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服务业的认识

对服务业的认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服务业的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服务业的认识

对服务业的认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服务流通 人员流失 原因 对策

目前,我国的服务流通业从业人员主要是指饭店、酒吧、茶楼、洗浴场所等的一般服务人员,美容美发服务人员,规模较小的商场、超市、卖场的服务促销人员。他们多属于高流动性行业的工作人员,其工作稳定性较差,有些只从事工作一两个月便会跳槽换工作,很少有从事这项工作很长时间的工作人员。这些人员大多来自农村偏远地区,而且其文化水平普遍比较低。造成这部分工作人员流动性比较大的原因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又有客观方面的原因。

一、我国服务流通业人员流失的原因分析

1.文化水平相对比较低。由于行业本身对从业人员的科学文化知识要求不高,这类行业也不需要专门的职业技能,新上岗的工作人员仅仅需要进行几天的培训就可以上岗,所以,这类工作岗位成为许多刚进城务工的、低学历的工作人员的工作选择,往往成为其在城市找到的第一份工作,这类行业是一类劳动密集型的行业。据调查统计,几乎70%的员工是初中以下学历,高中以上学历、大专、大本的毕业生非常少,致使这一行业的人员知识结构比较差,服务质量难以提高。随着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信息技术的飞跃式发展,对各行各业的人员素质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服务流通业从业人员的素质面临新的挑战,促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类新的人员结构,进而想方设法改变这类人力资源状况,提高这类服务人员的学历结构和文化知识结构水平。通过提高其文化知识水平,来提高这些服务人员的素质,从而提高我国服务行业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在我国的传统观念中,服务人员是低人一等的,大学毕业生都不愿意降低自己的身份,从基层做起,整天与学历低的工作人员在一起工作,认为那样没有面子,大学生一般从事的是管理层的工作。服务流通业人员的学习氛围比较差,大部分人员没有意识到低学历给其带来的危害,没有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学习积极性比较差。由于未来的服务流通业必定会向高质量、高水平的方向发展,因此,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逐渐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以及服务水平,以适应新时期服务水平提高的需要。我国大部分的服务人员还抱有打临时工赚点钱、赚到钱就跳槽的观念,所以,我国服务流通业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

2.服务流通业的工资水平普遍比较低。服务流通业人员的工资水平一般比较低,在中部地区,其工资水平一般不会超过两千元,加上日常的住宿开支、伙食开支等之后,剩下的几乎不多,一些服务流通行业的员工在找到更高工资的工作后便会选择跳槽。在所有的行业中,服务流通行业的工作人员的工资是相对比较低的,基本上只能满足温饱。由于我国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有许多大型的服务流通行业也得到了比较大的发展,为老员工的外部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一些比较有经验的、工作年限比较长的老员工会选择跳槽到工资比较高的企业,这样就造成了比较大的流动性。一些规模比较小的服务流通业招聘的几乎是没有工作经验的新员工,这些新员工在获得工作经验后一般也会选择跳槽,选择工资更高的工作岗位。

3.培训不足,缺乏发展机会。由于这些行业对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要求不高,不需要有专业的职业技能,况且服务流通业从业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本来就不高,存在流动性比较大的问题,用人单位也不会愿意花费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到新员工的培训之中。因为,对新员工进行培训之后,新员工还是要离开企业,企业便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因此,在服务流通行业的管理人员看来,对员工的培训实质上是一项没有必要的支出,是一类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的行为。适应新的工作环境,管理人员大多凭经验做事,通过向新员工传授经验来进行培训。由于在这类企业没有比较好的发展机会,很多服务流通行业的工作人员在春节回家之后,就会在家乡附近寻找工作,因为在那里也可以找到相等条件的工作,还可以照顾家人。这也是造成人员流动较大的一个原因。

