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化旅游市场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这一“旅游兴市”政策号召下,要真正实现预期的效果和预设的指标,必须加快秦皇岛旅游产业的发展,而挖掘“文化”内涵是产业发展的核心。秦皇岛拥有丰富独特的旅游文化资源,但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并不代表旅游文化产业发达,“文化资源”只有转化为“文化资本”的时候才具有真正的价值。因此,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实现旅游文化资源的市场资本化转变,借此达到真正提升我市旅游文化软实力之目的,真正达到“旅游兴市”的目标。可是纵观近几年此方面的学术研究成果来看,其着眼点大都集中在旅游文化资源产业化对策的分析方面,而对于旅游文化资源的资本化市场运作机制、运作流程研究还相当薄弱,因此,这也成了本人选择本课题作为研究对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旅游文化资源的内在属性
资本具有价值性、收益性、存量性的本质属性。经分析,旅游文化资源同样具备资本的这些特征,所以说旅游文化资源也能够转化为旅游文化资本,它是符合资本的内在属性的。旅游文化资源具有游览观赏、体闲游憩、科学考察、康体健身等方面的效用,这也正是旅游文化资源的价值所在,其对满足人类的心理或生理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和较高的使用价值。旅游文化资源的收益性,主要体现在这些资源通过市场化的开发与运作,其自身价值大大提升,能为所有者带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旅游文化资源的存量性计算,旅游文化资源具有构成复杂性和特殊性的性质,所以其自身的价值很难计算,但通过近些年相关学术上的理论研究及实践中的摸索,己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我们相信,随着研究方法的丰富与创新,以及今天科技的快速发展,对旅游文化资源价值的定量化测算会更加科学、准确。
三、旅游文化资源资本化市场运作的外在条件
1.旅游文化资源产权的界定。
目前对于旅游文化资源的产权主体的界定,没有统一的定论,但纵观各方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即国家(政府部门)、社区、家庭或个人、全体公民所有。以国家(政府部门)主体的旅游文化资源,比如历史革命圣地、博物馆等;以社区为主体的旅游文化资源,如地方传说、特色民俗、节庆活动等;以家庭或个人为主体的旅游文化资源,如技能、创作、记忆;以社区为主体的旅游文化资源,比如神话传说、思想、观念等。因此,在明确上述产权主体类型的前提下,必须明确秦皇岛各类旅游文化资源权属的权利和义务,即明确其所有权、经营权、开发权、收益权等,理顺产权关系,也只有这样,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和收益等行为才能够顺利进行开展下去。
2.旅游文化资源转换的路径条件。
通过市场的运作和经营,实现旅游文化资源经营企业化是旅游文化资源转换的路径条件。政府依附于企业的组织形式,如独资、控股或合资等来参与市场竞争,当旅游文化资源经过市场主体的投资和开发,进入到市场化的经营和运作,最终形成能为游客消费的旅游产品,旅游文化资源才会转化为旅游文化资本,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旅游文化资源价值的增值。
3.旅游文化资源转换的安全保障条件。
旅游文化资源转换的安全保障条件主要指国家相关的法律制度和政策,所给予的旅游文化资源资本化的安全和鼓励性措施。这些法律和政策约定了哪些文化资源可进行市场流通和运作,哪些不允许。对于允许的部分要出台各种法律政策给予支持和保护,相反,对于不允许的部分,一旦违反了相关的规定,就要加以严惩和处罚。其次,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提出将旅游作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龙头,这样的鼓励性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全民的参与意识。
4.旅游文化资源资本化的技术支持。
要使旅游文化资源资本化有据可依,就要对旅游文化资本的价值做出定量化评价,如通过衡量旅游文化资本的价值来对旅游资本进行融资、确定旅游文化资源经营权转让价格、衡量旅游文化资本的经营收益等。然而,由于旅游文化资本的特殊性,对旅游文化资本定量化的价值评估具有一定的难度,要综合考虑旅游资源的市场需求、价值、竞争环境和开发条件等各种因素,才能对旅游资本的价值做出科学的测算。所以,实际应用中需要不断创新研究方法和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这也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四、旅游文化资源资本化市场运作的形成机制
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旅游文化资源本身并不是资本,那么要想使其转化为资本,就要形成一个完成的资本化市场运作机制,也就是必须依靠相关的政策、制度和措施,根据旅游文化资源本身具有的价值性、收益性和存量性,在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离的前提下,采用科学的手段对其价值做出定量化的评价,然后通过市场化的经营和管理,使其最终转化为旅游文化资本。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几方面。
