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老人跌倒的护理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跌倒不仅是OP骨折最常见、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原因,而且增加了OP性骨折的发生率,是老年人伤残、失能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跌倒产生的后果十分严重,但老年人群对其危害性尚未引起普遍重视,老年人对于如何预防跌倒的知识和意识缺乏,需要家人和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在“老人院”,老年人OP患者集中,跌倒发生率高,而目前“老人院”的护工绝大多数文化知识水平较低,服务水平远远达不到职业要求。本研究中护工接受培训前的OP知识和协助康复治疗护理操作摸底考查表明,处于较低的得分水平,表明多数护工不了解OP的危险因素;由此可见,要减少跌倒的发生率,就必须提高护工的知识水平和照护能力。运用循证健康教育模式培训方法,帮助仁爱“老人院”护工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通过指导护工对OP危险因素的分析,实施防跌倒的干预措施,护工较好地掌握了OP的基本知识和防跌倒、缓解疼痛的多种操作技能;与培训前比,考核成绩有明显提升。结果说明,循证健康教育培训方法获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培训后,护工对于确定跌倒的危险因素和实施恰当的干预措施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2“老人院”护工接受循证健康教育培训
在护士的督导下“老人跌倒危险护理措施表”得到有效的实施;“危险度”和“跌倒率”比培训前降低了。可见,通过有效培训可使护工在短时间内学会并正确掌握OP相关的知识,对防跌倒和提高OP老人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循证小组通过对OP患者危险因素的评估和对护工进行考查和调查后实施针对性培训,使护工认识到随着年龄的增长,OP危险因素和跌倒所致机体损伤会越来越严重,甚至可成为老年人致死的原因。因而,在任何时侯,任何条件下都必须加强防跌意识,以预防为主。
3实行循证健康教育培训
充分考虑了OP患者各级“危险度”和护工的学习接受能力,要求在岗护理人员加强责任心,熟练掌握应急预案,对护工的协助护理操作质量进行监控,进一步提高了跌倒风险管理的护理质量。循证健康教育立足于当前最新、最好、最正确的证据之上,使健康教育发挥最大的效果。循证健康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护理管理者在“老人院”建立健全社区护理质量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在制定决策时与此同时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护理人员利用最新的信息资源,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和素质结构,展现更多的理性思维,寻求更多的科学技术支持,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判断能力、观察力、理解力、科研能力以及工作技能,推动了健康教育深入发展。
4小结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脑血管病患者住院期间跌倒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患者住院病史进行度调查分析,查找导致跌倒的原因,并针对原因,制定相关护理对策,组织实施。同时将同期住院未跌倒的老年脑血管病患者64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64例跌倒患者,2例骨折,其余患者未导致严重后果。引起老年脑血管病患者跌倒的相关因素有:女性、住院设施不完善、环境不熟悉、性低血压、意识突然丧失、药物、自我生活能力判断过高等。结论:重视老年脑血管病患者跌倒的相关因素,通过科学布置病房环境,做好入院宣教,让患者熟悉住院环境,科学用药,注意用药后不良反应,评估患者跌倒的危险性,做好预见性护理,跌倒后及时科学应对,可以减少老年脑血管病患者跌倒发生率。
【关键词】老年;脑血管病;跌倒;相关因素;护理
