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工业化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筑业作为我市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和优势产业,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推进我市建筑业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发挥建筑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现就加快我市建筑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推进我市建筑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型、速度型向效益型、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合力铸造新时期“溧阳建筑”品牌,倾力打造江苏省“建筑强市”,努力实现全市建筑业做大做强做优。
(二)目标任务:到2015年,基本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产业体系、行业管理体系和企业运行机制,建筑业施工总产值、建筑业增加值年递增15%以上,实现税收、利润年递增15%,进入江苏省“建筑强市”行列。
二、进一步做大建筑业
(一)主要目标:到2015年,培育1-2家特级资质企业,施工产值超30亿元企业2家,施工产值超20亿元企业8家。
(二)工作措施:改革企业管理模式,推动企业间兼并重组,鼓励企业向设计施工一体化、投资建设一体化、国内国际一体化、行业产业一体化发展,培育一批具有相当竞争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实施大市场战略,运用技术品牌拓市场、合作兼并拓市场、地区推介拓市场、资本运作拓市场等多种形式,努力建设优势明显、规模较大的市场领域。
(三)奖励办法:
1.对获得房建总承包特级资质的企业一次性奖励50万元;对获得总承包一级资质的企业一次性奖励5万元。
2.对由外地建筑企业迁入我市进行注册的,年施工产值超3亿元的一级企业,一次性奖励20万元;年施工产值超1亿元的二级以上企业,一次性奖励10万元。同时全方位为企业搞好服务工作,积极协助企业办理各项审批手续;对新注册的外地企业,第一年免缴安全监督管理费,第二、第三年减半收取安全监督管理费。
3.对施工产值首次突破20亿元的企业奖励5万元;对施工产值首次突破30亿元的企业奖励10万元;对施工产值首次突破50亿元的企业奖励50万元;年度外经营业额首次突破1000万美元的企业奖励人民币3万元,在此基础上每增加1000万美元增加奖励人民币2万元。
三、进一步做强建筑业
(一)主要目标:到2015年,创鲁班奖(国优工程)2-3项,省级以上优质工程100项,创国家级工法8项,省级工法20项,建立省级技术中心2-3家。
(二)工作措施:坚持“经营建筑”理念,进一步提高资本运作效率,加快产业结构、承包方式转变;实施品牌兴业战略,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开发能力。
(三)奖励办法:
1.企业获鲁班奖的,每项工程奖励50万元。企业获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的,每项工程奖励40万元;企业获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的,每项工程奖励10万元。企业获省优质杯奖工程的,每项工程奖励5万元,省级文明工地每项工程奖励3万元。
2.对获得国家级工法的,每项奖励5万元,对获得国家二级工法的,每项奖励1万元。企业获得与工程建设相关、推动企业科技进步的发明专利,每项奖励10万元。
3.对获得省级技术中心的企业,一次性奖励30万元;对获得国家级技术中心的企业,一次性奖励50万元。
以上奖项,企业必须在足额交纳各项规费后年终兑现,奖励金由市住建委、市财政各承担50%。
四、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一)严格行业管理。制定建筑业发展专项规划,确立建筑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并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快建立健全建筑市场监管体系,制定和完善规范业主行为、招标投标行为和质量安全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建材使用管理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及配套政策。
(二)广泛宣传推介。市住建委、市建筑业协会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作为我市建筑业品牌宣传专项资金,通过各级新闻媒体进行宣传,特别是加强对溧阳建筑整体品牌和重点建筑企业的推介宣传,使溧阳建筑品牌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金字招牌。建筑业行业主管部门要有计划地在重点区域、重点城市积极举办溧阳建筑业推介会,搞好宣传服务,打响溧阳建筑业品牌。
(三)鼓励企业开拓外埠市场。市财政对由市住建委代征的建筑企业所得税超额部分予以奖励。以近3年平均代征上缴税额为基数每年递增8%作为核定本年度应缴代征所得税的指标,对超出指标的所得税款,由市财政按超收地方留存部分的60%返回给建筑业行业主管部门,由建筑业行业主管部门统筹奖励给贡献大的企业。
(四)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政府将建筑业人才培养列入人才扶持计划,在培训机构建立、设施设备配置及培训经费等方面给予资金扶持。积极推动企业与高等院校开展联合办学,重点开展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和继续教育。相关部门要加大建筑业高级人才资助力度,加大建造师报考、培训力度,要把从事建筑业的农村劳动力纳入培训计划,统筹考虑专项培训资金,每年安排不少于4000人次建筑业从业人员进行培训。鼓励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并享受市人才引进的相关政策。