二、我国服务流通业工作人员流失的对策分析

1.提高我国服务流通行业的整体水平。目前,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的发展,我国服务流通行业对其服务的水平提出更高的标准和更高的要求,高质量、高标准、高要求的服务项目需要高水平的服务人员来从事服务工作,这样就可以减少服务人员的数量,让具有较高素质的服务人员来提供高素质的服务工作。对服务人员从外在形象、穿着打扮、言谈举止方面进行严格的要求,让这一行业能够真正服务消费者,服务人民群众,提高这一行业的整体从业素质,让人们觉得这一行业并不是低人一等,让人们以在这一行业从业为荣。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服务流通行业更是向着科技、信息、健康的方向发展和变化,迫切需要我们改变这类行业以往的人力资源状况,提高这类服务人员的学历结构和文化知识结构水平。招收一批大专、大本毕业生作为储备干部,让其从基层做起,在基层得到培养和锻炼,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努力,最终成长为中高层的管理干部。这类比较高层次的服务水平,可以让大学生能够发挥所长,施展抱负,使人才能够得到发展,从而减少流动性,让人才扎根于企业,留住人才。

2.提高我国服务流通行业的工资水平。物资激励中最重要的就是工资激励,较高的工资水平是减少流动性的最有效的方法,很多人员都会从低工资的行业转到高工资的行业,从低工资的部门转到高工资的部门,因此,工资原因是减少流动性的最根本的原因。在相比较的状况之下,人们更加愿意在高工资的行业和企业工作,以获得更高的报酬。比较高的工资水平不仅可以吸引人才,让更多高学历、高水平的人才到企业工作,并且留在企业寻找发展的机会,减少流动性。由于目前我国服务流通行业的工作人员的素质还不是很高,对其主要激励作用是来自物质方面的,也就是工资水平的高低,工资水平的高低对这类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能够起到积极的激励作用。

3.提供定期的培训。对于文化水平比较低的服务流通行业工作人员,也要注重其精神激励,定期对其进行专业化的培训,让其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并对其进行相关管理学知识的培训,致使其了解一般的管理学知识,为以后晋升为中高层的管理人员作准备,也让这些服务人员具有晋升和发展的机会,让其将自己当做企业的一份子,为企业的发展鞠躬尽瘁,奉献自己。通过培训即可以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化服务水准,提高企业的水平和顾客的满意度,致使企业向着高标准、高质量的服务水平转变,有利于提高行业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积极给员工创造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的机会,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学习,让其不断地提升自己,觉得在企业工作是有发展前途的,获得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积极进取的动力源泉,同时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让员工参与其中,感受企业的文化,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将自己真正融入企业之中,成为企业的一员,奉献自己,服务企业。这样一方面可以致使企业获得较高水平的人才,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获得更多公众的满意。另一方面又为员工提供了更多的发展和晋升的机会,既有利于培养人才,又有利于留住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增良.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改进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2)

对服务业的认识范文第2篇

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的提高,人的平均寿命不断增长,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7765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188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87%。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到2050年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届时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37亿,约占总人口30%以上。并且,我国独生子女家庭超过一个亿,独生子女父母将有很高的空巢比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空巢老人的数目也会进一步增多,所以那些需要照料、需要被服务的老人的数目将会非常庞大。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1]

但是,我国还依旧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整个即将老龄化的社会必须要面对社会整体医疗资源不足的现实。在这种现实背景下,各种医疗服务产业将在市场强劲的需求下蓬勃生长。 在急速的发展过程中,会暴露许多问题。如何更好地更稳妥地解决社会老龄化所带来的医疗服务需求,是医疗服务行业从业者需要积极思考的。

二、老龄人群面对的医疗服务产业及现状

1、老年医疗保险业

我国有着非常优秀的公共医疗保障体系,但它的覆盖和保障能力有限,随着整个社会老龄化的增加,面向老年人的商业保险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老年人或者其所在的雇佣企业可以参加商业保险等多种形式的医疗保险,来补充其对基本医疗保险之外的需求。例如有预防老年人常见意外情况的保险――意外伤害住院(老年人防摔)险,意外骨折险等。人们都希望健康、长寿、晚年生活幸福,特别是在自己年老体弱,经济收入减少时,生活能够得到保障。各式各类面向各种特定老年群体的险种的良性发展,将对整个社会都颇有益处。

