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图书室管理实施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调研起因
2011年,中山大学教师住房团购项目小组了《关于认购广州南沙中山大学科技创新产业基地配套住房的通知》。从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挂牌出让公告《穗南国土出告字〔2011〕第2号》来看,这块住宅配套基地编号为“2011NJY-1地块”。地块用地面积64064平米。地块出让条件是,“该宗地开发建设是为了吸引高端人才进驻南沙开发区,竞得人须将地块所建住宅房屋中70%的套数及住宅房屋中70%的建筑面积,以南沙开发区管委会认可的优惠售价,以及向其认可的支持南沙建设的高校教师、科研人员等购买者销售。上述以优惠售价出售的房屋自取得房地产权证后8年内不得进行转让。”
2011NJY-1地块的实际购房数据是,中山大学业主约有650户,中国科学院业主约有40户,香港科技大学业主约有10户。其余为非团购业主约有300户。2015年1月之后,中山大学的购房业主陆续入住。但住户的居住体验并不好。首先,广州地铁四号线“严重偏慢”,采用L型车,4节编组,设计时速仅有90公里,实际运行时速平均只有50公里。离2011NJY-1地块最近的是中山大学大学城校区,这段地铁站距时程也要至少40分钟。其次,与其他团购住房项目(如祈乐苑、坚真花园项目)不同的是,该基地配套住房未预设校园网专线。因此,住地远又缺校园网专线的薄弱环节暴露出来后,站在图书馆推广阅读的角度来看,校外居住教职工若缺乏良好的网上查找数字资源的体验,不仅仅是让产业基地配套住房成为“睡城”,更为严重的问题是,让数字资源的充分利用形成一道障碍。为此展开了实证调研。
二、用户对数字资源的需求
2016年3月8日到12日,对38位业主抽样调研。发现有21位业主认为在居住区内选择宽带时,要综合衡量性价比,再考虑是否申请使用校园网。有17位业主认为,居住区离校本部较远,假如要铺设校园网,户均分摊的建网费即使很高,也要优先选择校园网,而且这17位业主都表示知悉校园使用的利弊。2011NJY-1地块内居住的中山大学业主是分散在学校的各个学院、党政教辅机构中,其中,最大购房群体是来自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该学院某位教师提到,他在国外居住了一年,但是每次使用VPN隧道访问校内网时,就感到非常麻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某教授也提到,希望解决校园网通向配套基地的住宅区内。管理学院的某教授说,住宅小区如果没有连接上校园网,就无法顺利工作;需求校园网的接入实际是为了更好地为学校发展作贡献。还有不少业主也提到,当初选择团购住房项目就是希望校园网能直通。也有极个别业主说,坚真花园虽然直通了校园网,但体验也不好。从网上交流情况看,因集群居住,业主们较好分享自己的意见,也让人意识到不少科研型业主很期待顺利使用校园网,尤其是校内数字图书馆。
三、数字资源的通道选择
当读者提出数字图书馆有校外访问困难后,有的馆员会以为这是跟网络中心有关的问题,跟图书馆业务部门无关。但是,数字资源是货车,网络干线是马路,满车的资源不能及时输送到终端用户手中,必然影响图书馆的投入回报。读者该如何选择宽带问题作了以下初步调研。
方案1,直通校园网。在网络中心职能部门的协助下,经过调研得出的结论是:假如600户业主同时选择校园网,使用时间为10年,需一次性支付建网费8000元。然后每年还需支付派驻技术人员的人工费,由600户业主协商分摊。费用解释:(1)建网费是一项基础设施性质费用,计算依据是,租用移动运营商的80公里长1G电路,每年租金支出为36万。楼宇网络设备每5年要更换一次。(2)技术人员费用是按照市场定价,平均费用为9万/人,共需3人,合计27万/年。会根据当年的市场价格进行动态调整。至于业主内部如何分摊由业主内部商议决定。(3)日常费用是,固定编制职工每月网络费为30元。如果不缴纳这30元,即使投入了建网费也无法访问校园网的资源。其他编制职工每月网络费会更高,但都是根据既定校园网收费政策去执行。
举例说明:如果业主都是固定编制职工,费用支出为:第一年缴纳8000元建网费(一次性缴纳)。然后同时缴纳360元网络费/年+450元维护人员费用/年。第二年缴纳360元网络费/年+450元维护人员费用/年。第三年,缴纳360元网络费/年+450元维护人员费用/年。累计10年,合计支出是1.61万元。10年内平均每月最低支出是134元。因租用的是1G带宽电路,在同一个干道下,平均每户业主只能享受4M的带宽,而且并发上网人数增加时,还会堵塞。
方案2,选择电信光纤。有的社会媒体报道说联通、电信宽带资费下调,百兆宽带年费是1600元。但跟实际情况出入较大。通过跟电信运营商的当地主管部门沟通,达成的定向优惠方案是200户以上业主同时选择电信100M带宽,平均每户月均使用132元。
方案3,选择移动光纤或广东省有线电视宽带。移动光纤费用是,选择58元4G套餐,即可免费获得20M光宽带。套餐资费越高,免费获得的宽带速率更高。广东省有线电视宽带费用是,20M带宽需1299元/年,平均每月108.25元。
综上,校外居住读者要使用数字图书馆还需考虑性价比。利弊都要综合考虑。例如校园网专线访问速度会比电信光纤慢。而且校园网要确实优先保障教学和科研的上网需要,在线网游、看高清电视等娱乐型消耗难以支撑。
四、 初步结论
