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服务业特点

服务业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服务业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服务业特点

服务业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生产总值;增加值;三次产业

近年来,河南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努力推动服务业发展。2003年以来,河南服务业增加值一直以高于10%的速度稳定增长,其中2007年达到14.1%,为近二十年来最高。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河南服务业仍是全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1.0%,比全国43.1%的平均水平低12.1个百分点,居全国31个省(市、区)的末位。

本文主要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利用丰富、翔实的统计调查资料和数据,分析河南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从而查找河南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的原因,寻求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途径,为党政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河南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意义

(一)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提升产业结构的有效途径

发展服务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方向。改革开放之前,河南经济发展一直以农业为主,产业结构遵循“一、二、三”模式。随着工业化加快发展,1978年河南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经济快速发展,服务业地位不断提升。1992年,河南服务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产业结构进入“二、三、一”模式。2012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29810.1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2.7:57.1:30.2。按照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现阶段河南必须加快服务业发展,以适应产业发展向“三、二、一”模式转变的客观要求。

(二)加快服务业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主要是通过加大投资力度,加快第二产业发展推进的。对不可再生资源持续开采甚至过量开采,导致资源储量迅速下降。若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能源资源约束与生态环境脆弱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经济发展将难以为继。

服务业是占用自然资源少、人力成本高、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低物耗的新型产业。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迫切要求加快服务业发展。

(三)加快服务业发展是提高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现实需要

党的“十七大”提出,我国经济增长主要由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大力发展服务业,扩大服务产品供给,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是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要求,提高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

(四)加快服务业发展可以有效缓解就业压力

河南是全国人口大省,也是人力资源大省,户籍人口超过1亿,其中劳动年龄人口超过6000万人。未来10年乃至更长时间内,河南劳动力资源供大于求的状况不会发生根本改变,就业形势严峻。

服务业具有劳动投入密集的特点,充分发挥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作用,不仅是实现富民强省的客观要求,而且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

二、河南服务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为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河南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努力推动服务业发展。全省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总体规模持续扩大,就业人数迅速增加,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服务水平逐步提高,且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一)河南服务业发展现状

1、服务业稳定增长,总体规模不断扩大

2012年,河南服务业增加值为9157.57亿元,服务业总量位居全国第9位,居中部六省首位。

2、服务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持续增长

2012年,全省服务业法人单位数达23.43万户,比2009年的22.47万户增长4.1%。全省全部服务业从业人数从2009年的1252.83万人增长到2012年的1293.80 万人,增长3.3%。

3、服务业投资增长较快

近年来,河南不断加大服务业投资力度。2012年,全省全社会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863.23亿元,比上年增长23.5%,较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增幅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中,服务业投资额占总投资额比重42.5%,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4、服务业税收收入快速增长

2012年,全省服务业实现税收收入(含国税和地税)1412.15亿元,比上年增长31.4%,增长幅度较上年提升4.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税收收入增幅13.1个百分点。服务业税收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为49.2%,较上年提高5.0个百分点,服务业税收已基本占据全省税收的60%。

(二)河南服务业发展呈现的特点

1、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态势良好

现代服务业又称新兴第三产业,一般指在工业产品进入大规模消费阶段时,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而发展起来的服务业。2012年,全省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629.4亿元,其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1.5%。

2、现代服务业方兴未艾,蓬勃发展

(1)物流业发展势头强劲。目前全省共有物流企业单位4164家,从业人员30.5万人。2012年,全省完成全社会货运量25.18亿吨,完成货物周转量8471.07亿吨公里;全省物流业实现增加值774.32亿元。物流企业规模壮大,实力增强。

(2)旅游业方兴未艾。2012年全省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63亿人次,2013年预期目标是接待海内外游客4.1亿人次,同比增长13%,旅游业总收入3863亿元,同比增长15%。旅游业增长速度高于全国旅游业平均增速、高于全省GDP增长速度。

(3)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发展迅速。2012年,全省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实现增加值347.89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总量的比重为3.8%。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法人单位实现收入合计524.12亿元。

3、传统服务行业焕发生机,稳步发展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河南传统服务行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继续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12年,全省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分别达1877.82亿元、898.36亿元,两者合计占服务业的比重达30.3%。

4、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迎来机遇,乘势而上

河南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出台了包括设立专项扶持基金、税费优惠、拓宽融资渠道、职业技能培训等鼓励发展家庭服务业的多项扶持政策,并确定了到2015年建成覆盖全省大中城市的家庭服务网络的目标。2012年,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68.86亿元,同比增长速度达16%。