1.旅游文化资源向旅游文化产品转化。
作为资本化运作的对象的旅游文化资源,必须具有使用价值,没有使用价值则不能实现其产品化。而文化资源自身的特性恰恰决定了其在转化为文化产品后,不但具有使用价值,还具有思想价值、审美价值和知识价值。从这一点来看,旅游文化资源自然就具备了可以实现产品转化的先决条件。那么,旅游文化资源接下来就要通过对其内部要素进行各种组合、开发和创新,最终形成具有吸引力的可供游客购买的旅游文化产品,这为实现其资本化的进程打好了基础。
2.旅游文化产品向旅游文化商品转化。
旅游文化资源简单的转化为旅游文化产品还不够,更主要的是通过产品定价策略、市场定位、营销宣传等一系列市场操作手段,实现旅游文化产品的商品化运作,通过各种渠道为广大消费者所熟知,利用欲望会产生动机,动机会产生行为的原理,刺激其购买的欲望,发生购买行为,这样,顺理成章会带来经济收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增值,也只要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旅游文化资源的资本化进程。
五、结语
关键词:养生文化游;文化功能;互动性
作为人们审美对象、同样具有审美功能的旅游景区必然会有自己的思想和意境,旅游景区所表达的思想或意境的核心就是旅游景区的主题。因此,养生文化旅游是能够体现养生文化核心思想,并由与养生主题相适应的各种形态的旅游产品组成的,具有独特性、系统性的旅游项目。养生文化旅游的核心思想是通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双渠道来传达的,它特殊于其他文化主题旅游的显著点即在于精神产品巨大的开发潜力。而从目前的市场状况来看,养生文化旅游主要有以下三种产品类型:以保健价值作为产品核心功能的纯疗养保健型产品;以养生为主题,集结多种资源而形成的保健与度假、娱乐、体育等组合型产品;还有以特殊的养生文化历史资源为主,其他旅游资源为辅的养生文化型产品。可见大部分的旅游产品仍只停留在物质产品的层面。然而养生并不等于我们习惯意义上的养身。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中给健康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的完美无缺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这一概念,提醒了我们,影响个体健康的因素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身体疾病,还纳入了心理和社会因素。所以完善的养生文化旅游应当是从身体和精神二维角度去开发的旅游项目。
一、从文化渗透力看养生文化旅游
旅游文化的渗透力表现着旅游文化的一种涵化能力,就是游客所属地域文化与旅游目的地文化这两种异质的文化,在相接触之后,发生信息的交流,并经过一段时间,游客在原有的文化模式上发生了意识行为的演变,接受了旅游目的地的文化。而养生旅游文化的主要功能在于满足游客对养生的基本需求,以及游客在养生文化旅游过程中精神世界的完善和文化人格的发展。所以要想增强养生旅游文化的渗透力,需要提升游客对于养生旅游文化的接受深度。这与目前养生文化旅游市场的开发还具有一定差距。
(一)养生文化主题与旅游项目主题的脱离
位于江西的崇义阳岭国家森林公园,为扩大景区影响,于2006年“五一”黄金周前夕举办了“阳岭风”养生旅游节系列活动,内容包括开幕式大型文艺晚会、“农家乐”乡村游启动仪式、客商联谊会、“山水崇义、绿色家园”摄影作品展、“阳岭风”美食广场、登山赛、茶文化节等七项活动。此养生主题活动旅游产品类型丰富,但却未把握养生的核心主题,将没有文化接近性、共通性的旅游项目机械地组合在一起,既无法满足游客身体和精神上的养生的基本需求,更无法使游客通过这些旅游项目对养生文化有深入的了解,从而被涵化。
(二)缺乏文化吸引力的盲目性模仿
在市场竞争中,“差异化竞争”的最大克敌就是难以掌控的产品大量复制,尤其是有形商品和运作套路的肆意复制最为严重。养生旅游市场上规模不等,内容雷同的旅游产品比比皆是,如温泉养生旅游。许多景区在不了解自身旅游文化资源优势的情况下,纷纷追赶温泉市场的浪潮,结果收到的效果却差强人意。自身定位存在很大的偏差,再加上与同类品牌景区的竞争缺乏优势,所以提升文化吸引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养生文化功能淡化
养生文化的优势在于旅游者在养生文化旅游的过程中具有更高的交流程度,不仅是旅游产品的使用过程中、与旅游服务对象等等有密切的交流,同时还有个体对养生文化的理解,以及随之在主观精神世界里产生的创造性的认识,这是游客个体内化的交流。但是当前而言,大多数的养生文化旅游还只停留在游客与外在(包括养生文化产品以及服务等)的交流,景区所提供的只是能够满足旅游者养生基本需求的物质产品以及精神产品,只达到了养生文化的第一层主要功能,但是要想提高养生文化渗透力,还需要旅游者通过个体的情感体验,对养生文化进行自我诠释并且创造出具有个体适用性的新的文化,得以完善和发展。
(四)优化养生文化传播效果
1、正确认识养生文化的内涵。景区首先要对养生文化的涵义有清晰准确的把握,明确养生文化的物质表现和精神表现的双渠道优势。对养生文化的分析既要着眼于有形产品的文化开发,又要发掘无形产品的巨大潜力。如从现代人生活状况出发,精神养生对于诸如心理压力、情绪焦虑等精神亚健康问题都有很好的指导和修整作用,除此之外,对于建立个人职业、家庭、人生观、价值观的健康而和谐的思维方式和意识取向,养生文化的社会功效是值得去发掘和利用的。
2、加大对自身文化资源的研究力度,把握养生主题与文化资源的最佳契合点。在了解养生文化的特性之同时,需要加大对景区既有和潜在文化资源的研究力度,对其构成进行系统的认识,根据研究的方向和需求加以分类和区别,可以借鉴以下的划分方式,将文化资源构成分为:遗存资源、产品资源、制度资源、观念资源、习俗资源、人力资源等。在对文化资源进行分析之后,就要实现养生文化与自身文化资源的对接研究,找到有利于表现养生文化的资源所在,再进行设计和规划,将其以最优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拥有丰富人文遗迹资源的湖北省武当山,具有精神和身体双重的养生文化资源,有养生文化名人张三丰、孙思邈等遗留下的珍贵的哲学思想、医学成就和养生方法等等。将这些文化资源用适宜现代传播的形式与游客的诉求点对接,便能形成独特优势的养生主题项目,这种项目的可复制率也会得到大大降低。
