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红色文化资源研究

红色文化资源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红色文化资源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红色文化资源研究

红色文化资源研究范文第1篇

该课题于2009年5月获国家社科规划办评审立项。课题立项后,课题组进一步搜集研究资料,为课题开题做了充分的准备。2009年9月20日,课题组邀请有关专家学者举行了开题报告会。时任临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丁凤云主持报告会。韩延明作开题报告,对该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重点难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以及保障条件、研究方案等作了介绍。赵明义、包心鉴、王韶兴、李永清等知名学者参加了报告会。与会专家学者对以沂蒙精神为典型研究红色文化给予高度肯定,并分别从内容架构、研究方法等不同角度对课题提出了建议。

开题报告会结束后,课题组吸收专家建议,对课题提纲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并分头对课题展开了研究。此后,课题主持人又多次召集课题组主要成员,对课题进展情况进行调度,集中解决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2011年12月,课题初稿完成。2012年3月,经课题主持人审阅,课题初步定稿,并进入结题审批准备阶段。之后,为进一步征求专家意见,课题组于2012年5月18日与光明日报共同主办了“沂蒙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讨会”。研讨会上,李景源、薛庆超、谢春涛、李庆田、杨凤城、马学强、王守光等省内外知名学者分别作了精彩的主题发言。2012年6月,课题最终定稿,并报国家社科规划办委托单位山东省社科规划办办理结项审批手续。

课题最终成果分为六章,分别论述了“红色文化”、“红色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红色文化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中的作用”,以及“红色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思路、方法与机制”等重大问题。本课题认为,红色文化见证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光荣历史,红色文化资源内容生动,感染力强,在价值观教育方面具有极好的说服力,是应对西方敌对意识形态侵蚀,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吸引力的有效武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创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机制。课题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发掘出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载体。课题深入研究了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要素、互动关系,提出要深入挖掘、提炼红色文化资源,构建科学、适时、系统的红色文化教育内容体系,从而为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找到了生动载体。二是开拓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路径。课题提出,要打破各地分割式研究红色文化的传统模式,加强全国红色文化资源的系统性研究,实现各地红色文化资源的整体效益;要变过去相对单一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模式为挖掘、保护、整合、创新、运用为一体的新模式,不断把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时代性教育资源。要研究建立红色文化精神产品体系,打造红色文化精品;研究构建红色文化的文化产业体系,建设富有吸引力的实践教育基地;创新传播方式与媒介,实现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播与渗透。三是构建了全方位覆盖、多渠道渗透、情与理交融的红色文化教育新模式。课题提出,要坚持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渠道的充分结合,建立全方位覆盖、多渠道渗透、情与理交融的红色文化教育新模式。要遵循政府倡导、学校主导、家长辅导、社会疏导的原则,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以实践育人为基本导向,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发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实践活动。通过纪念、瞻仰、慰问、走访、座谈等形式,持续不断、广泛深入地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总之,本课题深入研究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关系,架起了二者之间的桥梁,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载体,拓宽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思路,对意识形态主管部门进一步认识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更好地发挥红色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红色文化资源研究范文第2篇

关键词:红色文化旅游 创意产业 SWOT

红色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紧跟国家文化产业振兴政策、旅游产业扶贫政策、创意产业发展政策应运而生,是以红色文化为核心内容、旅游为载体、创意为根本动力,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创意产业三者有机融合的新型产业形态,为贫困地区发展壮大红色文化旅游产业提供契机。贫困地区应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挖掘创意产业发展优势并将其融入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当中,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创意产业。

一、红安县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创意产业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

红色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其主要表现为:一是该产业价值链长、附加值高、产业关联度强。红色文化旅游创意产业价值链的发展是以文化创意和知识创新为核心,其本质上是以知识分工协作为基础的功能网链,通过知识的生产、创新和共享,增加旅游产品价值,实现收益递增,通过第一二三产业的良性互动延伸红色文化旅游产业价值链。二是该产业创新力强。文化创意产业因绿色环保、高附加值等优点,被誉为朝阳产业、黄金产业,已成为多数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红色文化旅游创意产业脱胎于传统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将创意产业发展模式根植于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通过创意实现红色文化旅游创意产品生产、营销等环节的高效运转,将创新机制融贯于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提升红色文化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三是该产业就业功能突出。红色文化旅游创意产业作为服务型产业,是传统产业与新型产业的有机融合形成的新型产业,不仅能提供大量传统劳动密集型岗位,有效吸收红安县农村剩余劳动力,也能吸纳大量人才资本,优化红安县旅游产业人力资源结构,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四是该产业产品需求已成为国民消费的刚性需求,且需求呈现多层次、多元化特征,有助于贫困地区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稳健发展。