5、服务业产业集聚发展效应显现

各级各部门积极引导产业集聚发展,服务业聚集发展效应初步显现。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郑州市动漫基地、信阳志高文化科技园先后开工建设,动漫企业迅速向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集中,并成为全国动漫产业的重要增长极。

6、服务业吸纳就业容量不断扩大

河南各级各部门积极围绕发展服务业开发就业岗位,不断扩大服务业吸纳就业的容量。2012年,全省服务业从业人员达1576.47万人。新兴的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以及科技含量较高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从业人员快速增加,从而为服务业结构优化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河南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虽然河南服务业有了较快发展,总体规模持续扩大,就业人数迅速增加,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服务水平逐步提高。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服务业仍是全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与全国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仍较落后,与经济大省和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一)服务业发展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按照世界银行的数据,近年来,中等收入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3%,高收入国家服务业比重为72.5%,低收入国家服务业比重为46.1%。河南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9.7%,发展明显滞后。

(二)内部结构升级缓慢,传统产业比重偏大

近年来,河南金融业、物流业、电子商务、网络信息等现代服务业有了较快发展,但由于基础差,规模小,比重低,在总体层次上仍处于较低水平。

(三)生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

生产业是指为保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2012年,河南生产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4.5%,而在中上等以及发达国家和地区,生产业增加值占整个服务业的比重约在70%左右。

(四)企业规模总体偏小,集群效应较弱

河南服务业大多为中小企业,整体呈小、散、乱状态。特别是一些新兴行业,不但整体规模小,占服务业的比重低,更缺乏龙头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不强。服务业企业产业链条较短,规模效应不明显,缺乏有带动力和影响力的服务业品牌。

(五)地区服务业发展不平衡

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结构及自然环境的影响,河南服务业区域发展不平衡。2012年郑州市服务业增加值为2274.46亿元,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4.8%,洛阳市居第2位,为969.28亿元,南阳市以696.11亿元居第3位,三市合计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43.0%。新乡市、安阳市和信阳市服务业增加值均接近500亿元,占全省服务业的比重均在5.0%以上。济源市、鹤壁市和漯河市服务业增加值均少于200亿元,占全省比重都在2.0%以下。其余十二个省辖市服务业增加值均在200-500亿元之间。

四、制约河南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影响河南服务业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也有自身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观念的影响

目前河南正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并已进入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时期,一些地区和部门对新型工业化的内涵以及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能做到有机结合,导致重工业轻服务业的思想依然存在,对服务业发展重视不够,对国家和省出台的有关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政策措施落实不力,致使服务业发展缺乏有力支持。

(二)经济发展阶段的制约

2012年河南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占GDP的57.3%、29.7%,经济发展程度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在这个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是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导,重化工业的大规模发展是支持区域经济高速增长的关键因素,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因此,现阶段河南服务业平稳增长,比重徘徊下降有其客观必然性。

(三)经济发展水平低,居民收入水平不高

2011年,河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95元,比全国平均水平21810元低3615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3.4%,在全国居第20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604元,比全国平均水平6977元低373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94.7%,居全国第16位。并且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经济发展水平仍较落后,难以支持服务业快速发展。

(四)城镇化发展水平滞后,限制了服务业的发展空间

河南城镇化率在中部六省中位居末位,城镇化发展滞后,抑制了居民对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居住等服务型消费的需求,限制了服务业的发展空间。

(五)居民传统的消费模式和消费观念,影响服务需求增加

对比发达国家“高消费-低储蓄”的消费模式,中国正好相反,是“高储蓄-谨慎保守型”的消费模式。2010年,河南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9万亿元,近年来城镇居民有1/4多的收入存入银行。较高的储蓄一方面表明有较大的消费潜力,另一方面也表明受社会保障水平制约,河南居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仍停留在传统保守型上。居民消费水平低,城乡消费差异显著,影响了全社会购买能力的提高和服务需求的增加。

(六)投资不足,导致服务业发展缓慢

2000年以来,河南服务业投资年均增长24.3%,低于全社会投资3.1个百分点,低于第二产业投资8.8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持续缓慢增长,内部结构不合理致使服务业特别是新兴服务业发展缺乏后劲。