3、产品的设计要脱离思维参照,旨在为游客的创造和发展提供支持。参照同类养生旅游市场上旅游产品的目的不在于模仿,而是要避免同质,所以在设计产品时,要跳出现有的产品开发模式,另辟蹊径,寻求差异化同时又能体现自身文化特色的表现形式,为游客实现自我创造和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而不是要单纯地资源推出。如四川彭祖山,在2006年“五一”黄金周,推出了健康游的活动,其中一项游客参与学做养生菜的活动很受欢迎。游客在做菜的体验过程中根据自身的饮食习惯结合养生膳食术,可以掌握和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养生饮食方法,既达到了彭祖膳补术的文化推广效果,同时也实现了游客内向的创造和发展。
二、从游客互动性的深层价值看养生文化游
原先游客被动接收旅游产品的局面在这些年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越来越多的景区开始认识到,以游客为导向的旅游营销将成为旅游市场的趋势,由此相继改变原有的纯观赏的旅游方式,推出了具有互动性的旅游项目。而养生文化旅游本身就有很强的互动性,因为其产品最终的价值是通过游客个体来体现的。目前的养生文化旅游产品在游客互动的形式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但是游客互动的意义并非只存在于游客的体验和感受,还有我们未曾发现的问题和未曾运用的宝贵资源。
(一)缺乏对游客心理互动价值的有效把握
从传播的角度来看,从旅游产品的信息传送者,经过各种形式的载体(如导游的解说,服务人员的引导)传达给作为信息接受者的游客,那么游客接收产品信息之后的认同度有多高?这“接受认可”通常是隐性的表现,是游客心理互动的体现,作为传达者是很难以直接把握的。而这个心理过程的互动实际上就是马斯洛所认为的:“人的需要是从外部得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也就是说,具有外部形态的任何旅游产品,其提供给游客需求的满足,只有从表面的感受转化成内心的满足,才能得到游客的完全接纳,并从游客那里得到旅游产品生产者所希望的回应。而通常所策划的一些养生主题活动却只关注游客表层的感受,认为只要是游客参与了他们就能得到绝大的满足,所以他们认为互动性就是从这里得到体现的。然而游客之间却会由于主观认识、自身的需求以及理解的能力的不同表现出千差万别的态度,这些在他们心理认识、感知和最终得到共识的过程是不会被直观察觉的,是具有隐性特点的。
(二)游客行为互动的价值对景区发展的长远意义
游客互动性的主旨有两个:表象的意义是,越来越多的游客喜欢从养生旅游产品中寻找愉悦,去疾健体,修身养性,期望找到心灵归宿点,这是对游客需求的深层次的满足。另外的目的,就是游客的参与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具有事实说服力的强大依据,那就是从我们产品的最终客户那里可以得到最真实、最全面、最直观的反馈。养生文化旅游因为具有明确的养生文化主题思想,所以客户的需求相比其他非主题文化旅游项目更有导向性,因此通过游客行为互动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市场开拓中的很多问题,这对于我们制定和调整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然而目前很多旅游区的市场研究部门,最终研究对象与数据分析处理存在严重的断层现象,即使认识到从游客那里获取对景区评价的重要,但实施上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鉴于以上情况,旅游区应当切实重视起如何将游客互动价值转化为所需信息资源,这也是如何把握现有游客,并发掘潜在游客的重要突破点。
(三)对策:有效把握游客互动的资源可用性
1、在市场研究部门新辟专门的游客心理与行为研究工作组。整合人力资源,在市场研究部门设立专门的游客心理与行为研究工作组,以养生旅游市场中的目标游客为研究主体,结合实际的市场状况,系统全面地研究游客的消费心理和心理互动因素对消费行为的影响。这就要求对专业人才的引进,并能够迅速熟悉和把握养生文化旅游市场的特性,能够选择并设计最具效率和效益的研究方法和模型,在获取最权威的游客心理互动构成的信息同时,建立有效的养生文化旅游市场评估和绩效管理机制,进行科学的分析,并用以指导定位调整和修复缺陷,达到旅游资源的充分发挥和游客资源的充分运用。
2、建立快捷连通的信息流动通路。由于旅游区的分散性大,所以信息搜集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有必要科学布局信息网络,建立和完善快速连通的信息流动通路,也就是组建以市场研究部门为重心,以各旅游服务部门为分支的信息网络,网络上的各节点承载反馈游客信息的责任,并迅速传达给市场研究部门,而市场研究部门根据各节点传输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作为市场分析和战略方向调整的数据支持,同时,针对研究的需要不断地向各支点上的“信息站”发出信息请求,求取某一方面的信息反馈,并及时调整。然后有效利用游客的反馈意见,加以分析论证,用以丰富养生文化游的内容。信息通路的建设可以在计算机网络平台上进行,景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设计专门的信息流通软件,作为信息管理的工具。
参考文献:
1、杜海忠.旅游景区主题策划[J].人文地理,2005(4).
