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技术及应用教案

计算机技术及应用教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技术及应用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计算机技术及应用教案

计算机技术及应用教案范文第1篇

摘 要:案例教学法在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在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课程中,通过利用案例教学法,有效的提高了学生计算机水平,有助于实现学生计算机学习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案例教学;职业技术学校;算机

前言

职业技术学校对计算机教学的要求主要是要求学生进行有效的实际操作,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很高,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将会影响到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有效的应用案例教学法,从而提高计算机教学的质量。

1案例教学法概述

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的要求,围绕着设定的案例材料,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共同对其进行交流互动,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学习了知识,并且在讨论中直接围绕着重点内容展开的,这对于学生学习更加有利,案例教学法通常都是特定的案例材料,因此在案例中大部分都是本节计算机课程的重点内容和一些难点内容,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讨论学习,使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又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案例教学和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案例教学法中有很多优点是传统教学法中没有的,在传统的教学中,都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不管学生是否可以吸收教学内容,只要教师机械地将教学内容讲出来即可,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中,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十分不利的,案例教学法却和传统的教学方法大不一样,案例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工作有效地进行,相比之下,案例教学法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和丰富,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这样活跃的氛围中,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这是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实现的。因此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对于计算机教学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2案例教学在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职业技术学校最重视的就是学生的实践能力,那么在计算机学科中更是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案例教学法的实行对于计算机专业有很大的意义,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中,可以有效地结合实际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根据实际案例掌握更多的实操经验,那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中,首先教师应该对计算机的专业知识和实践内容熟练的掌握,明确教学内容的核心,合理地将案例和教学内容进行结合。

2.1在备课中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对案例进行设计

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在备课环节结合实际教学情况,量身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案例,使案例教学法科学有效地实施,在计算机教学中,为了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案例,在设计过程中,就需要结合计算机理论、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分析在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总结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案例,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主要是为了实现计算机教学目标,根据计算机学科特点结合案例教学法的特征,使计算机教学合理有效的进行。那么总结出来就是两个方面:①明确主题;②对计算机教学内容进行筛检。根据这两个重要条件,对案例进行设计。

2.2多样化教学案例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其主要的特点和关键就在于案例,那么在寻找和设定案例的过程中,教师就要以学生为主体,最重要的就是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通过这些案例可以使学生产生共鸣,学生在案例的讨论中有话可说,只有这样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才能够参与其中,使案例教学充分发挥其作用,因此,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就要对这些丰富多样的教学案例进行合理的应用。例如:生活案例:将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典型性、代表性的案例合理地运用到教学中来,使学生在案例学习中,注意到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最新资讯案例:结合当前的最新资讯或者时事新闻等案例。互动案例:通过一些互动案例,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故事案例:结合一些实际案例,对其进行加工改编,通过故事的形式使学生从中吸取一些积极的经验和学习内容。

2.3应做好案例的筛选

在应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案例的科学筛选,不要过分的注重案例教学法的形式,案例教学不是各种案例的堆积,而是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一些有意义的案例,构建出完整性和实用性的教学体体系,教学案例在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它即是教学内容的升华,又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的课题,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有效地学习计算机知识,同时又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有一个重点就是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有效的交流,结合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运用合理有效的方式,使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得到有效地使用,在具体操作中,教师通过案例教学,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而不只是少部分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使学生进步,同时锻炼整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学生计算机学习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3总结

案例教学法在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得到广泛地应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得当地使用案例教学法,使其能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社会培养出专业优秀的人才,满足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陈晓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职业学校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6,(35):183.

[2]秦先永.浅谈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7):28-29.

[3]李雪松.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5):122.

[4]蔡飞.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教学发展模式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1,(09):134.

计算机技术及应用教案范文第2篇

(一)使学生学会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的第一种解答方法。即求两次剩余。

(二)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三)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第一种方法。

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理解每一步算式意义。

教具和学具

写有复习准备的翻转小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口算下面应用题(要求先说出数量关系,再列出算式)

1.一个星期上5天课,4个星期一共上多少天课?