结论1,无论选择什么上网通道都有利弊。本案2011NJY-1地块离最近的教学区域(大学城)直线距离有30公里。住地远因此不少科研型业主首先倾向选择校园网专线,但经过调研论证后,基本放弃。从调研来看,租用的是电路带宽也不是裸宽带,建网费投入又过高,还需日常支出维护运营人工费。如果选择使用电信光纤,又意味着有另一种访问困难。调研中可了解到,日均有300余位师生选择VPN隧道访问校园网,遇到寒暑假时,这一数额还会提高。而且VPN隧道只有一个IP地址,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出版供应商常常会误以为同一个IP地址的用户在超量下载,会制造访问障碍。当读者遇到使用故障时会产生烦恼情绪,而图书馆要调研究竟是哪一位校外读者超量下载时也不容易。负责校园网运营的学校网络中心也往往难以理解扮演资源购买者角色的图书馆,为什么不能签署VPN访问例外的“超量”下载?当读者、图书馆、网络中心、数字资源供应商出现彼此的不理解时,数字资源的有效访问必然打折扣。
结论2,我国高校大多经历扩招,校内教学科研用地本已日显局促。而早期的教职工住宅大楼大多都在校园内盖起,占用的有限土地资源一般难以置换到校外。为谋发展,高校每年又要不断引进人才,有的高校还跨越式扩大校园面积,而且为了节约购置土地的费用,扩张范围甚至是跨城市的。新进职工的安居乐业问题,多校区的协调运作问题,在网络环境下,都会统一体现在如何跨校区的快速共享数字图书馆,如何让校外居住职工同等享受校园网的便利。很多学科离开了数字图书馆就难以工作,这是调研中可听到的读者心声。图书馆应该意识到未来的服务范围、空间在变化,要有长远的眼光做出相应改进措施。例如,要从数字资源采购协议条款那里着手更新使用条款。图书馆之间要突破共享障碍,增加共建共享的模式。图书馆的文献传递方式、方法都要推成出新。
结论3,研究数字图书馆的利用时,比较常用的方法是直接使用数据库商提供的遵循COUNTER协议或SUSHI协议的统计数据。但是,这是单纯的统计已利用的数据,其他有上网障碍的读者,其需求是怎么样的?像本案例,读者出现有使用网络的选择困难时,图书馆就要协同帮助,以促进数字资源利用。而不能简单的将问题踢皮球式转移。在计算数字图书馆的使用价值时,也要兼顾方法的周密问题,避免挂一漏万。例如校外居住教职工的访问成本也是需要算入。
关键词:能源管理方案 空调系统能耗 能源计量 控制 收益
中图分类号:TB4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概述
1.1某大学多功能图书馆建筑面积35019米2,其中图书馆主楼31672米2,地上四层;学术报告中心3305米2,地上两层,全楼设计中央空调系统。
1.2空调系统冷、热负荷参数:图书馆主楼夏季空调总冷负荷为2365KW,冬季空调总热负荷为1482KW;学术报告中心夏季空调总冷负荷为392KW,冬季空调总热负荷为392KW。
1.3用电负荷参数:图书馆主楼空调系统总装机容量为:夏季,906.2KW;冬季,236.4KW。学术报告中心空调系统总装机容量为:夏季及冬季,124.9KW。
1.4图书馆主楼夏季冷源由制冷机房供给7-12℃冷水,冬季热源为校区内城市集中供热管网,设置二次换热器,提供60-50℃热水;学术报告中心冷热源均为电力驱动的风冷多联式热泵机组,夏季供冷、冬季供热。
1.5通风区域:一层的书库、学术报告中心一层和二层的报告厅设置全热交换式新风换气机组,公共卫生间设置吊顶排气扇。
二、能源管理方案设计的目标
2.1提高空调系统管理的效率:调整动态负荷,用科学系统的管理手段提升由于管理不到位引起的耗能问题。
2.2改善环境舒适度:根据室内人员状况,调节温度及空气质量,达到人体最佳舒适状态。
2.3降低建筑的能耗:对建筑物内外环境数据进行分析,建立能耗模型得出建筑本身的能耗改进空间。
2.4实现分项能耗数据采集及数据互通:保证数据上传到校级能耗监测平台,同时与本校或本建筑其它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互通。
2.5提高设备的性能:通过对空调设备的特性进行分析,采取合适的节能措施,提高设备的效率。
三、空调系统能耗的分析
3.1能耗管理
在空调系统能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管理不善而引起的。各项调节和节能措施的实施,亦与操作人员的技术素质直接相关。然而就现阶段来说最难提高的也是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因此,在加强对空调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的同时,提供一种先进的技术管理手段,可以帮助操作人员更快更好地掌握空调系统的节能运行技巧。另外,实行实时计量和收费,从源头上为能耗管理提供事实依据,也是建筑节能的一项基本措施。
3.2设备耗能
管理好了空调系统的末端设备,意味着减少了使用造成的能耗浪费。即从主观上帮助系统节能。此外,设备本身的运行能耗也是空调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选择系统设备的时候,必须考虑设备本身的能效比,采用能效比高的空调设备。
3.3环境能耗
由于室外温湿度在不断的变化,为保持相对恒定的室内温、湿度,必须提供匹配当量的能量补充,由此带来的能量损耗,我们称之为环境能耗。因此,对建筑内外的环境参数实时监测,计算因此产生的理论能量,与实际用掉的电力能量对比,找出系统的最佳运行工况和不同时段的最佳设定参数,提高能效,科学节能。
四、能源管理方案设计
4.1方案结构
能源管理方案的设计包括前端采集和计量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空调系统的监测与控制,包括空调系统的参数监测、工况的调控,和对其周围相关环境的监测。第二部分是对能耗的分项计量,即主机和末端设备运转的能耗。
