡作非为,遭到工人阶级和社会公众的抵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公众利益的存在以及企业与公众搞好关系的重要性,现代公共关系事业由此而迅速兴起。享有“公关之父”之称的艾维·李是这一时期颇具代表性的人物。

二、公关与新闻传播的交叉互动——新闻传播策划

公关事业同时带动了另外一种事业的发展,这就是新闻传播事业。从理论上讲,新闻、公关属于不同性质的传播形态,具有各自规定性,但在实践中却又联系紧密。

从传播行为角度来看,公关与新闻传播等不同的传播行为交叉产生了某些新的传播行为,董天策先生称之为“传播交叉”。这一行为主要包括“炒作”和“策划”,说的再具体一点就是“制造新闻”和“媒体策划”。近年来,“炒作”这个词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当中。其实,炒作就是一种夸大新闻事件的手段,通过反复宣传给公众传递信息。说到底,也就是一种新闻制造。那么,新闻真的可以被“制造”出来吗?对于新闻界来说,这可能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可是公关做到了。

越来越多的公关人员开始将“制造新闻”作为一种“出奇制胜的奇招”。当然,这里说的“制造新闻”其实也就是“新闻策划”。我们先来看一下公共关系学教材上是怎么对新闻策划定义的:新闻策划,也叫“制造新闻”,是指组织为吸引新闻媒介报道并扩散自身所希望传播开去的信息而专门策划的活动。

那么,新闻是如何通过公关策划而达到好的效果呢?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有一天,在联合碳化钙公司刚刚竣工大楼的一间房子里,发现了大批无家可归的鸽子。公关人员发现这一情况后,灵机一动。他们关好窗户,不让鸽子飞出去,然后通知了动物保护协会。随着动物保护协会人员赶来,大批新闻界人士也被惊动了。于是他们对此进行了大量报道,引起许多美国人民的关注。公司首脑也借机频频亮相,纽约联合碳化钙公司也因“鸽子事件”成为全美关注的焦点。

这本是一件小事,可是通过相应的公关活动,并利用新闻媒介的传播与扩散功能,成功的将新闻“放大”,制造了轰动效应。这是一起成功的新闻策划事件,用威尔伯·施拉姆的话讲,它“主要是制造来供媒介作报道的事件”。

三、公关新闻的兴起与个性化

“公关新闻”是我国公关界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来的概念,它不是新闻。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却直接将“公关新闻”等同于新闻,这是不对的。需要强调的是,“公关新闻”作为一种新闻而存在,是有前提和条件的,即真实合理和具备新闻价值。所谓真实就是事件必须是真真正正存在的。所谓合理必须是符合自身组织发展和社会利益的。再来谈一下新闻价值,就是说这个新闻事件必须是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的,而不能仅仅是没有价值可言的单纯事件。既要符合客观真实性又要具备一定的新闻价值,这就是公关新闻。

公关新闻作为一种特殊的新闻,具有一定的特征。首先,它具有强烈的功利性。公关是为一定的组织或企业做宣传的,相应的就具备了一定的功利性质。第二,它具备巧妙地传播策略。像我们上面有提到,公关是有策划的,讲求策略。第三,它具有客观的信息形式,即在形式上是完全真实客观的。

现代公关仍处于发展之中,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公关事业将对新闻传播事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张克非. 公共关系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西奥多·格拉瑟. 公共新闻事业的理念[M].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09.

新闻传播发展史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新闻学 案例教学法 新闻事件

案例教学法是互动教学法的一种,就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进行调查、思考、分析、讨论及交流,让学生独立获得分析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案例教学法已经在财经、管理、法学、教育等学科的专业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在新闻学的课程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对于培养新闻专业学生独立处理新闻事件的能力和传媒应用等能力,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一、在新闻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从国内高校新闻学科的教学现状来看,案例教学法还没有得到较普遍的应用,但是和运用案例教学已经取得了相当经验的财经和管理等学科一样,新闻学科因其自身的种种特性,比较适合运用案例教学法。