内容摘要:国内客源是北京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年来北京旅游业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增长乏力。本文从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角度,对北京市国内游客市场的现状、空间结构的发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北京市旅游市场发展的市场细分策略以及网络营销体系。
关键词:客源市场 空间结构 市场细分 网络营销 北京市
旅游客源市场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对于客源市场的研究是旅游开发规划和旅游企业市场营销等工作的基础。无论是旅游规划,还是旅游产品的开发及营销,都离不开客源市场的研究。旅游客源市场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一旅游产品现实和潜在的总体需求,旅游客源市场按消费者地理区域分布、时间分布及旅游动机类型可划分为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时间结构、旅游类型结构。其中空间结构是旅游市场的一种重要结构,按空间分布,一般可将旅游地的客源市场划分为境外客源市场和国内客源市场。
北京市国内客源市场现状
(一)总体呈稳步增长趋势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同时也是我国大型入境口岸之一和旅游业较发达的城市之一,以及我国三大经济圈之一――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城市,在旅游业发展中一直处于前沿位置。近年来,随着北京申奥的成功,北京市旅游设施已逐步完善,旅游环境也得到进一步改善,特别是双休日和黄金周制度的实施,使得国内游客数量不断增长,国内旅游收入也以年均近20%的速度快速增长,成为北京市第三产业收入中的重要来源之一。
从表1可以看出,2001年,北京市接待国内游客1.1亿人次,相当于同期接待海外游客的39倍,是1996年(第一次进行国内旅游调查)接待国内游客的1.4倍,年增长速度为7.5%,国内旅游收入达887.7亿元,是同期国际旅游收入的3.6倍。国内旅游收入已经成为北京旅游收入的主要来源。
(二)国内市场增长空间有限
与入境游市场相比,北京的国内旅游市场在旅游总收入中的贡献更大。然而,近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北京接待国内游客人数一直在1.1亿人次左右徘徊,收入也不很乐观, 其中2002年在接待游客数较上年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收入反而下降了7%;2003年由于非典等因素的影响,北京接待国内游客人数出现大幅下降,旅游收入也下降了14.2%。
北京市国内客源市场分析
(一)客源吸引半径分析
一个给定的旅游目的地的客源地市场受多种因素制约,吴必虎(1997)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居民旅游和休闲出游市场,随距离增加而衰减;80%的出游市场集中在距城市500km以内的范围;由旅游中心城市出发的非本市居民的目的地选择范围主要集中在距城市250km半径范围内。
客源吸引半径是衡量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大小的重要指标,该指标被许多学者运用到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的研究中,根据我国旅游地理结构的实际情况,可将吸引距离范围划分为四级:I级为小于500km;Ⅱ级为500~1000km;Ⅲ级为1000~1500km;Ⅳ级为大于l 500km。表2描述了北京市主要客源地市场距北京的公路里程。
(二)国内旅游流强度空间分布概况
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驻地作为该省、自治区、直辖市居民前来北京市旅游的平均出发地,以北京市为中心,以一定空间直线距离为半径建立起北京市与各省、市、自治区的空间距离(如表2),然后再计算出不同区域范围内各省、市、自治区旅游流量的省均市场份额,可以描绘出各客源地产生旅游流强度随着距北京市空间距离的增加而衰减的空间距离关系表(表3)。
在对图表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总体来讲国内旅游客流产生强度基本符合空间距离衰减规律。即距北京市越近,旅游流产生强度就越大,随着空间直线距离越远,旅游流产生的强度就越弱。但是距离在1500公里以上处出现了旅游流强度先是递减之后又稍有回升的现象,但总体上来看呈现递减趋势,这一现象的出现应当主要归因于北京其所具有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政治历史背景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的巨大影响力。
北京本地市民,占北京市旅游流总流量的38.1%,是北京市旅游流的最大客源地。周边直线距离在500公里内的近郊省市――石家庄、济南、天津所产生的旅游流量占总流量的23.0%,省(市、自治区)均产生的旅游流量7.67%,仅次于中心区,是北京市旅游流重要的客源地。在500~1000公里区域范围内产生的旅游流量为总流量的12.1%,省(市、自治区)平均流量产生强度递减到3.03%,在1000~1500公里范围内,旅游流强度为11.2%,省(市、自治区)平均流量产生强度仅1.24%,而在1500公里以外的省区,省均产生旅游流量强度就表现的更加微弱了。因此,北京市国内旅游流产生强度随空间距离增大而出现明显地衰减规律,但这种空间距离衰减趋势因与旅游流产生源地之间交通便捷程度(时间距离)、人均消费水平、人口规模大小等因素影响而出现局部增强现象。距离在1500公里以外处出现的旅游流强度变化就是很好的证明。此外也可以由此得出,距离在1500~2000公里范围内的省、市、自治区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北京市国内客源市场营销对策