(五)支持企业加大设备投入。鼓励建筑企业购买大型机械设备,逐步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机械化,并由主管部门制定具体的奖励办法。
(六)加强银企合作。各类商业银行应积极支持建筑业的发展,与建筑业企业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不断扩大银行授信额度和优化企业借贷方式;政府支持、鼓励并积极引导建筑企业构筑建筑业融资平台,切实抓好融资平台的日常运营和规范管理,通过信贷、担保、投资等手段,解决建筑企业融资难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事业的各项发展,现代社会各类建筑物构造越来越复杂,这意味着各类建筑物也必须适应社会需求而增强其自身的防火能力,对于石化工业来说,情况尤其如此。近些年,我国为了促进社会各个方面对建筑防火的重视,多次修订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期用法律本身的规范手段来引起社会各界落实好建筑防火工作的各个方面。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应当成为各类建筑防火的标准和规范,对于石化工业建筑来说同样如此。本文主要讨论《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在石化工业建筑设计中应用的几个方面,希望对未来的建筑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石化工业建筑;设计;应用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以下简称《建规》)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建筑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都提供了一定的规范并提出了一些要求,这对于保证建筑物防火设计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石化工业建筑的设计中,防火工作处于极端重要的地位。为了减少石化工业建筑发生火灾的几率,在这类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坚决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工作方针,全面满足建筑物防火安全的需求。
1.石化工业建筑相关设计规范理论问题研究
1.1厂房、民用混合布置无相关条文
GB50016-2006中首先对建筑物进行划分,分为民用建筑和厂房,在两大类中按照类型进行相应的规定设置。但在石化工业当中,很多建筑物都是集合了厂房和民用建筑的。比如说某个项目的实验室、办公楼和控制室共同构成了一个混合体,某一个中控室包含了形成办公用房,某个项目在一层设计了实验室而二楼又是办公区,包括当下很多天然气加气站都是加气站与仓储营运中心的结合体,规范中并没有对这种结合体的防火有专门的设计要求。
1.2实验室生产类别规范不明确
实际工作当中,设计人员会为了实验室到底是属于厂房还是属于民用建筑而感到迷茫,原因就是实验室它一定不属于民用建筑住宅和公共范畴,但是归属为厂房也确实是缺乏理论依据,所以,这也是建设设计防火规范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希望能够随着实践对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进行补充修订,使其更满足实际设计需求。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在厂房防爆中的应用
在石化企业建筑的设计过程中,最常见的就是氢气压缩机、丙烯晴装置空压制冷、石油气压缩机、液化石油气泵、氨压缩机等甲类、乙类、甲A类厂房的设置,在新《建规》执行了之后,规范和行业标准之间出现了一些冲突,部分对新《建规》不熟的设计师难以面对。本次以氢气压缩机厂房作为案例。如果按照《石油化工生产建筑设计规范》,也就是行规规定的生产特点,可以将它确定为甲类厂房,耐火等级大于等于二级,对防爆有要求。氢气压缩机厂房以氢为介质,氢气比空气轻,为可燃性气体,爆炸极限范围从4.1%至75%,当生产环境要求必须采用封闭式建筑的情况下,压缩机厂房必须设定足够的泄压面积,减轻爆炸破坏强度,避免主体结构或者是对相关人员造成重大伤害。原《建规》中规定,厂房防爆,泄压面积/厂房体积的值应介于0.05-0.22之间,并且随着爆炸介质威力以及爆炸压力上升速度的上升,该比值应尽可能增大,但是最大比值并没有明确规定。按照《石油化工生产建筑设计规范》可燃气体压缩机厂房必须要采用封闭式的建筑,泄压面积和厂房的体积比值必须大于0.15,厂房内要采取机械通风,设备采取封闭式,面积密度不能够超过60kg/平方米,普通玻璃是不可以作为泄压面积的。新规当中明确规定存在爆炸危险的厂房应独立设置,采用敞开或者是半敞开式的结构,承重结构要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架和钢框等结构,并且必须要设定泄压设施。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在厂房疏散中的应用
3.1保证基本条件
《建规》中明确指出,石化工业建筑设计及施工过程中,限制使用对疏散有严重影响的建筑材料,保证疏散的安全通道是畅通的,要合理布置安全疏散的路线。
3.2出口设置原则
新《建规》中指出,厂房安全出口要进行分散设置,对整个厂房进行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数量不可以少于两个,每个防火分区中相邻两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的距离不可以小于5米。只有符合了《建规》中列出的5条特定的条件时才可以设置一个安全出口。厂房当中任意一点距离安全出口的距离必须要符合规定的标准,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新规和行规之间存在的差异致使设计人员无从下手,这种情况下,应该在满足了新规之后,达到行规的标准,新规不适用于炸药、花炮厂房的建筑防火设计,而石油天然气工程、人民防空工程、火力发电厂、石油化工企业以及变电站等。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在工业厂房钢结构防火保护中的应用