(七)科技创新不足,知识密集型的新兴服务业发展缓慢

河南每万名从业人员中从事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为22人,远低于全国42人的平均水平;全省专利年申请量和授权量也与发达省份存在较大差距。科技投入不足,致使河南知识型和科技密集型的新兴行业发展相对缓慢,现代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

(八)市场化程度较低,影响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

一是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普遍,主辅分离工作还没有完全到位。二是长期以来,邮电、金融、铁路、民航、广播电视等部分服务行业存在行政性垄断、市场准入条件较高等问题,制约着服务业供给的增长,影响其竞争力的提升。

五、加快河南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服务业发展水平是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许多发达国家本身并不参与制造和生产,却在国际分工与贸易中获得绝大多数利益。服务业水平提高,意味着服务更加专门化、多样化,有利于促进城乡居民就业,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一)提高认识,更加重视服务业发展

要深刻把握我国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有条件的地方要坚持服务业优先发展战略,实现工业与服务业两轮驱动,全面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二)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

加大对服务业特别是服务业中小企业的资金引导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业剥离。对于服务业的薄弱环节、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要在财政、税收、信贷、审批、土地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支持其健康快速发展。

(三)积极拓宽服务业融资渠道,加大投资力度

要进一步加大服务业投资,拓宽服务业融资渠道,切实增强服务业发展后劲。一是继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对服务业的投资力度;二是鼓励引导多种渠道资金投入服务业行业;三是调整投资结构。

(四)积极推进城镇化,加快城镇化进程

河南的城镇化水平还比较低,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要科学编制城镇规划,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

(五)积极扩大服务业需求,促进服务业发展

大力发展主要面向消费者的消费业,扩大短缺服务产品供给,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是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要求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

(六)突出重点行业,全面推进服务业发展

按照省“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加快发展服务业支柱产业”,确立主攻方向,突出重点,全面发展。加大对重点服务业项目的扶持力度,支持、鼓励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

(七)培育壮大服务业企业,提高竞争能力

目前,河南服务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缺乏具有带动性作用的大型龙头企业。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必须深化企业改革,积极培育和引导大中型服务业企业的发展,扩大有潜力企业的规模。

(八)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推进服务业集约发展

一是围绕河南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战略;二是强化服务品牌建设;三是积极开展服务外包;四是实施大交通大物流战略,建设全国现代物流中心。