政府提供强大的制度保障。红安县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是典型的政府推动型,其直接动力来自于红安县人民政府全方位的支持,湖北省政府、黄冈市政府在红安县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定位、市场规制方面给予了极大地的制度支持。

(二)劣势(Weakness)

规模较小,融资难。与百色、井冈山、淮安等地区红色文化旅游品牌相比,不管是红色文化旅游市场份额,还是品牌知名度,红安县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均有望尘莫及之势。另一方面,融资难是制约红安县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主要体现在:一是难以引入并留住红色文化旅游创意人才,导致红色文化旅游产业人才资本存量较低,创新动力不足;二是部分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后,服务质量提高面临压力;三是整合资源力度不够,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红色文化旅游产业标准化建设滞后,产业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机遇(Opportunity)

宏观产业政策保障。2009年继《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实施以来,各政策不断瞄准井喷式发展的细分行业,仅就文化旅游产业而言,国家先后出台《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在加快文化旅游产业人才队伍培养、继续强化财税和资本支持、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培育规范的市场化行为主体等方面制定较为详细的配套政策支撑体系,这无疑为红安县红色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政策依据。可以断言,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迅速崛起,红色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必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红色文化旅游产业与创意产业的深度融合。以影视生产、游戏动漫等为主要内容的创意产业产品引领时代消费潮流,与第二、三产业融合形成大量竞争力强的新型产业。红色文化与创意的深度融合,不仅有助于提升红色文化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也为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升级提供全新思路。如何借势于影视等创意产品做大做强红色文化旅游创意产业不仅是红安县政府和人民重点关注的问题,更是红安县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巨大机遇。

(四)威胁(Threat)

发展规划、战略定位不明确、政策制度配套建设滞后。对于如何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红安县政府仍没有明确的发展规划,面对国家重点地区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大规模发展、毗邻县市同类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壮大,如何准确定位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已是迫在眉睫。好的知识产权政策是鼓励红色文化旅游创意产业获取知识产权创新,促使技术和智力成果不断提高的重要激励。由于产权制度建设滞后,没有健全的产权体系作为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保障,造成了景区建设存在雷同现象,且过分追求大规模、高标准的倾向,陈列布展内容简单重复,降低红色文化旅游产品价值,也给消费者刻板效应,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失去原有动力,对整个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带来较大负面影响。此外,红色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宏观层面的市场监管亟待加强,产业规制政策亟待完善。

二、推进红安县红色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的SWOT战略

限于篇幅,仅提出以下由SO战略、WO战略、ST战略和WT战略构成的战略矩阵,以期为促进红安县红色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提供思路性建议。四种战略详见表1。

三、结论

通过对红安县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SWOT分析,可以发现红安县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是优势大于劣势,机会多于威胁。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推进贫困地区旅游扶贫战略、重点支持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的大好形势下,红安县要充分利用自身特色,挖掘创意产业发展优势并将其融入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当中,促进红安县红色文化旅游产业优化升级。事实上,贫困地区如何将红色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与扶贫开发契合、与其它产业协同发展,实现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企业增利等多赢局面,仍需政府、学界、企业等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门户网[OL].省略/

②尚涛,陶蕴芳.创意产业的贸易方式与分工格局:国际竞争力视角[J].改革,2011(4)

③李平生.谈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及其产品认定[J].商业时代,2010(8)

④红安县人民政府门户网[OL].省略/2011-01/14/cms496907article.shtml

⑤程蕾,程鹏.创意产业价值链知识整合初探[J].图书情报工作,2010(11)

⑥王兆峰,杨琴.基于产权理论的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0(5)

红色文化资源研究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大学生社团 红色文化 推广

常州工学院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研究会(简称“秋白社”)成立于2013年10月,由一群热衷于理论学习研究的学生倡议发起建立。3年来,秋白社始终秉承“学习科学理论,传播正能量;投身实践创新,共筑中国梦,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积极探索大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育人新途径,为推进大众化打造新平台,促进全体成员在学习中交流,在交流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成长”的宗旨,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2016年暑期开展的《映山红―常州红色文化寻访》实践活动,为推广常州红色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1助于“红色文化”深入人心

常州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也是一座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的城市。通过实践活动,让广大社员和民众深入了解了“红色文化”的内涵,积极推广了常州地方红色文化,展示常州独特的历史人文风貌。