(一)新闻教学内容的社会性。新闻专业的教育,包括新闻理论教育和新闻实务教育,两者都与社会现实有着紧密联系,都离不开活生生的新闻事件。尤其是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和播出等实务方面,更需要以社会现实为关注对象和传播对象,报道、评价和引导社会事件,为社会的发展守望、预警。因此,新闻专业学生的任务,不仅仅是背记课本上的新闻理论和规则,还需要面对、观察、记录和评价社会现实。新闻案例教学的特征之一,就是它能够创设现实情境,让学生切实感受和观察新闻事件,获得关于社会的整体感知。可见,在新闻教学中运用案例可以大大缩短教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差距,为接下来的新闻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新闻教育的实践性。新闻专业的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新闻理论和实务规范,还只是抽象的、感性的认识,如果没有及时地进行实践,学生很快就会将其淡忘,最终在传媒实际运用中不得要领、无从下手。因此,新闻教学必须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和实习空间,让他们有机会系统地接触新闻的策划与制作,将新闻理论和规范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内化为新闻媒介素养。恰当的新闻教学案例可以为学生提供这样一种“做中学”的实践形式,学生也能自主地筹划操作程序,独立分析新闻事件的问题,或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这种通过经验和活动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特别有利于新闻专业学生的素质培养。

(三)新闻学的社会应用指向。新闻学科的各种专业教学,最终的指向都是回归社会,付诸实际应用,为新闻媒体、宣传部门和传播机构等输送熟练进行传媒操作的应用型人才。所以,新闻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使学生运用所学的新闻理论和新闻规范,从容应对新闻事件,发现和研究各种矛盾冲突,独立采取解决问题的合理措施。在传媒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随着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互联网络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新闻传媒的社会应用呈现出综合性和复杂性,这就要求新闻专业的学生掌握一定的新闻传播技能,灵活应对社会突发事件,谙熟社会危机处理和危机公关的策略。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重要区别,就是它着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独立应对矛盾冲突的能力,这一点与新闻学的应用性要求是相一致的。

从新闻学的这些学科特征来看,传统的知识传授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新闻教学发展的需要。运用案例教学法,新闻专业教师对典型、真实的新闻事实进行选取和处理,启发和引导学生自主地进入新闻事件的情境中去,对事件本身存在的问题和师生临时产生的想法进行分析、研究和交流,做出符合实际的判断,得出处理新闻事件的方法与途径,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新闻专业知识、理论和技能。有时,为了案例设置的原因,还需要传媒工作人员的支持和配合,或者让学生到传媒一线调查研究,以更好地实现案例教学的目标。因此,案例应该成为开展新闻教学的核心内容,而不仅仅是辅助教学的手段。

二、案例教学法在新闻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培养和发展学生独立处理新闻事件的能力。新闻教学的社会应用指向,特别注重让学生学会如何融入和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如何形成和运用新闻敏感,如何对新闻事件进行传播、追踪和评价,这些情况都要求新闻传播者能够独立处理。案例教学的着眼点,在于学生独创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教师讲授那些机械的原理和规则。当前我们的新闻教学,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仍然被普遍应用,能力创新型教学模式亟待普及,案例教学模式在这方面的重要作用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首先,运用案例教学,鲜活、真实的新闻事件为学生提供了锻炼自己的机会,学生仿佛到了新闻第一现场,可以近距离地对事件进行观察、体验和思考。这对目前普遍缺乏实践平台的新闻专业学生来说,有趣味也是挑战。其次,内涵丰富的案例非一般的例子可比,它比例子要全面、细致,更接近真实情况,相关材料更多,分析、解决的过程较为复杂,更主要的是,它强调互动性和学生的参与性,学生不仅需要运用基本的新闻理论知识,而且需要调动审时度势、权衡应变、果断决策的意识。提供问题与问题产生的情境,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和途径,这是案例教学的基本模式。在这个类似“新闻实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和分析,也必然激发学生主动思维的兴趣”。[1]经过对复杂新闻事件的处理,学生逐渐学会摆脱教材和教师的“定论”,形成自己去思考、去综合、去创造的习惯;对两难问题的探讨和交流,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倾听能力会得到提高。另外,类型多样的大量案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而且能够让学生有一种“在媒体工作”的感觉,好像自己已经投入到日常的新闻事件的处理之中,既在编辑、策划、采访和写作中体验成就感,又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独立处理新闻事件的能力。