服务业特点范文第2篇

    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的特性

    1.物流企业服务创新概念欧洲的学者首先发起了对服务创新内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欧洲共同体创新调查(CommunityInnovationSurvey,CIS)以及服务中的创新与创新中的服务调查(ServiceInInnovation,InnovationInService,SI4S)方面。CIS调查沿袭技术流派的观点,它认为,对企业而言,服务创新是全新的或改进的产品、过程与传递的创新。[4]SI4S调查采取了比较宽泛的定义,提出服务创新是企业为推动产品、生产方法、内部组织、外部关系方面的显着变革,所采取的决策事实和行为。[5]我国学者许庆瑞提出,服务创新是指服务型组织为了获得更大的商业或社会利益,在服务过程中应用新思想和新技术来改善和变革现有的服务流程与服务产品,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包,提高现有的服务质量与服务效率,扩大服务范围,更新服务内容,增加服务项目,为顾客创造新的价值,以达到差异化的目的,最终形成企业竞争优势的过程。[6]基于上述分析,结合物流服务产品特点,我们认为,物流企业服务创新是指物流企业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在企业战略的引导下,采用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应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的各种新型物流技术,改进现有的物流服务产品与物流服务流程,或者开发新的物流服务产品与物流服务流程,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服务质量,降低物流成本,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提高企业绩效,逐步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2.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特性物流企业可以成为制造业、商贸业以及需要消费实体产品的部门及个人的物流服务供应商。物流服务产品的特点决定了物流企业的服务创新不同于制造企业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具有自己独特的性质。(1)物流服务创新具有无形性技术创新的结果往往体现在一定的有形实体产品身上,而物流服务实际上是一个过程,物流服务创新常常体现为一种新的服务概念的设计与运作过程,其结果是一种无形的流程改变或再造,形成一个新的服务标准、新的服务规程等。比如,物流企业在为制造企业提成品销售物流服务的同时,将其服务延伸到原材料供应环节,将供应与销售物流环节集成起来,实施运输过程双程满载,降低运输成本。这仅仅是因为物流运作模式的改变,产生了新的运作流程和标准,与传统的技术创新结果存在较大差异。(2)物流服务产品创新与过程创新具有同一性实际上,物流服务创新可能是一种新的服务思想、新的运作模式,其本质上是一种服务内容与过程的创新,而且物流服务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能被储存的,它在生产过程中同时被消费掉了。这意味着,在物流业中,物流服务产品不能完全与过程分离开来,很少能在不改变过程的情况下改变物流服务产品。例如,使物流与资金流相结合,开展代收货款服务,就必须对原有的收发货流程进行改造,增加收款和放款的操作以及内控环节,保证资金安全。因此,物流服务产品与服务过程创新经常同时进行,具有同一性。(3)物流服务创新具有较强的客户导向性物流业属于服务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其物流供给取决于物流需求。比如,物流企业为承接制造企业外包的物流业务,在设计物流解决方案时,就必须与制造企业合作,了解制造企业的生产制造流程,熟悉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必须在制造企业指导下制定物流运作与管理方案,并在执行过程中与制造企业密切配合。只有如此,才能实现物流系统的无缝对接,进行高效低成本的运转。物流服务产品的不可分割性也决定了物流服务过程中客户的高参与性,这一点与技术创新存在很大的区别。尽管技术创新会考虑到客户的需求,但一般客户参与有限,因此客户导向性是物流服务创新的一个重要特性。(4)物流服务创新内容具有多样性物流企业作为物流供给方,服务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中的各种物流需求方。比如,宝供物流公司作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同时服务于日用消费品、快速消费品、电子产品、石化、汽车等行业,而不同的行业其物流特性不同,要求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也不同,即使都是配送服务,也可能因客户所处行业不同,需要提供的服务在内容、方式上也不相同,如汽车行业的零部件配送需要根据生产序列实施准时配送,日用消费品配送则需按照库存量与销量的变化展开配送。因此,物流企业必须根据客户的行业特性开展不同的服务创新,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产品,以适应不同行业客户的需要,从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创新局面。(5)物流服务创新过程具有高交互性首先,物流服务创新是一个与外部行为者特别是客户交互作用的过程。物流服务创新一般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制定相应的物流创新方案,并通过与客户合作来实施方案。例如,风神物流公司率先开展的汽车零部件循环取货模式(Milk-Run),就是按照东风日产公司的要求,顺应其准时制(JustInTime,JIT)、准时化顺序供应(JustInSe-quence,JIS)生产方式,适应东风日产公司供应商的分布情况,创新性地导入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新模式,实施远距离循环取货。在这种情况下,客户不仅仅是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的驱动者,而且是服务创新思想的重要来源,并作为合作生产者参与到了服务创新的过程之中。此外,物流企业还会与外部的技术供应商以及其他外部行为者发生交互作用。例如,信息服务供应商经常会介入到物流服务模式的创新过程中,与物流企业合作开发适应新模式的信息系统,确保创新模式得以实现。