2助于摸清民众对常州红色文化的认知现状

在《映山红―常州红色文化寻访》实践活动中,秋白社全体成员以问卷调查的方式,重点在武进区、新北区等区域,随机选取不同年龄、性别、学历层次、籍贯的民众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多数的常州民众对常州红色文化只有粗浅的了解,而且年龄段在30岁以上。

以“常州三杰”为例,调查发现:有90.1%的常州民众是知道的;9.9%的外地民众不知道、甚至根本没听说过。而在90.1%的常州民众中,有38%的民众只是有所耳闻,不太了解;58%的民众比较了解、知道关于“三杰”的一些事迹;而只有4%的民众是非常了解、知道其深刻内涵和意义的。

不同年龄段的常州民众对常州红色文化的了解,同样以“常州三杰”为例,经过调研,发现:18岁以下的人群只占10%,19~30岁占17%,31~51岁占24%,51岁以上占49%。

当前,文化产业在现代经济结构中已成为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而红色文化则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具有良好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很多城市把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和古迹文化结合起来。然而,对常州红色文化的调查结果却并不如人意,“常州三杰”等名人故居、纪念馆及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常州的经济文化生活的影响并不明显。

3助于精准常州(地方)红色文化推广的施策

基于上述的调查结果和现状,不难知道,常州红色文化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必须在广大的青少年群体中加大推广进度,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其发扬光大,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推手。

红色是中国革命的颜色,是中华民族的颜色。它流动在民族的血脉里,遗传在民族基因中。“t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其中有很多优良的元素,比如民族献身精神、自强不息精神等等,这些是值得后人去纪念和继承的。

(1)多媒介并用,达到广泛宣传的效果。据调查显示,80%以上的人认为可以通过讲座、志愿讲解、报刊杂志、网络媒体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尤其要利用如网络阵地、影视作品等多种途径和手段,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让人们在自觉不自觉中接受其熏陶。

(2)顶层布局,开放名人故居(纪念馆)、博物馆等系列红色文化主阵地,打造宽广的红色文化宣传平台。

(3)发挥学校职能,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红色文化的系统教育。调查结果显示,68%的人认为传承红色文化最主要的方式就是系统的教育。而高校作为红色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是当代大学生接受、消化、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场所。根据数据结果分析,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期待并不是十分强烈,红色文化对他们所起的道德教育和文化渗透收效甚微,更多的大学生对红色文化保持着理性距离:54.55%的大学生不愿意了解红色文化;62.18%的大学生并不清楚红色文化的内涵;45%的大学生表示不会主动了解一些英雄事件。

学校作为宣扬红色文化最重要的阵地,就要充分发挥教育职能,加强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历史观,激发他们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意识。

(4)重视大学生社团建设及其作用发挥。在红色文化的宣传推广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大学生社团的建设及其作用发挥,可以通过筹划组织多种形式的教育、纪念、娱乐活动,开展红色旅游,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开展大学生红色运动会,身临其境地体验革命时期艰苦的革命生活,以此来激发大学生对历史的回顾和对革命先辈的缅怀之情。

红色文化资源研究范文第4篇

一、情感熏陶:

红色文化植根于生活中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性认识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环节,情感是人们判断事物的重要依据。因而,消解教育对象的情感隔阂、获得教育对象的情感共识、增进教育对象的情感认同,是教育目标实现的必由之路。感性熏陶是运用红色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首要维度,红色文化只有联系、融入、植根于大学生生活,才能发挥其育人功能,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认知与认同。此外,本文将大学生生活细化为社会生活、道德生活、精神生活三个层次,以更深入地展现红色文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 一) 红色文化融入社会生活增加大学生的价值认识生活即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脱离于生活的高深理论,也不是专业化的学术语言,而是富于浓郁生活气息和实践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的精练概括和通俗表达,本身就是来源于社会生活而又适用于社会生活。因而,要让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将红色文化融入于社会生活,利用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共通性,整合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充分挖掘生动有趣的红色故事、感人肺腑的红色事迹、震撼人心的红色遗址、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将这些丰富的红色资源素材制作成多样化的文字教育资料、影像教育资料、网络教育资料,通过教学教材、报刊书籍、社会活动、电视电影、宣传广告等方式融入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文化生活、体育生活、娱乐生活中去,让红色文化无处不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影随形,让大学生在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增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 二) 红色文化融入道德生活增强大学生价值认知马克思认为,特殊的人格的本质是人的社会特质。同样,作为人格的核心内容的道德人格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环境熏陶和社会教化。道德人格和价值观念密切相关,二者甚至可以说是一对孪生体,一个个体的道德人格势必影响其道德观念。譬如,在资本主义道德涵养下塑造而成的人格,则难以形成、甚至会拒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红色文化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使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的道德生活。通过红色历史的学习、红色事迹的感染、红色人物的感召、红色精神的弘扬,借助红色文化调节大学生道德冲突、化解大学生道德矛盾、指导大学生道德行为、涵养大学生道德人格,从而使大学生形成社会主义道德人格,进而有效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 三) 红色文化融入精神生活增进大学生的价值认同精神生活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接近大学生价值观念确立的生活领域。因此,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要让红色文化走进大学生的精神世界,融入大学生的精神生活。这需要通过红色文化的学习和教育,将大学生的注意力从网络文化、流行文化、娱乐文化等方面转移过来,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满足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打造更多的红色文化产品,将红色精神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同时需要把红色文化教育与学生的实际需要密切结合起来,与学生的就业择业、学习工作、感情生活的现实需要有效对接起来; 扩宽红色文化教育的教育面、覆盖面、影响面,丰富红色文化的功能。让大学生从红色文化中丰富精神世界,从红色经典中汲取精神营养,从红色历史中获取精神食粮,从而增进大学生的价值认同。