2、社区养老服务业

以社区为中心的养老医疗服务业是建设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家庭规模逐渐小型化和生活习惯的变化,老年人和子女的同居率也急剧下降。单纯的家庭养老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以社区-家庭为主要场所的社区医疗服务覆盖面广、方便快捷,更能满足老年人的实际医疗需求。老年人往往能到社区诊所等社区医疗设施处得到诊疗、康复、预防和保健等服务。但这之中也存在相当多的问题。

老年社区医疗服务的资源不足。除缺乏政府部门对社区医疗服务的支持之外,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也缺乏市场化的融资渠道,机构往往存在资金短缺,随之而来又会出现人力资源匮乏和人才队伍素质不高等问题,这些都会制约社区医疗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缺乏专业的老年社区医疗团队。老年人对于医疗、保健、护理的服务需求是不同于其他社会群体的。目前的社区医疗服务并没有针对这些特点展开服务。例如,老年人特别是慢性疾病和卧床的老年人希望得到的是居家养老服务。他们需要社区医疗人员前往老年人家中,进行周期性的诊断、治疗和护理。

3、养老机构和养老产品制造业

养老服务机构通过资金来源可分为公办养老机构和民办养老机构两种。公办养老机构主要是以民政部门旗下的养老院为主。而民办养老机构主要是有偿的老年人活动中心或者老年公寓。目前,我国在机构中养老的老年人仅占老年群体的百分之一左右,大部分老年人采用居家养老的模式。很多有需求的老人因为条件所限不能入住床位有限的公立机构,而民办养老院高昂的费用又让老人承受不起。这是因为我国的养老机构服务功能结构单一,老年人的复合需求(休养、护理、医疗、交流)得不到满足;也因为养老机构自身盈利困难,难以筹措足够的资金和人员进行更多的服务和管理。

养老产品制造业有着广泛商机。大多数老年人因为身体原因,对老年生活辅助用品具有强烈的需求。在老花镜、助听器、拐杖等常见辅具之外,基于医用功能的养老辅具也越来越多。此外,专为老年人设计的文化用品也层出不穷,例如专为老年人设计的智能手机,有按键少、菜单结构明晰,增加实体按键等优点,方便了老年人使用互联网。养老产品制造业中占据最大份额的是保健品制造。各大保健品通常利用各地生态食品等资源,进行合理提取和精深加工,向老年人提供适销对路、有利健康、安全无害的可食用产品。但是不少产品夸大了使用疗效并使用不法手段售卖,需要政府部门加强监管。

三、人口老龄化对医疗服务产业的影响

1、人口老龄化使得人们对医疗服务行业的需求量增大

医学研究表明,老年人的患病几率要远远高于中青年人,而且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其患病率也会提高。这就导致老年人对医疗服务行业的需求量不断增大。

2、用作老龄人的医疗费用不断增加,给社会带来压力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高龄人口不断增多,由于老年人患病几率较高,导致医疗保障资金迅速增加。社会各界用于老年人医疗服务的费用也在大幅度提升。

近些年来,我国离退休人员的医疗费支出也是十分可观的。中国目前离退休老年人医疗费用主要是由国家和单位负担的,致使国家和社会的承受力已经受到了人口老龄化的影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措施,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障产生的压力将会更为严重,从而,将社会的健康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3、人口老龄化使得医疗服务行业的结构发生变化

传统的医疗服务行业是以治疗或预防传染性疾病和多发病为主,其保障对象主要是婴幼儿和劳动力成年人口。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传染性疾病的治愈率和意外事故的存活率都有了明显提高,人类平均生存的寿命大大提高了,一般人都可以顺利存活到老年阶段。根据一般规律,老年人口的发病率要高于其它年龄组人口,并且随着人口年龄结构向高龄化的发展,决定了社会医疗服务行业的重心必然向老年人群体方面转移。近年来,慢性病取代了急性病和传染病成为对老年人健康状况的主要威胁,老龄人口对长期保健服务和预防医疗的需求增加,必将促使医疗服务行业的结构向这方面转变。