    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的类型

    目前针对服务创新类型的探讨较多,最早是以巴瑞斯(Barras)为代表的学者将服务创新分为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7]在此基础上,迈尔斯(Miles)依据服务特性将服务创新分为产品创新、过程创新和传递创新三类。[8]SI4S创新调查针对所有服务业,将服务创新分为产品创新、过程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和结构创新。[9]豪威尔斯和特瑟(Howells&Tether)则通过对四个服务行业进行创新调查研究,提出了产品创新、生产过程创新和传递过程创新三种类型。[10]魏江等分析了四个知识密集型行业,将服务创新分为概念创新和传递创新两类,其中传递创新实际上涵盖了迈尔斯的过程创新和传递创新。[11]尽管物流服务产品创新与过程创新具有同一性,且物流服务创新过程具有高交互性,但为了更好地认识物流企业服务创新活动的规律,本文在借鉴上述学者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对我国物流企业的调研和考察,将物流企业服务创新划分为服务产品创新、服务过程创新两类,而其中的过程创新又可细分为服务生产过程创新与服务传递过程创新。1.服务产品创新甘德瑞(Gadrey)等指出,生产一项服务就是寻求对一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它并不是提供一个实物产品,而是将很多不同的能力(人力、技术、流程组织等)集中起来,寻求针对客户与组织问题的解决方案。[12]因此,物流企业服务产品创新实际上就是物流企业为解决客户存在的物流问题,满足客户的物流需求,在设计改进的或全新的物流解决方案、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也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具体包括:(1)全新的服务产品这是物流企业根据客户的需求,围绕基本物流功能要素即核心服务内容,延伸服务范围,形成新的服务概念,增加新的服务内容与服务功能,提供全新的服务产品。第一,多流集成创新。围绕仓储、运输、配送等核心服务,与资金流、信息流整合,增加服务内容与功能,实现集成创新。物流企业在开发这种新的服务产品时,往往会根据企业自身的资源优势、经营优势以及核心竞争力,结合客户需求,沿着供应链横向考虑服务产品的延伸领域,并与相关行业合作,如与银行合作,与信息技术(IT)企业及通信企业合作,甚至与一些物流咨询机构、科研机构合作,共同推动新型服务产品的开发和运作。例如,以仓储业务为核心的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南储仓储管理有限公司等,其早期的主营业务都是仓储管理,但随着市场的迅速发展与客户需求的不断增加,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它们开始与银行合作,率先推出了全新的服务理念,进入物流监管领域,提供全新的仓储融资服务;又如,以运输服务为核心的山东佳怡物流有限公司,围绕其核心产品,即公路零担、整车货物运输、货物快递等业务,拓展服务内容,提供代收货款、保价运输、代收运费等增值业务,将物流与资金流服务紧密结合了起来;同样,以快递服务为核心的宅急送公司,也围绕其标准快递产品,对资金流与信息流服务进行了整合,如代收货款、保险保价以及定制报表、实时查询、客户操作系统(COM)的客户端自助服务等,创新服务产品的内涵和外延;此外,还有浙江传化集团,在原有运输业务基础上,整合信息流服务,构建物流信息交易平台,集聚物流资源,提供全新的公路港物流服务模式。这些物流企业均以核心物流业务为中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拓展资金流、信息流等服务,开发全新的服务产品,满足客户的新增需求。第二,专门化创新。面向特定客户提供特定的延伸服务产品,以实现专门化创新。此类创新活动经常发生于以下两种情形:一是面向特定的单个客户。物流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向特定的客户提供某些核心服务产品并赢得客户信赖,成为客户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实际上,物流企业已经成为客户物流系统的管理者和运作者,深深嵌入到了客户的供应链中,与客户之间形成了共赢发展的局面。比如,浙江八达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八达物流公司”)与杭钢集团的合作至今已经持续了近12年,风神物流与东风日产公司的合作持续了近10年,物流企业面向这些特定的客户,不断研发新型服务产品,以满足客户的需要,解决客户的物流难题。二是面向特定行业的客户。不同行业的客户在消费同样的物流服务产品时,经常会产生不同的特殊需求或延伸需求。比如,同样是运输服务,成品车运输与汽车零部件运输的要求就完全不一样;同样是仓储服务,家电仓储与电子产品仓储的要求就不一样。因此,风神物流公司专门针对汽车制造商提供零配件包装设计与制作服务;福建中邮物流公司为降低东南汽车公司备件配送过程中的货损率,专门改进了备件的运输包装;安得物流公司以及宅急送公司等企业都能根据客户的特殊需要,提供专用的物流信息系统对接设计与系统升级等服务。这类专门化的服务创新,个性化较强,经常面对不同的行业,甚至同一行业内不同的客户,都需要提供专门化的服务产品,以满足客户的定制化需求。(2)组合或改进的服务产品这是物流企业根据客户的需求,在核心服务内容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将基本物流功能要素进行组合或改进,为客户提供改进的服务产品。第一,标准服务组合创新。物流企业依据功能对服务产品进行标准化设计与模块化划分,再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多功能多模块组合,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综合物流服务。此类创新在目前的物流企业中最为常见。比如,福建盛丰物流公司为冠捷、华映光电、冠城大通、中铝瑞闽等制造企业提供仓储、运输、配送等全程物流服务;安得物流公司为美的冰箱提品从下线一直到终端客户手中的全程仓储、运输与配送服务。又如,宅急送公司配合电子商务企业商品仓储与配送的需要,可以提供包装+配送、仓储+配送、仓储+包装+配送、仓储+包装+配送+代收货款、仓储+包装+配送+逆向物流等多种组合的物流服务,以满足客户不同种类的需求。此类物流企业并没有对服务功能作太大的改变,而是通过把标准化的服务产品进行组合创新,来满足客户更多的需求。第二,物流环节组合创新。物流企业借助自身在供应链上特有的协调与控制能力,将多个物流环节进行结合与集成,为客户提供全程化的物流服务。比如,八达物流公司充分利用自身在铁路运输资源方面的优势,整合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将宁波港与杭钢集团等制造企业连接起来,提供港口—铁路—工厂全程化物流服务;风神物流公司为东风日产等大客户提供汽车物流的全价值链服务,包括汽车零配件供应物流、主机厂内生产物流、整车销售物流、售后服务备件物流等。此类物流企业均拥有很强的控制力与协调力,能够有效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将多个物流环节进行无缝衔接,来满