老年人跌倒是常见的问题,年龄越大,跌倒资料越多,约1/3的65岁以上老人每年跌倒1次以上,是老人健康的严重问题,会给老人及家人照顾带来较大的负担[1]。当老人患者有脑血管疾病时,平衡功能下降,更容易跌倒,住院患者跌倒引发医疗纠纷。我们对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跌倒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护理措施,以防范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跌倒,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临床资料: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脑血管病患者中,住院期间有跌倒史者64例,其中男20例,女44例,年龄65~89岁,平均年龄74.8±7.6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第4届老年脑血管病诊断标准,经头颅MRI或CT确诊。患者病情稳定,意识清晰,跌倒前能独立行走。诊断:脑梗死14(2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6(56%例),TIA 10(16%)例,脑出血4(6%)例。跌倒次数: 1次48(75%)例,2次14(22%)例,≥3次2(3%)例。
1.2 方法:对患者住院病史进行度调查分析,查找导致跌倒的原因,并针对原因,制定相关护理对策,组织实施。同时将同期住院未跌倒的老年脑血管病患者64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
2 结果
2.1 老年脑血管病患者跌倒的后果:64例跌倒患者,2例骨折,其余患者未导致严重后果。
2.2 老年脑血管病患者跌倒相关因素:经过二组患者单因素比较发现,引起老年脑血管病患者跌倒的相关因素有:女性、住院设施不完善、环境不熟悉、性低血压、意识突然丧失、药物、自我生活能力判断过高等。
3 护理分析与护理对策
3.1 跌倒原因分析:引起老年脑血管病患者住院期间跌倒原因与患者的健康状况及活动水平有关[2],可以分为生理性与疾病性因素。
3.1.1 生理因素:1、性别:跌倒患者中女性是男性的2倍,这与老年女性患者雌激素水平低下,骨质疏松且骨质增生明显有关[3]。2、环境因素:51%的患者跌倒与环境有关[4],主要是患者不熟悉医院环境,医院的光线太强或术暗,地面过硬或过湿,台阶较多等。有少数患者是因为病号鞋服不合身而导致跌倒。
3.1.2 疾病因素:1、脑血管疾病时,容易出现性低血压,导致短暂性脑功能失调,意识障碍而跌倒;脑血管疾病时,患者合并有平衡功能失调,或偏瘫等症状,行动迟缓,动作不稳,共济失调,容易跌倒;脑器质性损害导致小脑病变、皮质损害、深浅感觉障碍、肌肉协调差,导致跌倒。2、药物:脑血管疾病时,经常使用、苯二氮卓类药、抗抑郁焦虑药、降压药、利尿药等,这些药物会导致患者定向障碍、意识模糊、步态不稳、性低血压等,而引起老年人跌倒[5]。3、认知障碍:不少老年患者在疾病恢复期,对自己的行动能力评价过高,对跌倒的危险性估计不足,担心给家属或护士增加麻烦,而勉强行动,导致跌倒。4、其他:便秘、长时间蹲位后突然站起等也是引起老年患者跌倒的常见原因。
3.2 护理对策
3.2.1 科学布置病房环境。51%的老年患者跌倒与病房环境有关,提示在病房设计与布局上,应考虑老年患者行动的便捷性,光线充足柔和,夜间有夜光灯,地面保持干燥,整洁,不乱堆放物品,通道就保持畅通;走廊、卫生间、楼梯要有扶手,尽量不设计台阶;应提供大小合身的病号服与鞋子;卫生间设坐便器,以防长时间蹲位后站起出现性低血压。
3.2.2 做好入院宣教,让患者熟悉住院环境:在患者入院时,或者患者可以自己活动时,护士应该主动向患者介绍病房设施条件,让患者尽快熟悉住院环境。告诉家属与患者,尽量避免患者自己活动,在患者活动时,要家属陪同,以防跌倒。患者康复阶段的运动,应根据病情进行科学选择,不能盲目进行,以免过度的活动导致跌倒。
3.2.3 科学用药,注意用药后不良反应。当患者病情需要使用可能引起性低血压、意识障碍、定向障碍、共济失调等不良反应的药物时,要交待患者注意事项,避免独自行动,导致跌倒。
3.2.4 评估患者跌倒的危险性,做好预见性护理。在患者入院或病情稳定时,应该做好患者跌倒的风险预测,对高风险患者,加强护理,与家属沟通,陪护期间,要高度重视患者跌倒。对一些修改要强,对自己行动能力估计不足,有可能会独自勉力行动的患者,要交待家属特别注意,护士也要经常反复提醒患者不能独自活动,以免跌倒。
3.2.6 跌倒后对策:当患者一旦跌倒,就先就地检查患者病情,判断是否存在骨折等,再进行科学的救护,防止不当救护导致继发性损伤。对患者跌倒引起的外伤进行相应处理。因老年人反应迟钝,外伤的损伤可能当时反映不明显,因此,对暂时无明显疼痛不适的患者,也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免误诊。对跌倒的患者主动查找跌倒原因,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 李林涛,王声涌.老年跌倒的疾病负担与危险因素[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22(4):262-263.
[2] Dargent MP,Breart G. Epidemiology of falls and fall-related injuries in the age[J]. Rev Epidemiol Sante Publique,1995,43:72-83.