对服务业的认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社会化管理服务;退休人员;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载体,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解决国有企业办社会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保障退休人员合法权益的主要手段。它关系到社会保险事业的巩固与发展,关系到现代企业制度的进一步深化,也关系到国有企业广大退休人员的生活幸福。

一、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意义

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是指国有企业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办理正式退休手续后,退休养老金由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指定专业银行机构实行社会化发放,日常管理服务与原国有企业工作单位分离、移交户口所在地的城镇街道或社区,实行属地化管理。简之,就是待遇社会化发放,服务社会化管理。

(一)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载体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需要不断地建立和完善与之相关配套的管理体系,社会保险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体系之一,政策性强、管理面宽、涉及人员多,是社会稳定的减震器与稳压器,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解决。特别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由于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并存,迫切要求建立适合于企业生存发展的服务管理体系。在政府与企业之间尽早建立起政企分开、职责明确、责权对等的社会保险体系与机制,确保政府抓好应管的事,国有企业干好应干的事。

(二)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是减轻国有企业负担的重要途径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既参与市场竞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又要承担大量的社会事务性工作。仅以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为例,其是一个国有独资企业,目前仍然承担着近千名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发放、日常管理服务、政策解释、福利待遇、老年活动等社会事务性工作。这种管理模式,一是职工退休后居住分散,给企业整体管理带来不便,加大了管理难度;二是地方政府为了维稳,不断出台给政策不出钱的办法,让企业承担较大数额的统筹外费用,消耗了企业大量的财力;三是同为市场竞争,而国有企业则需要承担本单位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影响了国有企业的活力与发展。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可使国有企业从沉重的社会事务中解脱出来,减负减压,轻装上阵,最大限度地激发活力和竞争力。

(三)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是保障国有企业退休人员晚年生活的主要手段

国有企业广大退休人员在岗时为国家建设、企业发展都做出过重要贡献,对国家与企业都有深厚的情感。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后,他们的养老金可以不受原来企业经营状况的影响,由专门机构按月及时足额发放,经济上得到稳定、生活上得到保障,共享社会改革的成果;日常管理改变人走编制不动的模式,可以就近就地地接受社区服务,管理方便快捷,服务贴心舒畅,机制灵活人性化。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只有实现了管理服务社会化,才能真正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晚年的生活质量才能得到真正的保障和改善。

二、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存在的问题

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是大势所趋、是改革发展的方向。但是,由于制度的缺失,认识的不到位、条件的不配套等问题,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仍然依附于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情况复杂,管理制度不完善

十年前,国家提出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要建立健全一个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国家虽已出台了一些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的相关政策文件,但是仍缺少与之相配套的具体实施办法和实施细则,特别是公共政策管理规定还很少,导致目前国有企业、街道社区许多工作的开展只是被动的承办,尤其是指导国有企业、街道社区如何实行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社会化对接方面的办法更是少之又少。加之国有企业众多,情况各异、事务复杂,也给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制度建设带来诸多困难。

(二)宣传滞后,思想认识不到位

宣传滞后,思想认识不到位有两点:一是企业领导认识问题,由于我国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阶段,特别是国有企业计划经济的意识更为突出,计划经济体制的思想在企业管理者的头脑中根深蒂固,认为职工与企业同甘共苦多年,没有功劳有苦劳,低头不见抬头见,不忍心把退休人员移交社会管理。二是退休人员的认识问题,他们一生在国有企业工作,把人生美好的年华与岁月奉献给了企业,从感情上对企业有信赖,从思想上对企业有依附,从经济上与企业有割不断的关系,老了退休还要到社会上去管理,担心的事情多,畏难的情绪多,怕企业一交了之,不管不问,怕社会没有熟人,没人给办事,这些都直接影响到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推进。

(三)资金短缺,服务条件不配套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是我国当今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所要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据测算,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2.4亿,约占当时总人口的16%左右。老龄人员的增多,给社会化管理服务提出了严肃课题与严峻的挑战,目前无论是管理机构、还是服务人员,无论是硬件建设、还是软件环境,都与社会化管理服务的要求相差甚远。从区域分布上看,中心城市内的机构规模小、拥有的床位少,老人入住困难;而偏远的乡镇交通不便、整体环境差,各项设施闲置率偏高。从结构类型上看,大部分机构只能提供一般性的生活照料服务,具备提供生活照料、又能提供护理的服务机构甚少,无法满足社会化管理服务的需要。加之养老服务行业属于微利产业,前期基础建设投入巨大,在各种优惠政策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建设资金缺口大、服务条件不配套、设施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近期内难以解决。