第一部分主要采用DDC设备,其特点为操作简便,可靠性高,独立控制性能好,适合中小系统的控制使用。
第二部分的主要功能是分项能耗的计量和采集,系统网络平台采用RS485工业总线,逻辑上单层透明,物理上双层隔离结构,自由式网络拓扑连接,通讯可靠稳定。
4.2能源管理方案分析
4.2.1简洁管理原则
我们在方案中首先应用简洁管理原则——精简控制点、减少变量,优化控制环路,避免系统冗余。系统越简洁,过渡期越短,系统越可靠、稳定及可用性好。因此,我们在设计开始前,对系统进行反复的研讨、通过对框图的不断优化,合并功能相同的控制节点,删除意义不大的系统变量,使数据的监测、传输及处理均达到最简的目的。
4.2.2对建筑物空调系统负荷的分析
形成建筑物空调系统夏季冷负荷及冬季热负荷的因素主要包括:①围护结构各种得热(耗热)量②人体的散热、散湿量③照明散热量④各种工艺设备、电气设备的散热量⑤新风系统的耗冷(耗热)量⑥空气渗透带入的热(冷)量⑦各种散湿带来的潜热量。在以上因素中,太阳辐射形成的负荷在一天内变化幅度较大,而其他因素形成的负荷值则相对稳定。因此从建筑物总负荷的角度分析,波动并不剧烈,变化也不是时刻发生。许多工程实例也证明了通常在工作时间内,负荷往往是相对稳定的,即在不同的日期以及在每一天的不同时刻内温度的变化是缓慢的。当负荷变化幅度增大时,系统并不试图保持温度的绝对恒定,而是保证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这样一方面可以节能,另一方面可以保证执行机构不会忽高忽低的大幅度动作,延长执行机构的寿命。
4.2.3预冷(热)阶段
每天在开馆前首先进行预冷(热),使楼内空气温度达到设计温度值。此后,能源管理系统再根据冷热负荷进行调节控制,这样就避免了系统极限调节的工况。在预冷、预热时,系统关闭室外新风风阀,可以减少新风带来冷却或加热的能量消耗。
在控制系统实践中,具有一定惯性的控制参数及被控对象是房间的温度及湿度。尤其是房间的相对湿度指标,往往在控制系统发出指令停止或运行相关设备后,相对湿度值还会沿原来的变化趋势上升或下降一个数值区间后再回到受控范围。据此,在系统设计时,要对设备的最佳启停时间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论对受控对象予以调控,达到在保证环境参数达到设计指标的前提下,缩短不必要的设备启停宽容时间,降低系统的能源消耗,缩短设备的运行时间,延长了系统及设备的使用寿命。
4.2.4 空气平衡的策略
暖通空调系统中两个平衡至关重要——热平衡及空气平衡。在建筑物中保证新风量与排风量的稳定比例,是建筑物相对室外环境维持5Pa左右的正压值,是降低建筑物能耗、保证室内洁净度的关键环节。因此,建筑物内所有风机的运行参数均与密不可分。在控制框图及编程中,维持风量平衡、实现楼内正压是必要条件,也是通过软件控制新风风机、排风风机转速的基本依据。但新风量变化时,风量平衡被打破,控制系统就要建立新的空气平衡点,调节排风风机改变转速;如果房间的空气品质发生变化而需要调节排风量时,同样需要控制系统作出反应,加大或减少新风量的供应,仍然维持房间的一定正压值,避免成室外环境的冷(热)空气渗入楼内,增大了系统空调系统的负荷,使能耗持续增加。
4.2.5新风量的管理与控制
根据《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的要求,建筑物内的新鲜空气供给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传统的做法是对建筑物内的最大人数进行统计,并计算出建筑物所需的最大新风量。据此数据选择新风设备,并在运行中维持一个恒定的数值(最大新风量值)。但建筑物内人员的数量减少时,新风量无法实现相应的调整,带来了新风量偏大,耗能始终处于高位的局面。
在新的能源管理系统理念中,新风量是一个可变的、始终根据建筑物人数变化而变化的参数。在硬件方面,需要在建筑物内设置一定数量的CO2传感器,监测室内的CO2浓度【CO2允许浓度值一般取0.1%(1000ppm)】。同时,系统收集全部的CO2浓度参数,对全楼进行该参数的加权计算及分析,得出即时新风量的参数,并将新风控制策略下达给系统的执行元件,实现新风量的连续调节。这是目前最为合理的,也是最佳的新风能源管理方案之一。
4.2.6温度控制
室内温湿度的变化与建筑节能有着紧密的相关性。统计资料表明,如果在夏季将设定值温度下调1℃,将增加9%的能耗,如果在冬季将设定值温度上调1℃,将增加12%的能耗。因此将室内温湿度控制在设定值精度范围内是空调节能的有效措施。空调系统温度控制精度越高,舒适性越好,同时节能效果也越明显。
4.2.7温度补偿
我们主要考虑了两种温度补偿措施。
(1)设定温度的补偿:由于室内环境参数受到室外温、湿度,太阳辐射强度、风向等的不断影响,因此,在冬季时,将建筑物内的初始平均温度和送风平均温度适当降低,而当室外环境变化需要室内环境系统作出相应反应时再调节室内温度提高,这样既保证了人员的基本舒适度要求,也降低了能耗。在夏季时,当建筑物内人数减少或图书馆的专业设备运行较少时,能源管理系统首先将空调系统的送风机调整至最低允许转速,此时如果而楼内平均环境温度仍在继续降低时,能源系统适当提高送风平均温度的设定值,使房间不至于过冷,保证人员的舒适性,同时也降低了空调系统的能耗。对于为不同朝向区域送风的空调机组,根据其送风区域的朝向不同设定不同的温度设定值。
(2)送风温度的补偿:主要为获得较高的调节品质,克服系统运行和调节中存在的滞后现象。这种补偿可以较早地根据测到的室内温度、送风量等参数的变化做出正确的校正和调节动作,减少这些干扰对楼内送风平均温度的影响,防止控制系统产生振荡。
4.2.8冷/热水盘管阀门开度控制
在通常的空调自控系统中,冷/热水盘管阀门开度一般由回风温度或室内温度控制。对于大空间或有二次热交换的区域,也可采用送风温度来控制冷/热水盘管阀门开度。