[3] 胡国平,眭万琼,陈蜀萍.老年人跌倒的相关因素及其预防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3,18(5):397-399.
[4] 范宝华,王秀平.老年人的跌倒问题及护理对策[J].护理杂志,2001,18(2):24.
关键词:神经内科;跌倒;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7-0167-02
一、引言
神经内科病人大多以年老体弱、意识障碍和感觉、运动、认识障碍为特点,极易发生跌倒。导致骨折、肌肉损伤、脑出血、甚至危及生命等严重不良后果,造成医患纠纷的主要原因,影响医院的信誉度,也给病人及家庭造成负担。神经内科自2011年1月~2012年1月对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进行科学评估,并制定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大大降低了跌倒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现报告如下。
二、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719例,其中男性397例,女性322例,年龄46~85岁,平均年龄65.5岁。其中急性脑梗塞324例,脑出血142例,血管性眩晕73例,运动神经元病41例,帕金森5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0例,癫痫26例,病毒性脑炎15例。
三、跌倒的原因分析
1.患者因素。(1)年龄因素:神经内科病人老龄化,研究发现,65岁以上住院老人跌倒危险性增减,其后跌倒危险是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80岁以上的住院老人呈高度跌倒危险[1]。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控制能力下降,所患疾病大多与思维、行走步态有关,表现为反应迟钝,步态不稳,出现感觉障碍,易发生跌倒。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各器官功能逐渐减退,视觉、本体感觉和前庭感觉功能减退,易发生跌倒。(2)心理因素:许多老年患者高估自己的能力,不愿让人帮助;有的患者有内疚感,觉得自己患病拖累了家人,特别是长期患病的病人,尤其是夜间,不让留陪护或不忍心叫起陪护,自己下床因出现体力不支而跌倒,因此夜间是发生跌倒的高峰;另外,焦虑、抑郁及挫折感,使患者降低了对周围人、自己、环境的注意力。(3)疾病因素:疾病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痴呆、帕金森病、脑卒中、小脑疾病、外周神经病等,会影响脑部血流的灌注及氧供应及机体的平衡功能。神经内科部分病人合并多种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不同疾病均会增加跌倒的危险因素。
2.护士因素。护士人力资源缺乏,部分护理人员年资低、知识老化,防范意识及知识薄弱,没有做好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从而不能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应的指导。护士巡视病人不够,未及时发现及解除安全隐患,床头无“防跌倒”警示牌,未根据病情留陪护或过度依赖陪护,患者、陪护、卫生员跌倒安全教育指导监督不到位,导致过于自信、放手、地面潮湿而跌倒等[2]。
3.家属因素。家属认识能力不足或缺乏。在护士评估到患者有跌倒的危险因素后,告知家属留有陪护时,家属过高的估计病人的能力,拒绝陪护。病房条件差,也是家属不愿陪护的原因。教给家属安全防范措施,如床档的使用方法,患者家属自以为这个用不着。
4.环境因素。病房灯光不足或无夜光灯;地面不平、太滑或者有积水;通道有障碍物;病房家具有棱角;楼梯过陡、过滑,没有安全扶手;病床高度不合适,无床档,无呼叫器;床椅不稳;浴室、厕所未安装防滑垫和扶手。
5.药物因素。很多药物明确规定高空作业者慎用,其实是药物影响平衡、视觉、精神、血压等,增加跌倒的发生率。
四、护理对策
1.对于病人和家属。健康教育是有效降低跌倒发生的措施,向病人及家属提供相关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对跌倒的重视,要因人而异,教育多样化。对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视力较差、听力下降的病人,利用床头交接班,护理治疗时重复多次教育,在走廊发现患者步态不稳,及时给予扶助,对不安全因素的认识和预防,重要的注意事项及时予以书面告知,护士与家属双签名,以示告知;对久病卧床及服用降压药的患者,教会3步起床法[3]:即醒后30秒再起床,起床后30秒再站立,站立后30秒再行走,以防止性低血压晕厥的发生。教育无陪护患者有需要帮助时,不要怕麻烦,避免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而发生跌倒。