石化行业当中,甲类生产厂房、乙类具有防爆要求厂房以及液化石油气灌装站等,建筑钢结构耐火等级都是一级,甲、乙、丙类液体以及可燃气体的火焰可能影响到的部分,应该外包敷防火隔热材料或者是不燃材料,二级耐火等级为丁烷、戊烷类的厂房的梁和柱可以采取无防火保护类的金属结构。钢结构的防火保护通常需要执行《石油化工钢结构防火保护技术规范》标准,一级耐火等级建筑物的梁和柱则是要以新规的耐火等级为标准,按照新规,耐火等级越高,保护做的要越强。设计人员必须熟练应用规范。例如说,在氢气压缩机厂房设计过程中,耐火等级为二级,耐火极限是2.5小时,新规中关于其耐火等级可按标准降低半个小时,这样甲类厂房防火要求在《行规》和《建规》中就都是一致的,并且不相矛盾。
5.结束语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进步,石化行业也在迅猛发展中,各类新型的建筑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在石化行业的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要熟练掌握《行规》以及《建规》的相关要求,在积累经验的同时勇于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在石化工业建筑设计当中更为有效的应用。
作者:刘冰 单位:浙江美阳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参考文献
[1]房栋,,张东辉,郭睿.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在石化工业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当代化工,2007,03:308-312
[2]张佳璐,赵建华.浅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在大型厂房中的应用——以哈大铁路客运专线厂房设计为例[J].中国建材科技,2013,03:73-77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风险与规避
1 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当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的总体建设水平不高,企业通过信息化能见到效益的也不多,真正成功的案例较少。原因来自多个方面,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没有进行比较系统的整体规划和咨询,企业内部缺乏相关的技术人才,信息化市场不规范,实施信息化的执行力度不够,对信息化的认知程度不足,投入偏低,重硬件、轻软件等。建筑施工企业实施信息化的过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需要遵循一定的科学规律,否则很难取得预想的效果,不能充分发挥信息化应有的优势,甚至是失败。
2 施工企业实施信息化应注意的问题
施工企业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一点,就是实施信息化是有风险的,深度的分析非常重要。换句话说,就是要打好基础,从基础性工作做起。第一步必须深入调查、了解企业现状是什么样的。现在的建筑施工企业一般有四种管理模式:
第一种财务管理控制模式。如集团型的大型跨行业的企业,多元化程度比较高,涉及房地产、酒店、建筑施工等,企业总部一般没有这么多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只能是控制财务指标。
第二种是战略管理控制模式。这种模式将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提出正确的指导、制定正确的目标,对下属子公司的管理更细一些,除了下达财务指标外,还下达内部管理需要达到的指标,企业员工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指标,为客户、为社会创造多少价值的指标等。
第三种是经营管理控制模式。这种企业的分子公司多元化程度比较低,如都是市政,都是施工总承包等,总部对下属分子公司所有的管理业务比较到位,由总部拿出方案,分子公司组织实施。
最后一种是财务管控、战略管控和经营管控的混合管理控制模式,比如主营业务采用经营管控,副业采用财务管控或战略管控等。企业要根据自己的管理控制模式来选择开展信息化的方式,这个问题没有分清,是无法合理实施信息化的。而这只是企业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在分析阶段的第一个重点。第二个要分析的重点是企业的业务流程。在做信息化之前,有很多施工企业不是在自己的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做流程分析。流程分析的目的是分清楚各个管理层、各个职能部门甚至每个人的责任、权利、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完成什么样的任务等。公司总部、子公司、项目部等的具体职能都要在这步流程分析中明确。这里涉及到企业的集权与分权,因为所有的管理工作都是一种利益的博弈,是一个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博弈的关系,管理者需要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这也是流程梳理的重点。流程梳理完以后,还要看这些流程能不能形成一个标准的、完整的管理体系,流程和流程之间有没有矛盾,有没有冲突。要把流程形成企业的管理制度,原来没有的流程或者臃肿的流程,都要在梳理阶段完善或再造。有了制度和流程配套以后,再上信息化。