基于水阀调节的节能策略中,首要要做到的是保证阀门的“零”开度。各类电动水阀是节能管理系统主要执行机构,在控制过程中阀门开度是节能系统主要调节内容。其中,保证阀门“零”开度是节能系统控制精度的重要保证。换句话说,选择正确流量特性和合适口径的电动水阀是节能系统成功的重要保证。
4.3能源管理方案控制方法分析
4.3.1夜间能源管理
夜间能源管理是指建筑物在进入夜间运转时为了保证维持最基本的要求而对各个能源单元进行的管理。能源管理在保证建筑物最低照度和通风率的同时,仍要确保安防、消防等系统的正常运行。
4.3.2轮循控制
轮循控制是通过对设备系统中的机组定期或按照需要切换工作。相比较把机组中所有设备投入使用而言,轮循控制是按照需要仅使部分机组进行轮循投入,这样既大大降低机组能耗,又减少设备不必要的损耗,延长使用寿命。
4.3.3能耗计量统计管理
常规的空调自控系统多强调保证舒适度,节能管理则多作为辅助功能进行应用。在衡量建筑的节能措施是否有效时,无法给出有说服力的数据。且因为舒适度改变和管理的习惯,更容易造成能耗增大。而能源管理系统双管齐下,在保证舒适度的同时,对空调系统的单项能耗计量并统计,作为节能管理的事实依据,定期对统计结果分析比较,使节能管理手段和措施落到实处,同时让管理者对能耗的使用更加心中有数。
五、能源管理方案节能收益估算
设备额定能耗明细
设备能耗合计913.7KW,全时出力能耗按80%计算,为730KW。
常规情况下,单日运行平均时间为11.5小时(图书馆),年平均出力为180天,即年耗电为1,511,100度。
5.2按年平均用电150万度估算,采用能源管理方案,可保证节约达到25%以上,即保证年节省用电37.5万度以上。
六、投资回收年限估算
6.1根据5.2条计算结果,节能管理方案实施后,年节约耗电量为37.5万KWh,电费费率为0.599元/KWh,每年节约电费为:0.599元/KWh×375000KWh=224,625元
6.2系统静态除投资(不包括管理、人员费用)为877,413元,投资回收年限(理论值)约为4年;根据实际经验,考虑到管理、人员费用以及其他影响因素,实际投资回收年限约为5年。
七、其它设想
7.1增设建筑物内的其它设备的能源管理程序及设施。即能源管理系统除对空调系统做节能调节外,还应对照明系统、给水系统等用电做相应调控,达到综合节能。
7.2增设借阅定位集成管理
图书馆因其功能的特殊性,建议在借阅管理时,采用人员基本定位手段,可对整个图书馆各阅览室的借阅人员做统一管理,以便系统运行人员有效的掌握各分区人员的存在情况,达到人性化节能,使节能管理系统更好的为建筑服务。
7.3与能耗监测平台集成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 研究
1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概念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ISO2789 - 1974( E) 国际图书馆统计标准》规定,公共图书馆是指由国家或群众举办,面向社会各阶层开放,免费或只收轻微费用为一个团体或区域的公众服务的图书馆,他们可以为一般群众服务或专门类别的用户服务,它全部或大部分接受政府资助。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公共图书馆独立或通过合作方式提供的图书馆服务的总和。从基础设施架构的角度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就包括所有实体图书馆、流动图书馆以及它们建立的馆外服务点、图书馆联盟、总分馆系统、区域网络等服务平台。它是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的、收集和传递文献信息资源,传播先进文化,以保障大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公共图书馆机构和服务的总和。
2鄂尔多斯市公共图书馆发展概况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已建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进一步夯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础,全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室建设取得很大进步。目前全市公共图书馆全部均进入等级图书馆行列,市图书馆晋升为地(市)级一级馆,8个旗区图书馆全部达到县级二级馆和三级馆标准,其中3个馆(东胜、伊金霍、乌审旗)晋升为县级一级馆,全市公共图书馆(室)藏书368万册,人均1.84册,年流通0.72次,人均到馆次数0.57次。
按照《鄂尔多斯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艺术精品创作、文化产业发展、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市场管理五项文化工程(2011-2015年)》要求,“十二五”期间,在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上,全市要建成6个一级图书馆,3个二级图书馆,各旗(区)公共图书馆都要达到国家县级二级馆以上标准,基本实现“每15万人拥有1个公共图书馆,每2000人拥有1个图书室,馆藏图书人均占有量达到2册”的目标;在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上,全市要新增25万册藏书,其中“市图书馆每年藏量增长不少于 5万册;旗区图书馆每年藏量增长不少于1万册”;在共享工程方面,全力推进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使全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城乡覆盖率达到100%。