2.对于护士。加强护士安全防范教育及培训,护士是预防患者跌倒工作中最重要的人员[4]。所以护士要学好防跌倒知识,树立防跌倒意识,并通过真实事例敲响警钟。多关心和尊重患者,热情主动,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关系,使他们相信护士,听从指导。针对高危因素的老年患者,每位护理人员要心中有数,协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护士还要尊重陪护的劳动,积极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其配合护士做好安全工作。
3.对于环境因素。引导病人熟悉病区环境,对不安全地带进行重点说明;日间光线充足,夜间设置脚灯,保持病房、走廊、厕所地面干燥,地面湿、滑时出示“小心滑倒”警示牌。及时清理病人身边的杂物,呼叫器设置在合适位置,病人经常使用的物品放在随手可得到的距离内;同时嘱咐病人穿稳定性好且防滑的鞋子。其他安全检查:床有护栏,床脚轮要有良好的制动功能,厕所设有紧急呼叫,安装防滑垫和扶手。改善病房环境,病室整洁,安静,开水、热水、冷水保证到位,让患者及家属用起来方便。
4.跌倒高危评估,评估住院患者的跌倒高危险性被认为是预防跌倒的有效和必要的对策。通过对年龄、活动能力、沟通能力、意识、感官、不太平衡、眩晕、有无跌倒病史、是否服用镇静剂、抗精神药等特殊药物、有无照顾及睡眠型态等几个方面来细化评估[5]。对有跌倒危险的患者进行重点护理管理,:(1)在患者床头挂“防跌倒”警示牌,严格交接班。我院采用红底白字的标示。(2)对有跌倒病史的患者在详细询问后,重点预防,必要时专人陪护。
五、结语
跌倒是一种社会流行病,是环境、生理、病理和心理等因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分析神经内科病人发生意外跌倒的原因,完善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的评估和护理措施,大大降低了住院患者意外跌倒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肖春梅,周巨林,李阳,等.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2,6(7):1014.
[2]张建华.老年人护理安全现状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7,7(7):12-13.
[3]刘家琦,李凤鸣.实用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824.
关键词:老年人跌倒 紧急处理 家庭预防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4(b)-0220-01
跌倒是一种不能自我控制的意外事件,指个体突发的、不自主的、非故意的改变,而脚底以外的部位停留在地上、地板上或者更低的地方[1]。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跌倒是老年人慢性致残的第三大原因,每年约有30%的≥65岁老年人发生过跌倒,≥65岁老年人跌倒后骨折的构成比较高,其主要与骨质疏松和平衡能力下降等自身因素有关[2]。15%发生过2次以上,并伴有骨折、软组织损伤和脑部伤害等,因而导致老年人活动受限、医院就诊或死亡[3]。跌倒已成为公共卫生问题,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基于人们缺乏急救知识和预防措施,本文对老年人跌倒的紧急处理及家庭预防指导做如下综述。
1 老年人跌倒现场紧急处理
好心扶起跌倒老人却被诬陷是你撞的,此类事件在各地层出不穷。为此,卫生部出台了《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4]其中明确指出:老年人跌倒后,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况进行跌倒后的现场处理。以下是老年人跌倒的相关急救措施。
1.1 检查确认伤情
(1)老人意识不清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有呕吐,立即将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畅通;如有抽搐,移至平软地面防止碰伤,必要时牙间垫硬物防止舌咬伤;如发生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有外伤出血者立即止血包扎。