施工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企业的过程,是企业深化改革,转变经营思想,重新设计运营模式,业务流程再造,优化企业组织,合理设置工作岗位,规范企业管理行为,严格企业规章制度的过程。这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性工作,是成功开发企业管理的信息系统的必经之路或先导性工作。因此,企业信息化必须从这些基础性工作做起。研究开发软件只是这一过程的结果。也就是说,要遵重信息化的客观规律,按照信息系统的方法做信息化。我们提倡的信息化,首先是企业的诊断,分析企业是什么样的管理模式然后按照流程化、系统化、制度化、信息化的步骤,一步一步的走,才能保证信息化的顺利开展。如果企业对自身了解不深,或者对信息化理解不深,一定要聘请外部专家,借助第三方的力量来分析企业,制定企业信息化方案和指导实施。有很多人认为自己的企业不错,也有很多企业比较悲观,这两种极端都不好,要客观的分析自己的企业,就像做工程基础一样,分析将决定将来的信息化做成什么样。
3 建筑施工企业对信息化的开展
企业信息化需要经历五个阶段:支持阶段、排斥阶段、磨合阶段、认同阶段和协同应用阶段。第一个阶段比较好理解,企业信息化的启动,一般都要得到领导的支持才能开展。但随着信息化的逐步开展,涉及到企业的改革问题,如很多人已经习惯了自己的工作状态,有些岗位利益丰厚,不愿意根据信息化进行工作职能的调整,甚至还有的岗位养尊处优。这样就会出现有人怕麻烦、有人不高兴等抵触情绪,这属于第二阶段,即排斥期。有了新的信息系统后,会出现不适应新系统,不太会用,不熟悉等情况,这需要使用者适应新系统,系统也有不完善的地方,也需要改进,这就是第三个阶段,即磨合期。如果企业不能够正确地认
识企业信息化这样的一个发展规律,不能够很好地控制和坚持“挺过”信息化的排斥期、磨合期,企业信息化就会夭折在摇篮之中。尤其是在排斥阶段,因为在推行信息化的过程中,必定会涉及某些个人利益、优势岗位和传统势力,会遭到他们的反对或抵制,从而使信息化的推进受阻。这时,如果企业没有坚定的组织,明确的态度和强有力地执行力,企业信息化是很难迈过这道“坎”的。系统调整完毕以后,就基本进入第四个阶段,即认同阶段。大家认为这套信息化系统确
实比较好用,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等。如果每个人在各自的岗位上通过运用信息化系统而发挥得很好,各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配合也很好,能够很好的协调起来,那么就到了最后一个协同应用阶段,这时候,信息化系统才算是在企业真正的运转起来了。
4 施工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方式及应注意的问题
在施工企业信息化建化建设的过程中,共有四种方式:系统式、变革式、渐进式和引导式。系统式就是按照某种理论完整的知识体系实施信息化。如项目管理知识体系、项目管理规范、企业管理手册、财务管理体系等。这种方式是一种理想的理论方式,能在企业较好的实施的前提条件是,企业的管理实践必须与其知识体系吻合。如果完全按照编制的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实施信息化,面面俱到,结果往往是做完以后,发现很不好用,甚至用不起来。这就属于没有找准企业信息化的突破口,用信息化解决企业的什么问题没有找准。变革式就是采用“休克”方式,用一套全新的管理信息化流程同时替代当前企业的所有管理制度、管理方法。这种方式需要强有力的、团结一致的高层领导班子,有着坚定的信念,并且对新的管理流程、管理体系有90 %以上的成果把握。有的企业在流程梳理完以后,宣布所有的中层干部全部下岗,重新按照业务流程通过竞争上岗来任命。这种思路推进信息化是非常危险的,如果中层干部不理解、不配合,会很难推进信息化。渐进式是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首先选择一个突破口,即选准一个流程并加以梳理、提炼和优化,进而在此基础上将其信息化。待该流程应用成功后,再采用同样的方式对其他流程进行信息化。这种方式只要有相关领导的支持,信息化项目班子努力工作,并按照预先梳理好的流程,正确的实施和有效地推进应用,提高执行力,信息化就会循序渐进的顺利开展,便于企业“消化”、掌握和推广应用。引导式是从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企业某项繁琐或复杂的业务问题,或领导特别关心且经常需要的报表开始,即从“小事”做起,给他们“实惠”开始,迎合他们的应用要求,让他们尝到“甜头”,在他们尝到“甜头”之后,他们就会进一步提出要求。这就是所谓的“引导式”方法。这种方式是在企业高层领导还不理解信息化,不知道怎么做信息化,也不打算做信息化的情况下,一种用“实例”或以“甜头”来引导企业做信息化的方法。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是企业不
能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要做有效益的信息化。建设主管部门在制定标准、规范的时候应引导企业做有效益的信息化,这里所说的信息化效益,是指通过信息化提高生产、工作和管理效率以及管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另外,做信息化就是要整体规划,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的推进信息化。从上到下,即满足企业高层领导对信息化的需求,逐层推动。从里到外是从企业本身做起,做好内部信息化以后,再扩大到企业外部去。现在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不
是单个企业的竞争,而是一个企业的供应链和另一个企业的供应链的竞争。
5 信息化溶入企业的管理方法