2.4个同学一共画了24张画,平均每个同学画几张画?

3.一本故事书有96页,已经看了18页,还剩多少页?

4.学校有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还剩多少张?

学生解答后,教师把第4题添上一个条件“做小旗用去9张”。这道题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题。例3学校有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做小旗用去9张,还剩多少张?

2.设疑引入

例题出示后,让学生默读题,理解题意,接着教师设疑:“这道题和前面学习的应用题,数量关系有所不同,该怎样解答呢?”教师设疑引起学生积极思考。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试着分析解答,根据学生分析,教师同时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并边画线段图边分析。

(1)做完纸花还有多少张?(30-11=19(张))

(2)还剩多少张?(19-9=10(张))

接着教师追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同时将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分别写在算式上面。并请同学在图上亲自指一指“30-11=19”是从哪一段里去掉哪一段,剩下的是哪一段。“19-9=10”是从哪一段去掉哪一段,剩下的又是哪一段。可多让同学们说说思路。

3.试一试,做一做

教师出示一个与例题同类题,让学生试着独立完成,先根据图示画出解题思路,再列式解答。

幼儿园买来30个苹果,给小班12个,给中班9个,还有多少个?

先画出解题思路:

再列式计算:

30-12=18(个)

18-9=9(个)

答:还有9个。

再请同学们说一说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每一步算式的意义。

4.做一做,想一想

教师出示下面两个题,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解答,再想一想今天学习的数学题,都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1)商店运来35筐苹果,上午卖出10筐,下午卖出11筐,还剩多少筐?

(2)河边有24只鸭,先游走7只,又游走9只,还剩多少只?

5.归纳解题思路

在以上四个题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归纳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先让同学们讨论一下,这四道题都是已知什么,要求什么。(要求学生结合具体题回答)再让同学们讨论一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可让学生结合具体题目用综合法思路试着分析。如“做一做,想一想”的第(1)小题,就可以让学生这样分析思路:商店运来35筐苹果,上午卖出10筐,这两个条件可以算出上午卖出后剩下的筐数,再用剩下的筐数减去下午卖出11筐这两个条件,就可以算出还剩多少筐。

这样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结合具体题讲讲每道题的解题思路,就会使学生悟出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学会解题方法。

(三)巩固反馈

1.第一组题:教师打出投影,要求同学看图指出问题部分小明家里有图书35本,借给小兰10本,又借给小红5本,还剩多少本?

(1)画出借给小兰10本后剩下的部分。

(2)画出又借给小红5本后剩下的部分。

2.第二组题:列式计算,要求全班学生动笔完成

(1)学校有64盒粉笔,六年级用去8盒,五年级用去10盒,还剩下多少盒?

(2)商店里原有玩具85个,第一天卖了26个,第二天卖了18个,还剩多少个?

3.第三组题:算一算,比一比,要求学生回答

(1)池塘里有45只鸭游玩,游上岸8只,池塘里还剩几只鸭?

(2)池塘里有45只鸭游玩,先游上岸8只,又游上岸14只,池塘里还有多少只鸭?

(3)池塘里有45只鸭游玩。先游上岸8只,又从岸边游下6只,这时池塘里有鸭多少只?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部分教材主要是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教给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初步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这部分教材安排了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第一种解法,即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

计算机技术及应用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计算机维修技术;应用;民族预科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008-01

在常规的计算机维修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一般按照教程章节,将理论知识单向地传授给学生,但对理论水平较差的民族预科学生来说,这通常是难以理解的,因此会影响后面内容的掌握,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本文针对计算机维修技术教学中“填鸭式”和“满堂灌”的缺点,提出案例教学法,使学生能轻松地学好计算机维修技术课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而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只是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

一、案例的选取

主板故障分类繁多,选取案例应先对市场情况进行调查,本着与用户主板实际发生故障概率大、实施取材较为便捷的原则。本文选取“主板电源MOS开关管损坏,导致运行大型程序容易死机”为例进行说明。