(一)北京吸引范围大、客源市场比较分散
通过分析北京市的客源吸引半径可知:北京市凭借其独特的政治、历史和地理优势拥有强大的潜在客源市场,吸引范围很大,基本遍及全国所有省份,呈现出明显的吸引力,具有相当大的开发潜力。但通过对北京市地理集中指数的研究可以得出:北京市的客源市场相对分散,不利于确定主要客源市场,同时给旅游宣传定位、针对性地提供旅游服务带来困难,进而影响其旅游效益的提高。因此,开拓北京国内客源市场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并存。
(二)国内旅游客流产生强度基本符合空间距离衰减规律
对表3进行分析后可以得知,国内旅游客流产生强度基本符合空间距离衰减规律,北京以外省市的游客客流随距离增加而衰减。但距离在1500公里以外的省市处出现了旅游流强度先是递减之后又稍有回升的现象,说明距离在1500~2000公里范围内的省市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三)基于目标市场细分的定位策略
国内旅游收入在北京旅游总收入中所占比例很高,所以,如果对3/4以上的旅游市场没有合理的主题定位,就等于将最大份额的“市场蛋糕”让给了竞争者。由此可见,应该对北京旅游市场按目标群体做出细分,对目标市场客户进行定位,以“多功能旅游定位”为北京旅游业做出规划和竞争对策。
根据北京旅游目标群体需求的不同,可以将客源分为三类:
第一类目标群体是国外游客,主要特征是对(东方)古都文化兴趣浓厚,对北京的整体认识尚停留在表层,旅游诉求为探寻东方古老文化,旅游需求以参观游览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名胜、皇家园林、民居胡同等成熟旅游产品为主。北京需进一步完善景区服务功能,提高旅游满意度。在后奥运时期,为了让旅游者更好地领略北京风貌,应提高景区接待水平,包括提高景区游客中心的咨询服务功能,加强游客投诉管理等措施。
第二类目标群体是距北京较远的国内游客,北京市是国内游客的首选目的地之一,外省市来京游客大致占全部国内游客的2/3,如按购买北京旅游产品的频度,这类群体又分为首次购买游客和重复购买游客。首次购买游客的主要特征是:诉求侧重于北京作为“首都”的主要特征,既对“古都文化”感兴趣,又对北京作为中国最为“现代化”的城市形象感兴趣,需求以代表性的历史名胜和现代化建筑为主;重复购买游客的主要特征是以往有过北京游的经历,对“古都文化”和“首都文化”都已经有较多了解,兴趣转移到更深层次,在旅游诉求方面,需要北京旅游市场进一步挖掘风景名胜、主办主题活动,这类需求以风景、度假和商务旅游并存,要求旅游产品能体现“新、美、奇”的特点。
第三类群体是北京市民及近省市游客,主要特征为在京工作或完全熟悉北京,旅游诉求更多以工作日之外,调整生活节奏、放松心情为主,需求多是短期的休闲、度假旅游和主题公园旅游,对旅游产品更新有强烈要求。在这方面可赋予旅游产品更丰富的内容,通过文化活动延长其生命周期
(四)创新营销理念并建立健全营销体系
从新型的网络营销手段方面来看,目前北京市旅游网络营销体系还不健全。电子商务网站多数是由网络经营者创办,真正由旅游企业建立的极少,这就形成了旅游公司不了解网络,网络不熟悉旅游业务的现象,从而导致旅游网站的内容空洞缺乏吸引力,因此,旅游业网络销售的关键之一是强化旅游信息的开发,提供全面、详细、准确、及时的旅游信息。旅游信息的及时性也就是信息的现时性,房价、票价旅游节目等旅游信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很容易成为过时信息,必须及时更新以确保其现时性,这方面需要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形成平台,方便企业提供营销信息。
在旅游营销策略的持续性问题上。北京积极借鉴悉尼奥运会的旅游宣传策略,在奥运准备期和奥运年阶段,制定了丰富细致的奥运营销策略,并且十分重视与媒体进行沟通和互动,从而产生了良好的营销效果。但北京对后奥运阶段的营销策略并没有完整系统的营销方案,虽然有关方面表示要利用奥运会提供的历史发展契机,全面推进“‘走进北京,体验奥运’海外旅游市场营销计划”,开展以奥运旅游产品为核心、全方位展示北京奥运遗产资源的重点入境客源市场专项促销行动,促进旅游市场稳步增长。上述营销活动目前还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而且是否能够发挥实际作用,还需细致的研究。这对北京在后奥运阶段的旅游业发展是非常不利的,由于北京在奥运年并没有获得旅游业的高速增长,因而后奥运阶段的旅游促销策略对旅游业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未来一段时间北京旅游的宣传营销任重而道远。
旅游营销是一个系统工程,北京作为一个旅游强市,应该高度重视营销策略,要把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整合起来,把短期营销和长期营销结合起来,通过网络营销引领和改造传统营销,使现有的营销体系更加完善,提高旅游营销的效果,从而有效地拓展北京市国内客源市场。
参考文献:
1.曹欢德.近期国内外旅游客源市场研究述评.天津商学院学报,2006
2.李燕.上海旅游购物市场研究.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系硕士论文,1995
3.戴斌.旅游行为的经济学分析.旅游科学,1998(3)
4.张安,万绪才.南京国内旅游客流人口学特征及旅游决策行为探析.东南大学学报,2004(1)
5.宋亚非.网络营销的竞争优势分析.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1)
6.冯琼兰.对网络时代旅游营销的思考.特区经济,2005(7)