(2)老人意识清醒询问跌倒情况及对跌倒过程是否有记忆,如不能则立即送往医院或拨打急救电话;询问是否头痛、手脚无力等,提示可能为脑卒中,处理时应避免加重脑出血[1];检查四肢有无骨折,老年人在跌倒后局部疼痛和压痛,且局部肿胀、瘀斑、肢体功能障碍、畸形的应怀疑骨折发生,及时送往医院治疗[5]。在送往医院途中要注意平稳搬运病人,病人应保持平卧姿势。
2 老年人跌倒的家庭预防指导
老年人由于年龄增长,身体素质差,平衡能力下降,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等内在原因,地面滑,光线暗等外部原因,易引起跌倒。社区护士应该对社区人群(包括老人、家属、社区邻里)进行健康宣教,让大家都认识到预防老年人跌倒的重要性。具体措施如下。
2.1 筛选高危人群,增强防跌倒意识
运用跌倒风险量表评估,筛选出有跌倒倾向的患者(如糖尿病、脑卒中、高血压等,虚弱无力、面色苍白、偏瘫或行走时不稳、抬腿困难、步速慢、年龄≥65岁等评估可能有跌倒高风险),有爱心、耐心地协助老年人完成日常生活护理。
2.2 合理布置局室,保证光线充足
室内布置应足够宽敞,少堆放杂物,室内光线充足,夜间有照明灯,地面随时保持干燥,浴室内放置防滑垫。
2.3 注意外出安全,提防跌倒发生
老年人外出,应避开上下班高峰,鼓励老人穿戴色彩鲜艳的衣帽,以便引起路人和驾驶员注意,减少意外伤害的危险[6]。坐公交时要扶稳,跨越台阶时要小心。行动不便者使用拐杖或者应有人搀扶。
2.4 指导合理用药,避免诱发跌倒
很多药物可以影响神志、精神、视觉、步态、平衡、血压等,增加跌倒的发生率。老年人应慎用药物,如利尿剂、四环素、异烟肼、抗癌药、强的松等均可影响骨质的代谢。应该指导老年人合理用药,不随意加减药,了解药物的相关不良反应,避免同时服多种药。对服用镇静、安眠药的老年人,未完全清醒劝其不要下床活动。
2.5 指导合理饮食,防止骨质疏松
食物中如果缺乏钙质,会降低人体构造骨骼的能力。因此有必要指导老年人加强膳食营养,保持饮食均衡,适当补充VD和钙剂;绝近期老年女性必要时进行激素替代疗法,增强骨骼强度,降低跌倒后的损伤严重程度[1]。
2.6 指导合理运动,提高身体素质
老年人应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加强体育锻炼和适当的活动,保持骨关节的灵活性和防止肌肉萎缩无力和骨质疏松,特别是要加强下肢肌肉、关节的锻炼。方式如;跑步、步行、爬楼梯、跳绳及负重锻炼,每天运动30~40 min,每周坚持4 h以上。但应遵循循序渐进,不超过耐受力的原则。在此基础上,积极参加适宜运动锻炼,广播操、健身操、跳跃等[7]。另外,对于跌倒高危人群:老年人、老年病及功能障碍者,应坚持积极的康复医学干预策略,实施适宜的康复功能训练以有效预防跌倒的发生。可能的康复干预措施主要包括:注意力、平衡、步态,以及日常生活功能训练等[8]。
2.7 调整生活方式,减少跌倒风险
(1)转身、转头时动作一定要慢;(2)走路保持步态平稳,尽量慢走,避免携带沉重物品;(3)放慢起身、下床的速度;(4)避免在他人看不到的地方独自活动[1];(5)穿着舒适合身,避免过于紧身或过于宽松的衣服,鞋子要合适,避免穿过大过软的鞋子,最好能够防滑。
2.8 合理健康宣教,了解跌倒知识
社区可组织健康保健预防等知识学习讲座,设立健康教育宣传栏。家庭也可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向家中老人普及预防跌倒的知识。老年人跌倒时如果背部朝地,双脚屈膝,将屁股挪到舒适位置,双手伏地,休息片刻,体力恢复后可以稍挺背使自己变成坐位,或者翻转身体使自己变成俯卧位,再向他人救助报告自己跌倒;如果腹部朝地,抬头,双手支撑地面,抬起臀部,双腿屈膝,可以倚着椅子或者身边其他支撑物缓慢站起,再向他人求助报告自己跌倒。
参考文献
[1] 化前珍.老年人护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26-128.
[2] 任红红,于普林.老年人跌倒的干预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1,30(10):883-886.
[3] 周白瑜,石婧,于普林.北京市社区老年人跌倒情况及其后果的相关因素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3,34(8):779.
[4] 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2,19(8):9-10.
[5] 何亮.浅谈老年人跌倒的预防及处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9):45.
[6] 李春玉.社区护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31.