二、理性教化:

红色文化着力于教育、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观作为人们对价值问题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具有一定稳定性、长期性和持久性。价值观的这一特性决定了价值观教育仅仅依靠情感熏陶是远远不够的,暂时性的价值倾向、情感态度无法替代持久性的价值观念,因此,必须通过理性教化,促使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并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进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

( 一) 发挥红色文化的示范功能,引领大学生确立价值目标我国的红色文化史,同时也是一部生动的革命奋斗史,是由无数革命先烈亲身实践书写的波澜壮阔的历史,它凝聚着先烈们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对价值目标的坚持、对个人生死的淡然、对艰苦环境的克服每一位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都是极具教育力、说服力、感染力的教育素材。革命烈士对爱国主义的坚守、对的信仰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天然的契合,对大学生树立价值目标、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有着巨大的示范和激励作用。因此,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加强对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加强对红色人物、红色事迹等先进典型的塑造,加强对红色精神的解读。让大学生对红色文化形成更加深入的认识,从红色历史的史料中探求红色精神的内涵,从革命先烈的事迹中深思革命先烈的价值追求,形成对红色文化的理性认识和红色精神的内心认同,从而确立正确的价值目标。

( 二) 发挥红色文化的引领功能,指导大学生做出价值判断红色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优质资源,具有正确的价值导向,它能够引领大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当今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持续推进、信息交流网络化的逐渐普及,不同价值观念开始相互交织、多种社会思想相互碰撞、社会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这一现状使当代中国大学生面临更为复杂的社会环境。而红色文化蕴含着正确的利益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正确看待得与失、利与弊、成与败,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因此必须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价值引领功能,加强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无缝对接,加强红色文化的系统教育,让大学生全面了解红色文化的理论内涵、产生背景、历史价值,从而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 三) 发挥红色文化的教化功能,影响大学生做出价值选择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的现实写照,红色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素材,具有重要的教化功能。红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既是走向胜利的过程,也是中华民族赢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过程。学习红色文化可以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红色文化蕴含的革命精神、革命传统、人物品格必将给大学生以深刻的感召,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实践,激励大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当前,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教化功能,让红色文化鼓舞人心、净化人心、陶冶人心。系统地利用红色文化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根据不同的学生的不同背景、需求等实际情况实施分类教育,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价值标准、道德伦理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从而为大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提供帮助。

三、实践养成:

红色文化贯彻于实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大学生在实际行动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表明仅仅依靠情感熏陶和理性教化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将教育推向更深层次,即通过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沟通实践、劳动实践、生活实践让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增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 一) 以沟通实践拓展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广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既不是单纯地宣传教育,也不是一味地排斥其他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对其他思想的拒斥既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身发展的要求,也不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来面目。我们应当在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作为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前提下,允许多元价值观念的存在。这就需要畅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其他社会价值观念之间的沟通渠道,发挥红色文化在归属情感、明辨是非、增进共识、整合社会中的作用。通过红色文化架起主流价值观念和非主流价值观念沟通交流的桥梁,让大学生在不同文化价值观念的比较鉴别中明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从而拓展宣传广度,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和统摄力。