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改变,中国在旅游市场经济营销中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今不少旅游规划工作缺少对市场的研究内容,营销规划不够完善,影响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所以,本文通过对区域旅游市场营销中目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行分析探究,从而对市场营销规划提出相应的策略,建构合理的区域市场营销规划模式,从而提高区域旅游的更快发展。
关键词:
区域旅游;市场营销;规划探究
一、引言
旅游业作为中国的新型产业已经逐步提高,如今一些地区的旅游业成为了发展经济的主要来源。旅游业不仅促进了传统文化的继承方式,而且也优化了中国社会人民的基本素质。当前旅游业的竞争激烈,中国面临着市场与竞争的双重压力,所以如今的区域旅游市场形成了营销规划不完善、理论基础不准确等要素。
二、区域旅游市场营销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区域旅游市场营销中面临的问题
目前,中国区域旅游市场营销面临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营销理念的陈旧思想。在区域旅游市场中,开发者没有分清促销与营销的概念,没有考虑到旅游者的实际情况,形成错误的营销理念。所以为了区域旅游的长远发展,就应该形成一套完整的营销体系。从长远的发展目标上看,很多管理者和经营者并没有对市场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他们只是注重短期的经济效益,从而影响了整个旅游业的发展。如今中国的区域旅游越来越多,当然,受欢迎的方式也越来越多。但有的地区并没有形成良好的特色旅游形象,不仅在地域、形象上没有改善,在文化特色的发展上也没有更好的改善。加之需求者对旅游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区域旅游的管理人员素质也越来越低[1]。由于中国的市场营销规划不够完善,致使许多旅游市场的服务水平下降,区域旅游市场模式的严重缺失。
(二)区域旅游市场营销中面临的挑战
区域旅游市场在营销中也面临着很多挑战,主要表现在旅游者的消费观念、旅游业的竞争以及市场营销理念的转变。从旅游者的消费观念上看,近几年,人们追求具有个性的旅游景点,他们在选择旅游地点上更加理性。这样就加剧了旅游业之间的竞争力,所以为了提高旅游业的竞争,充分发挥市场营销理念的转变。注重消费者在旅游项目上的转变,进而改变旅游管理者的综合素质,使区域旅游的发展与市场相吻合,以提升旅游业之间的竞争力。
三、规划区域旅游市场营销战略
(一)规划营销战略基础
规划营销战略基础作为旅游营销战略的主体,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改善。确定发展方向,制定长远的目标是规划区域旅游市场营销战略的主要任务,主要是确定他的市场情况。根据消费者的实际情况,确定旅游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对旅游地的营销计划进行设计改造。然后确立营销任务,根据旅游地点,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使旅游地点能够在一定时间提升它在旅游业中的地位。进而制定营销目标,根据了解到的营销方向制定任务,控制旅游地的形象、把握旅游销售的利润指标,从而使营销目标更具体化[2]。最后选择营销战略,最主要的是对旅游地和旅游产品的策划,旅游市场主要的利润来源是景点变化和特色产品的变化。所以协调产品价格、销售渠道以及人为因素的营销理念,进而实现市场营销战略的调整。
(二)规划市场营销策略组合
规划旅游市场营销策略组合,要依赖很多方面的改变。比如:旅游产品、价格策略、分销策略、关系营销以及服务营销从旅游产品上看,随着季节性的变化,制定不同的策略。旅游产品受周期的影响,对于刚兴起的旅游区域进行价格产品促销方式;对于正在兴起的旅游地,就要改进产品的质量,增加新功能;对于已经成熟的旅游区域,考虑到市场的竞争优势,就要加大促销产品的力度;对于即将要衰退的旅游景点,由于获取的利润低,需要放弃产品的推广,加大旅游区域的改建工作。而且受旅游品牌与新产品的影响,有效的提高了产业的文化价值。在价格策略上,它是产生效益最重要的因素。由于市场类型的不断变化,景区门票和产品的价格在不影响成本的方式上进行调整。对于分销策略,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发挥多种的营销策略,以获取旅游市场上的进步。关系营销主要是提升旅游者的数量。服务营销则主要是对旅游景区的印象作为友好的评价。
(三)规划营销总费用的预算
进行市场的营销预算,根据企业营销的管理能力以及营销目标的发展状况制定相适应的营销费用。根据旅游地的自身情况,随着销售费用的变化对营销的总费用量力支出。由于受旅游季节与旅游地的发展周期不同,对促销费用的支出做出相应的比例水平[3]。在激烈的旅游业发展上,规划营销预算还要与竞争对手的预算相同,这样不仅避免促销上引起的战争,也保证了预算在长期实践下的合理性。
(四)规划近期的市场营销计划
营销计划是旅游业日常的销售方式,保证有规律的营销计划,实现独有的特色文化。首先,根据市场上的营销规划设立营销方案,主要是设计旅游产品的不同,然后为确定目标市场选择适合的营销方法。由于前期的营销计划已经落实,在安排中远期预算上,就不要给予太确定的目标,因为促销费用一般都是以粗略的预算进行分配的。所以在营销组合战略中,把握旅游市场和目的地的促销方式,规划具体的发展目标的行为策略,从而为完成旅游的营销活动做准备。
(五)区域旅游形象规划