3鄂尔多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鄂尔多斯市公共图书馆建设现状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创建达标情况来看,鄂尔多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1缺乏明确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执行机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的重点领域。借鉴国内其它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经验,结合鄂尔多斯市公共图书馆建设现状,鄂尔多斯图书馆无疑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推手和执行机构。这是因为无论从行政级别、馆藏资源、人力资源、技术力量还是财政投入等各方面情况来看,市图书馆具备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条件。
3.2全市基层公共图书馆数量偏少。目前全市共1家市级图书馆,8家旗区图书馆,按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方案》要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要求以全民为服务对象,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因此鄂尔多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应大力加强基层服务点的建设,快速增加基层服务点的数量,在全市范围内布设基层流通点或服务点,将市、旗区图书馆内丰富的文献资源和优质的信息服务下沉到各基层流通点或服务点上。
3.3缺乏全市公共图书馆统一技术平台和服务平台。按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要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应具备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等特点,应有效整合分散在不同部门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和项目,实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共建共享,形成综合、系统、运行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因此鄂尔多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需要搭建全市公共文化统一技术平台和服务平台,全市内文献资源在全市范围内无障碍流通,城乡居民能通借通还全市公共图书馆所有文献。
3.4数字资源建设与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数字资源具有复制性强、传播速度快等优势,有着纸本资源无法比拟的优势。鄂尔多斯市已建设成为国家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按照示范区建设要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应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群众受众率与参与率达到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先进水平。因此,鄂尔多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应在全市范围内搭建公共电子阅览室平台,搭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丰富的数字资源,结合市级图书馆购买的商业数据库与自建特色数据库,将数字资源快速推送到人民群众身边,让他们普享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成果。
4鄂尔多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策略
4.1总分馆建设。 通过对总分馆的建设,完善鄂尔多斯市公共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通过合理的网络服务布局,形成“图书馆群”,将公共图书馆服务覆盖到全市所有人,通过图书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统一服务、统一管理等方式,实现服务效益最大化。全市将实现读者在总馆或任一分馆办理读者证后都能够在本体系中的其他分馆进行图书借阅,在任一分馆或流通点所借阅的图书都能够在其他服务点进行还回,形成“一馆办证,多馆借书,多馆还书,通借通还,资源共享”这一畅通的阅读渠道,使得市民不论身居何处都能享受到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服务。