(二)总结传媒的历史经验,把握传媒发展的脉搏。人类的新闻传播活动,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社会活动,它的每一次进步都与人们对传播媒介的革新和新闻理论的探索关系密切。在漫长的人类文明传递过程中,新闻工作者一直在前人新闻传播水平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从而发现适合时代需求的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这种发展特征在最近约100年间表现得尤为突出,而且越往后这种继承与变革的频率就越高。尽管传媒科技和理论已经发展到今天这种地步,但是新闻专业学生仍然很有必要了解整个新闻传播活动的历史发展情况,分析不同阶段传播水平的继承与革新规律,为下一阶段新闻传播发展方向的预测和探索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找一些对新闻传播发展有重要意义的案例,让学生设身处地体会传媒精英策划、运作的谋略,领略媒介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或者,教师有意识地选取不同新闻传播发展阶段的案例,让学生比照、分析,从而了解新闻传播发展的内在规律。在传媒发展史中选取案例的同时,案例教学还应该更多地关注新闻传媒的发展前沿。当代传媒领域的新理论和新技术日新月异,把它们引入案例教学,不仅能够更直观形象地展示数字技术、互联网等高新领域的魅力,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教师和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切入新闻传媒的前沿领域,与传媒现实保持同步,真正贯彻学以致用的办学原则和办学效率”。[2]同时,他们可以将自己对传媒发展的感性理解和判断与传媒发展现状相对照,获得对新闻传媒发展规律的理性把握,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传媒应用能力。

(三)促进新闻理论与新闻实务之间的联系。新闻理论是新闻专业学生和传媒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种思想武器,它是新闻学科的基础,对新闻实务有指导作用,对它的学习有助于新闻工作者正确而有效地从事新闻工作。然而,对新闻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并不能代替对新闻采访、写作、编辑、摄影、节目录制、播放等新闻实务的学习和研究。新闻理论的落脚点是新闻实务,它需要不断地在实务中得到验证、调适和完善,学生的新闻知识、理论和技能也需要在实务中得到深化和强化,为今后从事传媒工作奠定基础。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因为新闻教育和新闻传媒的体制及主客观条件的局限,新闻理论与新闻实务之间的联系松散,甚至是流于形式、有名无实。就高校而言,其新闻专业的人才培养很有闭门造车之嫌。其一,不少高校在教学安排上注重新闻理论传授,新闻实务或实习过少,有的是教学设备的投入不足,或者师资有限而因人设课,致使新闻理论与实务教学严重脱节,学生所学的新闻知识和理论不能得到有效巩固和内化。其二,在新闻教材的编写方面,理论教材与实务教材自说自话,缺乏交流,一些原理、规范、程序和术语难以统一。其三,新闻专业教师与传媒及传媒工作者的联系不足,媒体在新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新方法没能及时得到研究、总结,用以丰富和完善新闻理论,指导学生用于实践与实习,出现理论落后于实践的现象。其四,高校或新闻研究机构与媒体的联系不够,真正能够抓住市场化机遇,共同开发、研究,实现合作共赢的案例不多。在新闻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基本可以弥补学生实践和实习的不足,推动教学设备、师资和教材建设的展开,促进新闻教育和新传媒的联系与合作。因此,案例教学法被视为解决理论与实务间落差的利器。尽管这种理论与实务的联系与合作是逐步的,但是其效果显著,对新闻事业的发展意义深远。

三、在新闻教学中用好案例教学法的策略

(一)教师的准备和组织是关键。首先,新闻专业教师需要平时多关注国内外发生的新闻事件,根据自己的信息意识和新闻敏感,选择那些针对教师自身条件和学生接受能力的典型案例,在尽量保持案例原貌的前提下,多创设一些两难情境。案例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案例的选择是否精当,它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其次,在案例的讨论和研究过程中,教师要甘当配角,做好组织和引导的工作。案例教学的精髓就在于它是一个思考与探索的过程,所以教师既要善于当旁观者,让学生主动参与事件并处理问题,又要准确引导讨论的方向,控制讨论的进程,掌握讨论的节奏,在出现学生抓不住重点甚至游离主题等问题的时候,不断通过启发式的提问给予引导。另外,恰到好处的案例总结也不容忽视。学生在应对新闻事件时的表现参差不齐,教师应加以准确的评价和分析,让他们不断检视自我、总结经验,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不是完美无缺的。反过来讲,传统教学方法虽然有局限性,但它系统性和连贯性强,这对于某些教学内容如知识介绍和概念灌输等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学中应该视不同情况,灵活地将多种教学方法交替运用,以弥补案例教学的不足。新闻教学常会涉及不少原理、规范和概念等,尤其是相关学科的原理、规范和概念,这时,就需要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来进行介绍,或者采用举例法对其进行说明和解释。另外,如果在一个很长的时间段中毫无变化地运用它,或者在几个月内长期运用它,则不仅教师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学生也会觉得单调乏味而产生厌倦情绪,从而无法达到预期的案例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