1、故障现象。计算机开机能启动,进入WINDOWS系统,可玩游戏,但不能玩大型3D游戏,一玩就蓝屏死机。

2、故障处理。据维修经验,考虑CPU供电电路故障,特别是滤波电容。拿下主板,发现才用了一年多。检查CPU周围的滤波电容,外观完好,随机取下一只电容测试,也没发现问题。用放大镜观察主板上的元件和铜箔,无烧坏和短裂痕迹。检查CPU旁边的开关电源电路及相应的反馈支路元件均正常。开机后,无意接触到主板DC-DC电路中一只MOS开关管,发现开关管表面无工作温度,关机后,将开关管焊下测量,发现工作正常。考虑到开关管工作在高频电压下,普通万用表无法测量。检查开关管型号为8DN03S,更换一个同型号的开关管后,故障消除。

3、经验总结。主板上的电源一般采用DC-DC开关电源电路,这类电路效率高,发热少,但是由于开关电源的固有特性,必须有大容量电容滤波,以防止尖峰电压。因此,主板电源电路是一个故障多发点,常常引起系统不稳定等现象。

二、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1、展示案例。启发思考。教师将计算机实验室维护过程中发现的部分故障主板作为案例留存,在课程开始时展示给学生,这种案例教学方式比起常规讲授教学方式对学生更有吸引力,让学生带着案例问题去寻找理论知识,避免枯燥乏味的单一教学模式。

(1)教师应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要研究透案例与理论知识点的联系,设计好案例的展示方式,确定案例的重点或关键点,方便在分析案例时重点分析故障的关键维修环节。(2)教师课前要处理好案例和教材内容之间关系,设置能体现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案例,所设置的案例既要接近实际又不脱离教材内容,让学生带着案例问题去探索课本理论知识,尝试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案例问题。(3)设置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理论基础水平和操作实际能力。设置问题由浅人深,由易到难,由课内到课外,由案例到教材内容,难度适中,有针对性。

2、探究讨论案例。解决问题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这种方法就在新课前教师精选一些典型案例,然后根据教学目的。提出若干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运用教材中刚学的或是以前学过的理论知识、概念或其他的课外知识对案例展开自主探究、分析、讨论。具体的操作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如小组讨论、分组比拼等。然后学生或教师对案例讨论作总结,针对学生讨论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全班讨论或辩论,教师加以引导启发,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与讨论中互相启迪,从中得到启发教育或产生新的知识,培养能力,达到以“例”明“理”,以“理”释“例”的目的。

3、总结点评。案例式教学进行到最后一步,是由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解决方案进行点评。作为教师应该仔细分析各小组的解决方案,讲解该案例中涉及的故障切入点,对准确或接近判断故障关键点的小组给以肯定和表扬。对分析错误的小组中暴露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点拨,教师要教会学生从不同视角、用不同方法来探究解决案例问题,和学生一起总结出排除故障的最佳方案,教会学生有效地运用书本中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案例中涉及的实际问题。教师在总结点评中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锻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维修操作技能提升的目的。

三、案例教学法实施的效果

根据上述案例进行教学,可实现以下教学效果:

1、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传统的计算机维修技术教学只按照章节顺序逐一讲解维修流程,而且其内容在实践中常常不具备典型性,有些故障出现几率极低,且讲解过程枯燥乏味,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往往不佳。但案例教学法体现并不是一味逐个章节讲解,而是利用已有典型案例,通过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尝试,使枯燥乏味的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如果教师不采用事先设计好的案例,而是花大量时间分析电路图,课堂教学将难以达到良好效果。而采用案例教学法,各个小组的学生都要就自己本小组方案发表见解,:与其他小组的方案进行辩论,通过这样的经验交流,一来可取长补短、促进每个学生能力的共同提高;二来起到激励的效果,营造出互相比拼,人人争先,不甘落后的良好教学氛围。