服务业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业园区科技服务特点形式

一、现代农业园区与农业科技服务

现代农业园区是指能对当地的农业以及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有良好的推动作用的特定区域。在这个区域里,发展高效农业作为目标、农业高科技是依托、并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作为突破口,引用先进的园区管理经营理念,建立一产、二产、三产等具有多种产业形态的现代化园区空间。农业科技服务是指帮助农民掌握在农业生产中的实用技术,从而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改变其生产方式,对提高农产品效益以及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都有很大帮助。农业科技服务采用的主要方法有:教育培训、信息传播、咨询服务等,让现代科学知识和高科技手段为农业服务。现代农业园区与农业科技服务的结合是对传统农业服务体系的一个有效补充与创新,朱健荣张文政以农业园区为载体,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让农民在农业生产中更加熟练地掌握相关技术。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科技创新,从而为农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二、现代农业园区农业科技服务的特点

现代农业园区的科技服务应该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市场需求,根据农户对农业成果和农业技术的需要,以企业和农户对农业技术的应用为载体,展开围绕农业实际生产的服务方式,基于这样的需求,现代农业园区的农业科技服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对服务方式进行了创新,主要包括服务体制、管理模式以及科学技术创新三点内容。与传统的农业科技服务方式相比,现代的农业服务体制更加体现因地制宜的特点,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采用适宜的服务方式能更好的满足农民需求。二是符合市场的需求,现代农业园区的科技服务是以市场需求为根本立足点的,在农业园区开展科技服务时能合理利用当地资源,对常用技术进行更新补充,与新技术相结合,共同发挥更好的作用,农业园区是一个综合性的农业发展基地,对农、林、牧、渔以及各副业进行协调发展,同时产出的科技成果具有创新性、前瞻性和紧俏性等特点,以满足整个市场的需求。三是全产业链的服务,在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中,包括产前、产中和产后,现代农业园区的农业科技服务都会覆盖到,此外还会帮助农民提供市场需求和技术需求信息,为农民创造更大的效益。

三、现代农业园区农业科技服务的主要形式

一是技术推动式服务,此模式采用的是营销观念,将农业技术视为商品,中介是扩散主体,以技术供需关系将二者联系起来,同时满足双方的需求来进行市场化的技术交易,从而达到技术的转化与推广的目的。在该模式中,技术中介机构作为主体,是以有偿服务来获得经济利益,维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农业科技人员掌握的是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技术入股的形式与农业园区组成合作联盟,分担风险,收益共享,针对市场需求,切实有效的展开农业科技服务工作。二是产业推动式服务,该模式通过园区的产业推动与技术示范,将新的实用技术融入生产过程,同时要求科技服务人员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全面规范标准化的指导,鼓励园区内的龙头企业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其对周边的区的辐射作用。三是培训引导式服务,农村一直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目前农村劳动力也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大多数青壮年选择进城务工,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文化程度不高,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差,只能通过手把手地技术培训引导农民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小部分农民经过培训后,可以继续传播这些新技术,使新技术扩散到更多农户。四是综合式服务,让一些科研院校的专家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科学技术创新的研究方向是开发农户认可度高且优质价廉的成果和技术,综合性的服务模式可以为全产业链带来标准化服务,有利于真正的做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以获得农业生产最佳经济、社会效益。

服务业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学观念;职业特点;服务功能

由于办学性质和指导方向不同,职业教育对语文学科的教学要求较普通中小学有着明显的区别。长期以来,受到一些社会因素和现实条件的影响,不少在职教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观念、授课内容及手段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偏差,甚至出现了一些有背于职业教育发展的不良倾向。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唯我独尊、不甘其次的“主角”心态。

汉语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语言,是中国人的母语。语文教学承载着继承和发展祖国母语、培养和提高国民文化素质、促进中外交流与合作等一系列重大任务。长期以来,传统的教育体制一直认为,语文是各类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主要科目之一,也是各级各类升学考试或晋升考评的必考科目之一。因此,在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舞台上,语文教师一直扮演着“主角”,稳做“老大”宝座,不愿服务于专业技术课程的教学。