企业管理大约可分为隐性管理阶段、显性管理阶段、量化管理阶段、优化管理阶段和精细化管理阶段。企业处在哪个阶段要分析清楚。如处在前两个阶段的企业,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模式,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只有在企业管理达到量化管理的程度,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的特长和作用。如果企业管理没有达到量化的程度,那在上一个流程的时候,这个流程也一定要量化。即流程中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每一步操作、操作的结果要量化,这样计算机才好处理,信息化的优势才能发挥出来。希望以上的一些做法和体会,能够给建筑施工企业实施信息化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在规避投资风险的同时,能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资料;问题;对策
近些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国家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逐渐提高,我国制定了与基础设施工程验收有关的行为规范,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受基础设施建设中隐蔽工程影响,工作人员只有使用真实完整的技术资料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工程质量,虚假的项目数据可能会威胁工程安全。
一、技术资料应用在工业和民用建筑中的重要性
有一些企业的管理者,盲目的追求经济利益而忽略了工程的社会效益。这类企业看不到技术资料在项目工程质量提高中的重要影响,导致建筑的质量和安全受到影响而被降低甚至还会给合同负责人带来商业纠纷。
1、真实的施工技术资料是城市建设及管理的重要依据
要想保证施工工程的质量,相关负责人必须要提供真实有效的技术资料。施工资料可靠性与否无论是对城市管理工作的开展还是对建筑物后期的修理和扩建都有着重要影响。要想增加已经投入使用的建筑的使用年限,企业需要定期的对建筑进行养护,发现有任何问题要及时处理。有的建筑竣工时间过于久远,修理人员不了解建筑管线的走向,他们只有借助相关技术资料才能完成维修工作。这时,如果企业提供的技术资料不完整就会加大建筑维修难度,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如果技术资料是错误的,那么会给用户的安全造成不可预计的影响。为此,施工单位必须提供真实完整的施工资料。
2、标准化、规范化的施工技术资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客观要求
如果一个建筑实现了它的使用价值,利用它的功能给用户带来了便利,那么这个建筑就是高质量的。而一个建筑物是否能实现自身的使用价值,主要取决于该建筑的实际施工是否与工程设计相符合,施工行为是否违背了相关技术规范。要想保证建筑的施工质量,我们必须要对施工资料进行标准化管理,提高资料记录和整理工作的规范性。为此,相关负责人必须要提高责任意识,认真的对施工资料进行填写,杜绝资料延迟归档现象的发生。施工资料是建筑工程质量的反映,对保证用户安全有重要作用。
3、施工技术资料是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见证
施工资料并不是由某一个权威人士凭空捏造的,而是由记录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全方位的对建筑的各项数据和建造过程进行记录而得来的。所以,施工技术资料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筑单位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各个单位工作人员必须要增加责任意识,提高工作质量。
二、目前我国工、民用建筑施工的资料管理工作尚不完善
有的人认为施工资料管理工作是很简单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工程完成后各建筑单位需成立专门的整理小组对资料进行分类归档,这项工作的复杂性很高,资料管理工作的质量经常会因此而被影响。
1、施工技术资料不真实
施工资料的基本特征是真实可靠,但是目前我国使用的施工资料的真实性并不高,导致施工质量受到影响而被降低。某些建筑单位的管理者工作不积极,下属缺乏工作热情,有的员工即使发现了资料的错误也不进行改正,还有一些工作人员根本没有在工程进行时对各项数据进行记录。虽然我国制定了监督取样工作的技术规范,但仍旧有一些单位不按见证制度办事。甚至还有一些监督单位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认真,导致施工资料的检查工作进行得不透彻。以上这些都是导致施工资料真实性降低的原因。
2、施工技术资料不规范
要想提高施工资料的准确性必须要结合多个责任主体的力量,这项工作的难度很大,所以资料的质量经常会受到影响。设计人员明知其设计无法在现实中实现却不修改施工设计。某些单一项目可以决定整个工程的质量,但是这些项目的交底工作却缺乏针对性。另外,还有一些记录人员没有对隐蔽验收进行记录,填写人员工作不认真遗漏了某页的书写。真实可靠的施工资料可以全面的对项目工程的质量进行反映,可是一旦出现了这些事情,技术资料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3、原材料取样缺乏代表性
各建筑单位参与试验工作的员工素质水平相差较大,有的员工的技术水平根本无法胜任工作。受经济利益和工作便利的驱使,各单位选取了违反国家标准的取样方法、取样数量和取样频率。只有科学的取样方法、准确的取样数量和恰当的取样频率,才能够保证试验结果反映项目质量的真实性。如果建筑单位的取样工作不规范,质量较差的材料就会进入施工现场进而威胁整个工程的质量。
4、施工资料和现场施工进度脱节
施工资料可以体现项目的实际施工过程,为此,记录人员必须在施工进行中对资料进行填写。但是大多数企业采用工程完成后通过回忆填写施工资料的方法,降低了资料的参考价值。
三、强化施工资料管理力度的有效措施
1、建立健全施工资料管理部门
对管理责任制度进行完善。首先,运送人员在将材料运输进入施工现场前必须要通知化验员,为取样工作提供便利。其次,质检员要加大工序的检查力度,提高每一项工作的规范性,保证资料质量。最后,如果工程数据发生了变动,技术员要在资料员的陪同下对竣工图进行必要的修改,方便后续工作的开展。
2、认真贯彻执行新规范新标准