2、引导理工科类的民族预科学生更注重实际操作技能。计算机维修技术的本身是重实践重效益的,学生一味地通过学习书本的死知识而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不仅对自身的发展有着巨大的障碍,其以后去的企业也不会直接受益。案例教学正是为此而生,为此而发展的。

计算机技术及应用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 微课 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99-C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124-01

1、微课特点及意义

微课主要是利用短小的视频,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内容进行讲解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

1.1主要特点:从教学内容来看,内容相对较少,问题聚集在突出问题或主题,更适合老师要求;从资源容量来看,微课视频与相关设施总容量一般都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支持多媒体格式,在教学实践中,师生能流畅地观摩课例,查阅课件、教案等相关资源;同时它还可以方便灵活地保存到手机、笔记本电脑、MP4等终端设备上,从而实现泛在学习与移动学习,对相关教育者进行评课、观摩以及研究、反思等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基础空间;在具体微课资源教学的结构中,资源使用更加便利,微课的教学内容是指向明确、主题突出和相对完整。它以教学片段为主线,以学案、教案、课堂多媒体素材、课件、教学反思、学生意见以及专家点评为教学资源,从而形成类型多样、主题鲜明、结构紧凑的单元性资源主题包,为师生创造一个更加真实有用的微教学环境。这样也就让微课具有广大教学视频案例的特征。

1.2微课制作的意义

1.2.1微课对教师的影响

1)加深教师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教师在微课选题、策划、教学设计、PPT制作以及视频编辑与合成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而教学设计是整个微课的重中之重,它体现了教师对知识的理解,是教师对课程的熟练程度、教学方法、语言的凝练以及实现手段等方面的一个综合挑战。2)加深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教师从了解微课到亲自实践,从陌生到熟练掌握微课技术,这本身就体现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体现了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

1.2.2微课对学习者的影响

1)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搭建学习平台。自主学习即主动地、有主见地学习。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既是获取知识的重要基础,也是适应竞争、合作学习的平台,更是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坚实基础。伴随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和网络带宽的提速,微课的学习形式可以从线上到线下,从校内到校外,这种大环境可以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2)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学习者的需求是不容忽视的。他们呼唤个性化自主学习,而传统课堂教学很难满足该需求。同时,每个学习者的想法和理解程度都不同,他们对知识的需求都有所不同,而微课正是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求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

2、计算机技术在微课领域的应用实践

2.1计算机技术在微课开发中的实践应用。制作高质量的微课,在开发微课内容的基础上,需要有效的应用计算机技术,提高微课视频的制作效果和应用效益。现在常用的微课制作技术,主要有录屏软件、拍摄、视频制作软件以及视频合成技术等。这些技术都要在每一个环节过程中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作用,发挥计算机软件应用和视频制作优势。

2.2计算机技术对微课件的实践应用。促进个性化学习,微学习是微课的核心理念,并需要我们加以倡导,而微学习的基础则是要有科学的微内容,主要依靠的是微课件。计算机技术对于微课件制作具有较大的空间和成效,尤其是微课件的制作工具,比如不再局限于传统的PPT,Flash,Auth-rware等制作方式,当前微课件的制作工具更多的是综合多种技术和工具,搭建一个综合性计算机辅助制作平台,生动形象的微课件有助于促进学习者进行高效的学习。

3、计算机技术在微课实践中的作用机制

3.1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微课设计平台的建设。利用计算机技术,可进行微课设计平台建设,形成良好微课教学资源的创作平台,为在区域内或学校内教师之间的教育资源共享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进行微课设计平台的建设,重点是为满足微课资源日常建设、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便于用户应用、交流、评价和研究的功能模块。形成集微课建设、管理、应用、评价和研究的“一站式”服务环境。

3.2创造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微课教学模式。要积极创造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微课教学模式。在国外,较为成功的模式是将微课应用于“颠倒课堂”、“电子书包”、“混合学习”等教育改革项目中,并已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相对来讲,在我国微课的教学设计和研发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缺乏对微课大规模应用机制的研究和设计,更是缺乏对于微课教学的成熟模式开发。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注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机制研究,切实保持与当前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发展的步伐,增加对于微课在移动学习、远程教育等方面的应用设计。