根据鄂尔多斯市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截止2012年底鄂尔多斯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1940653人,约合200万人。按照《鄂尔多斯市“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2011-2015)》提出的“全市市、旗(区)、苏木(乡、镇)、嘎查(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建成城镇‘十分钟文化圈’、农村‘两公里文化圈’和牧区‘十公里文化圈’。”和“每15万人拥有1个公共图书馆,每2000人拥有1个图书室,馆藏图书人均占有量达到2册”的目标要求,在人口数量不大幅增加的情况下,除8个旗区馆外,鄂尔多斯全市需要建设59个综合文化站、154个社区文化室和744个嘎查村图书室,全市馆藏图书总量达到400万册。从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的角度来看,将这957个图书馆、图书室统称为服务点,它们通过互联网与鄂尔多斯图书馆形成总分馆服务体系,这意味着到“十二五”期末,鄂尔多斯全市需要建成957个服务点,基本可以形成覆盖全市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服务点建设如下表:
4.2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建设。公共电子阅览室主要为广大群众提供公共互联网信息服务。2011年文化部颁布了《 “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实施方案》,要求在“县、乡/镇居民居住集中的区域新建一批规范化公共电子阅览室”、“逐步建立‘三十分钟公共互联网文化圈’,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加方便、贴近的公共互联网服务。” 而按维基百科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东胜区2500平方公里,人口达58万,而其余7旗84500平方公里,人口为136万人,鄂尔多布人口密度分布极度不均衡。由于该实施方案是按照服务地域半径来布设公共电子阅览室服务点,不太符合鄂尔多斯人口分布不均衡和大部分旗区地广人稀的现状。因此我们可以考虑“依托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市及所辖县建有标准配置的公共电子阅览室”。根据规划和测算,100%的苏木乡镇(街道)文化站(59个)、100%的社区文化室(154个)、60%嘎查村文化室(约430个)要建有标准配置的公共电子阅览室,共需建设643个公共电子阅览室。
4.3增添图书馆ATM。图书馆ATM是新型的公共文化服务载体,与分馆相比,图书馆ATM具有占地少、无人值守、自助上架、服务标准统一等优势,但内置图书数量有限 ,因此,可以考虑将图书馆ATM与分馆结合,错位分布,形成一张以市馆、旗区馆、分馆为主体、图书馆ATM为补充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参照国内其它地区图书馆ATM的布设经验,在全市范围内,可以设置5台ATM自助图书馆。
4.4全面引进实时监控管理系统、门户网站系统、数字图书馆系统和移动图书馆系统。服务网络和监控管理网络与总分馆同步建设,通过监管平台实时的了解各个分馆、流通点的工作状态、读者访问量和图书的利用率,以便及时做出合理的调整。通过实时监控管理系统,全面了解和把握图书馆文化服务工作运行状况,从宏观到微观、从设备状态到应用状态、从静态分析到动态监控不同的角度对服务情况予以跟踪和反馈,以帮助各级领导直观快速地掌握文化服务的状态和效果,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使文化服务的建设取得更大的成效;通过门户网站系统,建设一套鄂尔多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统一管理与平台,可针对图书馆内部或外部网站进行信息管理、和网站维护;通过数字图书馆系统,让广大读者随时随地访问图书馆数字资源,确保图书馆信息资源能得到合理使用,通过移动图书馆系统,利用移动设备终端如手机、iPad等与读者建立互动通道,扩大图书馆延伸服务领域与范围。
参考文献:
[1]李亚军.市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实践和存在问题[J]. 图书馆学刊,2011,( 2) : 105~ 106.
[2]段忠花.北仑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实践[J]. 新世纪图书馆,2012,( 6) : 92 ~ 94,48.
[3]许江涛.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思考[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 212) : 127 ~128.