近些年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越来越高,施工资料早已不能全面的对项目质量进行反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相关部门完善了工程资料记录工作的行为标准,促使工程档案全面性得到了提高。工作人员必须要相互配合,相互监督,增强自身责任意识,以高度的热情开展资料的整理和归档工作,提高资料的真实性和全面性,保证工程的质量。
3、提高施工资料相关人员素质
单位要对即将参与资料管理工作的员工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没有参加过企业培训的或者培训后考试没有通过的人员不予录用,这些员工不仅根本无法胜任管理工作甚至还有可能会破坏公司制度。另外,已经进入企业的员工也需要加强专业知识和国家规范以及操作软件的学习,提高自身技能水平,保证工作的质量。
4、保证工程技术资料记录与收集的及时性
要想提高施工资料的可信度,工作人员必须要以工程的实际进度为依据,适时地对技术资料进行收集,并分类归档。某些企业在监督结构检查前突击式的对各项数据和报告进行补充,这种情况下的施工资料是毫无意义的。为此,各建筑单位必须要设置专门的负责人员完成工程数据的收集工作,保证资料记录与实际施工同步。
5、保证各种技术资料的真实性
虚假施工资料的危害很大,它不仅会破坏施工计划而且还会降低工程质量。参与检测工作的员工要认真工作,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除此以外,监督机构必须要加大检查力度,消除任何威胁项目质量的因素。为了提高施工资料的真实性,行政部门要随时对资料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造假行为做出严惩。
结束语:综上所述,施工资料可以对工业和民用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进行反映,通过技术资料我们不仅可以随时对工程质量进行查验,而且还能够对项目质量的等级进行评定。为此,我们必须要提高责任意识,以高涨的热情对待施工资料的管理工作,大家通力合作激发团队意识,利用团队的力量消除威胁工程质量的隐患,解决施工资料管理工作中层出不穷的障碍,保证工业和民用建筑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专业;职业生涯规划;策略
一、建筑施工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一) 建筑施工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传统的教育观念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观念让学生就要专心于学习,学有所成再论职业,这样一来学生对自身的评价也就出现了偏差,对社会上的各行业基本上一无所知,“职业”对他们来说,还是个非常遥远的词汇;并且,目前很多就业指导课开的很少,不定期为学生举办就业讲座,但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开设的就业指导课很“虚”、“不实用”、“信息量小”、上课的教师大多没有接受专业的训练,或缺乏理论基础,就事论事,缺乏对职业生涯的规划意识,或是上课的老师本身就对就业的实际情况并不了解,空谈理论,对学生整个职业生涯未做任何规划,作为学生自身来讲只有迷茫、困惑、彷徨。同时学生对自我认知程度及个性气质了解不深刻,导致他们无法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很多学生认识模糊,普遍认为学习竞争压力大,需要放松自己的心理;虽能紧跟时代潮流,渴望与不同层面的人交流但又缺乏与现实生活接触的十足准备,人际交往、工作预见既渴望被认可又害怕被拒绝和否认。
(二)建筑施工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施工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没有普及。目前,虽然中职学校的建筑施工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但真正的普及面还不够广。首先,学校对建筑施工技术专业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重视不够,没有真正开展起来。其次,我国建筑施工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普及工作还远远滞后,调查发现44.5%的同学回答无专门的课程,但偶尔有讲座;通过讲座获得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知识的占有34.26%,从课堂上获得是仅为9.26%,还有15.74%的同学是凭自己的经验知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有46.5%的同学认为自己学校的就业网站中几乎没有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还要37.14%的同学认为学校就业网站中有一些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但无法满足需要。此外,还有很多学生认为在学习阶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为时过早,误以为职业生涯规划是走入社会后自然而然就会做的一件事,这些调查结果都反映出一部分学校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的重要性没有向学生进行有效的普及。