开展区域旅游,在制定旅游发展目标之后,需要根据自身环境以及经济发展优势明确旅游形象。首先需要确立整体的区域形象,然后与区域中的旅游形象相互结合,制定中心城市形象,最终刻画产品形象。这样的从总体上形象定位,再到特色产品上形象定位,能够将旅游产品的形象更加具体的展现出来。例如,以栾川区域旅游形象规划为例,栾川该地山川秀美,自然风景美不胜收,因此在进行形象规划时,将其定位为“生产绿色和健康的世外山水”,这形象定位是栾川区域的远期形象目标,也是区域的整体形象。接下来,从旅游产品的总体形象上看,以其区域城市经济发展为根基,面向河南省以及其周边的休闲区域以及度假市场,将栾川的旅游形象定位为养生景区,这是该地区的近期形象规划。从更加近一点的程度上分析,栾川的旅游形象可以定义为整个城市的中心形象,包含了休闲、度假等旅游功能,形象描述为“山水园林城市、最佳度假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当旅游区域的主体形象规划好之后,可以将该区域中的特殊景点作为该地的形象。景区内的主要形象有:老君山———老子归隐地,养生文化苑;九龙山温泉———中原第一泉;龙峪湾———天然大氧吧,自然大空调;通过对旅游区域进行形象规划之后,单凭其中一项景点就能够让游客认识到该区域的景观特色。
四、结论
区域旅游市场旅游规划是发展旅游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成功的旅游景点离不开科学的旅游发展规划,所以在区域旅游的市场营销规划模式中,应当掌握市场的环境变化中寻找机遇,然后建立旅游市场的信息平台并提出相适应的营销计划,在促销上不断创新选择。随着时展的进步,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形势在不断变化,旅游规划者对旅游业的市场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所以,完善中国旅游市场的营销规划,使中国的旅游业发展为世界的领先水平。
作者:Baldairova Anar 单位兰州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樊欣.区域旅游市场营销规划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
[关键词]旅游竞争力;研究方法;提升措施
[DOI]10.13939/ki.zgsc.2015.40.015
世界经济论坛近日的“2015年旅游业竞争力报告”指出,中国的旅游产业竞争力在全球141个经济体中首次进入前20名。过去4年里,旅游业在全球经济乏力的情况下仍以每年3.4%的速度增长,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与此同时,国内很多地区已经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进行重点扶持,如何提升城市及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从而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已经成为地方政府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话题。
1 旅游竞争力概念的界定
对于旅游竞争力的研究,从研究层次上来看主要集中在区域旅游竞争力及城市旅游竞争力两个方面。温碧燕等[1]认为区域旅游竞争力是由资源禀赋、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及社会文化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导致的不同区域间旅游产业水平的差异性,其兼有产业竞争力及区域竞争力的属性。盛见[2]指出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由潜在竞争力、市场竞争力、外生及内生资源禀赋竞争力四个部分构成。关于城市旅游竞争力,苏伟忠等[3]指出表层的旅游产品竞争力、操作层的旅游企业竞争力和内因层的旅游生产要素竞争力是城市旅游竞争力的三个表现层次。刘素平,等[4]认为“城市旅游竞争力是指城市利用自身的旅游资源在旅游企业和城市宏观的经济社会文化等环境的综合作用下通过在旅游市场上销售其产品而反映出来的发展能力。具体表现为旅游市场的占有能力和旅游生产要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 学科分布分析
表1 文献所属学科分布表
学科[]频率
旅游[]75%
经济管理[]15%
资源科学[]5%
市场研究信息[]2%
数学[]1%
文化[]1%
其他[]1%[BG)F][HT]
以“旅游竞争力”为关键词,对2001―2015年的相关文献在中国知网中进行搜索,并对其学科分部频率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来自旅游类学科期刊的文献最多,占据75%的比例,从经济与管理角度出发的研究占据了15%的比例,可以看出,对于旅游竞争力的研究主要是从旅游及经济管理的角度出发。另外,由表1可知,旅游竞争力的研究有强大的理论支撑,涉及了多个学科领域,除了旅游与宏观经济管理外,还包括了资源科学、市场研究与信息、数学、文化、体育、林业等,其中单从经济角度出发的研究就包括了贸易经济、农业经济、经济体制改革、文化经济等多个方面,可知旅游竞争力研究设计的学科及其广泛,包含了众多学科的理论知识。
3 研究方法分析
关于旅游竞争力的研究方法有许多种,其中包括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AHP),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回归分析,熵权法TOPSIS法等。层次分析法作为一种专家打分法曾一度受到许多研究者的钟爱,被广泛用于对旅游竞争力的评价,如苏伟忠[1]等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北京、南京、西安与郑州四个文明古都的旅游竞争力进行了评价。陈晓等[5]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环渤海区域滨海城市之间的旅游差异进行了研究。郭佳等[6]采用层次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合的方法对浙江省各地级市的旅游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张争胜等[7]采用该方法对广东省各地级市的旅游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文艳等[8]采用熵权TOPSIS法对西部各省的旅游产业差异进行了评价。