三、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措施

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是一项系统的工作,既有现实意义又有深远意义,任重道远,需要国家政策给力,也需要企业与退休人员共同的配合并为之而不懈地努力推动向前,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管理,制定政策法规

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的落脚点是社区,社区将成为全面实现针对退休人员经济、生活、精神慰藉需求的社会最基本保障单位。但目前针对社区工作的公共政策出台的不多,相关办法出台的不多,整体管理经验不多。老龄化社会到来的现实,又要求国家主管部门尽早出台具有指导性、操作性的政策,尤其要充分研究当前社区现实,充分掌握我国社区发展实际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充分解析社区管理概念下可能的一切服务模式和途径,真正形成较为完备的政策法规,保证以社区为中心的包括退休人员在内的老人服务保障体系健康、快速、有序发展。

(二)创造条件,逐步完善设施

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是发展方向,是顺应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抉择,它关系到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的切身利益,同时也是维护我国社会稳定,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具有社会特点,服务社区要在国家出资建立基础设施和解决活动场所的前提下开展活动,以国家优惠政策为导向,以社区组织为平台,围绕退休人员以及社区成员,探索建立社会福利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因地制宜、创造条件,逐步完善服务设施。

(三)统筹兼顾,实现队伍专业化

对服务业的认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服务业;统计;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1

我国的统计制度当中一直不重视对服务业的统计,从而造成得到的数据不仅不可以满足相应政府进行宏观经济决策需要,更不能满足相关服务业微观决策需要。但是,在服务业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其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也逐渐得到相关领导的重视。而相应的理论界更是逐渐加强了对服务业统计的研究。做好服务业的统计研究,能够有效保证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信息。

一、服务业统计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全面的统计覆盖范围

服务业主要涉及国民经济中15个大的行业门类及47个行业大类,现阶段,我国相应政府及部门在日常的统计工作当中还没有将全部的行业覆盖。从政府的综合统计来看,在零售和批发、餐饮、住宿、房地产五个行业大类中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定期统计调查;计算机服务、装卸搬运、软件、租赁、仓储、科技交流推广、商务服务、社会福利、居民服务、体育、娱乐等12个行业大类中进行了国家及省级的抽样调查,还有一些服务业领域当中还没有建立起相对固定的统计调查之粗,如社会保障、互联网信息服务、公共管理、文化艺术、社会组织等等。从部门统计上看,教育、卫生、交通、科技、文化、水利、建设、广播电视、环境、新闻出版等等等行政及行业主观部门仅对系统内部的服务业企业及单位进行简要的统计,主要掌握的是行政记录,并没有建立起全行业统计制度,统计的覆盖范围并不全面。

2.缺乏健全的统计网络

目前,我国的第一第二产业都具有较为健全的统计调查网络,但服务业的统计网络还没有建成,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服务业具有点多面广、变动频繁、遍布城乡的特点,行业间又具有相互交叉、渗透的特征,多数是规模比较小的工商个体户及企业,新的行业陆续出现;其次,从服务业相应单位的财务统计上看,统计的基础非常薄弱。很难形成统计网络。当然,也和服务业兴起较晚、政府部门管理有一定的关系。

3.统计力量比较薄弱

一直以来,服务业的统计工作都没有受到相应部门的重视,即便最近几年服务业的统计工作受重视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可是因为人员不足、统计机构不全、经费缺乏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服务业统计的发展。

4.缺乏健全的统计制度

因为服务业是非物质生产部门,所以统计工作一直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至今,还没有建立起比较完整、统一的统计制度。通常都是在经济普查的年份实行全面的调查,否则相关的统计部门只是对部分行业进行统计调查。