4、发展计算机技术,提升微课资源建设的措施

4.1加强教师技术培训。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资源的出现,不仅使教师的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推动实践教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帮助意义。毫无疑问,教师是“微课”开发的主体,微课的开发不仅仅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技术,还需要配合视频、音频编辑技术,课件制作技术,交互网页技术等多个计算机开发技术。这与目前大多数教师所掌握的PPT课件制作技术和word编辑技术相比难度要大得多。如何来解决这一问题呢?一是对于微课的大范围推广和应用需要加强对教师开展微课设计及微课技术的相关培训,从而排出教师开发微课的技术障碍。特别是对于广大青年教师有必要也有能力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操作水平。

4.2把握“产学研”合作契机。传统的“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通常指以企业为技术需求方,以科研院所或高等学校为技术供给方之间的合作,其实质是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目前微课方兴未艾,而随着信息技术的飞快发展,已经有一批优秀的微课制作、开发企业和培训机构不断发展壮大起来,并加入到了微课的制作团队中来。这无疑为微课真正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提供了有力的计算机技术保障和支撑。如果能把开放教育学员关于在线学习微课的偏好、特征归纳整理好,能把符合学习者需求和认知水平的知识点结构等研究成果和企业产业化运作结合起来,那么微课的传播效果和质量就能得到保证和进一步促进。

因此,要积极应用计算机技术,开发微课资源,从而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相信微课在未来的教育领域中所具有的发展前景将十分广阔,我们也需要不断的努力,使用计算机技术,开发出更加多样的微课资源,实现微课的全面应用。

计算机技术及应用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改革;培养方向;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目前,高等院校中计算机技术已经愈来愈多地融入到了科研工作和专业课的教学。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很多专业课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所学专业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学科间的相互交叉、渗透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领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利用计算机去解决专业领域中的问题及日常事务问题,这就促使了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从内容到形式正在发生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为此科学定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在人才培养规格中的作用,凝炼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课程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设计计算机基础教学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构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设置体系,培养既懂专业,又能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复合型人才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的主要课题。

2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

(1) 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有增无减,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能够更加适应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培养需求?

(2) 目前中小学计算机信息教育开始步入正轨,高校新生计算机知识的起点显著提高,但大学面向全国招生,经济落后地区学生的相关计算机基础知识较薄弱,且参差不齐,与发达地区学生的计算机水平相距甚远,给教学内容及内容的深浅如何选择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新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更新快,处理好经典和新技术的关系较难,如何实施教学计划?如何使学生所学专业和计算机基础教育有机结合,收到共赢效果?

(4) 大学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教学涉及的概念很多,内容广泛,学生学习难度大,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实现以提高学生计算机素质、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的培养目标?

3构建与专业相结合的科学合理课程体系

我校是一所多科性大学,以经、管、工为主,理、文、法、史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有9个学院、本科专业43个。我们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形成课程模块,积极运用案例教学。积极与各院系沟通,考虑到各专业的特点与需要,开设具有专业特色的计算机课程。课程应主要围绕加强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增强计算机应用技能进行设置。我们以掌握和了解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具有网络环境下操作计算机的技能和信息处理的能力的总体培养目标,构建了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注重面向应用的能力培养的计算机系列课程体系,见图1。

与专业相结合的科学合理课程体系使学生掌握在信息化社会中学习、工作和生存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自学计算机知识的能力,特别是应用软件的操作能力,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后续课程,并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及相关领域中的问题打下必要的基础。

程序设计是学习计算机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一门计算机语言,更重要的是通过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对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实践能力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VB程序设计语言”要求学生建立面向对象编程的概念,熟练掌握可视化程序设计的思路与方法;在实验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多方面知识的能力;能利用VB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C程序设计语言”是机械、电子、自动等专业学习计算机技术的一门主要课程,通过介绍一门算法语言,培养学习设计计算机程序的能力,为今后学习其它课程打好基础。