二是不思进取、脱离实际的“麻木”心态。

一些工作在职业教育一线的语文教师,内心有牢固的“主角”观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常常不能根据职业教育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调整教学内容,锐意改进教学方法,仍然按照传统教学思维和授课方式,将偏难的或实际用处不大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这种做法,既没有顾及职业教育中的语文教学是为职中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技术课程服务的特点,也没有结合职中学生基础水平普遍较低、学习能力不强、兴趣不浓的实际情况。

三是大掀“半桶水”足矣之风,尽现“满腹经纶”的自满之态。

职中学生思想素质普遍较低、语文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强、学习兴趣不浓,造成他们对语文知识知之甚少、成绩欠佳。这使得部分语文教师自以为已是“满腹经纶”,认为自己大学时代学到的知识以及多年教学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足以满足教学需要。这种自满的心态和行为,既不能合乎职教事业发展之要求,也不能满足学生知识成长、发展之需要,更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上种种不良倾向,影响极大,后果严重。顺应时展的趋势,根据职业教育本身的特点,合乎中职语文教学的内在规律和实际要求,是每位中职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认识。中职语文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立足于职教和学生的实际,突出职业特点,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服务功能:第一,明确目标,降低难度,实现语文教学对专业技术学习的辅助。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过:“目标是预期的教学效果。”制定和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明确教学方向、落实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规定和要求,有利于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有利于合理有序地组织教学过程,有效地保证教学效果。他还说:“有效的教育始于准确的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中职语文教学肩负着培养职中学生一般语文能力和从业实用语文能力的双重任务。制定职中语文教学目标,一方面要依据学生语文学习要求的阶段性特点,另一方面更要突出职中学生的职业特点和专业方向,从技术性和实用性出发,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第二,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推广语文学习技能,为学生学习专业技术科目提供借鉴。

教学方法虽然不是固定的,但却有规律可循。古今中外的语文教育学者研究、探讨、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自主与合作、讨论与探究等学习理念和方法,精读与略读、速读与慢读、朗读与默读等阅读技巧和方法等,已成为语文教学中实用而典范的方法。

第三,开展以听说训练为手段、以专业知识为内容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语文教学集操作性、实践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工具。转

许多中职生初中阶段的语文基础不扎实,致使他们对语文学习缺少兴趣、听说能力普遍低下。

面对这种状况,若只是简单介绍基本的听说知识,介绍交谈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几乎无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必须对学生加强以专业知识为内容的听说能力训练:(1)全面推广普通话,要求学生说准、说好普通话,用普通话交流。(2)认真倾听是美德,培养学生认真、专注地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3)以学生的专业知识为内容,结合专业设置情境,进行一系列系统的听说训练。这些训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口语表达能力),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更能够使学生认真听讲,专心学习,全面提高学习成绩。此外,学生用熟悉的材料练习听说能力,会感到有话可说、有话会说,心理优势增强,胆子增大,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有极大的帮助,可谓一举两得。由此,语文教学的工具得以充分发挥。

第四,注重写字、写作练习,培养、提高书写能力和从业技能,为中职技术人才今后的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一手好字就是一个人的名片。广大中职生迈向社会的第一项考验就是他们的说话和书写能力。然而,大多数中职生的汉字书写能力低下,写出的汉字不规范,甚至令人无法辨识,写字速度很慢。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写字训练.这样,才能为他们走向工作岗位准备一张有分量的名片,并为他们在工作中能够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第五,倡导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培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和人文精神,为提高中等专业技术人才的文化素质提供优质的服务。

服务业特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实践性

Abstract : The paper mainly analy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otel service and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under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市场经济下的职业教育,应该是培养社会需要、适销对路的人才。酒店业是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行业,需要大批的从事基层管理和服务的人才,而中等职业学校的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正好能满足酒店业对人才的需求。本着服务地方社会经济,为酒店业输送合格的服务与管理人才,我校以市场为导向,依托地方酒店业的优势,于1994年开办了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以下简称酒管专业)。在几年的办学过程中,我校努力寻求酒店的支持,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彼此互利的办学之路,先后与燕山酒店、北京俏江南、世纪饭店等单位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为酒店等单位培养、输送了一大批的合格人才。