4 旅游竞争力提升对策分析
周常春等[9]针对肇庆市旅游产业指出该市应提升其城市形象,完善基础设施。王琪延等[10]指出以城市群为载体的区域产业整合是当今旅游产业的发展路线,城市间旅游产业分工与整合是提高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必然趋势。汪德根[11]指出城市应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通过与周围城市共同发展提升城市旅游竞争力。马晓龙等[12]认为,增强区域旅游竞争力要注重各要素的均衡协调发展,不能片面强调某一项指标。闫翠丽等[13]对中原经济区30个省市的旅游竞争力进行因子分析,对各个不同层次城市提升旅游竞争力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指出旅游竞争力强的城市应注重旅游环境的改善,旅游竞争力较强的城市应把重点放在把更多潜在的旅游资源转化为现实旅游资源上,而旅游竞争力较弱的城市就需要在资源禀赋、基础设施及人才供给等方面都需要作出努力。
5 结 论
旅游竞争力的研究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且已经有相对成熟的研究方法并取得了丰厚的成果,但研究中仍有一些不足需要改进。目前学者们关于旅游竞争力的研究大多是从案例出发的实证研究,理论研究相对缺乏,而基础理论的研究对于学科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另外,在评价指标的选择上,学者们往往倾向于选择那些易衡量的硬性指标,而对于一些不易用数字衡量的指标,如当地人的友好程度,当地的文化氛围等则被许多研究者所忽略或者回避,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最后,旅游竞争力的评价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如何结合其他各学科,实现对旅游产业更全面综合的评价,是学者们未来研究的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温碧燕,梁明珠.基于因素分析的区域旅游竞争力评价模型研究[J].旅游学刊,2007(2):18-22.
[2]盛见.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构成:基于竞争力性质的研究[J].旅游学刊,2007(8):29-34.
[3]苏伟忠,杨英宝,顾朝林.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初探[J].旅游学刊,2003(3):39-42.
[4]刘素平,邱扶东,冯学钢.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综述[J].经济地理,2008(5):867-871.
[5]陈晓,李悦铮.环渤海主要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定量研究[J].经济地理,2008(1):158-162.
[6]郭佳,陈晓东,姜立峰.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评价――以浙江省为例[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99-102,106.
[7]张争胜,周永章.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实证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1):13-16.
[8]文艳,郑向敏.中国西部省际旅游竞争力评价――基于熵权TOPSIS法[J].旅游论坛,2012(5):38-45.
[9]周常春,保继刚.肇庆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兼论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分析框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2):78-83.
[10]王琪延,刘志勇.基于模糊一致矩阵的中国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中国省会及以上城市旅游竞争力排名[J].经济问题探索,2012(5):7-13.
[11]汪德根.长江三角洲16城市旅游竞争力比较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5):414-418.
[12]马晓龙,曹杏娟.省域旅游竞争力的空间格局与形成机理研究[J].旅游科学,2013(2):14-23.
[13]刘超.区域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模型的构建和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中国市场,2015(29).
[14]闫翠丽,梁留科,刘晓静,王文静.基于因子分析的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以中原经济区30个省辖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1):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