第二,缺乏明确的发展计划及长远的职业规划。在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向性调查中显现出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发展计划没有较为明确的认识。有关调查显示,只有50%的人明白自己三到五年内的发展计划,仍有很多同学对此问题“不清楚”(36%)或“没考虑”(14%)。普遍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但具有盲目性,调查中发现,认为职业生涯规划非常重要的人达到61%,但对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却不甚了解,较熟悉职业生涯规划的只有27%,认识一般的达到42%,不熟悉的却达到15%,同时,学生也不愿意接受专业机构帮助他们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调查表明,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平台的期望较高,占到55%,大家普遍愿意投资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在认为职业生涯规划非常重要或重要的学生中,有89%的人愿意投资职业生涯规划,这说明他们意识到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第三,时间安排不够合理。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就业和成材的灵丹妙药,它需要指导老师和学生身体力行去实践,而目前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一个普通问题是,学校只给毕业班学生举办讲座或者在毕业前一学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有如把职业生涯规划当作了学生就业的“急救药”,时间安排上的不合理,使得职业生涯规划形同虚设,根本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四,缺少专业的指导人员。目前,许多中职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还没有专门的职业规划老师,一般是由做学生工作的老师或者思想政治辅导老师来指导,而这些指导者往往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众所周知,我国的教育体制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弊端,例如就读专业的志愿的选择由家长做主,学校和专业的选择没有考虑学生自己的意愿,因此,进入中职学校后仍有相当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专业指导人员的缺乏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影响很大。
二、建筑施工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策略
我们深知目前学生的数量不是就业困难的主要因素,质量问题才是关键。所以为了培养出高素质的建筑施工技术专业人才,有必要积极探索和思考新问题,改进工作思路,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加强指导,以促进就业率与就业质量。
(一)加强建筑施工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帮助其确立明确的职业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筑施工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生涯成功的第一步,是树立、形成和实现正确职业理想的关键。建筑施工技术专业的学生的年龄大多在16-20岁之间,正处于职业理想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他们的自主意识发展迅速,开始摆脱对老师、家长的依赖,独立地走向社会。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一定的技能,并随着接触社会的增多和对社会职业的进一步了解,开始探索自己的职业前景,对职业进行价值评价。此时加强对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即认识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价值观、学识、技能等个人的基本素质,能够知己所长、知己所短,知己所能、知己所不能;帮助他们认识职业,了解社会。让他们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社会对人才要求是什么?知道自身处于什么位置,明确自己将来成为哪一方面的人才,打算在哪一个领域成才,有哪些优势和急需补充的知识。让他们找到自身能力及价值与社会需要的最佳结合点,按照社会经济需要来确定、调整自己的职业理想,使他们的职业理想逐步系统化、科学化,并开始为实现职业理想而努力。
(二)重视建筑施工技术专业学生在择业取向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职业期望教育
职业期望是学生对自我所从事职业的一种预期,也是人们选择职业的依据。人的一生中,对职业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随之的职业期望也在不断发展。建筑施工技术专业学生的年龄一般不足20岁,身心都还不成熟,但他们马上面临就业,所以对于他们而言,客观准确地制定自己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自然是必不可少,这样能使自己逐渐形成科学、合理的职业期望。有利于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并能很快适应和发挥个人的潜力。对他们进行择业价值取向的引导和正确成才意识的指导,加强建筑施工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期望值教育,在职业选择中既要满足自我的需求,又要满足社会的需求,把个人意愿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的艰苦创业精神,调整过高的期望值,理性地审视自己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三)加强对建筑施工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将会为职业生涯减少障碍和阻力。