我校与燕山酒店校企合作办学的一些举措,校企合作对我校酒管专业办学的有以下意义。

1.校企合作有利于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专业教师除了应掌握一定的专业基本理论之外,还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有利与教师深入酒店生产第一线,及时了解、掌握酒店接待服务和管理工作中千变万化的信息,同时也有效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和实战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专业教学。为此,我校先后派了多名专业教师赴酒店各主要服务部门实习、调研。

2.校企合作有利于专业课程设置

要提高专业教学的质量,课程设置及教材的选用是不容忽视的工作。校企合作是学校供给与企业需求的统一。学校的“产品”是人才,用人单位是“上帝”。酒管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材的选用应该听取酒店用人单位意见来妥善安排。这样,教学更有针对性和科学性。我校与燕山酒店联合招生,开办酒店代培班。我校教师与酒店专业人士反复讨论,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作出了调整,最终选择了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课程和教材。

3.校企合作有利于学校邀请酒店专业人士到校为学生做专题讲座

每年我校都邀请酒店的专业人士到校为学生做专题讲座。例如《酒店意识》、《前厅运作与管理》等。这些讲座生动、幽默,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酒店意识和产生到酒店工作的向往。曾有一位同学在作业中写到:燕山酒店经理的讲座使我意识到酒店服务与管理是充满挑战性和艺术性的工作。我会努力,争做一名出色的酒店管理人员。

4.校企合作有利于学生“真刀实枪”地参与酒店实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校企合作办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学校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要求学生以实习生的身份到企业进行经常性的实习和技能训练。学校必须重视校内实训场所的建设,必须拥有一定的酒管专业的模拟实习室,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但学校不可能拥有现代酒店的豪华设施,学生在校内模拟实习室也不可能面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客人,真切感受现代酒店工作的气氛。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有利于弥补学校实习场地的不足,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场所。

在与燕山酒店合作办学的过程中,我校与酒店“长、短”结合,为学生提供了形式多样的酒店实习。短期实习包括基本服务技能训练和短期帮工。在酒店接待工作较轻的时候,我校与酒店联系,组织安排一年级的学生到酒店参观和进行基本服务技能训练。通过参观和训练,学生对酒店有了初步的了解也掌握了一定的服务技能。在酒店接待工作繁忙之际,我校组织学生到酒店进行短期帮工。这即可缓解酒店劳动力暂时不足,又可使学生积累工作经验。当然,学生的短期帮工要安排妥当,以不影响学生的在校学习为前提。长期实习:是指学生在毕业前在酒店为期较长的综合实习。酒店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特长,灵活、合理地安排学生在不同的部门实习。例如:语言能力较强且外貌条件较好的学生可安排在前台实习;语言能力较强但外貌条件稍差的学生则可安排做总机接线生的工作。在实习前,学校要召开家长会,以便取得家长的认可和支持。当然,学校与酒店、学生与酒店也要签订有关的实习协议。协议内容包括:实习时间安排、实习内容与要求、学生的实习补贴及福利、学生的实习成绩评估等。通过毕业前夕的长期实习,学生能够基本掌握酒店的运作,具备了独立的工作能力。有的学生因为表现突出,实习完后就升为部门领班,步入了酒店基层管理人员的行列。

5.校企合作办学有利于加强实习生的思想教育和情感交流,使学生学有所获

学生毕业前的酒店实习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在酒店是否学有所得,关系到学生是否安于、乐于在实习岗位工作,从而顺利、圆满完成实习任务,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酒店从业人员。

实习生的管理工作核心问题就是实习生的工作动力问题。即如何调动全体实习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问题。学生实习的工作动力的激发,有赖于学校和酒店的共同努力。

首先,要承认实习生的双重身份。实习生既是学生又是酒店的实习服务生。学校要与酒店达成共识。即:一方面要对实习生进行严格的店规店纪教育,以确保酒店德服务质量不受影响;另一方面,对他们的培训应该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在开始实习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酒店与学校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学生的“合理错误”应酌情处理,对学生的进步和良好表现予以真诚的赞扬和奖励。

其次要了解和满足实习生的合理要求。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我校领导、班主任及有关老师经常到酒店及学生宿舍了解学生的各种合理要求,并与酒店协商处理。学生的合理要求得以满足,随即产生受重视的感觉,实习工作更加努力。

总之,校企合作办学有利于我校酒管专业办出优势、办出特色,有利于我校培养合格的酒店服务和管理人才,为本地区的酒店业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