5.缺乏科学的统计调查方式

现阶段,我国对服务业的统计通常都采取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结合方式,达到一定限额的使用全面调查法,具有比较完整的操作方法及报表制度,数据的准确性也比较高,可以有效反映事实情况。没有达到限额的就采用抽样调查,在样本上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基础资料的收集比较困难,不够精确,所以抽样缺少真实;样本点比较少,使用的时间比较差,没有代表性,从而无法有效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

二、提高服务业统计水平的措施

1.深化对服务业统计的认识,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环境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转变,逐渐认识到了服务业统计的重要性。因为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服务业早已不是曾经的修理铺、小卖部等等小行业,而发展为我国非常重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新兴的服务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服务业成为了国民经济的一项重要经济支柱产业。尽管如此,也必须深化相关主管部门、领导及企业对服务业统计的认识,加快观念的转变,不断完善并提高服务业的统计调查工作水平,从而有效推动服务业的发展。

2.增强统计力量,建立起统计网络

相应的政府主管部门一定要积极建立起经济调查机构,配备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人才,建立起调查的网点,对那些规模比较大的单位和企业,必须要求设置统计机构及专职人员;加大对服务业统计调查资金的投入,从而确保能够有效开展工作;相关的政府部门也要有效配合统计工作,督促相应的个体户、小企业建立起财政收支制度,保存原始的记录,进而推动服务业统计调查的发展。

3.有效完善服务业的统计制度及方法

首先,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一个统一的标准及规范,规定服务业的分类及调查单位,统一各项指标的含义、名称、解释、填报方法及计算方法,积极规范材料的报送程序,从而保证各个部门及行政区能够在统计口径上达到统一,具有较好的可比性;其次,按照各个服务业具体状况,明确相应部门的职权,从而有效协调、整合、发挥各职能部门的统计工作,相互合作和服务,进行资源共享;最后,有效使用经常性抽样调查同周期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针对不同的行业特点及发展水平,使用不同的调查方案。

4.大力推进调查者的业务培训工作

调查统计数据的质量同调查人员的业务素质具有密切的联系,因而相应的部门必须重视对工作人员的职业培训,使其能够熟练的掌握服务业统计的方法制度、标准、实施方案、口径范围、指标内涵、保证数据源头的质量。

服务业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而言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有效推进我国经济及服务业的发展,必须做好统计工作。虽然现阶段对服务业的统计还存在一定问题,但只要针对问题,采取科学的解决措施,就可以提高服务业统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许宪春.加快服务业统计改革与发展[J].统计研究,2008(25).

对服务业的认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产业结构;发展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4-0000-02

一、概述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体现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进度。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水平和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是新时期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大力发展服务业对产业结构调整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我国当前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受历史环境的影响,我国农业基础薄弱,“三农”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增长的工业以劳动密集型,增长粗放型为主,未能对农业提供应有的技术支持。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对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也形成了制约,而且产业构成比例不合理,产业结构仍需改善。

三、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把全部的经济活动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农业、林木业、牧畜业、渔业,属性为自然生产物,都属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则是加工取自于自然的生产物,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供应业和建筑业是对自然的生产物进行加工营运,属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被解释为繁衍于有形物质财富生产上的无形财富的生产部门,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金融地产,公共设施,科教文卫等等。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可以更合理利用当地的资源;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各产业部门协调发展,合理布局;调整产业结构,优先发展第三产业,能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能推广应用先进的产业技术,加快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社会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提高国际竞争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使企业由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生产方式的转变,获得最佳经济效益;调整产业结构,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物资消耗,对控制环境的污染起到重要的作用,因而有效的保护了我们的生态环境。

四、发展现代服务业对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影响

党的十明确提出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服务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了一系列的周密部署。

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金融保险业、现代物流业、中介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管理咨询业、医疗卫生服务、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等行业。

现代服务业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发展服务业将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服务业的特点具有高智力、高效益、节省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在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中,迎合科学发展观,应该把服务业作为重点规划项目完善城市功能,为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五、服务业发展现状

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我国现代服务业正处于重要发展机遇期,但由于历史沿革与体制机制等方面束缚,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也存在诸多瓶颈。

(一)对现代服务业发展认识不足?