一、学校教育现代化装备基本标准
(一)教育现代化装备应用场所齐足,实验室、微机室、图书室、科学探究室等各特种教室齐足,且均达省标准化学校建设配备要求。
(二)全市所有中小学全部实现校园网“校校通”和并入“互联网”,完善教学辅助系统和教育管理系统,打造现代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和实现对教师全员的教育信息技术和业务水平的培训。
(三)加强微机室建设,学生用计算机按最大班额人手一机配备,且微机室数量符合《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所有专任教师按照人手一机配备。
(四)全市所有中小学(含职业学校和特教学校)全部完成新“班班通”建设。
(五)全市所有中小学的常规教学仪器和音体美器材以及通用技术设备,必须按省标准化学校建设配备要求的最高标准配足配齐,并将陈旧的教学仪器设备及时进行更新。
(六)将全市中小学的所有陈旧的课桌式实验室,全部按新配备标准更新成符合现代教学要求的现代化实验室,特别要加强小学的科学实验室、科学探究室和中学的理化生实验室及地理专用教室建设。
(七)全市所有中小学必须达到省标准化建设要求中规定的小学生均30册、初中生均40册、高中生均50册的图书配备要求。
(八)其它上级推广应用的教育现代化装备设施。
二、学校教育现代化装备计划
(一)实验室及功能室建设
1.年12月前,配足配齐全市中小学实验室及功能室。新建的实验室及功能室一律按现行高标准要求进行装备建设。
2.年12月以前,将全市中小学陈旧的课桌式实验室,全部按新配备标准更新成符合现代教学要求的现代化实验室,特别要加强小学的科学实验室、科学探究室和中学的理化生实验室、地理专用教室建设。
(二)电教设备
1.年12月以前,全市各中小学按照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要求和各校教学需求实际,根据学校规模及最大班额数配足配齐计算机教室,满足计算机教学要求;确保全市中小学专任教师达到人手一台计算机。
2.年12月底以前,全市所有中小学建成校园网,并对简易的校园网按市电教馆的要求进行扩容升级改造。
3.加强新“班班通”建设,于年12月前,使全市中小学基本完成新“班班通”建设,于年12月前完成原有多媒体教室的改造和更新。
(三)教学仪器配备
全市“两项工程”配备结束以后,各中小学要按照《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及补充规定的标准,进行查漏补缺,年上半年配齐配足理科仪器,下半年配齐配足文科仪器,在此基础上,要突出配备特色学校特色专业的现代化教学仪器设备,以促进特色学校和特色专业的发展。
(四)图书装备
各中小学要有计划地逐年增配图书,到年12月底前,按上级规定配备标准全部达标;每年保证图书更新率达到上级规定藏书标准的1%及以上。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科学统筹规划
1.各校要成立装备工作建设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负责组织实施,各特种室管理人员要配齐配足,且做到持证上岗,切实把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一套完善的科学的的教育现代化装备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为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2.各学校要根据本《实施方案》,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查清自家底数,找出存在差距,准确测算应添设施及所需资金,制定切实可行的本校教育现代化装备实施方案,根据学校经费收支情况,分年度列出年教育现代化装备项目预算规划。各学校每年的教育现代化装备项目预算,要经市局装备办审核把关后,与本年度学校经费预算方案一并报市局财管中心审核备案,便于财管中心及时协调和拨付项目资金。各学校在制定实施方案时,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既要有超前意识,确立长期规划,又要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原则,同时要科学谋划,严防重复建设造成的资金或设施浪费。要明确工作目标,强化措施保障,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实施方案按时落实到实处。
(二)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督查指导
装备办要定期对基层单位进行督查和指导,帮助学校研究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保证各阶段任务的顺利完成;对在实施教育现代化创建中质量高、效益明显、成绩突出的个人或学校予以表彰,对典型经验、先进事迹及时进行宣传推广。财管中心要做好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经费保障工作,指导学校搞好年度经费使用预算,确保学校公用经费除保证日常开门费外,主要用于学校教育现代化装备建设;同时要根据全市教育现代化装备统筹规划,及时地指导帮助学校做好预算项目调整工作,并监督各学校实施好各经费预算项目,及时做好预算项目的决算审核和资金拨给工作。基础教育科、校舍管理办公室等相关科室要结合全市中小学布局调整、校舍安全工程和标准化学校建设,统筹规划,科学安排,确保各学校功能室(各特种室)建设按上级规定标准足额足面积配备,严禁各功能室相互挤占和一室多用现象发生。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技术水平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装备的更新换代、教育装备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因此,各学校要高度重视教育技术装备队伍的建设,要明确一名副校长分工负责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建设工作,成立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工作小组,把那些懂教育、懂技术、懂装备、懂管理的人员充实到这支队伍中来,同时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这支队伍的培训提高工作,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技术精良、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教育装备队伍。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各学科教师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建立长效培训机制,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列入网络和校本培训重要内容,使广大教师都能熟练掌握现代化教育装备的使用技能,不断提高现代化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
(四)坚持规范操作,实施阳光装备
各单位要根据基本实现教育装备现代化的标准,本着实用性与超前性相结合的原则,科学设计,统筹规划,集中财力,加大投入,配齐配足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在教育现代化装备采购过程中,要按照既要达标、又要节约的原则有计划、有重点分期分批地进行装备;各预算装备项目要进行科学论证,并按上级的有关规定,将预算采购项目由装备办、财管中心审核后报市政府采购中心统一集中采购,实行阳光操作。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文化惠民项目
2014年云南省楚雄州姚安县被列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县以来,严格按照创建要求,不断加大建设力度,努力形成覆盖县、乡、村、惠及全民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有力地推进了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一、姚安创建工作开展的具体实践
(一)科学谋划,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规划引领