随着现代化建设速度加快,企业对员工职业道德的要求越来越高。大量的事实表明,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把职业道德水平作为衡量员工素质高低的核心要素,作为企业的核心资源来对待。因为市场竞争的实质是深层次文化的较量,不单纯是产品、技术与能力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企业信誉的竞争。而职业道德是支撑企业竞争的基础和核心,企业把职业道德作为招聘员工的先决条件和辞退员工的重要依据。在建筑施工技术专业学生中,在意志力、忍耐力、吃苦耐劳等方面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精神,或只盯着待遇高、工作条件好的单位,不讲实干和奉献,不讲诚信而随意毁约。因此,培养建筑施工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现实的、科学的、适宜的职业理想,是增强他们参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自觉性的必要措施,也是促进他们取得职业生涯成功的必要条件。建筑施工技术专业学生也需要对个人所从事的职业、要为之服务的工作进行全面的规划,确定明确的目标。把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教育、培养融于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养成教育之中;结合行业、岗位的不同工作特点和要求,对学生进行职业纪律和岗位规范教育,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四)引导建筑施工技术专业学生注重自身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的提高,增强竞争实力
德育课教学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生求知、强能、塑品质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实施德育的主渠道。加强入学专业教育,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制定适合建筑施工技术专业的教育计划和教学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生涯和人生探索的辅导。针对不同年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年级要注重对建筑施工技术专业学生的进路指导。为学生提供全面而详细的专业信息,包括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要求、毕业出路以及学习该专业对学生基础能力的要求等,让学生全面把握专业决策,尽可能促进专业与学生的互动和适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二年级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社会需求情况,深入了解行业企业的发展动态及其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提升自我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水平以及专业实践能力;全面发展以综合职业能力为重点的全面素质;进一步巩固和形成相对稳定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态度等;让学生明白职业学校是为现代企业培养优秀人才的基地,明确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操作技能,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这是将来走向社会竞争的法宝。三年级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主要进行职业适应,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的教育,在职业实践活动中找到自身素质与职业对从业者要求的差距,以便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实现由“校园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五)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专业化水平
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意识与能力。因此,学校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加强对班主任和教师的培训,让班主任和教师要熟悉建筑施工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职业能力要求、实施方法等,提高全体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意识,把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德育教育的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主题班会和各学科的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能讲解、引导,帮助、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断探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中职学校德育中的特殊内涵,以最大限度地增强建筑施工技术专业学生的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