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中大力发展服务业是必然的要求。中国服务业发展滞后是导致了中国经济的落后的重要一点。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对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对服务业发展的发展措施执行不到位,从而服务业发展萎靡不振。

(二) 产业发展不平衡,结构不合理

社会经济发展中相比较第一第二产业,服务业企业数量少,分布不合理,服务业经济规模小,缺少带动力大、辐射力广、竞争力强的服务业大企业集团。基础薄弱,发展起步缓慢,发展速度缓慢,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偏低。

(三)自身发展存在诸多问题

现在服务业中存在的问题是劳动生产率低,发展力度不够,产生的经济效益低。基础薄弱,规模小,比重失衡,在经济社会中处于较低水平的行业。服务业中对新兴企业不够重视,导致于新兴企业资金缺乏、技术不健全、信息量覆盖低、企业规模得不到完善、高学历人才欠缺管理水平不够、经营模式落后等诸多问题。

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要求

统筹规划,高瞻远瞩、科学性、可操作性来树立大目标,规划大蓝图,实现有序发展。统筹规划、协调一致,做好对服务业的指导、管理、监督工作,要建立健全联动机制,形成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国家和地方政府给予服务业务实性的政策,大力度扶持用地、用水、用电等,让各行业得到稳定发展,争取政策扶持。

扩大开放,放宽市场准入制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将业务延伸到服务业领域,积极寻找新的发展模式,努力在政府、企业和社会中形成新的着力点。勇于机制创新。

发挥政府主导力、企业主体力、市场配置力“三力合一”的作用,改善服务等手段,建立起良好的现代服务业市场环境和秩序。精心构建商务区、特色街、科技园、文化旅游集聚区,充分挖掘传统特色和比较优势。实现环境优化和规模化发展。

七、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几个举措

(一)要转变观念,要正确认识并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拉动作用。要认识到发展现代服务业对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要充分认识到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相关行业的巨大的带动作用。大力高薪引进高层次软件技术人才,建立信息化产业基地,加强基础配套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增加公共文化、科技教育、电子信息、运输服务等第三产业的资金投入,鼓励并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第三产业行业多、门类广具有吸纳各类劳动力就业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是解决我国结构升级过程中劳动力转移问题的主要出路。

(二)创新服务业企业的发展模式,鼓励企业整合重组,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产业优势,统筹规划,充分结合区域经济的特点整合优势资源发展服务业,培育一批大型商贸服务企业,构建以区域综合物流为基础、以城市物流配送为支撑的物流网络体系。大力发展服务业优势企业,同时培育并壮大现代物流业。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物流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三)坚定不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优化城镇布局,提升城市竞争力。推动文化元素与城市建设的有机融合。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深化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互动,着力打响历史文化古迹游、生态休闲度假游等旅游品牌,加快发展乡村游、民俗游等特色旅游,扶持一批特色文化产业村镇,提高民俗文化影响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整合报纸等传媒资源,组建综合强势媒体群。强化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完善景区功能,努力建设特色鲜明、服务完善的优秀旅游城市。发展旅游业和文化产业,推进城市名片建设,不断发掘并丰富城市和乡村的旅游和文化资源。

(四)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积极培育农业服务业企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健全金融机构体系、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完善金融服务功能、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为重点,加强现代金融保险体系建设,促进金融业全面发展。同时政府相关机构统筹社会资源合理引导住房需求,优化商品住宅供应结构,努力实现“住有所居”,

在房地产开发项目中,需要配备完善的教育、卫生、文化、健身等服务项目。进一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积极发展金融服务业,有序发展房地产业。

八、结束语

当代世界中,服务业以最快的增长速度带动各国经济发展,服务业在社会经济成了主要的带动力,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和体现国营经济体系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志。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产业,发展信息技术,提高知识经济发展,是优化服务业创造需求的重中之重,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对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曾贝.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存在问题及调整思路[J].内江科技,2009(05).

[2]龚仰军,应勤俭.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15).

相关期刊更多

家庭药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山大学

大众科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刊授党校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共产党员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