结合创建的开展,组织完成了《马游坪彝族梅葛传统文化保护区规划》和《左门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规划》的编制。同时,坚持公益文化事业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还编制了《姚安县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光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整治规划》,策划了光禄古镇开发建设中的10大文化旅游重大项目,为发展打下了良好的规划基础。
(二)不断推进“三馆一站”建设,努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配置
一是投入资金60万余元,对县文化馆展室进行了提升改造,完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博物馆展厅、民族民俗文化展厅、书画展厅的建设工程,把县文化馆建设成为了集文化、文物展示和培训三位一体的文化展示中心。二是不断加强图书馆建设。目前,县图书馆已拥有各类藏书12万多册,达国家二级图书馆标准:全力推进了农家书屋和农民网培学校建设,实现了全县77个村委会,社区的农家书屋和农民网培学校全覆盖。三是在全县9个乡镇全面开展了以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文化综合展室、多媒体培训室、文化长廊为主要建设内容和标准的“四室一长廊”标准化建设工程,配送添置了图书、音像制品等设备,使全县各乡镇综合文化站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三)切实加强了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全面实施文化惠民服务工程
完成了“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项目93个、“文化惠民示范村”创建项目2个,实施了光禄镇、太平镇、弥兴镇3个乡镇“小广场、大喇叭”工程项目。目前全县已有花灯剧团、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和电影事业管理站各1个。乡镇文化服务中心9个、村级文化活动室77个,县级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点1个、乡级服务网点9个、村级服务网点66个,农家书屋66个,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8138户、农户家庭地面卫星单收站约l万座,全县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100%和98.5%。
(四)扎实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
采用一名县处级领导加一个县级部门加一个村委会或社区党支部扶持一支农村业余文艺宣传队的“3+1”模式,全力扶持农村业余文艺宣传队的发展。目前,全县农村业余文艺宣传队已发展到76家。连续举办了三届“云南・姚安荷花节”系列活动,组织开展送戏下乡活动,
“文化大篷车一千乡万里行”文化惠民演出,周末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等,年均演出达260余场次,观众达45万余人次。
(五)狠抓精品文艺产品生产,不断提升我县文化内涵质量
创作生产了花灯小戏《老俩口约会》参加全省首届滇剧花灯周演出受到好评;并在首届楚雄州新农村文艺展演中获荣获表演奖一等奖和特别组织奖;在云南省首届新农村文艺汇演中获表演二等奖、创作奖二等奖。剧目《村官》、
《刘二贵改榜》,《火塘情话》、《非常事故》、《造天地》等剧目多次参加全州新剧(节)目调演获10个余奖项;立足本地文化资源,创作排演了六集大型历史题材剧《菩提女传奇》在全州巡回上演;扶持县农戏协会创作和发展,至今已创作生产各类剧目120多个,快板,表演唱和歌曲等其它作品640多件,为县文艺表演单位和农村业余文艺演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剧本支持。
二、开展创建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总结的经验和做法
(一)加强领导,夯实创建工作基础
个别乡、村和有关部门领导不同程度存在着上热下冷、等待观望、合力不足,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够等问题。为把创建工作落到实处,县委政府成立了由县人民政府县长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切实加强了领导。
(二)配套政策,完善保障体系
县图书馆设施落后,馆舍面积不达标;县博物馆还没动工开建设,只能在文物保护单位内办公;部分县级、乡镇和村文化设施等亟待修建和改造:还有相当一部分地方的文化场地和设施虚设。我县先后制定出台《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过程管理有关规定》、《公共图书馆群众艺术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免费开放实施方案》、《关于加快姚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安排了工作经费,为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和经费保障。
(三)分解任务,推动责任落实
部分村的文化活动场所条件还较差,没有达到“两室一厅”
(即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多功能文化活动厅)验收标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设备也需要改造升级。县乡公益文化流动服务供给能力较弱。为此,制定下发《姚安县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目标责任分解表》,将各 项目标、工作任务具体化,做到责任到乡(镇)、村,到部门到个人。为确保创建任务如期完成,建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信息报送等系列制度。
(四)重心下移,努力构建乡村普惠性文化网络
在完成乡(镇)、村(社区)综合文化站、文化活动室(中心)全部建设完成的基础上,还对部分不达标的基层文化阵地进行提质改造。同时,结合创建又对9个乡镇文化服务中心、77个村级文化活动室,9个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级服务网点和66个村级服务网点、66个农家书屋等进行了充实和开发,使基层文化阵地的载体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三、巩固和发展姚安创建工作成果的几点思考
(一)继续突出重点,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
要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契机,推动文化事业更大发展。着力推进“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加强文化馆、图书馆的流动服务;着力打造“数字姚安”,塑造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深入挖掘、创作具有传统特色、地区特点的文化项目,积极创新服务方式,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二)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
认真研究制定并出台文化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合理设置从业人员编制,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输送、培训、激励机制。配齐配强博物馆、县文化馆、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专职工作人员。行政村(社区)落实享受财政补贴的文化管理员或文化指导员。把文化志愿者作为开展公共文化活动的重要力量,积极动员和鼓励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做好基层文化服务工作。加强对农村业余文艺演出队的指导和服务,不断提高演出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