“数据库应用基础”是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是许多专业的必修课。它的目的是向学生介绍数据库的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数据库设计思想,以及使用小型或中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完成基本的数据操作,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数据库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程序设计,为进一步理解数据库打下基础。原理部分以数据库技术的实际应用为目标,重点讲述数据库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应用部分以当代数据库应用开发的主要方法为主,介绍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步骤和范例。

“网页制作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在信息化社会中学习、工作和生存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网络特别是Internet应用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自学计算机知识的能力,特别是使用网络媒体传播信息的能力、阅读能力和应用软件的操作能力。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特别是Internet上信息,能够进行广泛地信息交流和更深入地学习。

4结合专业课程资源建设网络化教学资源库

网络化教学资源库包括:

教材

实验指导书

电子教案

网络课程(课程内容、习题、实验、测试、动画演示)

试题库

优秀习作和应用案例库

教学网站,教与学功能齐全

无纸化通用考试系统

大力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而多媒体技术则以其声、光、电、色等多重元素,突出信息的形象性及感染力,使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图象和视频信息的能力,它以形象生动的图文并茂的人机界面,改变了人们使用计算机的方式。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已成为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可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优势,将授课内容上网,为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辅导。

利用网络教育来进行计算机知识的普及。为增强学生的网络意识,学生还可以在Internet上随时收发电子邮件,下载资料,参加网上论谈等。这使学生从一进学校开始,就在网络环境下从事学习的各项社会活动,这种网络文化的熏陶,大大增强了全校师生网络意识。

通过网上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通过网络将作业上交至作业服务器中,加大平时作业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比例,以要求学生加强平时的学习和知识积累,避免期末考试时的临阵磨枪,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全部必修课均采用题库抽题的考试方式,要求学生在网络环境中的规定时间内完成期末考核,经过几年的实践,采用这种无纸化的考试形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5构建结合不同专业方向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

为培养学生能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中问题以及日常事务问题的目标,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专业应用能力是指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本专业领域工作中的能力;研究创新能力是培养学生能自主学习,深入研究有开拓和创新意识,能熟练地把计算机技术用于各专业的研究课题,为各领域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实践教学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很多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实验课教学形式讲授。

通过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让同学自己体验和领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通过应用进一步加深有关概念的理解和技术的掌握。所有计算机都与校园网连接,学生可以随时从网络服务器中或网上下载自己所需的软件和学习资料,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实验教学辅助平台自行研发,提供课程教学大纲、实验指导、电子教案、网络课件、作业布置与提交、实验安排与提交、学习讨论区、在线答疑等功能。学生通过教学平台在网上浏览课件,做习题,提交实验,模拟考试,网上讨论和答疑;教师通过教学平台布置、批改实验与作业,检查、统计完成情况。同时,平台也在实验教学监控、管理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结合各专业特点设计开发型实验,该类实验以“任务”或“课题”形式提出实验要求和具体的实验成果,要求学生通过有关课程或自学方式,掌握实验所涉及到的知识,通过综合利用这些知识来设计、开发并最终完成实验项目。

研究与创新型实验,该类实验重在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与创新意识。实验室可设定研究题目,也可由学生自选题目。该类实验可以没有最终结果,但要求学生能提供实验分析与研究报告,写出有见解的心得体会。

通过以上各种实验类型的综合训练,达到超脱讲课和实践内容、培养同学的创新精神的目的。要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和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并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

6结束语

计算机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主要信息处理工具,社会对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素质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全国各高等院校网络教学平台的形成,以及计算机技术与专业科研工作和专业课教学的日趋融合,为了更好地培养具有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我们要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改变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方法,特别是改变教学观念,不断进行课程体系创新,结合不同专业培养方向深化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以促进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我们要不断创新,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增强人才的综合竞争实力,使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教育需求,为各领域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谭浩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新阶段[J].计算机教育,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