进入21世纪,我国老人数量不断增加。预计2025年将达到2.8亿,占总人口的19.3%,2040年进入老年化高峰期。老年人跌倒将日益严重。而老年人骨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了老人的生存质量。主要的原因是跌伤和骨质疏松二大类,严重威胁老年人的生命与生存质量,骨折后2年内的死亡率在我国高达30%。因此,老年人骨折的防治是当今全球关注的严重问题。针对这一社区老年问题实施了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社区护理干预方法,包括对社区老人的防跌倒干预、骨质疏松的知识行为性干预二大主要内容。具体实施的护理干预措施又可分为健康教育干预和社区行为知识干预。通过连续不断的、多层面的社区护理干预降低了老年人骨折的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一般资料
深圳某一花园小区总人口25539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1611人。调查发现:曾经发生各种老年人骨折55例,占老年人口3.4%;其中腕部骨折23例,脊柱骨折15例,下肢骨折10例,锁骨骨折5例,前臂骨折2例。
分析骨折发生原因
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一种随增龄而骨量减少,骨显微结构异常,骨脆性增高,骨强度减小,骨正常抵抗外力作用减弱,即使轻微外力或扭伤或跌倒均易造成的骨折,是老年性骨折发生常见原因。有资料表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率在50岁以后随年龄的增加而按指数比例上升。据有关数据统计,广东地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12.2%,其中脊柱骨折发生率7.8%,髋部骨折率0.4%。本文未对老人进行骨密度测定。
跌倒:资料显示,长期生活在保健机构老人有近半数的人都跌倒过。每年约30%的老年人跌倒1次或多次,而且跌倒的概率随着年龄递增,80岁以上老年人跌倒的年发生率高50%。其中5%~10%的跌倒会造成脑部的损伤、软组织损伤、骨折和脱臼等伤害,时下跌倒已成为美国老年人死因的第6位[1],是英国75岁老年人受损害后主要死亡原因[2]。在世界各地,70岁以上老人跌倒死亡数占跌倒总病死数的40%。多数因为视力下降,神经系统疾病及其后遗症、损害腿功能的关节炎、性低血压、镇静剂和其他药物的作用。另外,反射减慢、肌力减弱和协调动作能力下降均可降低老年人对跌倒冲击的身躯保护能力,增加骨折的机会。本社区环境属于山形,高低错落,老年人因跌倒致发生骨折65%。
交通事故损伤:因机动车辆事故引起的骨折占35%,是老年创伤性骨折的主要因素之一。
针对常见发生原因,正确实施社区护理干预
所调查研究的该社区老年人,文化水平较低,健康状况与精神状况一般,经济来源也相对不足,获取知识的来源较窄导致预防骨折的相关知识不足。因此加强社区老年人对骨折发生的防范及保健知识的宣传,显得尤其重要。并敦促社区加强环境改善。
社区健康教育干预:①集中进行老年人骨折专题讲座,耐心讲解,每个月1次;②制定防跌倒、防意外损伤措施宣传小册子,定期把宣传资料发放到每户居民家中,以引起老人及家人的关注;③现场指导防跌倒及促进骨密度增加的有氧运动训练;④家访,电话询问或咨询有关问题。
社区行为知识干预:①积极预防骨质疏松:积极宣传改善老人的生活方式,鼓励老人参加各种适宜的锻炼活动,如:散步、游泳、气功、打门球等,加强户外活动,增加光照时间,促进骨吸收;杜绝吸烟、高盐饮食、大量饮用浓茶及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合理膳食,增加钙的吸收及骨形成,适度增加膳食中的肉禽蛋奶等含钙物质的摄入。做到合理膳食,科学膳食,尤其是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发生率较高,更应关注。②加强老年人个人防护及居住环境设施的建设: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机能减退,身患各种疾病,身体的反应能力及平衡能力减退,易跌倒、滑倒致伤。因此,老年人平时注意穿摩擦力大的鞋子,防止跌倒。对行走不方便者要借助拐杖等辅助设置;在房屋结构上尽量简洁,房间光线明亮,地面砖要防滑防潮,在老年人居住区增加扶栏等设备;社区管理处及时将行人道的一些坎改成小斜坡。建议老人出门最好有人相伴,随时提醒,注意交通安全,防止意外,确保出行安全。
讨 论
经落实各项护理干预措施后,社区老年人普遍反映良好,受到社区居民好评。半年来未接到有老人因在社区跌倒或滑倒而受伤或骨折或发生交通意外。因此,预防比治疗更重要。老年性骨折,尤其是创伤性骨折是可以避免的。通过积极的社区护理干预来预防老年人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及老年人跌倒发生,在降低老年人骨折发生率的同时,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