红色文化资源研究范文第5篇

中国草塘千年古邑位于黔北四大古集镇之一的瓮安县猴场镇,距瓮安县主城区14公里。瓮安县位于贵州省中部,贵阳市的东北部,西距省会贵阳市89公里,北距历史名城遵义市150公里。瓮安已融入到重庆3小时经济圈,成为连接贵阳与遵义、重庆、成都的次中心区域,区位优势明显。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旅融合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区域文化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如果旅游资源充足、但文化内涵不够,或者文化资源丰富、但旅游资源缺乏,则可通过产业融合来创新资源,让文化的创意通过旅游得以展现,或让旅游产业的魅力借助文化得以传播。

一、品牌融合:文旅融合的形象引领

品牌是对外宣传的重要内容,是让游客认识、认知、认可的基本内容,草塘千年古邑需要通过文化资源梳理与研究,提炼草塘千年古邑文化品牌,并将文化品牌与旅游品牌相结合,实现品牌引领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草塘千年古邑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土司文化资源、戏曲文化资源等,同时,目前已完成千年古邑古建筑修复改造工程并投入使用,结合笔者参与草塘千年古邑项目文化项目中对草塘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的梳理与研究,本文认为草塘千年古邑文化品牌定位为“千年土司、红色瓮安”,以土司文化为特色,红色文化为基础,打造以土司文化、红色文化为引领的文化品牌。同时,结合草塘千年古邑旅游景区建设,重点打造宋钦故居、草塘安抚司等土司文化景观,并策划相关的土司主题客栈、土司主题餐饮、土司主题活动等项目;结合猴场会议会址、猴场会议纪念馆、行居等红色文化资源,策划开发系列性红色文化体验活动、设计红色旅游精品路线,最终实现“千年土司、红色瓮安”文化品牌对草塘千年古邑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统领作用。

二、项目融合:文旅融合的具体应用

统一的品牌引领是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外部效应”,而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具体应用则是“内在体验”,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重在项目融合。

根据草塘千年古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资源现状,结合旅游产业发展相关要素,本文认为,可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文创商品方面,充分挖掘当地红色文化、土司文化等资源,结合现代创意设计和技术,研发设计出一系列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功能的文化创意商品,如土司元素玩偶、大戏楼积木、黔山书院拼图、红色记忆系列商品等。

(二)主题客栈方面,如依托景区现有建筑,围绕土司文化主题,策划设计出体现土司文化元素和风格的主题客栈和酒店,通过住土司主题酒店,睡土司主题床,感受土司主题文化,体验土司主题风情。

(三)主题街区方面,依托景区现有建筑与格局,策划开发土司主题文化街区,通过将土司文化元素“印在墙上”、“挂在树上”、“铺在路上”,全方位、立体化展示土司主题文化,通过销售土司特色商品、入驻土司主题酒店、品尝土司特色餐饮、欣赏土司特色表演、参与土司特色活动,多角度、全方位了解和参与土司文化、土司生活。

三、产业融合:文旅融合的全面对接

文化涵盖的内容丰富、全面,而旅游涉及交通、餐饮、咨询、住宿等多个行业,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不仅需要在具体项目上的融合,更需要全产业链的融合,真正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国家旅游局原局长邵琪伟曾指出“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相互融合,相得益彰。站在旅游产业角度看,抓住了文化就抓住了核心价值;站在文化产业角度看,抓住了旅游就抓住了一个巨大的市场。”文化与旅游的产业化融合,将使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形成共振,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要推动草塘千年古邑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必须厘清两个产业的产业链及不同环节,找到两个产业的最佳结合点。从旅游产业链来看,它是为了获得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旅游产业内部的不同企业承担不同的价值创造职能,共同向消费者提品和服务时形成的分工合作关系,主要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从文化产业链来看,它是在经济活动的“服务化”、“信息化”、“文化化”,现代经济越来越为“高技术和高文化附加值经济”所主导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主要包括文化创意、商品研发、市场推广、消费体验、消费反馈等环节。

结合草塘千年古邑项目实际情况,本文认为,必须将文化创意贯穿旅游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将文化产业的不同环节应用到旅游产业全过程中,实现以文化或文化创意为引领的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四、结语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和全域旅游的兴起,旅游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民大众的旅游次数、旅游时间也将越来越多,对旅游的品质、对景区的要求、对文化的追求也将越来越高,因为现代旅游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观光旅游,而是一种文化体验式、互动参与式、全域景观式旅游。

旅游是文化传播的载体,是文化再造、文化重塑、文化激活有效的表现形式,通过旅游,将深厚的文化寓教于游、寓教于乐,让文化广为传颂、生生不息。因此,没有旅游的文化就会缺乏活力、缺乏吸引力;反过来,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增加特色、增强竞争力与影响力的根本所在,同样,没有文化的旅游就会缺乏魅力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